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的吻合
跟腱手术原理

跟腱手术原理
跟腱手术,也被称为跟腱修复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跟腱断裂或撕裂的外科手术。
跟腱是连接腓骨肌群和跟骨的重要结构,承担着支撑体重和推动身体前进的重要功能。
跟腱断裂通常发生在剧烈运动、跳跃或受到外力冲击的情况下。
断裂后,跟腱两端的纤维会脱离彼此,失去连接。
这导致受伤者无法正常行走、站立或进行其他日常活动。
跟腱手术的目标是将跟腱断裂的两段重新连接起来,恢复其原始的连续性和功能。
手术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麻醉:在手术开始前,给患者麻醉以消除疼痛和不适感。
2. 手术切口:医生会在跟腱附近作出一个切口,以便操作器械能够进入患者体内。
3. 暴露跟腱:通过切开切口周围的组织,医生会将跟腱暴露出来,使其能够进行修复。
4. 缝合:医生会使用特殊的缝线将断裂的跟腱两端重新连接起来。
通常采用内缝线固定的方法,确保跟腱的稳定性和强度。
有时,医生还可能借助附加材料来加强修复效果。
5. 切口关闭:修复完成后,医生会将切口缝合起来,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6. 术后护理: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康复训练,以恢复跟腱的力量和功能。
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石膏固定、物理治疗、康复练习等方式来帮助恢复。
总之,跟腱手术通过重新连接断裂的跟腱来恢复其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
术后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同样重要,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脚后跟腱断裂修复术

脚后跟腱断裂修复术关于《脚后跟腱断裂修复术》,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脚跟腱假如出現破裂,应当立即开展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越快,修复的实际效果便会越好,根据这类手术治疗之后,要提升康复治疗,要遵从医师的叮嘱,在饮食搭配层面还要有一定的留意,此外要防止感染,在康复治疗的全过程之中防止跌倒,一般状况下三个月以内不能用,生病的脚用劲碰地,防止出现再度破裂的状况。
脚后跟腱断裂修补术跟健对外开放修补术是根据小腿肚后才创口来曝露跟健进行的。
开启腱旁组织后将筋腱断端并置手术缝合在一起。
这儿可能会出现许多不一样的缝合方法,不一样的医师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挑选。
假如跟健断端标准较为差得话,也可采用圆上手术缝合的方法。
手术治疗完毕要合闭腱旁组织和皮肤,并且用无菌检测医用敷料遮盖创口。
这时需要配戴一个脚底直发夹板来避免足的背屈,以防修补组织再断。
一些医师更喜欢用管型熟石膏或前直发夹板来做到一样的目地。
10-14天伤口拆线之后患侧能够穿上一种带转盘的固定不动靴,它能够便捷查验创口及其初期骨节活动。
在全部的解决中,对软组织的细心处理和腱旁组织的合闭也是尤为重要的术后恢复跟健修补手术后的康复治疗需从手术后2-6周刚开始。
以便维护修补的跟健,康复治疗医师务必交待一些常见问题。
例如,手术后12周以内应当严禁处于被动伸展跟健。
此外,负重全过程也应该是在主治医生的具体指导下逐渐开展。
在手术后的全部康复治疗全过程中康复师务必确立跟健痊愈的4个环节(发炎期、增生期、塑性变形期和成熟)。
在痊愈的最开始6个星期内(发炎期和增生期)跟健时最敏感的,在接下去的6周-12月内(塑性变形期和成熟)抗压强度渐渐地提升。
病人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标准的多功能性修复全过程。
4种常用的【跟腱断裂】缝合修复方法,你都知道么?

