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软组织病变影像分析.
踝关节的影像解剖及损伤的MRI影像诊断

踝关节的影像解剖及损伤的M R I影像诊断踝关节解剖•踝关节肌腱:Ø外侧:腓骨长肌腱、腓骨短肌腱。
Ø内侧: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踇长屈肌腱。
Ø前方:胫骨前肌腱、踇长屈伸腱、趾长屈伸腱。
Ø后方:跟腱。
腓骨长肌腓骨外侧面(长肌起点较高)内侧楔骨和第1跖骨腓骨短肌第5跖骨粗隆胫骨后肌胫骨、腓骨和小腿骨间膜舟骨粗隆和内侧、中间及外侧楔骨趾长屈肌胫骨后面第2-5趾的远节趾骨底踇长屈肌腓骨后面踇趾远节趾骨底胫骨前肌胫骨外侧面内侧楔骨内侧面和第1跖骨踇长伸肌腓骨内侧面下2/3和骨间膜踇趾远节趾骨底趾长伸肌腓骨前面、胫骨上端和小腿骨间膜第2-5趾的中、远节趾骨底跟腱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形成的肌腱•前方:胫骨前肌腱(TA)、踇长伸肌(EHL) 、趾长伸肌(EDL)。
•内侧(从前往后):胫骨后肌腱(PTT)、趾长屈肌(FDL)、胫后血管(PTV)和胫神经(Tn)、踇长屈肌(FHL)。
•外侧:腓骨长肌腱(PL) 、腓骨短肌(PB)。
•后方:跟腱( Achilles tendon )。
•其他:大隐静脉(GSV)、三角韧带(Deil.Lig)、腓肠肌(Gastroc)、比目鱼肌(Soleus)、小隐静脉(LSV) 、腓肠神经(SN)、下伸肌支持韧带(IER)、第三腓骨肌(PT)、胫前血管(ATV)、腓深神经•前方:胫骨前肌腱(TA)、踇长伸肌(EHL) 、趾长伸肌(EDL)。
•内侧(从前往后):胫骨后肌腱(PTT)、趾长屈肌(FDL)、胫后血管(PTV)和胫神经(Tn)、踇长屈肌(FHL)。
•外侧:腓骨长肌腱(PL) 、腓骨短肌(PB)。
•后方:跟腱( Achilles tendon )。
•其他:大隐静脉(GSV)、三角韧带(Deil.Lig)、腓肠肌(Gastroc)、比目鱼肌(Soleus)、小隐静脉(LSV) 、腓肠神经(SN)、下伸肌支持韧带(IER)、第三腓骨肌(PT)、胫前血管(ATV)、腓深神经踝关节解剖•踝关节韧带:Ø内侧韧带(三角韧带):分深浅两层,浅层包括胫舟韧带、胫弹簧韧带、胫跟韧带、胫距后韧带浅层;深层包括胫距前韧带和胫距后韧带深层。
踝关节查体及影像学检查精简版范文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200字,踝关节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踝关节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引言踝关节查体病史采集在对踝关节进行查体之前,应进行病史采集。
包括了解患者的主诉、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活动受限情况等。
视觉检查踝关节的视觉检查是指对踝关节的外观进行观察。
包括观察踝关节的肿胀、红斑、瘀伤、畸形等情况。
视觉检查可以帮助初步判断踝关节是否存在明显的外伤或异常。
触诊触诊是一种通过手部触摸来评估踝关节的查体方法。
通过触诊可以感知踝关节区域的肿胀、压痛、温度等变化。
触诊时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反应,以判断踝关节的疼痛程度和受损情况。
动态检查动态检查是通过观察患者在活动过程中踝关节的运动和稳定性来评估踝关节的功能。
常用的动态检查方法包括踝关节活动度、跖屈活动度和足背伸展动作等。
通过动态检查可以判断踝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关节稳定性,对踝关节损伤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X线检查是对踝关节进行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
它可以用于判断踝关节骨折、关节脱位和关节退行性变等病变。
X线检查时需要采集正位、斜位和侧位等不同角度的影像,以获取全面的踝关节信息。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评估踝关节软组织的病变。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肿胀、积液、肌腱损伤等情况,对踝关节的软组织损伤具有很高的分辨率。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对踝关节进行横断面的三维重建。
CT扫描对于复杂骨折、关节畸形和关节间隙狭窄等情况的评估有着很高的准确性。
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能够提供详细软组织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MRI检查可以观察到踝关节内骨、软骨、韧带和肌肉等组织的病变情况。
MRI对于踝关节软组织损伤和退行性病变的评估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论踝关节的查体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和评估踝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应用不同的查体方法和影像学技术,可以全面、准确地评估踝关节的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踝关节磁共振影像读片

报告日期: 报告出具的 日期和时间
报告内容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年龄、性
别等
影像描述:关节 结构、软组织、
韧带、骨骼等
检查部位:踝关 节
检查方法:磁共 振成像(MRI)
诊断结果:根据 影像分析,给出
诊断结论
建议:治疗方案、 康复建议等
报告注意事项
仔细阅读影像 报告,确保报 告内容准确无 误
01
结合临床症状 和病史,综合 分析影像报告
踝关节磁共振影 像分析
正常影像特征
关节面:清晰可见,表面光滑 关节间隙:正常宽度,无狭窄或增宽 软骨:正常厚度,无磨损或退行性改变 韧带:正常形态,无撕裂或松弛 肌肉:正常信号,无水肿或萎缩 骨髓:正常信号,无水肿或坏死
常见病变影像特征
关节病变:关节 炎、关节脱位、 关节软骨损伤等
血管病变:血管 狭窄、血管瘤等
踝关节磁共振影像读片
演讲人
目录
01. 踝关节解剖结构 02. 磁共振成像原理 03. 踝关节磁共振影像分析 04. 踝关节磁共振影像报告
踝关节解剖结构
骨骼结构
01
胫骨:位于小腿前侧, 是踝关节的主要承重骨
02
腓骨:位于小腿外侧, 与胫骨共同构成踝关节
03
距骨:位于踝关节前方, 与胫骨和腓骨形成关节
04
跟骨:位于踝关节后方, 与距骨形成关节
05
舟骨:位于距骨下方, 与距骨形成关节
06
骰骨:位于跟骨上方, 与跟骨形成关节
关节结构
踝关节:由胫骨、 腓骨:位于小
腓骨和距骨组成, 腿外侧,与胫
是下肢关节中最 骨共同构成踝
大的关节
关节
01
03
关节囊:包裹 踝关节,起到 保护作用
踝关节的影像诊断

