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其临床表现诊断及其鉴别诊断
龋病—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口腔内科)

E.窝沟龋和平滑面龋
2..关于继发性牙本质说法错误的是 D
A.牙本质小管方向稍呈水平
B.牙发育完成后形成的牙本质
C.牙本质小管的走行方向较原发性有较大的变异 D.发育完成以前形成的牙本质
E.继发性牙本质呈不均匀分布
测一测
3.继发龋发生的原因如下,除外
E
A.菌斑
B.去腐未净
C.洞壁牙体组织有折断 D.微渗漏
E.色素沉着
4.与继发龋发生无关的是
C
A.腐质未完全去净
B.洞型制备不规范
C.未用窝洞消毒剂 D.充填材料下牙体之间不密合
E.窝洞周围牙体组织有破裂
测一测
5.猛性龋的临床表现如下,除外 D
A.龋蚀进展迅速
B.常侵犯全口牙
C.累及多个牙面
D.龋腐质常干硬
E.全身多有疾病
6.静止龋出现的条件是
B
A.机体抵抗力增加
第三章 龋病
❖1 ❖ 概 述 ❖2 ❖ 龋病的病因 ❖3 ❖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4 ❖ 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5 ❖ 龋病的治疗
第三章 龋病
学习目标
❖ 1.掌握龋病的临床表现和分类 ❖ 2.掌握龋病的诊断方法和鉴别诊断 ❖ 3.掌握窝洞分类、结构和名称;窝洞制备基本
原则和步骤;充填修复方法;深龋的治疗特点 和方法选择 ❖ 4.熟悉龋病的发病因素;根面龋的特点和治疗 方法 ❖ 5.了解龋病的概念及流行情况;牙菌斑的概念 、形成;龋病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光镜)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光镜)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光镜)
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品课程

22.按损害的解剖部位分类(10 miniutes)
3(1)颌面窝沟龋和平滑面龋
4(2)根面龋
5(3)线形釉质龋
第二部分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方法(5minutes)
(1)视诊(2)探诊(3)温度刺激试验(4)χ线检查
(5)透照
2.诊断标准(15minutes)
⑴浅龋及鉴别诊断
⑵中龋
⑶深龋及鉴别诊断
3.牙体修复的生物学基础
4.窝洞的分类和结构
难点及对策:
1.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龋病的临床表现在教科书中是将其放到不同的龋病分类中来描述,而按不同的分类标准龋病可分成许多类,这就容易使同学们在听课或看书的过程中造成误解,将不同分类中的龋病类型临床表现对立起来。这就需要在讲课的过程中,结合临床实际给同学们解释清楚。比如:临床上碰到一个患者右上第一磨牙颌面有一个窝沟潜行性龋,牙片显示龋深近髓,发现已有5年,那么这个患者既是个慢性龋,又是个颌面窝沟潜行性龋,而且是个深龋。虽然同一个龋损可以进行三种不同的分类,但在临床表现上却是统一和一致的,并不矛盾。
3)窝洞的结构
本
次
课
小
结
要
点
1.龋病按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可分为急性龋、慢性龋和继发龋。
2.龋病按损害的解剖部位可分为窝沟龋平滑面龋、根面龋和线形釉质龋。
3.龋病按病变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这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诊断标准。
⑴浅龋诊断应注意与釉质钙化不全、釉质发育不全和氟牙症相鉴别。
⑵深龋诊断应注意与可复性牙髓炎和慢性牙髓炎相鉴别。
8.G. V. Black窝洞分类的定义
本
次
课
复
习
思
考
题
1.龋病按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可分为哪几类?
龋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龋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发表时间:2012-12-10T10:47:37.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戚冰[导读] 根据病变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这一分类方法在临床上最为适用,将在龋病诊断中作详细介绍。
戚冰(大兴安岭中西医结合医院大兴安岭 165000)【中图分类号】R7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2-0253-02【摘要】目的讨论龋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结论龋病并不能随机破坏所有牙面,这种损害对于特殊的解剖部位具有某种倾向性。
虽然对龋病进行了大量和基础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哪一种分类方式为大家广为接受。
根据龋病的临床损害模式,可按下述基本原则将其进行分类:其一,从动力学角度,依赖龋病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类;其二,从形态学角度,按损害的解剖部位分类;其三,按病变程度分类。
【关键词】龋病分类临床表现龋病并不能随机破坏所有牙面,这种损害对于特殊的解剖部位具有某种倾向性。
虽然对龋病进行了大量和基础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哪一种分类方式为大家广为接受。
根据龋病的临床损害模式,可按下述基本原则将其进行分类:其一,从动力学角度,依赖龋病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类;其二,从形态学角度,按损害的解剖部位分类;其三,按病变程度分类。
不论哪一种临床类型,其致病微生物和底物大体相同,但在不同个体之间,牙各解剖部位的敏感性和损害进展速度均有很大差异。
牙的解剖外形及其在牙弓中的位置,以及其他因素,如氟、唾液、口腔卫生等,均可对龋病发病造成影响。
(一)按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类1.急性龋(acute caries) 此种龋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人。
病变进展较快,病变组织颜色较浅,呈浅棕色,质地较软而且湿润,很容易用挖器剔除,因此又叫作湿性龋。
患急性龋时,由于病变进展较快,牙髓组织来不及形成修复性牙本质,或者形成较少,因而牙髓组织容易受到感染,产生牙髓病变。
口腔内科学龋病PPT课件

