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某某县发展无公害茶叶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精品

合集下载

双峰县无公害茶园发展的技术措施

双峰县无公害茶园发展的技术措施

Te hn c lM e s e o h v l pm e fS c ia a ur sf r t e De e o nto hua f ng Po l i n e ng e l o Fr e ut
Te r e s a Ga d n
KANG n - in, Do g q a TANG a - u Xi n r i ( cnmc l tS ̄o S unfn A r u ue ueuS unfn , nn4 70 ,hn E oo iPa s tinf h ageg gi l rB ra ,hagegHua ,170C ia) n o ct
边、 沟边进行 了植树造林 , 茶园的生态环 境和小气 候得到明显改善。
收 稿 日期 :0 8 0 — 3 20 - 3 1
壕 , 67 z 每 6 m 施人充分腐熟 的猪牛粪 3 0 k 后再 00g 覆土 。 移栽按单行条植 , 规格为 1 0m 3 c 每丛 5 c x 3 m,
修 改 稿 收 稿 日期 :o 8 0 一 5 2 o — 4 l 作者简介: 康冬前(9 8 ) 男, 16 一 , 湖南双峰人 , 艺师 , 农 主要从事经济作 物技 术推 广工作 。
维普资讯
第 2期
康冬 前 等 : 双峰 县 无公 害茶 园发展 的技 术措 施
2 7
定植
株 . 6 7 4 0 株 。移栽 时期 以 1 每 6m 约 00 0
籽饼 10. 0 g并配合部分 天然矿物肥料或莲花 -0k , 5 3 牌微生物菌肥等 追肥在春 、 、 夏 秋茶前进行 , 在茶 行 间 以 3 0- 0 g 6 m 经腐 熟的有 机肥及 贵州 0 -. k/ 7 2 4 0 6
维普资讯
第3 5卷第 2期

发展贵州生态茶叶产业的思路及对策

发展贵州生态茶叶产业的思路及对策

发展贵州生态茶叶产业的思路及对策
发展贵州生态茶叶产业的思路和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提升茶叶品质:加强茶园管理,采取有机种植方式,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确保茶叶的天然和纯净,提高茶叶的营养和口感。

同时,培训茶园管理人员,引入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提高采茶、加工和包装的质量。

2. 增强茶叶品牌价值:建立茶叶品牌,突出贵州茶叶的生态特色和优势,通过营销策略和市场宣传,提升茶叶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与此同时,加强茶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开发茶园旅游项目,使茶叶产业成为贵州的独特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和消费者。

3.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茶叶的出口市场,与国际茶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项目,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提升茶叶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了解国际茶叶市场的需求和趋势,调整茶叶品种和加工方式,以适应国际市场需求。

4. 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大政府对茶叶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贷款和补贴等金融支持,降低茶叶产业的投资风险。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茶叶农民和企业进行茶叶的种植、加工和包装,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

同时,组织专业的茶叶培训课程和研讨会,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发展贵州生态茶叶产业需要综合运用提升品质、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和政策支持等措施,全面提升
贵州茶叶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茶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无公害茶叶生产是当前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关键环节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茶叶的质量和安全,也会影响到无公害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1. 农药和化肥使用问题:在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但是目前,一些茶叶生产企业在使用农药和化肥时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这不仅会造成农药残留和化肥超标,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 茶园环境保护问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直接受到茶园内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和水质的污染情况。

一些茶园存在土壤污染和水质污染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3. 生产工艺不规范问题:一些茶叶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工艺不规范的情况,比如采摘、加工和包装等环节存在问题。

这些不规范的生产工艺会直接影响到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4. 无公害认证标准不清晰问题:目前国内针对无公害茶叶的认证标准还不够完善,一些茶叶生产企业存在对无公害认证标准不清晰的问题,导致认证过程不顺利。

二、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对策1. 加强农药和化肥使用管理:茶叶生产企业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农药和化肥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标准和周期,严格控制使用量,保证农药残留和化肥超标的情况不发生。

2. 加强茶园环境保护:茶叶生产企业需要加强对茶园内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保证土壤和水质的清洁和安全,避免茶园环境污染对茶叶的影响。

