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感染在医院中的分布

合集下载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白色念珠菌(13.6)、大肠杆菌(6.9)、表皮葡萄球菌(5.9)、肠杆菌属(5.2)
血液 皮肤软组织 其他部位
大肠杆菌(16.6)、表皮葡萄球菌(11.5)、金黄色葡萄球菌(8.3)、克雷伯菌(6.6)、 铜绿假单胞菌(5.5)
金黄色葡萄球菌(20.4)、铜绿假单胞菌(13.2)、大肠杆菌(9.3)、肠杆菌属(8.6)、 表皮葡萄球菌(7.9)
麦角固醇合成
唑类药物 Allylamines/ Thiocarbamates Morpholines
细胞核分裂
Griseofulvin Benomyl
0
0
9(0.51)
489
382
1757
050128
吴安华,等.医院内菌血医症学发p病pt 率与病原体分布.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395-398 3
感染部位 所有部位 下呼吸道 术后伤口 泌尿道 胃肠道
表 不同部位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
常见病原体(构成比,%)
大肠杆菌(9.8)、铜绿假单胞菌(8.4)、金黄色葡萄球菌(8.4)、表皮葡萄球菌 (8.0)、肠杆菌属(7.8)、白色念珠菌(6.8)、克雷伯菌属(6.6)
5(1.19)
181 (37.05)
252 (51.49)
6(1.23)
105 (27.49)
218 (57.07)
1(0.26)
585 (32.30)
962 (54.75)
15(0.85)
真菌
其他病原 体 合计
50(10.66) 28 (6.71)
8
1
469
417
50(10.24) 58(15.18) 186 (10.59)
050128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代谢抑制剂
a -Difluoromethylornithine Cispentacin
核酸的功能 喷他脒
核酸合成 5-氟胞嘧啶 甲氧苄啶 Sulfomethoxazole
From0501M28.A. Boogaerts
细胞壁合成
多氧霉素 尼可霉素 Papulacandins Echinocandins
•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 减少不良反应药物。
050128
,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98~1999年监测资料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1-403 4
深部真菌病的定义
• 除表皮、毛发、甲床真菌感染以外,侵犯 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 黏膜的真菌感染。
050128
5
深部真菌病的病原学
• 致病性真菌:多为地区性流行,如组织胞 桨菌、球孢子菌、类球孢子菌、着色真菌、 皮炎芽生菌、足分支菌、孢子丝菌等。
病原体类 别
病原体分布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合计
革兰阳性 菌 革兰阴性 菌 厌氧菌
157 (33.48)
251 (53.52)
3
142 (33.90)
241 (57.88)
5(1.19)
181 (37.05)
252 (51.49)
6(1.23)
105 (27.49)
218 (57.07)
1(0.26)
585 (32.30)
962 (54.75)
15(0.85)
真菌
其他病原 体 合计
50(10.66) 28 (6.71)
8
1
469
417

肿瘤医院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分析

肿瘤医院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分析
调查 20 0 8年 1 1 间医 院感 染病 例资料 5 1 , — 2月 2份 发 现深部 真菌感 染 19例 。 中 , 7 其 男性 1 1 , 1 例 女性 淋 巴瘤 ( 例 ,. 3 ) 鼻咽癌 ( 例 ,.3 )子 宫颈 9 5 3 、 8 4 7 、 癌及 乳 腺癌 ( 7例 ,. 4 ) 各 4 1 、肝癌 ( , .5 ) 6例 35 , 其余 部 位恶性 肿瘤共计 4 0例 。 2 2 医院感 染部位 . 呼吸道感 染 9 (3 0 ) 5例 5 . 7 , 消化 道 感 染 3 8例 ( 1 3 ) 口 腔 感 染 2 2 .2 , 3例 ( 2 8 %) 泌尿道 、 I. 5 , 手术部 位感染 各 7例 (. 1 ) 3 9 ,
[ 摘
要] 目的
探讨肿瘤医院住 院患者医 院深部真菌感 染情况 。方 法 采用前 瞻性 及 回顾性 调查方法 ,调查 5 1 医院感染病例中发现深部真菌感染者 1 — 2月问医院感 染病例资料 5 1 。结果 2份
例(4 3 %) 3 .6 ,其中>6) (岁者 占 5 . 2 (0 )恶性肿 瘤患者居 多 , 9 . 1 19例 )感染部 位以呼吸道最 92 16例 ; 占 4 4 %(6 ; 常见, 5 . 7 (5例 ) 分离 真菌 以白假丝酵母 菌为 主 , 5 . 4 ( ( 占 3 0 9 ; 占 7 5 13株 ) 其 次为光滑假 丝酵母菌 ( 3株 , ) , 4 2 . 2 ) 热带假丝酵母 菌(3株 ,2 8 ) 克柔假丝酵母 菌( 4 0 、 2 1. 5 、 9株 ,.)/) 5 ( 0 、毛孢菌 属( 株 ,. 6 ) 3 1 ( 5 。结论 )
量, 我们对一年 来 发生 的 19例 医院 深部 真 菌感 染 7

