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科学 技术

合集下载

6、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6、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第6课先秦时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一、教材分析中华文化一兴起,就展露出勃勃生机,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本课共分五个子母:青铜器、扁鹊和四诊法、甲骨文和金文、是人屈原、音乐。

本课的重点在青铜器、甲骨文和屈原上面。

青铜器重点介绍司母戊鼎,以此为代表让学生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青铜文明;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始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了解这种文字的发现过程和重要意义,对学生是一种文化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诗人屈原是重点,屈原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文学方面,还有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中国人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对先秦时期的文化发展已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深入,不系统,对一些历史概念也比较模糊。

而本课涉及内容广泛,时间跨度较大,因而教师应尽量用直观、活泼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增强其感性认识,激发兴趣,通过按类别列表归纳学习内容、或按朝代时期总结这一阶段的文化成果,培养其加工、梳理知识和驾驭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甲骨文、金文、屈原何《离骚》、商周的青铜艺术、扁鹊和四诊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青铜器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联想、分析及历史审美能力。

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青铜器、甲骨文、诗人屈原教学难点:屈原的“楚辞”与《离骚》及其技术成就六、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创设历史情境,感受历史。

2、问题教学法:提出相关问题,环环相扣,调动学生思维,温故知新,探究新知。

3、小组合作法:分组合作探究,思维碰撞,培养团队精神。

七、板书设计第六课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1、青铜器:司母戊鼎2、扁鹊和“四诊法”3、甲骨文、金文4、诗人屈原《离骚》5、音乐:曾侯乙墓战国编钟八、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设计:播放编钟音乐,同时多媒体展示PPT课件,内容为用甲骨文写成的十二生肖。

第6课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6课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情感
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材分析
本课总结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后面的知识做好了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分地体现了我国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这是我们大家的骄傲。通过对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成就的讲解,使学生对我国历史感到自豪和骄傲;也为今后的学习作了知识的准备。
教学意图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使用单元导言部分内容,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点,强化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课本了解青铜器的基本知识掌握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青铜器
抓典型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注意充分利用课本上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认识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夏商西周是我国的奴隶制王朝,创造了相当发达的农耕文化、青铜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是动荡的时代,但是经济更为发展,政治上发生大变革,诸侯争霸称雄最终走向统一。在思想文化领域涌现出了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诸子百家”文学与艺术璀璨辉煌,闪烁着先人们智慧与追求的光芒,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足:没有给学生们自己展示的空间和时间,应充分注意发掘学校现有的资源,指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
作业
课后练习
练习册相关内容




第6课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青铜器:司母戊鼎
二、医学-扁鹊与四诊法
三、文字的出现
1、甲骨文
2、金文
四、爱国诗人屈原
1、爱国者-屈原2.“楚辞”与来自离骚》五、音乐-战国编钟


秦朝的科学与技术进步

秦朝的科学与技术进步

秦朝的科学与技术进步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其强大的中央集权和统一的国家制度而闻名。

然而,在政治和军事领域的成就之外,秦朝还取得了许多科学和技术上的突破,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水利工程的发展在秦朝时期,水利工程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众多的灌溉系统,如修筑灵渠和开凿渠道等,以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和农田的灌溉。

此外,为了方便交通运输,秦始皇还下令修建了著名的秦岭大运河,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运河之一。

2. 农业技术的提升古代中国农业一直是社会的基础,而秦朝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力。

秦始皇实行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对农田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和分类,以促进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管理。

此外,秦朝还鼓励了新的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如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和改进农业工具等。

3. 科学思想的发展秦朝对科学思想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贡献。

在法家思想的影响下,秦朝开始注重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观念。

秦始皇下令进行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编纂,以确保国家法律和历史的准确性。

这一举措为后来的历史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保存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兵器制造的进步秦朝军事力量的强大与其先进的兵器制造技术密切相关。

秦始皇统一了兵器的制作标准,并推行规模化生产,提高了军事装备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秦朝还发明了一些先进的攻城战争武器,如霹雳车和投石车等,使秦军在攻城战中占据优势。

