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论教养》导学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九课《论教养》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九课《论教养》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九课《论教养》导学案导学案:论教养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九课,题目为《论教养》。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教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教养。

同时,学生将学会批判性思考,并通过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去理解教养的内涵。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教养的含义和作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文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教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激发学生对教养的思考,学会用修辞手法分析文章。

2. 难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身边的事例中理解教养。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老师呈现一幅图片,图片上显示了一个孩子在公交车上让座给一个老人。

2. 引导学生描述图片,询问学生这样的行为体现了什么样的教养。

Step 2 阅读理解1. 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回答几个问题:a. 文中讲述了两个小故事,你能简要概括出他们的主题是什么吗?b. 文章中列举了许多小事,你能从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教养的事例吗?c. 你认为良好的教养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d. 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你认为这些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2. 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答案,并与全班分享。

Step 3 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强调教养的重要性。

2. 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Step 4 课后拓展1. 让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人,找出一个他们认为具有良好教养的事例,并将观察记录下来。

2. 下节课学生可以将观察结果分享给全班,并与同学们一起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教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图片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课后观察,启发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认识教养。

《论教养-利哈乔夫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论教养-利哈乔夫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论教养-利哈乔夫》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俄罗斯文学家利哈乔夫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2. 理解利哈乔夫在《论教养》中对教育与家庭的看法。

3. 分析利哈乔夫对于教养的重要性的观点,并探讨其对当代教育的启迪。

二、导学内容1. 利哈乔夫的生平及主要作品介绍2. 《论教养》内容概要3. 利哈乔夫对教育与家庭的看法4. 利哈乔夫对教养的重要性的观点分析三、导学重点1. 利哈乔夫的教育观点2. 利哈乔夫对家庭的看法3. 利哈乔夫对教养的重要性的强调四、导学步骤1. 利哈乔夫的生平及主要作品介绍- 利哈乔夫(1828-1889)是俄罗斯文学家,代表作品有《罪与罚》、《痴人》等。

- 他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之父”。

2. 《论教养》内容概要- 《论教养》是利哈乔夫的一部散文作品,主要探讨教育与家庭的干系。

- 他认为,教养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家庭是教养的起源地,教养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 利哈乔夫对教育与家庭的看法- 利哈乔夫认为,教育应该从家庭开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 他主张父母应该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能力。

4. 利哈乔夫对教养的重要性的观点分析- 利哈乔夫认为,教养是人生最重要的家当,是对人的一种修养和素质的培养。

- 他强调教养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和命运的关键。

五、导学延伸1. 与当代教育的联系- 利哈乔夫的教育观念与当代教育理念有很多共通的地方,都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仍然是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和命运的重要环节,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借鉴。

2. 个人思考- 你认为家庭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你在家庭中受到了怎样的教育和影响?对于家庭教育有何感悟和体会?六、课后作业1. 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探讨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 阅读利哈乔夫的其他作品,了解他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写一份读后感并分享给同砚。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论教养》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8《论教养》学案 新人教版

8*《论教养》【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2.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

2.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揣摩重要词语的含义。

【新知预习】一、走近作者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二、字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恪.守( ) 箴.言( ) 自吹自擂.( )允.诺( ) 妨碍.( ) 矫.揉造作( )愚蠢.( ) 尴.尬( ) 絮絮叨.叨( )积淀.( ) 谚.语( ) 大发雷霆.( )二、解释词语的意思贸然:彬彬有礼:涵养:恪守: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箴言:絮絮叨叨:疲惫不堪:随机应变:【课堂探究】探究1:自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探究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探究3: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

对此,你怎么看?【精读品味】1.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找出文中有表现力的词语并品析。

【优化训练】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和修养从容淡定是一种境界。

苏轼政治失意,兄弟分离,正是豁达的情怀让他将所有的抑郁惆怅融化在了清风明月之中,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从容淡定,能让我们在困境中超然忘我,使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让我们的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从容淡定是一种修养。