4种常用的【跟腱断裂】缝合修复方法,你都知道么?跟腱断裂常为突然以足为中心猛然转身后,造成跟腱断裂。
此类跟腱断裂因撕裂所致,断裂不整齐呈马尾状。
另一类常见跟腱断裂,为直接暴力作用于跟部所致的开放性损伤。
闭合性损伤有时不被患者本身注意,误以为小腿挫伤而延误处理。
诊断跟腱断裂后,应及时手术处理。
手术切开缝合是修复跟腱断裂目前标准术式,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切口感染、伤口裂开甚至跟腱外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
跟腱经皮微创缝合方法的随访结果表明其损伤小、再断裂率低,最重要的是伤口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接近保守治疗。
1治疗原则对于闭合性跟腱完全断裂是否手术修补缝合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
一部分学者认为跟腱断裂的修复方式都是瘢痕愈合,选择保守治疗,只要保持踝关节跖屈位,最终断裂的跟腱都能愈合,而手术切开有切口感染的风险;另一部分学者则坚持建议手术治疗,认为手术治疗后断裂跟腱经精确缝合,大大增加术后跟腱跖屈的力量,通过手术方案的优选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于保守和手术治疗的复发和并发症情况,有研究报道跟腱再次断裂发生率保守治疗12.6%,手术治疗只有3.5%;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手术治疗为4%,而保守治疗为0。
经皮微创缝合跟腱手术方案再断裂率与传统手术接近,而感染的发生率更低,仅2.4%。
1.非手术治疗多选用跟腱靴、石膏或支具,即将足固定在跖屈位8~12周。
2.切开缝合修复方法选择:(1)新鲜跟腱断裂,断端不齐多呈马尾状,近端回缩断端缺损大约3cm,通过踝关节跖屈跟腱断端可以相互接触、进行端端缝合,如Krackow法、Bunnell法、端端改良Kessler缝合法加细丝线间断加强缝合;经皮微创缝合也可以修复急性跟腱断裂。
(2)亚急性损伤,跟腱断裂超过10天,跟腱挛缩往往达3~6cm,断端变性、坏死不重,单靠踝关节跖屈、不能实现跟腱断端的端端接触。
建议Abraham V-Y法缝合修复。
(3)陈旧性损伤,跟腱断裂时间超过3周,此时跟腱挛缩往往超过6cm。
跟腱龙吻合器治疗急性跟腱断裂12例

例急性 闭合性跟腱 断裂 患者进行 了8~ 2 8个月随访。结果 : 无伤 口感染 、 皮缘坏 死、 腓肠神 经支配 区皮肤麻 木等并发 症发 生。按
照A m e s — L n i n d h o l m的标 准评 定 , 结果优 1 1 例, 良1 例, 优 良率 为 1 0 0 %。结论 : 跟腱龙吻合器治疗急性跟腱 断裂方法 简单 、 操作方
制动。 2 . 2 术 后处 理 术 后一 般住 院 3 d , 术后 第 1天开始
率呈 上 升趋 势 。据 统计 闭合 性 跟 腱 断 裂 的发 生 率 在 全身 闭合 肌腱 断裂 中占第 3位 , 其 病 因及 病 理 有肌 腱 退 变理论 和机 械性 理论 , 关 于其 治疗 至 今仍 存 在着 很 多争 议 , 非 手 术 治 疗 因瘢 痕 组 织 较 多 而 失 去 其 坚 韧
伤后来诊时间 2 — 4 8 h 。1 2 例均为运动伤 , 跑步致伤
2例 , 打 羽毛 球致 伤 4例 , 打 篮球 致伤 4例 , 踢 足 球 致 伤 2例 。全 部 为 闭合 性 断裂 , 其中1 0例 跟腱 完 全 断 裂, 2例 跟腱 大部分 断 裂 。
烈活动 , 避免摔倒 , 半 年后可参加 重体力 劳动、 剧烈
活动。
3 结 果
本组 1 2例 均获 随访 , 随访 时 间 8— 2 8个 月 , 中位 数 1 7个 月 。无 伤 口感染 、 皮缘 坏 死 、 腓 肠 神经 支 配 区 皮 肤麻 木 等并 发症 发 生 。参 照 A me s和 L n i n d h o l m标
准评 定优 1 1 例 ,良 1 例。
中 医正骨 2 0 1 3年 2月第 2 5卷 第 2期
跟腱 龙 吻合 器 治疗 急性 跟 腱 断裂 1 2例
跟腱缝合方法

跟腱缝合方法
跟腱缝合是一种用于治疗跟腱断裂或撕裂的手术方法。
下面是常用的几种跟腱缝合方法:
