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药物治疗【精选】

合集下载

抗抑郁药缓解抑郁症状的药物及使用指南

抗抑郁药缓解抑郁症状的药物及使用指南

抗抑郁药缓解抑郁症状的药物及使用指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抑郁药物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它们能够缓解抑郁症状,帮助患者重拾生活的乐趣。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以及使用指南。

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SRI是目前最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它通过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增加脑内5-羟色胺的浓度,缓解抑郁症状。

常见的SSRI药物有帕罗西汀(Paroxetine)、氟西汀(Fluoxetine)等。

使用指南:1. 用药时间:SSRI药物通常需要连续服用数周才能达到最佳疗效,建议患者坚持规定剂量和用药时间。

2. 副作用:SSRI药物一般来说是安全的,但也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头晕、恶心、失眠等。

患者在用药初期可能会感到不适,但这些副作用通常在几天到几周内自行消失。

如果副作用严重或持续,应及时告知医生。

3.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SSRI药物与某些药物(如抗凝血药、苯二氮䓬类药物等)可能发生相互作用,患者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 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用药效果和副作用情况。

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氯米帕明、阿米替林)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来缓解抑郁症状。

它们的治疗效果与SSRI相当,但在副作用方面稍有不同。

使用指南:1. 用药时间: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疗效通常在开始治疗后的几周内显现,患者需要耐心等待。

2. 副作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较SSRI药物更容易引起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便秘的发生。

3.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与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解热镇痛药等)可能发生相互作用,患者在用药前应向医生咨询,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 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如同使用SSRI药物一样,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沟通,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常见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常见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常见药物及其作用机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负担。

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患者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

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常见药物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原理。

一、SSRI类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是抑郁症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类别之一。

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血浆中5-羟色胺再摄取位点,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提升脑内5-羟色胺神经递质的水平,减轻抑郁症状。

其中,氟西汀(Fluoxetine)是最早上市的SSRI类药物之一,常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氟西汀的半衰期长,可持续作用于患者体内数天,具有一定的持久性疗效。

二、SNRI类药物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 SNRI)是另一类常见的抑郁症治疗药物。

这类药物不仅通过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还可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增加两种神经递质在脑内的浓度,进一步改善抑郁症状。

文拉法辛 (Venlafaxine) 是一种常用的SNRI类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

它在治疗抑郁症时不仅对5-羟色胺的补充有效,还可增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境和情感的低落。

三、三环类药物三环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是较早使用的一类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增加这两种神经递质在神经突触间隙的活性。

尽管这类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疗效显著,但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多,目前已逐渐被SSRI 和SNRI取代。

四、MAOI类药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 MAOI)是一类对脑内多种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四大抑郁症治疗药物,轻松应对

四大抑郁症治疗药物,轻松应对

四大抑郁症治疗药物,轻松应对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丧失愉悦感为主要特征,并且伴有认知、行为症状,显著影响功能的神经障碍。

一旦确诊为抑郁症之后,需要及时干预。

然而有些人及时经过心理医生或者自我调节后,效果仍然较差,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于药物来解决。

今天就介绍抑郁症治疗的四大西药物。

一、艾司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为新型抗抑郁药物,主要通过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而发挥抗抑郁的作用。

该药物服用时推荐剂量为一天一次,一次10-20毫克。

建议晨起早饭后服用,也可以与食物同时服用。

该药物对于同时合并有焦虑症的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疗效和耐受性相对更为平衡。

安全性方面,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出汗等。

二、氟西汀氟西汀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抑郁症的一线治疗药物。

该药物服用时推荐剂量为一天一次,一次20-40毫克,晨起饭后服用效果最佳。

该药物对食欲影响较小,而且很少引起体重增加。

但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引起出汗、焦虑、头痛、失眠等不良反应。

三、米氮平米氮平也是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物,该药物能够同时增加去加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释放而具有独特的抗抑郁作用。

除此之外,该药物具有明显的改善焦虑和失眠的作用。

服用时一天一次,一次15-45毫克,可随水吞服,不要咀嚼。

该药物胃肠道副作用小,对性功能影响小。

四、阿米替林阿米替林为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对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具有明显的效果,使用时一天服用一次,一次50-250毫克。