3. 规范生产工艺:茶叶生产企业需要规范生产工艺,包括精心设计采摘、加工和包装的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4. 完善无公害认证标准:茶叶行业需要加强对无公害认证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明确无公害认证的标准和流程,提高认证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保障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就是关于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茶叶生产企业能够有所帮助。

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无公害茶叶生产是一种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方式,然而在生产的关键环节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种植环节中,缺乏合理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是主要问题,需要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

采摘加工环节存在着人工成本高和加工技术不足的困扰,应推广机械采摘和提高加工工艺。

储存运输环节缺乏标准化管理和追溯体系,应加强仓储设施建设和货物追踪技术。

销售环节需要拓展销售渠道和提升产品品质,监督管理环节需要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监控和检查。

总结分析指出,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需要综合施策解决,发展建议包括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和建立健全的标准体系。

展望未来,无公害茶叶生产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无公害茶叶、生产环节、问题、对策、种植、采摘、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监督管理、总结、分析、发展建议、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范例:背景介绍: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无公害茶叶的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无公害茶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以及保证茶叶品质和安全的生产方式。

目前无公害茶叶生产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种植环节不规范、采摘加工环节操作不当、储存运输环节管理不完善、销售环节对品质把控不足、监督管理环节不到位等。

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无公害茶叶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对于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无公害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无公害茶叶生产是当前茶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保障消费者健康的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研究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提升茶叶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无公害茶叶生产涉及到农业生产、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课题。

研究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不仅可以指导茶叶生产实践,提升茶叶品质,还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县发展无公害茶叶的发展思路与对策汇编

××县发展无公害茶叶的发展思路与对策汇编

---------------------------------------------------------------范文最新推荐------------------------------------------------------ ××县发展无公害茶叶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发展无公害茶叶是我国加入 WTO 后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对茶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⑴促进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资源,企业增效,农民增收;⑵提高茶农的农残意识,带动生产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变革;⑶推进茶叶生产的产业化进程,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⑷推动茶叶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增加科技含金量。

由于无公害茶符合二十一世纪绿色消费的时代潮流,目前世界年销售量已超过 6000 吨,主要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并以每年 20-30% 的速度递增,价格也高出一般茶叶 50-80% ,其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因此,无公害茶已成为当前茶叶市场的大势所趋、市场所向,更是提升茶叶品质,发展效益茶叶,促进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须选择。

一、生产现状与主要存在问题永春地处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山地资源丰富,是全国的三大乌龙茶生产基地。

目前全县茶园面积 5.9 万亩,投产 5.4 万亩,年产毛茶 3940 吨,总产值 5000 多万元,年创税利 500 多万元,产品出口 1600 多吨,创汇 2600 多万元,茶业因而成为我县的第二大农业产业。

近年来,我县对无公害茶叶的开发与生产非常重视,并1 / 11于 2000 年在玉斗、湖洋两镇建立了两片示范园,全县共建立了无公害茶园 1500 亩,占总面积的 2.79% ,年产 115 吨,占总产的3.16% ;同时,推广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茶园 1 万亩,占总面积18.57% ,年产 600 多吨,占总产的 16.5% 。

茶叶产业发展思路与建议

茶叶产业发展思路与建议

茶叶产业发展思路与建议南江县茶叶产业发展思路与建议——__茶叶产业发展一、__县茶叶产业发展情况全县有宜茶地40余万亩是我省的产茶大县。

茶区远离城市、工厂土壤肥沃且富含微量元素硒是国内两大富硒地带之一是川东北地区优质富硒绿茶生产示范基地。

主栽品种__大叶茶是国家级良种,具有发芽早、产量高、持嫩性强、氨基酸、水浸出物等生化成分含量高的特点其产品具有独特的兰花香且香气浓郁持久经久耐泡、回味无穷是全省少有的特色名优茶。

云顶茗兰、云顶绿芽等名优茶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和茶博会金、银奖。

其中云顶茗兰、云顶绿芽获农业部金奖“云顶茶”已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0__年“云顶”牌获四川省著名商标在全省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20__年__被全国高科技食品产业化委员会誉名为“中国富硒茶之乡”、同年__大叶茶获国家工商总局证明商标,20____年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

