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的药物治疗

往 需 2~ 4周 才能 充分 显效 。 2 1 氟 西汀 . 氟 西汀 是治疗 P D安全有 效 的药物 , S 近 年来 已被广 泛 用 于 P D 的治 疗 。氟 西 汀 治疗 P D对 S S 照研究的 M t e a分析显示 ,S JP D患者 经氟西 汀治疗 后 , 米尔 顿抑 郁 量 表 ( MD) 分及 临床 神 经 功 能 汉 HA 评
为 4 % ~ 0 , 内报 道发 生 率 为 3 % ~6 % 。患 增强脊髓运动的兴奋性 , 0 5% 国 0 8 调节和改善 目的性运动反应 , 者 除神 经 功 能缺 损 症 状 外 , 常伴 有 情 绪低 落 , 趣 缺 有 利 于瘫 痪 肢 体 的功 能恢 复 兴 , 防性 使 用 也 可 防 预 乏 、 观失 望 、 眠 等精 神症状 。这 是 因为脑 卒 中发 生 止 P D发 生 的作用 。但 由于 SR 的药 理学 特点 , 悲 失 S SI 往
维普资讯
天津药学
T叭j P amay 0 8年 8月 第 2 i i hr c 2 0 n 0卷第 4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3
脑 卒 中后 抑 郁 的药 物治 疗
张 勇辉
( 天津 市安 定医院 , 天津 中图分类 号 : 9 1 4 R 7 . 文 献标识码 : A 30 7 ) 0 04
文章编 号:065 8 (0 8 0 - 7 43 10 -6 7 20 )40 3 3 0
促进脑组织康复。此外 , 中枢 5一 T H 脑 卒 中后 抑郁 ( ot  ̄ k ersi ,S 是脑 激运动神经功能 , ps—soedpes n P D) o 促 卒 中后 常 见 的精 神 障碍 , 国外 报 道 P D的 总发 生 率 多 功 能增 强还 能诱 导突 触联 系 , 进感 觉运 动 突触 生 长 , S
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差异

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差异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目前,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作为常用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也被应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中。
但是,它们在治疗效果、安全性、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进行比较研究。
一、两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特点1. 艾司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属于选择性补充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它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通道,增加5-羟色胺在神经元之间的浓度,从而抑制抑郁症状的发生。
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时,艾司西酞普兰还可以改善认知功能,促进康复进程。
2. 舍曲林舍曲林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它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通道,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在神经元之间的浓度,从而抑制抑郁症状的发生。
舍曲林的药效持续时间比较长,但不良反应较多。
二、两种药物的疗效比较既往的临床试验显示,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均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况。
艾司西酞普兰更适用于轻至中度抑郁症状的患者,而舍曲林适用于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状的患者。
一项针对8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指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的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但是,另一项对比试验发现,舍曲林治疗组的生活质量得分明显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p<0.05)。
因此,两种药物疗效的优劣需结合具体的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三、两种药物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比较艾司西酞普兰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比较少。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口干、恶心、失眠、乏力等。
四、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都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药物,但它们在治疗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选择何种药物需结合具体患者情况综合考虑,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此外,药物治疗需结合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手段,共同促进患者康复。
脑卒中后抑郁症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建议

脑卒中后抑郁症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建议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由于其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经常面临抑郁症的风险。
抑郁症能够显著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提供了指导医生们应该如何诊断和治疗脑卒中患者以及相关并发症,其中也包括了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疗建议。
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建议。
首先,病史采集和初步评估是确诊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重要步骤。
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时,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心理健康状况、家族病史等,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来评估其是否存在抑郁症的可能。
此外,医生还应该了解患者的脑卒中类型、程度以及康复进展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其次,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需要借助标准化的评估工具。
根据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建议,可以使用常用的抑郁症评估工具,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或北京大学医院抑郁量表(PUMCH-D)。