1. 单层距离法:该方法将距离线穿过跟腱两侧边缘,在腱的内侧和外侧进行缝合。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距离和较好的术后稳定性。
2. 双层距离法:与单层方法类似,但在两次缝合之间将距离线穿过跟腱的中心点。
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腱的稳定性,但也可能增加活动后的僵硬感。
3. 缠绕法:该方法在缝合前先将腱的两端缠绕在一起,然后再进行缝合。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好的术后稳定性,并减少活动后的僵硬感,但手术难度较大。
4. 肌腱移位法:适用于距离差距较大的情况。
该方法将距离线从腱的一个侧面穿过,然后将腱的一端移位并缝合到另一端。
这种方法可以使腱恢复到正常的长度,但需要更长的术后康复时间。
具体的缝合方法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情况而定。
术后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保护,以促进跟腱的愈合和恢复。
跟腱断裂的愈合原理

跟腱断裂的愈合原理跟腱是将肌肉与骨骼连接起来的致密强韧的组织,它具有很高的弹性和稳定性。
然而,由于某种原因,跟腱可遭受断裂的损伤,常见于踝关节和膝关节等处。
跟腱断裂的愈合过程涉及许多细胞和分子机制,其中包括炎症反应、修复和再生过程。
本文将详细讨论跟腱断裂的愈合原理,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1. 炎症反应阶段:跟腱断裂损伤后的第一阶段是炎症反应。
损伤后,创伤区域会释放出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炎性细胞等,引发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细胞碎片和坏死组织,启动伤口愈合的过程。
炎症反应阶段持续数小时至几天,对跟腱断裂的修复至关重要。
2. 修复阶段:炎症反应阶段之后,跟腱进入修复阶段。
在这个阶段,组织开始产生新的细胞和胶原纤维,以填补断裂处的空隙。
平滑肌肉细胞和新生血管也会开始形成。
此阶段持续几周至几个月,不同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3. 再生阶段:修复阶段之后是再生阶段。
在这个阶段,跟腱组织继续调整和重塑,以最佳状态恢复其力学性能。
再生阶段可能需要数月至数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胶原纤维的产生和定向排布非常重要,它们决定了跟腱的强度和稳定性。
如果再生过程出现问题或恢复过程受到干扰,可能会导致不完全愈合或反复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跟腱断裂的严重程度和位置会对愈合过程产生影响。
小范围的断裂可能仅需靠自身愈合能力进行恢复,在保持适当的休息和护理的情况下可以成功愈合。
然而,严重的断裂可能需要外部干预如手术修复。
手术修复可通过缝合断裂的组织,用支架、植入物或移植物来加固和推动修复过程。
手术后还需要进行恢复期康复治疗,以帮助跟腱恢复其力学性能和功能。
总之,跟腱断裂的愈合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和分子相互作用过程。
炎症反应、修复和再生阶段密切合作,以使跟腱恢复原有结构和功能。
了解跟腱断裂的愈合原理对临床治疗和预防跟腱断裂的再次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Achillon微创跟腱吻合器治疗开放性跟腱断裂23例疗效观察

[ 摘 要] 目的
鸿 (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急救部, 403 ) 重庆 008
采用 A h l cio l n跟腱缝合器
探讨 应用 A hl n微创跟腱吻合器 治疗新鲜 开放性跟腱断裂 的临床效果 。方法 c io l
治疗 2 3例急性开放性跟腱断裂患者并随访 。在急诊清创后 , 采用原创 V显露跟腱断端 、 I 清理残端后 , 置入 A hl n吻合器夹持跟腱 c io l 近侧断端 , 引入缝线 ; 同法在跟腱断裂远端置人缝 线 , 出缝线打结 , 拉 术后 石膏 托外 固定 6周 。结果 2 3例获得随访 , 时间 8~1 4个
