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损伤的功能MR检查PPT
合集下载
新生儿脑损伤1 ppt课件

2020/12/5
HIE的病理生理
(脑组织代谢改变)
• 水、自由基、游离脂肪酸堆积,导致 细胞毒性水肿和死亡。
• 2窒息复苏期间能量恢复阶段—潜伏期 :窒息复苏后,脑氧合及灌注恢复, ATP及磷酸肌酸部分或全部迅速恢复 ,细胞毒性水肿也在30—60min后暂 时消退,然而脑能量衰竭的过程在6— 48h后可以再次发生(临床上这部
• 脑梗死—新生儿猝中。足月儿较早产 儿更易发生。
2020/12/5
CT 扫描存在问题
* 1. 3 ~ 12 日 CT 扫描不能完全反 映 HIE 的病 理改变,需要 1 个月时复 查。 2. 脑实质软化灶要在发病后2~3周才 出现
2020/12/5
CT 扫描存在问题
3.重症HIE的脑梗死灶和基底核改变 要比MRI少,后者MRI阳性发现 42% ,CT仅15% 。 4.早产儿 3 ~ 12日扫描不能明确脑 损害的存在,需要纠正年龄40周 时评估。
2020/12/5
HIE病理生理
(脑血流改变)
1(慢性或部分新生儿窒息缺氧
不完全缺氧)第一次血液重新分布
外周脏器 心脑血管扩张
血管收缩
缺氧持续
脑血流 第二次血液重新分布
前脑循环血管收缩 后脑循环血管扩张
(大脑半球) (丘脑、脑干、小脑)
2020/12/5
HIE病理生理
(脑血流改变)
2急性缺氧时:代偿机制不发生,脑损伤可以 发生在基底神经节等代谢最旺盛的部位, 大脑皮层不受影响。
HIE 80%由围产缺氧(宫内窘迫、生后 窒息)引起
2020/12/5
HIE的高危因素
一出生前高危因素: • 孕母全身性疾病:妊娠高血压疾病、
贫血、糖尿病、心肺肾疾病,大出血 等。 • 胎盘异常: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 盘功能不良或结构 过期产、先天畸形等。
HIE的病理生理
(脑组织代谢改变)
• 水、自由基、游离脂肪酸堆积,导致 细胞毒性水肿和死亡。
• 2窒息复苏期间能量恢复阶段—潜伏期 :窒息复苏后,脑氧合及灌注恢复, ATP及磷酸肌酸部分或全部迅速恢复 ,细胞毒性水肿也在30—60min后暂 时消退,然而脑能量衰竭的过程在6— 48h后可以再次发生(临床上这部
• 脑梗死—新生儿猝中。足月儿较早产 儿更易发生。
2020/12/5
CT 扫描存在问题
* 1. 3 ~ 12 日 CT 扫描不能完全反 映 HIE 的病 理改变,需要 1 个月时复 查。 2. 脑实质软化灶要在发病后2~3周才 出现
2020/12/5
CT 扫描存在问题
3.重症HIE的脑梗死灶和基底核改变 要比MRI少,后者MRI阳性发现 42% ,CT仅15% 。 4.早产儿 3 ~ 12日扫描不能明确脑 损害的存在,需要纠正年龄40周 时评估。
2020/12/5
HIE病理生理
(脑血流改变)
1(慢性或部分新生儿窒息缺氧
不完全缺氧)第一次血液重新分布
外周脏器 心脑血管扩张
血管收缩
缺氧持续
脑血流 第二次血液重新分布
前脑循环血管收缩 后脑循环血管扩张
(大脑半球) (丘脑、脑干、小脑)
2020/12/5
HIE病理生理
(脑血流改变)
2急性缺氧时:代偿机制不发生,脑损伤可以 发生在基底神经节等代谢最旺盛的部位, 大脑皮层不受影响。
HIE 80%由围产缺氧(宫内窘迫、生后 窒息)引起
2020/12/5
HIE的高危因素
一出生前高危因素: • 孕母全身性疾病:妊娠高血压疾病、
贫血、糖尿病、心肺肾疾病,大出血 等。 • 胎盘异常: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 盘功能不良或结构 过期产、先天畸形等。
【医学PPT课件】新生儿脑损伤的功能MR检查PPT

• 以质和量的方式获取氢原子核化学环境的信息, 揭 示组成成分。
临床意义
• MRI研究人体组织器官大体形态病理生理改变 • MRS研究人体能量代谢及生化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波谱-化合物的临床意义
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
正常脑组织1H MRS中的第一大峰,位于2.02-2.05ppm; 仅存在于神经元内,是神经元密度和生存的标志; 与蛋白质和脂肪合成,维持细胞内阳离子浓度以及钾、钠、钙等阳离
时评估。
5. 3-12日CT评估预后的特异性差。 6. 对重症HIE的病变的发现少于MRI 7. 颅内感染、一些先天性代谢缺陷病与HIE影像表现类似
颅脑MRI检查:
