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复习资料
复习元素周期表

各族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ⅠA、 ⅡA、 ⅢB、 ⅣB, ⅤB、ⅥB、ⅦB、 Ⅷ, ⅠB、 ⅡB、 ⅢA、 ⅣA、 ⅤA、ⅥA、ⅦA、 0。
第二课时
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 位置关系
周 期
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3个短周期 (1、2、3周期) 1、 周期(7个) 3个长周期 (4、5、6周期) 元 1个不完全周期(7周期)
回 顾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素 周 期 表ຫໍສະໝຸດ 主族(7个) IA~VIIA 副族(7个) IB~VIIB 族(16个) VIII族(1个) 8、9、10三个纵行 零族( 1 个)最右边一个纵行(惰性 气体元素) 三长、三短、一不完全;
二、元素化合价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价电子: 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中的电子。
2、主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
=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数 3、非金属:
最高正价 + 最低负价 =8
作业:
P101 四
1 2 3 4 5 6 7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B Al Si Ge
As Sb
Te At
Po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稀 有 气 体
表格中的虚线即是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线 注意:
1、虚线左面是金属元素,右面是非金属元素;左下 方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铯)。右上方是非金属性最 强的元素(氟)。 2、 ⅤA-ⅥA分界线右侧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中的 H原子写在前面,如:H2O 、HF;左侧的氢化物 的化学式中的H原子写在后面,如:CH4 、NH3
元素周期表专题复习

元素周期表专题复习内容: 第一章 时限:45 分钟一、知识网络中子N (不带电荷) 原子核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Z (带正电荷) 元素 → 元素符号1、原子结构: 电子数(Z 个): 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③、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2、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④、零族(稀有气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外电子排布 ②、原子半径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 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3、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Li<Na<K<Rb<Cs具体规律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F --<Cl --<Br --<I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元素周期表复习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不得复制)期数:1003 HXG1002 学科:化学年级:高一编稿老师:李秀审稿老师:徐洁[同步教学信息]复习篇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知识梳理】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长周期(第4、5、6、7周期)周期表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个纵行)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口诀:三长、四短;七主七副一零一Ⅷ二.等量关系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归纳与整理】一、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注意:第七周期曾被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c、第Ⅷ族:三个纵行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③族的别称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ⅣA称为元素ⅤA称为元素Ⅵ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3、元素周期表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 一ⅢBⅣBⅤBⅥBⅦBⅧⅠBⅡB二三四五六七【高考链接】1.(08全国Ⅰ卷)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解析:此题应根据已知的原子序数确定对应的元素,然后根据常见的物质进行判断。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元素核素同位素

考点46 元素核素同位素聚焦与凝萃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2.了解同位素的性质及其应用,掌握核素的表示方法。
解读与打通常规考点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氧(O)元素,氢(H)元素。
特性:主要通过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来体现。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如1H(H)、2H(D)、3H(T)就各为一种核素。
特性:不同的核素可能质子数相同,或中子数相同,或质量数相同,或各类数均不相同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用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6O、17O、18O是氧元素的三种核素,互为同位素。
