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 化学平衡计算(有答案)

合集下载

青岛二中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讲练: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答案+详解】

青岛二中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讲练: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答案+详解】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移动1.(2020·信阳一中期末)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已知:①C4H10(g)+12O2(g)===C4H8(g)+H2O(g)ΔH1=-119 kJ·mol-1②H2(g)+12O2(g)===H2O(g) ΔH2=-242 kJ·mol-1丁烷(C4H10)脱氢制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C4H8(g)+H 2(g) ΔH3。

下列措施一定能提高该反应中丁烯产率的是( )A.增大压强,升高温度B.升高温度,减小压强C.降低温度,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降低温度解析:选B 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可得:C4H10(g)C4H8(g)+H2(g),得ΔH3=ΔH1-ΔH2=(-119 kJ·mol-1)-(-242 kJ·mol-1)=+123 kJ·mol-1。

提高该反应中丁烯的产率,应使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吸热反应,可采取的措施是减小压强、升高温度。

2.纳米钴(Co)常用于CO加氢反应的催化剂:CO(g)+3H2(g)CH4(g)+H2O(g) ΔH<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技术的应用,优化了催化剂的性能,提高了反应的转化率B.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浓度增大C.温度越低,越有利于CO催化加氢D.从平衡体系中分离出H2O(g)能加快正反应速率解析:选B 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转化率,A项错误;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移动的结果不能抵消条件的改变,CO的浓度还是增大的,B项正确;工业生产的温度应考虑催化剂的活性温度,C项错误;从平衡体系中分离出水蒸气,反应速率减慢,D项错误。

3.(2019·北京海淀区考试)将5 mL 0.005 mol·L-1FeCl3溶液和5 mL 0.015mol·L-1 KSCN溶液混合,达到平衡后溶液呈红色。

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 化学 第一轮 考点规范练20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含答案

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  化学 第一轮  考点规范练20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20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2v正(NH3)=3v正(H2O)项,4v正(O2)=5v逆(NO)能证明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B项, x molNO,同时消耗x molNH3,均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C项,若增加容器容积即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D项,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因此应是3v正(NH3)=2v正(H2O)。

2.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K值有变化,平衡一定移动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K值一定增大C.K值不变,平衡不可能移动,同一个反应其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增大到原来的2倍,K值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值是温度的函数,K值变化,说明温度发生了改变,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A项正确;若在其他条,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平衡向右移动,但K值只与温度有关,故K值不变,B项错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有利于正反应的进行,若体系温度不变,则K值不变,但平衡发生移动,C项错误;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反应,其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增大到原来的2倍,K值应变为原数值的平方,D项错误。

3.已知某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g)+H2O(g)CO2(g)+H2(g),其他条件不变,平衡时c(CO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有详细答案和解析)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有详细答案和解析)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有详细答案和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是化工生产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下列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认识正确的是()A.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超声波、压强和催化剂等B.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的C.可逆反应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浓度相等的现象D.化学限度(即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改变反应条件,提高产品的产率答案D解析A项,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错误;B项,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反应快慢的,化学反应的限度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的,错误;C项,可逆反应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现象,但各物质浓度不一定相等,错误。

2.(2019·合肥调研)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其中Y是单质。

SO2(g)+2CO(g)催化剂2X(g)+Y(l)。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超灵敏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SO2和CO浓度如下表:时间/s01234c(SO2)/mol·L-1 1.000.500.23 3.00×10-37 3.00×10-37c(CO)/mol·L-1 4.00 3.00 2.46 2.00 2.0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CO2B.前1 s内v(X)=1.00 mol·L-1·s-1C.该回收原理利用了SO2的还原性D.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是3.33×1036答案C解析该反应的目的是进行硫的回收,所以Y单质是S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X的化学式是CO2,A项正确;前1 s内,CO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1.00 mol·L-1,则X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1.00 mol·L-1,所以v(X)=1.00 mol·L-1·s-1,B项正确;在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SO2作氧化剂,所以利用了二氧化硫的氧化性,C项错误;3 s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O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2.00 mol·L-1,则X的浓度增加2.00 mol·L-1,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002≈3.33×1036,D项正确。

化学平衡复习题及答案

化学平衡复习题及答案

化学平衡复习题及答案化学平衡是化学中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以下是一些化学平衡的复习题及答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题目一:定义题什么是化学平衡?答案一: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以相同的速率进行,系统内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题目二:计算题在一定温度下,一个反应体系中,A和B反应生成C和D。

