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精编--《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课件(苏教版必修4)(1)

合集下载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精品课件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精品课件

【整体感知】 一、脉络梳理
二、主旨归纳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首先说明北京城墙的存废是 一个重要问题,应该慎重讨论,然后归纳拆除派的四大理由,认为拆除 派的观点“是有偏见的,片面的,狭隘的,也缺乏实际的计算的”“都 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见树不见林的”。他认为城墙并不阻碍城市的 发展,而且有利于丰富人民大众的生活,久远地成为我们可贵的环境。 他的辩驳有理有据、有节有情,显示出高瞻远瞩的气度与风范。
答案:梗/哽重 【慧眼识异同】 同:两个词都指“态度严肃谨慎,不轻举妄动”。 异:①“慎重”指谨慎认真,跟“轻率、冒失”相对,着重形容言行的 态度,常与“处理、决定、选择、准备、态度”等词语搭配。 ②“庄重”指(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跟“随便、轻
浮”相对,着重形容言语、举止等庄严、端正、持重,常跟“举止、神
(
)
2.“6·3”吉林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原因已经初步查明,系公司厂房一
车间女更衣室西面和毗连的二车间配电室的上部电气线路短路,引燃 周围可燃物,火势蔓延和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
﹒﹒
)
理爆炸。
(
答案:√。该语境指火势扩展迅速,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3.面对推出少爷待客菜、老爷私房菜、小姐养生菜等各种佳肴的争议

﹒ 沧桑( ﹒

壮硕(
xuān/cuó
﹒ 无愧( ﹒
轩昂(
kuì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绿 绿带( 绿林( ) ) 刹 什刹海( 刹车( ) ) 颈 颈环( 脖颈儿( ) )
答案:lǜ/lù chà/shā
jǐnɡ/ɡěnɡ
二、写对字形
阻ɡěnɡ( ɡěnɡ( 如ɡěnɡ( ) )咽 )在喉 qiánɡ( 吝sè( qiánɡ( 蔷 / 啬 /樯 )薇 ) )橹 滥 /褴 泛làn( lán( ) )褛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公开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公开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课件

人民大众的生活,永远地成为我们可贵的环境。
文本研读
论辩双方各自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拆除派
保存派 发展现代作用、休息、军事 巧开城门节流 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 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是罪过、 丰富我们对北京的喜爱,增强民 族精神饱满
失去功用、无园林地带 阻碍交通
封建遗迹
砖等有薄利可图
本文论辩过程中有什么特点?
章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 作者简介:
•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 东省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
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
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1928年2月 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
发表于1950年5月7日出版的《新建设》杂志,系统阐述了自己的
观点,结合城墙的保护对“梁陈方案”的原则作了进一步发挥,建 议将城墙建设成“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环城立体公园”。
北京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 王朝明和清的都城——京师顺天府的城
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
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 楼、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曾经是 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
知识拓展:辩论有什么特点?
• 辩论的两大基本要素是“论”与“辩”。 “论”就是“立”,正面阐明己方观点的正 确;“辩”就是“破”,辩驳对方的错误。
“辩”是中心,“论”为“辩”服务。
知识拓展:辩论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
• ①论点明晰,引证恰当,分析透彻。 • ②迅速抓住对方观点及失误,辩驳精到,切 中要害。
第四单元 · 文本研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名师课件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名师课件1

在他的著作中, 这样描述当时的北京城: 为世界现存中古时代都市之最伟大者!
1950年,梁思成与陈 占祥联名上书中央,建 议完整保存北京古城, 在公主坟以东,月坛以 西,建立一个新的北京 行政中心。这就是著名
的《梁陈方案》。
毛主席的回应是: 有那么一个教授, 要把我们从北京城里赶出去。
苏联专家团来了, 他们执意要建一个 莫斯科红场的翻版。 以天安门为中心, 依次扩建的思路 就这么确定了。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2015年7月14日, 北京市规划委表示, 将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向行政副中心转移。
通州 这个“北京市副中心”就是:


