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0板带轧机课程设计
1250热轧板带轧制规程设计

1250热轧板带轧制规程设计一、前言热轧板带是金属材料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热轧板带轧制规程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热轧板带轧制规程设计,旨在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二、制定背景以钢材为例,热轧板带是制造厚度在4.5mm及以下的钢材的重要工艺步骤。
因此,制定一套适用于厚度为4.5mm及以下的热轧板带轧制规程,对于提高钢材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三、规程设计要点1.轧制工艺设计:根据产品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轧制工艺,包括轧制温度、轧制次数和轧制速度等。
轧制温度应根据材料的硬度和塑性选定,轧制次数和轧制速度应根据材料的厚度和要求的成品尺寸来确定。
2.设备选择与调试:根据热轧板带的设备和生产工艺要求,选购适当的轧机、辅助设备和检测设备。
同时,进行设备的调试和优化,保证轧制工艺的稳定和精确性。
3.质量控制: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包括质量检测、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
采用合适的检测工具,如超声检测、硬度检测等,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对于不合格品,进行返修或者剔除,以提高产品质量。
4.生产计划与调度: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调度方案,根据市场需求和设备运行情况,合理安排生产任务。
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调度,以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工艺优化和持续改进:根据生产实践和市场需求,对热轧板带轧制规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通过改变工艺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
四、总结与展望热轧板带轧制规程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厚度为4.5mm及以下热轧板带的轧制规程设计。
通过制定合理的轧制工艺、选择适当的设备、实施质量控制、优化生产计划和调度,并进行工艺优化和持续改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轧制工艺和设备,提高轧制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热轧板带的应用范围和市场竞争力。
热轧板带钢轧制规程设计

表1.3粗轧机组各道相对压下率分配表
机座号或道 1
2
3
4
5
6
次
相对压下率, 15~23 22~30 26~35 27~40 30~50 33~35 %
某热轧生产线,产品规格1.8*1200mm带卷,材质 STE255,轧制规程设计如下
设计目录 安排轧制规程 校核咬入能力 确定速度制度和轧制延续时间
确定轧制温度温度 计算各道次的变形程度
计算各道次轧制力和轧制力矩
1 安排轧制轧制规程
1.1 轧制方法 本次采用综合轧制法,由2架粗轧机组和7架四
辊不可逆式轧机组成的连轧机组共同完成轧制过 程。
C2 :热膨胀系数,C2 =1.105;
B0 :常温下坯宽 ,B0 =1250mm,
ij :立辊压下量分配系数。
表1.6 立辊压下量分配系数表
立辊道次
侧压量分配系
数
0.21 0
0.25 0.24 0.24 0
1.1.6计算立辊各道次侧压量
