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检验数据边缘值的处理制度
检验科工作制度以及人员岗位职责范文(三篇)

检验科工作制度以及人员岗位职责范文一、工作制度1. 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为每周五个工作日,每天8小时,上午8:00至12:00,下午13:00至17:00。
- 周末上班需提前向主管领导汇报,并经批准方可执行。
2. 请假制度- 请假需提前向上级主管报备,并填写假条。
- 事假和病假请假三天以下,需提前一天报备;三天以上请假,需提前三天报备。
- 产假、婚假、丧假等特殊情况,请提前一个月向主管领导提出申请。
3. 排班制度- 排班由主管领导负责安排,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状况进行合理的分配。
- 排班表需提前一周公布,并在变动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4. 工作流程- 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顺利流转。
- 每个环节的职责和流程需明确规定,并定期进行培训和复核。
5. 安全防护- 检验科人员必须经过相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培训,并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 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护设施的完好性,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二、人员岗位职责范本1. 检验科主管- 负责总体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
- 制定检验流程和标准,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并进行监督和评估。
- 指导和培训下属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和奖惩措施的实施。
- 负责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决策。
2. 检验科技术员- 负责进行实验室检验工作,按照规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样品的处理和检测。
- 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编写检验报告,并及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存档。
- 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并向主管领导提出设备更新和维修的需求。
- 参与科研项目和技术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3. 检验科文员- 负责实验室的文件管理和档案归档工作,确保文档的完整和准确。
- 协助主管领导进行工作计划和流程的编制,及时进行通知和协调工作。
- 组织和参与文件的传递和传真工作,保证信息的及时和准确传达。
- 负责实验室物品和材料的采购和库存管理,做好财务的登记和报销工作。
药品杂质检测方法

本法灵敏度较高,但试剂较贵
原理:疏基醋酸还原Fe3+为Fe2+,在 氨碱性溶液中进一步与Fe2+作用生成红色 配位离子,与一定量标准铁溶液经同法处 理后产生的颜色进行比较,以限制铁的量。
讨论:在加疏基醋酸试液前,应先加 入20%枸橼酸溶液2ml,使枸椽酸与铁离 子形成配位离子,以免在氨碱性溶液中产 生氢氧化铁沉淀。
例1. 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铁盐 的检查方法为(A)
A. 硫氰酸盐法 B. 巯基醋酸法 C. 普鲁士蓝法 D 邻二氮菲法 E. 水杨酸显色法
例2. 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硫 氰酸铵法检查铁盐时,加入过硫酸按 的目的是(AB) A. 使药物中铁盐都转变为Fe3+ B. 防止光线使硫氰酸铁还原或分解 褪色
药物 Cl: Ag H N 3 OAg白 Cl色
对 照 品 Na: C (cl,V) AgN3O H N3O AgC 白l 色浑
(二)检查方法 ①取质地一致纳氏比色管,②
取样、标准液一定量,③加水溶解, ④加稀HN0310mI,⑤加水使成40m1, ⑥加AgN03试液lml.⑦加水使成50ml, ⑧暗处放置5分钟,⑨置黑色背景从 比色管上透视观察比较(注:平行 操作)。
(2)过硫酸铵((NH4)2S208 )的作用: 为氧化剂,氧化供试品中Fe2+成Fe3+:同时 可防止由于光线促硫氰酸铁还原或分解褪 色。
有些药物(如葡萄糖糊精、碳酸氢
钠、硫酸镁等),不加过硫酸铵,而是
加硝酸处理,使供试品中Fe2+成Fe3+,但
必须加热煮沸除去硝酸中的亚硝酸,否
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篇一」危急值报告制度:为加强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确保"危急值"及时反馈,保证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各医技科室在确认检查结果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并填写《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病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复查结果、临床电话、临床联系人、报告人等项目,并将检查结果发出。
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并填写详细《临床科室危急值接收登记本》,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抢救病人生命,保障医疗安全。
一、“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临床检验科必须在《检查(验)危急值结果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简要提示标本异常外观性状,如溶血、黄疸、乳糜状等。
3、记录应有以下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临床诊断、申请医师、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收到标本时间、报告时间、检验报告者、通知方式、接收医护人员姓名。
4、对原标本妥善处理之后保存待查。
5、各医技科室要在检查(验)报告“危急值”项目处加盖“危急值”提示章。
临床检验科凡打印报告除加盖“危急值”提示章外,在项目结果后还有“HH”或“LL”的提示。
6、各医技科室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现急、危、重病人出现危急症状应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药品微生物检验及方法验证

