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结合作文指导
中考作文指导写作技法:虚实相生

中考作文指导写作技法:虚实相生
一、虚实相生的概念
虚实相生是指在文章中,虚拟的情景和实际的情景相互交织,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美感。
它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是文学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法,可以使文章更有感染力,更加生动活泼。
二、虚实相生的作用
1、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使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可以使文章更有表现力,使文章更有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
2、提升文章的美感。
使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有美感,使文章更有视觉冲击力,使文章更有艺术感。
3、添加文章的魅力。
使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可以使文章更有魅力,使文章更有吸引力,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三、虚实相生的使用方法
1、在文章中加入虚构的情景。
可以利用虚构的情景来表现文章的主题,使文章更有表现力,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2、在文章中加入实际的情景。
可以利用实际的情景来表现文章的主题,使文章更有美感,使文章更有视觉冲击力。
3、在文章中加入虚实相生的手法。
可以利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表现文章的主题,使文章更有魅力,使文章更有吸引力。
四、虚实相生的实例
例如,一位小学生在考试中写的一篇文章:
春天到了,草木苏醒,花儿绽放,柳树婆娑,五彩斑斓,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清新的心情。
我想在这美丽的。
年中考作文指导写作技法-虚实相生

例(3):杨凤君的《我送哥哥去死亡》中的“哥哥的路,是走上死亡的路;哥哥在这条路上,正虚弱痛苦地走着,他走得是那么凄凉,走得是那么的无助,走得是那么地忧伤。他多么渴望亲人能伸手拉他一把,而我们,则木然地,缩回了手。我仿佛看到哥哥的双手抓向了虚空,如同溺水的人,身子已沉没,手却仍然向水面伸出,这种渴望与绝望、无助与挣扎,可怜与凄恻,又是怎样的不幸与哀伤!”
总之:虚实相生是经常能用到的一种写作技法,使用它,往往会收到良好的表现效果。
初中作文
例(2):贾美慧的《苦。路》中的“在这时我抬的每一次脚,感觉有千斤重。可一踏在地上,又感到无比的坚硬,似乎有些硌脚。家在眼前,可感觉非常远”。
实(在这时我抬的每一次脚)——虚(感觉有千斤重)——实(可一踏在地上)——亦实亦虚(又感到无比的坚硬,似乎有些硌脚)——实(家在眼前)——虚(可感觉非常远),此文段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和心理感受描写)的写法。
中考指导写作技法虚实相生
1、化虚为实。
例:张可的“作文片段练习”中的“妈妈的这番话,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心中的乌云,露出了我那片晴朗的天空。而心里的石头,也好像变成了羽毛,使我变得轻松自在。”
妈妈的这番话,带给我的感受,是抽象的难以直接表达的,此处巧妙地化虚为实
例——虚——实(看着夕阳,是那么的美丽)——虚(而此时在我面前,忽然出现一条宽广的大路,路的彼端,写满了光明),可以说,真是把虚实相生(和移情)的写法用到了极致,!
高考作文虚实结合的技巧解析优选份

高考作文虚实结合的技巧解析优选份高考作文虚实结合的技巧解析 1在写作中为了更好地反映生活本质,更好地表现主题,在经得起推敲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合理虚构。
记叙文里的真实应该是艺术的真实,通俗一点讲就是让读者看了觉得有真实感的真实。
这种真实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
这个提炼的过程就是艺术化过程,它决定了记叙文的艺术性。
因此,我们在写记叙文时,应该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
有时只要细节真实,整体情节虚构也无妨。
【策略解读】1.移花接木法。
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改造、拼接、更换,将几个人的特点融于一个人,或将几件事的情节剪辑组合为一件事,或将发生在不同时段性质相同甚至相反的事剪辑到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使人物与事件更具典型性。
常用的组合方式有三种:一是串珠式,就是用一条主线将与人物有关的事件有机地串起来。
这种主线的设计方式很多,可以是事件、人物、物品,也可以是情感。
唐弢的散文《琐忆》即是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条主线串起了七件小事。
二是扇面式,就是围绕中心横向展开,从几个方面(侧面)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其结构方式如同逐渐展开的扇面。
三是连环式,文中由一个材料巧妙地引出其他若干个材料,像连环一样,环环相扣。
当然这些材料应有主次详略之分。
2.添枝加叶法。
真实的事件本身简单、平淡,或只是一个轮廓、梗概,可以此为基本框架,展开想像,补充细节,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事情具体、曲折、生动。
首先,要在所给材料基础上展开想像,这种想像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提示和结合自身生__验去填补材料的空白之处。
1997年高考写小新背同学上学的情节,添枝加叶的写法就是要生动形象地描绘小新不畏艰难、助人为乐的情景,仅仅笼统地写小新背着同学艰难地走着或者耸人听闻地写小新背着同学攀登悬崖峭壁、趟过沼泽,都是不合要求的。
其次,要精心选择典型细节表现人物,准确捕捉事物特征写景状物。
如1990年高考小作文要求根据所供材料,为一对孪生小姐妹做肖像描写,就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细节,从声音、色彩、情状等多方面写出孪生姐妹的个性来。
小学语文作文指导虚实结合的运用

