第2章 第3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不切实际。任何高水平的城市规划模式,都不可能 普遍适合于中国的国情。因为中国的国情国土辽阔, 人口众多,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也不尽相同, 城市发展模式应因地制宜,并形成城市特色。 2、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强 调城市个性,建设特色城市,塑造出独特的城市风貌。
合理
1、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像溶蚀严重, 有些雕像溶蚀程度已超过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 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 D)
1998年,美国西雅图机场的50多名居民不堪 忍受机场100分贝以上的噪音,致使精神错乱。 上万名工人开始罢工,甚至还冲进波音公司总部, 居民手持木棍,铁秋与警察对峙,扬言要砸掉机 场,如在一周内问题不能解决就一天烧掉一架飞 机。当地居民在体检中,大多发现心血管病、神 经系统疾病。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上海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 D)
A.在原市区扩大规模和经济再生产
B.向高层建筑方向发展
C.向黄浦江西岸的北、西、南三个方向延伸发展
D.建设新城区
8、上海建立卫星城,开发浦东新区的目的
是 (C)
A.扩大城市用地面积 B.将市中心区的污染企业外迁 C.控制市中心区的人口规模 D.建立新的工业和金融中心
大城市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 地理环境:比如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 被等,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 改造,使之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 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强 质烈,改使变城了市下产垫生面“的热原岛有效性应” 形 气 郊成 污 区城 染 大市带气风到污,郊染将区带城,到市也城大将区
1、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农业用地逐步演 化为建设用地,如居住、商业、工业、交通和仓储用地等

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

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

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课标要求】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逆城市化的成因分析。

4、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学习重点】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以及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学习过程】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结构预习】1、阅读教材回答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2、阅读教材回答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3、城市化过程对人类地理环境还产生哪些影响?【协作指导】4、阅读教材43活动内容完成几个小题二、城市环境问题【拓展探究】1、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有什么区别与联系?2、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衰败吗?三、我国的城市发展趋势【结构预习】1、阅读教材分析我国城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拓展训练】1、同时能造成城市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的生产部门是A、工业B、商业C、运输业D、服务业2、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不应该A、加强城市管理B、制约经济发展C、进行全面规划D、扩大绿地面积3、控制大城市中心区的规模,主要是控制A、住房高低的规模B、工厂大小的规模C、公共设施的规模D、人口和用地的规模4、解决交通拥挤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是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B、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D、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进城5、下列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可行性办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小汽车取代自行车B.将现有道路全部改建成高速公路C.增加交通线路的用地面积D.建造多层高架道路和立体交叉道路6、对大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A.煤烟、粉尘B.工业废水C.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D.酸雨7、城市建设中多采用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有①阻断了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②雨雪天气极易使地面路况变差,使交通和出行困难③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④降低了城市地面和空气的干燥程度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8、城市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一般都将逐步演化为工业用地B、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一般都会从第三产业转向第二产业C、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集聚到分散D、城市化过程使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9、改善地区大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①强制性推广无氟冰箱和空调②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散供暖③大力推广汽车尾气净化技术④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公共空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目前有些城市对汽车实行分类牌照进入市区,其目的是A.抑制私人出租车B.优先发展公交车C.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D.减少就业压力阅读材料,回答11—13题。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清单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清单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清单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然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和机遇的同时,也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1、热岛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等大量的人工表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同时城市中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等活动也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使得城市的气温明显高于周边郊区,形成了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不仅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还可能导致局部的气象灾害,如暴雨、雷电等的发生频率增加。

2、雨岛效应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市的地面硬化率高,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导致地表径流迅速增加。

同时,城市中的建筑物和空气污染物会使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核增多,从而增加了城市的降雨量。

这种现象被称为雨岛效应。

雨岛效应可能会引发城市内涝等问题,给城市的排水系统带来巨大压力。

3、大气污染城市中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活动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这些污染物会导致城市的空气质量下降,引发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对气候产生负面影响,如导致酸雨的形成。

二、城市化对水文的影响1、地表径流变化城市的建设使得大量的土地被硬化,如铺设道路、建设建筑物等,这减少了雨水的下渗,导致地表径流迅速增加。

同时,城市的排水系统通常是为了尽快排除雨水而设计的,这使得雨水在短时间内大量流入河流,造成河流水位的急剧上升,增加了洪水发生的风险。

2、水污染城市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径流中携带的污染物会进入水体,导致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污染。

水污染不仅会影响城市的供水安全,还会破坏水生态系统,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

3、水资源短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城市化过程中的水污染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导致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清单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清单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清单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然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也给地理环境带来了诸多影响,这些影响涉及到自然环境、生态系统、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

一、对气候的影响城市化使得城市的下垫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中大量的建筑物、道路等人工表面取代了自然的植被和土壤,导致地表的粗糙度增加,风速减小,空气流通不畅。

同时,城市中的建筑物和道路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得城市的气温高于周边的郊区,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

此外,城市化还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

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和污染物会干扰气流的运动,使得降水在城市内部的分布不均匀。

一些城市可能会出现局部暴雨增多的情况,而另一些地区则可能降水减少。

二、对水文的影响城市化改变了地表径流的特征。

城市中的道路、建筑物等不透水表面增加,使得雨水无法像在自然环境中那样迅速渗透到地下,而是形成地表径流快速汇集。

这不仅增加了洪水发生的风险,还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

城市污水的排放也对水文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就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得水质恶化,水生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三、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田、林地和草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土地资源的紧张和生态功能的丧失。

城市的扩张往往是无序的,缺乏合理的规划,造成土地的浪费和利用效率低下。

同时,城市化还会引发土地的沉降问题。

过度开采地下水用于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导致地下含水层的压力减小,地面出现下沉现象,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四、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城市化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城市中的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许多野生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受到削弱。

