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式组合透镜2

合集下载

棱透组合镜片(DOC)

棱透组合镜片(DOC)

棱透组合镜片预防近视图解——低度凸透镜+基底向内三棱镜一、历史背景上世纪90年代后期,计划生育形成的学生入学率明显下降,迫使国家教委提出小学六岁上学,其中一个难题就是儿童视觉发育会受到入学后近距离用眼环境的影响,为此全国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专家指导认为:近视就是“视近”,孩子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直接导致近视。

要防治近视首先就是要减少用眼时间,然而现代孩子的负担繁重,课业压力大,减少用眼时间是不实际的。

往往孩子成绩好了,视力下降却越来越快,近视度数不断加深。

适合近视孩子的眼镜应该是能够解决目前沉重压力下孩子视力下降问题的眼镜。

衡量各种方法,专家一致认定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的“雾视法”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近雾视疗法”。

但问题是:①虽然与“雾视法”同样使用老花镜,可配戴低度凸透镜看近是实像并不是雾视,称作“雾视法”是不恰当的。

②低度凸透镜从视光学角度使屈光实现看近相当于望远,可双眼的集合仍然处于看近的辐辏状态,面向全国推广是否会有潜在的危险性,为此专家组提出了附加基底向内三棱镜的理论性意见。

选择低度凸透镜+基底向内三棱镜改善近距离用眼环境的手段,面向全国推广。

2009年视茂光学(香港)眼镜有限公司经过细分国内市场、消费行为调研和消费需求定位,根据“利用低度凸透镜+基底向内三棱镜进行青少年近视预防”理论进行创新设计而成更科学、更实用的棱镜组合式透镜专利产品(国家专利号:ZL201120066067.7)——小帮手理疗镜片和好E点渐进理疗镜片两款中小学生近视防控专用产品。

在国内市场启动中小学生青少年近视理疗镜片的销售和推广。

该产品上市以来获得了眼镜行业同仁们的普遍认可,成为18岁以下中小学生近视预防和控制的首选品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突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在全国眼镜业效益低迷的状态下,该专利产品成就了众多实施商卓越的业绩,使他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针对当前中国中小学生用眼负担过重和生活、学习时间紧张等特点进行近视眼的预防和控制。

棱镜式组合透镜在预防控制青少年近视中的疗效观察

棱镜式组合透镜在预防控制青少年近视中的疗效观察
【 收稿 日期] 20 - 7 1 0 7- — 2 0
斜度无明显变化 。舒适度统计见表 2 。
【 作者简介] 蒋 ̄ (9 1 ) , 16- , 贵州绥 阳 , 男 人 主治医师。

3 4・ 3
维普资讯







3 O卷
表 1 二 组 1年 后 屈 光 度 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视 度 数 加 深 ) 值 比 较 近 均
1 方法 _般眼科检查 ,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 , 21 本组 1 . 2 眼 . 年观察期 的屈光度变化 ( 近视度加深情 况) 比较见表 11 均值 , 年观察期近视度加深 : 观察组 位正 常 ; 眼球 运动正常 , 录检测基本 情况( 记 包括姓
为一 . D , O 2 S 对照组为- . D 。 2 0 6 S 7 2 戴用棱镜 式组合透镜舒适情 况 1 . 2 年后测定眼 位, 未发现有显性外斜 , 隐斜检查 , 与初始 的远、 近隐
. 3 并对 比二 的 中、 小学生 , 年龄 8 1 岁 , 均 1.岁 , 中 1 例 1 观察 内容 观察二组屈光度变化情况 , —6 平 2 2 其 7 为正视及<05D + . S的远视 , 例为> 6 0 S的近视 , 组屈光度变化差 ,调查戴棱镜式组合透镜 的舒适度 . 0 5 一. D 0 年。 其余均为 中低度 近视患者 ,根据 自愿原则分为 2 , 眼位有无异常改变 。观察时间 1 组 1 统计学方法 t . 4 检验 x 检验 。 观察组 16 , 1 例 对照组 10 1 例。观察组在戴普通 眼镜 的基础上 , 视近读写时换戴棱镜式 组合 透镜 , 对照组 2 结 果 戴普通近视镜 。