小学语文作文指导虚实结合的运用《小学语文作文指导虚实结合的运用(一)》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写作文的一个小窍门——虚实结合。
啥叫虚实结合呢?简单说,就是把实实在在能看到、摸到、听到的东西,和咱们心里想的、感觉到的东西放在一起写。
比如说,咱们写春天。
能看到的是嫩绿的小草从土里钻出来,能听到的是小鸟叽叽喳喳地叫。
这是实的部分。
那虚的呢?可以是咱们感觉到春天就像一个温柔的大姐姐,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再比如说,写一次爬山。
咱们实实在在爬的路,流的汗,这是实。
而心里想着自己一定要爬到山顶,那种决心和勇气,就是虚。
虚实结合能让咱们的作文变得更精彩,更吸引人。
小朋友们,下次写作文的时候,试试这个方法吧!
《小学语文作文指导虚实结合的运用(二)》
小朋友们,咱们写作文的时候,如果能用上虚实结合的方法,作文会变得超级棒哟!
先来说说实的部分。
比如说写一场雨。
咱们能看到雨滴落下来,打在窗户上,能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这就是实。
那虚的部分呢?咱们可以想想,这场雨好像是老天爷在哭泣,是不是发生了什么让他伤心的事儿?或者觉得这雨就像一首动听的歌曲,让咱们的心情都变得好起来。
举个例子,有个小朋友写秋天的果园。
他写了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这是实。
然后又写,看着这些果子,就好像看到了农民伯伯们丰收的笑脸,这就是虚。
这样一写,果园是不是一下子就生动起来啦?
小朋友们,快快拿起笔,试试虚实结合,让你们的作文大放异彩!。
虚实结合写作教案5篇范文

虚实结合写作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虚实结合写作教案我会虚实结合——增添景物的情趣一、看图片,发表感想1、描绘图片,区分哪些是真哪些是假2、这样有什么特别之处总结:全实太呆板,全虚太轻浮。
写作也是如此。
二、捡一片树叶,发表感想1、你看到这片树叶想到了什么2、那你觉得这片树叶是虚的还是实的,你自己刚刚联想出来的东西是虚的还是实的总结:课本34页,第4小题“老天却好像怒没发完,天气依然是那么热”该句是实写吗?为什么?三、欣赏美文《秋叶的思念》1、朗读2、作者是怎样进行虚实描写的?用了哪些写作的手法?四、扩写“月亮是变化多端的”,虚实结合的手法五、课堂写作(40分钟)第二篇:虚实结合教案虚实相生摇曳生情《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诗歌鉴赏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学习重点:结合具体作品,学习鉴赏虚实结合这种表达技巧。
学习难点:掌握鉴赏方法,梳理结题思路,形成规范答案。
三、教学方法通过展示作品-----提出问题-----探讨交流------思考归纳的方法,来突破重点难点。
1.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表达交流情况,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流畅度及准确度,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解题思维的形成情况,并及时跟进练习,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课堂提问、探讨交流、表达评判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形成答题思路,能流畅表述,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徽宗赵佶是个昏君,但喜爱书画,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
这位杰出书画家开设画学,亲自授课,建立考试制度,亲自出题批卷,培养绘画人才,开创了一代画风。
当时画院的考试标准是:笔意俱全。
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便是“深山藏古寺”。
最终入选的画作,你们觉得哪幅符合“笔意俱全”的标准呢?为什么?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高妙之一就在于善于留白,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写作指导

