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真题——历史(上海卷)word (解析版)
2013年高考真题解析——新课标全国卷I(英语)纯word版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例:We________ last night, but we went to the concert instead.A.must have studied B. might studyC. should have studiedD. would study答案是C。
21.—Why, this is nothing but common vegetable soup!—________,madam. It's our soup of the day.A. Let me seeB. So it isC. Don't mention itD. Neither do I21.B 本题考查交际用语。
let me see 让我想一想;so it is 它的确是;don't mention it 不客气;neither do I 我也不。
上下句中的soup提示,双方都在说同一个汤,显然答话人认同对方的说法,故选B。
句意:——啊,这只不过是普通的蔬菜汤!——夫人,的确是。
这是我们今天的特色汤。
22.] They might just have a place ________on the writing course—why don't you give it a try?A. leaveB. leftC. leavingD. to leave22.B 本题考查非谓语动词的用法。
此处left作定语修饰a place。
句意:他们可能还有个预留的学习写作课的机会,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23.Try not to cough more than you can ________ since it may cause problems to your lungs.A. checkB. allowC. stopD. help23.D 本题考查动词词义辨析。
2013年上海高考真题合集附答案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答题时间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①近年来,艺术史研究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艺术品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还应拓展到作品的物质性特征和存在方式。
如果对中国传统的‚卷轴‛这一装裱方式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物质性特征常常是文化精神的某种映射。
②把卷轴和西方油画的装饰形式进行比较,两者的不同显而易见。
油画完成后被嵌入硬质的四边画框,意味着一种强制性的‚展开..‛,体现出对静态的空间的占有意识。
而中国书画所采用的卷轴形制,则自然引出一个‚敛合‛的结果。
敛合意味着对空间尽可能的放弃,却隐含了时间性的要求。
③卷轴提供的形制,保障了舒卷的权力和自由,而在长幅横式的卷轴作品中,舒卷过程本身就是观看活动的一个介入因素:它拒绝对全幅作即时性的呈现,而对观看范围进行必要的控制,使观看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
具体而言,这类作品展示时,作品左侧部分随着观看的进行被陆续打开,与此同时,右侧部分则被不断收起,观看者视野所及,就是‚舒‛和‚卷‛所呈现的自然范围(约为一个手臂的长度)。
这种观看方式,要求作品在展示过程中体现出‚段落感‛,以使观看者视野中的图像保持一个相对完整而又不完全重复的空间,这样的段落空间是逐步呈现和不断变换的,因而是由时间统领和支配之下的空间。
这是此类卷轴作品与静态展示的油画作品的重要差别。
④考察卷轴的敛合形制,我们会进一步联想到收藏的行为,因为敛合也正是收藏的一个基本动作。
2013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与答案

17.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18.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了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B.②
C.③
D.④
14.“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其教始能推行。”他是
A.元世祖B.北魏孝文帝C.利玛窦D.马可·波罗
15.革命实践与政治理论往往相辅相成,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提供理论支持的是:A.霍布斯B.洛克C.伏尔泰D.卢梭
16.1640年英国革命和1789年法国革命发生的背景有所不同,但诱因相似,即
C.希腊城邦时代的来临D.克利斯提尼改革始末
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方国联盟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6.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吐蕃C.鲜卑D.女真
7.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2013年高考上海卷化学真题及word解析版

2013年高考上海卷化学真题word解析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3年4月24日,东航首次成功进行了由地沟油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的验证飞行。
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答案】D【解析】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可水解而不分层,矿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的混合物,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液,他们都能燃烧,密度比水小、没有固定的沸点,因此,选D2.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A.都是共价化合物B.都是离子化合物C.互为同分异构体D.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C【解析】氰酸铵是离子化合物,尿素是共价化合物,他们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是同分异构体的关系,因此选C3.230Th和232Th是钍的两种同位素,232Th可以转化成233U。
下列有关Th的说法正确的是A. Th 元素的质量数是232B. Th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1C. 232Th 转换成233U是化学变化D. 230Th和232Th的化学性质相同【答案】D【解析】232Th 230Th的质量分别是232,230 A项错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由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得的平均值,B项错误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可以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D项正确,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原子不变,而C项的原子发生变化错误。
4.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A.碘和干冰的升华B.硅和C60的熔化C.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D.溴和汞的气化【答案】A【解析】A项变化客服的都是分子间力,正确,硅和C50的融化分别克服的都是共价键,分子间力, B项错误,氯化氢和氯化钾的溶解分别克服的都是共价键,离子键,C项错误,溴和汞的气化分别克服的都是分子间力金属键,D项错误,5.374℃、22.1Mpa以上的超临界水具有很强的溶解有机物的能力,并含有较多的H+和OH-,由此可知超临界水A.显中性,pH等于7B.表现出非极性溶剂的特性C.显酸性,pH小于7D.表现出极性溶剂的特性【答案】B【解析】超临界水任然呈中性,AC项错误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可以知道B正确(有机物大多数是非极性分子)D错误。
