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自然哲学和科学技术概论共51页
科学技术哲学(最终版).

科学技术哲学引论:1.科学技术哲学分为自然观、科技方法论、科技观第一章1.科学的整体化、技术综合化、科技一体化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主要趋势。
现代科学的主要发展趋势:(1)一方面物质科学继续揭示更深远、更广阔的层次以及各种极限状态下的物质运动规律;另一方面系统科学和生命科学正逐步阐释与人类有更亲密关系的各类复杂系统的行为规律。
后者重要性正在超过前者,系统科学和生命科学将是21世纪的带头科学;(2)当代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综合,综合表现为多层次、多维度的学科交叉与渗透,更表现为横断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群不断涌现。
现代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1)以基础自然科学新成果为先导的高新技术成为现代技术体系的带头技术;(2)各门类技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并在某些技术领域围绕一个大问题的解决或一个大目标的实现,形成庞大的综合性技术群;(3)综合各门类应用技术的复杂大系统的研制开发,成为技术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4)管理技术、决策技术、经济运行宏观调控技术、大众传媒技术、广告技术等,都超越了经验方法加随机应变的前技术阶段,初步实现了理论指导下的优化和程序化操作,即实现了初步的技术化;(5)大多数技术创新出现于新产品的研制过程。
2.科学精神:是人类在长期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
从不同角度可以展开为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分析精神、开放精神、批判精神等诸方面,成为宝贵的指导实践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财富。
第二章1.天然自然:原始素材、天然存在(西北干旱、南方湿润)人化自然:自然被人工影响后的(全球变暖)人工自然:人造自然(建筑、船只、人造飞机)2.自然观的演变:古代自然观——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孔子、周易、百家争鸣)(神话形态、巫术形态、理性形态)中世纪自然观——神学自然观:(神学、宗教)近代自然观——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牛顿、哥白尼、伽利略)现代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形态,在进行中(爱因斯坦)第四章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科学和技术无处不在,简直就像空气一样。
想想看,你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可能是看手机,哎,这小玩意儿可真神奇,什么信息都能在瞬间传到你眼前。
再比如说,咱们喝的那杯咖啡,想想当年人们怎么煮咖啡,得多费劲啊,而现在只需要按个按钮,香浓的咖啡就能在几秒钟内给你端上来。
科学和技术就像一双看不见的手,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每一天都过得轻松愉快。
说到科学和技术,咱们得提提自然辩证法。
听起来可能有点拗口,其实这就是讲事物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事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比如说,咱们身边的植物,阳光、空气和水是它们生长的三大法宝。
缺一不可,这就像咱们做饭,要有米、有水、有火,不然可就难以成菜。
这种辩证的关系,让我们意识到,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大自然这个大家庭里的一部分。
你看看,科学和技术其实也正是在这种辩证关系中发展起来的。
科技的进步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手机能拍出那么清晰的照片?这背后可不是运气,而是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功夫下在平时”,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技术,其实都是无数人心血的结晶。
每当我拿起手机拍照的时候,总觉得那不仅仅是捕捉瞬间,而是承载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和坚持。
不过,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挑战。
这不,网上的谣言四起,大家就像无头苍蝇一样,被各种信息弄得晕头转向。
再比如,咱们的隐私问题,真是让人捏一把汗。
科技让生活变得更方便,但同时也让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些潜在的风险。
这就像骑自行车,速度快了,摔跤的可能性也大了,所以,咱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得学会保护自己,这可是老百姓的智慧。
聊到这儿,咱们再看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
比如你晚上躺在床上,看着电视,想想这画面是如何传到你眼前的,真是让人惊叹。
再说说智能家居,咱们现在说不定还能通过手机来控制家里的电器,真是省了不少事。
科学技术概论(自然辩证法) (1)

一、为什么说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提高科学技术研究的创造性?自然辩证法又称科学技术哲学,是以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运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要的基本观点,借鉴当代人文社科新成果,力图对科学技术的一般问题做出回答。
因此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演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所以研究和揭示的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以及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以及认识和处理与自然有关的各种现实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对科研具有指导作用;2)当代科研需要辩证法思维;3)著名科学家重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4)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少走弯路,做出创造性研究;5)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提高新科技管理能力。
自然辩证法目的在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自我意识和哲学反思。
通过这种反思,科学技术对自身的发展方向会更明晰。
社会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定位的理解也会更加明确。
具体来说,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工作者思想建设中有如下六个方面的作用:1.自然辩证法为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拓展科技工作者的知识面,更好的参与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科学研究的预见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造性,克服科学研究中的盲目性、机械性、摇摆性和曲折性。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它并不能代替具体科学,但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进行本体论抽象形成自然观,对科学和技术研究活动进行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抽象形成科学技术方法论,对科学技术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价值论抽象形成科学技术观,这些对科学技术研究特别是超前研究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方法论。
自然科学概论导论