5. 工艺和制造业的发展秦朝的科学技术推动了工艺和制造业的发展。

秦始皇推行的标准尺度和度量衡制度使得工艺品的生产更加规范化,增加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秦朝还发明了制作陶器和纺织品的新工艺,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秦朝的科学与技术进步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为后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秦朝通过水利工程、农业技术、科学思想、兵器制造、工艺和制造业的创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中国古代历史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中历史: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精选全文

高中历史: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中历史: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夏朝
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春秋战国
使用硫磺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战国
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战国
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成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绘画
(1)分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
(2)成就
①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②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4.文学
《诗经》
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现实感强
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楚辞
创始者:屈原
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代表作:充满浪漫主义风格的《离骚》

第6课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6课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作业批改情况
战国时楚怀王时的诗人
3.成就
代表作《离骚》楚辞体
(五)音乐
1.通过图片了解先秦时期的主要乐器
2.音乐的发展情况。
板书设计
第6课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
二、文学艺术
课堂小结
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开端。它决定了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课后分析
本课的内容比较庞杂,缺乏逻辑性。本课主要通过赏析法来学习。
回答:(略)
(二)扁鹊与四诊法
1Hale Waihona Puke 教师简介:中医起源于黄帝时代,夏商周时代医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商朝记载了十多种疾病的名称,西周已经有了医学分科。
2.扁鹊与四诊法
战国时人。望闻问切四诊法。
3.问题设计:怎样理解扁鹊的“六不治”?
回答:略
甲骨文、金文诗人屈原音乐
(三)、甲骨文、金文
1.什么是甲骨文
了解甲骨文和今天文字的对比。
甲骨文是汉字的起源。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代开始的。
2.什么是金文
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有阴文和阳文两种。
3.甲骨文和金文的价值
(1)文字的起源;
(2)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
(3)重要的史料价值。
4.文字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讨论回答(略)
二、文学艺术
(一)诗人屈原
1.端午节的由来进入本目的学习;
2.屈原的生平
教学方法:
接受式和发现式
教学资源:文字材料、图片材料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简介:
按照工具划分历史时期,原始社会是石器时代,说明当时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石器;而奴隶社会普遍使用的工具是青铜器,那么我们就把奴隶社会叫做青铜时代。让同学们了解先秦时代科技、文学艺术的基本特色。

秦朝的科技传承先秦科学技术的沿革和传统

秦朝的科技传承先秦科学技术的沿革和传统

秦朝的科技传承先秦科学技术的沿革和传统秦朝的科技传承:先秦科学技术的沿革和传统秦朝,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以统一六国、建立强大中央集权制度而著名。

然而,除了政治制度的变革,秦朝还在科技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深入探讨秦朝在科学技术方面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在了解秦朝科技传承之前,我们先回望先秦科学技术的沿革和传统。

先秦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众多杰出的科学家、工匠和发明家,他们的贡献为后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先秦科学技术的主要领域包括农业、水利、冶铁、兵器、书法等。

农业是古代国家的生命线,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先秦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

在《尚书》和《诗经》中,有大量记载了古代农业生产的方法和技术。

例如,在《尚书·周书·大禹谟》中,记载了大禹治水、疏导黄河的史实,这是对水利技术的推动和发展。

另一个重要的领域是冶铁技术。

先秦时期,铁器逐渐取代了青铜器,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和兵器。

在《吕氏春秋》中,有关于冶铁技术的论述,说明当时冶铁工艺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熟度。

先秦时期的兵器制造技术也十分发达。

兵器制造涉及到冶铁、冶金、木工、皮革制作等多个工艺,需要各种材料和技术的协同作用。

各国为了提高国家安全的能力,在兵器制造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此外,先秦时期的书法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书法既是记录、传承历史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在先秦时期,古人对书法的研究和实践使其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在了解了先秦科技的沿革和传统之后,我们来看看秦朝是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些科技的。

一方面,秦朝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发展,致力于应用科学技术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与安全。