BE11 =108×0.21=22.7≈23mm BE12 =108×0=0mm BE13 =108×0.24=25.9≈26mm BE21 =108×0.24=25.9≈26mm BE22 =108×0=0mm BE23 =108×0.25=27mm;
轧制规程设计就是根据钢板的技术要求、原 料条件、温度条件和生产设备的实际情况,运用 数学公式或图表进行人工计算或计算机计算,来 确定各道次的实际压下量,空载辊缝,轧制速度 等参数,并在轧制过程中加以修正和应变处理, 达到充分发挥设备潜力,提高产量,保证质量, 操作方便,设备安全的目的。
热轧板带2150课程设计

1综述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大量使用金属材料,其中钢铁材料占有很大比例,板带钢产品薄而宽的断面决定了板带钢产品在其生产和应用上有其特有的优越条件,而热轧带钢工艺的成熟,更是为冷轧生产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大大地满足了国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本车间参考鞍钢2150生产线,典型产品为:Q345-A,2.0 mm 1100mm。
主要设备有三台步进式加热炉,一台粗轧除鳞机,一架四辊可逆粗轧机,六机架四辊精轧机组,三台卷取机,及各种附属设备。
1.1热轧及热轧的现状1.1.1热轧定义所谓热轧,即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轧制,一般指金属经加热的过程而进行的轧制加工。
1.1.2国内热轧板带的生产现状以鞍钢2150mm热轧带钢轧机为例,鞍钢2150mm热轧厂鞍钢集团公司结合其三炼厂异地改造,在鞍钢西部地区新建的一条年产500万吨的ASP连铸连轧生产线。
该生产线采用直轧工艺,配备了步进式加热炉且带有长行程装钢机、四辊可逆式粗轧机、液压活套、精轧液压AGC、AWC、窜辊和弯辊装置、带自动跳步功能的全液压卷取机、全线三级计算机控制等先进技术装备。
热轧带钢厂目前生产品种有: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船用结构钢、管线钢、锅炉用钢、焊瓶钢、IF深冲钢、无取向硅钢、包晶钢、高强双相钢等,产品覆盖面广。
热轧钢卷除供冷轧、硅钢继续深加工外,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加工制造、汽车制造、造船、卷管、集装箱制造业等行业。
2150生产线主要设备包括三座步进梁式加热炉、一台板坯高压水除鳞箱、三架立辊轧机、一架四辊可逆粗轧机、十二组保温罩、一台切头飞剪、一台精轧高压水除鳞箱、七架四辊连轧机组、一套层流冷却装置、三台地下卧式卷取机及相应辅助配套设施等。
自1992年兰州钢厂与钢铁研究总院合作建立了我国第一套CSP薄板坯连铸机以来,国内各大钢铁公司纷纷新建或改造热连轧厂,不断扩大品种范围,提高产品质量。
宝钢的2050和1580热轧线是国内工艺装备及自动化控制水平较高的两条生产线,能稳定生产厚度≥1.5mm的热轧板卷,也能生产少量厚1.0mm~1.2mm的超薄热轧带钢。
钢板连轧机组课程设计

钢板连轧机组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钢板连轧机组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 掌握钢板连轧过程中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3. 了解钢板连轧工艺流程及其优化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钢板连轧机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钢板连轧过程中参数变化的能力;3.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钢板连轧工艺流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对我国钢铁工业的自豪感,激发学生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以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金属材料知识和基础力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钢板连轧机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介绍钢板连轧机组的类型及结构;- 阐述轧制过程中各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分析轧制力、轧制功率的计算方法。