全县茶园总面积12.25万亩年加工销售茶叶285万公斤产值1.8亿元。

有茶叶加工企业近100家其中年加工量年在100万公斤以上的企业有2家、20万公斤以上的企业有4家。

有大小加工厂房200余个有大宗茶加工机械800余台(套)、名优茶加工机具300余台(套)。

并在__、__等大中城市开办了旗舰店、年外销总量达到120万公斤占全县茶叶总量的45%。

二、发展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全局以省委提出的“着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和市委提出的“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优化“三品”(__大叶茶为主优品种、富硒茶为主优品质、云顶茗兰为主优品牌)为基础;以加速“三化”(发展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为抓手;以实现“三高”(茶农高效益、企业高赢利、财政高收入)为目标走“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部门扶持、企业主体、专合组织”的产业化发展路子切实做大做强富硒茶产业。

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

通过5年的建设发展到2021年全县富硒茶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投产面积达14万亩,产量达到700万公斤,实现产值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产业区内生产道路、水利灌溉、加工条件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并且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因此,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之一。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需求越来越高品质的茶叶,并且要求茶叶的生产环节更加规范化、有机化和环保化。

因此,在无公害茶叶生产过程中,存在以下关键环节的问题和对策。

一、茶园建设问题:在茶园建设中,有些茶农存在使用过量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情况,导致土壤被污染,影响茶叶品质和健康。

对策:为了确保无公害茶叶的生产环节,应该采用生态农业的理念,遵循绿色有机的原则,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如使用有机肥、绿色肥、豆腐渣等有机物。

此外,应加强对茶园建设的规划和管理,严格执行“土壤养护、轮作休闲、绿化增氧”的管理制度,避免过度开垦茶园,减少茶叶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二、茶叶采摘问题:在茶叶采摘的过程中,有些茶农摘取未成熟的茶叶或者压碎茶叶的嫩芽,影响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对策:为了确保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过程,应该强化茶叶采摘的基本规范,选择茶园中成熟度较高的茶叶、采摘主茎上的嫩芽,避免将茶叶暴晒在阳光下或者使用电热棒干燥茶叶,避免茶叶的香气和味道流失。

三、加工生产问题:在加工生产的过程中,有些茶农存在使用不合格设备或工具,偷工减料,不按照标准加工等情况,导致茶叶出现异味、色泽不佳等问题。

对策:为了保证无公害茶叶的加工生产环节,应该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设备和工具,保证加工过程的安全卫生,严格按照标准加工,充分发挥各类茶叶的特点和优势,坚决杜绝不合格茶叶的流入市场,确保茶叶的品质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涉及到茶园建设、茶叶采摘和加工生产环节等多个关键环节,必须要推行绿色有机的理念,采用科学规范化的生产方式,加强茶叶生产过程的监管和控制,形成完整的生产档案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茶叶品质。

龙陵县茶叶产业发展对策

龙陵县茶叶产业发展对策

低 ,管理粗放 ,各项科技措施落实不到位 ,低产茶园 占
到3 5 %以上 ,平均单产较低 ,效益不 明显 。
( 二) 茶 农对 茶 叶产 业发 展 信 心不 足
【 5 】 郑益智. 热带农业 产业与热 区新农村 建i A [ c ] . 福 建省热 带作物 学会2 0 0 8 年 学术年会论 文集
云南 省龙 陵县辖 1 0 个乡 ( 镇 )1 2 1 个 行政 村及 居 民办事处 ,其 中1 1 6 个村种有茶树 ,涉茶人 口达1 3 . 1 万 人 ,人均茶叶收人7 7 3 元 。经多年调整布局 ,在适 宜区 择重优化 引导发展 ,茶叶 已成 为龙 陵县 创建 “ 平 安龙
陵” ,增加农 民收入 、稳定民心 ,创建新农村建设必不
[ 7 】 何 云华. 福 清 市设施 蔬菜 生产现状及 可持续发 展 【 I 1 l 中国农 学 通 报, 2 0 1 0 增刊 , 第2 6 卷 【 8 】 黄 丽蓉. 应 用塑料 大棚覆盖技 术 实现 华安县 五季茶 生产 u 】 .
福 建热作科技 , 2 0 1 1 . 4 : 5 3
响 ,茶农对茶园管理不到位 ,投人不足 ,茶 叶采摘不及
时 ,弃采现象突出 ,茶叶产值和茶农收入大幅下降 ,茶
农 增 收速 度 减 缓 。 ( 三 ) 茶 叶 资源 消退 严 重

