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两种_疯癫_想象_重读__省略__与_先锋文学_中的_疯人_谱系_杨慧

合集下载

文学流派知识:解读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现代性”概念

文学流派知识:解读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现代性”概念

文学流派知识:解读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现代性”概念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文学流派,主要包括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这些流派的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现代性思潮,呈现一种新的文学面貌。

那么,“现代性”是什么概念?它与现代主义文学又有何关系呢?首先,“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难以给出清晰准确的定义。

它涵盖了现代社会中政治、文化、社会、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变化和转型,而这些变化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在20世纪初期,工业革命的充分发展带动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人们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呈现出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这种变迁的过程就构成了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现代性的主要特征包括:一是理性主义,即把科学、技术、工业等理性手段作为社会进步的基础。

二是个人主义,即个人权利、自由和尊严被认为是社会任务和发展的核心。

三是对传统价值观的质疑和颠覆,即对对传统的道德、宗教、家庭等制度的批判和挑战。

四是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相对论,即对单一意识形态的否定和多元意识形态的胜出。

五是社会变化和冲突,即社会阶层、性别、种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平等和冲突。

现代性的特征反映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式上的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的是形式创新和审美优越性,故在文学作品上表现为极端的艺术自由,追求创新的语言和结构,破坏了传统文学的规则和限制,同时也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二是对混沌和破碎世界的描绘。

现代主义文学在对世界的观照中强调了现代性带来的混乱和破碎,把人们的经验和感受表达出来,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无序感和不安全感。

三是对传统价值观的反叛。

现代主义文学作者和作品对一些不健康的旧习惯和传统偏见进行了批判和抗议。

他们反对压迫和束缚,呼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

四是对人类和社会的审视。

现代主义文学关注人类和社会的各种问题,暴露现代社会中的诸多挑战,如战争、贫困、疾病和人们的精神状态等,同时也尝试给出它们的解决方案。

西方文学类型

西方文学类型
现代主义文学
1、后期象征主义:艾略特《荒原》 2、表现主义:斯特林堡《鬼魂奏鸣曲》、奥 尼尔《毛猿》 3、未来主义:马雅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 4、超现实主义:布勒东《娜佳》、阿拉贡 《巴黎的乡下人》 5、意识流文学:法国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 华》、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 福克纳《喧哗与躁动》
一树光宗耀祖的花香
• • • • • • • • 我常常想,月亮去世以后 还会有谁翻我家的院墙 还会有谁穿过玻璃进来,踮着脚 很轻很轻,把唐诗宋词搁在前朝的枕边 然后推门,坐在吱呀一响的叹息上 等一个去唐朝探亲的人带着李白和酒 从长安古道的马蹄里回来 只剩下想象了,坐在跨越千年的门槛上
• • • • • • • • •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 • • • 一只蚂蚁, 另一只蚂蚁, 一群蚂蚁 ,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
• • • • • • • 赵又霖和刘又源 一个是我侄子 七岁半 一个是我外甥 五岁 现在 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
诗人芦哲峰点评: “先来看诗的内容,本诗 表面上写了两个孩子。其实写的是三个人,两个 孩子以及作者自己。两个孩子是正面描写,作者 自己隐在幕后。正文写道:两个孩子,结伴出去 玩了。然后呢,然后没了。不,然后诗才开始。 两个孩子出去玩了,剩下了孤单的作者,在旁边 看着。所以诗的标题才会是:我爱你的寂寞如同 你爱我的孤独。因为,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 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相互之间无法进入。孩 子寂寞或者不寂寞,大人孤独或者不孤独,都是 对方无法真正理解的。但是,依然会有爱,作为 孩子和大人之间的纽带。”
我已经把《诗经》抄了一个世纪 王羲之研的墨,是灯光以外的每一个夜 我把星星从天边摘下 镶嵌在屋后的每一座山顶 月就在崖边,是一轮惊心动魄的美 我把玉树临风的眼睛铺满回家的路 让花间一壶酒走上没有掌声的星光大道 诗和词在院子里酿出三月,诗人卧处 来世的泥,有一树光宗耀戏剧: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尤 奈斯库《秃头歌女》 2、新小说派:西蒙《弗兰德公路》 3、垮掉的一代:凯鲁亚克《在路上》 4、黑色幽默小说: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5、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上)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上)

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上)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上)中国现代文学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演变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这三重变奏不仅仅体现在作品的题材和风格上,更体现在作家对于现代社会、人性和文化的思考和表达上。

