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1单元 第3课《哈姆雷特》课件 人教 必修4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3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课件(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单元3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课件(4)
精品PPT
问题: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和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莱特 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 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精品PPT
尖锐的矛盾冲突 问题:“比剑决斗”一共有多少矛盾冲突? 哈姆莱特——克劳狄斯(杀父霸母之仇)哈姆莱特——雷 欧提斯(杀父“害”妹之仇)
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四大喜剧: 《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 《无事生非》
精品PPT
• 莎士比亚作品简介
• 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 《亨利五世》

《亨利六世》(上中下)
《理查二世》
精品PPT
丹麦王驾崩,但幽魂不散,将被害真情告于哈姆莱特王子。 王子叔父克劳迪斯服丧未满二个月,即霸占先王后并继承王位。 丞相波罗尼斯依附奸贼,强迫女儿奥菲利娅与王子绝交,奥菲 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亦从中作梗。王子装疯卖傻骗过所有的人, 为证实幽魂所言真假,导演一场老王被毒杀无言短剧,请新王 和新后观赏,叔父当场色变。皇后与王子对话,丞相躲在幕后 偷听,为王子所误杀。奥菲利娅难忍情人发疯及失父之痛投河
精品PPT
实行毒计——实现复仇
克劳狄斯 —— 哈姆莱特 —— 雷欧提斯 报仇雪恨
两重矛盾冲突产生强烈的碰撞,并紧紧围绕“比剑”(明) 和“毒计”(暗)展开,悲剧由此产生!
精品PPT
动作化的语言 个性化的语言
精品PPT
动作化的语言
哈姆莱特 (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哈姆莱特:得意,纳闷
雷欧提斯:激怒,激起斗志
• 讨论: • 在你的眼中,哈姆
莱特是一 • 个怎样的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3课哈姆莱特》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3课哈姆莱特》课件
【答案】 A 果然 B 居然
(4)浅薄·肤浅 A. 应唤起民众之良知,挽风气于________之境,救道德于沦 丧之地,则我中华文化必能复兴,且于复兴中得以重建。 B. 有人认为,科学消费就是有了问题就要投诉,由此可见, 人们对科学消费的认识还很模糊________。
【解析】 两词都有“不深刻”的意思。“肤浅”指局限于表 面的、浅薄的、不深刻的,强调不多、不深。常用于观点、认识、 体会、理论等等。“浅薄”义项广,有如下解释:缺乏学识或修养, 如知识浅薄;(感情等)不深,微薄,如缘分浅薄;轻浮,不淳朴, 如时俗浅薄。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四
哈姆莱特
教学课件
悲剧之父——莎士比亚 人世无常——仇恨与爱情,阴谋与正义,欺凌与温暖,诡计与 机智……世态炎凉收录笔端,错综复杂活跃纸上,悲喜冷暖充实舞 台。每一出戏剧演绎着社会百态,绝望与希望在他手上升华。 简单的文字,在你的偏执下,成就一部部感人肺腑的悲剧。那 使人潸然泪下的剧情,是一篇篇惊世之作,蕴涵了人类最真挚的感 情,那世界最洁净的泪滴,随你笔下的悲剧缓缓落下。
【解析】 “功夫”比“工夫”的义项广,凡是用“工夫”的 地方都可以用“功夫”。 “工夫”指占用的时间或空闲的时间。 “功夫”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花费的时间、心思或精力。二是指本 领、技艺或学问。一般来说,在表达时间这一意思的情况下,“工 夫”和“功夫”可以通用,在专指精力、本领、学问时,只能用“功 夫”。例句:①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②要想学习好,就必须狠下工.夫.。③他经过三年的潜心练习,终于 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新知预习篇
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牙慧.__h_u_ì____ (2)剑鞘.__q_i_à_o___ (3)难堪.__k_ā_n____ (4)虔.敬__q_i_á_n___ (5)怪诞.__d_à_n____ (6)忏.悔__c_h_à_n___ (7)迷惘.__w_ǎ_n_g___ (8)蟊.贼__m__á_o___ (9)繁文缛.节___r_ù____ (10)戕.害__q_iā_n_g___ (11)国玺.___x__ǐ ___ (12)揩.汗__k_ā_i____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雷特》鉴赏课件共36张PPT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雷特》鉴赏课件共36张PPT

