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病因、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 及鉴别诊断
•牙釉质龋: • • 早期表现为表面白垩色、无光泽,色素沉着后表
面为褐色或黑褐色
• • •

•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 及鉴别诊断
•病理切片观 • • • •

• •
•釉 质 釉质表层
病损体部 暗带 透明带 •髓 腔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 及鉴别诊断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 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

2021/1/6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 及鉴别诊断
•一、龋病的定义和特征:
• 定义: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
,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 特点: • 1.发病缓慢,开始到能发现或有主观感受>1 年 • 2.早期无自觉症状 • 3.无自愈能力,不能产生免疫 • 4.可以治疗 • 5.可以预防
釉质中或釉质表面的过程。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 及鉴别诊断
第四节
龋病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 及鉴别诊断
•分类原则: 动力学 形态学 病变程度
• •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 及鉴别诊断
•一、按龋病的发展速度:
• 1.急性龋
• 2.猖獗龋 • 3.慢性龋 • 4.静止龋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 及鉴别诊断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 及鉴别诊断
龋病的临床病理分类及临床表现诊断 及鉴别诊断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 1.牙本质和牙髓在组织学发生上都来自牙 胚的牙乳头
• 2.牙本质是构成牙体的硬组织,并且形成 髓腔

龋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龋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2
好发牙、好发牙面、好发部位
23
龋病好发部位及牙面
1.2.后牙咬合面窝沟龋 3.磨牙颊面沟龋 4.牙颈部龋 5.后牙邻面龋 6.因阻生牙而致的邻面龋 7.前牙舌面窝龋 8.前牙邻面龋
24
龋病的好发牙齿
不同牙齿解剖形态和生长部位的特点,龋病在各牙的发 生率出存在着差别。
25
龋病的分类
Ø 进展速度 Ø 解剖部位 Ø 病变程度
B:暗层 (dark zone)
C:病损体部 (body of the lesion)
D:表层 (surface zone)
D
C
A B
11
釉质龋的病理过程
• 龋齿脱矿最早的表现是表层下出现透明带, 临床表现和X线片均不能发现;
• 透明带扩大,部分区域有再矿化现象,其中 心出现暗带;
• 暗带中心出现病损体部其相对透明,临床表 现为龋白斑;
2.龋病的定义是 A.牙齿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其组织发生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
B.在多种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急性严重性破坏的一种病 C.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 D.在多种内在因素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E.在细菌影响下,牙齿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28
按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类
继发龋(secondary caries):龋病治疗后,由于充填物边
缘或窝洞周围牙体 组织破裂,形成菌 斑滞留区,或修复 材料与牙体组织不 密合,留有小的缝 隙,这些都有可能 成为致病条件,产 生龋病。
29
按损害解剖部位分类
牙合面(窝沟)龋 :牙合面窝沟 是釉质的深通道,个 体之间的形态差异很大,常影响龋病的发展 窝沟类型:V、U、I、IK及其它类型。

龋病—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口腔内科)

龋病—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口腔内科)

E.窝沟龋和平滑面龋
2..关于继发性牙本质说法错误的是 D
A.牙本质小管方向稍呈水平
B.牙发育完成后形成的牙本质
C.牙本质小管的走行方向较原发性有较大的变异 D.发育完成以前形成的牙本质
E.继发性牙本质呈不均匀分布
测一测
3.继发龋发生的原因如下,除外
E
A.菌斑
B.去腐未净
C.洞壁牙体组织有折断 D.微渗漏
E.色素沉着
4.与继发龋发生无关的是
C
A.腐质未完全去净
B.洞型制备不规范
C.未用窝洞消毒剂 D.充填材料下牙体之间不密合
E.窝洞周围牙体组织有破裂
测一测
5.猛性龋的临床表现如下,除外 D
A.龋蚀进展迅速
B.常侵犯全口牙
C.累及多个牙面
D.龋腐质常干硬
E.全身多有疾病
6.静止龋出现的条件是
B
A.机体抵抗力增加
第三章 龋病
❖1 ❖ 概 述 ❖2 ❖ 龋病的病因 ❖3 ❖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4 ❖ 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5 ❖ 龋病的治疗
第三章 龋病
学习目标
❖ 1.掌握龋病的临床表现和分类 ❖ 2.掌握龋病的诊断方法和鉴别诊断 ❖ 3.掌握窝洞分类、结构和名称;窝洞制备基本
原则和步骤;充填修复方法;深龋的治疗特点 和方法选择 ❖ 4.熟悉龋病的发病因素;根面龋的特点和治疗 方法 ❖ 5.了解龋病的概念及流行情况;牙菌斑的概念 、形成;龋病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光镜)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光镜)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病理与分类 ❖牙本质龋(磨片,低倍光镜)