——“虚实结合”写作指导
虚实结合
实与虚:
1、实,指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 示出来的空白形象。 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 3、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 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 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 已然为实,未然为虚; 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守护心中的水仙花
京山一中2009级(4)班 陈羽茜 推开门,在望遍房间的物件后,目光落在那盆精致 的水仙花上,翠绿的叶子泛起细腻的白光,笔直向上的 茎在末端昂起一颗洁白的头颅,黄色的花蕊在花瓣的映 衬下,在阳光的沐浴下,显得格外耀眼。小小的心田霎 时间开满细碎的花朵,喜悦之情流遍每一根血管,传达 到每一根神经,每一个细胞。 本是很常见的水仙花为何给我如此美好的感觉,是 压抑太久初见绽放的兴奋,还是习惯于灰暗再见光明的 快乐,也许都有吧。 人生在世,总会有许多不顺心,不快乐的事,尘事 纷杂,你要如何保持一颗永远向上的心。短暂易逝的生 命,你要如何乐观面对,迷茫与失望,你要如何寻找希 望与光明。
结合:
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 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实”物欣赏
水仙百科:
水仙,又名凌波仙子、金盏银台、洛神香妃、 玉玲珑、金银台、雪中花、天蒜、雅蒜等,属被子 植物门、百合目、石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花瓣多为6片,花瓣末处呈鹅黄色。花蕊外面 有一个如碗一般的保护罩。鳞茎卵状至广卵状球形, 外被棕褐色皮膜。叶狭长带状,蒴果室背开裂。花 期春季。 水仙性喜温暖、湿润,又要排水良好。水仙起 源于湖北江陵。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 中国传统名花之一。
它到底是什么? 它是绿丛中的星光点点,是倾泻而下的万丈光芒,是 使严寒肃立万物微笑待春机的棋子,是不落的精魂,是 不竭的希望,是使世界运转和停止的希望。 这是万物的美好,万物的追求,人们似乎注定要不断 朝它奔跑。 舒婷驾着双桅船,走在她的航程上,走在它的视线里; 冼星海拉着小提琴,望着他的五线谱,梦在它的音乐里; 夸父追逐着那火热的太阳,走在他的路途上,笑在它的 光芒里。 它是一切意识的象征和思想的代表,它超凡脱俗,独 立于世俗之外,但它仍不得不依赖于物质的给养。没有 物质基础的依托,它只能是虚弱的躯体和漂浮的细尘, 有了物质的保障,它便可乘云九霄直上。即使如此,它 还是保持高贵的气质,略胜一筹,凌驾于物质之上。因 为没有它的物质是有如行尸走肉般的虚无,惨淡,有如 任人宰割的傀儡呆滞笨拙,没有它,物质就没有思想, 没有动力,没有价值。
化实为虚 虚实结合——实题写作的必备技巧

化实为虚虚实结合——实题写作的必备技巧“化实为虚、虚实结合”是文学写作中一种古老而又精妙的技巧。
它能够让文章有节奏感,把文章内容和文字形式结合在一起,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思想,令读者有赏心悦目的体验。
本文通过分析“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的写作技巧,来介绍如何运用它来写出浪漫的文学作品。
首先,要明确“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的概念。
这种写作技巧是一种凭借抽象作品中实践元素,以及在表达实践内容时用心理描写形式去阐释或包装,来更好地传达作者主观地表达意图的技巧。
也就是说,在文学中,凡是看似客观描写(如描写景物),其实可能都是作者藉由矶持和技巧,加以把握和点染,使其微妙而心灵深受的实践意图而出现的。
这是文学的一大特色之一。
其次,要学会如何运用“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的技巧来写出浪漫的文学作品。
写作者可以使用实际事物来投射思想情愫,可以从实际环境中镶嵌出实际的意图,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例如,在一个浪漫的情节中,情侣之间的感情可以用晨曦、黎明、落日、满月等环境因素来投射,表达出他们之间不同程度的爱恋。
写作者也可以借助人物动作、表情变化等来暗示他们的感情,使其动人不已。
最后,要知道如何良好地运用“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的技巧来熟练掌握文学写作。
文学写作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写作者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在生活中发现故事,把感受和思想表达出来,使用技巧来将实践元素和心理描写融合,将感情写得更加真实、有力,让读者真正体会到文字带来的感受。
另外,写作者还要多读书,多用心欣赏那些杰出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有价值的精华,加强自己的素养,培养自己的学识,以便在以后的创作中更好地应用“化实为虚、虚实结合”的技巧。
综上所述,“化实为虚、虚实结合”是文学写作中一种古老而又精妙的技巧,能够让文章有节奏感,把文章内容和文字形式结合在一起,令读者有赏心悦目的体验。
它的运用要从明确概念开始,学会运用它来写出浪漫的文学作品,使用实际事物来投射思想情愫,熟练掌握文学写作的技巧,多读书,多用心欣赏那些杰出的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学识,以便在以后的创作中更好地应用这种技巧。
作文要虚实结合写作文的小技巧