特性:同位素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天然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比一般不变;同位素构成的化合物如H2O、D2O、T2O,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4.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隐性考点1.同位素的六同和三不同2.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的比较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是宏观概念,对同类原子而言,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不相等,原子的种类多于元素的种类。
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
质子数相同的核素属于同一种元素。
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
化学变化中不会产生新元素。
(2)同位素是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几种原子间的关系而言。
同位素的描述对象是原子,即核素。
质子数相同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3)核素是微观概念,对某种元素的原子而言. 4.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比较18e -Ar HCl、H2S、PH3、SiH4、F2、H2O2、N2H4、C2H6、CH3OH、CH3FCl-、S2-、HS-、O2-2K+、Ca2+融合与应用例1.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He形式存在,而月球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3He,据估算3He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3He、4He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②3He、4He具有相同的中子数③3He核聚变是化学变化④3He液化是物理变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3He中子数为1,4He中子数为2,②错;核聚变既不属于物理变化,也不属于化学变化,③错。
部编版八年级上化学元素复习必背

部编版八年级上化学元素复习必背本文档将重点介绍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化学元素的复内容,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1. 元素的概念和符号-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与化合物和混合物不同。
- 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原子符号,用于表示该元素。
- 常见元素的符号有:氢(H)、氧(O)、碳(C)、铁(Fe)等。
2. 元素的分类- 元素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等。
-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如铁(Fe)、铜(Cu)等。
- 非金属元素通常为气体或固体,导电性和导热性较差,如氧(O)、氮(N)等。
- 半金属元素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性质,如硅(Si)。
3. 常见元素的特性和应用- 氢气(H2)是最轻的元素,具有极强的可燃性,在航天、燃料电池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 氧气(O2)是支持燃烧的气体,在呼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碳元素(C)是生命体中的基本元素,有机物都包含碳元素。
- 铁元素(Fe)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用于制造钢铁等产品。
- 铜元素(Cu)是良好的导电材料,广泛用于电器制造。
- 硅元素(Si)是半导体材料,应用于电子器件制造。
4. 复方法- 背诵元素的名字和符号:对于每个元素,可以将其中文名字、英文名字和元素符号进行对应记忆。
- 分类总结: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总结,帮助记忆和理解。
- 应用案例:了解元素的特性和应用,将有助于记忆并增强对元素的认识。
5. 注意事项- 在复元素的过程中,应确保准确地记忆每个元素的符号和性质。
- 每个元素的特性和应用都不止于文中提及的几个,学生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和了解。
希望本文档能帮助到学生们更好地复习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的化学元素知识,取得好成绩!。
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复习资料

虹桥二中化学中考专题讲座(元素及其化合物)初三姓名:(一)水1.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
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都属于混合物2. 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流。
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①水通电(正极O2 负极H2 ,体积比1:2) 2H2 O===2H2 ↑+O2 ↑③.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通常放在最后除,如除去氢气中含有(HCl、水蒸气、CO2),先通过再通过。
④.要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通常应先检验,如证明氢气中含有HCl、水蒸气、CO2,应先让混合气体通过(填仪器和其中的药品),观察到时,则说明含有;再通过,当观察到,则含有,接着通过,当观察到,则说明含有。
(二)空气4.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5.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大气污染物、酸雨-----来自于含硫燃料的燃烧。
6.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
