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7篇)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7篇)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7篇)英语专业开题报告(7篇)在现在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专业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1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当学生确定毕业论文选瓜方向后,在调查研究墓础上撰写的报请学校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压为何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拥有何种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指导教师应该认真引导学生写好开瓜报告,向学生阐述撰写开题报告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开月报告对学生的整个论文情况进行宏观的把握.那么如何指导英语专业学生写好开理报告,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1、创新选题、合理定题进行开题报告写作的首要工作是指导学生进行选题,确切的说是进行论文方向的选择.这是正式书写开题报告前不可或缺的准备工作,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予以重视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对自己课月的研究方向渐渐清晰,脉络更加分明.确定论文写作方向一般有两种方式:"由面及点式"和"由点及面式".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选题思考过程.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的选题方向主要有:语言学方向,翻译方向,文化方向,文学方向和教学法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先选择一个大的方向,最终确立题目,这就是所谓的"由面及点式"的选题思路.例如,学生首先可以确定自己选越方向为文学,然后,在众多英美文学作品中选择自己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简爱》,最后通过材料搜集、调查研究,找到自己的学术兴奋点,并最终确立题目《分析海伦的性格特征》。

比如说学生可以先选择《简爱》这部作品,然后确立写作方向.如果对作品语言分析,修辞特点分析,则可划分到语言学方向;如果是对其电影版本的台词翻译进行分析,那划分到了翻译方向:还可以通过这部作品分析中西方爱情观或中西方女性独立惫识,这就归为文化方向.这种"由点及面式"的选择思路往往比较适合平时学习注愈积累、善于思考的学生.这类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普于发现间理和解决问瓜,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指导得当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努力,往往会写出比较优秀的毕业论文。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7篇)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7篇)

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精选7篇)古人曾说,理论是实践的眼睛,为了总结一个阶段的工作或学习。

