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效应与绿洲效应
高考地理大湖效应知识点

高考地理大湖效应知识点中国地理学科中,大湖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主要涉及大湖对气候、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大湖效应的知识点,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影响。
首先,大湖对气候的影响是大湖效应的重要方面。
由于湖泊面积较广,水面积蒸发量相对较大,湖泊周边的湿度相对较高。
在夏季,大湖蒸发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汽,增加了周边地区的降水量,形成了湖泊的辐合性锋面雨。
而在冬季,湖水相对温暖,使得湖泊周边地区的气温较高,从而形成了大湖保温效应,减少了冬季降水量,改善了周边地区的气候条件。
其次,大湖对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拥有众多大湖,如长江、太湖、鄱阳湖等。
这些湖泊不仅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形成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例如,旅游业是大湖地区的支柱产业,大湖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此外,大湖还为渔业、航运业等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另外,大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大湖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景观。
这些湖泊周边的湿地、沼泽等生态环境为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
同时,大湖也起到了调节水文循环的作用,保持了周边地区的水源充足和水质良好。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威胁。
过度开发、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大湖保护亟需解决的难题。
研究大湖效应不仅有助于理解地理学科的知识,还能为我们认识湖泊的价值和保护湖泊提供参考。
面临日益加剧的水资源问题和环境变化,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大湖资源,已经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规划,才能实现湖泊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总结起来,大湖效应是地理学科中的一项重要知识点,涉及到大湖对气候、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大湖效应通过湖泊的蒸发作用、热量调节和水资源供给等方面,对周边地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湖泊效应和绿洲效应

2012-1-8
3.4 绿洲效应的利用
对绿洲系统而言,水是维持其存在和支持其发展 的最关键因素. 但除此而外,绿洲效应所表现出的一 系列小气候特征作为最主要的局地自然要素,也无疑 对支持绿洲系统维持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12-1-8
绿洲植被状况越好、土壤湿度越大越有利于绿 洲小气候特征的表现,而当外部背景为强风和强的 太阳辐射时,则不利于绿洲小气候特征的表现,水平 尺度则以适中为最佳。 由此可见,绿洲的空间尺度、 绿洲的植被分布结构和土壤性质、绿洲形状和走 向以及大尺度的动力和热力背景等因素,都能影响 绿洲和其临近荒漠小气候特征的表现力,从而对绿 洲自我维持机制发挥产生作用。这些因素在一定 程度上是可以被改变的。 使通过改变绿洲条件来 改进绿洲自我维持机制在理论上存在着可能性。
2012-1-8
2.2 湖泊效应所产生的“湖陆风” 湖泊效应所产生的“湖陆风”
由于水陆的热力差异, 在湖泊和陆地之间容易形成局部 “湖陆风 ”
2012-1-8
2012-1-8
湖泊效应与水、 2.3 湖泊效应与水、气、生相互作用
在这种环流作用下,从湖泊蒸发的水源源不断地被输送 到湖区周围,在那里形成降水。由于上述作用,一般来说, 湖泊周围地区降水比较多,气候比较湿润,植被也就比较繁 茂。植被繁茂又反过来,增加了地面下渗,增强了蒸腾作用, 从而增大了大气湿度、土壤湿度与大气降水。因此,水库建 造后,常常会使水库周围地区降水增多、空气湿度增大。
2012-1-8
3 绿洲效应
3.1 定义
绿洲:指在大尺度荒漠背景基质上,以小尺度范围,但具有相当 绿洲 规模的生物群落为基础,构成能够相对稳定维持的、具有明显小 气候效应的异质生态景观。 绿洲效应:沙漠里空气干燥,温度日较差比较大,并且降水稀少。 绿洲效应: 而沙漠里的绿洲,由于土壤湿度大、蒸发和蒸腾到空气中的水比 较多,空气湿度比较大,降水也比较多;由于含水量比较大的土 壤的热容量比较大,并且由于蒸发和蒸腾对热量的调节,土壤温 度和近地面气温的日较差比较小,这就是绿洲效应。
地理上都有些什么效应