已知初始时[A] = 0.1 mol/L,[B] = 0.2 mol/L,[C] = [D] = 0。

反应达到平衡时,[C] = 0.05 mol/L。

假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 B \rightleftharpoons C + D \]求平衡时[A]、[B]、[D]的浓度。

答案二:根据平衡时[C] = 0.05 mol/L,可以推断出[A]和[B]各消耗了0.05 mol/L。

因此,平衡时[A] = 0.1 - 0.05 = 0.05 mol/L,[B] = 0.2 - 0.05 = 0.15 mol/L。

由于反应是1:1进行的,[D]的浓度也将是0.05 mol/L。

题目三:理解题为什么在化学平衡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时,并不意味着反应已经停止?答案三:在化学平衡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意味着它们以相同的速率进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反应停止。

实际上,反应物和生成物仍然在不断地转化,只是转化的速率保持恒定,因此宏观上看起来像是反应停止了。

题目四:判断题如果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会向哪个方向移动?答案四: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平衡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以减少系统的压力或浓度差。

题目五:应用题在工业生产中,如何通过调节外界条件来提高某一化学反应的产率?答案五: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化学反应的产率:1.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2. 减少生成物的浓度,例如通过连续移除生成物。

3. 改变温度,通常升高或降低温度可以使平衡向吸热或放热的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

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

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中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

在学习化学平衡的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化学平衡的习题及其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习题一:考虑以下反应:N₂(g) + 3H₂(g) ⇌ 2NH₃(g),在一个封闭容器中,开始时有2 mol N₂和6 mol H₂,经过一段时间后,平衡时封闭容器内有多少摩尔的NH₃?答案: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1 mol N₂与3 mol H₂反应生成2 mol NH₃。

因此,当N₂和H₂的摩尔数分别减少2 mol和6 mol时,NH₃的摩尔数增加4 mol。

习题二:考虑以下反应:CO(g) + H₂O(g) ⇌ CO₂(g) + H₂(g),在一个封闭容器中,开始时有2 mol CO和4 mol H₂O,经过一段时间后,平衡时封闭容器内有多少摩尔的CO₂?答案: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1 mol CO与1 mol H₂O反应生成1 mol CO₂和1 mol H₂。

因此,当CO和H₂O的摩尔数分别减少2 mol和2 mol时,CO₂的摩尔数增加2 mol。

习题三:考虑以下反应:2H₂(g) + O₂(g) ⇌ 2H₂O(g),在一个封闭容器中,开始时有3 mol H₂和2 mol O₂,经过一段时间后,平衡时封闭容器内有多少摩尔的H₂O?答案: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2 mol H₂与1 mol O₂反应生成2 mol H₂O。

因此,当H₂和O₂的摩尔数分别减少4 mol和2 mol时,H₂O的摩尔数增加4 mol。

习题四:考虑以下反应:N₂O₄(g) ⇌ 2NO₂(g),在一个封闭容器中,开始时有4 mol N₂O₄,经过一段时间后,平衡时封闭容器内有多少摩尔的NO₂?答案: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1 mol N₂O₄生成2 mol NO₂。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课时测试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课时测试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课时测试题(含答案)第六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移动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北京东城一模)在1 100 ℃,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O(s)+CO(g) Fe(s)+CO2(g) ΔH=a kJ•mol-1(a>0),该温度下K=0.26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生成1 mol Fe,则吸收的热量小于a kJ B.若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则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C.若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c(CO)=0.100 mol/L,则c(CO2)=0.026 3 mol/L 2.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NO(g)+CO(g) 12N2(g)+CO2(g) ΔH=-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3.(2011•厦门模拟)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 I-3(aq)。

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表:t/℃ 5 15 25 35 50 K 1 100 841 680 533 40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I2(aq)+I -(aq) I-3(aq)的ΔH>0 B.利用该反应可以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 C.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苯,平衡不移动 D.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小于680 4.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 B(g)+2C(g),且达到平衡。

当升高温度时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则A为气态 C.物质A一定为非气态,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若向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则平衡向右移动 5.(2012•河北模拟)一定条件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A(g)+nB(g) qC(g) ΔH>0,C的体积分数变化如下图实线a所示,若开始只改变某一条件,C的体积分数如下图虚线b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压 B.所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加入催化剂 C.所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 6.反应N2O4(g) 2NO2(g)在温度为T1、T2(T2>T1)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如下图所示。

最新化学平衡习题集(含答案及解析)

最新化学平衡习题集(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平衡习题集1.把3.0mol M和2.5mol N混合于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M (g) + N (g) x P (g) +2Q (g),5min反应达到平衡,已知M的转化率为50%,P 的反应速率为0.15mol·L-1·min-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方程式中x=2B.达平衡后,容器内压强是反应起始时的2倍C.向容器中再充入3.0molM和2.5molN,达新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减小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均可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2.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x B(g) 2C(g)。