组合棱镜的计算公式

组合棱镜的计算公式

组合棱镜的计算公式在光学中,棱镜是一种用来分离或合并光线的光学元件。

组合棱镜是由多个棱镜组合在一起使用的光学装置,可以用来分散光线、合并光线或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组合棱镜的光学性能,这就需要利用一些计算公式来进行分析。

1. 折射定律。

在计算组合棱镜的光学性能时,首先需要用到折射定律。

折射定律是描述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的折射规律,它可以用来计算光线在棱镜中的折射角度。

折射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n1sin(θ1) = n2sin(θ2)。

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通过折射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光线在组合棱镜中的折射角度,从而进一步分析光线的传播路径和性能。

2. 光程差。

光程差是描述光线在棱镜中传播过程中的光程差异,它可以用来计算光线的相位差和干涉现象。

在组合棱镜中,光程差可以通过棱镜的几何形状和光线的入射角度来计算。

光程差的数学表达式为:Δl = d(n-1)cot(α)。

其中,Δl为光程差,d为棱镜的厚度,n为棱镜的折射率,α为光线的入射角。

通过计算光程差,我们可以分析光线的相位差和干涉现象,从而进一步理解组合棱镜的光学性能。

3. 色散。

色散是描述光线在棱镜中传播过程中的色散现象,它可以用来计算光线的色散角度和光谱分布。

在组合棱镜中,色散可以通过棱镜的材料和几何形状来计算。

色散的数学表达式为:δ = (n-1)(A-α)。

其中,δ为色散角度,n为棱镜的折射率,A为光线的入射角,α为光线的折射角。

通过计算色散,我们可以分析光线的色散角度和光谱分布,从而进一步理解组合棱镜的光学性能。

4. 光程差和色散的组合。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分析光线在组合棱镜中的光程差和色散的组合效应。

光程差和色散的组合可以通过棱镜的几何形状、材料和光线的入射角度来计算。

通过分析光程差和色散的组合效应,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光线在组合棱镜中的传播规律和光学性能。

天文与摄影中常见棱镜

天文与摄影中常见棱镜

天文与摄影中常见棱镜·屋顶棱镜(Roof prism)常见屋顶棱镜的类型:·阿贝-柯尼棱镜(Abbe-koening prism)阿贝-柯尼棱镜由两个玻璃棱镜胶合而成,形成对称的浅V字型组合。

光线以垂直表面的方向进入,从30°的斜面产生全反射,然后从一个在底部的"屋顶"切口(两个平面以90°相交会之处)反射,然后光线再从对面的另一个30°的斜面产生全反射,再从垂直的表面射出阿贝-柯尼棱镜有时就被简称为"屋顶棱镜",但这会造成模拟两可的状况,因为其他形式的屋顶棱镜,例如阿米西棱镜和施密特-别汉棱镜在设计时也会被使用到。