A s at O jcie T vla ecii l f c o A hl nmi m lnai cie tno uuess m o pin f ct bt c : bet oeaut t l c f t f c io n a ivs eahl s ednstr yt nr a go ue r v eh n aee l i v l e e r i a
s se wa u oh l er p u ee d o c i e e d n y t m sp ti t od t tr n f h l s f o .T e u u e tr a s r nr d c d t b t rx ma n i a n s h n l n h u a l ti h n s t r e d ei t u e oh p o i l d d s l d .T e a k e h we o o a t e
w scs dwt y sm fr i w esa e tesre .R sl T et trecss eesces l l w du r 4 m nh 1 a at i gpu x ek t ugr e h os f rh y eut s w ny he ae r ucsf l fl e pf t 1 ots(0 w u yoo o8o m nh vr e . co n re—i hl cr , e l i l f c w s xe etn 1css( 13 ) go ae 8 7 ) o otsi aea ) A cf gt AnrLn o soe t i c f t a cl n i ae 9 .% , di 2css( . % .N n g i o d m h c n a ee e l 2 o n cs o fco , cie n o l no , r e edmae r urn cii no pue r u r r et nw sf n .C nl— ae fnet n A hl se dnma u i s a nr a g , c r t hle t dnr trs t e e c o a o d o c i i l t — n ul v e e a lse u osu j i u u
跟腱吻合术术前小结

骨科术前小结记录
住院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岁
入院日期
术前诊断:右跟腱吻合术后再断裂
诊断依据(主要症状、体征及有关检查)
1.症状:右足跟肿痛无力,活动受限;
2.体征:右足跟部瘀青肿胀,跟腱连续性中断,可触及凹陷,局部压痛,活动不利,踝趾屈无力,末梢血循环和足趾活动功能可。
3.外院MRI示:右跟腱吻合术后再断裂。
手术指征:
1.右足跟部轻肿,跟腱连续性中断,可触及凹陷,局部压痛,活动不利,踝趾屈无力,手术治疗才能恢复跟腱连续性,进而恢复右足的稳定性及负重功能,减少右跟腱断裂并发症,进而改善右足部功能。
2.患者及家属手术意愿强烈。
有无手术禁忌
无明显手术禁忌症。
血型及备血量:无备血
术前讨论(麻醉方法、术式摘要、术中注意事项、拟定手术者及助手)
是否同意手术:
患者:家属:(与患者关系:)
时间:年月日时
主管医师:麻醉方法:硬膜外麻;术式:左足腓骨短肌移植,左跟腱吻合术;
术中注意事项:
按规范小心操作,尽量避免神经及血管损伤;
拟定术者及助手:
(术前向家属单位领导详细交待病人的诊断,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性,以及发生突然死亡的可能性,术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并发症等,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完全同意后签字)
家属及患者签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陈旧性跟腱断裂
1
跟腱断裂超过3周,近端回缩缺损处为瘢痕连接,跟腱延长无张 力,跟腱短缩往往不能端端缝合。
2 3
跟腱短缩≥6cm
Lindholm法、White Krynick法、Rugg和Bogoe法、翻转腓肠肌腱
瓣加固法、单纯跖肌加固、利用腓骨长肌以及人工材料修复、阔 筋膜移植等方法
32
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过程
随着合成工艺、生物制品消毒方法的改进和质量