2013年高考真题——生物(上海卷)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上海高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感受器中属于化学感受器的是CA.人类皮肤感受器B.蝮蛇颊窝C.飞蛾的触角D.鱼类侧线2.图l表示细胞中一种常见的水解反应,下列化合物能发生此种反应的有A①多肽②淀粉③纤维素④脂肪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图2显示了细胞的部分质膜及其周围物质,其中一定代表蛋白质的符号是CA.O B.◆C.Y D.O和Y4.下列细胞属于G0细胞的是BA.神经细胞B.肝细胞C.肌肉细胞D.骨髓细胞5.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BA.能在人体血浆中增殖B.不能寄生在呼吸道黏膜细胞中C.核酸中含5种含氮碱基D.蛋白质由自身的核糖体合成6.图3显示了人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途径,大写字母代表物质,其中物质Z直接参与了过程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A.X是葡萄糖B.Y是丙酮酸C.Q是甘油D.Z可以是氨基酸脱去氨基的碳链7.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下列条件中属于发生该现象必要条件的是AA.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B.细胞膜外侧有识别水分子的受体C.液泡中有紫色的水溶性色素D.水分子不能穿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8.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C A.细胞内的氧浓度B.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C.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D.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9.在工业化大量培养植物试管苗的过程中,一般进行如下操作,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①诱导形成芽②取合适外植体③诱导形成愈伤组织④诱导形成未分化状态的细胞⑤诱导形成根A.②①③④⑤B.②④③①⑤C.②③④①⑤D.②⑤①④③10.在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BA.能利用光能合成糖类B.是发生三羧酸循环的场所C.能对分泌物进行加工D.是大分子有机物进行水解的场所11.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不会出现的现象是DA.交感神经兴奋性占优势B.心跳呼吸加快,代谢速度增加C.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D.胃肠蠕动加快12.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4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4乙。
2013年高考真题解析——山东卷(文综历史)纯word版

2013·山东卷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9.B[解析] 本题以周代王城的建筑风格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判断,A项出现于战国时期,D项出现于汉代,与题干时间不符,皆排除;C项中的“敬天”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从材料信息看,当时王城的建筑风格非常规则、有序,在当时政治领域的反映就是宗法分封制所要求的“中正有序”。
故选B项。
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入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10.D[解析] 本题以《汉书·食货志》对当时商人政策的记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的难点在于读懂材料信息,突破点是“重农抑商政策”知识的运用。
材料信息的大意是汉代的商人及其家属有专门的户籍,他们无法得到国家按照一般户籍和爵位分配的田地,以便保护小农经济。
如果商人违犯国家对商人的法令,其拥有的田地和财产将被没收。
根据以上分析,只有D项符合题意。
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11.A[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阐释阶段特征的能力。
秦汉至宋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最主要矛盾表现为中央和地方的矛盾,经过秦汉、宋元等王朝的努力,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宋元之前的君主集权指的是“决策权”而不是行政权,行政权仍然掌握在丞相手中;这一时期,丞相的权力逐渐削弱,但其并没有退出权力中心,C项错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后,就已经打破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D项错误。
2024年高考真题——历史(上海卷) Word版含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 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流水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A项正确;资本主义垄断产生之前,已经出现流水作业,排除B项;手工工坊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排除C项;殖民活动兴起不会提高生产效率,排除D项。故选A项。
②郑和出使西洋,曾将一批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作为外交礼物赠与外邦。他出使的路线是_________。
③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向中国订购了一批带有王室徽章的瓷器,其葡萄牙的运输路线是_________。
(3)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____。(单选)()
【小问6详解】
本题是双项选择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与西方。根据材料“其中的人物形象与中国当时的实际形象不甚相符,表现出欧洲人自己的趣味和风尚”,可知,这是在西方不了解的中国情况下,结合自己的认知和对中国的想象,对中国文化的重构,AC正确;从材料一可知,这是对中国瓷器文化的重构,不是传承,排除B项;材料反映中西文化相互借鉴,没有体现冲突,排除D项。故选AC项。
上海市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历史
免责声明行鉴别
1.瓷器的全球流动
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
【小问7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与西方。据材料一 图和材料二“珐琅彩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亦受西方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国古代瓷器输出不仅是一种商业交易,而且是一种文化交流。瓷器作为文化交流载体和媒介,丰富了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发展。根据材料一图片可知,中国瓷器深受海外人们的喜爱,不仅被用于日常生活,且出现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现象,西方学习中国瓷器文化过程中进行了想象和重构,推动文化发展。根据材料二“以中国传统白瓷胎为底,融入西方珐琅彩描绘制作而成。珐琅彩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亦受西方影响。”可知,中国也借鉴了西方文化,丰富中国瓷器文化。
