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及诊治的介绍
恶性血液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

・
28 4 ・ 9
N .7 0 1 00 2 1
短篇 论著
恶 性血 液 病患 者 深部 真菌 感染 临 床 分 析及 护理 干 预
潘秀玲 李 小华
成都 6 0 7 10 2 四川省人 民医院血血液病 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 因素及 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分析 2 0 年 1月 一 00年 9月住院的 16 恶性血液病合并深 06 21 2例
部 真 茵 感 染病 人 的 临床 资料 和护 理 病 历 。 总 结病 人 院 内深部 真 茵感 染 的 原 因 、 临床 特 点 及 护 理 措 施 。结 果 :2 16例 共 离 出 18株 茵 株 , 白 色念 珠 茵为 3 以
主 , 85 占4 . %。感染部位最常见为肺部 , 7 2 。基础疾病包括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占6 .% 急性淋 巴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 生异 常综合征 、 慢性淋 巴细胞 白血病 、 非 霍 奇金 淋 巴瘤 、 多发 性 骨髓 瘤 等 。 反 复化 疗 、 期 广谱 抗 生素 的使 用 、 皮质 激 素 的 使 用 、 长 糖 高龄 及 合 并 糖 尿 病 是 真 菌 感 染 的 高 危 因 素 。结 论 : 部 真 菌感 深 染 是 恶 性 血 液病 常 见 的 并发 症 。加 强病 房 消 毒 隔 离管理 , 高危 人 群 进 行 监 测 和 采 取 预 防性 的护 理措 施 , 强 卫 生 宣 教 . 医嘱 早 期 使 用抗 真 茵 药物 治疗 对 加 遵 是预 防 深部 真 菌感 染 的 有效 措 施 。 【 键 词 】 部 真 茵感 染 ; 险 因 素 ; 关 深 危 护理 干预 di1 .9 9ji n 10 o:0 3 6 /. s.0 6—15 .0 10 .2 s 99 2 1 .70 6 文章编号 :06—15 (0 1 0 — 8 4—0 10 9 9 2 1 )一 7 29 2 近年来血液病患者合 并真菌感染 逐渐增 多 , 菌感 染成为血 液病患者 真 常见的并发症 , 病死率较高, 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危害。现将我院血液科 2 0 06 年 1月 一2 1 00年 9月收治的 16例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病人 的相关 因 2 素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方 法 . 1 1 一般资料 :2 . 16例均为 20 0 6年 1月 一 0 0年 9月在我 院血 液科住 21 院的血液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 , 中男 6 例 , 5 其 9 女 7例。平均年龄 5 . 57 岁( 4—8 2 4岁) 。 12 真 菌 感 染 诊 断 和 入 选 标 准 : 菌 感 染 诊 断 标 准 按 E T . 真 OR C制 定 的 真菌感染分层诊断标准¨] ①确诊病例 :. 有真菌感染的易患 因素 ; . : a具 b 具 有感染的临床表现或影像学表现 ( 肺部影像学表现 的主要 特征 包括曲菌球、 结节 、 洞、 空 晕征 及 半 月 征 , 要 特 征 包 括 炎 性 反 应 的 其 他 表 现 ) c 痰 或 鼻 次 ;. 腔分泌物培养或肺组织活检证 实有真 菌感染 。② I 床诊 断病例 :. I 缶 a 具有 真 菌 感 染 的 易 患 因素 .. 有 真 菌 感 染 的 主 要 l 床 表 现 或 影 像 学 表 现 。③ 拟 b具 I 岛 诊病例 .. a具有真菌感染 的易患 因素 ; . b 具有感 染 的l 表现 , 续发热经 临床 持 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将确诊 和I床诊断病例人选。 临 13 统计学方法 : . 数据采用例数或例次计数 , 并采用构成 比分析。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a -Difluoromethylornithine Cispentacin
核酸的功能 喷他脒
核酸合成 5-氟胞嘧啶 甲氧苄啶 Sulfomethoxazole
From0501M28.A. Boogaerts
细胞壁合成
多氧霉素 尼可霉素 Papulacandins Echinocandins
•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 减少不良反应药物。
050128
,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98~1999年监测资料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1-403 4
深部真菌病的定义
• 除表皮、毛发、甲床真菌感染以外,侵犯 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 黏膜的真菌感染。
050128
5
深部真菌病的病原学
• 致病性真菌:多为地区性流行,如组织胞 桨菌、球孢子菌、类球孢子菌、着色真菌、 皮炎芽生菌、足分支菌、孢子丝菌等。
病原体类 别
病原体分布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合计
革兰阳性 菌 革兰阴性 菌 厌氧菌
157 (33.48)
251 (53.52)
3
142 (33.90)
241 (57.88)
5(1.19)
181 (37.05)
252 (51.49)
6(1.23)
105 (27.49)
218 (57.07)
1(0.26)
585 (32.30)
962 (54.75)
15(0.85)
真菌
其他病原 体 合计
50(10.66) 28 (6.71)
8
1
469
417
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后、 应用糖皮质激素 、 血糖控制不理想 、 免疫抑制剂 。 两 组 患者存 在 高 危 因素 的数 量 比较 见表 1 。
表 1 两组 高危因素数量 比较
注: 两组 患者在高危 因素数量上有统计学差 异 , P< . O 1 0
13 真 菌培 养结 果 .