阿贝-柯尼棱镜的变形是将屋顶棱镜换成单面镀膜的反射镜镜面,这样的反射镜只会将影像做垂直方向的翻转,而不做横向的翻转,因此会改变影像的旋向性产生相反的感觉。

·阿米西屋顶棱镜(Amici roof prism)阿米西屋顶棱镜是以发明者意大利天文学家乔凡尼·阿米西命名的,是反射型的光学棱镜,可以将图像倒置并偏转90°。

他常用在望远镜的目镜,做为图像架设的系统。

这个元件的形状像是在最长边附加上屋顶的标准直角棱镜(包括两个以90°正交的平面),在屋顶部分的全反射使图像侧向翻转。

图像的旋向性没有被改变。

棱镜的屋顶面有时会涂上光学镀膜成为镜子的表面,这使棱镜不会受限于全反射的临界角,能接受较大角度的入射光。

▲不要将非色散的阿米西屋顶棱镜.....混淆在一起。

.......与有色散功能的阿米西棱镜·五棱镜(Pentaprism)五棱镜是有五个反射面的光学棱镜,可以将入射的光线偏转90°。

进入的光线在棱镜里面反射两次,使方向改变90°,不但不会倒置,也不会改变影像的偏手性,普通的直角棱镜则会导致影像与改变偏手性。

在棱镜内部的反射不是全反射造成的,因为入射光线在反射时的角度小于临界角,也就是全反射的最小角度,所以两个反射面都要镀成反射镜面;入射与出射的面则要镀上防反射膜以减少反射。

眼用棱镜和透镜的棱镜效果

眼用棱镜和透镜的棱镜效果

六、柱面镜的移心
柱面镜移心方向在与轴垂直方向上。
例: 左眼处方+2.00×90°要产生1 △B180 ° 的棱镜效果,求移心量和方向。
解: c=P/F=1/2=0.5cm (向内移5mm)
27
可编辑课件PPT
七、球柱面镜的棱镜效果
球柱面镜的棱镜效果可看作是球面镜与柱 面镜棱镜效果的叠加或相应两正交柱面透 镜棱镜效果的叠加。
29
可编辑课件PPT
九、在临床中的应用
1.球镜棱镜效果应用的前提 2.隐斜 3.矫正辐辏功能的不足 4.其他: 解释临床上的一些现象
30
可编辑课件PPT
第五节 Fresnel棱镜
1. Fresnel棱镜: 由一系列缩小的习用棱镜紧密排列 于平板之上构成。
2. 原理: 去除习用棱镜或透镜的非屈光部分,以减 轻重量,增大口径。
旋转棱镜 透镜的棱镜效果 Fresnel棱镜
3
可编辑课件PPT
第一节 眼用棱镜
一、棱镜的构造
4
可编辑课件PPT
相关概念
1.棱镜: 两个平面相交形成的三角形透明柱。 2.顶角: 两个折射面相交的角,大小决定了
棱镜对光线偏折的能力的大小。 3.底: 与顶角相对的一面。 4.底顶线: 垂直于底和顶边的线,用于表示
棱镜的方向。 5.主截面: 与定线和两个平面垂直的切面
5
可编辑课件PPT
二、棱镜的两个重要性质
1.光线通过棱镜后向基底方向偏折。 d=i1+i2’-a 2.人眼通过棱镜视物, 像要向顶的方向偏折。
6
可编辑课件PPT
白光通过棱镜后发生色散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7
可编辑课件PPT
三、棱镜的单位和测量

棱镜片光学技术—棱镜效果(眼镜光学技术课件)

棱镜片光学技术—棱镜效果(眼镜光学技术课件)

例题一
一顾客处方为:R/-5.00DS,L/-6.00DS ,远用瞳距60mm, 配戴的眼镜光学中心距离为64mm,求看远时双眼差异棱镜效果。 解:每只眼的光心比单眼瞳距分别大了2mm
右眼: P cF 0.2 5 1 BI 左眼: P cF 0.2 6 1.2 BI
差异棱镜效果: 1 1.2 2.2
– 镜片上任意一点的棱镜效果
• 能力要求
– 会计算球镜片上任意一点的棱镜效果
• 素质要求
– 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 发现和总结实验现象及规律 – 团队合作 – 爱护实验仪器
一、棱镜效果的定义
– 球镜片上任一点对光线的偏折力称为该点的棱镜效果 (prism effect) 。
– 在光心(光轴上)位置,入射光是垂直于镜片两个表 面的,所以光心的棱镜效果等于零;其他位置则存在 棱镜。
(1)在光心下方5mm:
L
(2)在光心内侧4mm:
A
A点处的棱镜效果是2ΔB90°/1.6ΔB0°
• 教学目标
– 掌握球柱镜片上任意一点的棱镜效果
• 知识要求
– 球柱镜片上任意一点的棱镜效果
• 能力要求
– 掌握球柱镜片上任意一点的棱镜效果
• 素质要求
– 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 发现和总结实验现象及规律 – 团队合作 – 爱护实验仪器
P cF 0.33 0.9 B0
左眼俯视图
• 例题二
– 计算左眼镜片-2.50DCX180在光心上方5mm 处的棱镜效果。
P cF 0.5 2.5 1.25 B90
左眼侧视图
二、球柱镜片的棱镜效果
球柱镜片可看成是球镜片与柱镜片或两个 正交的柱镜片叠加而成。所以,球柱镜片的棱 镜效果也可看作是球镜片与柱镜片棱镜效果的 叠加或相应两正交柱镜片效果的叠加。