而早在1949年, 就有一个人提出类似观点,
他叫: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
梁启超之子,中国古建筑学家。 曾一句话救下日本两座古城—— 奈良和京都。1948年,在平津战 役前,梁思成绘制了《全国文物 古建筑目录》,交给解放军,使 北平古迹免受炮击,保护了北平 的文物和古城墙。
“单中心”环形扩张—— “摊大饼”
专家团建议: 北京也应该是一个大工业城市。 毛主席指示: 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
(重工业产值一度高达63.7%) (80年代各类烟囱达1.4万多根)
拆墙派声音越来越大, 梁思成抱病为之一搏, 在《新建设》上发表文章:
《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
梁思成的北京城墙公园设想图
他这样预言:
现在没有人相信城市是一门科学,但是一些发达 国家的经验是有案可查的。早晚有一天你们会看到北 京的交通、工业污染、人口等会有很大的问题。
2010年9月某日北京路 况,红色为严重拥堵。
活动一: 我代梁先生辩驳
(可借助图片)
1979年吴良镛设想示意图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课件:第4单元-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ppt课件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课件:第4单元-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ppt课件
【答案】 (1)慎重 (2)庄重
2.蔓延·曼延 两者都有“向前延伸”的意思。 从意义上看:“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曼延”指连绵不断。 从适用对象上看:“蔓延”可用来形容杂草、火势、疾病等;“曼延”可 用来形容山脉、水流、道路等。
从感情色彩上看:“蔓延”多用于贬义,“曼延”是中性词。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小石路在山间________(蔓延/曼延)向前,直到山下的小村子。 (2)教育焦虑在社会各个阶层____________(蔓延∕曼延),拥有着较多社会资 源和话语权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往下掉”,而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父母,则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上一层楼”。
【答案】 (1)曼延 (2)蔓延
第 4 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他认为,智能离开人类都无法定义,人类被机器取代纯粹是庸.人.自.扰.。 () 理由:
【答案】 × “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此处强调的是担忧人类被机器取代,所以应该用“杞人忧天”。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蔓蔓瓜.延蔓.((
) ))拓拓拓..展片((
) )
(4)铺茶铺.店平铺(.(
) )
2.语境辨析法
(5)邻居家养的狗突然发狂,一口咬住主人的脖颈.( ),伤口逼近颈.( ) 部动静脉,差点要了主人的命。
(6)对于冰城市民来说,以后去美国游玩选择更多更方便.( 便.( )宜。
(4)阻ɡěnɡɡěn(ɡ(
) )咽
田ɡěnɡ( )
【答案】 (1)拆 折 (2)砌 沏 (3)蔷 樯 啬 (4)梗 哽 埂
第 3 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慎重·庄重 两者都指“态度严肃谨慎,不轻举妄动”。 “慎重”指谨慎认真,跟“轻率、冒失”相对,着重形容言行的态度,常 与“处理、决定、选择、准备、态度”等词语搭配。 “庄重”指(言语、举止)端庄稳重;不随便;不轻浮,跟“随便、轻浮”相 对,着重形容言语、举止等庄严、端正、持重,常跟“举止、神情、装束”等 词语搭配。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_《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精品课件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_《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精品课件
3.学习本文善抓对方漏洞,层层批驳的艺术技 巧,并能运用这种技巧进行片段习作。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中国著名的 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 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 建筑的历史,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 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 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 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是简单地将其拆除还是保存下来?从主张保存者 对主张拆除者的论点的反驳中,我们看到了北京城墙 不是简单的一堆砖堆,而是承继着中华的历史和文 明,带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所以存废成为人们争论的 问题焦点。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3.作者并没有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摆出主张 废除和主张保存城墙的双方的观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2.采用问答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释主张保存的理 由。
文中运用了五个问答句,问题之间相互联系,回答 上紧扣问题,深入论证说明道理。论证中大量地运用反 问、举例子、打比方等方法,形象有力地阐明了北京城 墙应该保留的观点。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文小结
退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问题探究
重难点解析
【提问】有专家提出,圆明园有必要复建部分景观, 并且申报世界遗产。面对历史创伤的回忆,究竟应该保 持废墟还是重新修建?有关提议一经披露即引起社会各 界热烈讨论。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一语文苏教必修4(江苏专用)课件4.5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高一语文苏教必修4(江苏专用)课件4.5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城墙阻碍交通,限制或阻碍城市 的发展。 拆了城墙可以取得许多砖,可以 取得地皮,利用为公路。 大局考虑,达成共识:保存保护而利用
针 锋 相 对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梁思成先生是怎样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理性的辩驳当中的? 提示:梁思成先生的辩驳在理性当中渗入了浓烈的情感,他动情地 歌赞:北京城墙“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它的结构“朴质无 华”,它的体形“单纯壮硕”,它的外像宏伟“轩昂”,“它不只是一堆平凡叠 积的砖堆,它是举世无匹的大胆的建筑纪念物”,它是“磊拓嵯峨,意味深 厚的艺术创造”,“它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人类的文物遗迹”。对这样 珍贵的历史遗产,梁思成痛心地疾呼:“我们岂可随便把它毁掉!”有了这 一番入理动情的辩驳,主张拆除一方的理由就显得“偏差幼稚”了。
问题导学
自主探究
技法导析
文本图解
写作积累
1.文中主张保存者是如何看待古城墙的功用问题的? 提示:(1)城墙并不阻碍城市的发展,而且把它保留下来与发展北京 为现代城市不但没有抵触,反而有利。 如果发展它的现代作用,它的存在 会丰富北京城人民大众的生活(立体公园、军事功用),将永远地成为我 们可贵的环境。 (2)城墙不会阻碍交通。可以通过现代道路系统的设计,合理控制车 流。 (3)城墙不应是封建遗迹,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是我们的 民族纪念文物。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掌握辩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善抓对方漏洞,层层批驳的艺术技巧,并能运用这种技 巧进行片段习作。 3.了解关于北京城墙历史争论的相关背景,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培 养爱护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7课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课件苏教必修4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7课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课件苏教必修4

