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气温和降水 (第一课时)
1-4-2 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

1-4-2 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什么是天气?天气的主要特征?什么是气候?气候的主要特征?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
【引入】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他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
【新课教学】自主学习,完成学导练课前预习部分知识点一:气温教师:什么是气温?它的单位是什么?学生:气温,顾名思义就是空气的温度,这一点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对,包括:气温的单位——摄氏度。
符号——℃。
教师:那么,我们如何测定气温呢?教师设问:那么气温是怎样测出来的?学生:……提问,总结,强调一天当中四次测量读数时间。
(利用知识的迁移)启发:通过这些数值可以计算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等。
累计起来又可以计算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较差、月平均气温。
以及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和多年平均气温。
强调几个最常用数值:一年当中的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年较差、多年平均气温等。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

北京☆
●
北京
●
☆
●
●
●
悉尼
●
悉尼
(一月平均气温)全球气温图
(七月平均气温)全球气温分布图
1.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哪个地方气温高?7月哪个地方 气温高? 2.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1月哪里气温高?7月 哪里气温高?
趣味反馈
大耳朵图图12月22日这一天,从南极点出发, 沿着经线做图上旅行,到北极点,他感受的沿途 气温有什么变化?
二、气温的分布规律
从赤道度向两极气温降低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不同
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较周围低 三、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作业
1.气温指____,常用____表示。
2.日平均气温一般是测量时间为 ___、 ____、___、___的气温求平均值。 3.最炎热的大陆是___,最寒冷的大陆是 ___,除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 洲是____。
海南岛椰风海韵
是什么原因使两处风景
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异?
一、气温
什么是气温?测量气 温的仪器是什么?
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 度( ℃ )表示。 测量气温的仪器是温度计。
一天中的日平均气温是 如何计算出来的?
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 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 时间2时、8时、14时、20 时。这四次气温的平均值 即为日平均气温。
常年有人居住的最冷的地方, 要数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 斯克和奥伊米亚康地区。那里的年 平均气温在-15℃左右。冬季有3 个月平均气温在-40℃以下,极端 最低气温分别是-68℃和-78℃。 人在那里呼出的气,一下子就冻结, 落在地上变成白色粉末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埃 塞俄比亚的马萨瓦。那里年平均 气温为30.2℃,1月平均气温是 26℃,7月平均气温是35℃左右 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索马里, 在背阴处测得的温度是63℃
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中图版)

中考直击
Test the hitting
(2018·重庆涪陵·中考真题)“景观图上学地理”,下图是2月份我国两地的景观图片,据此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6.图片中两地的差异,最能反映的是( )A.我国南北方经济水平的不同 B.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明显C.我国地形多种多样 D.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7.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历史文化 D.海陆位置
气温日变化:
说出气温日变化规律:(要点:说出最大值、最小值及变化趋势)
一天中,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然后气温逐渐上升,午后2小时左右气温最高,随后气温逐渐降低。
气温的变化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绘图活动:课本P68页:
用表E给出的各月平均气温数据,在所给坐标系中绘出北京的气温变化曲线。
北半球大陆
北半球海洋
南半球大陆
南半球海洋
月平均气温最高值
__月
8月
__月
2月
月平均气温最低值
__月
2月
__月
8月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最低月平均气温
午后2时
日出前后
日较差
7
1
1
7
气温的变化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等温线图的基本知识:
①气温在空间上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分布,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等温线指在地图上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等温线图是反映某一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⑤观察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发生怎样的变化?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气温的变化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4-2 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该地降水较多的月份? 活动题p65 7月、8月。
2.该地降水较少的月份?
10-4月。 3.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状况?
某地年降水量柱状图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降水 的季节变化大。
1.降水的时间变化——季节变化(不同地区的差异)
降水不均
夏季多雨
夏季多雨型
冬季多雨
冬季多雨型
注:单个月降水量超过100mm,称之为多雨
降水影响人类的农业、工业、商业、交通, 以及衣、食、住、行、游等活动。
3.3.1 降水的变化
降水的影响:
返回目录
五谷丰登
颗粒无收
3.3.1 降水的变化
返回目录
斜顶房屋
平顶房屋
3.3.1 降水的变化
降水过多过少都带来灾害。
返回目录
洪涝灾害
泥石流
旱灾
B
N
FM
A
C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降水和降水的变化(总结)
降水
定义 形成条件
变化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空气中的水汽降落到地面
上升冷却 有凝结核 水汽
多
赤道附近
少
两极地区
沿海
内陆
迎风坡
背风坡
三.降水与生产生活
议一议
降水的形式、降水量的多少与人们的生产、生 活有什么关系?人类的活动能否影响降水呢?请举 例说明。
问题4:迎风坡和背风坡哪里降水丰富?
