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3.2.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全国乙)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一 文化的

(全国乙)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一 文化的

目录页
ContentsPage
课时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 1.考点精讲 核心考点一文化的多样性
2.易错剖析 3.命题探究 4.视野拓展
1.考点精讲
考点精讲
一 、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节日
(1)形成: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 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 (2)作用: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 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功能:

3)意义 是人类 也是人 要动力
考点精讲
2.为什么说文化是民 族的,也是世界的?
(1)文化是民族的:各 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 性和特征。(个性)
想一想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 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 间存在着差异。
(2)文化又是世界的 (共性)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 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 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解析:② 术是一个民 重要标志; 民族节日是 中展示和体
命题探究 命题点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的
【典例2】 (2014·新课标Ⅰ卷,19) 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 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 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 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 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 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 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 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② 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 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 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 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 发展的精神根基。
(4)尊重文化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 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使世界文化充满生机和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地 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 位 长期积淀
民族节日 意 义
文化遗产
庆祝民族节日, 是民族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 文化的集中展示, 也是 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 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免遭破坏
态 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 度 内涵
特别提醒
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文化的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 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 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 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 物
解析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
要标志, 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保护它们对于研究人类 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 有独特作用。 所以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的观点是错误的,应反 对,可考虑选 A、C 两项,而 A 项中“世界非物质文化遗 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的说法错误,应排除 A 项, 选 C 项。B、D 两项观点错误,排除。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承与创新。 政府扶
持莆仙戏, 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而不是追求经济效 益最大化,①错误;莆仙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大 力扶持莆仙戏, 使这一传统艺术展现出新的魅力, 是为了挖 掘传统戏曲的文化价值, 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也 是为了通过文化创新维护戏曲文化的多样性, ②③正确; 推 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强调的是发展文化产 业,但这并不是政府扶持莆仙戏的目的,④错误。
易错纠偏 易错点一:错误理解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和意义 提醒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 要标志。利用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防止 破坏性开发利用。

浙江版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浙江版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D [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都在看美国电影,这是世界文化的单一,这是 人类的悲哀和文化的毁灭。对此我们应该注重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到文化多样 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故选 D。A 项没有理清题意。B 项与题无关。C 项说法错误。]
[例 2] (2017·绍兴一中第二学期期末)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
C [材料表明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C 当选;A 不选,文化传播 和交流的手段日益创新,属于无关选项;B 不选,材料没有强调中华文化具有独 特魅力和价值追求;D 不选,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符合题意。]
2.广西花山岩画,系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当地壮族先民骆越人群 体祭祀遗留下来的遗迹,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2016 年 7 月,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加以保护。加强对广西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保护的原因在 于( )
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
时代变迁。这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就必须( )
①坚持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
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必须承认各国文化有优劣之分
④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特别提醒 不能把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完全混同于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 部的关系,它们主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必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 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 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新高考政治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第一部分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新高考政治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第一部分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点拨:(1)通过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可以体现文化多样性, 但文化多样性也可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风俗 习惯等方面体现出来。
(2)传统习俗≠民族节日 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 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
【考点过关】 1.按中国民间传统,元宵之夜,人们品尝元宵、遥望赏月、 放灯燃焰、乐猜灯谜,细数团圆的悠然。可是,2020 年的元宵 节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天。疫情之下,团圆,成为最奢侈的事情。
6.[解析]×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既有个性, 又有共性。
7.[解析]× 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 教育;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8.[解析]×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新的传 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9.[解析]× 保护文化遗产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血脉。
3.怎么办——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续表)
4.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续表)
易混辨别:(1)基础≠精神根基 民族文化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是民族生存和发 展的精神根基。 (2)重要动力≠根本动力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 要动力;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4.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 ①态度原则: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 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②任务: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 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 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途径: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 方式进行文化交流。
[解析]B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 的集中表达,而非文化遗产,故 A 不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 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 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故 B 正确;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而非物质财富,故 C 不选;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而非文化 遗产,故 D 不选。