可准确、敏感、无创地反映脑部病变的部位、范围、性 质及其组织学基础,还可进行功能评价及预后评估,是评价 新生儿脑损伤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除需监护的高危儿, 应作为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胆碱(Choline)
位于3. 2 ppm附近;
由磷酸胆碱、磷酸甘油胆碱、磷脂酰胆碱组成,反映脑内的总胆碱量; 细胞膜磷脂代谢的成分之一,参与细胞膜的合成和蜕变,从而反映细胞
膜的更新;
Choline峰是评价脑肿瘤的重要共振峰之一,快速的细胞分裂导致细胞膜 转换和细胞增殖加快,使Cho峰增高;
对新生儿急性HIE显示敏感,且能准确预测病变范围。
男/17D 足月儿HIE
a
b
c
d
e
f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
低血糖脑损伤多发生于大脑半球后部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区,具有 一定特征性。病变分布与脑血管分布不匹配。
脑ADC值反映脑组织的水含量,ADC值越高,水含量越高; ADC降低,脑组织水含量减少。
早产儿额、枕叶白质及豆状核的ADC值高于足月儿。
临床意义
• MRI研究人体组织器官大体形态病理生理改变 • MRS研究人体能量代谢及生化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波谱-化合物的临床意义
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
正常脑组织1H MRS中的第一大峰,位于2.02-2.05ppm; 仅存在于神经元内,是神经元密度和生存的标志; 与蛋白质和脂肪合成,维持细胞内阳离子浓度以及钾、钠、钙等阳离
时评估。
5. 3-12日CT评估预后的特异性差。 6. 对重症HIE的病变的发现少于MRI 7. 颅内感染、一些先天性代谢缺陷病与HIE影像表现类似
颅脑MRI检查:
可准确、敏感、无创地反映脑部病变的部位、范围、性 质及其组织学基础,还可进行功能评价及预后评估,是评价 新生儿脑损伤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除需监护的高危儿, 应作为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胆碱(Choline)
位于3. 2 ppm附近;
由磷酸胆碱、磷酸甘油胆碱、磷脂酰胆碱组成,反映脑内的总胆碱量; 细胞膜磷脂代谢的成分之一,参与细胞膜的合成和蜕变,从而反映细胞
膜的更新;
Choline峰是评价脑肿瘤的重要共振峰之一,快速的细胞分裂导致细胞膜 转换和细胞增殖加快,使Cho峰增高;
对新生儿急性HIE显示敏感,且能准确预测病变范围。
男/17D 足月儿HIE
a
b
c
d
e
f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
低血糖脑损伤多发生于大脑半球后部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区,具有 一定特征性。病变分布与脑血管分布不匹配。
脑ADC值反映脑组织的水含量,ADC值越高,水含量越高; ADC降低,脑组织水含量减少。
早产儿额、枕叶白质及豆状核的ADC值高于足月儿。
(优质课件)新生儿常见颅脑疾病的MR诊断儿科

灰质含水约83%,白质含水约70%-75%
(髓鞘化) T1WI T2WI
原因
皮质 等信号 略高信号
水
髓质 高信号 低信号
磷脂
28
利用MR观察儿童时期脑组织成熟过程应注意:
1、脑回、脑沟的发育 2、脑灰白质分辨的演变 3、脑髓鞘化的进程 4、脑室大小及蛛网膜下腔宽窄 5、脑铁质沉着
29
CRITICAL ANATOMIC STRUCTURES •Initially smooth, agyric
(C, P, Na等奇数质子亦可成像,但需注明)
5
MR成像仪的分类 产生磁场的磁体性质的不同:
永磁型:铁磁性物质 阻抗型(常导型) :常温、有电阻 超导型:无电阻
6
MR扫描仪的分类
磁场强度:低场磁共振 中场磁共振 高场磁共振
7
超高场:4.0 ~ 7.0 T (特斯拉)
高 场:1.5 ~ 3.0 T 中 场:0.5 ~ 1.4 T 低 场:0.2 ~ 0.4 T 超低场:小于 0.2 T
新生儿常见颅脑疾病的MR诊断
1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磁共振成像
NMRI
核磁共振成像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2
磁共振机器构造
•磁 体:永磁、常导、超导 产生静磁场
•STIR
短T1翻转恢复
•增强扫描:各种T1WI (不再行T2WI)
19
如何区分图像
方法1:根据成像参数
T1WI TR < 1000 TE <40