④在山地,受地形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降水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少
海陆因素 中纬度地区:
E
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海陆因素 南北回归线附近:
4.2气温及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海拔与气温
点击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海拔每上升
100米,气温约降低0.6℃
(6)等温线向高纬度突出的地方,气温比同 纬度的其它地方高。 (7)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 (8)等温线闭合为高温中心或者低温中心。 (9)等温线弯曲处,处于大洋与大洲的交 界处。
小结
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
测定气温的工具是? 气温的单位是? 怎样观测气温? 温度计
摄氏度 °C
百叶箱
日平均气温
观察
( 7 + 15 + 12 + 4 ) / 4 = 9.5℃ 4次观测中的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分别是多少度?
思考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
气温的日变化
观察
气温最高值? 气温最低值?
温差是多少?
26℃ (最高值)
-
2℃ (最低值)
=
24℃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最高气温:午后两点(14时),
最低气温:日出前后。
为什么
等温线
思考
等高线是如何定义的?
如何定义等温线?
定义:在地图上,将同1)
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极,气温逐渐降低。
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
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 ℃ 的地区主要分 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
低,冬季相反。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上升100
米,气温约降低0.6℃
人类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百叶箱
大气的受热过程23E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教学案湘教版教学目标:、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及气温的变化。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
3、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难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2、“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如热带雨林地区、热带沙漠地区、南极地区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气候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
)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变化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当我们到不同的地方旅游时就会发现;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景色和不同的生活习俗。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气候是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
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气温的测定与日变化、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60 图文资料及P6“2 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是气温?如何表示?(2)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3)分别读出图4—7 中4 次观测气温数值(4)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5)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个性化修改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你知道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间吗?【教师精讲点拨】在生活当中大家都认为中午12 点气温最高、晚上12 点气温最低,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中午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面温度随着吸收太阳辐射而升高,13点左右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地面再将热量传递给大气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在在14 时左右,14 时后太阳辐射继续减弱,地面温度不断降低,地面辐射不断减弱,气温也随之下降,到第二天日出前后气温达到最低值。
气温和降水第一、二课时学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新授课)教师寄语: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2、记住影响气温的三大因素过程与方法1、通过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事物的能力、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气温的能力、重点:1、运用教材分析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及降水的地区差别难点: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本节课以读图和比较为主要学习方式、教法:讲练结合前置测评:、确立目标(教师问学生主动回答)5分钟复习提问上节课的有关知识、教师口述目标、自主探究:(让学生阅读课本60——63)的文字知识、图画、10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气温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看课本图4—4和4—5,让学生说出南北各异的景色3.让学生阅读课本4—6图,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______,最寒冷的大洲,除南极洲以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_______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世界上年平均气温较高的有哪些地区___________ (4)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最接近平行纬线的是南半球的______等温线(5)怎么算日平均气温,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时间?阅读课本4—8和4—9图,回答下列问题(6)北半球和南半球陆地和海洋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出现在几月份?(7)怎么算气温年较差?(8)同纬度地带内夏季和冬季,陆地和海洋气温的比较(9)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合作交流:组长派发言人说出自己的答案,记录员记录意见不统一题目,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发言人展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仍不能解决的,教师给予答复(5分钟)题组训练:(让学生背诵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组内相互提问,教师抽查、10分钟)归纳总结:让学生归纳本节的知识点(2分钟)轻松测试:(让学生用6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三、四个人上台做,教师抽查两三个组,公布答案,其余学生互评互改、最后教师强调错误较多的试题)1.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A 非洲 B 南极洲 C 南美洲 D 大洋州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因素B 海陆因素C 地形因素3.下列有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两极地区为低温地区B 大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是最高温地区C 气温自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减D 气温自低纬度向两极递减4.同纬度的海陆相比较()A 冬季陆地气温高B 冬季海洋气温高C 夏季陆地气温低D 夏季海洋气温高5.