2. 钢板连轧过程中的主要参数:- 讲解轧制力、轧制力矩、轧制功率等参数的计算公式;- 介绍影响轧制参数的主要因素;- 分析轧制参数对轧制质量的影响。
3. 钢板连轧工艺流程及其优化:- 梳理钢板连轧工艺流程的各个阶段;- 阐述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法;- 分析连轧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大纲安排:1. 第一周:钢板连轧机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 第二周:钢板连轧过程中的主要参数;3. 第三周:钢板连轧工艺流程及其优化。
教材章节及内容:1. 第一章:概述,介绍钢板连轧机组的发展、分类及结构组成;2. 第二章:轧制原理,阐述轧制过程中的力学现象及参数计算;3. 第三章:连轧工艺,分析工艺流程、参数优化及常见问题。
1250mm热连轧机技术设计说明2005-7-15

4.1.1
用途:将连铸的热坯由连铸车间送往上料辊道。
型式:交流变频调速电机单独传动。
辊子规格:Φ300×1250 mm
辊距:900 mm
结构特点:采用交流变频调速电机单独传动,辊道架为焊结结构,双止口定位。实心锻钢辊子,轴承座内循环水冷却。称量辊道整体落在称量装置上,传动电机对称布置,称量装置采用汽车衡结构。
4.1.4
用途:将称重后的板坯送至入炉辊道。
型式:交流变频调速电机单独传动。
辊子规格:Φ300×1250 mm
辊距:800 mm
7.采用滚筒式飞剪,减少板坯切头、切尾长度,提高收得率,圆弧剪刃,保证轧件顺利咬入精轧机组,减少精轧咬钢事故率。
8.F1~F7四辊精轧机设全液压长行程AGC压下系统,对厚度进行自动控制,F1~F7采用HCW技术,并配有强力弯辊可得到良好的板材质量。
9.压下系统中安装测压仪、位移传感器用以进行压力、位置信号反馈和控制。
4.1.7
用途:联接入炉辊道及加热炉受料台架,支承板坯在推钢机推力下滑至加热炉受料台架上。采用铸造框架结构。
4.1.8
用途:阻挡钢坯运行。
结构特点:固定挡板由挡板、弹簧及固定底座组成,当板坯撞到挡板后退10mm后,缓冲弹簧受压缩后退后直至板坯停止运动。共2台。
4.1.9
用途:将炉前出炉位置上已加热好的板坯自加热炉中托出放于出炉辊道上。
15.精轧机采用液压横移列车式快速换辊。
16采用层流冷却系统,水量自动控制,以获得最佳的带钢冷却效果。
17.采用固定式地下三助卷辊液压卷取机。卷筒采用低惯量无级液压涨缩式,助卷辊和夹送辊液压驱动。
板带钢轧制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板带钢轧制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一) 课程设计题目中厚板压下规程设计(二) 课程设计的目的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和拓展知识面,使之得到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
(三) 课程设计步骤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 查阅与课程设计有关的资料;准备好课程设计用纸及绘图用纸;明确中厚板压下规程设计的具体步骤; 课程设计期间根据具体内容掌握好节奏时间。
(四) 中厚板压下规程设计内容实施步骤查阅标准,设计钢种成分; 根据轧件原料及成品尺寸确定轧制方式;根据给定条件和生产实际情况初步确定轧制道次及道次压下量(率)件通过; 确定速度制度, 制定温度制度, 计算轧制压力、 绘制轧制节奏图,按轧制道次作出速度制度图及电机负荷图;适当修正各道次压下量(率)的分配,最终拟定中厚板压下规程表。