本文将从社会变革、人性关怀和文化传统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三重变奏。

首先,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第一重变奏在于对社会变革的反思。

中国自19世纪末开始进入近代化的脚步,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动荡。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领域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批判了旧社会的封建主义和迫害,展现了人民遭受的苦难和社会的黑暗面。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以狂人的视角揭示了旧社会的腐化和愚昧,让读者深刻意识到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文学主题也发生了变化,代表作家韩寒和余华的作品,以及一系列社会派小说,如萧红的《红灯记》、白先勇的《台北人间》等,都以生动的笔触和犀利的眼光刻画出了社会转型期间的人性、阶级矛盾和社会压力,使读者对社会变革的困境和挑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第二重变奏在于人性关怀的触动。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之下,人们的人性和情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现代文学以强烈的人性关怀为特色,以描述人性的善良、矛盾和挣扎为目的。

莫言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巨星之一,他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刻画了战争时期人们的悲喜交加、家国情怀和对生命的热爱。

他的作品不仅向读者展现了战争背后人性的脆弱和坚韧,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和平的追求。

其他一些作家如杨绛的《我们仨》,梁晓声的《谍影浮生记》等,也都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描述了人性的善良和对家庭、亲情的追忆与关怀。

最后,中国现代文学主题的第三重变奏在于对文化传统的思考。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文化传统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不可忽视。

中国现代作家不仅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过程中进行了反思,也在对自身的文化传统进行审视和领悟。

先锋文学名词解释

先锋文学名词解释

先锋文学名词解释1. 引言先锋文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以其前卫、创新的特点而闻名。

本文将对先锋文学中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文学流派的重要概念。

2. 非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是先锋文学中的一种重要特征。

与传统线性叙事方式不同,非线性叙事打破了故事情节的时间顺序,通过跳跃式的叙事结构将故事中的事件排列组合,以探索时间和记忆的多重维度。

这种叙事方式常常会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思维的跳跃,给作品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3. 意识流意识流是先锋文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以流动的心理活动为基础,将人物内心的思绪、感觉、回忆等直接呈现给读者,模拟了思维的连贯性和复杂性。

通过意识流的运用,作家能够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他们的情感、欲望和矛盾,给读者带来更深入的阅读体验。

4. 割裂感割裂感是先锋文学中经常出现的情绪状态。

它指的是一种对现实的不确定和困惑的感觉,使人产生迷茫和无助的情绪。

这种割裂感往往是由于先锋文学作品中的异质元素、离散的叙事结构或混乱的语言风格所引起的。

通过割裂感的营造,先锋文学能够探索人类存在的困境和焦虑,同时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不稳定性和混乱性。

5.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在先锋文学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它指的是对自我存在的反思和探索,以及对自我身份、自我意义的不断叩问。

先锋文学作品常常以个体的视角和体验为切入点,通过对内在世界的描绘来探索人类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现的过程。

这种自我意识的表达通常是非传统的,常常引发读者对自身认知的思考和质疑。

6. 约束与自由约束与自由是先锋文学创作中的两个相对而又相互依存的概念。

先锋文学作品往往试图突破传统文学规范和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追求创作上的自由和多样性。

然而,正是通过对传统约束的批判和超越,先锋文学作品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和前卫性。

7. 破碎性破碎性是先锋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以碎片化、断裂化的叙事结构和语言形式为特征,使作品具有碎片化的视觉和语感效果。

新时期的文学思潮名词解释

新时期的文学思潮名词解释

新时期的文学思潮名词解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新时期的文学思潮呈现出多元、多样的特点,各种新的概念和名词层出不穷。

本文将对一些新时期的文学思潮名词进行解释,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当代文学的思想和趋势。

一、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是20世纪文学的一种重要流派,其特点是追求创新和突破传统,以及将艺术与现实相结合。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运用非线性叙事、流动的意识流以及多重叙事者等手法,挑战传统的叙事模式和观念。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到灯火阑珊处》等作品都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二、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延续和进一步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对理性和真实性的怀疑,以及对权威和现代化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断裂和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对现实进行颠覆和解构,同时也呈现出对多元化和混杂文化的关注。

托马斯·品钦的《失乐园》和伊恩·麦克尤恩的《残缺的帝国》等作品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

三、后现实主义后现实主义是对后现代主义的拓展和补充,强调“事实胜于虚构”。

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注重叙事的真实性和真实世界的反映,常常运用非虚构写作的手法,将真实故事和个人体验进行呈现。

例如,李敬泽的《历史的无意义》和梁文道的《蓝颜色的博物馆》等作品表达了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四、拟小说拟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文学形式,其特点是以真实事物为基础进行想象和创造。