药品微生物检验及方法验证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及方法验证从事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两年时间,从学做到承担工作到变得有点经验,经历了一个摸索、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回过头来做一个总结,把一些零散的经验和体会做一个梳理和归整,以供在此岗位工作的同仁参考。
第一部分:外围工作外围工作主要有器皿清洗、灭菌,培养基、试剂配制及灭菌,无菌室清洁消毒等。
器皿的清洗是每个实验室和每一个实验员必须要做的最起码的工作,工作要求简单,操作方便,把握一个原则:干净。
培养基、试剂配制后一般都要求调PH到7.20,因为高温灭菌之后PH值会下降0.2左右。
固体培养基在灭菌前要先加热煮沸,使琼脂均匀分散。
煮沸时要注意不要溢出容器,以免发生烫伤。
万一不小心溢出,可用一湿抹布盖住容器口,迅速将其从加热源上移开,不要在情急之下徒手去拿或者在容器侧面拿,那样容易被从容器口源源不断溢出的培养基烫伤。
液体物品灭菌后,不能立即打开放气阀放气,因为此时被灭菌物品的温度大于100℃,在压力等于常压时,液体会暴沸,造成液体喷出或容器炸裂,发生事故。
万级洁净度的无菌室应当每周进行一次消毒,消毒剂每月更换一次,防止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剂而使微生物形成耐药性。
消毒范围包括墙壁,地面,天花板以及空气。
表面消毒可以用消毒剂擦拭,尤其注意门框边缘以及出风回风口,不能留有死角;空气消毒宜采用臭氧或者紫外灯。
可以使用专门的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进行消毒,也可以在每一个操作间包括净化台安装适宜功率的紫外灯,一方面紫外线可以对近距离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另一方面紫外线的作用也可以使空气中的氧气转换成臭氧,从而能够杀死空气中的微生物。
另外在每次做完实验之后,都应当对实验台面以及地面进行消毒处理。
第二部分:检验过程整个无菌室的检验操作过程应当有一个标准的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规定进行操作,包括进入无菌室的程序以及人员清洁消毒,都应当遵守标准来进行。
首先,进入无菌室应当严格按照洁净区(室)有关规定进行。
药品检测数据上报制度模板

药品检测数据上报制度一、目的为确保药品质量安全,提高药品监管效率,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价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明确了药品检测数据上报的范围、流程、时限等要求,适用于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等涉及药品检测的单位及个人。
二、上报范围1. 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列入国家重点检测的药品、医疗器械,引起的所有不良反应事件;2. 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医疗器械,引起的严重、罕见的或新的不良反应;3. 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其他质量问题。
三、上报流程1. 发现药品检测数据的单位或个人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填写《药品检测数据报告表》(附件1);2. 单位负责人对报告表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签字,并加盖公章;3. 报告表应在发现药品检测数据的次日内上报至所在地级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4. 地级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报告表进行审核、汇总,每月5日前将上一月度的报告表上报至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5. 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报告表进行审核、汇总,每季度首月10日前将上一季度的报告表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四、上报时限1. 发现药品检测数据的单位或个人应在24小时内将《药品检测数据报告表》上报至所在地级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 地级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应在每月5日前将上一月度的报告表上报至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3. 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应在每季度首月10日前将上一季度的报告表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五、数据填报要求1. 《药品检测数据报告表》应填写完整,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生产批号、生产厂家、销售单位、使用单位、不良反应表现、不良反应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报告人等信息;2. 不良反应表现应详细描述,包括症状、体征、治疗措施等;3. 不良反应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具体标准见附件2;4. 报告人应提供有效联系方式,以便于进一步核实情况。
药品检验过程注意事项

药品检验过程注意事项一、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二、薄层色谱法三、柱色谱法四、高效液相色谱法五、相对密度测定法六、旋光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七、折光率测定法八、黏度测定法九、pH值测定法十、氯化物检查法十一、硫酸盐检查法十二、硫化物检查法十三、氰化物检查法十四、铁盐检查法十五、重金属检查法十六、砷盐检查法十七、铵盐检查法十八、干燥失重测定法十九、炽灼残渣检查法二十、溶液颜色检查法二十一、澄清度检查法二十二、崩解时限检查法二十三、释放度、溶出度测定法二十四、含量均匀度检查法二十五、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规定二十六、水分测定法二十七、装量差异、重量差异检验法二十八、显微鉴别法一、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1.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使用的吸收池必须洁净,并注意配对使用。
量瓶、移液管均应校正、洗净后使用。
2.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取吸收池时,手指应拿毛玻璃面的两侧,装盛样品以池体的4/5为度,使用挥发性溶液时应加盖,透光面要用擦镜纸由上而下擦拭干净,检视应无溶剂残留。
为防止溶剂挥发后溶质残留在池子的透光面,可先用醮有空白溶剂的擦镜纸擦拭。
吸收池放入样品室时应注意方向相同。
用后用溶剂或水冲洗干净,晾干防尘保存。
吸收池如污染不易洗净时可用硫酸发烟硝酸(3:1v/v)混合液稍加浸泡后,洗净备用。
3.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供试品溶液浓度除各该品种已有注明外,其吸收度以在0.3~0.7之间为宜。
4.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时除另有规定外,应以配制供试品溶液的同批溶剂为空白对照,采用1cm石英吸收池,在规定的吸收峰±2nm以内,测几个点的吸收度或由仪器在规定的波长附近自动扫描测定,以核对供试品的吸收峰位置是否正确,并以吸收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除另有规定外吸收度最大波长应在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测定波长±2nm以内。
5.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供试品应取2份,如为对照品比较法,对照品一般也应取2份。
平行操作,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
检验科规章制度