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三)氧气的性质和用途7.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8.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9.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
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C + O2 点燃CO2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 2 点燃 SO 2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⑶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 2点燃2P 2 O 5 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元素周期表专题复习

小结
高考要求
1)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熟悉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2)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同位素的概念。理解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 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第1、2、3 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理 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初 步了解氢键。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 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 3)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 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以IA和VIIA族为例,掌握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作业:完成练习提纲
11、(06年重庆29)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的短周期元素,且互不同族,其中只有两种为金属;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X与W、Y 与Z这两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均为9。单质Y和W 都可与浓的NaOH溶液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Y、Z、W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2)ZW2的电子式是_________,它在常温下呈液态, 形成晶体时,属于_______晶体。 (3)工业生产单质Y的原理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X与Y化学性质相似,则X与浓的NaOH溶液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5)0.1 mol的单质W与50 mL 1.5 mol/L的FeBr2溶液反 应,则被氧化的Fe2+和Br-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族 周期 1 2 3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① ② ③ ⑦ ④ ⑧ ⑤ ⑥ ⑨ ⑩
高中化学复习常见元素化合物

高中化学复习常见元素化合物一、金属活动性顺序K>Ba>Ca>Na>Li>Mg>Al>Ti>V>Be>Mn>Zn>Cr>Fe>Co>Ni>Sn>Pb>(D)>(H)>Cu>Hg>Ag>Rh>Pd>Pt>Au二、MNO3的热分解规律①K→Na爽朗金属MNO3→MNO2 + O2↑②Mg→Cu等较爽朗金属MNO3→MO + NO2↑+ O2↑③Hg以后不爽朗金属MNO3→M + NO2↑+ O2↑焰色反应Li深红;Na黄;K紫;Rb红紫;Cs紫红;Ca砖红;Sr洋红;Ba绿碳族①Sn(Ⅱ)SnO灰色粉末;Sn(OH)2白↓,偏碱性;SnCl2 SnF2白;SnBr2淡黄;SnI2橙;SnS棕↓②Sn(Ⅳ)SnO2白;Sn(OH)4绿色;SnF4白;SnBr4无色;SnI4红;SnS2金黄(俗称"金粉")↓;SnCl4(l)无色③Pb(Ⅱ)PbO黄或黄红;Pb2O3橙;PbS黑↓;PbF2无色↓;PbCl2白↓;Pb Br2白;PbI2金黄;PbSO4白↓;PbCO3白↓;Pb(OH)2白↓;Pb3(CO3)2(OH)2铅白↓④Pb(Ⅳ) Pb3O4(2PbO•P bO2):红(铅丹/红铅)PbO2棕;2PbO·PbO2红;PbS2红褐;PbCl4(l)无色;PbF4无色;Pb (NO3)2无色;Pb(Ac)2•H2O无色晶体氮族As2O3 白;As2 O5黄①SbSb2O3白(锑白);Sb2O5淡黄;Sb2S3橘红↓;Sb2S5橙黄;SbX3(X= F,Cl,Br)白;SbI3红;Sb(OH)3白↓②BiBi2O3淡黄;Bi2O5红棕(不稳固);Bi2S3棕黑;BiF3灰白;BiCl3白;BiBr3黄;BiI3黑↓硫①硫化物BaS白↓;ZnS白↓;FeS黑↓;CuS黑↓;Ag2S黑↓;HgS黑(沉淀),红(朱砂);MnS肉红↓;CdS黄↓;SnS褐色↓;PbS黑↓;As2S3黄;As2S5黄;Sb2S3橙红;Sb2S5橙红;Bi2S3棕黑弱碱②硫代化物可溶于Na2S溶液生成可溶性硫代酸盐的:As2S3 Sb2S3 SnS2 HgS铬(3d54s1)①水合离子Cr2+蓝;Cr3+紫;CrO2-绿;Cr(OH)4-亮绿;CrO42-黄;Cr2O72-橙红;②简单化物CrO黑;Cr2O3绿;CrO2暗红针状;CrO3橙;CrO5(aq)蓝;Cr(OH)2黄棕;Cr(OH)3灰蓝[CrO(O2)2]OEt2蓝;CrO2Cl2深红液体;CrCl2白;CrCl3紫③络合物[Cr(H2O)m(NH3)n]3+,(m+n=6) for(m=6) 紫→紫红→浅红→橙红→橙黄→黄[Cr(H2O)4Cl2]Cl暗绿→(冷却HCl)→[Cr(H2O)6]Cl3紫色→(乙醚HCl)→[Cr(H2O)5Cl]Cl2•H2O淡绿④水合物Cr2(SO4)3•18H2O紫色立方晶体→Cr2(SO4)3•15H2O深绿色片状→Cr2(SO4)3桃红色粉末⑤沉淀铬酸盐BaCrO4黄↓;PbCrO4黄↓;Ag2CrO4砖红↓锰(3d54s2)①水合离子Mn2+肉红/浅粉;Mn3+紫红;MnO42-绿;MnO4-紫红;MnO3+亮绿②氢氧化物MnO灰绿;MnO2黑;Mn2O7棕色油状液体;Mn(OH)2白↓;MnO(O H)2棕↓;③盐无水锰盐白色晶体;六水合锰盐(MnX2•6H2O,X=卤素,NO3,ClO4)粉红;MnS•nH2O肉红↓;无水MnS深绿;MnCO3白↓;Mn3(PO4)2白↓;K2[MnF6]金黄色晶体铁(3d64s2)①水合离子Fe2+浅绿;[Fe(H2O)6]3+浅紫;[Fe(OH)(H2O)5]2+黄;FeO42-紫红②氢氧化物FeO黑;Fe2O3红棕;Fe(OH)2白↓;Fe(OH)3红褐↓③络合物K4[Fe(CN)6](黄血盐)黄色晶体;K3[Fe(CN)6](赤血盐)红色晶体;Fe2[F