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分析

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分析
随 着 广 谱 抗 生 素 、 皮 质 激 素 、 疫 抑 制 剂 和 皮 质 类 固醇 糖 免 激 素 在 临 床 的 广 泛 应 用 , 人 性 治 疗 的普 遍 开 展 , 介 以及 艾 滋 病
液标本检 出率最高 , 见表 2 。
表 1 不同科室病原菌检出构成 比
患者 的不 断增 加 , 真菌引 起的条 件致病 菌感染 日趋严 重。 使
曼, 罗
微 , .临床分离 89株革 兰染色 等 4
行细菌耐药性监测 , 对 E B s 并 S L 进行 动态监 测及时掌 握细菌
耐药性发展动态 , 制医院 内耐药菌 的流行 传播 。对 临床抗 控 感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阴性菌耐药性的监 测与分 析 [ ] J .中 国实验诊 断学 ,09,3 20 1
方法 : 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 的 A B微生物鉴定 仪 , 3 C真菌鉴定板 、 T u gs T I 2 D A BF nu3药敏 板进行 真菌鉴定 和药敏试 验。
结果 : 临床 12株真菌标本中以白色念珠菌 、 8 热带念珠菌为主 , 药敏显示两性霉素 B对其抗菌活性相对较高 , 理论上是治疗深部真
因此 , 强 真 菌 的 分 离 培 养 和 体 外 药 敏 试 验 对 指 导 临 床 治 疗 加 尤 为 重 要 。现 对 我 院 20 0 8年 1月 ~ 0 9年 1 月 检 出 的 12 20 1 8
株真菌进行鉴定和药 敏结果 分析 , 以期指 导临床合理 使用抗
真 菌 药 物 , 效 预 防 真 菌感 染 有
据菌落显 色不 同判断 念珠菌 的种类 。对 于不 能判断真 菌 , 按 照 A B真菌鉴定的操作要求 , I3 C真菌 鉴定板进行真菌 T 用 D2