检验科规章制度一、检验标本管理制度1、标本一律凭单采集,做好五查五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项目),临床科室送的标本要核对检验单、检查项目和标本采集是否合乎要求。
2、各项检验标本分类进入各项检测程序,并严格做好编号和核对,缓检标本应核对后妥为保存。
3、检验后的标本应按规定根据不同要求和条件限时保留备查,特殊标本特殊保存。
4、凡有传染性的标本,应按传染性标本管理规定须经灭菌处理后才能弃去。
二、急诊检验制度1、检验科急诊化验室保证执行一天24小时值班制,接到急诊检验申请单或电话告知或急诊病人前来化验,值班人员必须5分钟内给病人采血或接收标本,半小时之内出检验报告。
2、住院病人急诊检验,临床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填写合格急诊检验申请单,并填写急诊申请时间,由护士采集或收集标本及时送急诊化验室检验,并填写采集时间,护送队及时送检,检验科收到标本后记录接收时间,及时检验、及时电话报告临床,并记录报告时间及接收报告者姓名。
3、检验报告单于当日午后或次日早上,随同其他检验报告单一并送临床科室。
4、急诊检验范围:(1).急诊病人和急诊观察病人。
(2).门诊中的急危重病人。
(3)住院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
5、急诊检验项目:三大常规、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常规检验、血型鉴定、潜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钾、钠、氯、钙、镁、磷、肌酐、尿素氮、尿酸、血糖、血气分析、血、尿淀粉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胆碱酯酶、CRP、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能等.其他项目可根据需要有条件开展都得开展。
6、做好本室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仪器维护使用及记录,填写督查交接班情况。
三、检验报告单管理制度1、检验报告单必须按检验要求逐项填写清楚,使用统一的法定计量单位,数据准确,书写规范,填写后核对,不涂改,不破损,不污染。
2、阳性与阴性结果的书写,必须清楚,以免错误。
如报告单为表格时,阳性用“+”表示,阴性可用“Ø”表示,未查者可用“/”表示。
关于药品检验中数据修约的讲稿

八、诸数值相加减与乘除时有效数字 的处理
例:计算氧氟沙星(C18H20FN3O4)分子量 原子数的有效位数可视作无限多位,各元素乘 积的有效位数根据各原子量的有效位数进行定 位,而在各乘积的相加中,由于中国药典规定 分子量的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百分位), 因此应将各元素的乘积修约到千分位(小数点 后三位)进行相加,再将计算结果修约到百分 位,即得。
九、使用Excel表的数据修约要求
在目前的检验工作中,为提高工作效率, 进行计算时,大量使用了Excel表进行计 算,代入的各数据大都未修约,仅通过 小数点保留位数的功能,按标准规定对 结果进行了修约。打印的Excel表必须信 息全面(如称样量、对照品浓度等), 在原始记录纸上,应写出计算公式,目 的在于方便校对人对计算公式与结果是 否正确进行核对。
4、计算过程中,其有效位数应根据最少有效位 数的数值而定。比如计算公式中,既有称样量 100.12mg,又有滴定液25.32ml,所得计算结果 的有效位数一般不应超过4。 5、有效数字的首位数字为8或9时,其有效位 数可以多计一位,例如0.85和0.95,都可以看 成是三位有效数字,计算过程中可多保留一位 有效数。
例:异g,干燥后减失重量0.0408g,请判 定是否符合规定? 本例为3个数值相乘除,其中0.0408的有效位数最 少,为三位有效数字,以此为准(在运算过程 中应多保留一位) 0. 0408÷1.004×100.0%=4.064% 因药典规定限度为不得过4.0%,故将计算结果 4.064%修约为4.1%,应判为符合规定。
六、诸数值相加减时有效数字的处理
诸数值相加减时所得和或差与各数值相 比较,其绝对误差最大,因此相加减时 应以诸数值中绝对误差最大(即欠准数 字的数位最大)的数值为准,来确定运 算过程中各数值保留的位数和决定计算 结果的有效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检验数据边缘值的处理制度
为了保证科学、优质、公正的质量方针,更好地完成本中心检验工作的质量目标,减少实验出现差错事故,确保本中心出具正确的检验报告,现对检验过程中出现边缘值或不符合规定情况,提出如下要求。
一、边缘值范围的界定
1.根据不同的仪器设备或分析方法,确定边缘值的范围如下:(以
2.如具体品种项下有偏差规定的,按照该品种项下规定执行。
二、复试的原则
1.检验过程中出现边缘值或不符合规定情况时,应由检验者自己重新操作一次,确认无误后,向检验科室主任提出复验申请,并填写药检软件中的复验申请表。
2.科室主任批准并指定人员进行复试。
复试人员所用流动相、对照品溶液、试液均应重新配制,必要时更换分析仪器。
3.复试如需要对照样品,由科室主任与抽样科协调,抽取同品种不同生产厂家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