这些评估工具能够帮助医生全面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病情程度,从而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在治疗方面,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提出了综合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
药物治疗方面,选择抗抑郁药物通常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其他适当的药物。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医生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心理干预也是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干预可以包括认知行为疗法(CBT)、支持性心理治疗等,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患者调整负性思维、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此外,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管理还需要兼顾其他方面的治疗。
例如,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肢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综合治疗

品。采取 HAMD对病人治疗前,治疗2周、4周、6周分别进行评分治
疗前后分别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效,并统计不良反应。
•患者使用黛力新治疗后2周、4周、6周与显著下降趋势,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 ,血、
尿常规、肝、肾功效方面均未发生显著异常情况
•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有很好治疗效果,因脑卒中病人多为年纪
•:将107例卒中后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用氟哌噻吨-美利
曲辛,对照组53例用阿米替林,疗程均为6 wk。采取
HAMD,HAMA及CGI和TESS评定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
•治疗6wk末,HAMD,HAMA及CGI总分均显著下降(P<0.01)。氟哌噻
吨-美利曲辛和阿米替林总有效率分别为95 %和96 %(P>0.05)。该
显著。
当代康复 .6,5(6)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综合治疗
第25页
心理治疗
对PSD心理治疗主要可采取心理支持疗法,以指导、 劝解、抚慰、勉励、支持、确保为主要内容,帮助病人消 除消极情绪,唤起患者主动主动性,正确发挥心理防御机 制,改进和消除情感障碍。 可按详细情况选择采取集体 心理治疗和个别心理治疗。同时结合认知疗法、行为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家庭支持治疗等各种治疗伎俩。
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综合治疗
第17页
小剂量黛力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效障碍恢复影响
田伟 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
•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2例)和黛力新组(25例, 1
片/d,疗程60d)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d和治疗60d后用N IHSS量表、
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rathel AD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定。
第9页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效果分析

经验交流105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效果分析邢媛 (菏泽市牡丹区中心医院,山东菏泽 274000)摘要:目的 探讨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应用黛力新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抑郁状态、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等指标展开分析,比较两组数据差异。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 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 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HAMD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4.29%(P <0.05);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与躯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黛力新;效果脑卒中后抑郁症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并发症,是较为典型的情绪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于患者发生卒中后,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降低所致,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会对患者功能恢复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对脑卒中的治疗构成阻碍,严重的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临床通常以药物为主进行治疗,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常用药物为阿米替林,虽然该药具有良好的疗效,但易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相对较低。
黛力新是新型的抗抑郁药物,属于复发制剂,含有氟哌噻吨与美利曲辛,利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恢复,以此发挥出理想的抗抑郁效果[2~4]。
本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效果。
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差异

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差异脑卒中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过程中,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而在药物治疗中,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是两种比较常见的药物。
它们虽然都是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但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上却存在一些差异。
接下来,我们将就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差异进行分析。
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来增加其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从而达到抗抑郁的效果。
