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

合集下载

5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五章-学习迁移

5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五章-学习迁移

5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五章-学习迁移3.物理学习中的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审题技能的应用,这在心理学中称____正迁移____。

4.陆钦斯的__量杯______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5.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____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__。

6.现代迁移理论中,以____安德森____等人为代表,认为如果两种情境中有产生式的交叉或重叠,则可以产生迁移。

7.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方法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可称之为___一般迁移_____。

8.当学完单词ball(球)之后,再学习football(足球)时,产生的迁移叫__特殊迁移______。

9.___同化性_____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10.认知结构 11.顺向负迁移 12.促进、阻碍 13.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 14.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15.背景知识四、名词解释1.学习迁移 2.一般迁移 3.定势 4.重组性迁移五、简答题1.怎样促进迁移的教学。

2.简述学习迁移的种类。

3.简述迁移的作用。

4.简述什么是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六、论述题1.论述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要点。

2.试述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

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正迁移,高等数学对初等数学而言,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

2.B[解析]布鲁纳认为所掌握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越广,也就产生越广泛的迁移。

所以他强调在教学中要掌握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3.C[解析]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4.C[解析]见大纲77页。

5.B[解析]见大纲73页。

6.D[解析]见大纲73页。

7.A[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8.D[解析]两任务的共同成分可以是学习材料、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方面的。

教育心理学题库 (5)

教育心理学题库 (5)

第十一章品德的形成与培养一、单项选择1.道德品质的基础是()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志C.道德认识D.道德情感2.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3.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A.道德情感B.道德信念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4.人们在具有了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志C.道德动机D.道德知识5.关于道德品质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社会学习论的研究更侧重于()A. 道德动机方面B.道德意志方面C.道德行为方面D.道德情感方面6.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7.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A.自然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两难故事法D.对偶故事法8.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A.自然观察法B.实验室实验法C.两难故事法D.对偶故事法9.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二、多项选择1.联系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是()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志C.道德动机D.道德情感E.道德价值观念2.柯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中的前习俗水平包含()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B.“好孩子”取向阶段C.朴素的利己主义取向阶段D.社会契约取向阶段E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3.柯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中的习俗水平包含()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B.“好孩子”取向阶段C.朴素的利己主义取向阶段D.社会契约取向阶段E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4.道德评价能力发展的规律有:()A.从片面到全面B.从他律到自律C.从效果到动机D.从评人到评己E.从道德情境到道德原则三、填空1.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力量和人们内心信念支持的________和准则的总和2.道德认识是对________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专题二行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一、单项迭择题1.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建立联结,联结的公式为()。

A. S-O-RB. R-O-SC. R-SD. S-R2. 刺激-反应理论是由()创立的。

A. 洛克B. 苛勒C. 加涅D. 桑代克3. 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斯纳金B. 桑代克C. 巴甫洛夫D. 布鲁纳4. 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A. 顿悟的过程B. 同化顺应的过程C. 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D. 尝试错误的过程5. 海次上新课前,老师都会预设问题激发学习,并让学生预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定律”中的()。

A. 效果律B. 准备律C. 练习律D. 学习律6. 桑代克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才可以获得。

A. 尝试-错误-尝试B. 经典性条件作用C. 操作性条件作用D. 社会性学习7.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是()。

A. 模仿B. 顿悟C. 灵感D. 试误8. 张老师喜欢搞实然袭击,经常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考试测验,根据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张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学习原则中的()。

A. 练习律B. 准备律C. 效果律D. 交替律9.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学习规律的()。

A. 练习律B. 准备律C. 近因律D. 效果律10. 小丽在全国数学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老师在班上点名予以表扬和鼓励,从这以后,小丽学习更加努力,数学科目的成绩越来越好。