201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Ⅰ卷)解析版(1) Word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湖北省南漳县一中闫烈宏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考查要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搞清楚周代分封制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地方诸侯分权共同管理国家,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任命郡守县令代表皇帝管理地方;分封制下依靠宗法血缘关系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等级关系分明,郡县制下郡守县令都有皇帝直接任免,没有严格等级关系,都是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
因此周代到秦国墓葬的变化反映的是由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制转向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官僚政治的政治变迁。
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维系的关键与前提是井田制和大宗小宗的血缘关系,而非经济发展;B项表述错在混淆分封制下诸侯与周天子间分权体制;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解析】考查要点:程朱理学。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理解程朱理学的内容与地位变化(在宋代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的史实。
在两宋时期统治者依然以传统孔孟之道作为统治思想,朱熹的理学(新儒学)被称为伪学,因为相对于孔孟之道,理学增添了许多新思想如“理为万物本源和三纲五常”,没有被两宋统治者接受直到明朝时期才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A项与此题--------------------------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你值得拥有,下载后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无关,B项不是原因,明太祖删掉《孟子》中的民贵君轻的思想的史实相矛盾,因此明代时期的官方思想的儒学已不再是原来的孔孟之道;D项中心学没有成为官方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况的是A.姜寨遗址B.炎黄传说C.二里头遗址D.尧舜禹传说【答案】A【解析】考察中国史前文明。
炎黄传说、尧舜禹传说实际上是我国由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的过渡时期。
这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已有了剩余产品。
氏族首领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剩余产品据为己有。
相传尧舜禹都有自己的仓库。
而二里头遗址反映的是夏、商时期的情况,这时我国已进入阶级社会。
故A、B、D三项时期均不存在产品的平均分配。
故应选A。
2.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①有自己的文字体系,②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③有迄今所知的第一部成人法典,④在文学方面成就突出。
该文明是A.古埃及文明B.古罗马文明C.古希腊文明D.两河流域文明【答案】D【解析】考察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四个特征中一个特征最为特别,即“有迄今所知的第一部成人法典”,这部法典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属于两河流域的文明。
故应选D。
3.商代青铜冶炼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
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A.经济生产B.政治活动C.艺术审美D.日常交往【答案】B【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青铜冶炼技术。
商周时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青铜的冶炼技术已相当先进,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技术相当高超。
而这些青铜器都是用于朝廷大典、祭祀等重要政治活动。
由于青铜的质地、韧性等因素,青铜器很少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
故应选B。
4.如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A.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B.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C.希腊城邦时代的来临D.克利斯提尼改革始末【答案】A【解析】考察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时期。
克利斯提尼改革是在公元前6世纪末。
罗马帝国在公元前1世纪才建立,二者时间都不符。
公元前8世纪,希腊已开始进入城邦时代,故C也不合题意。
故应选A。
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答案】D【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候,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以宗法制为基础,实行分封制,即“封邦建国,以藩凭周”。
将宗室、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
秦统一以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推广郡县制。
故应选D。
6.唐王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
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吐蕃C.鲜卑D.女真【答案】B【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
唐朝的时候,为加强与吐蕃(今天的西藏地区)的关系,唐太宗答应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请求,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结婚,以加强汉藏联系;后来,金城公主又入藏与尺带朱丹成婚,汉藏关系进一步加强。
故应选B。
7.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B.甲说、丙说C.甲说、丁说D.乙说、丙说【答案】A【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甲说反映的是为改变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宋初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策略,解除了朝中大将的兵权;乙说反映的是为加强君主专制,设枢密院以分割丞相的兵权。
丙说是元朝的行省制度;丁说是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
故应选A。
8.以下是三种史著的目录,按顺序与之对应的作者是A.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B.司马光、司马迁、梁启超C.刘知畿、司马迁、梁启超D.司马迁、章学诚、梁启超【答案】A【 解析】考察中国的史学体裁。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从给的三种史著的体例看:第一个正是《史记》的体例纪传体;第二个正是《资治通鉴》的体例国别体;而第三个正是近代史上梁启超的一种新的历史分期法。