拟小说通常基于历史事件或某个具体的历史人物,通过创作和改编,对历史进行再现和解读。

这种文学形式常常涉及到文学性和历史性的关系,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真实性和虚构性的讨论。

五、新写实主义新写实主义是对传统写实主义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强调对现实的再现和揭示。

新写实主义文学作品以真实世界为基础,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呈现出真实生活的面貌和人物的形象。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等作品被认为是新写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文学流派知识:解读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现代性”概念

文学流派知识:解读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现代性”概念

文学流派知识:解读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现代性”概念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对传统文学形式进行了颠覆和挑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实验性。

现代主义文学对“现代性”的理解和表达是其核心特征之一。

本文将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现代性”概念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表现,以及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

1.现代性的多重内涵现代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涵盖了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对现代性的理解呈现出多重内涵。

首先,现代性意味着对传统的批判和颠覆。

现代主义文学家对传统的文学形式和价值观提出挑战,试图打破固有的文学规则和结构,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价值取向。

其次,现代性还表示对现实的关注和反思。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试图揭示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探讨个体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处境和困境。

此外,现代性还包含着对个体主体性和自我认知的探索,以及对时代精神和文化认同的反思。

总体而言,现代性在现代主义文学中表现为对传统的颠覆,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自我和时代的探索。

2.现代性的文学表现在现代主义文学中,现代性通过多种文学形式和技巧进行表达。

首先,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和模糊的时空边界,以展现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错位和迷茫。

例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就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和错综复杂的时间结构,展现了都柏林市民在一天之中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流转。

其次,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还常常使用了内心流的手法,以展现人物内心的断裂和混乱。

例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灯下》即以内心流的形式呈现了主人公克拉丽莎·唐斯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

此外,现代主义文学还注重对语言和文字的实验,以突破常规的表达方式和传统的文学结构。

总的来说,现代主义文学通过多元化的文学形式和语言技巧,表达了对现代性的多重理解和反思。

3.现代性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现代主义文学中对现代性的表达与20世纪初至中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筛选了一些需求量大、关注度高的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并加以拓展。

以下是其中几个例子:1. 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是 20 世纪初开始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文学的形式和技巧,反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主题和风格。

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包括罗兰·巴特、托马斯·品钦等人,其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实验性、创新性和文学性。

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下,作家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批判和怀疑。

2.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进一步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出现。

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创作方式和文学观念上与传统文学有很大的不同,它强调文本的开放性、多元性和不确定性,反对标准化和统一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包括约翰·多斯·帕索斯、米歇尔·福柯等人,其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寓言化、符号化和象征化的特点。

3. 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发表、传播、阅读的文学作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了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网络文学的特点是信息传播快、受众广泛、创作门槛较低,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小说、散文、诗歌等。

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反响。

4. 女性主义文学:女性主义文学是 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旨在反对女性在文学领域受到的歧视和忽视,呼吁性别平等。

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包括弗吉尼亚·伍尔芙、蕾蒂亚·斯普雷维尔等人,其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反思性、创新性和批判性。

女性主义文学的出现是对当时文坛的反动,也是女性争取地位和权利的重要体现。

以上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些热门名词解释,希望能提供帮助。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学术文化的进步依赖少数精英分子,反对的社会变革,站到时代主潮的对立面去了。

稳健的文化抉择。

基本点是否定文化与文化转型的突变形式,否定革命的逻辑的。

鲁迅《估学横》,批驳。

文学革命实绩:1。

白话文的推广。

2.外国文学思潮的涌入与新文学社团的风气,思想大解放局面。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的成果。

意义:文学观念:否定传统文学思想,表现人生,倾向于反映人生,时代的积极文学思想。

文学内容: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觉醒的时代精神。

语言和形式:摈除文言文和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世界文学发展的联结,民族特色,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

新文学社团的建立,标示:新文学运动从少数先驱者破坏旧文学,转为大批文学生力军建设新文学。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08-20[作者简介]杨 慧(1978~),男,清华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

现代性的两种/疯癫0想象)))重读/寻根文学0与/先锋文学0中的/疯人0谱系T wo Kinds of Modern Lunatic Imagination:Reading Ag ain the Lunatic Pedigree of /the Seeking Origin Literature 0and /the Vanguard Literature 0杨 慧YANG Hui(清华大学,北京100084)(T singhua University ,Beij ing China 100084)[摘 要]/寻根文学0和/先锋文学0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具有范式转换的意义,它们超越了手扪伤痕的/文革0追忆,以异质的美学试验来破解/文革0极端政治理性、寻找后/文革0时代新的现代性想象的可能性。