(五) 中厚板压下规程设计中应注意事项1、 在确定轧制方式时,一般以原料宽度展宽到成品所要求的宽度,展宽时要考虑切边余量。
在初步排布压下规程时,对于双机架可逆轧机,粗轧机的累积压下量占整个轧制的 65~80%粗轧道次压下量最大不超过 30~40mm ,道次压下率最大不超过 30~35%精轧机道次压下量最大不超过 20~25mm ,道次压下率最大不超过 20-25%2、 在确定速度制度时,当轧件较厚时,咬入速度选取较小,一般低于电机额定转速;抛出速度不应过大, 以免轧件抛得很远再次回到轧机上轧制间隙时间增长; 尽量采用三角形 速度制度以缩短纯轧时间,当轧件尺寸增长到一定值时,三角形速度制度的峰值转速大于电 机的最大转速时,采用梯形速度制度,等速段的转速一般取不超过电机的额定转速。
在确定 道次轧制间隙时间时,粗轧机上道次间间隙时间一般为1~3s ,精轧机上道次间间隙时间一 般为4~6s ,当有转钢操作时间隙时间另加 6~8s o3、 轧制温度的计算A t =12.9 手岛)4H 1 式中A t ――轧制时的温降;1、 2、 35、 1、 2、,并使咬入条 计算各道次轧制时间,确定道次间隔时间; 计算各道次轧制温度;轧制力矩及电机传动力矩,校核轧辊强度及电机能力;4、 5、 6、Z ――轧制延续时间(纯轧时间加间隔时间)5、 在校核轧辊强度及电机能力时,轧辊强度可根据材料力学有关知识进行校核;对于电机的过热校核,等效力矩的计算应针对同一块轧件在同一架轧机上轧制的所有道 次各纯轧时间与间隙时间进行计算。
板带钢轧制工艺课程设计(新)

板带钢轧制工艺课程设计(新)2板带钢轧制工艺课程设计2.1《中厚板带轧制技术》课程设计大纲2.1.1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了板带材轧制工艺理论课程后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实践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条件下,结合工程实践,尝试制定中厚板、热带带钢或冷轧带钢的轧制工艺体系。
通过培训,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和拓展知识,获得更全面的设计培训。
为毕业设计和实际工程设计打下基础。
本课程设计基本要求是学生在指导老师下达的设计任务书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确定板带钢轧制方式,初步拟定轧制道次及道次变形量,通过运用所学相关理论知识对拟定的压下制度进行计算与校验,其间涉及板带钢轧制温度制度、速度制度、张力制度与辊型制度等的制订,并最终完善板带钢压下制度的修正与制订。
2.1.2课程设计内容和任务板带钢轧制工艺制度制订的内容主要包括压下制度、速度制度、温度制度、张力制度及辊型制度等。
压下制度即压下规程或轧制规程,是板带钢轧制工艺制度的制订的核心内容。
其中压下制度必然影响到速度制度、温度制度和张力制度,而压下制度与辊型制度决定着板带轧制时的辊缝大小和形状。
压下系统的内容包括轧制方式(中厚板生产)、轧制孔型次数、孔型压下率(率)等。
速度制度的内容包括主电机传动方式、各道次轧制时的咬入(穿带)速度、抛出(甩尾)速度、稳定轧制速度(或最大转速)等。
该温度系统针对热轧板带的生产,包括起始轧制温度、孔型轧制温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等,以及轧制持续时间、间隙时间和冷却速度的确定。
张力制度针对冷轧带钢生产,其内容包括连轧机机架间张力、开卷(卷取)机与轧机间的张力的确定。
辊型制度的内容包括板带轧机机整个辊系总的辊型值大小的确定、辊型值的分配,轧辊辊型曲线的选择、换辊制度及新型板形轧机(如cvc轧机)辊型曲线的确定等。
中厚板带轧制工艺课程设计作业由讲师发布。
板带轧机课程设计

