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法、走罐法操作流程(1)

合集下载

走罐技术操作规范

走罐技术操作规范

走罐技术操作规范1、定义:走罐,亦称推罐,即在拔罐前,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板油等润滑油做为介质,再以闪火法或滴酒法将罐吸拔于所选部位的皮肤上,然后,医者以右手握住罐子,以左手扶住并拉紧皮肤,在向上、下或左。

在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瘀血时,将罐起下。

2、操作方法:2.1掌握拔罐吸力。

轻吸:拔罐后,罐内皮肤被负压吸收突起约3毫米左右,或采用“中、小号(面积)”火罐吸拔;重吸:罐内皮肤约吸收突起4毫米左右,或采用“大号(面积)”火罐吸拔,或者用好轻松真空罐具。

2.2启动走罐术。

术者一手(左)按住罐旁近端皮肤,另一手(右)握住罐具,用力向远端推移,并折返重复移动数次。

2.3控制走罐频率。

缓走:约每秒钟将火罐来回推移1次;快走:约每秒钟将火罐来回推移2次。

2.4吸力与频度组合。

按临床需要,选择轻吸缓走、轻吸快走、重吸缓走、重吸快走等方法。

2.5掌握走罐时间。

每一组穴位一般按需分别走罐约5~10秒钟。

2.6密切观察罐痕。

按需走罐至局部皮肤出现淡红色、红色、深红、微紫。

2.7治则治法。

一般以重吸、快走、较长时间、肤色出现深红或微紫程度为强刺激,适用于实证病例,或背腰、四肢部位的走罐;以轻吸、缓走、较短时间、肤色出现淡红或红色为轻刺激,可用于虚证病例,或胸、腹部位的走罐。

2.8治程安排。

急性病症,第一次走罐后,视病情和局部罐痕吸收情况,必要时,可隔12~24小时,或异位另选穴位再行走罐;慢性病症、康复病例,一般间隔3天左右施走罐术一次,3~5天为一疗程,休息两周后可继续施行走罐术。

3、主治病症: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冠心病、心律不齐、中暑、肺水肿、急性胃肠炎、胃痛、小儿消化不良、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头痛、胁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腰背痛、痛经、月经不调、乳腺炎、术后肠粘连、荨麻疹、带状疱疹、牙痛、扁桃体炎等。

4、注意事项:4.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凡士林之类的润滑油,现时便于推动,减少疼痛;二则避免皮肤损伤。

拔罐法1

拔罐法1

拔罐法(走罐、闪罐、坐罐)流程步骤:1.闪罐法的操作流程:右手拿火罐,灌口斜下,左手持止血钳(或卵圆钳)夹95%酒精棉球,迅速伸入罐内中下端,绕一圈后立即退出,迅速将灌口按扣在选定部位上,待火罐吸附牢后松手,将燃烧的酒精棉球稳妥投入小口瓶中灭火。

一个罐从右上肺腧穴开始,另一个罐从左下大肠腧穴开始,分别闪罐3个来回。

2.走罐法的操作流程:在所选拔罐部位,用压舌板涂擦凡士林,同闪罐法点火,待火罐吸附后,右手握罐体用力沿两侧膀胱经走罐疏理经络(方向从上到下),一侧走罐3次,至皮肤充血和淤血。

3.坐罐法的操作流程:同闪罐发沿经络方向由上之下坐罐7个(大椎一个,,左右膀胱经各三个,上、下罐距离间隔两横指),坐罐5-10分钟,摇罐检查吸附情况,摇罐从上至下2次。

4.起罐操作流程:5.起罐应右手扶罐体,左手拇指沿火罐边缘下压患者肌肤,使其形成一个空隙,空气进入罐中则终止负压吸附,火罐即自行脱落,起罐时切不可硬拔,以免损伤皮肤。

6.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待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渗液,无菌纱布覆盖。

穴位定位:大椎——在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膀胱经——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刮痧法流程步骤:1.遵医嘱执行.2.核对患者,评估患者,告知方法,目的,取得配合,关闭门窗。

