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进展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药物治疗作为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抑郁症药物治疗的进展进行探讨。
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SRI类药物是目前一线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它通过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调节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神经递质水平。
SSRI药物的主要代表有帕罗西汀、氟西汀等。
近年来,针对SSRI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疗效不佳的问题,研究人员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
例如,某些SSRI类药物的长效剂型的开发,能够减少药物频繁给药带来的不便,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此外,还有研究证明,联合应用多个抗抑郁药物,可以增加治疗效果。
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TCA类药物作为传统的抗抑郁药物,一度是抑郁症治疗的重要药物。
它主要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来发挥作用。
然而,TCA类药物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心脏毒性和抗胆碱能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调节TCA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改进了药物的选择性和安全性。
一些新型的TCA类药物如米立昔布、阿米替林等,能够有效缓解抑郁症的症状,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MAOI类药物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增加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然而,MAOI类药物由于副作用和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人们对于MAOI类药物的研究也一直在进行中,希望能够找到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四、辅助治疗药物除了上述主要的药物治疗方法,辅助治疗药物在抑郁症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抗焦虑药物常常与抗抑郁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减轻焦虑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或抗癫痫药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并非是抑郁症治疗的唯一方式,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非药物干预也同样重要。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综合方案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综合方案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地治疗抑郁症,综合的治疗方案是非常关键的。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治疗方式,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以相辅相成。
本文将讨论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综合方案。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抑郁症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
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物的使用。
这些药物通过调整大脑内的化学物质来缓解抑郁症状。
抗抑郁药物通常分为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虽然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症状,但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的效果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而且副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广泛运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它通过调整患者的思维方式和情绪状态来帮助他们克服抑郁情绪。
心理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心理动力疗法(PDT)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两种。
1.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和不健康行为习惯来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包括认知重建和行为矫正两个方面。
认知重建通过辅助患者找到并改变他们思维中的负面、自卑和消极的想法,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态度。
行为矫正则通过逐步建立患者积极健康的行为模式,帮助他们摆脱负面循环,恢复自信和生活动力。
2. 心理动力疗法(PDT)心理动力疗法是一种通过探索患者的潜意识和内心世界来改善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分析患者的梦境和自由联想,了解患者内心的冲突和困扰。
心理动力疗法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面对自己的内心冲突,解决潜在的心理问题,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综合方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限制,但它们也可以相互补充。
综合方案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选择与效果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选择与效果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选择与效果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在治疗抑郁症的过程中,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是两种常见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效果。
一、药物治疗1. 抗抑郁药物的分类抗抑郁药物按照作用机制可分为三类:单胺类抗抑郁药物、双胺类抗抑郁药物和其他抗抑郁药物。
常见的单胺类抗抑郁药物有SSRI类药物,如百忧解、舍曲林等;双胺类抗抑郁药物包括三环类药物和四环类药物;其他抗抑郁药物则是指除了单胺类和双胺类之外的其他药物。
2. 药物治疗的效果及副作用药物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起到关键作用,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其情绪和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通常需要持续服用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明显的改善。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头晕、口干、失眠等。
有些副作用是短暂的,而另一些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
3.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时,有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同的患者对不同的药物反应存在差异。
其次,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并定期进行复查。
最后,不要随意停药,药物治疗应逐渐减量。
二、非药物治疗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一种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治疗、家庭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内心的情绪状态,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2. 运动疗法研究表明,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脑内多巴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释放,缓解抑郁症症状。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瑜伽、游泳等。