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与药敏分析

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与药敏分析

提供依据。方法
用沙保罗培养基分离培养真菌, 用黑马 Bc—I at S T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 共 )制霉菌素( Y )咪康唑( z 、 、 N S、 MI)嗌康唑( C ) 氟康唑(L ) 酮康唑( F ) EO 、 FU 、 K F 的敏感率分别为
检 出7 5株真菌 , 8 念珠菌属 有 7 6株 , 中白色 念珠 菌 55株 , 出率为 7 .4 6 其 5 检 0 6 %。7 6株 念珠 菌对 5 6 一氟胞 嘧 啶( 5一
0 %、 5 3 % 、9 O % 、9 2 % . 表 l 5 6 .8 6 .7 5 .8 见 。
近年来 , 随着激 素 、 免疫 制剂及 大量 广谱 抗 生素 的广泛 应 用, 造成菌群失调 , 菌感染 日益增 多… 。 使真 深部 真菌感染 常常 成为终期感染。同时抗 真菌 药物 的使用 又 使真 菌 出现 了耐药 现象,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为了解我院深部真菌感染的菌 群分布与耐药 状况 , 我 院 20 ~20 年 临床送 检标 本 分离 对 02 04 出的 7 6株念珠菌进行 了体外 药敏测定 , 6 结果报告如下 。
1 材 料 和 方 法
11 标本来源 7 5 真菌均分离 自我院临床送 检的尿液 、 . 8株 痰 液、 粪便、 血液 、 咽拭子 、 阴道分泌物标本 。 12 试 剂 菌株鉴定 和药敏 采用 黑马 B c—IT微 生物 分析 . at S 系统 的真菌 Yes一1 IS生化 鉴定药敏 板 , 自珠海 黑马微生 at 7D 购 物工程有 限公司。
F )两性霉素B 舳 C、 (
9 .0 10 0 %、6 2 %、7 0 %、5 3 %、9 0 %、9 2 %。结论 深部 真菌感 染 以 白色念珠 菌为主 , 5 C、 6 3 %、0 .0 8 . 1 7 .5 6 .8 6 .7 5 .8 对 一F A MB的敏感 率较高, Z E O、 L K T均出现不同程度 的耐 药, MI 、 C F U、 E 因此临床医生须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关键词 :真菌; 感染 ; 抗药性 , 多种, 真菌 ; 生物, 微 抗药性; 生物敏感性试验 微 中图分类号 :R 7 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5 1 (0 6 0 —0 0 —0 0 1 8 7 2 0 )1 1 3 2 子 3 , 44 % , 5株 占 .6 粪便 5 0株 , 6 3 %。 占 .7 2 2 标本中真菌分类 7 5株 真菌分 为 1 . 8 0种 , 为念珠 属 7种 (6 7 6株) 占 9 .7 另 3 , 7 5 %, 种分别 为头地霉 ( ) 马尔尼菲青 8株 , 霉菌( ) 毛霉菌 ( ) 6株 , 5株 。念珠 菌 属 中检 出 白色 念珠 菌 5 5 5 株 , 7 .4 , 占 06 % 光滑念珠菌 5 , 7 5 %, 9株 占 .2 季也蒙念珠菌 1 9 株 , 2 4 %, 占 .2 近平 滑念珠茵 3 6株 , 4 5 % , 占 .9 克柔 念珠菌 1 9 株 , 2 4 %, 带念珠菌 7 占 .2 热 5株 , 9 5 %。 占 .5 皱褶念珠 菌 3株 , 占 03 %。 .8 2 3 各病 区真菌检 出率 各类标 本中真菌 检 出率 最高 的为老 . 年科 (0 3 5株) 占 3 . 5 其 次 为 呼吸 内科 ( 9 , 8 8 %, 1 7株 ) 占 2 . , 5 1 %, 0 肿瘤科 (5株) 占 7 0 %, 液科 (8株) 占 3 5 %, 5 , .7 血 2 , . 5 其 它病 区共检出 2 0株 , 2 .7 0 占 54 %。 24 7 6株念珠菌对 7种 抗真菌 药物 的药 敏试验 在 7 5株 . 6 8 真菌感染 中 , 以白色念珠菌为 主, 55 , 出率 为 7 .4 共 5株 检 0 6%。 对5 一氟胞嘧啶 ( 一v )两性霉索 B 衄 )制霉 菌( s 、 5 C、 ( 、 NY ) 眯 康唑( Z 、 唑(c )氟康唑 (I )酮康 唑( E ) 种抗 MI)嗌康 EO 、 FU 、 K T7 真菌 药 物 的 敏 感率 分 别为 9 . 0 1 0 0 %、 6 2 %、 7 6 3 %、 0 . 0 8 . 1 7 ,

