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脑损伤的表现有哪些

合集下载

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和早期表现

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和早期表现

·健康管理·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和早期表现会造成影响的因素,就会导致小儿脑瘫,同时还会造成其他不利影响,胎儿在宫内生长时一旦受到伤害,就会出现脑损伤前期症状,同时会造成一些其他方面影响。

②母亲因素。

孕妇在妊娠期间如果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会导致母婴死亡。

一般情况下发生的现象包括早产、宫内窘迫,还有可能出现宫内发育迟缓,并且会增加脑瘫的危险性。

(三)出生时原因出生时原因主要包括产伤和新生儿窒息。

①产伤因素:新生儿在出生时很容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例如头盆不对称、助产不恰当、急产等。

产伤一方面引起颅内出血以及脑组织受伤,另外一方面还有可能产生骨折、脊髓损伤或者内脏损伤等情况,这些因素会导致出现出血、心力衰竭,从而时,家长并没有注意到孩子不会翻身的情况,在孩子两岁时,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应该会走路,将孩子的这些症状视为孩子胖,或者认为孩子不愿意动,或者是缺钙以及佝偻病,这样就会导致很多患儿在一周岁后才发现有脑瘫,这时就会大大降低康复概率。

实际上脑瘫儿的早期症状很容易发现,只要细心观察孩子就可以,脑瘫儿在早期会有运动异常、进食异常或者姿势异常的症状,在观察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动作与姿势异常婴儿会出现全身发软、无力或者四肢发紧的情况;非常容易受到惊吓,很少动或者频繁乱动;在喂奶时经常出现吸吮无力的情况,经常有呛、吐奶情况,吞咽比较困难;婴儿的哭声非常微弱,哭声37会发出阵阵尖叫,不能很好地闭合嘴巴;2 ̄3个月的婴儿手指不灵活,只会紧握,另外还不会做抬头动作;4 ̄5个月的婴儿还不会翻身;8个月时不能坐,一些简单的抓、握动作不能完成,还有出现颤抖或者流口水的现象;在婴儿学站时候,出现脚尖着地,不能将两腿保持并拢状态,出现剪刀形等。

(二)很少主动运动婴儿运动发育迟缓有两个表现,第一是粗大运动,第二是精细运动。

在健康小儿,三个月时,健康小儿就会抬头;在4 ̄5个月时可以主动伸手去接触物体,并且在安静状态下可以玩弄自己手,两只手可以进行相握;在6 ̄7个月时,可以独立坐在比较硬的床面或者椅子上,不会出现跌倒的情况;8 ̄10个月时会双上肢或者双下肢交替爬行;在1 ̄1.5岁时可以走路。

脑瘫

脑瘫

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生后之脑发育早期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及发育缺陷。

主要表现为永久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精神行为异常、语言听力障碍及关节脱位等。

其发病率国外报道为 1.2‰~2.5‰活婴,我国1995~1997年江浙部分地区7岁以下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5‰~1.8‰。

脑瘫患儿中,男孩多于女孩,男:女在1.13:1至1.57:1之间。

随着围产期保健的广泛开展、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的不断提高,小儿脑瘫的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已成为儿童主要的致残原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一般将其归类于中医学五迟、五软、五硬,中医学中没有小儿脑瘫这一病名。

但《诸病源候论》中有“齿不生候”、“数岁不能行候”及“四五岁不能语候”等有关小儿生长发育迟缓的记载;《医宗金鉴》将各类迟证归纳为“五迟”之名;五软之名首见于《活幼心书》,指出:“头、颈、手、足、身软,是名五软。

”《幼幼集成》说:“五硬者,手硬、脚硬、腰硬、肉硬、颈硬也。

”而早在《婴童百问》就提出五迟、五软运用钱氏地黄丸补肾以及补肾荣养之品治疗;《保婴撮要》主张使用补中益气汤,以滋化源。

中医疗法从古至今一直广泛应用于瘫痪性疾病,其优势在于体现出中医的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的辨证论治与整体康复理念。

传统中医疗法针灸、推拿、中药内外治等可以纠正异常姿势,改善运动障碍,而且中医疗法还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体质,增强免疫力,为患儿的康复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病因病机】一、中医小儿脑瘫的病因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养。