北京的城墙毁了,历史也让今天的北京为当初的选择付出了 沉重的代价。而梁思成为北京城墙吶喊的声音,却依然回荡在古 老的京城上空,警示后人要善待老祖宗留下的家业,让历史文物 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2.从历史中积累 中国人过端午节的习俗是纪念屈原、吃粽子、赛龙舟、挂菖 蒲等,而将“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的韩国江陵地区的人却是在祭 祀本地的神灵、跳着独有的官奴假面舞。 《环球时报》记者近日 在江陵端午祭活动现场的亲身体验是,韩国的端午祭与中国的端 午节虽然名字中都有“端午”二字,但内容却大不相同。中国民众 现在更关心的是,湖北省日前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 端午节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努力是否能够成功。
2.第 5 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介绍欧美工业化发展这一内容?
明确:介绍欧美工业化发展,城市居住人群越来越密集,且 市区的嘈杂、拥挤、路程遥远等不适于居住和工作,为下面的论 证提供了依据。以外国的失误为论据,表现出思想观点的先进性。
3.第 7 自然段的“不唯如此……胸襟壮阔”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有理有据地辩驳 [写法领悟]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一文中,作者归纳出 了拆除派的四大理由,竖起靶子,然后逐一辩驳。作者的辩驳 有理、有据、有节、有情,处处显示着见识、智慧与气度风范。 如对“阻碍交通”说,只用“选择适当地点,多开几个城门” 作辩,化解了“阻碍”的疑问;进而从现代道路设计的原则上 辩驳,指出适当的城门还可以完成控制车流的任务,从根本上 驳倒了“阻碍交通”的理由。
明确:这几句话不但表达了城墙不阻碍城市发展的观点, 还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放松休息、愉悦身心的美丽图景。 朴实的文字里饱含着作者对古城的热爱之情。
4.“无论是它壮硕的品质,或是它轩昂的外像,或是那样年 年历尽风雨甘辛,同北京人民共甘苦的象征意味,总都要引起后 人复杂的情感的。”如何理解第 16 自然段中的这个句子?