(髓鞘化) T1WI T2WI
原因
皮质 等信号 略高信号
水
髓质 高信号 低信号
磷脂
28
利用MR观察儿童时期脑组织成熟过程应注意:
1、脑回、脑沟的发育 2、脑灰白质分辨的演变 3、脑髓鞘化的进程 4、脑室大小及蛛网膜下腔宽窄 5、脑铁质沉着
29
CRITICAL ANATOMIC STRUCTURES •Initially smooth, agyric
(C, P, Na等奇数质子亦可成像,但需注明)
5
MR成像仪的分类 产生磁场的磁体性质的不同:
永磁型:铁磁性物质 阻抗型(常导型) :常温、有电阻 超导型:无电阻
6
MR扫描仪的分类
磁场强度:低场磁共振 中场磁共振 高场磁共振
7
超高场:4.0 ~ 7.0 T (特斯拉)
高 场:1.5 ~ 3.0 T 中 场:0.5 ~ 1.4 T 低 场:0.2 ~ 0.4 T 超低场:小于 0.2 T
新生儿常见颅脑疾病的MR诊断
1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磁共振成像
NMRI
核磁共振成像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2
磁共振机器构造
•磁 体:永磁、常导、超导 产生静磁场
•STIR
短T1翻转恢复
•增强扫描:各种T1WI (不再行T2WI)
19
如何区分图像
方法1:根据成像参数
T1WI TR < 1000 TE <40
新生儿颅脑磁共振检查临床实践的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01
02
03
04
缺氧缺血性脑病
围产期窒息导致脑部缺氧缺血 ,表现为意识障碍、肌张力异
常等。
颅内出血
产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导 致颅内出血,表现为头痛、呕
吐脑膜炎症,表现 为发热、头痛、呕吐等。
脑积水
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脑室扩张 ,表现为头颅增大、落日眼等
。
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颅脑病变中应用
优化扫描参数
调整TR、TE、层厚等参数,获取 高质量的图像。
联合多种序列
联合使用多种序列,提高病变检出 率及诊断准确性。
针对不同病变类型,如何调整扫描参数提高诊断准确性
缺血缺氧性脑病
重点观察DWI序列,调整b值及 扫描时间,提高病变显示清晰度
。
颅内出血
选择T2*WI或SWI序列,调整回 波时间,提高出血灶的检出率。
无创性
无需注射对比剂,避免对 新生儿造成额外伤害。
磁共振成像安全性问题探讨
磁场安全性
强磁场环境下需采取相应 安全措施,以防金属物品 飞入造成伤害。
射频能量安全性
射频脉冲产生的热量需控 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对 新生儿造成热损伤。
噪声问题
磁共振检查过程中产生的 噪声可能对新生儿听力产 生影响,需采取降噪措施 。
包括信噪比、分辨率、对比度等指标 ,用于评价图像质量是否满足诊断要 求。
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如患儿运 动、呼吸伪影、磁场不均匀性等,提 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图像质量。
04 临床实践中问题解答与经 验分享
如何选择合适序列进行扫描优化诊断效果
选择合适序列
根据新生儿颅脑特点,选择T1WI 、T2WI及DWI等序列进行扫描。
新生儿头部MRI.ppt

HIE-PLIC无髓鞘化
头颅MRI
重度HIE(生后3月) 丘脑异常高信号,示大理石样基底 节(箭头);脑萎缩;硬脑膜下积液(箭头)
HIE-MRI表现:旁矢状区脑损伤
• 旁矢状区脑损伤足月儿HIE的特征 • 损伤机制 脑血流量突然明显减少 • 损伤部位
第2额回→旁中央区→后顶枕区凸面 皮质和皮质下白质 (大脑前、中、后动脉末端“交界区”及“易损 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 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因
缺氧是核心
围生期窒息是最主要的病因 其他 出
缺氧缺血加重→脑血流重新分布
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
脑组织代谢改变
能量衰竭 细胞膜上钠钾泵功能不足 Ca2+通道开启异常 氧自由基损伤 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
•谢谢!
