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模拟试卷2.doc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试卷1(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研究认为( )是学习障碍产生的高峰年龄(分数:2.00)A.1~2年级B.2~3年级√C.3~4年级D.4~5年级解析:3.( )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分数:2.00)A.自我概念B.自我认识C.自我判断D.自我评价√解析:解析: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4.塞尔曼采用( )方法对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数:2.00)A.观察法B.调查法C.两难故事法√D.对偶故事法解析:解析:塞尔曼通过两难故事法测查了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5.下列不属于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的特点是( )(分数:2.00)A.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B.传递信息技能增强C.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关系D.还没有形成所谓的“友谊”√解析:解析:儿童在9~15岁时,友谊已经进入亲密的共享阶段,可以做到在心理上互相信任和支持。
6.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在( )岁左右(分数:2.00)A.7B.10 √C.12D.15解析:7.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 )(分数:2.00)A.4年级√B.2年级C.5年级D.6年级解析:解析: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是在小学四年级(10~11岁),也有人认为可以提前到小学三年级或者推后到更高年级。
这个“关键年龄”可随教育条件的改变提前或推后。
8.下列不属于学习障碍症状的是( )(分数:2.00)A.成绩不好B.阅读障碍C.情绪障碍D.智力低下√解析:解析:学习障碍定义强调智力正常,但在听、说、读、写、推理、计算等方面有一定的障碍,造成学习能力滞后,影响学业成绩,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幼儿心理发展)模拟试卷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幼儿心理发展)模拟试卷4(总分:8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60.00)1.幼儿时期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是( )。
(分数:2.00)A.适应外界环境B.游戏√C.学习D.想象解析:解析:游戏在幼儿期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在这一时期,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最好形式。
2.关于幼儿期脑电波变化的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α波与θ波逐渐增加B.α波与θ波逐渐减少C.α波逐渐增加,θ波逐渐减少√D.α波逐渐减少,θ波逐渐增加解析:解析:研究表明,幼儿期α波逐渐增加,θ波逐渐减少,12岁θ波逐渐消失,α波占主要地位。
3.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序是( )。
(分数:2.00)A.枕叶→颞叶→顶叶→额叶√B.颞叶→顶叶→枕叶→额叶C.枕叶→额叶→顶叶→颞叶D.额叶→枕叶→颞叶→顶叶解析:解析:儿童脑电图的研究变化表明,儿童大脑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4.由于前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所以他们的游戏主要为( )。
(分数:2.00)A.主题游戏B.模仿性游戏√C.规则游戏D.表演游戏解析:解析:游戏在前幼儿期就己经诞生,但由于前幼儿期儿童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所以他们的游戏是模仿性游戏。
并且,前幼儿期儿童正处于掌握各种基本生活技能(如进食、大小便、穿脱衣服等自我服务技能)的阶段,游戏内容是对这些基本生活活动的反映。
儿童的游戏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前幼儿期的模仿性游戏向幼儿期的主题(角色)游戏发展,在幼儿期末当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萌芽的时候产生规则游戏。
5.提出“复演说”的心理学家史是( )。
(分数:2.00)A.格罗斯B.彪勒C.席勒一斯宾塞D.霍尔√解析: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提出了“复演说”他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以不同的游戏形式重演着人类史前时代祖先们的生活至现代人进化的各个发展阶段,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的形式重复着人类祖先的本能特征。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2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2(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的是( )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分数:2.00)A.社会文化B.家庭环境C.自然物理D.早期童年经验√解析:解析:3岁和7岁都是人的童年时代。
3.脑功能定位说始于( )和斯柏兹姆提出的颅相学。
(分数:2.00)A.潘菲尔德B.鲁利C.弗罗伦斯D.加尔√解析:解析:脑功能定位说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提出的颅相学,加尔检查了颅骨的外部特征,并将这些特征与行为的某些方面联系起来。
4.下列对人的大脑两半球描述错误的是( )。
(分数:2.00)A.右半球略大于和重于左半球B.右半球的灰质多于左半球√C.左右半球的颞叶不对称性与丘脑的不对称性有关D.左右半球的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是不平衡的解析:解析:大脑两半球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明显的差异,A、C、D三项都是正确的描述,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
5.下列有关听觉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00)A.频率理论强调基底膜不同部位的神经纤维的长度对辨别音调的作用B.共鸣理论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赫兹时,听神经的个别纤维的反应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C.行波理论认为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人耳因而得以实现对不同频率的分析√D.神经齐射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频率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解析:解析:选项A是对共鸣理论的描述;选项B是对神经齐射理论的描述;选项D是对频率理论的描述。