3. 社交支持通过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交关系,抑郁症患者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参加社区活动、与亲友进行交流等都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抑郁情绪。
三、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选择与效果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互补的作用。
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的综合方案

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的综合方案抑郁症,这个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单纯依靠药物或者心理干预往往效果有限,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的方案则被认为是更为有效的策略。
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 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如米氮平)等。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如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然而,药物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都能立竿见影。
一般来说,抗抑郁药物需要在服用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渐发挥作用,通常在 2 4 周左右开始显现效果,而达到最佳疗效可能需要 6 8 周甚至更长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否则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
同时,药物治疗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痛、失眠、性功能障碍等。
但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并且会随着身体对药物的适应而逐渐减轻或消失。
如果副作用较为严重,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干预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同样不可或缺。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而改善情绪。
例如,一个抑郁症患者可能总是过度自责,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认知行为治疗师会帮助患者认识到这种思维的不合理性,并引导患者用更积极、客观的方式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
人际心理治疗则关注患者的人际关系,通过改善患者与他人的互动方式,缓解抑郁症状。
比如,对于因为与家人关系紧张而导致抑郁的患者,治疗师会帮助患者学会更好地沟通和表达情感,解决人际冲突。
心理动力学治疗则深入挖掘患者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情感,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促进心理成长和康复。
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与疗效评估

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与疗效评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长期低落的情绪、丧失兴趣和喜悦感,以及对日常活动的巨大厌倦感。
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并且其疗效也得到了广泛重视和研究。
本文将讨论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方式以及如何评估治疗的疗效。
一、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方式1. 抗抑郁药抗抑郁药是最常用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
常见的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三环类抗抑郁剂(TCA)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等。
这些药物具有缓解抑郁症状、改善患者情绪的作用,但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身体状况来确定。
2. 辅助用药除了抗抑郁药之外,有时医生还会为患者开具一些辅助用药,以增强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这些辅助用药包括抗焦虑药物、安眠药和抗精神病药物等。
辅助用药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对药物的耐受性来决定。
二、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估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估是判断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治疗的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1. 临床评定临床评定是一种常见的疗效评估方式,医生通过与患者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其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
常用的临床评定工具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等。
这些评定工具通过对患者的症状进行量化,提供了客观的评估指标。
2. 心理评估除了临床评定外,心理评估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心理评估可以通过各种心理测试来揭示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以及治疗后的改变。
例如,通过测量患者的心理压力水平、自尊心和社交能力等,可以客观地评估治疗的疗效。
3. 生物指标评估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生物指标评估也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血清素、皮质醇和脑电图等生物指标,来了解治疗的效果。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抑郁症患者的生理变化,从而评估药物治疗的疗效。
抑郁症药物治疗都有什么

抑郁症药物治疗都有什么
抑郁症是很常见的,这类疾病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自身患有抑郁症疾病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治疗抑郁症常见就是药物,药物在缓解疾病上,效果非常不错,而且这样治疗方式对患者身体不会有太多影响,那抑郁症药物治疗都有什么呢,下面就详细介绍下,使得有一些认识。
抑郁症药物治疗怎么样: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
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
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心理治疗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物理治疗
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
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
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在对抑郁症药物治疗都有什么认识后,使用药物治疗抑郁症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自身情况,如果患者有其他变化,都是要立即和医生说明,避免患者病情加重,这样对患者疾病治疗都是会有很大影响的。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伴有沮丧、失眠、疲倦等症状。
药物治疗是抑郁症的主要疗法之一,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一、抗抑郁药物分类抗抑郁药物主要分为三类: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其中,SSRIs是最常用的一类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氟西汀等。