3.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检查刮痧板是否光滑、板体有无裂缝。

4.携用物至床旁,在次核对床号,姓名,腕带,解释。

必要时屏风遮挡。

5.协助患者舒适体位,充分暴露部位,确定部位,正确选穴。

6.涂抹刮痧油,开始刮拭,颈肩部刮拭步骤:(从风付经大椎向下面刮:梳理脊柱两则穴区;从天柱向下角刮一侧膀胱经,再刮拭另一侧;厉刮一侧风池,经肩井面刮至肩髃,同法再刮另一侧)。

腰背部刮拭步骤:(面刮督脉从至阳到腰阳关,梳理脊柱两侧穴位,角刮两侧膀胱经从膈腧到大肠腧,厉刮肾俞穴、大肠腧,从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背部两侧肋区及腰肌两侧。

走罐的正确步骤

走罐的正确步骤

走罐的正确步骤
一、走罐的正确步骤
1、准备好走罐工具:一个走罐器、一个保温罐、一些温水(45度左右)、一个湿毛巾和一张垫子。

2、准备好走罐穴位:用湿毛巾温湿背部,然后找出走罐穴位的位置,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类:肩部的Yinbai穴位、颈部的Fengchi 穴位、背部的Huatuojiaji穴位和腹部的Zusanli穴位,共计8个穴位。

3、准备开始:用温水将走罐加热,并将走罐器头部涂上油,然后放入保温罐中,将保温罐放置于准备好的垫子上,使走罐器头部准确的放置在穴位上。

4、走罐:用左手手指拨动走罐器,在穴位内拨动走罐器,平稳拨动,反复拨动、按摩穴位,此过程持续5-10分钟。

5、收尾:当走罐完成后,用温水将走罐器清洗干净,并用干毛巾将湿毛巾拭去温度,将保温罐收好,走罐完成。

中医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拔罐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拔罐技术操作规程一、术前准备1.需要明确患者的病情及适应症,了解患者是否有禁忌症。

2.患者应当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询问病史,以便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拔罐治疗。

3.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包括器械、治疗区域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接触的物品。

4.准备好拔罐器具,包括不同规格的罐具、刮痧板等。

二、操作流程1.确定拔罐部位: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确定适合拔罐的部位。

常用的拔罐部位有肩背部、腰部、颈部等。

2.拔罐前准备:在拔罐部位涂抹适量的拔罐药物,如红花油或艾灸炙药,以增加拔罐效果。

3.根据拔罐方法选择罐具:常用的拔罐方法有火罐和真空罐。

根据患者需求选择适当的罐具。

4.火罐拔罐方法:(1)点燃罐内酒精棉或燃烧的草木灰,将其迅速置于拔罐部位上。

(2)通过火焰的燃烧造成罐内气体膨胀,产生负压吸附在皮肤上。

(3)等待罐具冷却后谨慎取下,用柔软的干净布擦拭患者的皮肤,以防止灼伤。

5.真空罐拔罐方法:(1)将真空罐患者皮肤上,用手或橡皮泵通过压缩罐具,抽出空气,罐具吸紧于皮肤上。

(2)等待一定时间后,用手指轻轻按压罐具边缘,使罐具破真空,松开后迅速取下罐具。

(3)红斑现象出现后,用柔软的干净布擦拭患者的皮肤。

三、术后观察和处理1.拔罐后,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如拔罐部位是否有红斑、瘀斑或瘀血等。

2.根据患者的反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如保暖、饮食禁忌等。

3.对拔罐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

4.安抚患者情绪,解释拔罐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配合接受后续的中医治疗。

四、操作注意事项1.拔罐器具应保持干燥和清洁。

2.使用火罐时,应特别注意火源的安全,避免烧伤或引起火灾。

3.拔罐前应评估患者的皮肤状况和局部皮肤是否有损伤,如有损伤应谨慎操作或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4.拔罐时应注意力度和时间的掌握,避免过度刺激或用力拔拉,以免引起不适或皮肤损伤。

5.患者在接受拔罐治疗前应告知医生自身的过敏史和禁忌症,如对拔罐材料过敏、炎症、出血疾病等,以防发生意外情况。

拔罐法训练的实训报告

拔罐法训练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使学员掌握拔罐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X中医医院拔罐治疗室四、实训内容1. 拔罐法的基本原理拔罐法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穴位,加速血液循环和代谢,以达到治疗疾病和改善身体健康的中医疗法。