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口干等不良反应。

抗抑郁药使用过程中,有以下三大注意事项:1.多数抗抑郁药物起效较慢,一般改善核心症状如情绪低落,需要2-4周,所以,患者要坚持规律服用。

2.服药初期的口干、恶心尽量适应一下。

3.治疗要足量足疗程。

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与疗效评估

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与疗效评估

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与疗效评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长期低落的情绪、丧失兴趣和喜悦感,以及对日常活动的巨大厌倦感。

药物治疗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并且其疗效也得到了广泛重视和研究。

本文将讨论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方式以及如何评估治疗的疗效。

一、抑郁症患者的药物治疗方式1. 抗抑郁药抗抑郁药是最常用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

常见的抗抑郁药包括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三环类抗抑郁剂(TCA)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等。

这些药物具有缓解抑郁症状、改善患者情绪的作用,但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身体状况来确定。

2. 辅助用药除了抗抑郁药之外,有时医生还会为患者开具一些辅助用药,以增强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这些辅助用药包括抗焦虑药物、安眠药和抗精神病药物等。

辅助用药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对药物的耐受性来决定。

二、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估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估是判断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治疗的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1. 临床评定临床评定是一种常见的疗效评估方式,医生通过与患者的面对面交流,了解其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

常用的临床评定工具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等。

这些评定工具通过对患者的症状进行量化,提供了客观的评估指标。

2. 心理评估除了临床评定外,心理评估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心理评估可以通过各种心理测试来揭示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以及治疗后的改变。

例如,通过测量患者的心理压力水平、自尊心和社交能力等,可以客观地评估治疗的疗效。

3. 生物指标评估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生物指标评估也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血清素、皮质醇和脑电图等生物指标,来了解治疗的效果。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地反映抑郁症患者的生理变化,从而评估药物治疗的疗效。

治疗忧郁症的药是什么

治疗忧郁症的药是什么

治疗忧郁症的药是什么
忧郁症已经变得逐渐的年轻化,很多学生承受不了学习的压力,就会出现忧郁症的状况,经常表现为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自言自语,喜欢独处等等,很多父母也是十分着急,担心孩子的身体,下面就介绍几种治疗忧郁症的药。

(1)三环类抗抑郁药:为目前较常用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氯丙咪嗪、去甲丙咪嗪等。

其药理作用与阻断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再摄取有关,可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提高受体部位递质浓度,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2)二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以麦普替林为代表,其药理作用与三环类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类似。

(3)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又分为可逆性和非可逆性两种,可逆性以吗氯贝胺为代表,非可逆性以苯乙肼为代表,由于该类药毒性较大,现已少用。

其药理作用为抑制单胺氧化酶,减少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多巴胺的降解,使脑内儿茶酚胺含量升高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以上就是两种针对于忧郁症的药物,忧郁症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所以不仅仅需要药物的治疗,还需要心理上的疏通,忧郁症多发期一般是年轻人。

由于压力太大,没有得到及时的宣泄而导致的,所以生活中作为父母,不要给自己的孩子太大的压力,多和孩子沟通。

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及用法指南

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及用法指南

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及用法指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心理健康,医学界研发了多种抗抑郁药物。

其中,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是常见且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之一。

本文将介绍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种类、具体用法和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供大家参考。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种类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是指其中含有三环结构的一类药物,这类药物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转运和再摄取,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目前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包括下列几种:1. 阿米替林:是一种典型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显著。

它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作用,增加这些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改善患者的心情。

2. 氟西汀:也是一种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

它能够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增加这两种神经递质的水平,缓解抑郁症状。

3. 奥美拉唑:与前两种药物相比,奥美拉唑具有更强的选择性,它主要通过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来起到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用法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个体情况来确定具体的用法和用量。

一般来说,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用法:1. 药物用量:初始用量一般较小,逐渐增加到有效量。

具体用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药物的耐受性来确定。

2. 用药时间: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通常需要长期使用,一般治疗时间在6个月到1年之间。

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与医生进行随访,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3. 用餐时间:部分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对食物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药物说明书或医生的指导,确定合适的用餐时间。

三、用药注意事项在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副作用:由于药物的特殊作用机制,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口干、眩晕、便秘等。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自身反应并及时与医生交流。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指南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指南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指南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欢乐感以及自我评价过低等症状。

尽管心理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药物治疗也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抑郁症。

一、药物分类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SSRI、SNRI、三环类抗抑郁药和其他类药物。

这些药物的工作机制和副作用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1. SSRI(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氟西汀。

这类药物通过阻止神经元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来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改善抑郁症状。

2. SNRI(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舍曲林。

这类药物除了增加5-羟色胺的浓度外,还可阻止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在更多的神经途径上发挥作用。