二、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抗抑郁药物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来缓解抑郁症状。
通常,抑郁症患者脑内5-羟色胺的水平较低,而抗抑郁药物可以增加5-羟色胺的含量,从而改善患者的心情。
三、抗抑郁药物的注意事项1. 选用合适的药物。
不同的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用适合的抗抑郁药物。
应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建议。
2.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抗抑郁药物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口干、头晕、恶心等,患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若出现明显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3. 定期复诊。
抗抑郁药物的治疗过程需要个体化调整,患者应定期前往医院复诊,以便医生对疗效进行评估,并调整药物剂量。
4. 药物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
一些抗抑郁药物与食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与含酪胺的食物(如奶酪、巧克力等)同时摄入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在用药期间应遵循医嘱,在饮食方面注意搭配。
5. 切勿自行停药。
抗抑郁药物的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停药可能导致症状反复,甚至出现戒断症状。
在停药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逐渐减量至停药,以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四、药物治疗的辅助措施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可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来缓解抑郁症状,如心理疗法、运动疗法、社交支持等。
这些辅助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并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综上所述,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方法之一,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定期复诊、饮食搭配等注意事项,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指南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指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欢乐感以及自我评价过低等症状。
尽管心理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药物治疗也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抑郁症。
一、药物分类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SSRI、SNRI、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其他类药物。
这些药物的工作机制和副作用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1. SSR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氟西汀。
这类药物通过阻止神经元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来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2. SNRI(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舍曲林。
这类药物除了增加5-羟色胺的浓度外,还可阻止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在更多的神经途径上发挥作用。
3.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米嗪。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或5-羟色胺的再摄取,并改变神经递质的平衡来缓解抑郁症状。
4. 其他类药物:如甲氧氯普胺、万艾可。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常用于抑郁症伴有焦虑、失眠和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治疗。
二、药物使用指南1. 药物选择: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考虑患者的抑郁程度、症状表现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SSRI被认为是首选药物,因为它们具有较少的副作用且对大多数患者有效。
然而,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其他类药物可能更适合。
2. 药物剂量: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初始剂量通常较低,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渐增加。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来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3. 治疗时间:抗抑郁药物的治疗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至少连续服药4-6周才能看到明显的改善。
因此,坚持按时服药是非常重要的。
4. 副作用管理:药物治疗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失眠等。
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随着患者适应药物逐渐减轻或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受体本身的数量和密度的改变,还会累及受体后 信号转导功能,甚至基因转录过程。
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负反馈失调,常 伴有高皮质酮血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不能 反馈性降低,表明郁患者HPA轴功能亢奋,且失去了负 反馈调节机制。
No Image
药物治疗
No Image
抗抑郁药 Antidepressants
单胺学说背景
1951年发现抗结核药isoniazid(异烟肼)、 iproniazid(异丙烟肼),使抑郁症病人情绪高涨。 1952年发现iproniazid抑制MAO,后用于治疗抑郁 症
50年代用利血平治疗高血压,结果25%有抑郁状态, 后证明reserpine是单胺排空药;
“死了算了,早晚要被这个世界淘汰出局”。
B 高一学生 从小就一心要做个好孩子、好学生。在父母严厉
的管教下,愿望很快实现。 小学、中学一直是班级和年级的学生委员,学习、
品行无一不是模范,赞扬之声不绝于耳。
但最近感到很苦恼,压抑得透不过气来,完全没
有了自信心,甚至连独自出门办一件事的勇气都没
有。 每天都象在演戏,扮演着一个实在不想再当
氟西汀(fluoxetine) ,为抑制NE再摄取作用的200倍。 不良反应少。
帕罗西汀(paroxetine),对恐惧症有效,但有M受 体阻断作用。
舍曲林(sertraline),对强迫症也有效。有DA释放 作用,可引起激动。
(5)新型抗抑郁药
NA和特异5-HT抗抑郁药( NASSA ),促进NA和5HT突触传导,效果好,副作用少。
轻微抑郁症如疲劳、失眠、肠胃不适、持续的 头痛及背痛等等,可能被误解为其他疾病。说话少 且音调低且慢、动作少且慢、严重青春期后段,中 年及退休后。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80%
至90%的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专业治疗而痊愈 。
抑郁症病因:
No Image
No
A 女士
Image
35岁,公司职员,近来晨起就觉得浑身不舒服, 头晕、乏力、无食欲。上班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
集中,常出差错。
自己诊断是得了 “抑郁症”,最近开始偷偷吃 抗抑郁症的药物,心想:“今后总靠药物顶着如何是 好”。
最怕让公司的同事看出来,尽管内心苦闷,还要
强装什么事也没有。真恨自己,不时头脑中会闪出
下去的“好学生”。
No Image
C 大学二年级学生 对人紧张,越是面对陌生人越严重,越是做好
准备的谈话越狼狈。 肢体僵硬、脸红、心跳、口吃、手颤抖。因此,
不敢一个人进饭馆吃饭,不愿去学生食堂就餐。最 近记忆力明显下降。
一想到将来求职和工作就害怕,惶惶不可终日。 求助。
No Image
抑郁症的机制研究
据此提出:AC-PKA与PLC-PKC信号转导平衡失调是 抑郁症发病的机制.