HIE-MRI表现:大理石样变
• 基底节大理石样变
• 部位
基底节:壳核最常见、苍白球次之, 丘脑:腹外侧
• 病理特征
神经元坏死、出血、丢失 胶质细胞增生 过度髓鞘化
• 过度髓鞘化:壳核内髓鞘化的纤维
明显增多且分布异常,基底节呈“大 理石”样外观
HIE-MRI表现:大理石样变
• MRI:
T1WI:基底节、丘脑腹外侧呈不均匀高 信号,两侧常见,严重者整个基底节、 丘脑呈均匀高信号 (正常已髓鞘化的内囊后肢的高信号 反而消失,呈相对低信号) T2WI:无明显改变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
Ⅰ级 Ⅲ级
Ⅱ级 Ⅳ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定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 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 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新生儿头部磁共振成像PPT课件

需腰穿明确诊断,细菌培养阳性更有意义
MRI多有异常改变
多数患儿预后差
细菌性脑膜炎
皮层受累---大肠埃希菌
脑梗死---阴沟肠杆菌
脑脓肿---白色念珠菌感染
脑积水(hydrocephalus)
分布 --- 多为双側对称 原因 --- 多见于化脑及IVH晚期 分类 --- 非交通性:阻塞部位---室间孔;导水管;中央孔或侧孔 MRI改变---脑室明显扩张, 脑外间隙小
低
囊腔
低
T2WI
低
高
高
高
T1WI
T2WI
足月儿与早产儿正常脑MRI
早产儿脑特点 28w
•皮层薄, 迂曲条带状 •白质含水量较多,T2 •脑室大, 脑外间隙宽
38w
新生儿常见脑损伤
颅内出血--- SAH/SDH/EDH; GMH/IVH/IPH
脑白质损伤--- 出血; cPVL/dPVL
脑
(white matter damage)
.
脑白质损伤
出血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 囊性 (cPVL)
--- 弥散性(dPVL)
脑白质损伤-出血(WMD-H)
9d
23d
WMD-H-34w
脑白质损伤- 软化(WMD-cPVL)
7d
40d
PVH-cPVL-34w
脑白质损伤-dPVL (WMD-dPVL)
EDH特点 • 颅骨与硬膜之间 • 梭形
EDH-40w-15d
硬膜下出血(SDH)
SDH特点 • 蛛网膜与硬膜之间 • 新月形 • 幕上/幕下 • 预后严重 38w-SDH-22d 哭/抽/昏迷/颅高压 Hb 6g
新生儿脑部疾病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红细胞及血浆蛋白渗出、新生毛细血管增生
例子
基底 节受 累为 主
CT没 有发 现病 变
基底 节受 累为 主
CT没 有发 现病 变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CT的敏感度比磁 共振要低?
时间窗
24 小时
72 小时
随时间推移Dav变化趋势
From McKinstry RC et al. Neurology. 2019 59:824-33.