表2 5 2个标本 真菌培养结果 例
例死 亡; 实验组发生真 菌感染的高危 因素 多于对照组 。 两组 比较 差异有统计 学意 义。结论 :C I U患者发生真 菌感染
是 多种 高危 因素综合的结果 , 临床 上经积极 治疗 , 以取得较好 疗效。 可 关键词 重症监护 真菌感染 高危 因素
重 症 监 护病 房 (C 与普 通 病 房 患 者 比较 , 生 IU) 发
部真 菌感染患者 ( 实验 组) 的临床 资料 , 寻找深 部真 菌感染发 生的 高危 因素及发 病特点 , 并与 8 6例未发 生真菌 感 染患者 ( 对照组 ) 比较。结果 :8例 患者共发 生 6种不 同真 菌感 染, 做 1 以念珠 菌最 多见 ; 中 1 其 5例 经治疗后 好转 , 3
一
1 治 疗 与转 归 . 4
所 有 患者 均 予 抗 真 菌治 疗 .其 中
标本涂片菌丝 阳性 ≥ 1 次伴真菌 培养 阳性 ≥ 1 ; 次 ( ) ≥ 2个 部 位培 养 出 同一 真 菌 。不 能 满 足上 述 条 6 件 , 曾有标本涂片菌丝和( ) 但 或 芽孢 阳性 , 或培养一 次结果 阳性 . 为可疑感染组 。 中拟诊感染组 6 . 其 例 占 3 %, 疑 感染 组 1 3 可 2例 . 6 %。并 分 析 同期 在 IU 占 7 C 病 房住 院 时 间超过 7d .而 未 发现 深 部 真菌 感 染 的所 有 患者 8 ( 6例 对照组 )其 中男 4 、 , 3 , 8 女 8例 , 例 年龄 2 6—8 2岁 , 均 (2641.) , I U住 院 时 间 7 平 5 . - 62 岁 在 C 2 平 均 (33±28 d 两 组患 者 在年 龄 、 别 、 2d, 1. .) 。 性 住 院 时间上 无 统计 学差 异 。 1 高危 因素分析 IU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 . 2 C 危 险 因素 包 括 [3 中心 静 脉 插 管 、 置 导 尿 、 置 胃 1 : 留 留 管 、 用 广谱 抗 生 素 、 械 通 气 、 应 机 胃肠 外 营养 、 手 术 大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13诊 断 标 准 , 中国 国家卫 生 部 20 0 0年 制 定 的 《 院 感 染 诊 断 标 准 ( 医 试
选 择 于 20 0 3年 1月 一 0 7年 8月石 家 庄市 第 三 医 院 的 20 住 院病 例 , 临床 和微 生 物学 检 查f 菌镜 检 、 经 真 培养 和病 理 检 查) 实为深 部 真菌感 染 的病 例共 1 6例 。其 中 , 性 9 证 7 男 8例 ,
维普资讯
・
调 查 报告 ・
28 9 第 卷 2 o 年 月 5第6 o 期
院 内深 部真 菌感 染 危 险 因素研 究
杨会 英 , 丽娟 , 涛 , 俊 晰 牛 李 鲍 ( . 家庄 市第 三医 院感控 科, 北石 家庄 1 石 河 0 0 3 ;. 北 医科 大学 公共 卫生 学 院流行 病学 教研 室 , 北石 家庄 5 0 1 2河 河 00 1 ) 5 0 1
行 )I 院 内感 染 定 义为 : 》】 2 将 指病 人 在入 院 时不 存 在 , 也不 处在 潜伏 期而 在 医院 内发 生 的感 染 . 时也包 括 在 医院 内感 染 而 同
2 治 疗 结 果 . 6
5 4例 中死 亡 1 3 8例 ( .%) 其 中农 药 中毒 l 34 , 3例 ( 中 其 有 机磷 1 例 , 草 枯 2例 , 鼠剂 1例 ) 药物 中毒 2例 , 1 百 杀 , 一 氧化 碳 中毒 2例 . 精 中毒 1 。 酒 例
【 要】目的 : 摘 探讨 住 院患 者发 生深 部真 菌感 染 的危 险 因素 , 临床 防治 提供 依据 。方 法 : 2 0 ~ 0 7年在 我院 住 为 对 03 20 院治疗 的 出院患 者 中所有 出 院诊 断符合 深 部 真菌感 染 的 16例 患者 进行 回顾性 病 例分 析 .对 可能影 响 预 后 的因 7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常见于免疫抑制的患者,如重症肝炎、肿瘤等患者。
该感染的致病菌数种,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均为普通环境微生物。
重症患者因身体免疫力差,易受侵袭性真菌感染困扰,提高了治疗难度,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因此,本文将介绍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对该疾病进行诊治。