地理上都有些什么效应?一、温室效应指各种温室气体(如CO2、N2O、CH4等)对地面长波辐射强烈吸收或散射回地面,从而使大气和地面增温的现象。
温室效应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在各种温室气体中,以CO2的温室效应最为显著。
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工农业的发展,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不断增加;同时因人类对森林等绿色植物破坏日趋严重,使植物吸收、固定的CO2迅速减少,大气中的CO2含量明显上升。
模拟结果表明,当大气中CO2浓度加倍时,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将会上升1.5℃~4.5℃。
其中极地高纬度地区温度升高幅度更可达5℃以上。
二、热岛效应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消耗大量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加之CO2的温室效应,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得城市宛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热岛效应”。
当大范围的大气环流运动微弱时,会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研究这种现象对城市规划建设卫星城和工业用地布局具有指导意义,一般会考虑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三、绿岛效应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气温的日较差比较大,降水稀少。
而沙漠中的绿洲地带,由于土壤湿度大、蒸发和植物蒸腾到空气中的水分比较多,空气湿度较大,降水相应增多;由于含水较多土壤的热容量比较大,加上蒸发、蒸腾作用对热量的调节,土壤温度和近地面气温的日较差明显变小。
林地和草地的这种可以降低近地面温差、提高近地面大气相对湿度,通过调节局部地区小气候而产生的影响就叫绿岛效应,又称绿洲效应。
四、沙漠化效应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时,则可能导致严重的沙漠化。
由于地表植被层和由沙石组成的裸露地面二者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相差很大(前者为15%~20%,后者为35%~40%)。
当地表植被被破坏时,地面反射率明显增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少。
高中地理必考的22个地理效应

高中地理必考的22个地理效应22个地理效应地理效应在地理考试中特别是选择题中很常见的一个考点,关于地理效应假如让你们自己去归纳的话可能无非就是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一些在课本上常见的几种效应,其实远远不止这几种,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地理效应集锦。
一、雨岛效应成因城市中林立的高楼大厦比喻为“钢筋水泥的森林”。
而随着“森林”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
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
“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这样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形成城市区域性内涝。
城市绿地具有缓解“雨岛效应”的能力,是改善城市“雨岛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影响城市雨岛形成的条件是在大气环流较弱,有利于在城区产生降水的大尺度天气形势下,由于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辐合上升,有利于对流雨的发展;下垫面粗糙度大,对移动滞缓的降雨系统有阻障效应,使其移速更为缓慢,延长城区降雨时间;再加上城区空气中凝结核多,其化学组分不同,粒径大小不一,当有较多大核(如硝酸盐奖)存在时有促进暖云降水作用,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会“诱导”暴雨最大强度的落点位于市区及其下风方向,形成城市雨岛。
人工热源的影响,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中燃烧各种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自然增加城市的温度。
【典型案例】1.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雨岛效应”密切相关。
“雨岛效应”成因主要有(B)①工地面硬化,地表径流下渗困难②城市“热岛效应”明显③城市化挤占湖泊河道,调蓄洪峰能力下降④空气污染严重,凝结核足⑤高大建筑物密集,风速减小,降水云系滞留A.①②⑤⑥B.②④⑤C.①③⑥D.①②③④⑤⑥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某一季节降水量(单位:mm)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该季节应是(B)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关于图中市区400mm等降水量线以内的降水量数值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在400mm以上,原因是雨岛效应 B.在400mm以上,原因是热岛效应C.在400mm以下,原因是雾岛效应 D.在400mm以下,原因是晴岛效应二、雾岛效应所谓“雾岛效应”,原因主要是城市颗粒污染物增加,凝结核过多,引起雾日的增加。
环境科学概论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范围下,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坏发生质的改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在维持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阀值。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
它一般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使得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到环境中,通过扩散、迁移和转化的过程,是整个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出现了不利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环境背景值:也称自然本底值,是指在不受人为污染的情况下,组成环境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分。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容纳能力和净化速度,从而引起土地的正常功能遭到破坏或土壤肥力降低,并对土壤、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的现象。
水环境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以及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显著下降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生态平衡: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其环境总是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生态平衡。
湖泊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应