庄子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8.论教养(导学案) 答案

8.论教养(导学案) 答案

8.论教养(课案)组题人:陈昱雯审核人:何芳英班级姓名组别一、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把握文章的论证思路。

2.了解文中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

3.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

二、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字音彬.彬有礼( ) 恪.守( )矫.揉造作( ) 絮絮叨.叨( ) 箴.言(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贸然疲惫不堪一意孤行B.缺陷杉杉有礼扭捏作态C.遵循莫不关心疲惫不堪D.喧哗轻而易举待人处世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D.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三、鉴赏品读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细读课文,找出有教养的表现有哪些?试着列举出来。

3.文章第八至十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一个讲礼貌的人,是不是就算是个“有教养”的人?试阐述自己的理由。

8.论教养(课时作业)组题人:陈昱雯审核人:何芳英班级姓名组别一、类文阅读谈读书朱光潜朋友: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

但是你试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工夫吗?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

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

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

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

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吗?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

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 8 论教养》优质教案_3

(部编)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阅读 8 论教养》优质教案_3

8.《论教养》导学案月日新闻发布台一句话记录今日要闻。

能够是班级里、学校内发生的小事,也不过网络、报纸、电视中选摘的国内外大事。

资料搜集站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

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大师,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著作有《善与美书简》《俄罗斯思考》等。

俄语字母表的改革,被关入集中营。

四年的集中营生活,利哈乔夫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他在那里搜集民俗材料,调查囚犯的黑话, 他的第一部著作就写于狱中,题为《罪犯的纸牌游戏》。

他研究古罗斯文化,是苏联古罗斯文化研究的泰山北斗。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搜集相关修身养性的诗文,填充下列横线。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③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传不习乎?(《论语》)④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字词收藏夹1.重难常考字词梳理。

疲惫()不堪彬彬()有礼大发雷霆()自吹自擂()涵()养恪()守汲()取矫()揉()造作扭捏()作态箴()言mò( )不关心 mào( )然一意gū()行自chí()附yōng()风雅2.解释词意:一意孤行:。

矫揉造作:。

扭捏作态:。

附庸风雅:。

课文探究室1、从文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文题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和主要内容。

“论”,“论说,议论”,表明了文章的体裁是议论文; “教养”是“论”的内容,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

2、文章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指出良好的教养的三个来源一一家庭、学校和自身。

3、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无教养”的行为,是人人痛恨和鄙视的, “有教养”的行为是大家敬佩和赞扬的。

作者在文中先谈“无教养”的例子, 再谈“有教养”的表现, 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重视和思考,起强调和突出的作用。

最新统编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优质导学案

最新统编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论教养》优质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一部分:预习案一、温故知新,风采展示朗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二、自主探究,交流展示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目标导学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学生朗读正音(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贸.然()疲惫不堪.()大发雷霆.()涵.养()恕.我直言()自吹自擂.()恪.守()允诺.()自持.()汲.取()尴.尬()矫.揉造作()扭捏.()箴.言()嚼.()絮.絮叨叨()(2)根据解释写词语()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物。

()形容非常疲乏。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比喻大发脾气,高声斥责。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第二部分:探究案三、多边互动,合作探究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理清层次朗读指导:抓住议论性的句子,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课文中作者认为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2.课文中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哪里?四、质疑巩固,拓展训练结合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请你举出我们身边的“无教养”的表现。

第三部分:检测案五、检测反馈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典.范(diǎn) 恪.守(gè) 自吹自擂.(léi) 一意孤行.(xínɡ)B.允.诺(yǔn) 箴.言(jiān) 矫.揉造作(jiǎo) 疲惫.不堪(bèi)C.愚蠢.(chǔn) 尴.尬(gān) 扭捏.作态(niē) 漠.不关心(mò)D.谦.让(qiān) 积淀.(dìng) 大发雷霆.(tíng) 坚持不懈.(xiè)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又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八年级语文《论教养》 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论教养》  导学案