新生儿核黄疸临床诊断标准
新生儿期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并出现至 少两项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嗜睡、拒乳、 尖叫、四肢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射、双眼 凝视、抽搐)。
发病机制
间接胆红素(UCB)↑ 基底节(尤其苍白球)选择性沉积
神经元、胶质细胞凋亡、坏死
核黄疸
磁共振早期表现:
T1WI双侧苍白球条带状对称性高信号 T2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
生后2天
核黄疸
T1WI上的高信号:
可以反映急性损伤时胶质细胞的饲肥星型细胞 反应,也可能是超急性期水肿或胆红素本身引起 。MR所示病变范围与病理结果一致。
核黄疸
磁共振早期表现:
T1WI双侧基底节对称性高信号。
核黄疸
磁共振晚期表现:
T2WI双侧苍白球条带状对称性高信号。
生后4个月,抬头不稳,对声音刺激无反应,双眼追物差,双手握拳。
枕叶皮 层区最 易受累
后遗症:视觉 障碍、认知异 常、枕叶癫痫
新生儿期视觉皮层轴突及突触形成过程对葡萄糖需要明显↑
新生儿低血糖脑病
磁共振表现:
急性期 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水肿 慢性期 轻者→肿胀消失
重者→皮层及皮层下白质萎缩, 多发脑软化灶形成
新生儿低血糖脑病
例子
基底 节受 累为 主
CT没 有发 现病 变
基底 节受 累为 主
CT没 有发 现病 变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CT的敏感度比磁 共振要低?
时间窗
24 小时
72 小时
随时间推移Dav变化趋势
From McKinstry RC et al. Neurology. 2019 59:824-33.
新生儿核黄疸临床诊断标准
新生儿期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并出现至 少两项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嗜睡、拒乳、 尖叫、四肢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射、双眼 凝视、抽搐)。
发病机制
间接胆红素(UCB)↑ 基底节(尤其苍白球)选择性沉积
神经元、胶质细胞凋亡、坏死
核黄疸
磁共振早期表现:
T1WI双侧苍白球条带状对称性高信号 T2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
生后2天
核黄疸
T1WI上的高信号:
可以反映急性损伤时胶质细胞的饲肥星型细胞 反应,也可能是超急性期水肿或胆红素本身引起 。MR所示病变范围与病理结果一致。
核黄疸
磁共振早期表现:
T1WI双侧基底节对称性高信号。
核黄疸
磁共振晚期表现:
T2WI双侧苍白球条带状对称性高信号。
生后4个月,抬头不稳,对声音刺激无反应,双眼追物差,双手握拳。
枕叶皮 层区最 易受累
后遗症:视觉 障碍、认知异 常、枕叶癫痫
新生儿期视觉皮层轴突及突触形成过程对葡萄糖需要明显↑
新生儿低血糖脑病
磁共振表现:
急性期 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水肿 慢性期 轻者→肿胀消失
重者→皮层及皮层下白质萎缩, 多发脑软化灶形成
新生儿低血糖脑病
MR CT第九章 新生儿脑疾病ppt课件

• 病理改变大致可分为6个时期: • Ⅰ期~Ⅱ期病理改变为神经原纤
维缠结主要局限在内嗅皮质区 • Ⅲ期~Ⅳ期除内嗅皮质区外,累
及边缘系统 • Ⅴ期~Ⅵ期累及大脑皮层的新皮
质区,且以额、颞叶损害较重
• 临床以记忆丧失、抽象思维和 • 计算受损、人格和行为改变特征 1.影像学表现 (1)CT: • 表现为弥漫性脑萎缩,以颞叶前
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模糊 或消失 • 脑缺血和脑软化在早产新生儿
• 和足月新生儿其分布上则可有 差别
• 前者常见于侧脑室周围白质区 斑片状低密度,尾状核等深部 常受累
• 后者常见于皮质和皮质下,局 部脑沟增宽、侧脑室扩大且轮 廓不整
• 脑出血为高密度影,常见于侧 脑室室管膜下,侧脑室内和脑 实质内