我们需要撰写报告,报告可以提升经济效益。

以下是的编辑收集整理的“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1】从语用角度分析香港粤语和英语混用现象论文开题报告从语用角度分析香港粤语和混用现象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论文名称中文从语用角度分析香港粤语和英语混用现象英文Analysis of the Mixing Phenomenon of Hongkong Canto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学生姓名欧焕仪英语专业年级2010级指导教师邹明洁职称单位毕业论文写作时间2014年2月日至2014 年5 月日一、The meaning of topic and 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The positive effect of mixing use of Hongkong Cantonese and English. Cantonese is one of the most energetic languages in the world and there are nearly 120 million people speaking Cantonese. Apart from Mandrian, Cantonese is the language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hat have perfec writing system and successful development as functional language. It can be divided into Hongkong Cantonese and Cantonese of Guang style. However, with unique charm, Hongkong Cantone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ntonese. There was a long British colonial history of more than 150 years before the return of Hongkon, which have made great impact on Hongkong, no mattter at the aspect of economic, politics or culture. This has emerged into people's daily life and people are customed to the mixing use of Hongkon Cantonese and English. Under this kind of special circumstance, English, as a strongly inclusive language, was classifed as the offical language in Hongkong. On thecontrast, Cantonese can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weak language which is still necessary for the communication. During the daily communication, these two languages have intimate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leading the frequently unconscious insertion of English into the dialogue which is very common nowadays. That is exactly the most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Honkong Cantonese and Guang Cantonese.Purposed of research The ultimate goal of code-switching is to accomplish the conversation. This is thesis aims at analysing the mixing phenomenon of Hong Kong Canto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 We collect linguistic data from Hongkong song and movie etc. Honkong citzens usually create new Hongkong English vocabulary through transliter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二、Main research problem, short-term target and difficultes you may encounterMain research problem:1. The reson and necessity of this mixing phenomenon of Hong Kong Cantonese and English2. The negative effect of confusing language use by mixing phenomenon3. Discussion of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ies on vocabulary and grammar of Hong Kong Cantonese and English4. Realization of the practicablity of this mixing phenomen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5. Prediction of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ixing use of Hong Kong Cantonese and EnglishShort-term Target:1. Basic knowledge of relevant pragmatic principle and theory2. The difference and similarities of Hong Kong Cantonese and English3. Sample analysis of mixing phenomenon of Hong Kong Cantonese and EnglishDifficult:1. One-sided analysis of Hong Kong Cantonese and English2. Can not complete the analyse the principle and phenomenon3. Not sure ab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ongkong Cantonese and English三、Theoretical frame andMethod of ResearchTheoretical frame:1. The comparsion between vocabulary and grammar2. Cooperative principle of GriceMethod of Research:1. Questionaire survey2. Literature surveyWe systemeticaly study both the realistic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 of mixing phenomenon of Hong Kong Cantonese and English by analysing any related data, with intergrated use of scientific method such as conversation survey and questionaire survey. By collecting and sorting out lots of data including Honkong movie and songs and articles, we can easilyget the knowledge about code-switching rule of Hong Kong Cantonese and English.四、Outline and writing scheduleOutline0. Introduction0.1 General ideas on mixing phenomenon of Hong Kong Cantonese and English ;0.2 Brief review of their mixing;0.3 Thesis structure.1. Research Review1.1 Previous research on Hongkong language policy1.2 Previous mixing phenomenon research base on pragmatic principle1.3 Previous research on pragmatic theory1.4 Achievements and deficiencies of mixing use of Hongkong Cantonese and English2.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Cooperative Principle 【Proposed by Grice】2.1.1 An Overview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2.1.2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2.2 Applicability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analysing mixing phenomenon3. Case Analysis3.1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analysing mixing phenomenon3.1.1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ongkong cantonese and English3.1.2 Duscission of the intergration of these two language3.2 Take example of supporting the good side of mixing ues of HK cantonese and English3.3 Discussion4. Conclusion4.1 conclusion of the practical effect of mixing ues of HK cantonese and English 4.2 assumption of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these two languageOveral time will be 4 months(Start from February 2014.)Schedule:Draft setting before 13st March, 2014. Thesis revision before 17th April, 2014; Final thesis before 8th May 2014; Thesis defense preparation from 8th to 28th May, 2014.五、The early reference(≥10,including book and article)MU Xiu-rong,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ragmatic Failur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the Basi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in Lanzhou Jiaolong University, 2011.Zhao YaoDong,An 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2012.Liu Shao-zhong, Studies of Negative Pragmatic Transfer i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Foreign Languages Colleg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2002李婷,从语音相近探英语中粤语译词的文化渗透现象,广西,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11何源,语码转换及其交际功能,陕西,《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1月(上)供稿陈启霞,香港粤语与英语的混用现象及“两文三语” 的语言政策,云南,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李楚成,香港粤语与英语的`语码转换,香港,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3易勇,粤语英语混用对英语习得的影响及对策分析,广东,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语用学讲稿,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对比语言学,许余龙,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六、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七、学院论文评审委员会意见盖章年月日英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2】一、论文题目:classroom:interaction:and:oral:english:teaching二、研究现状:对于课堂互动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构建主义模式:它是以构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互动模式,司洪海在《构建主义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中从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入手,探讨将构建主义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意义和作用。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一、引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的地位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英语。

作为英语专业学生,我们有责任研究和掌握英语语言及其应用。

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我将要展开的研究,即英语专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二、背景现代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是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研究英语专业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几个方面:1. 英语专业学习的有效方法:通过调查和研究,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可行的学习指导。

2. 英语专业学习的技巧和技巧:分析英语专业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需求和难点,并提供相应的技巧和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

3. 英语专业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持续不断地提升英语水平,适应日益变化的需求。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需求。

然后,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各种学习方法和技巧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五、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讨论:1. 英语专业学习方法的调查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和需求,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英语专业学习技巧和技巧的探讨: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难点,提供有效的学习技巧和技巧。

3. 英语专业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介绍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持续不断地提升英语水平。

4. 英语专业学习的案例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探索各种学习方法和技巧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5. 结论和建议:总结研究结果,给出相关建议,以促进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成果:1. 对英语专业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行系统总结,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语言之一。

因此,学习英语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我所在的学校开设了英语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英语人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英语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二、选题意义本文的选题《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旨在通过对英语专业的研究和分析,探讨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英语专业的深入了解,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选题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英语专业的概况:主要介绍英语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