6.人们认为月光下的粉笔仍是白色的,这是因为( )。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幼儿心理发展 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幼儿心理发展)-试卷1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的( )机能上(分数:2.00)A.兴奋B.传递C.抑制√D.协调解析:解析: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的抑制机能上。
由于这种抑制机能的不断发展,儿童能更专注地认识事物和操作物体,更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与此同时,幼儿的兴奋过程也比以前增长,表现在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清醒时间不断延长。
3.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3岁儿童为3个左右,6岁儿童可达( )个左右(分数:2.00)A.4B.5C.6 √D.7解析:4.幼儿指( )岁之间的儿童(分数:2.00)A.3~六七岁√B.2~6岁C.3~5岁D.2~5岁解析:5.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这一对幼儿游戏的解释属于( )(分数:2.00)A.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B.认知动力说√C.学习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解析:6.“三座山”测验的设计者是( )(分数:2.00)A.皮亚杰√B.科尔伯格C.彪勒D.格罗弗解析:7.侵犯行为通过替代性强化而获得,这一观点属于( )(分数:2.00)A.生态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B.C.社会信息理论D.知觉学习理论解析:8.幼儿掌握词汇的顺序大致是( )(分数:2.00)A.名词、动词、形容词、虚词√B.动词、名词、形容词、虚词C.名词、形容词、动词、虚词D.形容词、名词、动词、虚词解析:解析:幼儿先掌握的是实词。
掌握实词的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掌握虚词的顺序是: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30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30(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整个幼儿期,儿童大脑的重量占成人脑重的比率不断增加,具体为(分数:2.00)A.由30%增长到50%B.由50%增长到70%C.由70%增长到90%√D.由90%增长到100%解析:解析:虽然幼儿的体重大约只是成人体重的30%,但是在幼儿期,儿童大脑的重量由占成人脑重的70%增长到90%。
因此本题选C。
3.关于幼儿期脑电波变化的规律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α波与θ波逐渐增加B.α波与θ波逐渐减少C.α波逐渐增加,θ波逐渐减少√D.α波逐渐减少,θ波逐渐增加解析:解析:研究表明,在幼儿期,α波逐渐增加,θ波逐渐减少。
12岁以后,除额叶外,θ波基本上被α波所代替。
因此本题选C。
4.关于幼儿皮质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的发展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幼儿的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都在增强√B.幼儿的兴奋机能在增强,幼儿的抑制机能在减弱C.幼儿的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都在减弱D.幼儿的兴奋机能在减弱,幼儿的抑制机能在增强解析:解析:虽然相比之下,抑制机能还是较弱,但是幼儿的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都在增强,而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本题选A。
5.彪勒夫妇(K.Btihle和C.Btihler)提出的游戏理论是(分数:2.00)A.觉醒一寻求理论B.元交际理论C.认知动力说D.机能快乐说√解析:解析:伯莱恩(D.E.Berlyne)、艾利斯(M.J.Ellis)、亨特(C.Hutt)及费恩(G.G.Fein)是游戏觉醒理论的提出者。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简述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皮亚杰的发展观的异同,以及两种发展理论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正确答案:(1)相同点①都强调主体的活动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②都强调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不同点①皮亚杰认为个体发展是生物适应的过程,强调人的自然本性;维果斯基认为个体发展受社会文化历史因素的制约,强调人的社会本性。
②在发展的关键问题上,皮亚杰认为发展的关键在于儿童的独立探索活动,成人的直接教育是不重要的;维果斯基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环境、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智力发展的质量。
③在发展是否存在阶段性上,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存在阶段性;维果斯基认为发展是连续的,没有绝对的阶段。
④在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上,皮亚杰认为思维发展决定语言的发展;维果斯基认为语言的发展决定思维的发展。
(3)对教学实践的启示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启发我们,要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同时要探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由此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另外还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启发我们,要对儿童的认知结构和知识建构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
根据儿童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思维水平来设计教育训练活动。
涉及知识点: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2.简述判断声源方向的主要线索。
正确答案:对声源方向的判断,主要有三种线索:双耳强度差、双耳时间差和双耳周相差。
双耳强度差:当双耳与声源的距离不同时,会产生强度上的差异,声源很少发自人体的正中面,这样它与双耳的距离之差就会导致双耳声强差。
强度差不仅与方向有关,还与波长有关。
双耳时间差:来自非正中面的声音,不仅会产生双耳强度差,还会产生双耳时间差,它是辨别声音方向的重要线索。
双耳周相差:当声源不在正中面上时,声波是由一系列正压和负压组成的,因此最大的正压到达两耳的时间不同,声调在两耳产生周相差。
涉及知识点:实验心理学3.简述人格大五理论。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26.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发展心理学)模拟试卷26.doc](https://img.taocdn.com/s3/m/880cba53240c844769eaeeef.png)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艾里克森