• 黑质致密带、桥脑蓝斑区色素细胞 丧失,迷走神经背核神经元减少
• 好发于40~70岁,静止性震颤,动作 、步态缓慢,平衡以及起步困难
• 继发症状有抑郁,易激动、焦虑、 认识能力下降、发音和吞咽困难等
1.影像学表现 1CT: • 基底节区变性,大脑皮层及中央灰
质萎缩(尤其三脑室周围及额叶萎 缩) 2MR: • 呈略高信号的黑质致密带萎缩、变 窄,呈短T2的黑质网状部相对增宽 • 可见弥漫性大脑皮质萎缩,双侧苍 白球、壳核区可出现短T2异常信号
第九章 新生儿脑疾病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因新生儿窒息,引起脑血共和 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一种全身 性损伤
• 表现为脑水肿、脑缺血和脑软 化,可同时合并脑出血,晚期 脑萎缩
• 皮肤粘膜青紫或苍白,呼吸异 常,反射弱或消失,痉挛性双 侧瘫等
(1).影像学表现: 1)CT: • 脑水肿为大脑半球片状或广泛
• 儿由原发性出血性疾病或脑血管畸 形引起的颅内出血在新生儿很少见
维缠结主要局限在内嗅皮质区 • Ⅲ期~Ⅳ期除内嗅皮质区外,累
及边缘系统 • Ⅴ期~Ⅵ期累及大脑皮层的新皮
质区,且以额、颞叶损害较重
• 临床以记忆丧失、抽象思维和 • 计算受损、人格和行为改变特征 1.影像学表现 (1)CT: • 表现为弥漫性脑萎缩,以颞叶前
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模糊 或消失 • 脑缺血和脑软化在早产新生儿
• 和足月新生儿其分布上则可有 差别
• 前者常见于侧脑室周围白质区 斑片状低密度,尾状核等深部 常受累
• 后者常见于皮质和皮质下,局 部脑沟增宽、侧脑室扩大且轮 廓不整
• 脑出血为高密度影,常见于侧 脑室室管膜下,侧脑室内和脑 实质内
• 黑质致密带、桥脑蓝斑区色素细胞 丧失,迷走神经背核神经元减少
• 好发于40~70岁,静止性震颤,动作 、步态缓慢,平衡以及起步困难
• 继发症状有抑郁,易激动、焦虑、 认识能力下降、发音和吞咽困难等
1.影像学表现 1CT: • 基底节区变性,大脑皮层及中央灰
质萎缩(尤其三脑室周围及额叶萎 缩) 2MR: • 呈略高信号的黑质致密带萎缩、变 窄,呈短T2的黑质网状部相对增宽 • 可见弥漫性大脑皮质萎缩,双侧苍 白球、壳核区可出现短T2异常信号
第九章 新生儿脑疾病
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因新生儿窒息,引起脑血共和 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一种全身 性损伤
• 表现为脑水肿、脑缺血和脑软 化,可同时合并脑出血,晚期 脑萎缩
• 皮肤粘膜青紫或苍白,呼吸异 常,反射弱或消失,痉挛性双 侧瘫等
(1).影像学表现: 1)CT: • 脑水肿为大脑半球片状或广泛
• 儿由原发性出血性疾病或脑血管畸 形引起的颅内出血在新生儿很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侧DTI追踪特定的纤维束
正常儿童视放射追踪结果 HIE患儿放射追踪结果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
MRS与MRI原理相同,数据处理和显示方法不同 • MRI扫描,一定时域内获得的信号,用于产生一个影像; • MRS扫描,一定时域内获得的信号,产生按代谢物频率分布的波谱图。
扩散加权成像(DWI)
DWI是目前唯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 创方法,利用水分子扩散状态的差异显示病变。
表观弥散系数(ADC)是反映水分子弥散和毛细血管微循环 状况的人工参数,是水分子移动的自由度。注意ADC值的 作用。
DWI图:弥散受限组织和长T2组织呈高信号(含T2WI成分, 脑脊液呈低信号)
超急性期可显示缺血部位与范围 脑组织血供的具体情况
1. 灌注不足:MTT延长,rCBV、rCBF减少 2. 侧枝循环:MTT延长,rCBV增加或正常 3. 血流再灌注:MTT缩短或正常,rCBV增加,rCBF正常
或轻度增加 4. 过度灌注: rCBV、rCBF均显著增加
与DWI结合,对脑组织进行定性分析