2. 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分析并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探讨二者的优缺点。

3. 英语专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社会需求和英语专业的特点,探讨未来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4. 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分析英语专业学生目前的就业方向和未来的就业趋势。

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和分析,结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实地调研,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以支持本文的研究和分析。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预计可以深入了解英语专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探讨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提供参考和建议。

六、参考文献1. Wang, L. (2018). A comparative study on English majo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UK.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 11(3), 45-54.2. Li, J. (2020).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nglish major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English Teaching, 33(2), 67-72.。

英语专开题报告范文本

英语专开题报告范文本

英语专开题报告范文本摘要:一、引言1.英语专业的重要性2.开题报告的意义二、研究背景1.英语学习现状2.专四、专八考试重要性三、研究目的1.提高英语水平2.应对专四、专八考试四、研究方法1.学习策略2.实践应用五、研究步骤1.调查分析2.制定计划3.实施与调整4.成果评估六、预期成果1.英语水平提升2.考试取得好成绩3.形成一套有效学习方法正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语言,在我国的地位日益重要。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如何提高英语水平、应对专四、专八考试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为此,本开题报告旨在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英语,以达到提高英语水平和应对专四、专八考试的目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英语学习的现状。

在我国,许多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口语表达能力较弱、听力理解能力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探索一套适合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

其次,专四、专八考试是衡量英语专业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准。

通过对历年考试题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要想在专四、专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提高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如何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

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首先,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需求和困难;接着,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然后,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不断调整和完善学习方法;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以验证本研究的效果。

本研究预期能带来以下成果:一是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使他们能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更好地运用英语;二是帮助他们在专四、专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加亮点;三是形成一套可复制、具有实用性的英语学习方法,为今后英语教育事业提供参考。

总之,本开题报告将从实际出发,探讨英语专业学生如何提高英语水平和应对专四、专八考试。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和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一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长时期以来, 人们视艾米莉?勃朗特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

关于她本人和她的作品都有很多难解之谜, 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因而往往是旧谜刚解, 新谜又出, 解谜热潮似永无休止。

本文立足于欧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研究《呼啸山庄》的创作源泉, 指出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传统, 同时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 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激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 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 使《呼啸山庄》既超越了哥特体裁的“黑色浪漫主义”, 又超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 从而展现出独具一格、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各民族的文学中都有许多惊险、恐怖的故事, 但似乎没有哪一种文学像英美文学那样不仅创作出数量众多、质量优秀的恐怖文学作品, 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Gothic tradition) 。

哥特文学现在已经成为英美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对哥特文学的认真研究开始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到70 年代以后, 由于新的学术思潮和文学批评观念的影响, 该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而且日趋高涨的热潮。

根据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搜索, 到2000 年9月为止, 英美等国的学者除发表了大量关于哥特文学的论文外, 还至少出版专著达184部, 其中1970 年以后为126 部, 仅90 年代就达59 部, 几乎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当然,近年来哥特文学研究的状况不仅在于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更重要的是它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大为拓展, 并且把哥特传统同英美乃至欧洲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的总体发展结合起来。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专业开题报告范文Title: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English Major on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1. Introduction。

English major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With the increasing emphasis on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demand for English talents is also rising. As a result, more and more students choose to major in English in the hope of better career prospects.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nglish major on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students to better plan their future career paths.2. Literature Review。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English major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a study conducted by Smith et al. (2015) found that English majors are more likely to find employment in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other study by Johnson (2017) indicated that English majors tend to have better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are more adaptable to multicultural working environments.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tudies that have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employment prospects of English majors, suggesting that the oversupply of English talents may lead to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job market.3. Research Methodology。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编辑版】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编辑版】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标题: 英语隐喻汉译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

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 Lakoff Johnson 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

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径。

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隐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

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2) 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意义: 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