深龋-慢性牙髓炎
23
第六节 龋病的治疗
一、保守治疗 (三)窝沟封闭治疗
24
窝沟封闭
25
二、充填治疗
(一)窝洞制备 1.分类 I类洞 窝沟 II 磨牙、前磨牙邻面 III 切牙、尖牙邻面 IV 损伤切角邻面 V 颈1/3
26
I类洞
27
II类洞
28
III类洞
29
IV类洞
30
V类洞
31
81
82
2.窝洞命名
I La L B O M D
32
3.窝洞结构
33
4.制洞的基本原则
(1)去 (2)保 (3)形 (4)固位
34
5.制洞器械
35
6.制洞步骤
(1)开扩洞口 (2)去除龋坏 (3)制备外形 (4)制备抗力形、固位形 (5)修整、清洁窝洞
36
7.各类窝洞制备方法及要点
(1)I类洞
37
1.银汞合金 (7)充填: 1)护髓 2)放置成形片和小楔子 3)充填材料 4)雕刻成形 5)调整咬合 6)打磨、抛光
56
57
2.复合树脂 (8)粘接修复操作程序:
1)比色 2)清洗窝洞,隔湿 3)护髓 4)酸蚀牙面 5)涂布底胶和粘接剂 6)充填 7)修整外形 8)调整咬合 9)打磨抛光
58
树脂充填
5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
(二)龋病的病理变化 (三)釉质龋 (四)牙本质龋 (五)牙骨质龋
6
第四节 龋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一)龋病的好发部位
7
1.龋病好发牙 恒牙
8
龋病好发牙 乳牙
9
2.龋病好发牙面、部位
10
(二)龋病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龋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多见儿童和青年人; 病变进展快; 色浅质软,易去除; 坏死区多;
修复性牙本质少, 易发生牙髓病变。
猛性龋
(二) 慢性龋
多见于成人; 病变进展慢; 坏死区少; 修复性牙本质多。
色深质硬,难去除;
静止龋
(三) 继发龋
龋坏未去净 ; 充填材料与牙体 组织不密合; 充填物边缘或窝 洞周围的牙体组 织破裂 。
抑菌作用
2)影响唾液抗龋力的因素 • 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 、 放疗化疗、食物药物 • 年龄性别等
• 唾液的质和量
• 宿主的抗龋力
再矿化作用
宿主的抗龋力主要表现在口腔局部的牙和
唾液的抗龋力,而全身因素如营养、全身
疾病、内分泌、遗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精神、神经等因素可通过牙和唾液的抗龋 力而间接影响龋病的发生。
龋病的临床基本特征
好发牙位: 好发牙面:咬合面>邻面>颊面 恒牙列: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 >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 牙>上前牙>下前牙 乳牙列: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二乳 磨牙>第一乳磨牙>乳上前牙>乳下前 牙
龋 病 的 病 因及学说
龋病病因的现代概念
龋病病因的现代概念
20世纪50-60年代,口腔微生物学的发
小结
掌握龋病的定义
掌握龋病病因的四因论
掌握牙菌斑的概念
了解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掌握龋病的诊断标准
了解龋病的鉴别诊断
谢 谢!
结构和其中的代谢活动;
建立了人工龋模型。
四联因素理论
20世纪70年代由Newbrun在三联因素论基础上提 出的。
龋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光镜下早期釉质龋形成4层改变的原理
A透明层 B暗层
C病损体部
D表层
釉质早期平滑面龋(磨片)
釉质窝沟龋的病理改变
病损呈三角形改变,底向釉牙本质界, 尖向表面。 与釉柱排列方向 一致
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
病损形态呈三角形,底部朝向髓腔,顶部朝向釉牙本 质界,病损改变由病损深部向表层分为4层结构: 透明层(translucent zone) 脱矿层 ( zone of the demineralization)
5牙本质龋 透明层出现
6牙本质龋 透明层、 脱矿层出现
7牙本质龋 透明层、 8牙本质龋 透明层、脱矿层 脱矿层、细菌浸入层 细菌浸入层、坏死崩解层出 出现 现
▲ 釉质的主要成分为羟磷灰石,其含有 2%- 4%的碳酸盐和金属,其余是蛋白质, 脂肪及水。
▲ 再矿化的概念应该包括使钙、磷 和其他矿物质沉积于正常或部分脱矿的 釉质中或釉质表面的过程。 ▲ 这些离子可来自唾液或合成的再 矿化液等,也可以是内源性,由牙组织 早期脱矿溶液的矿物质再沉积,或是这 些因素的结合。
细菌浸入层(zone of the becterialinvdsion)
坏死崩解层(zone of the destruction)
形 成 根 部 牙 本 质 龋
牙 骨 质 龋 进 一 步 发 展
牙 骨 质 龋
龋病的形成过程
1 菌斑形成
2 釉质龋透明层出现
3釉质龋透明层. 暗层出现
4釉质龋透明层、暗层、 病损体部、表层出现
龋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口腔教研室 林建琴
教学要求
目的要求 1. 了解龋病的病理过程。 2. 熟悉龋病的临床分类。 3. 掌握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诊 断标准。
龋临床表现与诊断