颅脑CT平扫的有效辐射剂量: 1.47mSv~1.93mSv 胸部CT平扫的有效辐射剂量: 2.35mSv~3.1mSv 上腹部常规平扫的有效辐射剂量:2.37mSv~4.41mSv 上腹部双期增强的有效辐射剂量:5.16mSv~9.46mSv 冠状动脉CTA的有效辐射剂量: 7.25mSv~10.6mSv
中枢神经系统波谱-化合物的临床意义
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
正常脑组织1H MRS中的第一大峰,位于2.02-2.05ppm; 仅存在于神经元内,是神经元密度和生存的标志; 与蛋白质和脂肪合成,维持细胞内阳离子浓度以及钾、钠、钙等阳离
子通过细胞和维持神经膜的兴奋性有关; 含量多少反映神经元的功能状况,降低的程度反映了其受损的大小。
导致水分子扩散各向异性(Anisotropy)的原因可能主要包括 髓鞘、神经元的细胞膜以及轴索内的神经元蛋白丝 白质
束区域扩散的各向异性高
皮层扩散的各向异性低
Free
DTI Restricted
Dxx Dxy Dxz D Dyx Dyy Dyz
Dzx Dzy Dzz
Tensor
D' xx 0 0
NAA下降:肿瘤、多发性硬化、梗死、缺氧、神经细胞变 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脱髓鞘疾病等
NAA缺失:如脑膜瘤、转移瘤
NAA升高:婴儿脑发育成熟过程中以及神经损伤后轴索恢 复中;Canavan病(体内缺乏NAA水解酶 )
肌酸(Creatine)
正常脑组织1H MRS中的第二大峰,位于3.03ppm附近,有时在 3.94ppm 处可见其附加峰(PCr);
此峰由肌酸、磷酸肌酸、γ-氨基丁酸、赖氨酸和谷胱甘肽共同组成; 此代谢物是脑细胞能量依赖系统的标志;
能量代谢的提示物,在低代谢状态下增加,在高代谢状态下减低; 峰值一般较稳定,常作为其它代谢物信号强度的参照物。
胆碱(Choline)
位于3. 2 ppm附近;
由磷酸胆碱、磷酸甘油胆碱、磷脂酰胆碱组成,反映脑内的总胆碱量; 细胞膜磷脂代谢的成分之一,参与细胞膜的合成和蜕变,从而反映细胞
新生儿脑损伤的功能MRI检查
内容提纲
1. 概述:新生儿脑损伤的影像检查方法 2. 新生儿颅脑MRI检查
常规检查:T1WI T2WI MRA +C(Gd-DTPA) T2Flair MRV
功能MRI检查:DWI DTI MRS PWI(3D ASL) 3. 正常新生儿的MRI表现 4. 常见新生儿脑损伤的MRI表现
D ' xy D' yy
0
D' xz D' yz D' zz
6 elements
10 0 0 20 00 3
eigenvalue
DTI的应用
定性分析:在病变明显时使用,如白质束的发育异常、肿瘤或 梗死对白质束的影响等
定量分析:在病变不明显时,需对DTI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如 变性病或精神病等
时评估。
5. 3-12日CT评估预后的特异性差。 6. 对重症HIE的病变的发现少于MRI 7. 颅内感染、一些先天性代谢缺陷病与HIE影像表现类似
颅脑MRI检查:
可准确、敏感、无创地反映脑部病变的部位、范围、性 质及其组织学基础,还可进行功能评价及预后评估,是评价 新生儿脑损伤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除需监护的高危儿, 应作为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ADC图:弥散受限组织呈低信号,弥散程度高的呈高信号, 脑脊液呈高信号。
eADC图:弥散受限组织信号高,自由弥散组织信号低(消 除T2穿透效应,脑脊液呈低信号)
DWI呈现异常高信号的病变种类:
急性及亚急性期脑梗死、炎性脱髓鞘(活动期)、细胞 较 致密的肿瘤(高级别胶质瘤、髓母细胞瘤、脑膜瘤、淋巴 瘤 等)、粘稠度较高的液体(表皮样囊肿、脓肿、血肿等)、 外伤、特殊感染等
对新生儿急性HIE显示敏感,且能准确预测病变范围。
男/17D 足月儿HIE
a
b
c
d
e
f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
低血糖脑损伤多发生于大脑半球后部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区,具有 一定特征性。病变分布与脑血管分布不匹配。
脑ADC值反映脑组织的水含量,ADC值越高,水含量越高; ADC降低,脑组织水含量减少。
MRI可准确敏感显示脑白质(髓鞘化)变化;DWI反映 活体分子活动,MRS可活体测量脑内乳酸、肌酸、胆碱等 化合物的变化,以用于病程监测及预后评估。