一天当中陆地气温最高的时间出现在()A 2点左右B 14点左右C 正午12点D 8点左右6.北半球一年中,陆地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A 日出前后B 日落前后C 正午前后D 午夜前后7.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A 南极洲大陆B 亚洲大陆C 南美大陆D 非洲大陆8.下列关于气温变化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B 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C 不同纬度地带气温大致相同9.气象台对气温的观测通常要进行()A 4次 B 6次 C 8次D 10次10.气温观测一般应在__________进行 A 教室内B 屋顶上 C 百叶箱中拓展提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仍然解决不了的,最后教师解答疑难,5分钟)读等温线图,回答问题(1)该图所示的地区位于_______半球,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2)A地的气温比B 地的气温__________(高、低), 说明此时陆地气温比同纬度海洋___________(高\低)(3)该地正处于________(冬\夏)季,以____月为代表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教师寄语: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勇敢创新!大胆质疑!学习目标:知道与技能:1、识记降水的形成条件和三种降水类型、2、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3、了解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世界降水分布图、会归纳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地理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降水的学习、批判“祈天求雨”的封建迷信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前置测评: (教师问学生主动回答2分钟)1、认定目标:让学生默读(1分钟)自主探究(一)(让学生阅读课本63——66、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1、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降水的三种类型分别是?2、什么是对流雨?对流雨一般分布在附近、下雨的时间为午后的(两三点钟)3、如图所示:A处为坡、降水(多、少)、湿润空气遇到山地、沿山坡、温度、水汽而形成的降水较地形雨、B处为坡、降水(多、少)、5、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号称世界“雨极”、该处降水量多的原因是(该处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坡、降水多)、6、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和北坡相比、哪一侧降水多?为什么?7、什么叫锋面雨?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就是、8、降水量的测定方法是什么?9、阅读P65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找出世界降水量的一半分布规律:A、赤道地区降水()、两极地区降水()、B、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C、在中纬度地带、沿海降水()、内陆降水()、10、气候资料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其中()是我们最常见的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11、阅读66页的4---13和4—14、回答出相应的问题:12、气候观测得到的数据常用()表示、它是绘制坐标图的基础、合作交流:组长派发言人说出自己的答案,记录员记录意见不统一题目,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发言人展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仍不能解决的,教师给予答复(5分钟)题组训练:(让学生背诵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组内相互提问,教师抽查、10分钟)归纳总结:让学生归纳本节的知识点(2分钟)轻松测试:(让学生用6分钟的时间,独立完成,三、四个人上台做,教师抽查两三个组,公布答案,其余学生互评互改、最后教师强调错误较多的试题)1、下列降水量最多的是( C )A两极地区、B南北回归线的大陆东岸、C赤道地区、D中纬度地带的沿海地区2、下列地区降水最多的是( D )A北京、B纽约、C莫斯科、D新加坡3、下列地区降水量最少的是(C )A中纬度地区、B赤道地区、C两极地区、D南北回归线附近、4、下列不符合降水条件的是()A空气下沉增温、B空气饱和、气温降低、C气流上升冷却、D有凝结核5、下列降水量多的是()A回归线大陆西岸、B山地背风坡、C山地迎风坡、D两极地区6、有关降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两极地区降水少、B回归线附近降水多、C赤道地区是地球上的多雨带、D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7、下列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正确叙述是()A赤道地区气温多、空气上升、降水多、B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多、C两极地区地面潮湿、降水多、D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多于沿海、8、关于世界降水规律、错误的是()A两极地区降水少、B南北回归线两侧降水少、C温带地区距海远降水少、D赤道地区降水多9、青岛的主要降水类型是()A锋面雨、B地形雨、C对流雨、D气旋雨10、有关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空气中含有水汽、必然形成降水、B降水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C有雨必有云、有云必有雨、D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下降到水汽凝结的程度11、阅读图回答:(1)、此图表示的降水类型()、(2)、A、B、C、三地中降水最多的是()地、原因是、拓展提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仍然解决不了的,最后教师解答疑难,5分钟)、根据下表数据,在下面坐标图中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二 气温和降水第一课时学案 崔佳菲●●

二、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1、以两人小组叙述下列知识点(互相讲、听、检查)①什么是天气?②天气的主要特征?③什么是气候?④气候的主要特征?⑤辨认、绘制常见天气符号。
2、阅读课本60-62页,回答下列问题①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什么?②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一天当中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气温相同吗?③一天当中的平均气温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3、自学检测①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是:()A、亚洲B、大洋洲C、南美洲 D非洲②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C、7月。
世界气温最高值出现在赤道穿过的地区D、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升高③. 测定气温时,应该将温度计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北京七月平均气温是27℃,一月是-4.0℃.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是:()A、23.5℃B、25℃C 、31℃D28℃4、巩固训练读某地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两题①.该地气温年较差是()A.15℃B.16℃C.17℃D.18℃②.该地年降水量是()A.520毫米B.538毫米C.600毫米D.536毫米读右图漫画,完成下列题。
①.漫画揭示的环境问题是()A.温室效应B.水污染C.水土流失D.酸雨②.产生上述现象的人为原因有:()①大面积森林遭到破坏②过度开采地下水③大量排放生产、生活污水④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拓展延伸读图回答问题(1)A表示的气候带是_______带,B是_______带,C是_______带。
(2)年温差最小的是_______,各月平均气温在_______度以上。
(3)B地最冷月的平均气温是_______度, C地是_______度。
(4)B地最热月的平均气温是_______度, C地是_______度。
(5)B他的年较差是_______,C 地的年较差是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成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根本原 因是什么?