e(CN)6]普鲁士蓝↓;Fe[Fe(CN)6]黑↓;Fe(CN)2白↓;Fe(C5H5)2橙黄色晶体;M2Fe6(SO4)4(OH)12(黄铁矾,M=NH4,Na,K)浅黄色晶体;Fe(CO)5黄色液体3K4Fe(CN)6 + 4FeCl3 = Fe4[Fe(CN)6]3 + 12KCl(黄血盐,亚铁氰化钾) (Ⅲ)(Ⅱ)钴(3d74s2)①离子Co2+粉红②氢氧化物CoO灰绿;Co2O3灰黑;Co3O4黑;Co(OH)2粉红↓;Co(OH)3棕↓;③络合物Co(CN)2红;K4[Co(CN)6]紫色晶体;Co2(CO)8黄色晶体;[Co(SCN) 4]2-蓝;[Co(SCN)6]4-紫氯化钴脱水变色:CoCl2•6H2O粉红→CoCl2•2H2O紫红→CoCl2•H2O蓝紫→CoCl2蓝镍(3d84s2)①离子无水Ni(Ⅱ)盐黄;Ni2+(aq)亮绿②氢氧化物NiO暗绿;Ni2O3黑;Ni(OH)2绿↓;Ni(OH)3黑↓③络合物[Ni(NH3)6]2+紫;Na2[Ni(CN)4]黄;K2[Ni(CN)4]橙;Ni(CO)4无色液体铜(3d104s1)Cu2O砖红;Cu2S黑↓;CuF红;CuCl白↓;CuBr白↓;CuI白↓光解为棕黄;CuCN白↓[CuCl2]+棕黄;CuCl2棕黄(黄绿aq);[CuCl4]2-黄;CuBr2棕;Cu(CN)2棕黄;CuO黑↓;CuS黑↓;炔铜红↓CuSO4无色;CuSO4•H2O蓝;Cu(OH)2淡蓝↓;Cu(OH)2•CuCO3墨绿[Cu(H2O)4]2+蓝;[Cu(OH)4]2-蓝紫;[Cu(NH3)4]2+深蓝;[Cu(en)2]2+深蓝紫;Cu2[Fe(Ⅱ)(CN)6]棕红银金化物①银化物:AgOH 白(常温分解);Ag2O 黑;新制AgOH 棕黄(混有Ag2O);蛋白银(AgNO3滴手上) 黑↓;AgF 白;AgCl 白↓;AgBr 淡黄↓;AgI 黄↓(胶体);Ag2S 黑↓;Ag4[Fe(CN) 6] 白↓;Ag3[Fe(CN)6] 白↓;Ag+,[Ag(NH3)2]+,[Ag(S2O3)2]3-,[Ag(C N)2]- 无色②金化物:HAuCl4•H2O 亮黄晶体;KAuCl4•5H2O 无色片状晶体;Au2O3 黑;H[Au(NO3)4]•H2O 黄色晶体;AuBr 灰黄↓;AuI 柠檬黄↓锌化物ZnO(cov)白(锌白颜料)↓;ZnI2无色;ZnS白↓;ZnCl2白色晶体(溶解度极大,水溶液酸性)K3Zn3[Fe(CN)6]白;Zn3[Fe(CN)6]2黄褐镉化物[Cd(H2O)6]2+无色;CdO棕灰↓;CdI2黄;CdS黄(镉黄颜料)↓汞化物Hg2Cl2(甘汞)白↓;Hg2(NO3)2无色晶体HgO↓红(大晶粒)或黄(小晶粒);HgS黑或红↓;HgCl2(升汞)白色;H gNH2Cl白↓;HgI2红或黄(微溶);[HgI4]2-无色;沉淀钠盐铋酸根离子是检验钠离子的试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讲 元素
, 元素)
1.元素的定义:元素是_质子数__(即_核电荷数__)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种类的概念。
“一类原子”就是指其_核电荷数__相同,而核内所含_中子数__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之所以称为一类,是因为尽管它们的原子质量不同,但化学性质是_相同__的。
2.元素种类:_100__余种(由此组成了几千万种物质)。
3.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 名称_氧__(48.60%),符号_O__。
名称_硅__(26.30%),符号_Si__。
名称_铝__(7.73%),符号_Al__。
名称_铁__(4.75%),符号_Fe__。
,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应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三十多种元素符号,并明确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①表示_一种元素__;②表示这种_元素的一个原子__。
例如:H ⎩
⎪⎨⎪
⎧a.表示 氢元素 b.表示 一个氢原子
2.书写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C 、S 、P 、K 。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 、Mg 、Ca 、Zn 、Si 。
注意:a.地壳里含有多种元素,它们在地壳里含量相差很大。
其中氧元素含量最多,其次是硅。
b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有“气”字头(表示常温下为气态)、“氵”旁(表示常温下为液态)和“石”字旁(表示常温下为固态)的汉字均属非金属元素;而有“钅”字旁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金、汞也为金属元素)。
3.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
4.元素和原子的不同点与联系
②质子数是划分元素种类的标准。
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单核离子都属同一种元素,如Na 与
Na+都属钠元素,但质子数相同的Na+与NH4+不属于同一种元素;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可以是不同种原子,如碳元素有三种不同中子数的碳原子:12,6)C、13,6)C、14,6)C。
,元素周期表简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
对于每一格,均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区分。
(2)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_周期__,共有_7个__横行,即_7个__周期。
(3)周期表中有_18个__纵行,除第_8、9、10__行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_族__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_一族__,共有16个族。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1)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2)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3)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或说具有规律性),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例1】(2014,泰安)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我国山东富含黄金,但从整个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来看,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A.O B.Si C.Al D.Fe