其原理是利用罐子的负压吸附效果,将罐子贴在人体的穴位上,形成真空效应,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止痛等功效。

2. 拔罐法的操作方法(1)准备工作:医者需穿戴整洁的工作服,洗手、戴口罩,备好酒精棉球、拔罐、火柴等物品。

(2)选择合适的体位:根据拔罐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等。

(3)选择合适的拔罐方法:根据病情和拔罐部位选择合适的拔罐方法,如留罐法、走罐法、闪罐法等。

(4)操作步骤:①留罐法:将罐口朝下,将酒精棉球点燃后迅速投入罐内,然后迅速将罐口扣在施术部位,待局部皮肤充血、瘀血时取下。

②走罐法:在施术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体,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③闪罐法: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3. 拔罐法的注意事项(1)患者要有舒适的体位,应根据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的火罐。

(2)注意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毛发和骨骼凹凸的部位,以防掉罐。

(3)拔罐动作要做到稳、准、快。

(4)拔罐后,一般留罐10分钟左右,待局部皮肤充血、瘀血呈紫红色时即可取罐。

(5)取罐时,一手扶罐身,一手手指按压罐口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不可硬拉或拖动。

4. 拔罐法的临床应用拔罐法有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及消肿止痛作用。

临床多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风寒湿痹:如肩背痛、腰腿痛等。

中医拔罐法

中医拔罐法

拔罐法一、常用拔罐法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 留罐法(坐罐法)操作要点:①选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待拔腧穴。

②根据需要选用大小适宜的罐具。

③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95%的酒精棉球,点燃,使棉球在罐内壁中段绕1~3圈或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住。

④留罐时间,以局部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为度,一般为10~15分钟。

⑤起罐时,一手握罐,另一手用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周围的皮肤,使之凹陷,空气进入罐内,罐体自然脱下。

注意事项:①要根据体质、肌肉丰厚程度、留罐部位、患者的耐受力等确定吸拔力的大小。

②吸拔时应依靠负压自然吸附,不应为增加吸拔力而用力将罐具按压在皮肤上。

③留罐过程中,若患者因吸拔力过大有不适感,可采用启罐时的动作往罐内放进少许空气。

④闪拔时避免火焰在罐口停留过久,以防罐口过烫而烫伤皮肤。

2.走罐法操作要点:①选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待拔腧穴。

②选择大小适宜的玻璃罐。

③在施术部位涂抹适量的润滑剂,如凡士林、水,也可选择红花油等润滑剂。

④先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施术部位上,然后用单手或双手握住罐体,在施术部位上下、左右往返推移。

走罐时,可将罐口的前进侧的边缘稍抬起,另一侧边缘稍着力,以利于罐子的推拉。

⑤反复操作,至施术部位红润、充血甚至瘀血为度。

⑥起罐时,一手握罐,另一手用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周围的皮肤,使之凹陷,空气进入罐内,罐体自然脱下。

注意事项:①本法多用于背部、下肢部等肌肉比较丰厚、面积较大的部位。

若在皮肤松弛或皱褶过多处、毛发浓密处或骨骼较为突出的凹凸不平处走罐,不宜吸附且易产生疼痛。

②吸拔力、推拉速度要合适,以皮肤潮红、患者可耐受为原则。

③推拉用力要求均匀一致。

④罐口以光滑弧圆者为佳。

3.闪罐法操作要点:①选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待拔腧穴。

②选用大小适宜的罐具。

③用镊子夹紧95%的酒精棉球一个,点燃,使棉球在罐内壁中段绕1~3圈或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再立即将罐起下。

放学拔罐操作流程

放学拔罐操作流程

放学拔罐操作流程
放学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使用特制的罐具在皮肤
表面产生负压,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疲劳,改善身体健康。


面是放学拔罐的操作流程:
第一步:准备工作
放学后,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进行拔罐疗法。