舍曲林则是一种特异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来增加它们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从而达到抗抑郁的效果。
从药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两种药物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有所差异。
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一些研究表明,艾司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要优于舍曲林。
这是因为艾司西酞普兰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情绪、认知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更为显著。
而舍曲林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受到了一些限制,因为它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对于脑卒中后患者的心血管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隐患。
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不良反应上也有所不同。
艾司西酞普兰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性功能障碍等,而舍曲林的不良反应则包括嗜睡、便秘、头晕等。
在应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都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常用的药物,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在应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深入探讨这两种药物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概述脑卒中(stroke)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瘤、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等)引起的脑功能异常或进行性脑损害。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指在脑卒中后出现的一种持续的情绪障碍,呈类似抑郁症状的表现。
脑卒中后抑郁症不但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也会牵扯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症状包括心境低落、焦虑、睡眠障碍、兴趣和能力丧失、智能程度下降、依赖心理等。
抑郁症状对患者的康复是一种挑战,需要及时治疗。
药物治疗方案1.抗抑郁药物目前抗抑郁药物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最常用的治疗方案。
作为第一线药物,选择SSRI、SNRI、甚至TCAs等可靠的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副作用少且易于使用的优点,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鉴别诊断等因素进行选择。
常用的有Fluoxetine、Sertraline、Citalopram等药物。
2.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严重幻觉、妄想或重度抑郁症状的选择。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脑卒中患者思维障碍、注意力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
常用的有Aripiprazole、Olanzapine等药物。
3.镇静药物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控制脑卒中后精神状态的紊乱和过程性中枢功能畸变。
抗焦虑、曲马多、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等药物都可以在某些情况下使用。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1.避免使用抗胆碱药物或抗利尿药物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合并认知障碍和失智,故不建议选择可能增加应激荷尔蒙分泌的抗胆碱药物或抗利尿药物。
2.避免多药共用脑卒中患者存在多种症状时,常常需要应用多种药物。
但是在联合应用药物时,应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Beta-blocker可能降低抗抑郁药物的效果。
3.避免中止药物治疗在进行药物治疗的时候,需要采取逐渐减量的停药方式,避免药物突然中止,导致患者出现反弹症状。
另外,不同的药物治疗时间是不同的,可以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进行选择。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对于患者重视起来,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让患者恢复健康。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处理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处理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处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卒中(stroke)的发病率在中国不断上升。
脑卒中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影响,还可能导致一系列心理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其中情绪障碍尤为常见。
因此,在脑卒中诊治中,对于后续的情绪障碍处理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关于脑卒中后情绪障碍处理的相关内容。
一、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定义和分类脑卒中后情绪障碍是指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出现的各种情绪和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症、焦虑症、情感恐惧症以及躯体化症状等。
这些问题会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及早发现和干预。
根据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脑卒中后情绪障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脑卒中相关抑郁症(stroke-related depression,SRD):表现为患者情绪低落、乐趣减少、自卑、自责等,对康复的积极性影响较大。
2. 脑卒中相关焦虑症(stroke-related anxiety,SRA):患者会感到极度的焦虑、紧张、易激动,甚至出现恐慌发作等症状。
3. 脑卒中相关情感恐惧症(stroke-related emotional fear,SREF):表现为患者对活动恐惧、外出不安,害怕再次发生脑卒中的情况。
4. 脑卒中相关躯体化症状(stroke-related somatic symptoms,SRSS):患者出现多种身体症状,如头痛、心慌、胸闷等,但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疾病基础。
二、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评估和诊断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评估和诊断应该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观察症状、收集病史、进行心理评估等。
