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波段整理
微波波段划分

微波波段?V波段?·?Q波段?·?Ka波段?·?K波段?·?Ku波段??·?X波?S波段??·?C波段??·?L波段?·?短波??·?中波??·?长波微波波段的命名由来微波遥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我一直记不清楚波段划分的具体信息,Google一下居然就有一些好东子。
因此贴过来,加上一些自己的分析理解。
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其上雷达布置清晰可见? 迄今为止对雷达波段的定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较老的一种源于二战期间,它基于波长对雷达波段进行划分。
它的定义规则如下:? ? 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
? 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 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
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 = Kurtz,德语中“短”的字头)。
?? “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
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
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长略长(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短(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 最后,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语“以往”的字头)。
微波光谱范围

微波光谱范围
微波光谱范围是电磁波谱中的一个区域,其频率范围大致在300 MHz 到300 GHz之间,对应的波长范围约为1毫米到1米。
微波光谱位于射频和红外光谱之间。
微波光谱的频率和波长使其在许多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些常见的微波应用包括:
1. 通信:微波频段被广泛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如卫星通信、雷达和移动通信。
2. 遥感:微波辐射可以穿透大气层和云层,因此在遥感领域中用于测量大气、海洋和地表的特性。
3. 热加工:微波加热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热、材料干燥和化学反应等领域。
4. 医学:微波被用于医学成像,如微波胸部成像和微波治疗。
5. 天文学:微波天文学用于观测宇宙中的天体,如微波背景辐射的探测和射电天体的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微波光谱范围的具体定义可能因不同的学科和应用而有所不同。
在某些情况下,微波光谱的频率范围可能会有所扩展或缩小。
微波波段划分

微波波段·V波段·Q波段·Ka波段·K波段·Ku波段·X波段·S波段·L波段·短波·中波·长波微波波段的命名由来微波遥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我一直记不清楚波段划分的具体信息,Google一下居然就有一些好东子。
因此贴过来,加上一些自己的分析理解。
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其上雷达布置清晰可见迄今为止对雷达波段的定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较老的一种源于二战期间,它基于波长对雷达波段进行划分。
它的定义规则如下: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
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
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 = Kurtz,德语中“短”的字头〕。
“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
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
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防止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长略长〔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短〔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最后,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语“以往”的字头〕。
该系统十分繁琐、而且使用不便。
终于被一个以实际波长划分的波分波段系统取代,这两个系统的换算如下。
我国现用微波分波段代号

我国现用微波分波段代号*(摘自《微波技术基础》,西电,廖承恩著)波段代号标称波长(cm)频率波长(cm)波长范围(cm)L221-230-15S102-415-7.5 C54-87.5-3.75 X38-12 3.75-2.5 Ku212-18 2.5-1.67 K 1.2518-27 1.67-1.11 Ka0.827-40 1.11-0.75 U0.640-600.75-0.5 V0.460-800.5-0.375 W0.380-1000.375-0.3我国的频率划分方法:名称符号频率波段波长传播特性主要用途甚低频VLF3-30KHz超长波1KKm-100Km空间波为主海岸潜艇通信;远距离通信;超远距离导航低频LF30-300KHz长波10Km-1Km地波为主越洋通信;中距离通信;地下岩层通信;远距离导航中频MF0.3-3MHz中波1Km-100m地波与天船用通信;业余无线电通信;移动通信;中距离导航波高频HF3-30MHz短波100m-10m天波与地波远距离短波通信;国际定点通信甚高频VHF30-300MHz米波10m-1m空间波电离层散射(30-60MHz);流星余迹通信;人造电离层通信(30-144MHz);对空间飞行体通信;移动通信超高频UHF0.3-3GHz分米波1m-0.1m空间波小容量微波中继通信;(352-420MHz);对流层散射通信(700-10000MHz);中容量微波通信(1700-2400MHz)特高频SHF3-30GHz厘米波10cm-1cm空间波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3600-4200MHz);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5850-8500MHz);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国际海事卫星通信(1500-1600MHz)极高频EHF30-300GHz毫米波10mm-1mm空间波在入大气层时的通信;波导通信雷达波段(radar frequency band)雷达波段(radar frequency band)雷达发射电波的频率范围。
微波波段划分图文稿

微波波段划分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微波波段微波遥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我一直记不清楚波段划分的具体信息,Google一下居然就有一些好东子。
因此贴过来,加上一些自己的分析理解。
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其上雷达布置清晰可见迄今为止对雷达波段的定义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较老的一种源于二战期间,它基于波长对雷达波段进行划分。
它的定义规则如下:最早用于搜索雷达的电磁波波长为23cm,这一波段被定义为L波段(英语Long的字头),后来这一波段的中心波长变为22cm。
当波长为10cm的电磁波被使用后,其波段被定义为S波段(英语Short 的字头,意为比原有波长短的电磁波)。
在主要使用3cm电磁波的火控雷达出现后,3cm波长的电磁波被称为X 波段,因为X代表座标上的某点。
为了结合X波段和S波段的优点,逐渐出现了使用中心波长为5cm的雷达,该波段被称为C波段(C即Compromise,英语“结合”一词的字头)。
在英国人之后,德国人也开始独立开发自己的雷达,他们选择1.5cm作为自己雷达的中心波长。
这一波长的电磁波就被称为K波段(K = Kurtz,德语中“短”的字头)。
“不幸”的是,德国人以其日尔曼民族特有的“精确性”选择的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
结果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
战后设计的雷达为了避免这一吸收峰,通常使用比K波段波长略长(Ka,即英语K-above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上)和略短(Ku,即英语K-under的缩写,意为在K波段之下)的波段。
最后,由于最早的雷达使用的是米波,这一波段被称为P波段(P为Previous的缩写,即英语“以往”的字头)。
该系统十分繁琐、而且使用不便。
终于被一个以实际波长划分的波分波段系统取代,这两个系统的换算如下。
原 P波段 = 现 A/B 波段原 L波段 = 现 C/D 波段原 S波段 = 现 E/F 波段原 C波段 = 现 G/H 波段原 X波段 = 现 I/J 波段原 K波段 = 现 K 波段我国现用微波分波段代号*(摘自《微波技术基础》,西电,廖承恩着)我国的频率划分方法:。
(整理)微波的波长