创新精神 ,市场 占有量少 ,受 中问客商的影 响较大 ,产
业效益低 。
( 八 ) 专 业技 术 人 员缺 乏
攀 低 ,仍存在较 大的发展潜力。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 中,采取相应措施 ,可从根本上解决龙 陵茶叶单产低、品质差、效益不明显的现状。


关键词:茶叶;发展;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发展无公害茶叶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发展无公害茶叶是我国加入后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对茶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⑴促进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资源,企业增效,农民增收;⑵提高茶农的农残意识,带动生产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变革;⑶推进茶叶生产的产业化进程,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⑷推动茶叶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增加科技含金量。

由于无公害茶符合二十一世纪绿色消费的时代潮流,目前世界年销售量已超过6000吨,主要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价格也高出一般茶叶50-80,其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因此,无公害茶已成为当前茶叶市场的大势所趋、市场所向,更是提升茶叶品质,发展效益茶叶,促进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须选择。

一、生产现状与主要存在问题永春地处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山地资源丰富,是全国的三大乌龙茶生产基地。

目前全县茶园面积59万亩,投产54万亩,年产毛茶3940吨,总产值5000多万元,年创税利500多万元,产品出口1600多吨,创汇2600多万元,茶业因而成为我县的第二大农业产业。

近年来,我县对无公害茶叶的开发与生产非常重视,并于2000年在玉斗、湖洋两镇建立了两片示范园,全县共建立了无公害茶园1500亩,占总面积的279,年产115吨,占总产的316;同时,推广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茶园1万亩,占总面积1857,年产600多吨,占总产的165。

综观我县茶业现状,造成我县无公害有机茶开发与生产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茶行业的管理不够科学,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茶产业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二是茶价长期偏低,效益不好,茶农生产积极性不高,扩大再生产的投入少;三是茶农素质不高,信息不灵,创新意识不强;四是茶叶仍是分散经营,缺乏实力雄厚的企业龙头带动。

二、发展无公害有机茶的思路与策略鉴于我县无公害茶开发时间短,数量少,且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的生产认证还是空白,这与我县作为全国三大乌龙茶出口基地县、出口产品亟需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不相符,与我县茶叶无公害建设需
要向更高层次全面推进的客观要求不相符。

正确认识这种差距并迎头赶上,已成当务之急。

为此,我们必须把开发无公害茶、有机茶和绿色食品茶作为茶叶生产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并以此推动全县茶业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根据我县生产实际,今后在开发无公害茶、有机茶和绿色食品茶生产上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理解无公害茶的内涵和要求。

无公害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成品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污染物指标,内销符合国家规定的允许标准,外销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有关标准的茶叶。

是符合食品安全的茶叶的总称。

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低残留茶,即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除国家禁止使用外的所有化学合成物质,茶叶产品的卫生指标达到本国或进口国有关标准的要求,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没有危害的茶叶。

第二层次是级绿色食品茶,它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其卫生标准超过国家标准,如六六六、残留量,它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化学合成物质,在茶叶产品中也不得检出任何化学合成物质。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开发无公害有机茶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之目前主要市场来自国外发达国家,而国内市场尚需时日。

因此必须树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观念,积极稳妥地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一哄而上。

要坚持宜林则林,宜茶则茶,不能以破坏、牺牲环境为代价。

要以重点改造、提高现有茶园为主,新建茶园则应从基础抓起。

现有茶园的改造,要适当增加投入,做到园、林、水、路综合整改,突出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和避免交叉污染,推广应用农业综合防治措施、生物农药和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入手,大大降低产品的农残量,为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生产创造良好条件,逐步走上无公害化生产。

至2019年,用三年时间使全县茶叶生产全部实现无公害化,并且各主要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