河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课程设计题目: 1250 热轧板带轧制规程设计与辊型设计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班级: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日期:目录1概述 121250 中宽带生产工艺 12.1 原料及产品介绍12.2 主要设备的选择22.2.1立辊选择22.2.2轧机布置32.2.3粗轧机的选择:42.2.4精轧机的选择:42.2.5绝热保温罩与炉巻箱的选择63 压下规程设计与辊型设计73.1压下规程设计73.2道次选择确定73.3粗轧机组压下量分配73.4 精轧机组的压下量分配83.5校核咬入能力93.6确定速度制度93.7轧制温度的确定123.8轧制压力的计算133.9辊缝计算:163.10 精轧轧辊转速计算163.11传动力矩164 轧辊强度校核与电机能力验算184.1轧辊的强度校核19 4.1.1支撑辊弯曲强度校核194.1.2工作辊的扭转强度校核:214.2 电机的校核 224.2.1静负荷图22 4.2.2主电动机的功率计算234.2.3等效力矩计算及电动机的校核234.2.4电动机功率的计算245.板凸度和弯辊255.1板型控制理论255.2板型控制策略265.3板凸度计算模型275.4 影响辊缝形状的因素28I5.4.1轧辊热膨胀对辊缝的影响295.4.2轧辊的磨损对辊缝的影响305.4.3原始辊型对辊缝的影响305.4.4入口板凸度对辊缝的影响305.4.5轧辊挠度计算315.5弯辊装置325.5.1弯曲工作辊325.5.2弯曲支撑辊325.6 CVC 轧机的抽动量计算33结论 34参考文献 35II1概述连轧时间短,温降少,占地少,产量高。
1924 年,自从美国第一台带钢热连轧机投产以来,连轧带钢得到很大的发展。
从手动调节到 PID 设定,从简单计算机控制到计算机系统多层分布式控制,加上液压压下,液压弯辊, CVC辊型控制等新技术的使用,热连轧机的产量、精度、板型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06070231河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课程设计题目:1250热轧板带轧制规程设计与辊型设计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班级:05成型(2)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日期:2009年3月3日目录1 概述 (1)2 1250中宽带生产工艺 (1)2.1 原料及产品介绍 (1)2.2 主要设备的选择 (2)2.2.1 立辊选择 (2)2.2.2 轧机布置 (3)2.2.3 粗轧机的选择: (4)2.2.4 精轧机的选择: (4)2.2.5 绝热保温罩与炉巻箱的选择 (6)3 压下规程设计与辊型设计 (7)3.1 压下规程设计 (7)3.2 道次选择确定 (7)3.3 粗轧机组压下量分配 (7)3.4 精轧机组的压下量分配 (8)3.5 校核咬入能力 (9)3.6 确定速度制度 (9)3.7 轧制温度的确定 (12)3.8 轧制压力的计算 (13)3.9 辊缝计算: (16)3.10 精轧轧辊转速计算 (16)3.11 传动力矩 (17)4 轧辊强度校核与电机能力验算 (18)4.1 轧辊的强度校核 (19)4.1.1 支撑辊弯曲强度校核 (19)4.1.2 工作辊的扭转强度校核: (21)4.2 电机的校核 (22)4.2.1 静负荷图 (22)4.2.2 主电动机的功率计算 (23)4.2.3 等效力矩计算及电动机的校核 (23)4.2.4 电动机功率的计算 (24)5. 板凸度和弯辊 (25)5.1 板型控制理论 (25)5.2 板型控制策略 (26)5.3 板凸度计算模型 (27)5.4 影响辊缝形状的因素 (28)I5.4.1 轧辊热膨胀对辊缝的影响 (30)5.4.2 轧辊的磨损对辊缝的影响 (30)5.4.3 原始辊型对辊缝的影响 (30)5.4.4 入口板凸度对辊缝的影响 (31)5.4.5 轧辊挠度计算 (31)5.5 弯辊装置 (32)5.5.1 弯曲工作辊 (32)5.5.2 弯曲支撑辊 (33)5.6 CVC轧机的抽动量计算 (33)结论 (34)参考文献 (35)II1 概述连轧时间短,温降少,占地少,产量高。
1924年,自从美国第一台带钢热连轧机投产以来,连轧带钢得到很大的发展。
