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国民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因素的研究

K y wor s:s r;e ecs ;c l g ;s d n ;hb t a tr e d o p t xrie ol e t e t a i;fco e u
中图分类号 : 86 G0
1 前 言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5— 26 2 1 ) OO 02 3 10 0 5 (0 1 一 O 7— 09— 出 3 .% , 98 而女生无体 育锻炼习惯 比例要 比男生高 出 3 .% 。 98 这说明男生比女生更具有体育锻炼 的习惯 , 育锻炼习惯群 无体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e ir tr .B sd s h we fe c lme ti o e s me b t e i ee tg a e ,b tt e e a e r - y e tro ms e i e ,t e p e o r o a h ee n ft a we n d f rn r d s u h r e s h e r
20 02年 8月 , 教育部 关于 印发《 要》 纲 的通知 中在课 程 目
学校应对女生体育锻炼 习惯的形成 与培养予以重 标体系的基本 目 标和发展 目 中也做 出了进 一步强调 :基本 里女生居多 , 标 “ 目标 中运动参与 目标是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 并基本形 成 自觉锻 视。另外 , 数据显示 , 同年级在体育锻炼 习惯的形成方面是 不 炼习惯 ……”1 [ 充分体 现 了国家对 学生在 校期 间养成体 育锻 没有差异性的( >0 0 ) 3 P .5 。这一结果说明影响体育锻炼 习惯 炼习惯 的重视 , 也都把 “ 培养 学生体育 锻炼习惯 ” 作为学 校体 的形成的各种因素对不同年级学生 的作用力是基本一致的。
思想的利害所在 。
惯的原因的排序 。结果表 明: 因素对男 、 各 女生形成体育锻炼
成年国民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影响因素

浅谈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3-000-01摘要大学生身体素质对于大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体育锻炼对体重、心理、情绪、人品特质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大学生能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坚持锻炼身体。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情绪人品特质一、体育锻炼在体重控制中的作用运动在体重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认同。
在1991再版的、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医疗参考书《哈里森内科医学原理》中指出,锻炼应当在任何减肥程序中占有一席之地,将规律性的锻炼整合人减肥程序中,可以增加超重或肥胖者维持降低后的体重的机会。
该书也写到,锻炼是降低体重时增加能量消耗的良好途径.对于改善心理和循环系统功能都有极好的作用。
在早期的减肥运动处方研究中,oscai和woo[1]分别对男性和女性对象进行研究,得出有氧运动对男性和女性降低体重是有效的,他们所降低的体重中绝大部分来自脂肪的重量。
相对于控制饮食.特别低限甚至是极低限热量摄人的减肥方式,运动对体重的影响是较小的,通常达到显著性水平的锻炼方法体重下降约为2kg。
区别在于运动时间长短不同。
二、体育锻炼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一)体育锻炼能提高智力功能。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
(二)体育锻炼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
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培养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还有能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体育锻炼能消除疲劳。
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四)体育锻炼能增进快乐,调节情绪。
影响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研究

1 .体 育态 度与体 育锻 炼行 为 M ・ 里夫认 为 , “ 度是 生 物 有机 体 对 于对 谢 态 象 和现象 发生 反应 的准备 状态 ,使个体 的反应 带有 选 择性 、方 向性 以及 一定 的持 续性 ” 。可 见 ,态 度 是 由认 知 、情 感 、行 为 意象三个 因素 构成 的 、比较 持久 的 、个人 的 内在结 构 ,它 是外界 刺激 与个 体反 应之 间的 中介 因素 。个 体对外 界刺激 发 出的反应受 到 自己态度 的调节 。 从 理论 上讲 ,态 度 三 成分 之 间是 协调 一致 的 。 但在 现实 中 ,三 者 之 间往 往并 不 能 很 好 地 协 调 一 致 。此外 ,三种成 分 的关联 程度 也不尽相 同。大量 研究 结果表 明 ,情 感 和意 象的相 关程度 高于认 知与 情感 、认 知与意 象 的相 关 程度 。并且 ,认 知成分 的 独立 程度 要更高 些 ,与其 他两种 成分之 间 的相 互影 响也 相应 较小 。一般认 为 ,一个 人 的态 度与其 行为 具有 较高 的一致 性 ,有什 么样 的态度 就会有什 么样 的行 为 。但是 ,也有 许多 研究证 实 ,在 有些情 况下 态 度与行 为并不 总是 一致 的。大学生 体育态度 的形 成 是受 多种 因素影 响并经 长期 孕育 的过程 ,是一个 不 断循 环 的反 馈过 程 ( 图 ) 如 。但 是体 育 态度 与体 育 锻炼行 为 之间是 否具有 一致性 呢?大学 生体育锻 炼 行为 的产生 来源 于体育 需要 和体 育动机 ,而体育 需 要 的产生 和满足 需要 的迫切 程度 又源 于大学生对 体育的了解和认识 ,以及对体育所产生的兴趣和意 象 ,即所持的体育态度。不同的人 ,其体育态度的 结构成 分及 功能有 所不 同 ;在体育 态度形 成过程 的
影响我国城市成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研究