16上题中的这句话持有的观点是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多因素论
17提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环境”的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霍尔
(D)艾里克森
18关于“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一个由我支配的环境,我可以保证,无论这些儿童的祖先如何,我都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任何一种人,或者是政治家、军人、律师,抑或是乞丐、盗贼。”和“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环境”中的两句话表述错误的是
(A)横断设计
(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
(D)微观发生设计
3研究者从2003年起每年对100名2000年出生的被试通过观察、调查、访谈、对其父母调查等手段收集一次数据,探究这些被试的气质特点的发展状况。该设计属于
(A)横断设计
(B)纵向设计
(C)聚合交叉设计
(D)微观发生设计
4研究者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对某一小学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入学的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调查,了解阅读兴趣随年级升高的变化情况。该设计属于
(C)行为主义更为强调早期经验的重要作用
(D)行为主义强调个体发展遵从统一的规律
三、简答题
29简述微观发生设计的程序及优缺点。
30简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31简述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32简述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33简述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四、综合题
34试述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并比较其异同。
(B)心理因素
(C)社会因素
(D)性格因素
26班杜拉认为强化的方式包括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试卷1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试卷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试卷1(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研究认为( )是学习障碍产生的高峰年龄(分数:2.00)A.1~2年级B.2~3年级√C.3~4年级D.4~5年级解析:3.( )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分数:2.00)A.自我概念B.自我认识C.自我判断D.自我评价√解析:解析: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4.塞尔曼采用( )方法对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进行了研究(分数:2.00)A.观察法B.调查法C.两难故事法√D.对偶故事法解析:解析:塞尔曼通过两难故事法测查了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5.下列不属于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的特点是( )(分数:2.00)A.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B.传递信息技能增强C.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关系D.还没有形成所谓的“友谊”√解析:解析:儿童在9~15岁时,友谊已经进入亲密的共享阶段,可以做到在心理上互相信任和支持。
6.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在( )岁左右(分数:2.00)A.7B.10 √C.12D.15解析:7.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 )(分数:2.00)A.4年级√B.2年级C.5年级D.6年级解析:解析: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是在小学四年级(10~11岁),也有人认为可以提前到小学三年级或者推后到更高年级。
这个“关键年龄”可随教育条件的改变提前或推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童年期儿童的心理
发展)模拟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
1 研究认为( )是学习障碍产生的高峰年龄
(A)1~2年级
(B)2~3年级
(C)3~4年级
(D)4~5年级
2 ( )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
(A)自我概念
(B)自我认识
(C)自我判断
(D)自我评价
3 塞尔曼采用( )方法对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进行了研究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两难故事法
(D)对偶故事法
4 下列不属于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的特点是( )
(A)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
(B)传递信息技能增强
(C)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关系
(D)还没有形成所谓的“友谊”
5 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在( )岁左右(A)7
(B)10
(C)12
(D)15
6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 )
(A)4年级
(B)2年级
(C)5年级
(D)6年级
7 下列不属于学习障碍症状的是( )
(A)成绩不好
(B)阅读障碍
(C)情绪障碍
(D)智力低下
8 自我意识在小学( )发展速度较快,以后速度逐渐减慢
(A)1~3年级
(B)4年级
(C)3~4年级
(D)2~4年级
9 儿童的思维运算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思维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所处的是( )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0 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是( )
(A)学前阶段
(B)中小学阶段
(C)中学阶段
(D)小学阶段
11 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称为( )
(A)元认知
(B)元认知知识
(C)元认知监控
(D)元认知体验
12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品德发展水平与其( )直接相联系,具有阶段性
(A)自尊水平