龋病病人的护理

龋病病人的护理
龋病病人的护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龋病概述 • 龋病治疗 • 龋病预防 • 龋病病人的护理
01 龋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龋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是 由于口腔中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 产生酸性物质,导致牙齿硬组织 脱矿物质、崩解并形成龋洞。
分类
根据病变程度,龋病可分为浅龋 、中龋和深龋。
生活方式指导
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疼痛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的疼痛变化 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
饮食护理
营养需求
根据病人的营养需求,制 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 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饮食调整
针对龋病的特点,对饮食 进行调整,如控制糖分摄 入、增加钙质和维生素的 摄入等。
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如何正确饮食, 如细嚼慢咽、避免过度食 用刺激性食物等。
口腔卫生指导
刷牙指导
指导病人正确的刷牙方法,包括 刷牙次数、时间、力度等方面。
口腔清洁
鼓励病人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保持口腔清洁。
牙线使用
指导病人如何正确使用牙线,清 除牙间隙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心理支持
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 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健康教育
向病人传授龋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 ,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
Hale Waihona Puke 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
饮食、口腔卫生习惯、遗传因素等都 可能引发龋病。
发病机制
口腔中的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生酸性 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侵蚀牙齿表面 ,导致硬组织脱矿物质,进而形成龋 洞。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龋病的诊断和治疗

龋病的诊断和治疗

充填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以确 保充填材料完好无损。
根管治疗
根管治疗适用于龋坏较深,累及 牙髓的患者。
根管治疗包括去除感染牙髓、清 理根管、充填根管等步骤,最后
进行牙冠修复。
根管治疗后牙齿失去牙髓营养供 给,脆性增加,需注意保护。
04 龋病的预防与保健
口腔卫生保健
刷牙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 间不少于两分钟,采用正确的刷 牙方法,即水平颤动法或旋转法。
分型
根据病变程度和范围,龋病可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浅龋 局限于牙釉质层,中龋侵犯牙本质浅层,深龋侵犯牙本质深 层。
诊断方法
视诊
医生通过观察牙齿的外 观,初步判断是否存在
龋坏。
探诊
X线检查
实验室检查
使用探针检查牙齿表面 及牙本质是否有缺损、
质地改变等异常。
通过X线片观察牙齿内部 结构,发现隐蔽部位的
儿童龋齿的预防与管理对于维护儿童口腔 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培养孩子养成良好 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对 于已经发生龋齿的儿童,需采取及时有效 的治疗措施,同时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和定 期复查,以预防龋齿的再次发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牙线
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特别是对于 拥挤的牙齿和有牙周袋的牙齿。
漱口
饭后及时漱口,去除食物残渣和细 菌。
饮食与营养
控制糖分摄入
减少糖分摄入,特别是碳酸饮料、果汁等含糖量高的食品。
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入
钙质和维生素D有助于牙齿的矿化和维护,可以通过牛奶、奶制品、 鱼类等食品补充。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利于牙齿健康。
病例二:中晚期龋齿的治疗与护理

龋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龋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多见儿童和青年人; 病变进展快; 色浅质软,易去除; 坏死区多;

修复性牙本质少, 易发生牙髓病变。
猛性龋
(二) 慢性龋

多见于成人; 病变进展慢; 坏死区少; 修复性牙本质多。
色深质硬,难去除;
静止龋
(三) 继发龋


龋坏未去净 ; 充填材料与牙体 组织不密合; 充填物边缘或窝 洞周围的牙体组 织破裂 。

抑菌作用
2)影响唾液抗龋力的因素 • 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 、 放疗化疗、食物药物 • 年龄性别等
• 唾液的质和量
• 宿主的抗龋力
再矿化作用
宿主的抗龋力主要表现在口腔局部的牙和
唾液的抗龋力,而全身因素如营养、全身
疾病、内分泌、遗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精神、神经等因素可通过牙和唾液的抗龋 力而间接影响龋病的发生。
龋病的临床基本特征

好发牙位: 好发牙面:咬合面>邻面>颊面 恒牙列: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 >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 牙>上前牙>下前牙 乳牙列:下颌第二乳磨牙>上颌第二乳 磨牙>第一乳磨牙>乳上前牙>乳下前 牙
龋 病 的 病 因及学说
龋病病因的现代概念
龋病病因的现代概念
20世纪50-60年代,口腔微生物学的发