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论文简要提纲1.引言2.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2.1 隐喻的定义2.2 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术语2.3 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3.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3.1 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3.1.1 习用性隐喻3.1.2 新生隐喻3.2 英语隐喻与汉语隐喻3.3 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可译性4. 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4.1 翻译的标准4.2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难点4.3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过程4.4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基本方法及原则5. 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方法与技巧 5.1 直译法 5.2 意译法 5.3 转译法 5.4 直译和意译结合法 4) 参考书目Aristotle. “Rhetoric” In W. D. Ross The Works of Aristotl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 1924. Brodkey, Linda. Review: The Language inMetaphor ,1988. Goatly, Andrew. 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 Routledge 11, New Fetter lane, London, 1997. Jin Di Eugene, A. Nida. On Translation.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Publishing Company, 1984.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Nida, Eugene A. William, Reyburn. Meaning Across Cultures.Maryknoll of N. Y. Orbis Book, 1981. 陈望道,1983,《修辞学发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
标题英语隐喻汉译
(OnTranslatingEnglishMetaphorsintoChinese)
1)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对隐喻的研究在国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其中以LakoffJohnson(1987)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而对于其汉译的研究却凤毛麟角。

国内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受Lakoff&Johnson理论的影响,其中以胡壮麟、朱永生为主要代表。

在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李国南(1990),胡文仲(1994)对于英汉成语或谚语中的习用性比喻的喻体进行过比较,并探讨了其翻译的途径。

在近期出版的刊物中有对隐喻翻译研究方面的文章,其中以徐莉娜的《隐喻的翻译》为主要代表。

但其研究的范围也只局限于文学、修辞用语的隐喻翻译。

2)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意义本选题突破了历来将隐喻的汉译局限在诗学、修辞学、文学等范畴。

由于“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陈宏薇1996),翻译对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对日常用语中隐喻的汉译研究应与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研究结合起来。

重点本选题重在研究隐喻在英语日常用语中存在的普遍性、可译性及其翻译的方法。

难点怎样从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创新点研究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理论及其方法。

3)论文简要提纲
1.引言
2.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存在的普遍性
2.1隐喻的定义
2.2关于隐喻研究的常用术语
2.3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
3.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特点
3.1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分类
3.1.1习用性隐喻
3.1.2新生隐喻
3.2英语隐喻与汉语隐喻
3.3英语日常用语中隐喻的可译性
4.英语日常用语中的隐喻的汉译
4.1翻译的标准
4.2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难点
4.3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过程
4.4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基本方法及原则
5.日常用语中隐喻汉译的方法与技巧
5.1直译法
5.2意译法
5.3转译法
5.4直译和意译结合法
4)参考书目
Aristotle.“Rhetoric”(W.R.Roberts,Trans.)InW.D.Ross(Ed.)TheWorksofArist otle.OxfordClarendonPress.(OriginalWorkWrittenca.330B.C.),1924.
Brodkey,Linda.ReviewTheLanguageinMetaphor(CollegeEnglishJan,v50pp89-94),1988.
Goatly,Andrew.TheLanguageofMetaphors.Routledge11,NewFetterlane,London,19 97.
JinDi&Eugene,A.Nida.OnTranslation.BeijingChinaTranslationPublishingCompa ny,1984.
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 87.
Nida,EugeneA.&William,Reyburn.MeaningAcrossCultures.MaryknollofN.Y.Orbis Book,1981.
陈望道,1983,《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邓炎昌、刘润清,1989,《语言与文化》。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徐莉娜,1999,隐喻的翻译,《中国翻译》第3期。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二)
课题名称FallandNatureOnKundera'sFemaleImages
姓名刘**
学号**
班级
专业英语
指导教师张**
一、引言(选题原因)
第一、兴趣使然。

最先接触到的是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品中复杂的思想内涵与独特的表达方式深深吸引着我,虽然已经读了好多遍,但此后,无论再翻开他其中的任何一面,我都能读下去,而且还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字。

但这种情况对于我来说,还真的是第一次。

于是,我开始寻找关于昆德拉的作品,并开始希望理解我理解中的昆德拉。

第二、对女性的关注使然。

在读昆德拉的作品时,其中的女性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现代社会中部分人的真实写照。

我和同学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大家都有种不知女性形象究竟该如何定位,女性又该如何活出真实的自己的无言的困惑。