在 城市化快速发 展的今天 , 城市成年 人体质 的高低 直接影 响着我 国国家稳定 、 经济建设 的快速发展 。 我 国于 20 00年首次进行 了覆 盖 3 个省市的 3~6 中国 1 9岁
例最低 的人群(83 ,5~ 9岁男性参 与 比例最高 , 5 . 2. %)6 6 为 50 %。 3 岁 以前和 5 0 5岁以后参加体育锻炼 的人数 明显高 于 3 5 岁 0— 5 人群 , U型” 呈“ 分布 , 即体育锻炼 的参加率表现为两头高 、 中间低 的趋势 , 女性表 现尤为 明显。以每周参加体育锻炼 3次以上者为 经 常锻炼者 , 国成年男性 经常锻炼者百分率在 1 . 我 86 % 4 . 8 % 4 之间, 女性在 1 . ~4 .%之 间。随年龄变化 经常锻炼者 比例 43 % 62
体质 与体育锻炼现状及 对策研究 》 一文 中 : 每周参加 1—2次 以 上 体育锻炼 的 比例 , 男性 为 3 .3 女性 为 4 .%; 周参 加 3 8 %, 9 2 每 4 次及 以上 的比例 , 男性 为 2 . %, 77 女性为 2 .1 0 8 %。在王 梅的《 4 中 国人体 育锻炼情况现状——2 o 国民体质监测 分析 的报告 》 0 0年
山西科技
S A X CE C N E H O O Y H N I I N EA D T C N L G S
20 0 9年第 6期
1月2 1 0日出版
●人 才培 养
影响我 国城 市成年人体 育健 身活动 的 因素研究
王 燕
( 原科技 大 学 , 太 山西太 原 ,304 002)
炼的主要原因时 , 绝大部分也是把无兴趣作为第一选择 。调查结 果表 明, 在诸多影 响因素中 , 对体 育锻炼不感兴趣是 影响老年人 参与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原 因。在王梅的《 中国人体育锻炼情况现
辽宁省成年人体育锻炼对体质状况影响的研究

2 研 究对 象和 方法
本研究 以 20 年 国民体质 测试 中辽 宁省 l 05 4个市随机抽 取的男女 (o 9岁) 2 一5 成年人 679人 为研究对 象 , 中男子 78 其 300人 , 37 女子 37 9 。按 中 国体 育人 口计 算办 法 , 一周 41 人 将 参加 3 以上锻炼 , 次 每次锻 炼在 3 0分钟 以上人 群 , 为经 常 定 锻炼组 , 介于不锻炼组与经常锻炼 组之间为偶 尔锻炼组 。主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 、 体质测量法 、 问卷调查法 、 数理统计法 。
2O 年第 2 卷 O8 4 第6 期
吉林 体育学院学报
J ra ffnI tueo P yi l  ̄ P i o nl J ̄ s t f hs a F u Ro u 0 l nit c A n
2 0 o8
.4 2
No 6 .
辽 宁 省 成 年 人 体 育 锻 炼 - p . g质 状 况 影 响 的 研 究
1 问题 的提 出
体育是人类生 活的重要 组成部分 , 对促进人类健 康具有 非常重要 的意义 。体育 锻炼 能够改 善人类 的身 体机 能和 素 质, 能够调节人们的心理 , 进人 们之 间的相互交流 与合 作 。 增 但在 现实 生活中 , 很多人参加体育锻 炼的意识和 习惯还没有 形成 , 有时间到医 院看病 , 却没有时间参加 体育锻炼 , 致使现 代文 明病 发病率 居高 不下 。了解辽 宁省成 年人 参加体 育锻 炼的现状 , 探讨内在 规律 和特 征 , 利于 我们有 针对性 地进 有 行健 康指 导 , 提高全 民族 的素质 。
eecs n d l ’wh me o n ee a es t t a xriead aut s os o a ep r n p yia x rie.o fid xsh v t ii lmenn . a sc a ig Ke ywods Lann rvne;d l ; h s a xri p yia in s r : ioigpoic aut p yi l ecs h sclf es s c e e; t
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