二、新生儿颅脑 MRI检查
一)MRI常规检查:
患儿准备:MRI检查前30Min肌注鲁米那2- 4mg/Kg进行镇静,检查前再经胃管注入5% 水合氯醛(50mg/kg) ,使之处于深睡眠状态。 使用耳塞、海面固定等。
一、概述:新生儿脑损伤的 影像检查方法
颅脑超声:
具有安全无创、便捷、可床旁多次重复检查、动态观察 病情进展的优势,可作为新生儿脑损伤的首选影像检查。但 新生儿颅脑超声技术并不普及、探测范围受限、对蛛网膜下 腔出血和小脑出血、旁矢状区脑损伤不敏感等。
颅脑CT检查:
有辐射损伤,而且分辨率有限,现已不推荐作为新生儿 脑损伤的主要影像检查手段。
在生物体内,由于各种组织结构(如细胞膜)的存在,使各向同性扩散 受到限制,沿某方向的扩散可能比其他方向的扩散更容易(如白质束 中),即出现扩散的各向异性(anisotropy),此时水分子的扩散称为表观 扩散(apparent diffusion)。
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 即常规DWI,仅能反映各向异性扩散的部分情 况,而扩散张量成像(DTI)能描述各向异性扩散的完整信息。
MR Imaging
MR Spectroscopy
MRI与MRS
成像原理
• MRI获得的信号是由不同体素内氢核发射的,已经在 不同的空间方向进行频率和相位编码的信号。 MRS
• 以质和量的方式获取氢原子核化学环境的信息, 揭 示组成成分。
临床意义
• MRI研究人体组织器官大体形态病理生理改变 • MRS研究人体能量代谢及生化改变
新生儿脑损伤不推荐行CT检查的原因有:
1. CT脑白质低密度需要综合判定:本身脑白质含水量高、CT密度低, 需与范围、程度和形态结合来判定脑损伤。
2. 3-12日CT不能完全反应HIE的病理改变,需要1月时复查。 3. 脑实质软化需要在发病2-3周后才出现。 4. 早产儿3-12日CT扫描不能确定脑损伤的存在,需要纠正年龄40W
早产儿额、枕叶白质及豆状核的ADC值高于足月儿。
婴儿脑ADC值不同于成人,婴儿脑额叶白质ADC值显著高于 丘脑、尾状核、内囊后肢及小脑中脚,稍高于灰质。
1岁以前(尤其是6个月前),ADC值随年龄增加而迅速下降。 1岁后,ADC值仍持续下降,直到9岁。
扩散张量成像DTI
在均匀一致的介质(如纯水)中,水分子在各个方向上的扩散是各向同 性的(isotropy)。
轴位: SE/FSE/IR : T1WI FSE/FRFSE:T2WI T2Flair
矢状位:T1WI 或T2WI 冠状位:T1WI T2WI(需要时加扫) MRA、MRV 有时用到 Gd+:极少用到。
MRA
二)功能MRI检查技术
扩散加权成像(DWI) 扩散张力成像(DTI)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 灌注成像(PWI)/3D ASL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1.CT扫描可增加儿童和青少年(≤19Y)的患癌风险(增加24% )(BMJ 2013:346) 2.≤ 10Y儿童接受3次头颅CT检查后患全身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3倍 (The Lancet 2012(6) Online)
*我国的标准,每人每年受到的辐射量应小于2.7mSv。
以16层螺旋CT为例:
F 头痛头晕一周,常规MRI未见明显异常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ASL
HIE预后好者
ASL
HIE预后差者全脑高灌注
The median (range) perfusion in the basal ganglia and thalami (BGT) was 63 (28-108) ml/100 g/min in the neonates with adverse outcome and 28 (12-51) ml/100 g/min in the infants with favourable outcome (p<0.01).
微量;
此峰出现说明细胞内有氧呼吸被抑制,糖酵解过程加强;
脑肿瘤中,Lac出现提示恶性程度较高,常见于多形胶质母细胞瘤中; Lac也可以积聚于无代谢的囊肿和坏死区内;
脂质(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