诊断流程病史采集重症患者因抵抗力较弱,更易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侵袭,医生在病史采集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高危因素,如免疫抑制,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等。
临床表现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症状多样,如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等。
医生需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判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同时也需要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表现相似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非常重要,主要侧重穿刺刮取病灶等样本进行真菌培养和PCR检测,以确定病种并确定真菌感染的病灶。
治疗指南治疗方案权威机构如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IDSA(美国感染病学会)等已制定了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指南,包括选择治疗药物等方面的内容。
治疗原则是尽早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联合抗生素等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
针对不同的致病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抗真菌药物,例如曲霉菌侵袭者需要选择伊曲康唑、氟康唑、甲氧苄啶等治疗药物,白色念珠菌可以使用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是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对感染症状、细菌药物敏感性及患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抗真菌药物及联合其他药物一起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措施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非常重要。
针对重症患者,建议加强住院环境的消毒清洁等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治疗。
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较为困难,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依照治疗指南进行个性化治疗,且患者的各项指标也需要时刻监测。
探讨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魏荣花 : 女, 本科 , 主管护 师, 护士长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0 9 — 1 4
3 . 1 外科病室深部直菌感染 1 : 1 配 比条件l o is g i t i c 回归模型单 因
2 0 0 7 , 2 1 ( 7 ) : 1 8 9 0 - 1 8 9 1 .
量转化为 哑变量( 0 、 1 化) 。 单 因素分析 : 对 相关危 险因素进行 总 结, 按照1 : 1 配 比条件l o g i s t i c I  ̄归逐一对每个变量进行单 因素 回归 分析 , 分别统计其O R 值、 9 5 %可信区间以及参数估计值( B ) 的显著
性 检 验结 果 , 按c t = 0 . 0 5 检验 水 准 , 以P < 0 . 0 5 为差 异 具有 统 计 学意 义 。
当代 护 士2 0 1 3 年0 9 月 下旬 刊
. 2 1.