实际上,我们只要认定第一个是司马迁的《史记》、第二个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结合选项的特点,可将B 、C 、D 三项排除掉。
故应选A 。
9.小张打算赴法国参观巴黎大学,他从网上搜集了有关中世纪西方大学的信息。
其中正确的是A.大学兴起于公元8世纪B.大学出现了自由探索的世俗教育C.大学授课的语言以古希腊语为主D.大学教师的待遇远低于神职人员【答案】B【 解析】考察古代欧洲的教育。
中世纪西方大学兴起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而发展起来;大学授课的语言以古拉丁语为主;中世纪西方大学具有自治性质,有教师和学生组成行会,不交赋税,也不服兵役。
故应选B 。
10.2012年10月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青龙镇遗址发现了唐宋房屋基址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和瓷器等文物。
据此推测当时上海地区的县级治所名称是A 嘉兴B 松江C 华亭D 上海【答案】C【 解析】考察上海的历史变迁。
上海历史悠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上海,战国开始建城。
“申城” 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城市。
后来申城城址几经变迁,地名已经过多次更改。
三国时期更名为“华亭”,唐朝设县,元朝朝廷批准上海镇建独立县。
明代在华亭、上海地区设立松江府。
清代设立苏松太道(中后期依其驻地又俗称为上海道)。
由上可知,唐时,上海治所应在华亭。
故应选C 。
11.按政权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 契丹、金、北宋、元B 北宋、契丹、 金、元C 北宋、金、契丹、元D 契丹、北宋、金、元五帝本纪第一夏本纪第二殷本纪第三……老子韩非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商君列传 周纪 秦纪 汉纪 魏纪 晋纪 隋纪 唐纪 上世史 中国之中国 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 中世史 亚洲之中国 自秦统一后至清代乾隆一统 近世史 世界之中国 自乾隆末年以至今日【答案】D【解析】考察古代中国民族政权。
契丹建于916年;北宋建于960年;金建于1115年;元建于1206年。
故应选D。
12.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A 资本注意制度的确立B 西欧社会的转型C 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D 整体世界的形成【答案】B【解析】考察西欧的历史发展。
15世纪是西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西欧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是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接着是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君主专制的确立,西欧社会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体现了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故应选B。
13.以下为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航海路线图,其中1497年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进行航海探险的目的地是【答案】C【解析】考察新航路的开辟。
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沿非洲西海岸越过好望角,继续沿着非洲东海岸,穿过印度洋,到达印度,即③。
故应选C。
14.“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以博中国人之信用,其教始能推行。
”他是A 元世祖B 北魏孝文帝C 利玛窦D 马可波罗【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孝文帝改革。
题干所反映的正是孝文帝改革的汉化内容。
故应选B。
15.革命实践与政治理论往往相辅相成。
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提供理论支持的是A 霍布斯B 洛克C 伏尔泰D 卢梭【答案】B【解析】考察启蒙思想。
洛克,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首先提出分权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分属议会和君主。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政治体制就体现了这一思想。
故应选B。
16.1640年英国革命和1789年法国革命发生的背景有所不同,但诱因相似,即A 征税问题B宗教问题C名族问题D战争问题【答案】A【解析】考察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会上新贵族立即向国王提出惩处他的宠臣和停止没有经过议会同意的非法税收等要求,遭到拒绝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
178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召集已经停止了175年的“三级会议”来筹款,阴谋未能得逞,企图镇压第三等级代表,引发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
故应选A。
17.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战争【答案】A【解析】考察近代列强侵华。
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简单的把其认为是中英战争,掩盖了其侵略本质。
故应选A。
18.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的第一部《工厂法》。
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
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结构的变化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C工人斗争的压力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答案】C【解析】考察工业革命的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也日益激化。
工人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因经济的发展而得到相应的改善,相反却更困苦,工人阶级为改善自身生活条件而进行不断的斗争,于是出现题干中所说的情况。
故应选C。
19.在关于现代化内涵的讨论中,同学们提出①政治上的明主化合法制化、②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③思想上的理性化、④社会生活的变化等核心要素。
以下归纳最完整的是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考察现代化的内涵。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生产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一般认为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其内容有: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
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故应选D。
20.这个国家刚刚与英国和法国打了一仗,输的一败涂地,以致名怨沸腾,人民甚至可以在每个劳动者的前额上看出那些情感的外在表现,二矛盾焦点直至该国最棘手的问题。
据此推断这个国家将要发生A明治维新B农奴制改革C洋务运动D南北战争【答案】B【解析】考察近代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