因人赖父母精血的成形,与父母体质、父母年龄、多孕多产、双胎有密切关系,因为其父母精血不充,成胎之时浇灌不足,受胎之后,气血难以长成,出生后身体怯弱,肝血肾精不充,筋骨失养而痿弱,以至瘫痪。

产时及产后由于初生不啼、小产、感邪等因素造成瘀血、痰浊阻于脑络,以致脑髓失其所用,发而为病。

脑瘫

脑瘫

1.什么是小儿脑瘫?脑瘫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

尽管临床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成熟而变化,但是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却固定不变。

2.导致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哪些?(l)低体重儿(小于2500g):包括早产未成熟儿,足月小样儿。

(2)先天性异常: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发育异常,在四肢性瘫痪的脑瘫病人中53%与先天性异常有关;在非四肢性瘫的脑瘫病人中,35%是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

(3)脑缺血缺氧:在脑瘫患者中,20%是由窒息及产伤所引起,导致缺血缺氧的因素有:①母亲因素:如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心力衰竭、大出血、贫血、休克或吸毒、药物过量等;②胎盘因素: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坏死或胎盘功能不良等;③脐带血流阻断:如脐带脱垂、压迫、打结或绕劲等;④分娩过程异常:如臀位产、滞产、手术产(产钳)或应用麻醉药等;⑤新生儿因素:除窒息外,还有许多心肺功能异常疾病。

如: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综合症、周身循环衰竭、红细胞增多症。

(4)核黄疸:为脑瘫重要原因,随着国产医学的进步,核黄疸引起脑瘫的比例下降。

3.小儿脑瘫早期的异常表现有哪些?(1)过度激惹:持续哭叫,入睡困难,大约有30%脑性瘫痪小儿在生后前3个月有类似严重“肠绞痛”的表现。

(2)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不协调,护理困难,频繁吐沫,以及持续体重不增。

(3)非常“敏感”或激动,但如果患儿(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仅在饥饿时有如此表现则意义不大。

(4)对噪音或体位改变“敏感”时难将大腿外展,洗澡时不易将拳头掰开,家长常反映“孩子不喜欢洗澡”,当脚用触及浴盆边缘,背部即僵硬竖弓形。

以上某一种情况也可能在正常小儿出现,不能根据具有其中某一两项就诊断为脑性瘫痪,若存在多种情况,而且是发生在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就要考虑有脑性瘫痪的可能。

15个小儿脑瘫的典型症状

15个小儿脑瘫的典型症状

15个小儿脑瘫的典型症状由于小儿脑瘫患儿病情轻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区别,但运动发育迟缓、肢体功能障碍是共同的症状。

部分患儿可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视觉、听觉、感觉、行为、言语、咀嚼、吞咽和智力等多种复合功能障碍。

1、听觉障碍。

部分患儿听力减退甚至全聋,以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常见。

2、视觉障碍。

约半数以上患儿伴视力障碍,最常见者为眼球内斜视和屈光不正。

视觉缺陷可影响眼-手协调功能。

3、反应迟钝。

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无名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智力低下。

据报道,约有2/3以上患儿智力落后,其中约50%患儿有轻度至中度智力低下,约25%为重度智力低下。

5、语言障碍。

脑瘫患儿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和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导致语言障碍。

6、其他感觉和认知异常。

脑瘫患儿常有触觉、位置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缺失。

7、健康和体力的障碍。

脑瘫患儿一般身长较正常儿童矮,营养亦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

8、口面、牙功能障碍。

有些脑瘫患儿吸吮无力。

吞咽、咀嚼困难,口唇闭合不佳,经常流涎。

有些患牙病或牙齿发育不全,这些症状以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多见。

9、头围异常。

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10、手握拳。

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11、身体扭转。

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言行一致提示椎体外系损伤。

12、情绪、行为障碍。

大多数脑瘫患儿有情绪或行为异常,此与大脑功能受损有关。

患儿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脆弱、易激动等。

13、头不稳定。

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4、斜视。

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5、癫痫。

统计约有半数脑瘫患儿伴发癫痫,以痉挛型四肢瘫、偏瘫、单肢瘫和伴有智能低下者更为多见。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有那些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有那些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有那些对于众多父母来说,小儿脑瘫是一个很可怕的疾病,一旦孩子患上此病,那么将给孩子以及这个家庭带来几乎是一辈子的危害和困扰。