的提高,使得外科粘合剂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42
苏玉红,坷北医科大学学报,2001;23(3):186-188
缝线的选择
组织名称 跟腱 髌骨骨折缝合 肌腱与骨附着点 假体周围肌腱附力点 的固定 跟腱周围软组织 肌肉 /筋膜 (大腿 ) 肌肉 /筋膜 (上肢 , 小腿 ) 皮下组织 (上肢 ) 皮下组织 (下肢 ) 皮肤 皮肤 缝线名称 爱惜邦 爱惜邦 爱惜邦
1
2
3
4
Lindholm法
33
5
6
跟腱断裂伴皮肤缺损
局部减张缝合/游离皮片移植难成功
①带肌蒂的肌腱转位修复跟腱缺损; ②带血管蒂组织瓣转位修复跟腱缺损; ③吻合血管的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跟腱缺损;
④跟腱替代物修复跟腱缺损。
34
外踝后动脉岛状皮瓣修复
外踝后动脉系腓动脉终末支之一,伴有 腓肠神经的皮支,自外踝上方的后内侧向外 行走,提供外踝部皮肤的血液和感觉。若后 跟部皮肤缺损在8 cm之内,应用此岛状瓣较 为适宜。此岛状皮瓣具有血管、神经分布较 为恒定,邻近创面,易于解剖,创伤小,手 术简便,皮瓣成活率高。
结扎点远离断端
张 力 强 度 ( )
200 150 100 50 0
结扎点远离断端比结扎点靠近断端所产生的张力强度更大
24 Yotsumoto T et al. J orthop Sci 2005;10:515-520
N
上面环锁
侧面环锁
环锁和结扎点位置对Kessler强度影响
Kessler缝合法获得最大抗张强度: 环锁位置在侧面 结扎点远离断端
25 Yotsumoto T et al. J orthop Sci 2005;10:515-520
讨论的问题
手术&保守
跟腱缝合选择哪种缝合方法
如何减少手术并发症
26
皮肤 皮下 腱外膜(深筋膜) 腱周组织 跟腱
27
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①手术时间:跟腱断裂应在肿胀出现前手术,否则应待肿胀消退、皮肤皱褶出现后 ②跟腱内侧纵切口(外侧、正中)
6
漏诊原因
跟腱断裂诊断不困难, 但容易被年轻医生忽视而漏诊
① 对开放性损伤只认为是皮肤软组织裂伤,不做详 细检查;
② 跟腱断裂后,足跖屈活动不完全消失
③ 跟腱断裂后,部分患者仍能站立跛行。
7
临床表现
①跟腱部肿胀、疼痛,足跖屈无力。
②查体:连续性中断及凹陷,趾屈力量明显减弱,提踵试验阳性, Thopmson征阳性。 ③MRI
28
4%
2.4%
再断裂
26%
8% 感 染
经皮微创手术不增加跟腱再断裂的风险,还可以明显降 低伤口感染的风险
29
亚急性损伤的治疗
①伤后10-20天腱周组织肿胀,跟腱纤维组织 脆弱,对缝线把持力弱,缝合的牢固程度低 ②不能端对端直接缝合 ③ V-Y成形术
30
亚急性损伤----Abraham V-Y缝合
骨科缝合技术基础培训
Basic Training on Orthopedic Suture Technique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学组 推荐医师培训项目
1
2
跟腱断裂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唐佩福
3
陈华
讲义提纲
1、发病机制 2、漏诊原因
3、临床表现
4、治疗方法 急性损伤的治疗 亚急性损伤的治疗 陈旧性损伤治疗
2/0 2/0 2/0 4/0 3/0
VCP751D 抗菌,张力大 ,可吸收,针锋利 VCP751D 可吸收,防止异物刺激,不冒线头,抗菌 VCP751D 可吸收,防止异物刺激,不冒线头,抗菌 VCP442H 抗菌,张力大,无创,打结方便 W862543 连续缝合 , 不可吸收 , 精细反角针 , 缝合美观
9
讲义提纲
1、发病机制 2、漏诊原因
3、临床表现
4、治疗方法 急性损伤的治疗 亚急性损伤的治疗 陈旧性损伤治疗
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
5、自发性跟腱断裂(激素、喹诺酮) 10
讨论的问题
手术&保守 跟腱缝合选择哪种缝合方法 如何减少手术并发症
11
Khan RJ, Fick D, Keogh A, et al. Treatment of acute achilles tendon ruptures. 12 The journal of bone &joint surgery. 2005,87(10):2202-2211.