小结


掌握龋病的定义
掌握龋病病因的四因论


掌握牙菌斑的概念
了解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掌握龋病的诊断标准
了解龋病的鉴别诊断
谢 谢!
结构和其中的代谢活动;

建立了人工龋模型。
四联因素理论

20世纪70年代由Newbrun在三联因素论基础上提 出的。

龋病病因及预防

龋病病因及预防

感谢观看
THANKS
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不仅 营养丰富,而且含有免疫物质, 有助于预防龋病。建议纯母乳喂
养至少6个月。
辅食添加
从6个月开始,逐渐给宝宝添加 辅食。在添加辅食时,应注意食 物的质地和含糖量,避免过多摄
入高糖食物。
饮食多样化
鼓励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等富含纤维的食物,这些食物有 助于清洁牙齿,减少龋病的发生。
早期干预
在龋病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降低治疗难度和成本。
03
龋病预防措施
口腔卫生保健
01
02
03
刷牙
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 刷牙时间不少于两分钟, 使用含氟牙膏。
牙线清洁
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 去除食物残渣和牙菌斑。
漱口水
使用漱口水可以帮助杀灭 口腔中的细菌,保持口腔 清洁。
儿童定期口腔检查与保健
定期口腔检查
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去口腔医院或口腔科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 并处理口腔问题。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涂氟防龋
氟化物能有效预防龋病,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口腔状况,为其 制定合适的涂氟方案。
窝沟封闭
对于深窝沟的牙齿,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窝沟封闭,以减少食物残 渣和细菌的滞留,降低龋病的风险。
龋病早期治疗
龋洞填充
对于已经形成的龋洞,医生会使 用填充材料将其填补,防止龋病
进一步发展。
根管治疗
对于严重龋病,可能需要进行根管 治疗,以清除感染并保留牙齿。
牙齿拔除
在无法保留牙齿的情况下,可能需 要进行牙齿拔除。拔除后应及时进 行镶牙或种牙,以保持口腔功能和 美观。
04
儿童龋病预防策略