城市中的污染物排放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生态问题,如病虫害的爆发、水土流失等。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 大型中谐的人居环境 ☆ 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 ☆ 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
直击会考
1.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居民就业方式
景观特征 人口 经济开放程度 信息、交通
文化、观念
传统、落后
现代、先进
温州版蓝色多瑙河
火爆的招聘会现场 伸手不见五指 pm2.5
神一样的汤家桥转盘 火爆的招聘会现场 胶囊公寓
扒你没商量
火爆的招聘会现场 现代版愚公移山
交通拥挤
居住困难
环境恶化
“城市病”
就业困难
社会秩序混乱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如发展公共交通等) 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城市化过程 对地理环境 2.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的影响
b c b
3. 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1992年
2010年
阅读P41-42材料,概括、评价城市化过程对自
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地形
趋向平坦
热岛效应 水系紊乱 生产生活污染
气候
河流 生态
人文环境 土地利用方式
影响
乡村 农业用地 第一产业 乡村景观 分散,农业人口 低 欠发达 城市 城市建设用地 第二、三产业 城市景观 密集,非农业人口 高 发达

第二章 城市和城市化

第二章 城市和城市化

1.什么是中心地?
中心地是指为居住在它 周围地区的居民提供各种 货物和服务的地方,即货 物销售点或服务点。 2.中心地包括哪些方面? 服务范围 六边形市场区的形成 中心地等级体系的形成
什么是服务范围?
项目 概念 关系
消费者为取得所需货物 服务范围 (或服务)所愿意达到的 最大距离,就是中心地的 服务范围
影响社会治安,还会带来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
• 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
1.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2.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3.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城市空
间结构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不同规 模城市 服务功 能的差 异
形 成 原 因
中心商务区 工业区 商业区 住宅区 行政中心区 文化区 混合功能区 郊区 历史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行政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由于各种社 会集团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的而形成 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如下表: 住宅区分化 社会阶层 类型 特点 区位
高收入阶层 高级住宅区 建筑面积大,设备 齐全,环境优雅 背向 低收入阶层 低级住宅区 破旧拥挤,环境差 发展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 市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明确划定不 同职能区,如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区、工业区、行 政区等。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城建设,行政干预有 可能促成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分化。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项目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音污染 固体废弃物 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增加就业难 度,失业人 数增多
危害
城市空气污浊、出现酸雨、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们健康 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体重金属污染产生公害病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学习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交通堵塞,导致时间、能源浪费;住宅表现为住房缺少、 质量低劣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Ⅱ》第二章
第三节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二、城市环境问题
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高楼鳞次栉比,交通运输现代化,信息 技术广泛普及,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
(一)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C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5.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 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 Ⅰ Ⅱ Ⅲ BⅡ Ⅰ Ⅲ CⅢ Ⅱ Ⅰ D Ⅰ Ⅲ Ⅱ C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完成6-7 题。 D 6.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7.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3)城市内涝与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关系最为密 切,并据此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6分) 答案: 环节:下渗(2分) 措施:①增加城市绿地; ②增加透水砖; 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 (答到任意两点给4分)
(2011江苏地理)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 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 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 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第2~3题。
(3)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现象】
时间: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发生空间: 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含义: 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表现: 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 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原因: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对周围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地理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改变,本文将从土地利用、水资源、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探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土地利用城市化对土地利用产生了重大冲击。

大量建设用地的需求导致了城市扩张,农田和自然生态遭受到侵蚀。

土地被大规模开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住宅区、商业区和道路网络的建设。

这不仅导致了农田面积的减少,还破坏了森林和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

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和水泥覆盖使得自然的渗透能力下降,增加了洪水和地质灾害的风险,同时也破坏了土壤质量。

二、水资源城市化对水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但水资源的供给却无法满足需求。

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河流和湖泊的水位下降,渗透水也减少。

此外,城市化还增加了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污染的风险,给水质造成一定的威胁。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变得尤为重要。

政府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并加强监测和治理水污染问题。

三、大气环境城市化对大气环境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交通运输和工业活动不断增加,大量尾气和废气的排放直接导致空气污染加剧。

城市中密集的建筑和道路布局还加剧了热岛效应,使城市温度显著比郊区和乡村高。

这种热岛效应不仅对城市居民的健康产生影响,还加速了全球气候变化。

因此,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优化交通工具和工业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并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四、生物多样性城市化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城市扩张,天然森林、湿地和草原等自然栖息地不断被破坏和剥夺。

越来越多的鸟类、哺乳动物和昆虫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物种数量和多样性的减少。

同时,城市化还引入了许多外来植物和动物物种,扰乱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划定自然保护区和城市绿地,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理解城市化过程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及成因。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理解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

1.理解城市化过程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及成因。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知识检测:课前默写
1、城市化的表现及动力机制?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起步、速度、水平)
一、基础梳理
《学法大视野》P34
正误判断:
(1)城市化过程中,填埋河道降低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 ×)
(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 ×)
(3)解决城市拥堵要靠修建更宽阔的道路。

( ×)
(4)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 ×)
(5)我国人口众多,应大力发展大城市,使大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

( ×) (6)为控制环境污染,应从中心区大量外迁人口。

( ×)
二、重难点突破: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见《学法大视野》P35
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见《学法大视野》P35
3、正确评价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见《学法大视野》P35
4、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影响及在实际中的应用:见《学法大视野》P35
5.城市环境问题:见《学法大视野》P35-P36
6、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可以从人口流动方向、城市功能和地位变化、城市用地规模变化、出现时间等方面去辨析两个概念。

简图表示如下:
(2)联系:两者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逆城市化是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避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现象。

[课堂·小结]
三、课堂练习:
《学法大视野》P38
四、作业:
《学法大视野》P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