作文要虚实结合写作文的小技巧
1、化虚为实。
例:于金池的《思念》结尾段“依稀中,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草原,有一个女孩,她那随风飘动的衣襟,犹如系在草原上的飘带……”。
这样的文章结尾段,就把“思念”这一抽象的情感化作了实的影象,既表现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起到了言已尽而回味无尽的表现效果,又再现了女孩美丽的形象。
使文章生动、优美、富有灵气。
2、引实入虚。
例:沈琪的《一个母亲的期待》结尾段“石英钟上的分针转了一圏又一圈,我多么希望你能来看我,我趴在电话旁睡着了,梦到你在蛋糕旁为我唱生日歌”。
“睡着了、梦到”,就由实引到了虚。
既增强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期待之情,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又为结尾段,具有了意味深长之妙。
3、虚实相生。
例:贾美慧的《苦。
路》中的“在这时我抬的每一次脚,感觉有千斤重。
可一踏在地上,又感到无比的坚硬,似乎有些硌脚。
家在眼前,可感觉非常远”。
实(在这时我抬的每一次脚)——虚(感觉有千斤重)——实(可一踏在地上)——亦实亦虚(又感到无比的坚硬,似乎有些硌脚)——实(家在眼前)——虚(可感觉非常远),此文段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和心理感受描写)的写法。
总之:虚实相生是经常能用到的一种写作技法,使用它,往往会收到良好的表现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实结合作文指导 知识点透视 写作中,同学们也许会有这样的感受:写着写着,总感到自己的作文 还是那么单薄,总是没有高年级同学写的那么丰满,总感到欠缺些什么。
因 此,也就会产生作文的困惑。
为什么我们总感到自己的文章单薄呢?说到底,是由两个主要原因造成的: 一是我们选取的材料不够分量, 二是我们行文的方式太单调。
前一个容易解决一 些, 只要我们注意在选材时多动动脑子, 就会慢慢进步。
后一个则相对困难一些, 因为这是行文叙述的方法问题,需要我们在写作的具体过程中掌握一些技巧。
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文章不单薄 ?换言之让我们的笔下丰满起来?这里送给 同学们四个字:虚实结合。
具体意思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既要真实地把正在发 生的事写清楚, 同时也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 适当巧妙地融入一些与正在发生的 事件相关的内容。
因此,这里的实,就是对真实的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叙写;这里 的虚,指的是与此相关的回忆、背景、联想、想象,甚至是一些特定的心理活动 等。
虚实相生,这也是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名家的作品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就拿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说,文中既有对如雪中捕鸟等真实活 动的叙写, 也有对美女蛇传说故事的串入, 又有对自己将被送到三味书屋读书的 原因的猜测。
前者为文章增添了神秘色彩,后者加重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留恋。
这 种虚实结合的行文方法, 同学们可以仔细咂摸一下, 相信你会从中获得一些写作 方面的新体会 。
讲究作文的虚实结合,其实是一种充满辩证意识的写作方法。
大家想想,在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也都在注重虚实结合的问题,如画画中的明暗结合,唱歌 中的轻重缓急,还有讲话时声调的抑扬顿挫等,而目的也都是共同的,就是通过 这种结合, 来寻找一种变化、 一种起伏, 从而赋予被表现事物多层次感、 丰富感, 而对于作文而言,就是为了追求一种丰满的表达效果。
名家美文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 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 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办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 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早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的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都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 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他顶上结 的不是花苞,而是头上长瘤了。
公开的场合,它们讥笑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是会开花,在这荒 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 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 在这断崖边 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 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 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着内心的能量。
有一天,它终于 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朵地盛开着, 它花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 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 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
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 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 远在千百里外的人, 从城市、 从乡村, 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
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 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有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洁温柔的一角。
那里,被人们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 满山的百合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 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阅读手记】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 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
一个小小的心灵, 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执著和坚韧。
它,的确不是一株野草。
文章 通篇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层层衬托,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 的形象。
作者把一个充满世事艰辛的大社会浓缩在百合谷这个虚拟的世界, 野百 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 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 只有一种方
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
展现了充满禅意的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 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的 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