龋病病因、临床表现

龋病病因、临床表现
15
影响糖致龋的因素
➢ 糖的种类
致龋性降低
蔗糖 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果糖 山梨糖 木糖醇
➢ 糖的摄入量 ➢ 糖的物理性状 ➢ 给糖方式、时间、频率 ➢ 糖的唾液清除率
蔗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蔗糖与龋病流行的关系(从流行病学资料中发现)
1、英国,蔗糖个人消费量逐年上升,患龋率也 随之上升,但二战期间,蔗糖供应量减少,儿 童患龋率也随之下降。
龋病
Dental Caries,tooth decay
口腔内科 张琳副教授
第一章 概 述
龋病的历史
极为古老的疾病,流行病 学资料最早可至新石器时 代(公元前12000-3000 年)
新石器时代的欧洲人的颅 骨统计龋坏率达 28.39%(Greth)
BC 1324~1269 殷墟甲骨文 龋
各部位的微生物群体差异很大: 有不同的菌群分布,起到不同作用,动态
龋病过程中的细菌活动较为复杂: 不能简单地认为由于唾液细菌在牙表面定居 所造成的直接损害,牙菌斑有特异致病菌
龋病的产生 必须取决于 一些重要条件
在牙面比较 隐蔽的部位
保持高浓度的 致龋菌
能使致龋菌 持续发挥 损害作用的因素
这一过程只有依靠牙菌斑才能介导和完成
5.再矿化作用 23
第四节 影响龋病发生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年龄 牙萌出后即可患龋,儿童时期患龋率很高 第一恒磨牙萌出后,患龋率很高 11-15岁时龋活性急增 24岁才趋于稳定 老年时龋病又趋回升
性别 无差异
种族 大多认为:龋病的种族差异是存在的,但不 能排除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习惯的影响
家族与遗传
菌代谢的底物,其代谢产物与釉质表面发 生反应
影响食物致龋力的因素
➢食物成分: 糖 纤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齿 龋 = 齿+禹
(虫精品)课件
龋病的历史
我国
殷墟甲骨文龋病记载 《黄帝内经》针刺疗法 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齐中大
夫病龋齿,臣意灸其左太阳明脉,即为苦参 汤,日漱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
唐《新修本草》银膏补牙 唐代柳枝刷牙
宋朝牙刷出售
精品课件
古代呈纤维状的刷牙树枝
精品课件
龋病流行趋势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 出现下降趋势(7-12页图表)
可见龋病流行模式是可以逆转的。但与 西欧、北美急剧下降情况相反,一些发展 中国家龋率正迅速上升(12页表),如肯 尼亚70年代后,龋率上升17倍。全球龋病 的防治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精品课件
第二章 病因及发病过程
底物-提供营养-终末产物破坏牙
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 糖、木糖醇
进食频率
精品课件
蔗糖的致龋作用主要是通过一些细菌酶 的代谢作用所致,其中最主要的是 葡糖基转移酶(GTF)
精品课件
变形链球菌的代谢作用可造成低PH环境(产 酸),该菌能在低PH环境中生存(耐酸),在 富含蔗糖环境中,变链的代谢活动使PH可达 4.5以下。所有的变链均属纯乳酸发酵菌即发 酵葡萄糖,唯一产物为乳酸。各种糖类的产酸 能力与致龋性呈正相关:排序为:
1000多年历史的辽代植毛骨质牙刷,较 欧州人早800多年。
精品课件
耳挖、挑牙、镊子和柄状小勺
精品课件
第一节 龋病的概念
精品课件
牙体、牙周组织示意图
牙釉质
牙本质 牙骨质 牙 髓
牙 龈 牙周膜
牙槽 骨
精品课件
龋病的定义和特征
定义: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 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之上升,但二战期间,蔗糖供应量减少,儿童 患龋率也随之下降。 2、北美,澳洲等地居民,在采用欧洲式饮食以前, 食物中几乎不含蔗糖,患龋率极低,随地区的 开发,蔗糖量上升,患龋率也上升。
精品课件
18个国家、地区10-12岁儿童蔗糖消耗量与 龋病关系(图2-5):
食糖消耗量越低,患龋率越低
蔗糖和碳水化合物在龋病发病过程中有重要 作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龈上菌斑: 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
粘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粘性基质 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
是细菌的微生态环境。
构成:细菌:2/3 基质:唾液糖蛋白 细菌的胞外聚合体
精品课件
牙菌斑的结构
有显著的部位差异 平滑面、窝沟处的结构各具特征
精品课件
平滑面菌斑的结构
3、表层(松散)
各部位的微生物群体差异很大: 有不同的菌群分布,起到不同作用,动态
龋病过程中的细菌活动较为复杂: 不能简单地认为由于唾液细菌在牙表面定
居所造成的直接损害,牙菌斑有特异致病菌
精品课件
龋病的产生 必须取决于 一些重要条件
在牙面比较 隐蔽的部位
保持高浓度的 致龋菌
能使致龋菌 持续发挥
损害作用的因素
这一过程只有依靠牙菌斑才能介导和完成
精品课件
家族与遗传 遗传因素对龋病发生和发展只产生一
定程度的影响,即环境因素更重要
地理环境 有一定影响,龋病流行率主要是随社会
经济发展模式变化而不是单纯依靠地理 环境而改变,但各地区土壤类别,特别 是土壤中的氟元素以及其他痕量元素含 量与龋病密切相关
精品课件
第五节 病因学说
Caries Etiology