[答案]C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O、Si、Al、Fe、Ca,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Al。
【例2】(2014,威海)C-12和C-14是碳元素的两种不同的原子,二者的不同点有( )
①原子中的电子数②原子核内的中子数③原子核内的质子数④原子的质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D解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C12与C-14都是碳元素,它们是因为中子数不同导致原子种类不同,但质子数都相同,对于原子来说,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C-12与C-14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原子质量也不同,故选D。
【例3】(2014,安徽)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
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B.元素符号是Ga
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g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难度较小。
元素周期表每个格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是:左上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A项正确;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B项正确;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其偏旁带有“钅”,可判断该元素为金属元素,C项正确;最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故D项说法错误。
【例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试根据图示回答相应问题:
(1)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元素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
(2)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_____判断正确。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答案](1)金属55(2)AC解析:(1)铯的偏旁是“钅”,铯是金属元素,从表中可知,铯的原子序数为55,其核外电子数也为55;(2)同一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故Z>Y,A、C正确;X、Y是不同种元素,其质子数不相同,故核外电子数不相同,B不正确。
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图中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D )
A.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9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19.00%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
解析: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则原子核外电子数是9,故A错误,D正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氟,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根据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的信息,可知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故C错误。
2.(2014,泉州)硒在光照下导电能力提高近千倍,可用作静电复印硒鼓的材料。
元素周期表中“硒”的信息如右图所示。
下列关于硒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C )
A.是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34
C.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g
D.元素符号为Se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硒,属于非金属元素,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Se,故A、B、D正确;C选项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g”,故错误。
故选C。
3.铝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 )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
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在化学变化中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C.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元素符号为Br。
(1)其中x=_7__,Br属于_非金属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如下图所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C__(填字母,下同),与B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E__。
6.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氟原子:_2F__;
(2)硫酸亚铁中的阳离子:_Fe2+__;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12__;
(4)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Al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