内科病患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内科病患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科病房患者痰或咽拭子标本真菌培养 , 经 AT B —E x p r e s s i o n 全 自动 鉴定 系 统 鉴定 , 用 AT B F UNG US 3药 敏 试 剂 板 做 药 敏 。结 果 在 2 8 8 2份 单 纯 痰 或 咽 拭 子 标 本 中分 离 出菌 株 3 0 4株 , 阳性 率 1 O . 5 5 , 其 中检 出菌 最 多的 科 室是 : 呼 吸消 化
随着大剂量广谱 抗菌 药物 的应用 , 激 素治疗 , 抗 肿 瘤 药 和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 使 得 原 本 免 疫 力 低 下 或 有 缺 陷 的 内科 患 者 易感因素不断增加 , 临 床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日渐 增 多 , 有 的 甚 至 出 现 了二 重 感 染 。为 了 了 解 我 院 内 科 病 患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的分 布 情况 , 笔者 对本 院 2 0 1 1年 1月 ~ 2 0 1 2年 6月 内 科 病 患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情 况 进 行 了统 计 和 分 类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杂志 , 2 0 0 5 , 1 5 ( 1 2 ) : 1 3 4 6 —1 3 4 8 .
[ 6 ] 黄卫青 , 侯 祖强. 镰刀菌 致毛霉 菌性肺炎 一例 [ J ] . 中华 检 验 医学 杂 志 , 2 0 0 7 , 3 0 ( 6 ) ; 6 9 4 —6 9 5 . [ 7 ] 赵亮 , 陈凌 , 陈 贻锴 , 等. 白 色 假 丝 酵 母 菌 耐 药 性 与 耐 药 基 因表 达及 蛋 白 酶 的 关 系 [ J ] . 临 床检验杂 志 , 2 0 0 7 , 2 5 ( 5 )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表 1 检 出真 菌 人 群 分 收 集 2 0 1 1年 1 月  ̄2 0 1 2年 6 月 我 院 住 院 部 所 有 内科 病 房 患 者 痰 或 咽 拭 子 标 本 2 8 8 2例 , 嘱 患 者 留 取 清 晨 咳 出痰 收 集 于 干 净 痰 杯 中 , 咽拭 子 由医 师 取 患 者 咽部 及 扁 桃 体 分 泌物 , 标本均 2 h内送 检 。 同一 病 人 重 复 送 检 算 计 1例 , 培养 阳 性 且 多 次 培 养 为 同一 菌 种 的 确 诊 为 真 菌 感 染 _ 】 ] 。 1 . 2 培 养 与 鉴 定 方 法 ① 将 标 本 分 别 接 种 于 沙 保 罗 氏 琼 脂 平 板, 6 . 5 羊血琼脂平板 , 琼脂 从 杭 州 天 和 微 生 物 试 剂 有 限 公 司 购买 , 置3 5 ℃培养 2 4 ~4 8 h , 分 离 的 菌 株 先 进 行 革 兰 氏染 色 , 镜

不同检测指标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评价

不同检测指标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评价
院 内以 I C U、 呼吸科 、 内分 泌科 、 血液科 、 肿 瘤科 多见 。P C T 作 为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的 实 验 室检 测 指 标 比 C R P 更 具 可行 性 , P C T 联 合 G 试 验 对 诊 断 临床 深 部 真 菌感 染 意 义 更 大 。 关键 词 : 降 钙 素 原 ; C反 应蛋 白 质 ; 真 菌 感 染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 7 3 — 4 1 3 0 . 2 O 1 3 . 1 9 . 0 2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4 1 3 0 ( 2 0 1 3 ) 1 9 - 2 5 4 0 — 0 2
施保 华 , 汪海 霞△, 范泽旭 , 孙 君拓 , 陈一蕊 ( 河 南省 南 阳市 中心 医院检 验科 , 河南 南 阳 4 7 3 0 0 0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临床 深部 真 菌 感 染检 测 指 标 的 可行 性 并对 其 进 行 评 价 。方 法 通 过 分 析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在 医院 中的 分 布 ,
s u i t s Th e i n s pe c t i o n r a t e of d e e p f ung a l i nf e c t i o n i n I CU a n d r e s p i r a t or y me di c i ne, e nd oc r i no l ogy, he ma t o l o gy, onc ol o gy, pe d i at r i c s
国际检验 医学杂 志 2 0 1 3年 1 O月第 3 4 卷第 1 9 期
Oc t o b e r 2 0 1 3, Vo 1 . 3 4 , No . 1 9 I n t j L a b Me d ,