公元前二世纪,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这需要大量的建筑技术和工程知识。

而秦朝元首所面临的工程挑战促使各种技术的发展。

例如,修筑长城时,秦朝工匠创造了一种称为“孔明灯”的照明器具,有效增强了工人们夜间施工的效率。

第6课 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学

第6课   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学

想一想:这些甲骨文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类似手铐
用“幸”铐起双手 监狱里关押带“幸”的犯人 用刀割掉鼻子 用戈砍掉人头
锯掉脚
甲骨文字体现的刑罚举例
大盂鼎
大盂鼎铭文
记载周康王册命贵族盂的史实。史学家研 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 料,一向为史学家所重视。
散氏盘
散氏盘铭文
散氏盘,口径54.6厘米,重21.1公斤,西周晚期制器,传清朝 乾隆年间在陕西凤翔出土。盘内底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了贵族 之间移付田地的约契,为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资料。
相传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是农历五月初五,所以每年的这一天, 人们就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他。划龙舟是表现当年楚国人民 抢救打捞屈原的情景,包粽子最初是投到河里祭祀屈原的。
2、文学成就 文学成就独放异彩。在流放期间,创造出新体诗歌 “楚辞”。代表作是《离骚》,全诗2400多字。 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搜捕他,逼其供出大鼎的下落。 于是,吴培文背井离乡,一走就是近10年,1948年才回到
故土。 1946年7月,当时的国民党安阳县政府收缴了大鼎。大鼎
被运往南京,后由当时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收藏。 1948年5月29日,司母戊鼎在南京公开展出,引起轰动。
稍后,国民党政府拟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鼎身太重而放弃。 1959年10月,大鼎落户刚刚建成的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二、扁鹊与四诊法
问:你有病到医院看中医的时候,医生怎么给你看病?
导入:现在中医大夫为病人看病治病的方法,早在春秋战国 时就被人们使用了。当时最有名的民间医生就是扁鹊。
扁鹊采用望、闻、问、 切四诊法,医术高超。
山西永济清华乡扁鹊庙
读一读:p29扁鹊给虢 国太子治病、起死回生 的故事。 补充:有一种说法,扁 鹊是胸以上是人、胸以 下是鸟的神物。

历史的尘埃—先秦时期的传统科学技术概述

历史的尘埃—先秦时期的传统科学技术概述

历史的尘埃—先秦时期的传统科学技术概述在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天文学的地位是相当突出的,因为人们从天体的变化过程中,日出日落,月圆月缺中,感受到了四季的替代,而且种种变化是周而复始的,遵循了一定的规律,于是将天人格化,他们将天命的变化与人事的变迁联系起来,就专门设立部门观察天体,记录天象,并且为适应农业生产制订历法。

传说夏的天文台叫清台,商的天文台叫神台,周的天文台叫灵台。

这些天文台既是观测天象的机构,也是祭祀日月上天的场所,一般都设置在平坦的开阔地带,高于其他建筑物。

> >通过天象的观测,中国人创立了历法,夏代用天干纪日,即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周而复始地记日,十天一个周期,于是就有了“旬”的概念,商代在夏历的基础上使用了干支纪日法,把天干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结合,60天一个循环。

而且通过甲骨材料,学者发现商代有了初步完备的阴阳合历,就是年采用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月采用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两者之间的时间差距用大小月来调整朔望,设置闰来调整朔望月和回归年的长度,阴阳合历的制度,中国一直沿用了好几千年,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历日制度体系,因此中国的历法虽然称之为阴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

> >周代的历法在商代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已经发明了圭表测影的方法,确定冬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长的日子)和夏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的日子),周代还用十二地支来记时,与一年十二个月相对应,把一天分为了12个时辰,这也就成为了中国古代通用的计时方法。

> > 的历法更为成熟,采用的古四分历,将一回归年的时间定为365又1/4日,一朔望月的时间为29又499/940日,19年中设7个闰月,这些数据在当时的世界天文学上是很先进的,回归年的长度只比真值多11分钟,中国后世的历法都是在古分历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修正、改进的。