2、残根、牙根丧 失,破坏咀嚼器 官完整性,影响 消化功能。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返回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龋病的危害: 疼痛
精品课件
深部感染(牙髓病、根尖周病、 颌骨炎症)
精品课件
牙齿缺损,丧失
精品课件
3、童年时期 影响牙颌系统生长发育,身体素质下降
4、病灶
精品课件
第二节 龋病流行病学
精品课件
在古老的东方医学中“虫牙学说” 一直占主导地位。
精品课件
龋病病因学
蛋白溶解学说
化学(酸)学说 外源性 寄生腐败学说 理论
虫牙学说
精品课件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
内源性 体液学说 理论 活体学说
六、龋病病因的现代概念 —四联因素理论
龋病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有四种 相互的主要因素在致病过程中起作 用,包括:宿主、微生物、饮食和 时间因素。即所谓的“四联因素理 论”
龋齿数+因龋失牙数+因龋补牙数=总和
DMFT平均每个个体罹患龋齿的牙数
DMFS平均每个个体被龋累及的牙面数
更敏感,适用于短期内观察龋病的预防效果
dmf,dmft,dmfs指乳牙
精品课件
龋病好发部位
好发牙
恒牙列:6,7,6,7,45,8,上前牙,下前牙 乳牙列:Ⅴ,Ⅴ,Ⅳ,上前牙,下前牙
好发牙面
咬合面〉邻面〉颊面
精品课件
细菌(菌斑) 食物
牙所处的环境
龋病
龋病也可称为:牙体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精品课件
病理改变:涉及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 基本变化:无机物脱矿和有机物分解
精品课件
临床特征
牙体硬组织色、形、质各方面变化
脱矿
白垩色 黄或棕褐色
龋洞
精品课件
危害性
1、牙髓病、根尖 周病、颌骨炎症 以致严重影响全 身健康。
5.再矿化作用 精品课件 23
第四节 影响龋病发生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年龄 牙萌出后即可患龋,儿童时期患龋率很高 第一恒磨牙萌出后,患龋率很高 11-15岁时龋活性急增 24岁才趋于稳定 老年时龋病又趋回升
精品课件
性别 无差异
种族 大多认为:龋病的种族差异是存在的,但不 能排除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习惯的影响
精品课件
宿主
时间 龋 微生物
饮食
精品课件
龋病病因学
现代四联因素论
蛋白溶解学说
化学(酸)学说 外源性 寄生腐败学说 理论
虫牙学说
精品课件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
内源性 体液学说 理论 活体学说
(一)细菌
细菌的存在是龋病发生的先决条件 大量证据证明: 1、无菌培养的动物无龋 2、用抗菌素饲养的动物可降低患龋率 3、龋损部位分离出的某些微生物,可致
HRPs
形成获得性膜,抑菌作用
糖蛋白 glycoproteins
抗菌蛋白
形成获得性膜,润滑,调节菌群
免疫球蛋白,溶菌酶,乳铁蛋白,唾液过氧化
物酶等
淀粉酶 amylase 精品课件 22
唾液抗龋作用
1.机械清洁作用 2.润滑和直接保护作用 3.缓冲作用 4.抑菌作用
溶菌酶 lysozyme 乳铁蛋白 lactoferrin 唾液过氧化物酶 免疫球蛋白 唾液凝聚素 salivary agglutinin
精品课件
第一节 牙菌斑
dental plaque
牙菌斑是牙面菌斑的总称,依据所在部 位可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精品课件
牙菌斑(dental plaque)
牙菌斑
龈上菌斑 (supragingival plaque) :位于 龈缘上方 G+菌占 61.5%
龈下菌斑 (subgingival plaque) :位 于龈缘下方G菌占52.2%
17
微量元素
精品课件
18
第三节 宿主 Host Factors (包括牙和唾液)
牙:
1、形态:牙和牙弓形态(34页图2-6) 2、牙各表面: 3、菌斑滞留区,排列拥挤、不齐、重叠均促龋 4、理化性质、钙化程度、微量元素含量等。 5、釉质表层比表层下层更具抗龋力。
精品课件
牙齿抗龋力的形成
萌出前:
精品课件
清洁的牙: 20分钟内牙表面即可由无结构物质形成拱形团块,
厚5-20um,这便是获得性膜
1小时后,拱形沉淀物数量增加,并开始相互融合
24小时后,散在沉积物完全融合,牙面被这些不定 形物质完全覆盖。厚30-60um不等
精品课件
获得性膜组成
蛋 白 质: 有10余种不同的类型
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等
龋病
Dental Caries,tooth decay
口腔内科 张琳副教授
精品课件
第一章 概 述
精品课件
龋病的历史
极为古老的疾病,流行病 学资料最早可至新石器时 代(公元前12000-3000年)
新石器时代的欧洲人的颅 骨统计龋坏率达 28.39%(Greth)
精品课件
BC 1324~1269 殷墟甲骨文
精品课件
(一)微生物与龋病
由无菌鼠的实验研究证实---没有微生物存在就不会发生龋病 龋损只在饲以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动物中发生 凡能造成龋损的微生物均能代谢蔗糖产酸 但不是所有能产酸的微生物都能致龋
精品课件
(二)菌斑微生物(22页)
龈上菌斑: G+兼性厌氧菌 主要为链球菌属 最常见的是血链
精品课件
(三)致龋微生物
菌代谢的底物,其代谢产物与釉质表面发 生反应
精品课件
影响食物致龋力的因素
➢食物成分: 糖 纤维
➢食物物理性质
➢食物产酸性 产酸性降低
蔗糖 葡萄糖 麦芽糖 乳糖 果糖 山梨糖 木糖 醇
精品课件
14
糖在龋病发生中的作用
➢发酵产酸 ➢合成细胞外水不溶性多糖 ➢合成细胞外水溶性多糖和细胞内多糖 ➢为细菌提供能量
实验龋 4、未萌牙无龋
全身营养状况 全身性疾病 局部感染 遗传因素 氟化物的摄入
萌出后:
萌出后再矿化
精品课件
21
唾液中主要蛋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