我也有这种困惑,但还是想尝试着探讨一下女性问题。

第三、基于上述研究现状,在传统与现代相碰撞,在女性寻找自身形象的定位处于迷茫之际,我借分析昆德拉笔下的女性形象,来探讨一下现代社会道德标准下沉沦或本真究竟何为的问题。

二、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自昆德拉的作品在80年代中期被译到中国以来,中国知识界已经掀起了几次“昆德拉热”。

特别是昆德拉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被改编为电影《布拉格之恋》之后,昆德拉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

近年来,对昆德拉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对其小说作品内容及理论观念的剖析。

就内容来看,大部分评论集中于其作品中浓郁的存在、媚俗、遗忘、灵与肉等存在主义思想范围内;就形式来看,则主要集中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复调、幽默等小说艺术范围内。

当然,也有很多比较性的解读,如昆德拉与美洲的马尔克斯,与中国的余华、王蒙、鲁迅、王朔等进行的比较,以及对名著被改编为电影后的比较。

虽然以上研究为我们解读昆德拉及其作品提供了很多视角,但总体方法论已渐趋老化,总是围绕几个问题,新意较少。

而且在近几年的研究中,昆德拉笔下的女性形象问题,仅是在分析某些具体作品以及灵肉分离问题时才略有提及,分散研究较多,集中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将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置于整个文学史维度上来加以扫描的整体性眼光。

三、研究意义
在目前国内对昆德拉的研究中,还没有人专门从分析昆德拉笔下的女性形象着手展开过具体的分析研究;而且,借昆德拉笔下的女性形象来探讨在传统与现代相
碰撞下,女性形象的价值定位问题也是比较新颖的。

本文一方面为解读昆德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另一方面又参与到女性自主义的研究之中,丰富了女性主义的研究。

四、提纲
(一)、引言
引出论述的必要性及各部分所要论述的核心内容。

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之下,道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而女性形象问题更是首当其冲。

本文将借助于昆德拉笔下女性形象的分析,来探讨关于本真与沉沦的界定标准问题。

(二)内部结构
第一章关于本真与沉沦
1、本真和沉沦在《存在于时间》中的引出
2、海德格尔对本真与沉沦的界定
3、本文对海德格尔本真和沉沦的借用
第二章昆德拉笔下的女性形象
1、自我失落的形象——以特丽莎、塔美娜(《笑忘录》中的女主人公)、凯米蕾(《告别圆舞曲》中小号手的妻子)、寡妇(《死人让位》)等为代表。

2、自我回归的形象——以萨宾娜、茹泽娜、女护士阿尔日贝塔(《会饮》)等位代表。

3、失落与回归之谜——以露西叶为代表。

第三章影响昆德拉创作此类女性形象的因素
1、对传统基督教道德观的背弃
2、对古希腊人本主义的弘扬
3、现代文化背景等因素对昆德拉的影响
第四章昆德拉笔下女性形象的现代启示
1、女性、客体身份与沉沦
2、女性、主体身份与本真
3、女性在堕入传统和实现自我临界点上的茫然
(三)结语
社会的价值标准总是以多数人的常量为基准尺度的,偏离这个常量则会被视为异常。

但是昆德拉却通过他笔下的女性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对传统的依恋以及对现代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求的两难处境,看到了她们在堕入传统与实现自我的临界点上的徘徊不定,看到了她们在本真与沉沦之间的茫然与困惑。

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对女性形象进行定位时,千万不可仅仅依靠世俗的标准而忘记了“以人为本”。

研究方法
1、分析法
2、归纳法
3、列举法
4、调查法
5、观察法
6、文献研究法
7、实证研究法
8、定量分析法
9、定性分析法
10、个案研究法
主要参考资料
[1]Austin,J.L.HowtoDoThingswithWords[M].OxfordClarendonPress,1962.
[2]Barker,C.CulturalStudiesTheoryandPractice[M].LondonSAGEPublicationsLt
d.,2000.
[3]Kao,George.ChineseWitandHumor[M].NewYorkSterlingPublishingCo,1974.
[4]蔡新芝.从会话含义理论看英语幽默的产生[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
报,2003,(3).
[5]胡范畴.幽默语言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6]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7]刘海平.中美文化的互动与关联[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吕光旦.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20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