眼用棱镜和透镜的棱镜效果

眼用棱镜和透镜的棱镜效果
因棱镜最薄处在顶方向。故中心与顶的厚度差为:
g 5 30 2.87mm 100 (n 1)
所以最薄边厚度为:4.69-2.87=1.82mm
第二节 棱镜度的合成与分解
如果棱镜A与棱镜B的棱镜效果可以由另一棱镜C代替,则 可以说C棱镜是棱镜A与棱镜B的合成。反之,C棱镜也可 分解为A、B两棱镜 。
解在: 0º方按向题,意且,在该棱镜底4在51 80方º方向向打,孔顶
(如图6-11),因该棱镜直径为60mm, 半径为30mm,孔距边缘5mm,故孔与棱 镜中心距25mm。
故该孔中心与棱镜中心的厚度差为:
g 45
5 25 cos 45 100 (1.523 1)
1.69mm
即中心厚度为: 1.69 3 4.69mm
例6-4:.试将5△B30º的棱镜分解为垂直与水平方向的两棱镜 解:(1)作图法
在坐标上沿30º方向作出OR=5。 过R点作RHOH,RVOV。测量 出OH=4.3,OV=2.5。
所以:5△B30º=2.5△B90º()4.3△B0º (2)计算法
OH OR cos 5cos30 4.3 B0 OV OR sin 5sin 30 2.5 B90
差异棱镜效果
一个患者的近用处方是 OD +2.00DS OS +2.00DS 这副眼镜是用来阅读的,制作的时候也是按照近用
瞳距来制作的,但是患者阅读的时候视线是从镜 片光学中心下放5mm处通过的,请问此戴镜者在 阅读的时候每只眼睛产生的棱镜效果是多少?两 只眼睛总的棱镜效果是多少?
差异棱镜效果
一个右眼前戴镜为+4.00DCⅹ30,他的 右眼瞳距大了3mm,求此右眼将产生多大 的棱镜效果及方向
球柱透镜的棱镜效果

眼镜学之眼用棱镜

眼镜学之眼用棱镜

眼用棱镜鲁本麟一、概述:眼科、眼视光临床常用折射三棱镜对于眼位异常、双眼单视功能障碍患者的检查、训练和矫正,我们称这类棱镜为眼用棱镜。

㈠眼用棱镜的三种形式:搓板形新月状楔状楔状棱镜:棱镜块、棱镜串、旋转棱镜,镜片箱中的棱镜均为楔状棱镜。

综合验光仪中是旋转棱镜,所谓旋转棱镜就是两片楔状棱镜(同度)活动性叠加、利用棱镜分解合成的原理、底向不同的旋转产生不同的棱镜度组合,它的总效果为2psinθ,其中两片楔状棱镜各为10△,当旋转时,可在0~20△之间任意变换。

旋转至两片棱镜底向相反时,合成棱镜度为0,旋转至两片棱镜底向一致时,合成棱镜度为20△。

新月形棱镜:用于球透镜、球柱镜与棱镜磨成一块毛边镜片的组合镜片,为使棱镜与球透镜、球柱透镜一个界面弧度吻合,棱镜形式设计为圆弧面,两个圆弧面的屈光度相同、符号相反、如一面为+6.0D,另一面为-6.0D。