8* 《论教养》导学案
一、自我研学,夯实基础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箴.言()自吹自擂.()允.许()妨碍.()矫.揉造作()
()愚蠢.()尴.尬()絮絮叨叨
..积淀.()谚.语()大发雷霆.()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
彬彬有礼:
涵养:
贤达:
恪守:
自持:
矫揉造作:
附庸风雅:
箴言:
絮絮叨叨:
随机应变:
3、说说你所了解的利哈乔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轻声朗读课文,注意正音,感知课文大意。

2、课文中,作者认为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3、课文中,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哪里?
4、课文中,没有教养和有教养的种种表现有哪些,填写表格。

5、作者谈论“教养”后,又转向谈论什么呢?
6、文章谈论“有教养”,为什么要谈“优雅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三、深层探究,总结归纳
1、梳理文章的结构。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作者是从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
4、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2、讨论
一个讲礼貌的人,是不是就一定称得上是个“有教养”的人呢?
3、拓展阅读
读一读利哈乔夫的其他作品,如《择善而从》《跃出误区的艺术》等等,听听作者诚恳而睿智的建议。

《论教养》导学案

《论教养》导学案

《论教养》导学案
第一部分:预习案
一、温故知新,风采展示
朗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自主探究,交流展示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

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目标导学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框出来。

2.学生朗读正音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贸然()疲惫不堪()大发雷霆()涵养()恕我直言()自吹自擂()恪守()允诺()自持()汲取()尴尬()
矫揉造作()扭捏()箴言()嚼()絮絮叨叨()
(2)根据解释写词语
()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物。

()形容非常疲乏。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比喻大发脾气,高声斥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论教养》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只是它自身的质量,更是你穿它、用它的态度。

首先,你会珍惜它,所以走路的姿势是端正的,不
会在街上看见什么都随便踢一脚。

其次,你愿意花点时间和心思去护理它,平常回家脱下来不忘为
它拂尘拭灰,周末则悠悠闲闲地替它抹油补色,权当一种调剂身心的休息活动(就算他有佣人,他
也宁愿自己动手)。

所以这双鞋能够穿得久,10年之后,它略显老态,但不腐旧,看得出是经过
了不错的照料,也看得出其主人对它的爱惜。

这叫作绅士。

不一定喜欢昂贵的身外物,但一定不随
便花钱,朝秦暮楚。

⑥他的品位不在于他买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风格甚至为人;他拥有的物质不能说明他,他
拥有物质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⑦当然,一个人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许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

简单
地讲,这就是教养。

“教养”是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

这个词本来才是品位的绝
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会把品位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
去遮掩教养的匮乏。

久而久之,甚至开始有人以为,英国的传统绅士皆以奢华为人生第一目标。

⑧如果你觉得“教养”太过抽象,我可以为你举一些没有教养的好例子。

开着一部奔驰车在街
上横冲直撞,觉得行人全是活该被吓死的贱民,这是没有教养的。

手上戴着伯爵表,然后借醉酒臭
骂上错菜的服务员小妹妹,这也是没有教养的。

⑨教养不必来自家教,更不是贵族的专利,上进的绅士更看重后天的自我养成。

然而,如今有
力奢华地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岂不可叹?
(选自《中华文摘》,有删改)
3.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

4.结合全文,说说真正的绅士具有哪些品质。

答案:3.首先,由当今国人崇尚奢华引出人们把“奢华”当“品位”的错误认识;接着,举例论证什么是真正的品味;最后,表达对今人不重教养而重奢华的批判,指出有教养才是有品位。

4.(1)朴实,低调不张扬;(2)惜物(答“爱惜拥有的物质”亦可);(3)甘于谦逊,力
求品格善美(或答“具有教养,看重教养的后天的自我养成”亦可)。

总结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