中国急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推荐使用以下工具进行评估:1. 哈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用于评估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
2. 哈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用于评估脑卒中后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病情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困难的患者本身可能存在悲观保守、自我封闭,在发生脑 梗死后更容易焦虑、紧张、情绪不稳而产生抑郁,从而导致外 源性抑郁。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经济状况
3.陈桂华.急性脑梗死后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
1、西药治疗---- 5-HT 和NE 再摄取双重抑制剂
5-HT 和NE 再摄取双重抑制剂(Serotonin and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SNRIs)在低剂量时抑制5-HT 的再摄取,在高剂量时抑制 NE的再摄取,对重症和难治性抑郁一周有效,但几乎不影响肾上腺素 能受体和组胺受体。主要代表药物是文拉法辛。与SSRIs相比较, SNRIs 起效较快,有效率和痊愈率较高,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外源性因素
性别差异与抑郁发生有关,这可能与男性在当前社会中所承担 的社会责任比女性重,患病后对可能社会地位的改变,导致生 活水平的下降更为担忧
年龄越大的患者越易于发生抑郁,这是由于患者随着年龄的增 大,社会角色的退出,身体状况的改变及其本身对脑梗死疾病 的惧怕,其心理变化很大,再加上大脑功能的退化,丘脑下部 功能失调导致情绪不稳定性增高,当受到脑梗死时,诱发其抑 郁的产生
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发生变化,生理、
家庭、社会等因素均会导致脑卒中后
生理、心理失衡,大多数学者认为 PSD 的发病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医未明确记载PSD,依据其临床症状应 属于中医的“中风”、“郁症”范畴,脑 卒中患者因突然遭遇生理功能障碍和丧失 生活自理能力而产生恐惧情绪。脑卒中病 程较长、恢复缓慢,使得患者日渐消沉、 悲观、烦躁、易怒,影响气血正常运行。 气机郁滞引起肝气不疏、肝病及脾、脾运 失司、聚湿生痰或食滞不化
2.夏俊博.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进展.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
1、西药治疗----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剂
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是目前抗抑郁新药中研发最多的一种药物,包括氟西汀、西酞普兰 、舍曲林、帕罗西汀等。SSRIs 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吸收突触间隙的5-HT ,增加突触间隙处的5-HT浓度,从而促进5-HT 能神经传导,发挥抗抑郁作 用。SSRIs 化学结构中无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基本侧链,所以抗胆碱能不良 反应小,由于其对NE 和多巴胺的神经元再摄取影响极小,对心血管系统 影响也不明显。SSRIs 的不良反应虽少于三环类抗抑郁药,但可引起胃肠 道反应、性功能障碍、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停药反应等不良反应 ,还有可能增加自杀意念和行为风险,在临床上使用SSRIs 时应加以进展.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
包括性别、 年龄、文 化程度和 经济状况 等
内源性 因素
脑梗死时,梗死灶直接压迫和损伤脑 组织,继发性脑水肿,脑结构移位, 高颅压等病理改变造成多巴胺代谢产 生障碍与肾上腺功能不足,使脑内5HT或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减少, 抑制神经兴奋物质释放,从而引起抑 郁。根据5-HT能神经元的神经解剖位 置,在下丘脑、丘脑、基底部、边缘 系统,特别是下丘脑膈区和杏仁核存 在着某些主要的5-HT能通络,因此, 抑郁的发生与不同部位脑组织的损伤 有关。尤其是左前球皮质或皮质下及 左额背外侧损伤更易发生抑郁。
脑卒中后抑郁的药物治疗
神经内科
1 前言 2 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 3 脑卒中后抑郁的药物治疗 4 总结
前言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 并发症,可发生于脑卒中后各个时期,并能显著增加脑卒中病人的病 死率,致残率和认知功能障碍,降低病人的生存质量,给家庭、社会 带来严重 的负担。
在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口干、乏力、震颤、便秘、性功能障碍等不 良反应方面,文拉法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 但在恶心呕吐、失眠、嗜睡、食欲减退、肝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 心动过速、心悸等不良反应方面,文拉法辛的发生率与阿米替林相当 。
2.夏俊博.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进展.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
疗效比较
舍曲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PSD 疗效更佳,更能明显地改善患 者的认知能力、神经功能及日 常生活活动能力
帕罗西汀能明显改善PSD 症状,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与三环类 抗抑郁药丙咪嗪相比,疗效更 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药物依从性更好
1.张卫红.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护理研究,2015
二、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因素
内源性 因素
产生抑郁的解剖学基 础为边缘系统、丘脑、 蓝斑核的病变。大脑 边缘系统是情感活动 的解剖基础,与其有 关的神经递质包括NE, 多巴胺,5-羟色胺 (5-HT)等。目前认 为脑梗死后抑郁症的 发生机制与脑病后产 生5-HT或去甲肾上腺 素等神经递质减少有
三、脑卒中后抑郁的药物治疗
01 西药治疗
①选择性5-HT 再摄取抑制剂
② 5-HT和去甲肾上腺素
(NE)再摄取双重抑制剂
③ NE 和特异性5-HT 抑制剂
02 中药治疗
①疏肝解郁法
②活血化瘀法
③养阴润燥法
西医认为PSD 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 病灶破坏了去甲肾素神经元和5- 羟色 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神 经元及其通路,使两种递质水平降低、
4 王金环. 盐酸舍曲林分散片与氟西汀治疗卒中后血管性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中国民康医学, 2012 5 胡亚梅, 李书剑. 舍曲林治疗老年人群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6 张玉琦, 钱富强, 顾君, 等. 舍曲林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7 刘献玲. 帕罗西汀与丙米嗪对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