(二)技术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相同点:科学与技术都是人类的理性创造活动及其成果,都反映了人对于自然的对象性关 系,都属于历史的、发展的范畴。
不同点: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行为特征。
科学更多地体现着人对于自然的认知和理解,更侧重于认识自然,技术更多地反映着 人对于自然的改造和控制,更侧重于为了特殊的目的而改造自然。
近代科学革命的序幕是以哥白尼革命开始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 说,从而使天文学逐渐抛弃了地心学说和繁琐的天球概念体系,引领人类将目光从 有限封闭的世界投向无限广袤的宇宙。在宇宙研究方面,布鲁诺提出了宇宙无限的 思想;开普勒确立了太阳系的概念,并提出了开普勒运动三定律,被誉为“天空立 法者”。
大约在公元8世纪和9世纪,阿拉伯大量翻译了包括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托勒密 的《至大论》在内的希腊科学著作。这使得阿拉伯人不仅很快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科 学知识,而且继承和保存了希腊的学术遗产并把它传递给近代的欧洲。
11世纪之后,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带回了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希腊的学术,通过翻译 希腊古典文献,欧洲学术得以复苏。而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使得理性和科学 打破了神学的奴役,重新焕发出生机。加上这一时期航海罗盘、钟表、枪炮、印刷术 的使用以及环球远航所导致的地理大发现,近代科学革命所需要的社会文化和技术条 件基本成熟,近代科学革命的契机已经来临。
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5),将医学从原始巫术中拯 救了出来。他所提出的人身上由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黏液四种体液组成的体液理论, 成为西医学的理论基础;他首创的希波克拉底誓词至今仍是医生职业的职业道德宣言。
希腊世界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重视经验观 察,他发展了物理学、逻辑学、生物学以及政治、哲学理论。他提出的以太概念、物体越 重下落速度越快的思想以及目的论的思维方式支配了西方一千多年。他通过观察、实验总 结而成的生物学著作《动物志》对各种各样的动物进行了详尽描述,很有科学价值。
导论:什么是科学哲学?

导论:什么是科学哲学?1一、什么是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1.定义:对科学的哲学反思,它包含(1)对科学本身的思考(Meta-science)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说明与解释科学方法论科学进步的规律……2(2)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相对论与时间空间观念量子力学与因果性、实在观念夸克禁闭与物质无限可分宇宙大爆炸与世界的无限性……(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3(3)科学与社会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对科学的影响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科学史(内史与外史)……(科学知识社会学(SSK: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4SSK:英国“爱丁堡学派”巴里.巴恩斯,大卫.布鲁尔,约翰.亨利5爱丁堡学派:科学知识社会学62.两种科学哲学(1)PS1:研究科学在整个人类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及其社会影响(2)PS2:研究科学本身的结构、形式及方法论方面的问题7二、科学哲学与自然哲学自然哲学:对自然作抽象的思辩,以某种形而上学原理作为先验根据来解释经验事实自然哲学曾经是自然科学的前身(古希腊)8黑格尔:《关于行星轨道的哲学演讲》(1800)(1)行星的数量必定为7颗(2)火星与木星之间不会有行星存在91801年1月1日,J.E.博德(1746-1826)发现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谷神星10三、科学与哲学三种态度:1 .科学不涉及真理的本质,只有哲学才是关于真理本质的学问11建立一门作为严密科学和绝对真理的哲学12哲学关心的是真理的本质。
至于真理是否总是或者说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真理,特别是是否就是科学研究中所说的真理则与此无关。
——《真理的本质》,法兰克福,1949年第三版,第5页13形而上学是“此在”中最基本的活动,甚至就是“此在”本身。
“此在”是个深渊,形而上学居住在深渊的最底层。
因而科学上的所谓严格性无法接近形而上学。
哲学从来都拒绝科学中使用的准绳(因此亦不能用此来衡量哲学)。
科学技术概论