探讨 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 的危 险因素
魏 荣花
摘要 目的
龙 海菊
王 玉凡
采用 回顾性调 查方 法 , 收 集 1 3 2 例共 分
探讨 外科病房深部 真菌感 染的危 险因素 , 为制定深部真 菌感染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 方法
1 资 料 与方 法
多 因素分析 : 采用 1 : 1 配 比条件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方法 , 将单 因素分 析结果得 出的危险因素 , 再次进行多因素分析 , 并按a = 0 . 0 5 检验水 准, 以P < 0 . 0 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计算 出各危险因素的O R 值。
极其重要 的意义, 同时也是提高患者满意度 , 避免医患冲突 的重 要 因素 。 本文通过对本 院外科病房住 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的 危险 因素 , 进行 回顾性分析 , 总结出导致外科病房患者深部真菌 感染 的高危 因素 ,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 据此提出避免外科病房深 部真菌感染的措施和方法, 具体报告如下 。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

医疗操作与感染பைடு நூலகம்险
手术
手术操作可能导致患者免疫系统的暂时抑制,增加真菌感染的风险。特别是某 些大型手术、长时间手术和涉及植入物的手术,更容易引发感染。
侵入性操作
如导管插入、中心静脉置管、尿管等侵入性医疗操作,可能破坏人体的自然屏 障,为真菌侵入提供途径,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医院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真菌孢子可通过空气传播,特别是在医院环境中,可能存在真菌污染的空气、尘 埃或水滴。患者吸入这些污染物后,可能引发深部真菌感染。
接触传播
医院内人员、医疗器械、床单被褥等可能成为真菌的传播媒介。医护人员的手部 卫生习惯不良、医疗器械的消毒不彻底等都可能导致真菌在患者间的传播。
03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预防
04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应对策略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应对策略
•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是指在医院环境下,由真菌引起的深部组织 感染。这类感染通常出现在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身上,且具有 较高的病死率。为了有效应对院内深部真菌感染,需要采取一 系列的应对策略。
THANK YOU
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性
高危人群
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力较弱 的人群,如老年人、婴幼儿、孕妇以 及患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 者。
致死率与致残率
深部真菌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甚至死亡,治愈后也可能留下后遗症 ,影响生活质量。
深部真菌感染在院内的发生率
01
高发生率
医院内环境存在多种潜在的真菌病原体,同时住院患者通常免疫力较低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
汇报人: 日期:
•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预防 •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应对策略
深部真菌感染诊断

NCCLS M27-A 1997
抗真菌药物对酵母菌的MIC判定折点(ug/ml)
氟康唑 5-氟胞嘧啶 伊曲康唑 # 两性霉素B* 伏立康唑@
S 8 4
0.125 0.5
SDD 16-32
--
I - 8-16
-
-
R 64
32
1 1
1 2
4
#粘膜中酵母菌 ;*非 NCCLS标准; @ CLSI未公布对念珠菌的折点
Cell membrane
• Polyene antibiotics- AMB NST • Azole antifungals- FCZ ITR VRZ
KCZ MCZ
DNA/RNA synthesis
• Pyrimidine analogues Flucytosine
Cell wall (New)
• Echinocandins -Caspofungin acetate (Cancidas) -Micafungin
卡泊芬净
S S S / I? S S S S
真菌室培养阳性率最高的丝状真菌
• 曲霉菌属:185种,约20种被报道过,其中烟曲
霉、黄曲霉是常见的致病菌
• 可从痰、支气管灌洗液、血、脑脊液、角膜刮出
物、外耳道、鼻窦、腹膜液、玻璃体中分离到
常见的致病曲霉种
• 烟曲霉(A.fumigatus) • 黄曲霉(A.flavus) • 构巢曲霉(A.nidulans) • 黑曲霉(A.niger) • 土曲霉(A.terreus) • 棒曲霉(A.clavatus) • 杂色曲霉(A.vewsicolor)
纸片扩散法敏感试验的判定标准