从手动调节到PID设定,从简单计算机控制到计算机系统多层分布式控制,加上液压压下,液压弯辊,CVC辊型控制等新技术的使用,热连轧机的产量、精度、板型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热轧带钢生产线主要包括粗轧和精轧。
粗轧轧件短,一般为可逆轧制,精轧为6~7架连轧,成为1/2连轧或3/4连轧。
目前,粗轧轧机能力越来越大,控制凸度能力显著增强,从粗轧就检测凸度和厚度,为精轧提供优质中间坯料,保证精轧稳定轧出符合技术要求的带卷。
粗轧采用大压下,可以减少道次,提高中间坯温度。
近来坯料厚度也恢复原来220mm以上,为多品种、高档次产品生产奠定基础。
2 1250中宽带生产工艺任何企业没有优质的产品质量就无法长期生存,没有众多的品种和高档次拳头产品,就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领市场。
板带轧制生产线先进合理的工艺技术是保证板材厚度尺寸精度和良好的板形的物质基础。
简陋省略的工艺已经无法在市场低迷的环境下获得利润。
不同宽度的热带有不同的用途,也需采用不同工艺技术。
热带300mm以下是窄带,多用来生产焊管。
300~600mm为中窄带,常用来生产五金或焊接结构梁。
600~1000mm为中宽带,薄带卷可以冷轧用于家电。
这些产品的轧机一般不安装昂贵的液压压下、弯辊、板型控制设备,只能依靠坯料加热温度控制轧制力,调节板型。
1100~1500mm为宽带,最宽为2000mm,它们的轧机都安装液压压下、在线弯辊、板型控制。
2000mm超宽热卷多是用于冷轧镀锌汽车板,由于宽带质量优良,国外主张取消中窄带,用超宽带进行纵剪分切,得到不同宽度卷材,提高成材率。
轧辊越窄,板型凸度控制越容易,且市场对于1m以下冷轧板材,如家电板、家具板或汽车辅助板有较大需求,故按照设计任务书要求,设计典型产品为1m板材,生产厚度精度高、板型优良、表面光洁度高的高档次多品种、宽范围多规格热轧带卷。
1250热带轧机适合轧制带宽为600~1000mm左右的板材。
本设计要求既可以生产冷轧需要的2.2mm薄卷,也可生产25mm结构用厚带。
2.1 原料及产品介绍依据任务要求典型产品所用原料:规格:板坯厚度:250mm钢种:Q195最大宽度:1050mm长度:8.5m产品规格:厚度:2.6mm1板凸度:6μm坯料单重:18吨因为所给坯料宽度较小,并且在粗轧机前部安装有大立辊,所以侧压有效,可以少量控制成品宽度。
坯料选用250mm厚需要较多道次,但对保证压缩比,生产优质板材具有重要意义,生产普板时可以降低原料厚度,以减少道次增加产量。
坯料宽度限定8.5m,加热炉内宽度9.2m,有利于设计高温(1350℃)步进炉,以便为今后生产高牌号硅钢、低合金管线钢储留设备能力。
2.2 主要设备的选择轧钢机是完成金属轧制变形的主要设备,因此,轧钢机能力选取的是否合理对车间生产产量、品种和规格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选择轧钢设备原则:(1)有良好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2)轧机结构型式先进合理,制造容易,操作简单,维修方便;(3)有利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有利于工人劳动条件的改善;(4)备品备件要换容易,并有利于实现备品备件的标准化;(5)在满足产品方案的前提下,使轧机组成合理,布置紧凑;(6)保证获得质量良好的产品,并考虑到生产新品种的可能;热带轧机选择的主要依据是:车间生产的钢材品种和规格。
轧钢机选择的主要内容是:选取轧机的架数、能力、结构以及布置方式。
最终确定轧钢机的结构形式及其主要技术参数。
目前强力粗轧机已经达到单位宽度轧制力2.6t,本设计1250轧机,取轧制力最大3200吨。
2.2.1 立辊选择立压可以齐边(生产无切边带材)、调节板坯宽度并提高除磷效果。
立压轧机包括:大立辊、小立辊及摆式压力机三种,各自特点如下:大立辊:占地较多,设备安装在地下,造价高,维护不方便。
而其能力较强,用来调节坯料宽度。
小立辊:能力较小,多用于边部齐边。
摆式侧压:操作过程接近于锻造,用于控制头尾形状,局部变形,提高成材率效果较好。
缺点是设备地面设备占用场地较多,造价较高。
本设计采用连铸坯调宽,生产不同宽度带卷,选择小立辊齐边。
232.2.2 轧机布置现代热带车间分粗轧和精轧两部分,精轧机组大都是6~7架连轧,但其粗轧机数量和布置却不相同。