3. 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米嗪。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或5-羟色胺的再摄取,并改变神经递质的平衡来缓解抑郁症状。

4. 其他类药物:如甲氧氯普胺、万艾可。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常用于抑郁症伴有焦虑、失眠和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治疗。

二、药物使用指南1. 药物选择: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考虑患者的抑郁程度、症状表现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SSRI被认为是首选药物,因为它们具有较少的副作用且对大多数患者有效。

然而,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其他类药物可能更适合。

2. 药物剂量: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初始剂量通常较低,随着治疗的进行逐渐增加。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来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3. 治疗时间:抗抑郁药物的治疗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至少连续服药4-6周才能看到明显的改善。

因此,坚持按时服药是非常重要的。

4. 副作用管理:药物治疗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失眠等。

这些副作用通常是暂时的,随着患者适应药物逐渐减轻或消失。

抑郁症治疗的药物方案

抑郁症治疗的药物方案

抑郁症治疗的药物方案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感到无望、自责以及失去兴趣等症状。

药物治疗是抑郁症的主要疗法之一,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及其方案。

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SSRIs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之一,其通过抑制大脑中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增加5-羟色胺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缓解抑郁症状。

常见的SSRIs药物有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等。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1. 初始剂量:一般开始时使用药物的较低剂量,如帕罗西汀起始剂量为10mg/天。

随着治疗的进行,可以逐渐增加剂量。

2. 维持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以及副作用的出现,医生会在治疗过程中调整剂量,一般维持剂量在20-40mg/天。

3. 治疗持续时间:抑郁症治疗通常需要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短期内没有明显改善不代表药物无效,患者需要坚持治疗并密切配合医生进行评估。

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从而增加这两种神经递质在脑内的浓度,改善抑郁症状。

尽管这类药物有效,但其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便秘和口干等。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1. 初始剂量:如阿米替林的起始剂量为25mg/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逐渐增加剂量。

2. 维持剂量:治疗经过数周后,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一般维持剂量在100-200mg/天。

3. 医学监测: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有较多的不良反应,患者在服药期间需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以及血药浓度监测等。

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MAOIs类药物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阻止其分解神经递质,从而增加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进而缓解抑郁症状。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1. 饮食限制:MAOIs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遵循严格的饮食限制,如需避免摄入含酪胺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等)。