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摘要:体育锻炼是让学生保持健康身体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方向。
目前,我国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覆盖面少,并且体育锻炼的效果比较低。
2022年某大学就有针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参加到体育锻炼的人员占比仅占7%,并且这7%里面仅有17%是为了锻炼身体才去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安排要求锻炼的占47%,陪练占比7%。
由此可见,大学生的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体育锻炼的效果也不好。
但是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推力,大学生只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才能在未来大展宏图时候能够有拼搏的底气和勇气。
因此,本文主要在关切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上,积极地探求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希望能够从中能够找到解决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低问题的具体措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1、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1.1、缺少体育锻炼的意识,减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意愿大学阶段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少,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本身就缺少了体育锻炼的意识。
而体育锻炼意识的缺乏,主要是因为生理机能的麻痹性、传统思维的束缚以及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不够清楚。
首先,生理机能的麻痹性是导致大学生缺少体育锻炼意识的主要因素。
当一个人的生理机能达到高峰期的时候,他是不容易发现身体出现的问题,并且也很少有需要锻炼一下身体的想法。
当一个人的生理机能已经在走下坡路,身上的各种问题就会突显出来,他就会懊悔曾经的自己没有锻炼好自己的身体。
其次,传统思维的束缚是导致大学生缺少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因素。
我国传统理念一直有“学而优则士”的说法,很多家长都继承了这一理念,所以对学生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刻苦的学习文化知识,其他的都不太重视。
学生从小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也潜移默化的继承了这一理念。
即使到了大学,学生独立的学习和生活后,大学生仍然以文化学习为首要任务,并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文化学习中,忽视体能锻炼的重要性,放弃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
中国成年人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HAP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的整合

中国成年人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HAP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的整合沈梦英;毛志雄;张一民【期刊名称】《体育科学》【年(卷),期】2010(030)012【摘要】久坐和缺乏体力活动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有规律的积极的体力活动对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益处已经得到大量实验研究的证实,但是人们却停留在知之不行的行为阶段.采用理论综述的方法对现有的锻炼行为理论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对连续模型TPB与阶段模型HAPA理论进行整合,以建立一个既能够包括宏观环境与微观心理因素,且又能够对锻炼行为进行解释、预测及干预的理论模型.理论整合主要体现在两个理论模型对行为意向变量的预测上及纳入影响锻炼行为的社会因素,即将在对TPB及其相关的研究中已经证实对行为意向有价值的预测变量如态度、主观规范与社会支持等变量整合到HAPA理论中去.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对这个整合模型的结构及阶段划分的假设进行验证,并应用其对成年人群的锻炼行为进行干预.【总页数】8页(P48-54,63)【作者】沈梦英;毛志雄;张一民【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8【相关文献】1.不同年龄人群锻炼行为改变的调节变量探究——基于对HAPA与TPB整合模型的测评 [J], 周君华2.促进青少年锻炼行为的模型检验:基于HAPA与TPB两个理论的整合 [J], 李军;何籽玉3.HAPA理论背景下大学生锻炼行为与锻炼效果的干预研究 [J], 王银晖4.HAPA理论导向的大学生锻炼行为干预研究及效果评价 [J], 王银晖5.跨理论模型用于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J], 解缤;张敏杰;刘明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成年国民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徐建清93,94,95,96,
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05期
摘要:采用2005年福建省3城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取得的20~59岁成年人资料,按是否锻炼者、是否体育人口、坚持锻炼时间等标准将其分为多种类刺,对影响国民体育锻炼行为的人口特征、阶层、行为特征、体质等因素进行LOGlSTIC逻辑回归类别分析和初步探索。
发现成年国民是否锻炼主要与受教育程度和阶层等11个变量有关;成年有锻炼习惯的国民是否属于体育人口与工作时间、年龄和性别等9个变量有关;随着坚持锻炼时间的延长,所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少,在比较坚持锻炼3~5年与5年以上的锻炼者2种类别概率时,只剩下年龄和体质总评分数因素有较显著的作用。
并运用社会心理学原理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解释,认为资本和社会地位是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变量,这不仅因为高资本和社会地位人群有更加强烈的提高人力资本和扩大社会网络资本需求,并具有较高的体育认知水平;也因为不同阶层在使用体育公共资源的机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导致其控制体育资源的效能感较高。
关键词:福建省国民;体育锻炼行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章编号:1009-783x(2010)05-00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