但是脑瘫又分不同种类,有的脑瘫是可以治好的,有的脑瘫早期治疗可以免去患儿日后不能生活自理的问题,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的介绍,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有那些。

脑瘫症状有哪些呢1.三个月还不能抬头,六个月还不能翻身,八个月还不会坐。

2.哭时没有声音或哭声无力、低沉、发直。

3.运动时手脚不协调,偏侧运动较多。

4个月,不能自己将手放到自己嘴边,趴在床头,俯卧位时嘴和鼻子完全贴在床上。

4.吮吸无力,吞咽困难,喂奶时常呛、噎、吐。

5.对声音的方向没有辨别。

不能随着声音左右,而转动身体追寻声音。

6.对颜色和光不是很敏感,目光呆滞。

7.撒尿时把不开双腿。

8.眼神与父母没有交流,并且经常惊厥。

9.睡眠时间过长或不睡觉,不爱哭,也不爱笑。

从智力、运动能力、情绪等,识别脑瘫严重程度与分类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脑瘫婴儿前半期(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

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

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

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

以上就是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表现有那些的介绍了,家长们如果发现了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早重视,及早的送到医院去检查,千万不要因为就诊时间的拖延而导致了美好的生命就此折翼,自由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早期DWI表现与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早期DWI表现与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图书分类号 R 7 2 2 .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1 44 1 1 ( 2 0 1 5 ) 2 8 . 4 8 8 2 - 0 3; d o i : 1 0 J 7 6 0/ 2 z g f y b j . j . i s s n . 1 0 0 1 — 4 4 1 1 . 2 0 1 5 . 8. 2 4 7
D WI 能够较 早地 反映新生 儿低血糖脑损伤 ;低血糖程度和持续时 间与新 生儿低血糖 脑损伤 的发生 有直接相 关性 ,早产 和伴有相
关 疾病 的患儿更 易发 生低血糖脑损 伤。
【 关键词 】 新生儿低 血糖症 ; 低血糖脑损伤 ; 弥散加权成像
Ana l y s i s o n DW I ind f i n g s a nd c l i n i c at o r s o f ne o na t a l h y po g l y c e mi c

48 8 2-
中 国妇 幼 保 健 2 0 1 5年 第 3 O卷

适宜技术 ・
新 生 儿低 血 糖 脑损 伤早 期 D WI 表现 与 临床 相关 因素分 析①
关文华 孙新峰② 史展 周金金 李真真
洛阳) 4 7 1 0 0 3
河 南科 技大 学第一 附属 医 院影像 中心 ( 河南
b r a i n i n j u r y i n e a r l y s t a g e
G U A N W e n h u a , S U N X i n f e n g , S i l l Z h a n , e t a 1 .D e p a r t m e n t o fR a d i o l o g y , t h e F i r s t A f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fH o e  ̄ n a n U n i v e r —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L u o y a n g 4 7 1 0 0 3 , H e n a n , C h i n a