③应锐性切开至深筋膜(腱外膜),避免钝性剥离造成的皮下营养血管网破坏和脂
肪液化,从而减少切口皮肤坏死、感染和和粘连; ④保护腱周组织,避免破坏其从腹侧进入跟腱的血管束;
⑤修复后跟腱应有足够强度且张力不可过大,以免阻断断端血供,影响愈合;术后
石膏托固定于屈膝、跖屈位减轻吻合处张力。 ⑥线结包埋于断端,腱外膜间断缝合使线结位于皮下组织中,可减少线结刺激。
环锁和结扎点位置对Kessler强度影响
环锁位置
从上表面环锁
21 Yotsumoto T et al. J orthop Sci 2005;10:515-520
从侧面环锁
环锁和结扎点位置对Kessler强度影响
结扎点靠近 断端
结扎点远离 断端
从上表面环锁
22
从侧面环锁
Yotsumoto T et al. J orthop Sci 2005;10:515-520
环锁和结扎点位置对Kessler强度影响
从上表面环锁 抗 张 强 度 ( N ) 从侧面环锁
间距(mm)
侧面环锁比从上表面环锁缝合抗张强度大 23
Yotsumoto T et al. J orthop Sci 2005;10:515-520
环锁和结扎点位置对Kessler强度影响
结扎点靠近断端
250
Meta分析总结随机、对照实验 文献追踪了EMBASE CINAHL MEDLINE等3个数据库 ,关键词包括:跟腱、断裂、腱损伤,并联系作者 。3 位学者分析数据、使用10项标准独立评估实验价值。 包括12项研究,设计800名患者
13
3.5%
12.6%
Incidence of rerupture
14
34.1% 2.7%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4.0%
0% Incidence of infection
15
文章结论
跟腱再断裂的风险:保守治疗高于手术治疗 伤口感染风险:手术治疗明显高于保守治疗
老年人 年轻人
16
讨论的问题
手术&保守
跟腱缝合选择哪种缝合方法
如何减少手术并发症
8
T2
T1
病理变化
伤后1周内, 最多不超过10天 伤后10~20天
跟腱纤维呈亮白色,韧性好,无水肿或水肿程度很 轻,缝合组织对缝线的把持力好;
腱周组织肿胀,肉芽瘢痕脆性大,跟腱纤维组织变 脆,缝线把持力弱,缝合的牢固程度降低;
伤后20天以后
跟腱纤维肿胀消退,瘢痕略有老化,对缝线的把持 力强。
跟腱损伤伤后10天为急性损伤;10~20天为亚急性损伤;20天 后为陈旧性损伤。
17
急性损伤
改良Kellssler缝合法、细丝线间断缝合腱束简单、 有效、实用,是跟腱修复最佳方法 。 18
急性损伤---缝合方法
19
急性损伤---缝合方法
不同的缝合方法缝合后的张力强度逐渐增高, 到42天时达最高水平。Tsuge缝合和改良Kessler 缝合所产生的张力最高
Wan Shengxiang et al.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25(5):561-564 20
缝线的选择
√
Prolene 普理灵
√ ×
普通丝线
44
45
35
如何加强跟腱复
week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支具
25-30踝跖屈 逐渐 全足 负重
去除支具
负重
扶拐下地活动,不能负重
部分负重
全足负重
运动 康复
戴支具的单车运动
单足提踵运动
力量练习
10-14天拆 线
物理康复治疗:热敷、红外线、局部按摩等
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
5、自发性跟腱断裂(激素、喹诺酮) 4
跟腱断裂
踝在过伸位突然用力,断裂多发生在
跟腱止点上方2~6cm
5
发病机制
① 跟腱自上而下逐渐变窄增厚,跟骨结节上方2~6cm最窄。
② 跟腱营养动脉造影显示,下段区域血供相对较少。
③ 跟腱中的血管数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④ 跟腱长期慢性牵拉劳损,产生跟腱炎、腱周炎,跟腱 组织变脆,影响跟腱血供。
规格 型号 2# W4843 5# MB66G 2# X519H
特点 张力大,永久支撑,损伤小 张力大 , 骨科针更锋利 ,可穿透骨头 张力大 , 骨科针更锋利 ,可穿透骨头
爱惜邦 5# MB66G 张力大 , 骨科针更锋利 抗菌薇乔 3/0 VCP311H 抗菌,减少异物存留 抗菌薇乔 0# VCP752D 抗菌,张力大 ,可吸收,针锋利 抗菌薇乔 抗菌薇乔 抗菌薇乔 抗菌薇乔 Prol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