S: 敏感
氟康唑对酵母菌 NCCLS M44-P. 20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our company slogan
按病原菌生长形态特性分类
霉菌组(molds):菌落形态可产生分枝的丝状菌丝,曲菌 (Aspergillus)、毛霉菌 (mucoraceae)即属于此类。 酵母菌( yeasts ):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隐球 菌属( cryptococcus ),其中又以新型隐球菌最具有临床 意义。 类酵母样菌( yeast-like fungi ):在组织内菌丝为主, 培养基上产生类似葡萄球菌的菌落。念珠菌属(Candida), 其中以白念最多见,其次有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 双相样菌(dimorphic fungi):37度试管或组织上生长, 呈酵母菌样,22度培养呈菌丝体生长。 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球孢子菌、类球孢子菌、皮炎 芽生菌等属于此群。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
系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 殖引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的病 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 对于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定义尚无统一定 论,危险(宿主)因素,临床特征以及微生物检 查构成了此定义的基础。
真菌量多,免疫功能低下,出现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
发病因素有三个方面
Your company slogan
菌体方面:
如白色念珠菌细胞壁含甘露糖,能增强白念 菌的粘附力,从而引起感染;其次它在组织 内常呈菌丝体,不易被吞噬,也增强了致病 力。 新型隐球菌在体外无荚膜,但在人体内很快 形成荚膜,荚膜多糖保护菌体不受吞噬作用 的破坏,并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机械性损伤。 皮炎芽生菌和球孢子菌的厚壁也有对抗白细 胞吞噬作用等。
Your company slogan
IFI诊断要点
IFI诊断模式 三种核心因素 宿主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分级诊断 Proven -----确诊
Probable---临床诊断
Possible-----拟诊
Your company slogan
诊断的核心因素之一:
Table of Contents
1
真菌分类及流行病学
2 3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4 5
诊断
治疗
Your company slogan
发病机制
致病性真菌:进入人体——原发感染(如肺) 免疫防御功能正常,不出现临床症状——隐性感染 尿路、中枢、骨关节、皮下软组织等 条件致病性真菌:不致病,诱发因素作用——引起感染 内源性真菌——常播散致各个脏器 外源性途径——感染部位较局限
Your company slogan
Table of Contents
1
真菌分类及流行病学
2 3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4 5
诊断
治疗
Your company slogan
危险因素
一、免疫抑制性治疗: 免疫抑制剂、皮质类激素、恶性肿瘤病人、器官移植、化 疗、放疗 二、免疫抑制性疾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毛霉菌感染率高)、 HIV(+)
侵袭性念珠菌病危险因素的临床认知与评估很重要
危险因素( *为独立危险因素) 在感染中可能的作用 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促进真菌定植 肾上腺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 老年 免疫抑制 化疗* 免疫抑制 •大多数危险因素单个来看对确定真菌感染帮助不大 恶性肿瘤 免疫抑制 以往念珠菌定植 * 穿透粘膜感染 •将其作为一个连续整体来看非常重要 胃酸抑制* 定植和移位 留置导管 * 直接接触血管 •当同时存在 ≥2种危险因素时,感染的可能性成指数增加 肠外静脉营养* 直接接触血管、高血脂 中性粒细胞<500/mm3 * 免疫抑制 外科手术(胃肠道)* 感染路径、直接接触血管 机械通气 感染路径 肾功能衰竭/透析 * 免疫抑制/免疫抑制 营养不良 免疫抑制 住院时间/ICU时间 病原真菌暴露 疾病的严重程度 免疫抑制、侵入性操作
Your company slogan
Table of Contents
1
真菌分类及流行病学
2 3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4 5
诊断
治疗
Your company slogan
真菌感染的诊断
定殖(colonization)和侵入性感染(invasive 定殖:真菌寄生于人体浅表部位(粘膜、皮肤)。 infectio
Your company slogan
主要高危因素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 COPD 长时间激素治疗 多器官功能衰竭
曲霉感染的高危因素
严重粒细胞缺乏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移植患者 移植患者 入住 ICU 入住 ICU