早产儿脑损伤进展

早产儿脑损伤进展
• 1)脑白质血流量少 • 2)自身调节能力不足 • 3)脑血管反应性差
• 3、少突胶质细胞成熟依赖易损性
围产期高危因素的作用Fra bibliotek• 1、脑血流的波动 • 3、缺血
2、窒息缺氧 4、感染
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特征
• (1)IVH:早产儿发生IVH的危险期为出生 后头3-4d,25-40%发生在生后6h内,50% 发生在生后24h内,4-5d后发生的IVH不到5 %.IVH可有三种基本的类型:急剧恶化型、 断续进展型和临床寂静型。
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
• 1、 预后 • 2、 • 3、 B超:早期诊断,密切随访,评估
CT:敏感性较差 MRI:早期诊断,评估预后
早产儿脑损伤的防治:
• (1) IVH:一旦IVH发生,没有特异的 治疗方法,因此预防IVH的发生是早产儿管 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出生前预防包括预 防早产、宫内转运、以及最佳的分娩处理。 出生后的预防措施包括仔细的复苏措施, 预防脑血流动力学障碍,纠正凝血异常。
早产儿脑损伤进展
张红星
现状
• 近年我国早产儿发生率由5%上升至8.3%, 美国报道出生体重<1500g成活者5-15%有 痉挛型大运动障碍,另25-50%表现有较为 显著的发育障碍,包括运动、认知、行为 的异常、学习障碍。早产儿脑瘫发生率 29.1‰,足月儿:1-2‰早产儿脑瘫发生率 是足月儿的25.2倍。
治疗
• 治疗:目前许多治疗措施对早产儿脑损伤 的效果和副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如谷氨 酸受体拮抗剂、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 神经营养素、促红细胞生成素、亚低温。
• (2) PVL:PVL没有特异的治疗的方法, 因此也应预防为主。预防PVL的关键是预防 脑缺血,应用近红外光谱仪有助于发现处 于压力被动性脑血流的早产儿。即使是存 在完整的自主调节时,也应避免可能导致 脑缺血及可能损害脑血流自主调节的因素

慢性脑震荡的表现是什么?

慢性脑震荡的表现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慢性脑震荡的表现是什么?
导语:有些小孩子在脑部受到撞击的时候,并没有立即的表现出恶心、呕吐、近事遗忘等脑震荡的症状,而且一些症状也表述不是很清楚,这样往往就会让
有些小孩子在脑部受到撞击的时候,并没有立即的表现出恶心、呕吐、近事遗忘等脑震荡的症状,而且一些症状也表述不是很清楚,这样往往就会让你家人忽视孩子的病情,但是过一段时间后,脑震荡的表现就会越来越明显的。

那么,这种慢性的脑震荡在最初会有什么表现呢?
脑震荡是属于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表现。

所谓原发性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时立即发生的脑损伤。

1.睡眠
孩子入睡困难;睡觉容易惊醒;睡眠比平时少;睡眠比平时多;比往常更容易累。

2.情绪
孩子个性发生了改变;比平常更急躁;比平常更容易伤心或沮丧;变得更容易焦虑或紧张;比平时更不耐烦;容易情绪激动。

3.学习和思考
孩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发生了变化;记忆力变好或变差;变得更能集中注意力或更难集中注意力;回答问题时反应慢。

发现孩子有疑似脑震荡应及时就医
如果你怀疑你的孩子可能有这些疑似脑震荡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单纯地由CT或MRI扫描来诊断是否为脑震荡。

因为这类检查可以查出损伤性的体征,如骨折或出血,但不能诊断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婴儿脑损伤的表现有哪些
导语:现在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所以说孩子的健康问题变成了家长最关心的事。

但是,最近很多家长反应,孩子有脑损伤的情况,所以家长们都很是
现在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所以说孩子的健康问题变成了家长最关心的事。

但是,最近很多家长反应,孩子有脑损伤的情况,所以家长们都很是担心,却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婴儿脑损伤的表现有哪些?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小儿脑损伤(脑瘫)的超早期表现
细致地了解、总结婴幼儿超早期的某些重要症状如下:
1、新生儿或2-6月内婴幼儿易惊、易吐、啼哭不安、厌食和睡眠障碍;
2、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等困难,有流涎、呼吸障碍、气管炎样哮鸣;
3、感觉值低,对噪声或体味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
4、到了90余天仍扶站差、迈步者,要怀疑小儿脑损伤(脑瘫);
5、过了105天,婴儿还不能抬头,4-5个月头仍然摇摆不定;
6、4个月时仍有握拳、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是小儿脑损伤(脑瘫);
7、婴儿应4-5个月时看见物体会主动伸手抓,若5个月后还不能者怀疑是小儿脑损伤(脑瘫);
对脑损伤儿的干预,主要是通过视,听及皮肤感觉这3个大脑的主要输入途径进行适当的信息刺激,对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三个主要输出表现进行比正常运动发育规律稍早一些的功能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