人教版2018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课件:3.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人教版2018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课件:3.2.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一 三维固基础 知识深研析 活用提技能
考点二
-12-
2.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1)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必然弱化民族文化。文化传播突破了时 间与空间的限制,出现了文化全球化趋势。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不 但要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同时也必须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这样才会更具生命力。 (2)世界文化各不相同,文化交流必然带来文化冲突。各民族文化 间的差异使得民族文化间有时难免会发生矛盾,但只要遵循各民族 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不同民族间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就会促进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考点一 三维固基础 知识深研析 活用提技能
考点二
-8-
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及应遵循的原则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 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 文明繁荣进步。 (2)对待其他民族文化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 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 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考点一 三维固基础 知识深研析 活用提技能
考点二
-7-
(2)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①必要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 的重要动力;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重要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 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 新的重要基础,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文化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考点一
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
课次
知识条目 文化既是民 族的又是世 界的 尊重文化的 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 重要途径 现代文化传 播的主要手 段 中外文化交 流的意义

2018高考一轮复习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2018高考一轮复习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何重要意义?(9分) 答案: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
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具有独特作用。
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 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 【解析】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我们民族的传统 文化,有利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故 应选D 项。A 项错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项错误,保护文化遗产在 于发掘其文化价值;C项错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例】:2009年2月9日至2月23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
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名录的方式确定世界文 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重要标志 ②各国政府正在大规模破坏文化遗产 ③各种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 重要意义 ④各种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 有独特作用 ⑤各国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 (3)关系: •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 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具有世界的 共性。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 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 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 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 1、文化的共性不是趋同,也不是相互取代;文化的 个性不代表文化没有一致性。 •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 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 与个别的关系。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和民族性 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 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来。民族性和世界性具有相 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 3、反对错误倾向:割裂文化的个性和共性,表现为 两种情况:一是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而看不到普遍规律;二是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共性, 却抹杀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