B、在基因转录水平上,cAMP做为第二信使,它激 活相应的功能蛋白CREB(cAMP反应元件蛋白),抗抑 郁剂慢性用药后,海马中CREB的mRNA含量增加,脑源 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受体mRNA也增加.
No Image
抑郁症的药物 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每十位男性中就有一位可能患有抑 郁; 而女性则每五位中就有一位患有抑郁。经过诊断的人群 发病率为2%~3%。
No No Image
Image
抑郁症相关知识
概念: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
组 心 理 障 碍 ( mood disorders ) 或 情 感 性 障 碍 (affective disorders),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 为中心的综合征。
1. 遗传:50%经常患忧郁症的人,有家族史。
2. 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去平衡:抑郁症起因于脑部管制 情绪的区域受干扰。
3. 性格特质:自卑、悲观、完美主义者及依赖性强者较 易得到忧郁症。
4. 环境或社会因素:一连串的挫折、失落、慢性病或生 命中重大痛苦决定,也会引发抑郁症。
5. 饮食习惯:食物显著地影响脑部的行为。神经冲动传 导物质会受我们所吃的食物影响。
4、海马神经元存在皮质酮受体—负反馈调节HPA 轴
受体功能受损后,HPA轴变成脱抑制状态。长 期应激可引发垂体、肾上腺的肥大,海马受体密度 下调和海马细胞死亡。
高皮质酮血症----减少5-HT合成,降低5-HT神 经功能。
No Image
5、抑郁症的细胞分子机制
A、信号转导水平上,抗抑郁剂长期用药后引起G 蛋白偶联受体的腺苷酸环化酶AC-cAMP-PKA信号通路活 性增强,PLC-PKC信号通路的活性降低.
增加脑内单胺特别是NE和5-HT的药抗抑郁有效。 提出:抑郁症是脑内NE和5-HT功能降低。
5-HT受体分类
5-HT1A,1B,1E,1F 5-HT2A,2B,2C 5-HT3A,3B 5-HT4 5-HT5A,5B 5-HT6 5-HT7
Gi/o Gq/11 离子通道
Gs Gi/o Gs Gs
6.抑郁症可能由多种疾病造成。
抑郁症:单相型。
躁狂-抑郁症(manic-depressive disorder)为双极情 感性疾病,通常躁狂相和抑郁相集于一身,交替出 现。仅呈单相性,则通常称之为躁狂症或抑郁症。
单胺学说(monoamine hypothesis):躁狂症是脑内 单胺(主要指5-HT , NA)增多或活性过高,抑郁症 则是相反。
抗抑郁药发展概况:
(1)早期 MAOI isoniazid 等,现在吗氯贝胺。 (2)三环抗抑郁药,抑制NA和5-HT再摄取,效果好
不良反应多(与,M ,H1受体阻断有关)。常用药 有imipramine ,amitriptyline , doxepin (3)选择性抑制NA再摄取(第二代,或四环类)。作 用 稍 弱 , 但 不 良 反 应 少 。 mianselin(米 安 色 林 ) , maprotiline(马普替林) 。 (4)选择性5-HT摄取抑制剂(SSRI ,第三代)。作 用好,应用面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