科学技术概论科学技术概论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从科学技术的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科学技术的概念科学技术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研究,总结出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制造出各种工具、设备和机器,以及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和能源等活动。
科学技术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两个方面。
二、科学技术的分类1.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主要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和现象之间的规律。
2.工程技术:包括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等领域,主要应用自然科学所得到的知识,设计制造各种设备和工具,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1.古代:人类最早开始掌握火种,并使用石器等简单工具。
随着时间推移,人类开始使用金属器具和轮子等更为复杂的工具。
2.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大学,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同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发展。
3.近代:启蒙运动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爆发,机械制造、煤炭开采等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同时,电气技术、化学工业等新兴产业也开始崛起。
4.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得到快速发展,人类探索太空、深海等领域的能力不断提高。
四、科学技术的应用1.生产领域:科学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化学工业等。
它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并创造了丰厚的经济利益。
2.农业领域: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如种植新品种作物、使用化肥农药等。
这些措施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并缓解了全球食品危机。
3.医疗领域:科学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如新药物的研发、医疗器械的制造等。
这些措施提高了人类的健康水平,延长了人类寿命。
4.环境保护领域: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如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平衡。
五、结论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科学技术哲学导论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 希腊化哲学---遭到罗马官方哲学家的道德洽谈和 虚伪说教的伦理化----第二次哲学危机
3、基督教哲学: 基督教以信仰的决定性和道德实践性满足了人们对 普遍原则和道德理想的追求---遭到文艺复兴时期对 人性的追求----第三次哲学危机 4、黑格尔哲学:黑格尔之后进入现代哲学危机时期, 哲学失去“第一科学”和“科学之科学”地位, “上帝死了”“人死了”“读者死了”“作者死了” 出现后现代话语“哲学的消亡”。哲学家由智者变 为一类专业人员,“没有音乐才能的音乐家”“不 赚钱的律师”。 现代哲学的“哲学终结论”到“哲学转向论”: 如哈贝马斯用“交往理性”取代“工具—目的理 性”,力图把理性主义改造为社会交往理论,以使 之克服社会危机与自身危机。
发展史:中国古代和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就开始研究自然哲 学方面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研 究开始出现,科学技术对科学影响日益明显的现代,19世纪 的实证主义(法国的孔德、英国的斯宾塞、法国的迪尔凯姆 ) 和20世纪的逻辑经验主义哲学(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 尔 )思潮运动,对整个哲学和人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大 的影响。
主要的人物: 1、卡尔·波普尔(1902-1994):《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科学发现的逻辑》、《客观知识》 2、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的纲领》《证明与反驳》 3、托马斯·库恩(Thomas, Kunn) (1922~1996) 《科学革命的 结构》、《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集》 4、劳丹:《进步及其问题》 5、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自由社会中的科学》等
(2)从科学史的研究出发,试图回答科学理性的本质问题: 主要人物:库恩、拉卡托斯、劳丹、夏皮尔等人。 主要工作:把科学史研究同科学哲学相结合。 (3)科学社会学方面的探讨:主要是讨论科技活动的合理性。 主要人物:英国的贝尔纳:探讨科学在各种社会条件 制约下的成长历程。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把科 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一种专门职业来进行研究。 (4)从文化层面来研究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概论

导论一、科学的四个特征:1.是放映客观食物和规律的知识和知识体系;2.是探索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3.是一种社会建制;4.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二、技术的定义: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进行有目的的改造和控制活动。
特征:1.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2.具有工具性与价值负载性;3.功能具有两面性。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时,科学与技术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又有显著的差别。
相同点:科学与技术都是人类的理性创造活动及其成果,都放映了人对自然的对象性关系,都属于历史的、发展的范畴。
不同点:技术是一种广义的知识体系,与科学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行为特征;科学更多地体现者人对于自然的认知和理解,更侧重于认识自然,技术更多地反映者人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更侧重于为了特殊的目的而改造自然。
随着发展,近代科学和技术加快了融合的速度,出现“一体化”特点。
四、列举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5个领域的每一个中两个提出成就:1.数学:在公元前14世纪商朝使用十进位制;公元5世纪初,祖冲之父子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保持了千年之久。
2.天文:中国人提出了一种早期的无限宇宙概念;中国人发展了数值计算天文学和星表。
3.地学:《水经式》出于唐代,是我国第一部国家级水法;《山海经》由《山经》、《海经》和《大荒经》三部分组成,其中《山经》成书最早,科学价值最大,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著作。
4.农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宋朝秦观著《蚕书》,是中国保存下来最早的蚕桑业专著。
5.医学:《黄帝内经》是最早的医学经典;《神农本草经》是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第一章近代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一、近代自然科学初步发展在14-15世纪,地点是欧洲。
二、近代自然科学初步发展的原因: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手工业发展;航海;东西方交流。
三、地心说强调以地球为中心,日心说强调以太阳为中心。
四、近代科学和第一次大综合以牛顿的地面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