中心静脉插管 糖尿病 外科手术
曲霉/念珠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念珠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临床特征 (表现)
微生物学 检查及组织 病理学检查
宿主危险 因素
Your company slogan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评分系统
(分值越高危险性越大)
5分:使用广谱抗生素>4d、胃肠道手术、 中心静脉置管、 入住ICU≥4d、 抗生素治疗4d后体温仍>38℃、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入院48h内血培养真菌阳性、 血中发现病原菌、血培养4次中2次以上阳性。
Your company slogan
流行病学
致病性真菌:多呈地区性流行——南北美洲。 条件致病性真菌:外界环境 (空气、尘埃,土壤)
人体(皮肤,口咽,消化道,阴道)
医院(医疗器械,未加热食品:饼 干、冷冻汤、果汁、蔬菜、水果、 水及乳制品)
条件致病菌感染 ——呈上升趋势,为继发性感染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粘膜损伤)
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7天;联合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抗生素。 导致胃肠道菌群失调,念珠菌大量繁殖。 导致宿主粒细胞吞噬功能下降
四、侵入性监测和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
体内留臵导管——中心静脉插管、TPN、气管插管、放臵尿 管、机械通气,气管切开。
破坏皮肤屏障的保护作用;
损伤血管内皮,增加念珠菌的附着机会。 营养液输入会促进念珠菌生长。 几乎所有与内臵管有关的真菌感染均由念珠菌引起。
• 接触、吸入
• 常驻真菌条件致病
• 医源性侵入
C. Albicans
白念
C. Krusei克柔
C. Glabrata光滑
Your company slogan
隐球菌:引发脑膜炎、脑膜脑炎 多见于AIDS患者。 曲霉菌:一般初期多感染在肺— 以后播散至全身. 毛霉菌:侵犯血管造成损害— 组织坏死倾向。
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减少与持续时间是真菌侵入的主要因 素,
中性粒细胞减少,吞噬作用下降是宿主导致真菌感染的重 要部分。 AIDS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是20-25% AIDS患者主要感染的真菌:85-90% 念珠菌,0-15% 菌,1-6% 曲霉菌。 隐球
Your company slogan
与其它科室的患者相比,ICU患者最突出的 特点是其解剖生理屏障完整性的破坏。 ICU患者往往带有多种体腔和血管内的插管, 且消化道难以正常利用,较其他患者具有更 多的皮肤、粘膜等解剖生理屏障损害 因此使得正常定植于体表皮肤和体腔粘膜表 面的条件致病真菌,以及环境中的真菌易于 侵入原本无菌的深部组织和血液。
Your company slogan
五、创伤、腹部手术、严重头部外伤、心脏手 术(人工心脏瓣膜换瓣)、胃肠道手术、二度 或三度烧伤(或烧伤面积〉50%)
腹部大手术、严重创伤可以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破坏胃肠道粘膜屏障,使真菌容易侵入血循环系 统和器官。
破坏肠道运动,导致肠道内念珠菌大量繁殖,增 加念珠菌血症的发病机会。
Your company slogan
3分:低血压、糖尿病、留置导尿管、应用 人工呼吸机>2d、全胃肠外营养、粒细胞 减少<1000/mm3、多次入住ICU、创 伤、实体肿瘤、血培养4次中1~2次阳性、 WBC>10000、入院≥2d血培养多次阳 性。 1分:周围静脉插管、尿培养阳性、被污染 的血培养阳性、 痰中发现真菌寄殖。
深部真菌感染 高危因素及诊治的介绍
Table of Contents
1
真菌分类及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诊断
2 3
4 5
治疗
Your company slogan
真菌分类:(导致人类发病)
根据侵犯人体部位,可将真菌分为两大类
浅部真菌----主要侵犯皮肤表层角质层、毛发、
和指甲。
深部真菌----侵犯皮肤角质层以下、粘膜、深
Your company slogan
机体方面: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和细胞免疫低 下的基础病患如白血病、淋巴瘤、糖尿病和 AIDS等。 过敏反应也为另一发病因素,多数真菌的病 原的抗原经皮内注射后可有明显的局部反应 或全身反应,如球孢子菌病的结节红斑和胸 腔积液可能为过敏反应的一种表现。
Your company slogan
如:鹅口疮、食道炎、阴道炎、甲沟炎、龟头炎、尿布疹、
慢性粘膜、皮肤的真菌感染. 侵袭性感染:在血及无菌部位培养阳性或在体液中发现菌丝 如:导管及管尖培养阳性、脑脊液、无菌部位空腔穿刺液、
眼、心内膜、骨、关节、皮肤、 肝脾组织中、痰液及尿
液中有菌丝或培养阳性。
Your company slogan
念珠菌血症:至少从一个血培养标本中分离
出念珠菌属中的任何致病菌种。念珠 菌血液传播的标志,患者可能有/ 没 有出现播散性感染。
播散性念珠菌病:在多个非邻近器官均发
生念珠菌感染,意味着病原菌通过血液扩散。在 多种组织和器官上有微小脓肿形成。
即使在具有免疫功能的宿主,播散性念珠 菌病也是一种难以治疗的严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