父王在世之际,哈姆雷特地位至尊,人们对 他总是笑脸相迎,所以他性格达观,心情舒 畅。
快 乐 王 子
他给奥菲莉娅的信:你可以怀疑星辰的发光, 你可以怀疑日月的运行,你可以疑心真理会 说谎,决不要怀疑我的爱情。
忧 郁 王 子
冷酷的现实给了哈姆雷特一连串的打击:英 明有为的父王突然驾崩,久受崇敬的母后匆 匆改嫁,理当由他继承的王位又被叔父篡夺, 同窗成了敌人的密探,过去对克劳狄斯扮鬼 脸的人,现在极力阿谀奉承。
造成哈姆雷特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思 考 与 探 讨
客观原因:哈姆雷特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分子 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 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 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主观原因: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自身有 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性。 首先,脱离人民而孤军作战,势单力薄注定失败。 (关键因素) 其次,片面夸大思想的力量,而忽视实践的作用。 再次,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妨碍了果敢地行动。 最后,性格弱点和落后观念束缚了他的思想和行动。
哈姆雷特出身王室,却深受人文主义教育,具 有全新的世界观。 他不仅具有人文主义的远大理想,而且博学多 才,文武双全,具有文艺复兴时期“巨人”的 特点。 正如奥菲利娅所说, 他是“朝臣的眼睛、 学者的辩舌、军人的 利剑、国家所瞩目的 一朵娇花;时流的明 镜、人伦的雅范、举 世注目的中心。”
哈姆雷特最突出、最根本的性格特征是忧郁、 深沉,但这并非他的天性。
是“戏剧诗人之王
的灿烂王冠上的一 颗最光辉的钻石”。
剧中人物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 王后(哈姆莱特之母) 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 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 多森格兰兹(朝臣)吉尔登斯吞(朝臣) 奥斯克里(宫廷大臣) 福丁布拉斯(挪威王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莱特课件(系列五)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莱特课件(系列五)

2 新知识·预习探索 目标定位
1.分析本文跌宕曲折的情节以及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对推动情节发展 的作用。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欣赏哈姆莱特身上蕴含的人性魅力。 3.赏析课文充满诗意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掌握戏剧语言的特 点。 4.理解本剧充溢的人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反封建意义,体会剧本的悲 剧力量。
代表作品: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 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 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也译为《麦克佩斯》)。
社会评价: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 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是世界著名作家,被 人们尊称为“莎翁”。
1.走近作者
简介:莎士比亚(1564~1616),1564 年生于英国一个商人家庭。 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爱好。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 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 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地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 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嗜.杀( shì)
(2)多音字
刹刹..车那
shā chà
愁闷.闷热.mmèēnn
鞭剑鞘鞘..qsihàāoo
2.字形辨认
冥幽冥 溟北溟 瞑瞑目
鞘 艄剑艄鞘公 帩帩头
溽 缛溽 缛暑 礼 蓐蓐草
篡 纂编篡纂改 攥攥住
涟涟漪 链铁链 裢褡裢
袅 枭袅枭娜雄 凫凫水
3.词语释义 (1)无可置疑:没__有__什__么__可__以__怀__疑__的__,__不__用__怀__疑______________
1.识记注音
(1)重点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哈姆莱特PPT课件

3—3
善良忧郁的王子 愁容满面 沉默寡言 性格也有明朗的一面,诙谐幽默
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 聪明机智,有勇有谋,敢爱敢恨
(不求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5—1
《哈姆莱特》的主题
哈姆莱特形象之所以具 有强烈的悲剧美,关键在 于构成这一切的矛盾冲突, 悲剧正是通过对冲突必然 性的揭示,通过对有价值 东西的毁灭,表达了对真 善美的肯定。
5—2 哈姆莱特以自己 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 旧势力道义上的胜利, 悲壮而不悲观,使人们 透过悲剧,从主人公的 身上感受到一种新的生 命,在黑暗王国中看到 了一线光明。
5—3
主要在情节的生动性与丰 富性的完美结合,人物形象 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同时又 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作 品思想通过情节、人物自然 地表现出来。莎士比亚还是 语言的大师,
莎士比亚
(1564--1616) 最伟大的戏剧天才(马克思)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 最杰出的艺术大师
完成于1601年的《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 的巨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莎学研究的 最大课题。
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 人类有史以来杰出的经典戏剧 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课本77页倒数三段人物的对话
78页哈姆莱特:是啊,这还不算,只要你做给他看什么, 他也能给你解释什么:只要你做出来不害臊,他解释起 来也决不害臊。
3—1
文章选自第三幕第二场“戏中戏”
部分,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整 1、哈姆莱特安排“戏中戏”的目的是 体 什么?
2、戏上演前,哈姆莱特特意作了哪些
把 安排?
1.包含·饱含
辨析:“包含”是里面含有。“饱含”指充满; 满含。两个词都有“含有”的意思。“包含” 搭配对象常为抽象事物,如矛盾、意思、道理、 规律、内容倾向、感情等,但又不限于这些, 使用范围较广。“饱含”的搭配对象多为水分 和与感情有关的词语,使用范围较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三课《哈姆雷特》教学课件 (共39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三课《哈姆雷特》教学课件 (共39张PPT)