搓板形棱镜称为fresnel press-on薄膜棱镜,这种棱镜是使用PVC材料注塑成型,折射率为1.525,厚度1mm,使用范围0.5△~30△,薄膜棱镜只在一个表面上存在密集的凹槽,另一面为平面,非常柔软,在不使用粘合剂的情况下就可以轻松的贴附在透镜的后表面(用加热法贴固和取下),应用于隐斜、偏心固视、融像不足、复视的矫治,但由于它的缺点,影响视力和对比敏感度、不美观,我国近年来已很少使用。

㈡眼用棱镜的构造(术语)、光学特性、单位(计量)构造:由两个平面相交形成的三角形透明体构成,两个平面相交的线为棱,通常称为顶,两个平面相交的角称为顶角,与顶角相对的平面称为棱镜的底,垂直于底和顶的线称为底顶线。

与底顶线和两个平面垂直的切面称为主切面,在临床使用中,以主切面表示。

即△。

光学特性:当光线通过棱镜后,改变了传播方向,向棱镜底偏斜,而我们通过棱镜看发光点,发光点(物象)的位置向棱镜尖端移位。

眼用棱镜的计量单位:棱镜的计量可用顶角或偏向角表示,但在眼用棱镜的计量中,大都以棱镜度作为计量单位,裴(prentice)氏法,即通过三棱镜观察1m处的物体,物象向棱镜尖端移动1cm,称为一个棱镜度,以1△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棱镜式组合透镜2
一、M-UVT的定义
以多焦点、全方位的模式,结合人体生物学的特性,针对青少年近视的主要成因,进行循序渐进的调节-集合及生物反馈训练。

调整眼部各屈光因子相互配合的失衡(不协调)状态和功能异常;阻遏超常“近视漂移”(MYOPIC SHIFT)现象的发生、发展,达到提高视功能的目的。

二、M-UVT 的作用机理
1、纠正调节-集合紊乱状态通过特殊的棱镜式组合透镜,建立正常的调节-集合反射弧。

2、改变晶状体非常态屈光力调查结果表明:近视眼的广泛流行不能完全用遗传来解释,近视眼的获得性与持续不良的视近有关。

临床资料发现不少青少年近视者,尽管在静态检影下存在不同程度的近视体征,但眼轴并无特征性改变。

由此可见,眼轴延长并不是近视眼的唯一标志,而眼球各屈光因子间的失衡及功能异常,应予以足够的关注。

3、解除睫状肌痉挛状态视近的调节需要睫状肌的收缩,长时间的收缩会使其产生痉挛,长期的痉挛一方面会使肌群弹性下降,另一方面导致局部循环血量减少,长期的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睫状肌变性、视网膜变性以及巩膜软化,变形,进行性延长,近视程度不断地加深。

4、光学离焦作用很多实验证明:剥夺性近视和凹透镜诱导的屈光不正具有同样的生物学改变,(眼轴生长)这些研究结果在对目前的屈光矫正方法提出质疑的同时,也说明眼球的生长是一个主动过程。

而这一过程是在视觉信息的反馈作用下完成的。

由于凹透镜造成的远视性去焦状态,使视网膜上的DA水平降低,快速反应基因-ZENK基因合成减少,这种反应在外加干预持续30分钟后发生。

其结果是玻璃体腔变长,巩膜伸展、变薄,眼轴伸长。

而凸透镜的作用与之相悖。

5、建立正常的视觉信息通路CAM利用反差强、不同宽窄的黑白条纹产生高对比度和高空间分辨率,在其旋转的同时,将视觉信息传递到视网膜各个方位,活化视觉感受器-视网膜锥体细胞,提高视神经的敏感度同时刺激皮层视中枢的活动反应,达到提高视力之目的
葫芦岛市永真眼镜棱镜式组合透镜验配指南
棱镜式组合透镜的功效原理主要基于避免近视发生、发展的环境因素和推动眼球屈光系统的优化,尤其对青少年的单纯性近视有良好的预防、控制和治疗作用。

