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同步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同步练习:4.13《张衡传》(新人教版必修4)及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同步练习:4.13《张衡传》(新人教版必修4)及答案解析

《张衡传》同步练习(附答案)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A.属()文邓骘() B.逾侈()璇()玑C.驿()站河间相() D.骸()骨蟾()蜍()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同()(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同()(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同()(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同()(5)府吏见丁宁()同()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E.(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4.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君何以知燕王(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8)求人可使报秦者(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10)甚矣,汲黯戆(zhuàng)也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

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

少有志向,厉操清白。

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

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

停厩中十余日,告归。

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

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威受之,辞归。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张衡传同步练习及答案

张衡传同步练习及答案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______通_______)(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______通_______)﹙3﹚傍行八道(______通_______)(4)形似酒尊(______通_______)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淡静。

古:今:(1)常从容..。

古:今:(2)举孝廉不行..拜郎中。

古:今:(3)公车特征..无际。

古:今:(4)覆盖周密..,乃知震之所在。

古:今:(5)寻其方面..,治威严。

古:今:(6)衡下车..俗人。

古:今:(7)不好交接..骄奢,不遵典宪。

古:今:(8)时国王..三.词类活用(1)妙尽璇玑之正.。

(正: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 )(3)又多.豪右(多:)(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善:)四.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1)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译: ) (2)被动句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 ) (3)宾语前置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 )(4)介词结构后置句①果地震陇西 (译: )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译: ) (5)省略句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译: )②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译: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译: ) (6)状语后置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译: ) 五.一词多义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⑤启窗而观(看)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⑤因人之力而敝之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乃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同步练习题

基础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逾.越/虞.诈璇.玑/旋.转骸.骨/骇.然B.驿.站/不怿.蟾.蜍/潺.湲篆.文/撰.述C.邓骘./白鹭.合契./修禊.孝廉./链.接D.阉.竖/阏.氏帷幄./龌.龊讽谏./斑斓.解析A项,yú,xuán,hái/hài;B项,yì,chán,zhuàn;C项,zhì/lù,qì/xì,lián/liàn;D项,yān,wò,jiàn/lán。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游:游学,游历。

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征服。

C.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发:拨动。

D.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因:趁机,乘机。

解析B项,“征”是“应验”的意思。

答案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B项,均为介词,在。

A项,副词,才/副词,就;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D项,代词,他/助词,的。

答案B4.导学号5068003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大王必欲急.臣B.时.天下承平日久杖.汉节牧羊C.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妙尽璇机之正.D.皆共目.之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解析A项,都为形容词用作动词;B项,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C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D项,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5.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项,宾语前置,其他三项均为介词结构后置,D项省略了“于”字。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覆盖周密..无际B.衡下.车.,治威严C.举孝廉不行..D.时国王骄奢..项,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而细密。

张衡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张衡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张衡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张衡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A.属()文邓骘() B.逾侈()璇()玑C.驿()站河间相() D.骸()骨蟾()蜍()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同()(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同()(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同()(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同()(5)府吏见丁宁()同()3.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E.(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4.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君何以知燕王(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8)求人可使报秦者(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10)甚矣,汲黯戆(zhuàng)也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

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 11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

少有志向,厉操清白。

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

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

停厩中十余日,告归。

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

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威受之,辞归。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高二下册语文张衡传同步练习(答案)

高二下册语文张衡传同步练习(答案)

高二下册语文张衡传同步练习(答案)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二下册语文张衡传同步练习,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①衡少善属文()②不好交接俗人()③累召不应()④五载复还()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a.游于三辅()b.虽才高于世()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c.伺者因此觉知()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以精铜铸成() 4.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同()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同() (3)子墨衰绖(di),梁弘御戎()同() (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同() (5)府吏见丁宁()同() 6.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 E.(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7.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君何以知燕王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10)甚矣,汲黯戆(zhung)也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

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张衡传》 1.①sh4o②h4o③l7i④z3i2.①于,介词。

张衡传同步精品练习及答案

张衡传同步精品练习及答案

张衡传同步精品练习及答案一、古今异义淡静1.常从容..古义: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静2.举孝廉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拜郎中3.公车特征..古义: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无际4.覆盖周密..古义:今义:周到而细密5.振声激扬..古义:今义:激动昂扬;激励使振作起来6.寻其方面..古义: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叫一个方面,治威严7.衡下车..古义:今义:从车上下来8.上下肃然..古义: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山龟鸟兽之形9.饰以篆文..古义:今义:汉字的一种字体,分大篆和小篆二、一词多义观太学 ( )大王见臣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 ( )1.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廉颇蔺相如列传》)( ) 公车特征拜郎中 ( ) 2.征咸怪其无征 ( )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并序》) ( )连辟公府不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3.就 (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励则利(《劝学》)( )瞬息可就(《活板》) ( )衡少善属文(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 4.善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并序》) (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人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5.奇褒禅山记》)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 )奇货可居( )衡少善属文(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于国也》) (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6.少风所破歌》)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 2.名词作状语时.天下承平日久()(二)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妙尽璇机之正.()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同步练习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同步练习

高二语文下册张衡传同步练习1. 给下列黑体字注音:A.属( )文邓骘( )B.逾侈( ) 璇( )玑C.驿( )站河间相( )D.骸( )骨蟾( )蜍(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同(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同( )(3)子墨衰绖(dié),梁弘御戎( )同( )(4)秦伯素服郊此,乡师而哭( )同( )(5)府吏见丁宁( )同( )3. 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B.吾得兄事之C.且庸人尚羞之D.宁许以负秦曲E.(汲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4. 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4)当立者乃公子扶苏(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君何以知燕王(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8)求人可使报秦者(9)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10)甚矣,汲黯戆(zhuàng)也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固。