116例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116例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约2a 。 rm) 的3 。 株 热 带 假 丝 酵 母 茵 : 灰 色 , 蓝 色 蓝 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料 .
Hale Waihona Puke 病 例 选择 采 用 回顾 性 调查 方 法 , 我 对 院真菌室20年1 0 7 月至 2 0 年 1 0 8 月痰 真 菌 镜 检 及培 养 阳性 16 患者 的 病 历进 行 详 例 1 细查阅, 筛选 出符 合院 内深 部 真 菌 感染 的 病例, 详细 登 记和 统 计患 者年 龄 、 别 、 性 住 院 时 间 、 础 疾病 及 其 治 疗 措 施 、 原 学 基 病 资料 等 情况 。 属。
石家庄
0 00 ) 5 80
【 摘要l 目的 探讨深 部真茵感染的现状 . 病原茵种 类, 用 真茵药物的敏 感性 , 常 抗 预防和减 少院内 部真茵感染。 深 方法 用 沙氏 培养基培 养出真茵, 玛嘉显色培 养基,0 o 茵药教 纸 片 科 Rs .真 c刍 扩散 法。 结果 1 年中共收集16 1份痰真 葛培 养阳性的临床 标本, 其 中确诊为假丝酵母茵的8例, 3 其次曲霉茵属2例, 4 混合感染9 结论 临床感染的真茵仍以白色 例。 假丝酵母茵为主, 非白色 丝酵母 假 茵和 曲茵的感染有上升趋 势。 抗真 茵药物对 酵母 茵的耐 药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种闽差异。 两性 霉素B 制霉茵素耐 药率较 低 , 是抗 真菌首选药物, 茵对唑类药物存在 交叉耐 药现象。 酵母 特比豢芬对由茼感染有较 高的敏 感性这 一问题还 值得探讨。 【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痰 深部真 茵 抗真 茵药物 【 中图分类号】 39R 1 【 R 7l59 文献标识码J A 【 文章编号l 62 55(01 8 )02- 2 7- 64 1 0( - 09 0 1 2 ) 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特点

目前,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从病例中可以看出,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温、CRP、降钙素原、血沉、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等指标无法鉴别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只有结合影像学特征和(1 -3) -B-D-葡聚糖才能确诊,且(1-3) -B -D-葡聚糖检测快速(1-2小时)、准确(精确定量),所以临床疑似深部真
菌感染患者在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化验检查时,别忘了检查(1 -3) -B -D -葡聚糖,血浆(1 -3) -B -D -葡聚糖测定方法简便、省时,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特别是对于缺乏深部真菌感染诊
断依据的拟诊患者,血浆(1 -3) -[3 -D一葡聚糖水平的增高可以作为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依据之一。

血浆(1 -3) -B-D-葡聚糖在细菌败血症时不增高,可以作为鉴别真菌血症和细菌败血症的依
据之一。

当血浆(1 -3) -B -D -葡聚糖水平明显增高时,提示有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可能。

因此血浆(1 -3) -B -D -葡聚糖检测作为深部真菌感染诊疗的可靠方法口,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早
诊断、早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一、抗真菌药物研究现状
深部真菌感染在医院中的分布
临床上以往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主要依赖于病原学检查,包括研究已经发现,1-3-β-D葡聚糖几乎是所有真菌细胞壁上均具有的特异性成分之一,检测血液或体液中的1-3-β-D葡聚糖用于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为了能够进一步证实检测血浆中真菌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
G实验较其他检测方法的优势
近十几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上升很快,如何在早期准确地诊断真菌感染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传统诊断方法,如培养、病理组织学方法等,耗时长、敏感性低,容易受干扰,难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DFI发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由于缺少有
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其病死率也在逐年上升。

而真菌特有的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BDG)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机体的血液和无菌体液中检测到BDG是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证据,其动态检测可作为评价抗真菌药
物疗效及病情的指标,且该试验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BG动态检测法在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
提高检测阳性率
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是曲霉菌多糖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在侵袭性感染过程中释放入血,通过ELISA反应对血清GM 抗原进行定性测定,可提高对曲霉菌感染检测的准确度0同时,为了避免血
浆影响GM 试验的准确度,本研究选用血清进行测定半乳甘露聚糖(GM)。

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多聚抗原,在曲霉菌侵犯组织早期就释放入血,对高危患者连续动态监测(每周2次)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G试验可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尤其是烟曲霉菌)筛查的第一步,以便临床较早抗真菌治疗,后经培养确定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再针对性选择抗真菌药物0然而,仅检测G试验敏感度尚有欠缺,这可能跟真菌种类有关,,例如新型隐球菌,可能因其有厚厚的荚膜,致使(1,3)-B-D 葡聚糖未能释放入血,导致G试验呈假阴性;也可能是浅部真菌感染时, (1,3)-B-D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使体液中的量不增高_,导致G试验呈假阴性等因素;GM 试验特异度高于G试验(1,3)-B-D葡聚糖(BG)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的检测已
成为目前国内外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运用广泛的首选方法。

,血浆(1-3)·B-D一葡聚糖含量检测针对所有真菌细胞壁抗原成分,对所有真菌均可进行检测,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主要针对曲霉菌细胞壁上的多聚抗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因此,二者协同分析是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依据,早期临床诊断价值优于真菌培养
特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