因此,了解患者家族成员的近视情况十分必要,这里包括其兄妹、父母和祖(外祖)父母的视力状况,如果患者的直系亲属近视比例较高或个别成员存在高度近视,则应该更多地考虑患者近视的遗传因素。

这种情况下对患者的预后判断可以倾向于更加保守一些--着重于近视的控制--如避免近视的发展或降低近视屈光度的增长发展速度等。

了解近视史、配镜史或治疗史:
我们需要了解患者近视眼形成、发展的历史,包括近视眼发生或视力状况不正常出现在什么年龄,每年近视度数大约增长多少,以及何时开始验光配镜等。

结合眼科检查和多项视功能测试的结果,可以判断患者近视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制订近视控制、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治疗结果做出客观的判断或预计。

如果患者曾经进行过近视眼治疗,则应当了解其治疗方法、过程和主要结果。

当然,可以将棱镜式组合透镜产品原理,尤其是与其他近视治疗方法的不同之处向消费者进行介绍或比较(指出其他方法的不足或谬误,比较棱镜式组合透镜的科学性、先进性),增
强患者控制治疗近视的信心。

二.眼科检查与视功能测试:
常规眼科检查:为顾客提供常规的眼科检查,通常的检查内容主要可以包括裂隙灯检查、眼压测定、角膜弧度测定和眼轴测定。

并将检测的数据或结果记录在案,为客户建立完善的视力保健档案,同时还可以跟踪眼睛屈光系统各种参数的变化。

近视力、远视力和矫正视力的检测:需要仔细地检测顾客的综合视力情况,不仅要求精确测量常规的远视力(米),也需要测量患者的近视力(厘米),并结合检影验光测量和记录其矫正视力。

这些视力检测数据对判断患者的视力状况和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例如,如果患者远视力低常、近视力正常,且矫正视力良好,则基本可以确定患者为近视眼。

如果患者远视力低常、近视力也低常,则应该考虑患者是否为远视眼。

如果患者远视力低常、近视力也低常,并且不能得到很好的矫正则应该考虑患者是否为弱视,需要作进一步检查。

屈光度测试(验光):制作棱镜式组合透镜需要得到正确的验光度数,所以通常应该结合电脑验光的结果进行细致的检影验光。

十二岁以下儿童验光还需要消除调节的影响,一般应该进行散瞳(最佳的散瞳剂为0.5%阿托品)验光或采用特别的“云雾验光法”。

调节状况的测定:患者的调节状况对棱镜式透镜的设计、制作和使用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关于调节的参数包括调节幅度(亦称调节力)、正向调节和负向调节(亦称正相对调节和负相对调节),测试方法如下:
调节幅度的测量:眼睛的调节幅度与眼睛的屈光不正基本无关,但在测量调节幅度时,首先需要矫正眼睛的屈光不正。

测量调节幅度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在进行视力矫正后,将“近视力表”的视标慢慢靠近被测者的眼睛,直到被测者述说视标影像开始模糊为止,记录视标(“近视力表”)至眼睛的距离P(P为近点距离,单位为米),并计算该距离的倒数1/P,其结果就是该眼睛的调节幅度。

例如某眼有-3.00D的近视,需先将该眼的近视加以矫正,然后把一个“近视力表”慢慢靠近该眼,当“近视力表”距离眼睛10厘米时,“近视力表”的视标开始模糊,则该眼的调节幅度为1/0.1=+10.00D。

第二种测量眼睛调节幅度的方法是在视力被矫正后,让被测者注视6米处的标准视力表(远),再在矫正好的眼睛前逐步加入凹透镜,直到视力表中的视标开始模糊为止,则所加入凹透镜的屈光力即为该眼的调节幅度。