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 准备律B. 练习律C. 动机律D. 效果律11. 桑代克的“效果律”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如果学习者有准备,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B. 如果学习者多加学习,就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C. 如果学习者取得满意的学习结果,那么其继续学习的可能性会增大D. 如果学习者未做好准备但又被强制学习时,会产生烦恼情绪,妨碍学习12. 桑代克后期把练习律看成效果律的附律的原因是()。

山西师范大学张潮教育心理学期末练习题第5章

山西师范大学张潮教育心理学期末练习题第5章

第五章学习理论一、单选题1.()是解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A 知识学习B 技能学习C 社会规范学习2.()要解决的是会不会的问题。

A 知识学习B 技能学习C 社会规范学习3.学生运用四则运算法则解题属于()。

A 智慧技能的学习B 认知策略的学习C 动作技能学习D 态度学习4.学生通过下棋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属于()。

A 智慧技能的学习B 认知策略的学习C 动作技能学习D 态度学习5.()的核心观点强调学习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刺激与反应联结,并获得经验的过程。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6.俄国生理学家()通过狗分泌唾液的实验,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发射学习理论。

A 巴甫洛夫B 乌申斯基C 维果斯基D 赞可夫7.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小狗后也可能产生恐惧,这种现象是()。

A 习得B 消退C 泛化D 分化8.学生学习完相似概念后,应用的时候加以区分,这种现象是()。

A 习得B 消退C 泛化D 分化9.刺激的()是指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A 习得B 消退C 泛化D 分化10.刺激的()是指有机体通过选择性强化或消退作用,对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A 习得B 消退C 泛化D 分化11.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A 试误说B 顿悟说C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D 内硕论12.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A 试误说B 顿悟说C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D 内硕论13.布鲁纳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A 试误说B 顿悟说C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D 内硕论14.()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A 布鲁纳B 桑代克C 奥苏贝尔D 罗杰斯15.教师对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是一种()。

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消退D 自我强化16.如果表现良好被罚抄写课文的同学可以停止抄课文是一种()。

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消退D 自我强化17.()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练习题一、判断题1、“举一反三”是负迁移。

()2、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菱形的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垂直迁移。

()3、定势对迁移只起阻碍作用。

()4、特殊迁移的范围往往比一般迁移广。

()5、归纳式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迁移。

()6、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阻碍作用。

7、相同要素说认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8、学习迁移的心向的产生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实现,所以“定势”对学习的影响是积极的,“卢钦斯盛水实验”可以证实。

()9、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10、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11、一般说负迁移时暂时性的,经过联系可以消除。

()12、形式训练说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位依据的。

()13、定势只可以成为正迁移的心理背景。

()14、如孔子日:“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就生动地描述了学习的迁移现象。

()15、掌握了加、减法的学生,容易学好乘法运算,这就是一种知识的迁移。

()二、选择题1、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应用2、迁移的实质是()。

A、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B、新旧知识的同化C、新旧知识的顺应D、新旧经验重组3、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B、负向迁移C、功能固着D、定势影响4、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A、一般迁移B、正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5、格式塔心理学家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进行解释,提出了迁移理论的()A、形体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关系转换说D、关系概括说6、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A、垂直正迁移B、水平正迁移C、垂直负迁移D、水平负迁移7、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这属于哪种迁移()A、具体迁移B、重组性迁移C、同化性迁移D、顺应性迁移8、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这属于哪种迁移()A、同化性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具体迁移9、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5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5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高校组)-5一、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22.00)1.依活动过程的特点,可以将动机分为______。

A.交往动机和威信动机√B.社会动机和局部动机C.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D.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解析:动机的分类有以下几种:①从活动过程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交往动机与威信性动机;②从动机的内容和性质可以划分为广义的社会性动机与狭义的局部性动机;③从动机来源的远近和起作用的时间可以划分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和直接的近景性动机;④从学习的自觉性的来源可以划分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