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下表和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min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A)=0.025mol/(L·min)B.由图可知:T1<T2,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x=1,若平衡时保持温度不变,改变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D.T1℃,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0.5molA、1.5molB,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25%3.工业上常用还原沉淀法处理含铬废水(Cr2O72—和CrO42—),其流程为:已知:(1)步骤①中存在平衡:2Cr O42—(黄色)+2H+Cr2O42—(橙色)+H2O(2)步骤③生成的Cr(O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Cr(OH)3(s)Cr3+(aq)+3OH 一(aq)(3)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 sp=10-32;且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5 mol·L-1时可视作该离子不存在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步骤①中加酸,将溶液的pH 调节至2,溶液显黄色,CrO42—离子浓度增大B.步骤①中当2v(CrO42 一)=v(Cr2O72—)时,说明反应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达到平衡状态C.步骤②中,若要还原1 mol Cr2O72一离子,需要12 mol(NH4)2Fe(SO4)2·6H2O。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X(g)+3Y(g)2Z(g)ΔH=-a kJ· mol-1,一定条件下,将1 mol X和3 mol Y通入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10 min,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2.4 mol。

Z的平均反应速率是()A.0.03 mol·L-1·s-1B.0.03 mol·L-1·min-1C.0.01 mol·L-1·s-1D.0.02 mol·L-1·min-1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Y的消耗量为0.6 mol,可求得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 mol·L-1·min-1,根据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 mol·L-1·min-1。

2.2 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若经3 min后测得NH3的浓度为0.6 mol·L-1,下列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B.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 mol·L-1·min-1C.3 min时N2与H2的转化率相等D.3 min时H2的浓度为0.6 mol·L-1答案B解析由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可知,v(N2)=0.1 mol·L-1·min-1;v(H2)=0.3 mol·L-1·min-1;3 min时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都是60%,H2的浓度为0.6 mol·L-1,B项说法不正确。

3.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能够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B.SO2和SO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容器内气体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SO2的同时生成1 mol SO3答案C解析A项,反应前后都是气体,则恒容的容器内气体密度始终不变,故当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项,SO2和SO3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并不能说明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项,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发生改变的反应,容器内气体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表明容器内的气体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D项,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SO2的同时,必定生成1 mol SO3,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效平衡一、概念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包括“相同的平衡状态”)。

概念的理解:(1)外界条件相同:通常可以是①恒温、恒容,②恒温、恒压。

(2)“等效平衡”与“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不同:“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是指在达到平衡状态时,任何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等,并且反应的速率等也相同,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不同。

而“等效平衡”只要求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同,反应的速率、压强等可以不同。

(3)平衡状态只与始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如:①无论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②投料是一次还是分成几次③反应容器经过扩大—缩小或缩小—扩大的过程,)只要起始浓度相当,就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二、等效平衡的分类1在等效平衡中比较常见并且重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对应各物质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

I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III类:恒温恒压下对于气体体系等效转化后,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解题的关键,读题时注意勾画出这些条件,分清类别,用相应的方法求解。

我们常采用“等价转换”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等效平衡问题2.平衡等效,转化率不一定相同.①若是从不同方向建立的等效平衡,物质的转化率一定不同,如在某温度下的密闭定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M(g)+N(g)=2E(g),若起始时充入2molE,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则E的转化率是40%;若开始时充入2molM和1molN,达到平衡后,M的转化率是60%。

②若是从一个方向建立的等效平衡,物质的转化率相同,如恒温恒压容器中发生反应2E(g)=2M(g)+N(g),若起始时充入2molE,达到平衡时M的物质的量为0.8mol,则E的转化率是40%;若开始时充入4molE,达到平衡后M的物质的量为1.6mol,则E的转化率仍为40%。

三、例题解析I类:在恒温恒容下,对于化学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果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化学方程式的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例1:在一定温度下,把2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时加入的的物质的量(mol),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完全相同。

请填空:(1)若a=0,b=0,则c=___________。

(2)若a=0.5,则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3)a、b、c的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解析: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化学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的可逆反应,在定温、定容下建立的同一化学平衡状态。

起始时,无论怎样改变的物质的量,使化学反应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它们所建立起来的化学平衡状态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即它们之间存在等效平衡关系。