湖泊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应湖泊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水域环境,它既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也承担着重要的物质代谢和环境保护功能。
湖泊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有怎样的效应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湖泊提供水资源湖泊是地表水中的一种,因其蓄水能力大、水量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灌溉、养殖等方面。
充足的湖泊水资源,不仅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而且可以推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然而,长期以来湖泊受到各种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紧缺的威胁,已经成为了当前生态环保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湖泊维持生物多样性湖泊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藻类、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等丰富的生物群落,构成了湖泊独特的生态景观。
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分布、数量分布以及物种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影响,深刻影响着湖泊的生态系统平衡与稳定,甚至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有着密切关联。
三、湖泊保持水环境质量湖泊对水环境的净化功能非常重要。
对于最初的水质处理来说,湖泊可以将暴雨卷括下的多余水分和水中悬浮物和杂质通过沉积到底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污染物的输入。
另外,湖泊还可以吸收并控制一些污染物质,如有机物、营养化合物等,达到稳定、持久的去污作用。
因此,湖泊的水环境质量保护是生态环境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四、湖泊影响周边气候湖泊能影响周边气候环境。
湖泊的水面积较大,表面蒸发能力相对较高,这意味着温度较低的时候湖泊会释放热量,而在温度较高时则会吸收热量,对周围环境的温度有所调节。
湖泊还可提供空气调节功能,亦即在夏季增加了空气湿度,对改善当地的干燥状况有很好的作用。
总之,湖泊生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与效应非常广泛,既有着整体的生态资源保护与调节作用,又反过来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源保障。
因此,在保护和维护湖泊生态环境上,我们必须增强生态意识和保护意识,切实维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健康。
湖泊效应和绿洲效应

3.4 绿洲效应的利用
对绿洲系统而言,水是维持其存在和支持其发展 的最关键因素. 但除此而外,绿洲效应所表现出的一 系列小气候特征作为最主要的局地自然要素,也无疑 对支持绿洲系统维持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21
绿洲植被状况越好、土壤湿度越大越有利于绿 洲小气候特征的表现,而当外部背景为强风和强的 太阳辐射时,则不利于绿洲小气候特征的表现,水平 尺度则以适中为最佳。 由此可见,绿洲的空间尺度、 绿洲的植被分布结构和土壤性质、绿洲形状和走 向以及大尺度的动力和热力背景等因素,都能影响 绿洲和其临近荒漠小气候特征的表现力,从而对绿 洲自我维持机制发挥产生作用。这些因素在一定 程度上是可以被改变的。 使通过改变绿洲条件来 改进绿洲自我维持机制在理论上存在着可能性。
湖泊效应与绿洲效应
27.06.2021
2011年12月
主要内容
1.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2.湖泊效应 3.绿洲效应
27.06.2021
1.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互相作用
包围着地球的外部地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 圈,它们的总质量仅占整个地球的0.024%,但是 它们对于控制地球表面的环境及物质和能量的交 换起着巨大的作用。
(3) 由于大尺度水平风速对绿洲系统的维持有较大影 响,因此建设新绿洲或改造旧绿洲时应尽量选在背景风 速较小的环境中,或顺着流性风向建造绿洲.
27.06.2021
(4) 在光热资源与水资源结合时显得过剩的情况 下,应该选择太阳辐射相对较弱的大尺度背景建设 新绿洲。
(5) 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绿洲,应大量兴建条件 性气候封闭工程。所谓条件性封闭就是对自然条 件的去劣从优。
27.06.2021
3.2 绿洲效应的作用条件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一、太阳辐射的变化
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气候的变 迁与到达地表的辐射能的变化关系至为密切。引起 太阳辐射能变化的条件是多方面的。
(一)地球轨道参数的改变
地球在自己的公转轨道上,接受太阳辐射能。而 地球公转轨道参数如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地轴摆动和 黄赤交角等都是以一定的周期在变动着的,这就导致 地球上所受到的太阳天文辐射发生变动,引起气候变 迁。
城市热岛效应
因城市化使城市温度高于其周边的温度。
(一)气候变化对全球水循环和水资源系统的影响
1、20世纪全球增暖是导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和 海洋热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斐济岛
马尔代夫预建水上浮岛
2、雪盖和冰面积逐渐减少。
北极冰雪消融
北极熊生存危机
阿 根 廷 某 冰 川
30年前
当前
3、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降 水略有增加,副热带地 区略有减少。 4、全球极端气候事件发 生频繁。
包括自然温室效应和人为温室效应。
1000年来大气温度 与从大上气图中可二以氧看化出碳 ,和大二浓气氧度温化变度碳化的浓曲变度线化的 1和变合碳. 1二浓化 的00氧度情 ,0年化的况 所来碳增是 以大浓加基 二度气是本 氧变温造吻 化化度 的成总温趋室势效是应什的么原?因两 者。有事何实相上同,点二?氧化 碳就是大气温室外 2.层正根的 是据“ 因这保 为张温 这图膜 层,” 保你, 温认 为膜大的气增温厚度,变才化造与成二 氧了化地碳球浓大度气的热变量化的有 关积系累吗,?导致全球变 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