例如某眼为-3.00D近视,矫正后视力为1.0,然后再在该眼前面不断加入凹透镜,当加至-7.00D时,被测者诉说视力模糊,则该眼的调节幅度为-3.00-(-7.00)=+4.00D。

另外,同一个人双眼的调节幅度基本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对一个人只需要测定一只眼睛的调节幅度就可以了。

正向调节的测量:双眼固定看眼前一个视标(如厘米处的近视力表中固定视标),然后在双眼前同时加上光度相等的凹透镜,且把凹透镜的光度逐步加大,直至视标开始模糊为止,则此前仍能够看清视标的最大透镜光度即为正相对调节的值。

负向调节的测量:双眼固定看眼前一个视标(如33厘米处的近视力表中固定视标),然后在双眼前同时加上光度相等的凸透镜,且把凸透镜的光度逐步加大,直至视标开始模糊为止,则此前仍能够看清视标的最大透镜光度即为负相对调节的值。

其他验配数据测定
瞳距测量:瞳距有远瞳距和近瞳距两种,我们需要的是远瞳距数据--让被测者双眼注视远处(5米外)物体时测量其瞳距。

阅读距离测量:最佳的阅读距离应该是30~33厘米,但是各人的阅读距离还是各不相同,而习惯阅读距离是制作“组合透镜”的重要参数,所以也需要进行测试。

具体的方法是:让被测者坐在书桌(标准高度为70厘米)前,调整座椅的高度直到被测者最舒适为止,
被测者坐下阅读或书写5~10分钟,分三次记录其眼睛至书本之间的距离,取平均值为最后的阅读距离数值。

如果是需要配制操作电脑时使用的棱镜式组合透镜,则一般可以将这时的“阅读”距离确定为60厘米。

也可以参照上述过程进行专门的测量--眼睛至电脑屏幕的距离。

随访与复查
复查的目的与意义:
复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服务。

一般来说,青少年儿童近视眼使用棱镜式组合透镜产品后眼睛视力状况和近视屈光度会有明显的改善,这时我们提供视力复查就可以及时了解变化状况,并根据问诊和检查的结果作出象调整棱镜式组合透镜使用方法、使用时间、以及更换近视眼镜的建议。

因为,如果近视屈光度下降后患者不能及时相应调整其日常使用的近视眼镜,会严重影响近视控制和治疗的结果。

复查的时间与内容:
第一次复查可以安排在患者使用棱镜式组合透镜一周后。

除了首先了解患者棱镜式组合透镜使用情况(如每天使用的时间等)和使用感受外,还应该检查患者的视力状况--远视力、近视力和矫正视力。

通常患者的视力状况会有所改善。

第二次复查可以安排在患者使用棱镜式组合透镜一个月后,同样首先了解患者棱镜式组合透镜使用情况和使用感受,检查患者的视力状况--远视力、近视力和矫正视力,并对患者的屈光情况进行检查,一般采用电脑验光就可以了。

这时大约有20~30%患者屈光状况会有变化--降低50度左右。

第三次复查可以安排在患者使用棱镜式组合透镜三个月后,除了首先了解患者棱镜式组合透镜使用情况(如每天使用的时间等)和使用感受,检查患者的视力状况--远视力、近视力和矫正视力外,还应该对患者的屈光情况进行仔细的检测--检影验光。

这时大部分患者屈光状况会有所变化--降低50~100度甚至更多,因此这时可能就必须要求患者更换近视眼镜,而且为了进一步治疗近视,部分患者还应该更换新的棱镜式组合透镜。

第四次复查可以安排在患者使用棱镜式组合透镜六个月后,除了重复以往的检查外,还应该为患者作更加全面的眼科检查--测量角膜弧度、前房深度、正负相对调节.晶状体屈光力和眼轴长度等。

并且以后每六个月复查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