2. 维持剂量:常用的MAOIs药物包括苯乙肼、托拉塞宾等,维持剂量一般在150-300mg/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反应多(与,M ,H1受体阻断有关)。常用药 有imipramine ,amitriptyline , doxepin (3)选择性抑制NA再摄取(第二代,或四环类)。作 用 稍 弱 , 但 不 良 反 应 少 。 mianselin( 米 安 色 林 ) , maprotiline(马普替林) 。 (4)选择性5-HT摄取抑制剂(SSRI ,第三代)。作 用好,应用面广。
C 大学二年级学生 对人紧张,越是面对陌生人越严重,越是做好
准备的谈话越狼狈。
肢体僵硬、脸红、心跳、口吃、手颤抖。因此, 不敢一个人进饭馆吃饭,不愿去学生食堂就餐。最 近记忆力明显下降。
一想到将来求职和工作就害怕,惶惶不可终日。 求助。
抑郁症的机制研究
1、发病与脑内受体功能改变有关: 即长期神经递质 的异常改变,引发受体功能产生适应性(adaptation) 改变。
B 高一学生 从小就一心要做个好孩子、好学生。在父母严厉
的管教下,愿望很快实现。 小学、中学一直是班级和年级的学生委员,学习、
品行无一不是模范,赞扬之声不绝于耳。
但最近感到很苦恼,压抑得透不过气来,完全没 有了自信心,甚至连独自出门办一件事的勇气都没 有。 每天都象在演戏,扮演着一个实在不想再当 下去的“好学生”。
米 氮 平 ( mitrazepine ) , 促 进 NA 和 5-HT 释 放 , 阻 断 5HT 2,3受体 。抗抑郁,抗焦虑,改善睡眠。 5-HT,NA 再摄取抑制剂
受体功能受损后,HPA轴变成脱抑制状态。长 期应激可引发垂体、肾上腺的肥大,海马受体密度 下调和海马细胞死亡。
高皮质酮血症----减少5-HT合成,降低5-HT神 经功能。
5、抑郁症的细胞分子机制
A、信号转导水平上,抗抑郁剂长期用药后引起G 蛋白偶联受体的腺苷酸环化酶AC-cAMP-PKA信号通路活 性增强,PLC-PKC信号通路的活性降低.
A 女士 35岁,公司职员,近来晨起就觉得浑身不舒服,
头晕、乏力、无食欲。上班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 集中,常出差错。
自己诊断是得了 “抑郁症”,最近开始偷偷吃 抗抑郁症的药物,心想:“今后总靠药物顶着如何是 好”。
最怕让公司的同事看出来,尽管内心苦闷,还要 强装什么事也没有。真恨自己,不时头脑中会闪出 “死了算了,早晚要被这个世界淘汰出局”。
1. 遗传:50%经常患忧郁症的人,有家族史。
2. 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去平衡:抑郁症起因于脑部管制 情绪的区域受干扰。
3. 性格特质:自卑、悲观、完美主义者及依赖性强者较 易得到忧郁症。
4. 环境或社会因素:一连串的挫折、失落、慢性病或生 命中重大痛苦决定,也会引发抑郁症。
5. 饮食习惯:食物显著地影响脑部的行为。神经冲动传 导物质会受我们所吃的食物影响。
2、受体本身的数量和密度的改变,还会累及受体后 信号转导功能,甚至基因转录过程。
3、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负反馈失调,常 伴有高皮质酮血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不能 反馈性降低,表明郁患者HPA轴功能亢奋,且失去了负 反馈调节机制。
4、海马神经元存在皮质酮受体—负反馈调节HPA 轴
6.抑郁症可能由多种疾病造成。
抑郁症:单相型。
躁狂-抑郁症(manic-depressive disorder)为双极情 感性疾病,通常躁狂相和抑郁相集于一身,交替出 现。仅呈单相性,则通常称之为躁狂症或抑郁症。
单胺学说(monoamine hypothesis):躁狂症是脑内 单胺(主要指5-HT , NA)增多或活性过高,抑郁症 则是相反。
单胺学说背景
1951年发现抗结核药isoniazid(异烟肼)、 iproniazid(异丙烟肼),使抑郁症病人情绪高涨。 1952年发现iproniazid抑制MAO,后用于治疗抑郁 症
50年代用利血平治疗高血压,结果25%有抑郁状态, 后证明reserpine是单胺排空药;
增加脑内单胺特别是NE和5-HT的药抗抑郁有效。 提出:抑郁症是脑内NE和5-HT功能降低。
氟西汀(fluoxetine) ,为抑制NE再摄取作用的200倍。 不良反应少。
帕罗西汀(paroxetine),对恐惧症有效,但有M受 体阻断作用。
舍曲林(sertraline),对强迫症也有效。有DA释放 作用,可引起激动。
(5)新型抗抑郁药
NA和特异5-HT抗抑郁药( NASSA ),促进NA和5HT突触传导,效果好,副作用少。
5-HT受体分类
5-HT1A,1B,1E,1F 5-HT2A,2B,2C 5-HT3A,3B 5-HT4 5-HT5A,5B 5-HT6 5-HT7
Gi/o Gq/11 离子通道
Gs Gi/o Gs Gs
抗抑郁药发展概况:
(1)早期 MAOI isoniazid 等,现在吗氯贝胺。 (2)三环抗抑郁药,抑制NA和5-HT再摄取,效果好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每十位男性中就有一位可能患有抑 郁; 而女性则每五位中就有一位患有抑郁。经过诊断的人群
发病率为2%~3%。
抑郁症相关知识
概念: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
组 心 理 障 碍 ( mood disorders ) 或 情 感 性 障 碍 (affective disorders),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 为中心的综合征。
轻微抑郁症如疲劳、失眠、肠胃不适、持续的 头痛及背痛等等,可能被误解为其他疾病。说话少 且音调低且慢、动作少且慢、严重时僵呆,但有时 出现急躁行为,甚或自杀行为。
三个时期较易得到抑郁症,即青春期后段,中 年及退休后。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80%
至90%的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专业治疗而痊愈 。
抑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因:
据此提出:AC-PKA与PLC-PKC信号转导平衡失调是 抑郁症发病的机制.
B、在基因转录水平上,cAMP做为第二信使,它激 活相应的功能蛋白CREB(cAMP反应元件蛋白),抗抑 郁剂慢性用药后,海马中CREB的mRNA含量增加,脑源 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受体mRNA也增加.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 Antidepressan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