苏教版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PPT教材课件

苏教版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PPT教材课件
dù 温度 . 度 duó 揣度 .
强 大qiá nɡ . qiǎnɡ 强勉强 . jià nɡ 倔强 .
搏 mà i 脉 . 脉 脉 mò 脉 .
二、字形辨认 yá 衙门 防yù御 n 衔接 xiá 网 luò 络 洛阳 Luò 恪守 kè qiá nɡ 蔷薇 啬 吝 sè nɡ樯 帆 qiá 大ɡ à i 概 感 kǎi 慨 i 溉 灌ɡ à ɡ ěnɡ梗概 田ɡ ěnɡ埂 ɡ ěnɡ哽塞 事 lì 例 冽 凛liè 裂 破liè
(3)控制· 节制 控制:指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也指 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侧重于支 配、掌握、管束,可用于自己,也可用于别人。 节制:指指挥管辖,也指限制或控制,侧重于限 制,多用于自身的情欲、思想等抽象事物。 例:①首次近月制动是“嫦娥”奔月过程中最关 控制 ,“嫦娥二号”能不能从地 键的一次轨道 _____ 球卫星变成月球卫星,就在此一举。 ②稀土作为21世纪重要的战略物资,原先中国的 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 60%,经过多年无计划、 节制 的开发,目前实际储量已不足世界总储 无 _____ 量的30%。
(5)威严· 庄严 威严:表示有威力而又严肃的样子,多形容阵容 或人的目光、态度、表情等。庄严:表示庄重、 肃穆、端正而不随便,多表示人的态度、氛围和 场景。 例:刑事审判大法庭,4名法警头戴迷彩绿色头盔, 身穿防弹衣,持枪先走进法庭,分别站立在法庭 庄严 威严 两侧警戒,更使_____ 的法庭多了份_____ 。
语文必修第四册(配苏教版)第四 专题第三模块交锋时刻 关于北京城 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文学特长生能 否特招
第三模块
交锋时刻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中,主张拆除者认为城墙砖拆下来可支援 其他建设,主张保存者是如何辩驳的?
提示:(1)北京的城墙不仅是砖,砖只是表 皮,内心全是“灰土”,光运走这些废料就 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2)有人主 张用这些“灰土”就可把护城河填平,修成 公路,一举两得,主张保留者认为护城河和 城墙是国宝,而北京城外的土地仍可规划, 但毁掉国宝就是罪过了。(3)随着发展,砖 窑业自然会发展起来,用不着这样费事获得。
梁思成,于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 1924年赴美留学, 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 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194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 务委员会委员,及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 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 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院建筑历史理 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委员会副主 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1972年 1月9日病逝于北京。
辩论注意事项
五、整体感知
理结构,悟主旨 这篇文章首先说明北京城墙的存废是 一个重要问题,应该慎重研讨,然后 归纳拆除派的四大理由,认为拆除派 的观点“是有偏见的,片面的,狭隘 的,也是缺乏实际的计算的”,“是 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见木不见林的”; 他认为城墙并不阻碍城市的发展,而 且有利,会丰富人民大众的生活,永 远地成为我们可贵的环境
解题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这 个题目是讨论的论题,这篇文章看似是 讨论的总结,实际是进一步阐明自己的 观点。题目“关于……的讨论”是一个 介宾短语,没有鲜明的倾向性。文中看 似客观地摆出了“主张拆除者”和“主 张保存者”的观点和论据,实际有鲜明 的倾向性。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近代建筑史上 的一代宗师,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 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 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 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胜利后首都城市规划 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 主持者、解放后一些建筑组织的倡导者,系统 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 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此言与中国古代城市“内城外郭”的重城制正 相吻合。因此嘉靖帝即上令兴工修筑。后来因 财政拮据,经严嵩巡视后提出应先筑南面城墙, 待以后财力充裕时再“因地计度,以成四面之 制”。于是将北京城南已经筑起的一面城基, “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城西 南角”,外城自嘉靖三十二年(1553)动工修 筑,十月完工,三面全长28里。于是北京城才 杂 滋(zī)长 嵯(cuó ) 峨(é ) 蔷(qiá ng)薇 磊拓(tuò) 2、 字形 蔓延 曼舞 谩骂 幔帐 蔷薇 吝啬 樯 橹 滋长 今兹 嗞嗞响 梗概 田埂 哽 咽
3、 词义 阻梗:阻塞。 磊拓:多而错杂,宽大。 嵯峨:本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城墙高 峻。
北京城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
两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
京师顺天府的城防建筑的总 皇 城
紫禁城