我们常采用“等价转换”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等效平衡问题。

(1)若a=0,b=0,这说明反应是从逆反应开始,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从2 mol SO3开始,通过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和的物质的量(即等价转换),恰好跟反应从2 mol SO2和1 mol O2的混合物开始是等效的,故c=2。

(2)由于a=0.5<2,这表示反应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要使0.5 mol SO2反应需要同时加入0.25 mol O2才能进行,通过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SO3的物质的量(即等价转换)与0.5 mol SO3是等效的,这时若再加入1.5 mol SO3就与起始时加入2 mol SO3是等效的,通过等价转换可知也与起始时加入2 mol SO2和1 mol O2是等效的。

故b=0.25,c=1.5。

(3)题中要求2 mol SO2和1 mol O2要与a mol SO2、b mol O2和c mol SO3建立等效平衡。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c mol SO3等价转换后与c mol SO2和等效,即是说,和与a molSO2、b mol O2和c mol SO3等效,那么也就是与2 mol SO2和1 mol O2等效。

故有。

II类:在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例2: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进行以下反应:已知加入1 mol H2和2 mol 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HBr(见下表已知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对下列编号①~③的状态,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解析:在定温、定容下,建立起化学平衡状态,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化学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可逆反应。

根据“等价转换”法,通过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①因为标准项中n(起始):n(起始):n(HBr平衡)=1:2:a,将n(H2起始)=2 mol,n(Br2起始)=4 mol,代入上式得n(HBr平衡)=2a。

②参照标准项可知,n(HBr平衡)=0.5a mol,需要n(H2起始)=0.5 mol,n(Br2起始)=1 mol,n(HBr起始)=0 mol。

而现在的起始状态,已有1 mol HBr,通过等价转换以后,就相当于起始时有0.5 mol H2和0.5 mol Br2的混合物,为使n (H2起始):n(Br2起始)=1:2,则需要再加入0.5 mol Br2就可以达到了。

故起始时H2和Br2的物质的量应为0 mol和0.5 mol。

③设起始时HBr的物质的量为x mol,转换成H2和Br2后,则H2和Br2的总量分别为()mol和()mol,根据,解得。

设平衡时HBr的物质的量为y mol,则有,解得。

III类:在恒温恒压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化学方程式的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达到平衡状态后与原平衡等效。

例3:如图所示,在一定温度下,把2体积N2和6体积H2通入一个带有活塞的容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正反应放热),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体积。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体积,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仍与上述平衡相同,那么:①若a=1,c=2,则b=_________。

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_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②若需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解析:(1)①化学反应:在定温、定压下进行,要使平衡状态与原平衡状态等效,只要起始时就可以达到。

已知起始时各物质的体积分别为1体积N2、b体积H2和2体积。

根据“等价转换”法,将2体积通过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和的体积,则相当于起始时有(1+1)体积和(b+3)体积,它们的比值为,解得b=3。

因反应前混合气体为8体积,反应后混合气体为7体积,体积差为1体积,由差量法可解出平衡时为1体积;而在起始时,的体积为c=2体积,比平衡状态时大,为达到同一平衡状态,的体积必须减小,所以平衡逆向移动。

②若需让反应逆向进行,由上述①所求出的平衡时的体积为1可知,的体积必须大于1,最大值则为2体积和6体积完全反应时产生的的体积,即为4体积,则。

(2)由6.5<7可知,上述平衡应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亦即向放热方向移动,所以采取降温措施。

例4:(一)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1)若开始时放入1 mol A和1 mol B,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2)若开始时放入3 mol A和3 mol B,达到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mol。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 A、2 mol B和1 mol C,达到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y mol和3a mol,则x=________,y=________。

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________(填编号)。

(甲)大于2 mol(乙)等于2 mol(丙)小于2 mol(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 mol(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 mol C,待再次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______。

(二)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一)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5)开始时放入1 mol A和1 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 C。

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__________(填编号)。

(甲)a>b(乙)a<b(丙)a=b(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解析:(一)(1)由反应知,反应达平衡后,若有a mol C生成,则必有a mol A物质消耗,此时剩余A的物质的量为(1-a)mol。

(2)在恒温、恒压下,若投放3 mol A和3 mol B,则所占有的体积为(1)中的3倍。

由于A、B的投放比例与(1)相同,故平衡时与(1)等效,而C的物质的量为3a mol。

(3)由于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3a mol,故此平衡状态与(2)完全相同。

若把C的物质的量完全转化为A和B,A、B的物质的量应与(2)完全相等。

起始(mol): x 2 1将C转化为A、B(mol):x+1 2+1 0平衡时(mol): y 3-3a 3a据题意有:,解得;,解得y=3-3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