两者不约而同地选择/疯癫0这一视角来展开现代性想象,/疯癫0第一次在新时期文学中成为自主的美学追求,具有了自足的本体价值。

[关键词]现代性;疯癫;重读;寻根文学;先锋文学[中图分类号]I 204.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97(2005)04-0007-04Abstract:/The seeking origi n literature 0and /the vanguard literature 0possess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attern transform in th e new periodliterature of C hi na,w hich exceeded th e recalling of the scar li terature,to the culture revol ution and explained the extreme polical reason of the culture revolution by i ts different aesth etics test,looked for the possibili ty of the new modern imaginati on in the post-culture revolution period.T hey both chosed the lunatic vi sion to develop the modern i magi nation .T he madness became firstly the its ow n aesthetics pursuit in the new period literature and had the self-satisfied noumenon value.We could discover the modern apprehensiveness of China and examined the Chinese rough modern route through readingagain thei r lunatic pedi gree.Key words:The modern;The madness;Reading again;The seeking ori gin literature;T he vanguard literature1985年,/寻根文学0和/先锋文学0闪亮登场。

两者范式转换的意义在于,它们超越了手扪伤痕的/文革0追忆,以异质的美学试验来破解/文革0极端政治理性对人性的挤压,在重新审视中国现代性路途的基础上寻找后/文革0时代新的现代性建设的可能性。

两者一如既往地延续了中国近代以降主题性存在的学习、赶超西方的现代性追求,其现代性想象在两个不同向度展开,一是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生发现代性转型的思想资源,另一个则用西方的后现代性理论来破解当前的现代性难题。

有趣的是,两者不约而同地选择/疯癫0这一视角来展开自己的现代性想象,从/疯二爷0、丙崽到马原的/麻风病人0,/寻根0与/先锋0文学中形成了阵容庞大的/疯人0谱系。

更为关键的是,/疯癫0在新时期文学中第一次成为自主的美学追求,具有了自足的本体价值。

法国后现代思想家福柯指认:/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的产物。

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癫的历史。

0[1]在他看来,现代意义上的疯癫仅仅是理性偏执化的/现代性的后果0(吉登斯语)之一。

福柯所揭示的疯癫与理性(现代性)的共生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读/寻根0与/先锋0的绝佳视角。

通过对两者/疯人0谱系的重新梳理,我们可以发掘/疯癫0地表下的中国现代性焦虑。

一、从/疯二爷0到丙崽:/根0的现代性重构随着/寻根文学0关于中国的文化想象的兴起,自/五四0以来的整个/洋化0的现代性传统被重新审视。

/寻根文学0不满于民族文化在现代性转型中的不断颓败,他们希望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0文学取得世界性成功的经验,在传统中生发出新的具有/中国气派0的现代性方案。

但它对传统的追溯与拒斥现代性的文化保守主义绝然不同,只是现代性目光下对/根0的重构,依旧是一种赶超心态作用下的现代性学习和探索,依旧以现代性的国家民族想象为旨归,也延续了近代以来中国/反现代性的现代性理论0[2]的吊桅。

/寻根文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总第135期)Journal of Radio &T V U niversity(Philoso phy &Soci al Sci ence s) No.4,2005(Sum No.135)学0作品从一开始就有一种/远村0(郑义就有著名的小说5远村6)情结,这与作家们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0奇特想象的借鉴有关,他们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0中国传统甚至原始文化。

作为最具特异性的美学元素,/疯癫0显然是/遥远的0,因此也就成为/寻根文学0钟爱的视角。

郑义的5老井6是/寻根文学0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太行山深处/老井村0的几代人为打井而演绎的惨烈故事。