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2018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课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中国、韩国、越南三个国家的春节习俗各不相同,这既体现了世
界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②③正确;①与题意无关;④
说法错误。
〔变式训练1〕 近年来,收藏正从传统的陶瓷、书画、金银、珠宝等珍稀
之物,扩展至具有社会学、人类学价值的物品。对于收藏的历史文物,有人认
3.简答:怎样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答案:①由于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 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 特征。②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 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
态都是一元的。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
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5.判断:(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就是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 ) 解析:(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 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2015·课标 Ⅱ·20
选择题
以《超级中国》在韩 国的热播为载体,考 查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传播,试题难度 中等。
以中法文化交流为背 景,考查文化的多样 性与文化传播,试题 难度中等。 以《舌尖上的中国》 引起高度关注为背 景,考查文化传播, 试题难度不大。
2014·课标 Ⅰ·19
选择题
2014·课标 Ⅱ·19
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
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2)民族节日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3.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3.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3.“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 产
【跟踪演练】 1.2017 年10 月4 日是传统的中秋节。中秋节自古便 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 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 ,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由此可见 ( ) 世纪金榜导学号76590075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来自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必备知识】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 ①地位: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__教__信__仰___和 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 淀。
【金榜状元笔记】 不能混淆:区分“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
②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_集__中__展__示__,也是 民族情感的集__中___表__达__。
【金榜状元笔记】 严格区分: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
(3)大众传媒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__空___的局限, 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 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__要___手段。
6.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2 次考查,多考查中华文化 走出去的意义】 (1)意义:中华文化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 的_传__播__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 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金榜状元笔记】 几种错误观点:消除文化差异;文化有优劣之分;文化 交流实现文化趋同。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要_认__同__本民族文化,又要_尊__重__其他 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金榜状元笔记】 不能错用:准确把握“认同”尊“重”后面的搭配词,不可 错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 1.×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 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的重要标志。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混淆。 2.× 世界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共性的概括与总结,并不是 各民族文化的集合。 3.×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促使文化趋同 违背了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4.× 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 融合,但是不可能实现同一,这样违背了文化多样性。
三、文化传播、交流
(1)重要途径:□28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途径 (2)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
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1)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
络等发展阶段。
(2)大众传媒、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是以 □29 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
(2)文化遗产 ①地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重要标志。 ②意义: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 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 □10 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 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保护: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决定,以 □11 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并给予保护。
手段
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 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3)大众传媒依托 □30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
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日益显示出文化 □31 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
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32主要手段
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
意义
□33 中华文化的传播和 □34 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 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 □35 中华文化
2.作用: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 □12 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 的□13重要动力。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意义。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14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15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正确态度:既要认同 □16 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 □17 其他民 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 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原则:遵循□18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4)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 □19 差异,理解 □20 个 性,□21和睦相片,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二、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共性: 世界各民族的 □22 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 □23 规律,在 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个性: 各民族间 □24 经济的和政治的、 □25 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 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 □26 个性和特征;文 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 □27 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 彩。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电视剧《三国》被世界所认同, 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③符合题意;电视剧《三 国》展现的是中华文化,这表明民族文化有个性,该剧受到 韩、日、美等国观念的欢迎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共性,④符 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取长补短,①与题意无关;在学习和借 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材料强 调的是我国文化“走出去”,②不符合题意。
课时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基础知识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表现: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 独特标识。从 民族节日和 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 多彩的魅力。
(1)民族节日 ①含义: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 风土人情、宗 教信仰和 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 长 期积淀。 ②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 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 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 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4)民族性与世界性具有相对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 互转化。
图示
3.厘清几点认知 (1)传统习俗≠民族节日 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 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 (2)文化的多样性并不是只通过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体现出 来(也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 居建筑、风俗习惯等体现)。 (3)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并不是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 样性。
解析:古村落属于文化遗产,之所以要保护好古村落,是 因为它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 义,②③符合题意;古村落是人们保护的对象而不是居住的选 择,①说法与现实不符;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的态度,④中“全盘继承”的说法错误,排除。故答案为 B项。
答案:B
命题领悟,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多以 选择题形式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背景材料常常是提供某个国家或民族的独特的文化,或者是文 化交流方面的事例。
(10)文化多样性≠文化多元化 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 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 化多元化主要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 秀的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多 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对 点 训 练] 命题点一 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训练1 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一个民族信仰什 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通过节日一窥究竟。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 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 ④透过各 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4)认为世界文化就是民族文化的总和是错误的。任何文化 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不是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
(5)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并不是搞“民族虚 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6)差异≠优劣 各民族文化有差异,但无优劣之分。 (7)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不会使得文化交流无法进行,更 不是必然导致民族文化冲突。 (8)既不能认为世界文化高于民族文化,也不能说用世界文 化取代民族文化。 (9)不能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老的民族文化已无存在价 值。
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态 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 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
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
怎 原 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
么 则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
பைடு நூலகம்

界文化的繁荣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 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 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①“相互融合”,用在两个国家 之间不合适,只能说交流、借鉴。④“都源远流长”,说法错 误。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独有特征。排除①④,故答案为 C。
5.× 文化传播中大众传媒与旧的传播媒介共同发挥着作 用。
6.×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 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 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处理世界文化多样 性的原则是: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7.× 现代传媒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8.× 立足实践不断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关键;社会实践是 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9.×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方式而不是文化传播途径。 10.× 我们进行文化交流既要热情地欢迎各国优秀文化 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5.大众传媒将会取代旧的文化传播媒介。( ) 6.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
7.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 8.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和途径。( ) 9.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10.我们进行文化交流,既要热情欢迎各国文化在中国传 播,又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
解析:本题考点: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西方建筑 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 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文化是世界的,故正 确答案是D;A、B在题意中没有体现;C说法错误,创造力的 源泉应该是实践。
答案:D
任 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
务 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
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图示 尊重文化多样性:
2.如何从哲学上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1)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 遍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各种文化的差异性和统一性的辩证 关系。 (2)文化的世界性是各种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即世界各种 文化的共性。文化的民族性是各种文化的个体性、独特性,它 使世界上各民族文化相互区别开来。 (3)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 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过文化的民族性表现出 来。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世界性也就不存在了。
核心考点 核心考点一 文化的多样性 [真 题 探 究]
1.(2014·新课标Ⅰ卷,19)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 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 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 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 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