牙本质小管封闭
(5)修复性牙本质层(zone of reparative dentin)
临床特征和诊断
牙髓的反应: 修复性牙本质
炎症
临床特征和诊断
三、牙骨质龋:
很少单独出现,龋损很快 波及牙本质 初期表面下脱矿伴致密的 矿化表面,组织破坏和矿 物质再沉积交替进行 浅碟形-发生于牙龈严重 退缩而自洁作用差的根部
临床特征和诊断
③ 病损体部(lesion body): 占病变的大部分,纹理明显(生长线、横纹) ④ 表面带(surface zone): 30μm 耐酸强、矿化高的区域 与病损体部有明显的分界线
临床特征和诊断
(二)龋病病理过程
6期:
表层下脱矿透明带
中心暗带,部分再矿化 病损体部(白斑) 外源色素沉着(棕色斑) 达DEJ呈蓝白色潜行龋
第三章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特征和诊断
龋病的概念
在以细菌为主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
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感染 性疾病
临床特征和诊断
Etiology
Microorganisms no caries Host & tooth no caries Time caries no caries Substrate
临床特征和诊断
四、脱矿和再矿化:
脱矿:酸作用下,钙磷等矿物质从牙中脱出 再矿化:使钙磷和其他矿物离子沉积于正常或 部分脱矿的釉质中或釉质表面的过程。 牙龋损的形成是脱矿和再矿化交替出现的过程
临床特征和诊断
阻止龋病发展的相关因素:
除去致龋底物 仔细刷牙:3333 合理使用氟化物:
龋洞形成
临床特征和诊断
早期主要特点:
表层相对完整,脱矿主 要发生在下方釉质。
第2章__龋病

牙周性疼痛
原因有 :牙龈损伤 、充填体悬突 、 食物嵌塞 。 处理 :轻度牙龈炎者,局部冲洗,上 碘甘油;去除充填体悬突,去除局部 刺激物;接触点恢复不良者应重新充 填,或酌情作嵌体或冠等固定修复。
充填物折断、脱落
其原因为:深龋备洞不当、充填材料调 制不当、充填方法不当、过早咬合。 处理:去除残存充填体,修整洞形,按 正规操作调制材料和完成窝洞充填,认 真交待医嘱。
光照固化( 30~60秒 ) 若充填体厚度超过2mm,应分数次充填, 分层固化,洞略深宜薄层衬垫 。
玻璃离子粘固粉充填:
适应症 充填
适应症
适合用于乳牙的充填、III、V类洞和牙 颈部楔状缺损的修复,还可用作窝沟封 闭剂以预防龋病,在特别情况下可作为 垫底或粘固冠、桥的材料。
充填
牙面处理 涂布底胶和(或)粘接剂 :自凝型不 需涂布。 充填材料:从洞侧壁填入洞内,水平 移动加压使材料就位。 涂隔水剂 修形及打磨
牙髓性疼痛
激发痛 自发痛
激发痛
常见原因:制洞时连续操作产热过多; 深洞未垫底或垫底材料选择不当;深洞 消毒药物刺激牙髓 ;电流作用 。 处理:症状轻者,可观察;若疼痛逐渐 减轻,可不处理;如仍痛,应去除充填 物,安抚治疗后重新充填;对电流作用 牙,改用复合树脂类非传导性材料充填。
自发痛
其原因有:对牙髓状况判断错误;引起 激发痛的病因持续作用,未及时消除; 未发现意外穿髓;充填材料对牙髓有慢 性刺激。 处理:首先去除充填物,开髓引流,待 急性症状缓解后,行牙髓治疗。
窝洞制备特点
窝洞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使其有 足够强度和固位;窝洞应制备为典型的 盒状洞,并设计良好的固位形;洞面角 应成直角,不在釉质侧壁作短斜面。
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