准备好罐具、
酒精、棉球、火柴或火机等工具。

第二步:清洁皮肤
用温水和肥皂清洁拔罐部位的皮肤,确保皮肤干净卫生。

然后
用酒精擦拭皮肤,以消毒。

第三步:准备罐具
将罐具内涂抹少许酒精,然后点燃酒精,使罐具内部产生热气,迅速将罐具贴在拔罐部位的皮肤上。

第四步:拔罐
当罐具吸附在皮肤上后,会产生负压,吸附皮肤,形成局部充血。

拔罐时间一般为5-10分钟,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

第五步:拔罐后处理
拔罐后,用湿毛巾擦拭拔罐部位,以减轻局部充血的不适感。

可以涂抹一些舒缓皮肤的药膏或按摩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第六步:注意事项
在进行拔罐疗法时,要注意避免在伤口、疤痕、皮肤破损处进
行拔罐,以免引起感染。

拔罐后要避免受凉,保持身体温暖,避免
感冒。

放学拔罐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中医疗法,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健康。

但在进行拔罐疗法时,要注意操作
流程,遵循正确的方法,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
所帮助。

拔罐法的种类

拔罐法的种类

拔罐法的种类
拔罐法的种类有留罐法、走罐法、闪罐法、刺血拔罐法、留针拔罐法等。

一、留罐法
留罐法是通过火的热把罐里边的空气排净之后,直接吸附在身体的一个部位停止不动。

二、走罐法
走罐法是用非常少量的热气把罐内部的一部分空气排出去,然后吸附在身体上一个比较平坦的位置,然后握住罐子上、下、左、右的反复推动。

如果推动过程中对这个负压掌控不好的话,可以预先在皮肤表层涂一些润滑剂,这样比较容易进行推拉。

三、闪罐法
闪罐法是拔上立刻起下,这样的动作反复多次,一直到皮肤微微泛红为止。

四、刺血拔罐
刺血拔罐法是先使用三棱针在需要拔罐的区域上放血、点刺之后,然后迅速吸附一个罐子,通过这种方法将废血排出来。

五、留针拔罐
留针拔罐法是先在所选穴位上进行针刺,然后把罐放在针上,以这个针为中心再扣上一个罐,这种方法起到针罐结合的作用。

在实行拔罐操作时,如果存在皮肤过敏,溃疡、水肿等情况不适宜拔罐。

同时建议在专业的地方进行拔罐操作,避免因操作不专业导
致皮肤局部出现起泡、破损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罐法:走罐法操作流程【解说词】
1、接到医嘱查对后,打印治疗卡并核对。

2、到病室,核对床号、姓名【腕带、床头卡】,自我介绍,评估施治部位皮肤情况。

告知方法、目的,取得配合。

协助二便。

3、回治疗室,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所用物品有:治疗盘、治疗卡、弯盘、火罐(检查火)、清洁纱布数块、小口瓶、95%酒精纱布块、止血钳、
打火机、免洗手消毒液、污物桶。

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4、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关闭门窗,必要时屏风遮挡.
5、打开污物桶,手消毒液清洁双手。

6、再次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缝,放弯盘于合适位置,取合理体位,暴露施治部位。

清洁皮肤。

7、示教选穴:风寒感冒,疲劳一督脉、膀胱1经、膀胱2经。

8、施治部位滴适量刮痧油并用火罐涂抹均匀,用止血钳夹紧95%酒精纱块并点燃,将点燃的纱块在罐内转动1至2圈,使罐内形成负压后迅速扣至已选择的
施治部位上,经膀胱经上下来回走罐、左右循环,3-5个来回皮肤发红即可。

操作完毕,灭火。

9、观察、清洁皮肤,整理用物。

1o、关闭污物桶,手消毒液清洁双手,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及床单位,取舒适体位。

告知注意事项,记录走罐时间,
11、携用物回治疗室,按垃圾分类处理用物,洗手,记录、签名。

注:督脉:脊柱正中。

膀胱1经:脊柱正中旁开1.5寸。

膀胱2经:脊柱正中旁开3寸。

拔罐法-走罐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注:Ⅰ级表示动作熟练、规范、无缺陷,与患者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Ⅱ级表示动作欠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与患者沟通不够自然;Ⅲ级表示动作欠熟练、规范、有3处以上缺项,与患者沟通不到位考核者签名: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