2.大学生最迫切的需要是______。

A.精神需要B.物质需要C.学习和增长知识的需要√D.友谊和爱情的需要解析:大学生需要发展的特点包括:①大学生最迫切的需要是学习和增长知识;②大学生非常重视精神需要;③物质需要有不同的内容。

3.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______。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解析: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4.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______。

A.追求利益的倾向B.避免失败的倾向√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解析: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5.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______。

A.认识动机B.赞许动机C.成就动机√D.交往动机解析: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

6.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机是______。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第一章1、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并具有__________。

2、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为、和。

3、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称为___________。

4、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五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6、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作用。

7、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和。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时期、和成熟时期。

8、福勒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么看我”,“领导怎么评价我”时,他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景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9、下列哪种情况不是教师常用的反思方法A、写反思日记B、详细描述C、交流讨论D、行为模仿10、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对教学进行比较长时间的考察称为A、自然实验B、个案实验C、相关研究D、描述性研究11、科学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是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它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A、桑代克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斯金纳12、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1924年编写的,其作者是A、廖世承B、陶行知C、蔡元培D、陈鹤琴13、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是什么?14、新教师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特征是什么?专家型教师应具有哪些基本教学技能?1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二章16、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______________。

17、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是、、和。

18、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期至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_________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5-11章教育心理学习题

5-11章教育心理学习题

第五章学习概述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选择题(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2)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B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蜘蛛结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3)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D )。

A、实践B、反应C、反射D、学习(4)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B、机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5)下列哪种学习的复杂程度比概念学习高?(A )A、规则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连锁学习(6)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B、习惯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7)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A )。

A、加涅B、斯金纳C、托尔曼D、桑代克(8)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9)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B )。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10)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B )。

A、学习行为和操作行为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D、操作行为和反应行为(11)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是()。

A、动作技能B、智慧技能C、言语信息D、辨别学习(12)满意的结果会促使个体趋向和维持某一行为,而烦恼的结果则会使个体逃避和放弃某一行为,这说明个体在学习中会遵循( A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应用律 D.准备律(13)在Pavlov的实验中,由食物诱发的唾液分泌反应是( B )。