这块干渴土地上的人们为了水而苦苦挣扎,最终都/竟由人变成一口井,一块嵌死于井壁的石0[3]。

能不能打出水来,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前途,这里的水成为一个现代性的隐喻。

水的缺乏是民族失去生机的象征,它带给人们太多的屈辱和苦难,/疯癫0就是其一。

5老井6中的/疯二爷0/年轻的时候是个打井迷0,后来因为打井失败,/被埋在井里一天一夜,出来便疯了0,从此/再见不得人们打井0。

/疯二爷0是老井村前仆后继的打井路上的数不清的失败者、牺牲者之一,所以/疯二爷的出现,,,使旺泉心冷如冰。

0但着墨不多的/疯二爷0在文本中却另有深意,作为老一代打井人的代表,他成为新一代打井人孙旺泉的/陪衬人0。

/疯二爷0的疯癫源于一次关乎爱情的尝试,他要完成情人/丑妮儿0父亲交代的/扳倒井0的任务。

这次尝试其实更是对传统打井技术的挑战,/疯二爷0要/让那神秘的早已失传的扳倒井重新出世。

0扳倒井是一门传说源于宋太祖的古老手艺,/疯二爷0的成败也就关乎传统的生命力。

遗憾的是他到底功亏一篑。

这是一种连代表科学技术的/孙总工程师0都赞赏的/了不起的设计构思0,但它只能哀婉地退出历史,成为一个让人感叹的遗迹。

传统失去了对现实的阐释力,因为它和村里那些干涸的井一样,只是凋敝的前现代符码。

/疯二爷0万山的时代终结了,/小龙转世0的孙旺泉的时代来了,后者相信科学,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结合传统的献身精神,完成了世代人企盼的打井大业。

孙旺泉在传统中生发出了现代,成了一个结合传统与现代的/新人0,这也是郑义关于中国现代性转型的完美设想。

遗憾的是,孙旺泉虽然打出了水,却走回了儒家伦理困局。

/老井0是民族之根,它点燃了被/西风0压抑许久的本土文化想象。

但是,寻根和打井一样充满悖谬,一不小心,对现代性的审视就会沦为前现代的沉迷,5老井6所暴露的封建性元素提醒我们,/土洋结合0远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

阿城的5棋王6作为/寻根文学0的扛鼎之作,其最为人称道之处莫过于以飘逸的道家文化对/文革0的/另类0书写。

5棋王6中除了下棋和吃饭什么也不想的王一生人称/棋呆子0。

他迷恋下棋,/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0,而且不谙世故。

他的那套明确区别/馋0和/饿0的理论深得/为腹不为目0的道家精髓。

王一生自有一套体现道家精神的棋品和人品,它们因在乱世中不合时宜而呈现喜剧性。

他的/棋是道家的棋0,/汇道禅于一炉0,这种棋不以力道取胜,/太盛则折0,讲究/以柔化之0,/含而化之0。

而且,下棋只为自得其乐,不为名利所累。

这种棋道体现了/虚静守雌0、/无为无不为0的道家哲学。

王一生凭借它们在激荡的政治风云中实现了精神的超拔。

因此,王一生和/异人0老头、/异书0棋谱、明代象棋、/元四家0之后的倪斌一起构成了中华古老文化传统的符码。

它们都被变乱的时代诊断为/呆0,但/呆0本身具有真、善、美的质地,真正/呆0的其实是这个时代。

面对/文革0,阿城求助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人性色彩的道家思想,以此突破/文革0极端政治理性对人性的禁锢。

/大智若愚0的道家思想成为破解极端政治理性、开拓中国新的现代性路向的动力。

但传统真的能平复/文革0之伤吗?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就缺少一种硬碰硬的东西,缺少一种/大胆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0(鲁迅语)的追问精神。

王一生身上体现了/儒道互补0的中国士大夫的立身之道,那么/棋王0无冕而王的超越之旅是不是也暗藏着轻飘的躲闪呢?也许我们恰恰缺乏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5象棋的故事6中通过/棋疯子0B博士所展现的那样一种反思现代性的疯癫凌厉之气。

如果说/寻根文学0对传统的现代性重构从5老井6开始,由5棋王6进入佳境,那么/疯人0丙崽(5爸爸爸6)的出现则宣告了这种想象的破灭。

/丙崽0本是个只会喊/爸爸爸0和/X妈妈0的小白痴,他其实是这个原始部落的文化符码。

丙崽是一个长不大的老小孩,隐喻着传统的衰颓;他是一个说不清父亲是谁的无父者,隐喻着传统谱系的混乱。

丙崽是一个怪胎,隐喻着传统的癌变。

丙崽的疯癫是对没落的传统和癫狂的人性的夸张和放大,他的那两句口头禅成了关于生命存在和种族延续的谶语。

丙崽的疯癫又有恶毒的阴冷,他总是作为一种解构崇高与悲壮的戏谑力量存在着。

他曾摇身变为/丙大爷0、/丙仙0、/现相公0,白痴的无意义言行被视为决定死生的/阴阳二卦0,人们按照他的神示呼啸而战,鸡头寨的人们为了保证种族的延续,以一种壮士扼腕的悲壮焚烧房舍、毒杀老小病残。

这是传统面对历史的挑战不得不作出的悲剧性的回应。

然而,浩劫过后整个鸡头寨唯有丙崽岿然不动,最该死的人却没死,又一次消解了集体自杀的崇高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