哪一块大陆最炎热?哪一块大陆最寒冷?
读数值 20℃
总结递 变规律
看疏密
看延伸 方向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1.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低纬气温高,高纬气温低)
2.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相同
(夏季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
3.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气温低。
学法指 导
1、一天当中,陆地上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A 11时 B 12时 C 13时 D 14时 ( D ) 2、一年中,亚欧大陆的月均最高气温出 现在 A7月 B 8月 C 1月 D 2月 ( A )
3、读“世界年平均 气温分布图”,回答 (1)世界的年平均 非 最高气温出现在( ) 洲,年平均最低气温出 现在 (南极)洲。 (2)亚洲中部的( 青藏高原 )地区,年平 均气温比同纬度其 他地区偏( 低),原因 是( 地势高)。 (3)南半球的20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4)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从低纬【赤道】到高纬【两极】逐渐降低。 )
算均 月 20 的气 平 ?温 均 又气 9.5℃ 是温 10 怎、 样年 计平
0 日平均气温
8时
7
14时
15
20时
12
2时
4
日平均气温(℃)
(7+15+12+4)/4=9.5
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一天当中最高 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气温℃
33 31 29 27 25 23 21
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1. 1月,北京与悉尼相比,哪个地方气温高? 为什么?
1月,悉尼气温高。
北京
悉尼
1. 7月,北京与悉尼相比,哪个地方气温高? 为什么?
7月北京气温高。
北京
因为它们分别处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悉尼
大陆Βιβλιοθήκη 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7月份哪里的气 温高?你能简单地说明其原因吗? 因为夏季陆地吸热比海洋快。
北国雾淞、冰雕
冰雕
南国
风光
一.气温和气温的日变化
1、气温:指近地表大气的温度, 常用摄氏度(℃)表示。 2、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 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气温 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气候差异
气温差异
自然景观差异
℃
℃
30
30
20
15℃
7℃
12℃ 4℃
10
0 8时 14时 20时 2时
分析等温线图的要领 1、看示数:世界气温由低纬到高纬递减 2、看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 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当等温线围成封闭曲线时, 表示出现一个寒冷或炎热中心。 3、看疏密:越密,说明气温差别越大。 4、看凹凸:地势或海路因素造成等温线的凹凸变化 5、看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时
曰出前后
14时左右
气温 ℃
30 15 0
二、气温年变化
北半球某海洋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北半球某陆地
15 30 45 60 1 2 3 4 5 6 7 8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月份 9 10 11 12 月 份
根椐生活经验,说说一年当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 平均气温各出现在什么月份?
第四章世界气候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第一课时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要点
1、知道气温的概念。 2、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 3、知道一天之内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一年之内 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 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 4、结合等高线的含义,了解等温线的含义。 5、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 地区分布的规律。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出现在 出现在
气温日变化
14时左右 日出前后
气温日(年) 较差
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气 北半球 温 大陆 年 北半球 变 海洋 化 南半球 大陆
7月
1月
最高月平均气温 -最低月平均气温
8月
2月
1月
7月
小结
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多次观测值的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气温年较差= 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 气温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