A.条件反应 B.无条件反应 C.操作反应 D.经典反应(14)对类似但不相同的条件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是( A )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
)。
A. 刺激分化
B. 刺激泛化
C. 刺激混淆
D. 刺激类同
19. 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会了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做作业,在英语课上学生也作出类似行
为。这表明学习行为存在(
)。
A. 分化
B. 泛化
C. 类化
D. 消退
20.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
)。
A. 消退
B. 分化
的学习理论,张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学习原则中的(
)。
A. 练习律
B. 准备律
C. 效果律
D. 交替律
9.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
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学习规律的(
)。
A. 练习律
B. 准备律
C. 近因律
D. 效果律
10. 小丽在全国数学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老师在班上点名予以表扬和鼓励,从这以后,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消退
D. 塑造
29. 当学生表现不错, 受到学校或家长的表杨和鼓励, 这时将对学生产生一种刺激, 这
种刺激就是(
)。
A. 联结化
B. 正强化
C. 负强化
D. 单一化
30. 对于经常违反校纪的学生, 一旦发现他有好的表现, 就应马上给予表扬和放励, 依
此来帮助学生逐渐改掉自己的环习惯,养成良好品行,这在心理学上属于(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五)
第三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专题二 行为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一、单项迭择题
1.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建立联结,联结的公式为(
)。
A. S-O-R
B. R-O-S
C. R-S
D. S-R
2. 刺激 - 反应理论是由(
)创立的。
A. 洛克
B. 苛勒
C. 加涅
D. 桑代克
3. 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小丽学习更加努力,数学科目的成绩越来越好。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 准备律
B. 练习律
C. 动机律
D. 效果律
11. 桑代克的“效果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如果学习者有准备,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B. 如果学习者多加学习,就能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C. 如果学习者取得满意的学习结果,那么其继续学习的可能性会增大
根据斯金纳的理论, 这位教师
这样做依据的是(
)规律。
A. 泛化
B. 分化
C. 消退
D. 强化
34. 儿童有了改正错误行为的表现,家长取消限制其玩游戏的禁令,这属于(
)。
A. 消退
B. 惩罚
C很讨厌洗碗, 也不喜欢吃蔬菜。 于是妈妈立下了一条规矩: 如果小强吃饭时能
做到多吃蔬菜不挑食,则饭后可以不洗碗。妈妈运用的手段是(
)。
A. 正强化
B. 惩罚
C. 负强化
D. 代价
36。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学生表现良好,教师减少其家庭作业的量,教师这样的行为
成绩时,她都时其表扬和奖励。胡老师的做法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 准备律
B. 练习律
C. 动机律
D. 效果律
14. 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
)的三个定律。
A. 工具说
B. 联結说
C. 认知说
D. 人本主义学说
15. “望梅止渴”属于(
)。
A. 无条件反射
B. 操作性条件反射
C. 经典性条件反射
)。
A. 斯纳金
B. 桑代克
C. 巴甫洛夫
D. 布鲁纳
4. 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
A. 顿悟的过程
B. 同化顺应的过程
C. 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D. 尝试错误的过程
5. 海次上新课前,老师都会预设问题激发学习,并让学生预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
定律”中的(
)。
A. 效果律
B. 准备律
C. 练习律
D. 学习律
6. 桑代克认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
)才可以获得。
A. 尝试 - 错误 - 尝试
B. 经典性条件作用
C. 操作性条件作用
D. 社会性学习
7.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是(
)。
A. 模仿
B. 顿悟
C. 灵感
D. 试误
8. 张老师喜欢搞实然袭击,经常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考试测验,根据桑代克
D. 第二信号系统
16. “谈虎色变”属于(
)。
A.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B. 联结 - 试误说
C. 完形 - 顿悟说
D. 认知发现说
17. 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 获得与消退
B. 刺激泛化
C. 分化
D. 同化
18. 个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 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
)。
A. 巴甫洛夫
B. 华生
C. 斯金纳
D. 桑代克
26. ( )提出强化理论。
A. 斯金纳
B. 苛勒
C. 考夫卡
D. 曼杰斯
27. 得出学习即强化的观点的实验是(
)。
A.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B. 操作条件反射实检
C. 榜样学习实检
D. 问题表征
28. 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承认的物质奖励或表扬,这属于(
D. 如果学习者未做好准备但又被强制学习时,会产生烦恼情绪,妨碍学习
12. 桑代克后期把练习律看成效果律的附律的原因是(
)。
A. 练习只能为奖励提供机会
B. 光有练习而无奖励不能导致学习的进步
C. 多练习产生疲劳
D. 缺乏正确指导的练习易形成错误习惯
13. 胡老师是一名新老师, 深受学生喜爱, 当班级中的学生在某次测验中取得进步和好
)。
A. 消退
B. 间隔强化
C. 负强化
D. 正强化
31. 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于(
)。
A. 负强化
B. 正强化
C. 替代强化
D. 自我强化
32. 在赌场,老虎机玩家所接受的强化是一种(
)。
A. 定比强化
B. 定时强化
C. 不定比强化
D. 不定时强化
33. 一名教师看到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扮鬼脸却没有理睬,
C. 泛化
D. 强化
21.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
)。
A. 分化
B. 泛化
C. 消退
D. 遗忘
22. 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 谦让和退缩, 要求学生区
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需要对刺激进行(
)。
A. 分化
B. 消退
C. 泛化
D. 撤销
23. 狗最初对圆形和椭圆形做出同样的反应, 经训练后仅对圆形做出该反应, 这都是条
件反射的(
)。
A. 获得
B. 消退
C. 泛化
D. 分化
24. 巴甫洛夫认为,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系统是(
)。
A. 经典条件反射系统
B. 操作条件反射系统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25. 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