(B)思维发展水平
(C)自我意识发展水平
(D)社会认知水平
13 学习障碍儿童的智力发展( )
(A)中度智力落后
(B)轻度智力落后
(C)正常或者接近正常
(D)可能正常也可能不正常
14 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哪种典型反应?( )
(A)民主型
(B)放任自流型
(C)仁慈专断型
(D)强硬专断型
15 小学高年级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 )
(A)本质抽象水平
(B)形象抽象水平
(C)直观形象水平
(D)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16 进入小学以后,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发生了变化,主要处于( )
(A)父母控制阶段
(B)共同控制阶段
(C)儿童控制阶段
(D)社会控制阶段
17 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按阶段可分为( )
(A)单向帮助关系、双向帮助关系、短期游戏伙伴关系、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B)短期游戏伙伴关系、单向帮助关系、双向帮助关系、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C)短期游戏伙伴关系、双向帮助关系、单向帮助关系、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D)短期游戏伙伴关系、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单向帮助关系、双向帮助关系
18 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概括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依次为( )
(A)感知动作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
(B)表象水平、形象水平、抽象水平
(C)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D)直观形象水平、具体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
19 小学生自我评价从注重行为的效果过渡到注重行为动机的年龄为( )
(A)6岁左右
(B)7岁左右
(C)9岁左右
(D)10岁左右
20 小学低年级儿童对事物好坏判断总是易受老师的影响,儿童行为的最适当解释是( )
(A)这阶段儿童道德判断处于皮亚杰的“权威”阶段
(B)观察学习
(C)害怕老师的批评
(D)儿童有模仿的天性
21 平行性集合关系期的主要特征是( )
(A)依从父母
(B)形成团伙
(C)主要与老师交往
(D)一起玩的同伴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二、多选题
22 与学前儿童游戏相比,学生的学习特点是( )
(A)有更大的社会性
(B)趣味性更强
(C)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D)目的性、系统性更强
23 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主导儿童学习动机的有( ) (A)为祖国前途、人民的利益
(B)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
(C)为个人的前途
(D)为了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
24 学习障碍的基本特征是( )
(A)差异性
(B)集中性
(C)缺陷性
(D)排斥性
25 下列关于童年期儿童概念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个主动、复杂的过程
(B)掌握概念是一次完成的
(C)成人或教师简单的传授过程
(D)概念的掌握表现出了阶段特征
26 研究发现,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的趋势为( )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呆板到灵活
(C)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D)从间断想法到有组织的综合性想法
27 小学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是( )
(A)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B)同伴交往的形式复杂多样
(C)开始建立友谊
(D)朋友关系变得相对稳定
28 小学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 )
(A)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相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B)发展水平呈马鞍形
(C)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期
(D)中年级儿童的道德行为已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稳定性
29 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争吵
(B)分享
(C)助人
(D)合作
30 小学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发展较快的转变年龄阶段为( ) (A)二四年级之间
(B)一三年级之间
(C)三五年级之间
(D)四六年级之间
31 友谊的发展表现在( )
(A)亲密性
(B)稳定性
(C)沟通性
(D)选择性
32 元认知的发展特点表现在( )
(A)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B)从他控到自控
(C)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
(D)从局部到整体
33 童年期记忆的主要特点是( )
(A)有意记忆占优势
(B)意义记忆占主导
(C)形象记忆优于词的抽象记忆
(D)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
34 书面言语的掌握有一定的顺序,包括( )等过程。
(A)阅读
(B)写作
(C)识字
(D)写字
35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有( )
(A)最初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B)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对不同学科内容产生不同兴趣(C)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D)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加强
36 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有( )
(A)相互接近
(B)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
(C)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
(D)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
三、综合题
37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促进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元认知发展。
答案见麦多课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