中国的历法与农业生产还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更能准确地反映季节的变化,历法中又将一年平均分为24节气,24节气对中国农业生产的指导性极强,因此中国的历法又被称为农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精品:
三、扁鹊:
时间:
四诊法:
课后
反思
学生对甲骨文比较感兴趣,下次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写写自己的名字
通过扁鹊对“起死回生”的回答,分析扁鹊的为人
简单探讨四诊法。望:看气色和舌苔,闻,听病人的声音。问,询问病人发病前后的情况。切,按病人的脉搏。
先展示图片粽子节和赛龙舟
追问端午节的来源,,
战国时期贵族人,“博闻强志,明于治乱”一度受到重用,后受流言诽谤,被刘洋。后楚国都城被秦国攻陷。面对破碎的祖国山河,屈原万分悲愤,投汨罗江而死。激发学生思考:为何屈原既遭流放,楚国遇难时,他还那样悲痛,以身殉国?
向学生展示十二生肖的甲骨文。
向学生点明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汉字
最后指出甲骨文之父:王懿荣。
先由甲骨文向学生解释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就是金文。进而引入青铜器。
先看书,找出相关知识点。如青铜器最早在哪里出现,鼎盛是在什么时候出现。并找出青铜器制造业的四个特点。生产规模大,产品种类多,精美。
最后简单讲音乐,当看到竽,让学生思考相关成语
最后观看编钟音乐表演
学生大多可以说出是甲骨文,对占卜了解不多
学生感兴趣,知道大致过程。
学生看商朝地图,回忆殷朝历史
学生记笔记并思考
学生踊跃参与,积极参与猜测
学生积极参与对青铜器的猜测
学生大致可答出:祭祀母亲戊
学生认真倾听。
学生可打出谦虚,诚实
学生联想自己看病情况
图解青铜器的三个特点
简单和学生共同分析扁鹊和四诊法
学习屈原
出示龟甲,兽骨图片,让学生猜想这些文字是用来做什么的?
老师进一步做解释,图示甲骨占卜的过程。先在甲骨上凿个洞,再用火灼洞,。之后,甲骨上便会出现裂纹。商人就根据裂纹的形状推断吉凶。最后,商人便会把得出结果记录下来,这就是甲骨文
出示商朝地图,学生回忆殷墟的相关知识
学情
分析
学生对甲骨文有初步认识,但了解不多,对青铜器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
目标
通过对青铜器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联想、分析及历史审美能力。通过对甲骨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与屈原心灵的沟通,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
重点
青铜文明
教学
难点
甲骨文与青铜器
教学
方法
讲授法、探究—合作式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依次出现可以反映三个特点的图示,让学生指出特点
重点解释司母戊鼎。名字的来源是由于腹内刻有司母戊三个字。并让学生找寻三个字的含义。
解释鼎的含义:天子9鼎,诸侯7鼎,卿大夫5鼎,十3鼎。、
进而具体讲解司母戊鼎。简单讲司母戊背后的故事。被农民发现,差点被大卸十块。险些被日本人盗走,1946年重新浮出水面,作为蒋介石60大寿送给了蒋介石。后来败退台湾,由于又大又重,就留在了南京。
培养学生的谦虚品德,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精神
培养学生联系现实学习历史
激发学生的爱过心,使学生感受屈原高洁的品质
增加学生对编钟的感性认识。并让学生从文物中获取历史知识
作业
布置
列表概括先秦成就
板书
设计
一、甲骨文、金文四、屈原
楚辞《离骚》
五、音乐
编钟
概念:
意义:
二、青铜器
1、最早始于:
2、鼎盛于:
3、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所需时间
设计意图
教学
过程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设计疑问点,吸引学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所需时间
设计意图
教学
过程
出示图片,吸引学生注意
引出甲骨文的发现地
讲解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由金文导入青铜器
课时教案活页纸
总课题
先秦历史的演进
总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先秦时期的科学艺术与文学艺术
课型
新授
2011-9-29
教材
分析
夏、商、西周、春秋是我国奴隶制王朝的建立、发展、兴盛和衰亡时期。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当时的农耕文明、青铜文化已相当发达。这一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先秦文化,包括思想、文字、科技文学艺术等。
学生配合的想起屈原
师生共同追溯屈原历史
屈原生活在朝秦暮楚的时代,却始终钟爱自己的祖国,面对国难,屈原感到再也无法为自己热爱的祖国效力了
滥竽充数
6分钟
学生对中国最早的文字有个初步的认识
给学生直观形象
加深学生对甲骨文认识
加深对青铜器的直观认识
初步具备历史推断能力
通过司母戊鼎背后的故事,增加其神秘感,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