外)。 2020/7/25
4
《哈姆莱特》又名《王子复仇记》, 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且被人引用最多 的一部剧本。习惯上将本剧与《麦克 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并 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2020/7/25
5
《哈姆莱特》概况
• 《哈姆莱特》的素材来源于 丹麦的一个历史史话,在原 剧中,只有王子复仇一个单 一的故事,而在莎士比亚的 剧本中,对《哈姆莱特》的 冲突和线索加以改变,安排 了几重线索纠葛在一起。
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2020/7/25
1
威廉·莎士比亚(1564-
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
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
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
奠基者之一,他是欧洲乃至世
界文学的高峰之一。马克思称
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
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
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2020/7/25
8
• 第三幕中哈姆莱特把鬼魂所讲的谋 杀老王的情节编成戏演给新国王、 自己的叔父克劳狄斯看。果然叔父 没看完戏就愤然离开,两人都知道 对方已经知道真相,对立的冲突暴 露:哈姆莱特要报仇,而克劳狄斯 要杀死哈姆莱特。
2020/7/25
9
• 哈姆莱特还没有想到具体的复仇计划, 克劳狄斯就安排了一系列计划,想借 英王的手杀死哈姆莱特,被哈姆莱特 识破,更对他的叔父怀有满腔宫内和母亲谈 话。证实父亲是被叔父害死后,他不 禁激动地谴责母亲,在母亲面前大发 雷霆,哈姆莱特的母亲惊恐不已。
2020/7/25
12
哈姆莱特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躲 在帷幕后的大臣波洛涅斯以为哈姆 莱特要杀死王后,一时多事,大喊 “救命”。被哈姆莱特当作其叔父 误杀。

精选-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莱特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精选-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莱特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8
5.填字组词
战lì( ) (1)沧海一sù(
xiāo( )下

(2)niǎo( fú(
)娜 )水
(3)cchhèā(i(
)开 )裂
zhé( )叠
(4)r繁ù(文rù()子)节 rù( )暑
破zhàn( )
kāi( )干
下dìnɡ( )
露((
宿(( (
)露出 )露富
)宿愿 )住一宿 )星宿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7
答案:(1)mǎnɡ xiāo fān zōnɡ lǘ chàn huǐ xǐ
zhàn sì yú qiānɡ bǐnɡ máo zǎo shǔn hán kāi yù shì jū bǔ zhāo shè (2)chǔ/chù lù/lòu shāo/qiào sù/xiǔ/xiù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7
夯基础
1.作者名片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
莎士比亚(1564—1616),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 少年时代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 学习,后因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 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 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 创作。1616年4月23日在其52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10
尽管剧情发生在中世纪的丹麦,但剧中所写的矛盾冲突和 社会环境处处使人联想到 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的英国现 实,即伊丽莎白末年。当时正是英国封建制度瓦解、资本 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一方面,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并 日益暴露出它的腐朽性和反动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 原始积累,也加紧了对农民的掠夺。作品充分体现了时代 的社会本质,揭示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4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莱特》(共28张PPT)

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4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莱特》(共28张PPT)

《哈姆莱特》突出地表现了莎剧多情节、多线 索的结构特征。该剧有三条复仇情节的线索交 织在一起,以哈姆莱特为父复仇为主线,以雷 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为副线,三条线相互联系, 又彼此衬托。在复仇情节之外,剧中写了哈姆 莱特和奥菲利娅之间的不幸爱情;哈姆莱特与 霍拉旭之间真诚的友谊及罗森格兰兹、吉尔登 斯吞对哈姆莱特友谊的背叛;御前大臣波洛涅 斯一家父子兄妹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又都起 着充实、推动主要情节的作用。
写作背景
傀儡kuí lěi 觊觎j ìyú
吮shŭn舐shì 害臊hà i sà o 缔结 dì 厮守sī 郁郁寡欢 貂皮diāo
结构安排
戏前安排 戏中 戏后 哑剧 窥出阴谋 亲自导演 哈姆莱特 演出 决心复仇 戏 交代朋友 中 问戏名 站起来 不舒服 戏 国王表现 发脾气 让人点火把 问情节
目的是试探叔父克劳狄斯杀父娶 母、篡权夺位之罪行。
二 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 化的艺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 作品,理解作品的主 题。 2、把握哈姆莱特复杂 的人物性格;品味诗 一般的语言。 3、理解本剧充溢的人 文主义理想及强烈的 反封建意义。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 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 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 A、主观原因:哈姆雷特是人文 主义者,也是个人主义者,他的 斗争是孤军奋战,失败也就是必 然的。这是一个人文主义者的悲 剧。 • B、客观原因:他所处的时代还 没有提供先进分子必然胜利的条 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 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
哈姆雷特经历了人间最大的痛苦和最悲惨的命运, 这一切不只是他个人的不幸,而是不合理的社会 造成不合理的人生。哈姆雷特,在一个“脱了节” 的时代立志 “重整乾坤”,但他又耽于沉思、自 责、自我怀疑,加之忧郁与孤独,于是一再拖延 复仇计划。最后他与敌人同归于尽,家庭、爱情 随之毁灭。哈姆莱特的悲剧是对人类生活和悲剧 命运的高度概括。他身上集中体现着文艺复兴运 动中人文主义者的优缺点及他们的迷惘、矛盾和 痛苦,反映着16~17世纪初人文主义思想的危机。 哈姆雷特的精神苦闷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他已 成为世界文学中不朽的典型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