热带连轧机主要区分为全连续式,3/4连续式和1/2连续式,以及双可逆粗轧等。
(1)全连续式:全连续式轧机的粗轧机由5~6个机架组成,每架轧制一道,全部为不可逆式。
这种轧制机产量可达500~600万吨/年,产品种类多,表面质量好。
粗轧全连轧布置见图1a 。
但设备多,投资大,轧制流程线或厂房长度增大。
而且由于粗轧时坯料短,轧机效率低,连轧操作难度大,效果并不很好,所以一般不采用粗轧连轧设计。
(2)3/4连续式图1 各种热连轧及布置图3/4连续式布置形式是先用二辊轧机轧一道,然后设置1架可逆式轧机轧制3或5道,再由后面两架轧机连续轧制一道(见图1(b ))。
后面这两道看上去作业率不高,但它是保证中间坯尺寸和凸度的关键,使精轧产品质量和轧制过程稳定。
另外,这种布置采用250 mm厚坯,轧制压缩比大,产品种类全面,曾经是国外流行的布置。
(3)半连续式:半连续式轧机有两种形式:图1(C)中粗轧机组由一架不可逆式二辊破鳞机架和一架可逆式四辊轧机架组成,一般使用坯料在150mm以下,轧制5道次,对凸度厚度控制难度大。
主要生产普通钢种带卷。
高档品种开发难度大,较厚产品也较少生产。
而且为保单卷重,常常设计坯料很长(最高14米),使加热炉过宽,大大限制了加热温度。
这类轧机如果使用230mm厚坯,则轧制道次过多,温降过大。
但这种布置如果粗轧机能力特别大,如太钢1549热连轧线,辅助必要的检测设备,也可达到道次少温降小,中间坯温度稳定的要求。
图2-1(d)中粗轧机是由两架强力四辊可逆式轧机组成,这种布置即提高轧机利用率,又能使轧机数量较少,稳定中间坯凸度,减少温降,故为当前流行方案。
根据任务书要求,本设计采用2架强力四辊可逆轧机组成粗轧机组,第一粗轧机前安装小立辊轧机,对侧边进行有效修正。
2.2.3 粗轧机的选择:过去粗轧,为了增大工作辊辊径,提高咬入能力,多选择二辊轧机,但是二辊轧机产生的挠度较大,不能满足凸度控制要求。
现代四辊轧机,其工作辊直径已大大提高,并且安装液压平衡弯辊,使轧辊挠度可控。
本设计两架粗轧机详细资料如下:参考太钢1549及港陆1250生产实际,初步确定轧机各部件相关尺寸如下:轧机类型:四辊可逆式轧机工作辊:轧辊直径:1000mm辊身长度: 1250mm轧辊材料:铸钢支承辊:轧辊直径: 1450mm辊身长度: 1250mm辊身材料:合金锻钢其中,第一架采用电动压下,行程大。
第二架采用长行程液压缸,且装配弯辊装置,用于控制板凸度,且要求粗轧都达到单位宽度2.5t,两架轧机能力为3200t。
第二架粗轧还CVC 窜辊,提高中间坯板形控制能力。
2.2.4 精轧机的选择:热轧带钢精轧机普遍采用长行程液压压下、板型控制。
板型控制手段除弯辊外还有:CVC轧机、HC轧机、PC轧机。
现将各型轧机简要介绍如下:4CVC轧机: 轧辊凸度连续可变的轧机——CVC(continuously variable crown)轧机属于一种新型的四辊轧机。
这种方式大压下,大张力时,辊系稳定好,国内外热连轧市场占70%。
图2为CVC轧机的轧辊原理图,轧辊整个外廓磨成S型(瓶型)曲线。
上下轧辊互相错位180度布置,形成一个对称的曲线辊缝轮廓。
这两根S型轧辊可以轴向移动,其移动方向一般是相反的。
由于轧辊具有对称S型曲线。
在轧辊未产生轴向移动时,轧辊构成具有相同高度的辊缝,其有效凸度等于零(a)图。
在上辊向左移动、下辊向右移动时,板材中心处两个轧辊轮廓线之间的辊缝变大,此时的有效凸度小于零(b)图。
如果上辊向右移动下辊向左移动的板材中心处两个轧辊轮廓线之间的辊缝变小,这时的有效凸度大于零(c)图。
CVC轧辊的作用与一般带凸度的轧辊相同,但其主要优点是凸度可以在最小和最大凸度之间进行无级调整,这是通过具有S型曲线的轧辊做轴向移动来实现的。
CVC轧辊辊缝调整范围也较大,与裹辊装置配合使用时如1700板轧机的辊缝调整量可达600u m左右。
由于工作辊具有S型曲线,工作辊与支撑辊之间是非均匀接触的。
实践表明,这种非均匀接触对轧辊磨损和接触盈余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精轧基本遵守比例凸度,各道凸度相对图2 CVC轧机的轧辊原理图于延伸率是确定值。
各道最佳凸度是由轧辊原始凸度,膨胀凸度,弯辊凸度,CVC挠曲凸度,目标凸度根据来料凸度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