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

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

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题。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

少有志向,厉操清白。

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

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

停厩中十余日,告归。

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

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

”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威受之,辞归。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

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13《张衡传》课程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13《张衡传》课程同步练习

13张衡传随堂演练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三年,上书乞骸骨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结交。

B.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

C.其牙机巧制.制:制造。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应验。

项,“制”,形制、构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车”,汉代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或代指举人进京应试。

B.“视事”,古代派往各府、州、县进行考察的官吏,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颇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 (______通_______)(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______通_______)﹙3﹚傍行八道 (______通_______)(4)形似酒尊 (______通_______)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得古今义:淡静。

古: 今:(1)常从容..。

古: 今:(2)举孝廉不行..拜郎中。

古: 今:(3)公车特征..无际。

古: 今:(4)覆盖周密..,乃知震之所在。

古: 今:(5)寻其方面..,治威严。

古: 今:(6)衡下车..俗人。

古: 今:(7)不好交接..骄奢,不遵典宪。

古: 今:(8)时国王..三、词类活用(1)妙尽璇玑之正.。

(正: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 )(3)又多.豪右 (多: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善: )四、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1)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译: ) (2)被动句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 ) (3)宾语前置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 )(4)介词结构后置句①果地震陇西 (译: )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译: )(5)省略句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译: )②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译: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 )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译: )(6)状语后置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译: ) 五、一词多义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得楼台)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⑤启窗而观(瞧)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就是)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⑤因人之力而敝之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乃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③问今就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政通人与,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就是,就)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您得)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然)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就是)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就是,就)制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属zhǔ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②衡少善属文(连缀)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属shǔ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得)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行)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擅长)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⑤不如因善遇之。

(好好地)⑥善刀而藏之。

(通“缮”,擦拭)六、句子翻译: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公府:官署。

指三公得官署。

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就是当时最高得官。

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

设公车令。

太史令:兼管天文与国史。

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得官员。

国王:指河间王。

国,诸候国。

举:推荐。

(被)举荐任官。

(”举孝廉不行“)辟:征召,召来授官。

(被)召。

(”连辟公府不就“)就:就职,任职。

召:召请来授官。

(”累召不应“)应:应职,接受官职。

拜:任命,授给官职。

(”拜为上卿“)迁:调动官职。

(”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徙:调动官职。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出:离京去外地为官。

(”出为河间相“)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下国伊始“、”衡下车“)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视事三年“)除:拜官。

除去旧职任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上书乞骸骨“)(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2) 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与技能 )②《诗》、《书》、《易》、《礼》、《乐》、《春秋》(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答案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 (“员”通“圆”)(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3﹚傍行八道 (“傍”通“旁”)(4)形似酒尊 (“尊”通“樽”)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得古今义:淡静。

古: 言行举止适度得体。

今: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1)常从容..。

古: 不去赴任。

今: 不可以。

廉不行..拜郎中。

古: 特地征召。

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得征象标志(3)公车特征..无际。

古: 四周严密。

今:周到细致(4)覆盖周密..(5)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古:方向今:相对得或并列得几个人或事物中得一部分。

..,治威严。

古: 官吏初到任。

今:从车上下来。

(6)衡下车..俗人。

古:结交今义 :①连接②移交与接替(7)不好交接..骄奢,不遵典宪。

古义:封建社会贵族得最高封爵。

今义:古代某些国家得统治(8)时国王..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得元首三、词类活用(1)妙尽璇玑之正。

(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奇,形容词得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3)又多豪右 (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善:形容词作动词。

)四、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1)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2)被动句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3)宾语前置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4)介词结构后置句①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②讽议左右(在皇帝得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5)省略句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②讽议左右(省略介词“于”)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省略主语“张衡”)④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省略句)(6)状语后置①游于三辅(于三辅游)②讽议左右((于)左右讽议)五、一词多义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得楼台)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⑤启窗而观(瞧)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就是)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⑤因人之力而敝之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趁机)乃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才)②遂乃研核阴阳(就)③问今就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④政通人与,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就是,就)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您得)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然)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就是)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就是,就)制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属zhǔ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②衡少善属文(连缀)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属shǔ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得)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善行)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擅长)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⑤不如因善遇之。

(好好地)⑥善刀而藏之。

(通“缮”,擦拭)六、句子翻译: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文: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她)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她)也没有去就任。

--“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她”,即张衡。

“连辟公府”就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她才能奇特,累次召请(她),(她)没有应召。

--“奇”,形容词得意动用法。

省略“召”得宾语与“不应”得主语(即兼语)“其”。

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译文: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

--状语后置。

4、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得事。

--“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

“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七、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公府:官署。

指三公得官署。

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就是当时最高得官。

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

设公车令。

太史令:兼管天文与国史。

国王:指河间王。

国,诸候国。

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得官员。

举:推荐。

(被)举荐任官。

(”举孝廉不行“)辟:征召,召来授官。

(被)召。

(”连辟公府不就“)就:就职,任职。

召:召请来授官。

(”累召不应“)应:应职,接受官职。

拜:任命,授给官职。

(”拜为上卿“)迁:调动官职。

(”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徙:调动官职。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出:离京去外地为官。

(”出为河间相“)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下国伊始“、”衡下车“)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视事三年“)除:拜官。

除去旧职任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上书乞骸骨“)(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2) 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与技能 )②《诗》、《书》、《易》、《礼》、《乐》、《春秋》(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