称,由宫城、皇城、内城、
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
瓮城、角楼、敌台、护城河 等多道设施,曾经是中国存


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 系。
北京城墙 北京城原有4到城墙,城中心的皇宫外有紫禁城,其外又环以更 大的城墙,称之为皇城,外面还有周长24里的内城,另外还有南 边的外城。 紫禁城:占地72平方米,又宫城高墙环绕,城高10米,厚6米多, 成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长7236千米,城外 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又名筒子河。城四方都有高大的城门楼, 南面叫午门,北面名神武门,东边称东华门,西边为西华门。 皇城: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6—1420),用砖砌成,外涂朱 红色,墙顶覆盖琉璃瓦,周长9000多米,高6米,厚2米,顶部 厚1、73米,南为大明门(清代改为大清门,民国时叫中华门), 这是皇城南大门,东有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边初为北安门, 青代改名为地安门。 内城:明太祖1370年至1419年建造,周长24里,共有9个城门, 老北京说的四九城,就是指东西南北四面城墙和九个城门,在 “文化大革命”时因修建铁路地铁而拆除。 外城:明代时,正阳门外人口增多为防范外族的侵扰,1542年 刘伯温等即倡言修筑北京外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给事中 朱伯辰上书说,城外人口激增,应添修外城。北京城郊尚遗存有 金、元城故址“周可百二十公里”如能“增卑补薄,培缺续断, 可事半而功倍”。
六、重难点分析析重点
1、《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 中主张保存者是如何看待古城墙的功 用问题的?
提示:(1)城墙并不阻碍城市的发展,而且把它 保留下来与发展北京为现代城市不但没有抵触,反 而有利。如果发展它的现代作用,它的存在会丰富 北京城人民大众的生活(立体公园、军事功用), 将永远地成为我们可贵的环境。(2)城墙不会阻 碍交通,通过现代道路系统的设计,合理控制车流。 (3)这城墙不应是封建遗迹,它是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杰作,是我们的民族纪念文物。
辩论有什么特点和要求?
提示:辩论集道德涵养、文化积累、知识结构、逻辑 思辨、心理素质、语言艺术、整体默契、仪表仪态为 一体,是高水平的、综合素质的口语交际活动,极富 魅力和欣赏价值。辩论的两大基本要素是“论”与 “辩”。“论”就是“立”,正面阐明己方观点的正 确;“辩”就是“破”,辩驳对方的错误。“辩”是 中心,“论”为“辩”服务。辩论过程要注意以下几 点:①论点明晰,引证恰当,分析透彻。②迅速抓住 对方观点及失误,辩驳精到,切中要害。③反应敏捷, 应对能力强,恰当把握现场气氛。④语言表达清晰流 畅,层次清楚,逻辑严密。⑤表情丰富,仪态端庄, 风度优雅,幽默洒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