微波的波长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
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量子的能量为1 99×l0 -25~ 1.99×10-22j.微波的性质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
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
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
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一、穿透性微波比其它用于辐射加热的电磁波,如红外线、远红外线等波长更长,因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
微波透入介质时,由于介质损耗引起的介质温度的升高,使介质材料内部、外部几乎同时加热升温,形成体热源状态,大大缩短了常规加热中的热传导时间,且在条件为介质损耗因数与介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时,物料内外加热均匀一致。
二、选择性加热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主要由其介质损耗因数来决定。
介质损耗因数大的物质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就强,相反,介质损耗因数小的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也弱。
由于各物质的损耗因数存在差异,微波加热就表现出选择性加热的特点。
物质不同,产生的热效果也不同。
水分子属极性分子,介电常数较大,其介质损耗因数也很大,对微波具有强吸收能力。
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的介电常数相对较小,其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比水小得多。
因此,对于食品来说,含水量的多少对微波加热效果影响很大。
三、热惯性小微波对介质材料是瞬时加热升温,能耗也很低。
另一方面,微波的输出功率随时可调,介质温升可无惰性的随之改变,不存在“余热”现象,极有利于自动控制和连续化生产的需要。
微波的产生微波能通常由直流电或50Hz交流电通过一特殊的器件来获得。
可以产生微波的器件有许多种,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半导体器件和电真空器件。
电真空器件是利用电子在真空中运动来完成能量变换的器件,或称之为电子管。
微波通信

微波通信| [<<][>>]微波通信(microwave communication)利用微波作为载波的一种重要的无线通信方式。
微波波长一般为1m至1mm(频率为300MHz~300GHz)。
微波既是一个很高的频率,同时也是一个很宽的波段。
目前研究微波通信所用的频段主要是L 波段(1.0~2.0GHz)、S波段(2.0~4.0GHz)、C 波段(4.0~8.0GHz)、X波段(8.0~12.4GHz)、Ku波段(12~18GHz)、K波段(18~27GHz)以及Ka 波段(27~40GHz)。
特点微被通信是微波和通信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是通信科学的一个分支,工作于微波波段。
微波波段具有很宽的频带,包括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是现有的长波、中波和短波波段总和的约1000倍。
频带宽意味着信息容量大,这样宽的频带可以建立大容量的语言、文字、数据和图像等信息的传输线路。
由于微波频率高,它不受天电干扰和工业干扰以太阳黑子变化的影响。
因此,微波信道传输质量较高,通信稳定可靠。
由于微波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似,同样具有信息采集、处理、变换、发送、传输,直至接收、检测、反变换、加工处理,并进行复接和交换等过程。
微波通信与其他波长较长的无线通信以及有线通信相比,能较方便地克服地形带来的障碍,有较大的灵活性,且建设投资和维护费用低,施工也较快。
组成一般微波通信系统是由天馈系统、发信机、收信机、多线复用设备以及用户终端设备等组成,如下图所示。
微波通信系统图天馈系统是用来发射、接收或转接微波信号的设备,由馈线、双工器及天线组成。
馈线主要用波导或同轴电缆。
微波天线的基本形式有喇叭天线、抛物面天线、喇叭抛物面天线和潜望镜天线等。
目前,常用的一种具有双反射器的抛物面天线,称做卡塞格伦天线。
发信机用于将基带信号转变成大功率的射频信号,主要由调制器、中频放大器、上变频器和射频功率放大器组成。
收信机用于将基带信号的射频信号转变成基带信号,主要由低噪声放大器、下变频器、中频放大器及解调器组成。
微波k波段

微波k波段
(原创版)
目录
1.微波 K 波段的概述
2.微波 K 波段的应用领域
3.微波 K 波段的优势与局限性
4.我国微波 K 波段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正文
【概述】
微波 K 波段,是指频率范围在 20GHz 至 40GHz 的无线电波,也被称为毫米波。
这种电磁波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例如波长较短、穿透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因此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应用领域】
微波 K 波段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领域:
1.通信:微波 K 波段的高频率和短波长使其成为高速无线通信的理想选择。
许多现代通信技术,如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5G 通信等,都利用了微波 K 波段的特性。
2.雷达:由于微波 K 波段的波长较短,因此可以用于制造高精度的雷达系统。
这种雷达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准确的目标位置信息,还能够提供目标的速度、方向等信息。
3.遥感:微波 K 波段的电磁波能够穿透大气层,因此可以用于遥感技术的制作。
通过使用微波 K 波段,遥感卫星可以获取地表的详细信息,包括地形、植被、水资源等。
【优势与局限性】
微波 K 波段具有很多优势,例如频率高、传输速度快、波长短、穿透能力强等。
然而,微波 K 波段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大气条件的敏感性、设备制作难度大、成本高等。
【我国微波 K 波段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国在微波 K 波段的研究和应用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通信、雷达、遥感等领域,我国都已经研制出了一系列使用微波 K 波段的设备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