表现为线状或局灶的高信号和局灶纤维增厚; 肌腱联合处增厚; 慢性损伤:T2WI低到中等信号 ;精品PPT
踝关节损伤——肌腱部分、完全撕裂
T2WI显示跟腱增粗,呈混杂 信号;周围软组织水肿
精品PPT
踝关节损伤——肌腱部分、完全撕裂
精品PPT
踝关节感染性病变
❖ 踝关节结核(与其它部分的骨关节结核有相似的特点) ❖ 化脓性踝关节炎(与其它部分的化脓性骨关节炎有共同的特点)
MRI检查
T1WI
T2WI
FSE T2WI
精品PPT
平片、CT、MRI在踝关节损伤中的合理应用
三者各有优缺点,互为补充。了解三种检查各自的特点,根据病情合理使 用。 首选X线平片 优点:平片对骨结构的空间分辨力最高。
显示病灶整体(定位定性),为CT、MR扫描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缺点:软组织层次显示差,骨性结果为重叠影像。
❖ 跗三角骨位于距骨后下部,多呈三角形,也可呈圆形、椭圆 形
❖ 可来自于二次骨化中心与距骨后缘骨性连接失败,靠软骨连 接。
❖ 也可来自三角骨骨性突起骨折后未形成骨性连接
精品PPT
三角骨综合征(os trigonum syndrome)
❖ MR对软组织结构显示最佳,在关节及软组织损伤的定性诊断价值最 高。
❖ 适合于显示踝关节非骨性结构的损伤,踝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 以及关节软骨的损伤
❖ 缺点:禁忌症:病情危重患者、有心脏起搏器、人工瓣膜、骨折后 植入钢钉及钢板、人工关节、人工耳蜗等不能行MRI检查
精品PPT
踝关节的损伤——隐匿性骨折
❖ 轴位和冠状位能显示其全貌 ❖ 韧带在MRI上表现为纤维索条
样改变
精品PPT
正常踝关节及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 滑车) 上关节 面的前后 长度远 大 于胫 骨下关 节 面。踝关 节 前方皮下组织深层 可见胫骨前肌腱 、 拇长 伸肌腱 和趾长伸 肌 腱及其腱鞘 构成 的带状 密 影 , 后 方为 一 三角 形 密度 减 低 其 区, 为关节囊外脂肪垫 ( 脂肪层 ) 前 。踝关 节后 方皮肤及皮 下 组织深层可见较 宽而致密的长条状跟 腱 , 跟腱 前 方 及 跟 骨 上
行 , 节 间 隙 宽 度 约 3~ m。 内踝 下 方 的 皮 肤 及 皮 下 组 织 关 4m 深 方 可 见 两 条 高 密 度 的带 状 阴影 , 向前 下 方 延 至 跗 横 关 节 附 近 , 内侧 者 为 胫 骨 后 肌 及 其 肌 腱 , 侧 为 趾 长 屈 肌 及 肌 腱 。 前 外
距 、 跟韧带部 分或完全断裂 , 腓 或外 踝 发 生 骨 折 , 外 力 继 续 如
1 X光摄影 I ( 1 。( ) . 4 图 ) 1 正位片 : 关节 间隙显示 踝 清晰 , 呈八字 或鞍形 , 部横 行 , 顶 中部微 凹 , 由胫 骨下关 节 面 与距骨 ( 滑车 ) 上关节 面构成 。两侧斜 行部 , 分别 为 内、 外踝 关 节 间 隙 。 整 个 关 节 间 隙 连 续 不 中 断 , 应 关 节 面 相 互 平 对
条较深且靠后 的是距 跟骨间韧带 ( 5 ;2 中间冠 状层面 : 图 )( ) 可见 内侧三角韧带 的胫距 束 , 扇形 向下 , 呈 附着 于距 骨 的内 侧, 外侧 副韧带 的距腓 前韧 带附 着于距 骨 的外侧 缘 ; 屈肌支 持 带的 内侧从上至 下依 次有胫 骨后 肌腱 、 长屈 肌腱 、 趾 拇长 屈 肌腱 、 胫后动 、 静脉等 ( 6 ;3 后冠状层 面 : 骨下方从 图 )() 腓 上 至下 依次为下胫腓复合体 中的下 胫腓后韧 带 , 侧副韧带 外 中的距腓 后韧带和跟腓韧带 , 下胫腓后韧 带位 于胫 骨后结节 与腓 骨之间 , 距腓后 韧 带 向前 附着 于外 踝 的指状 窝 , 内后 经 水平走 行 , 向后 附着 于距 骨后 部 的外侧 结节 , 跟腓 韧带 向上 附着 于外踝 尖端 , 向下附着于跟骨的外侧 ( 7 。 图 ) 矢状位 : 1 内侧 矢 状层 面 : () 内踝 下 方 为三 角韧 带 胫距 束, 呈扇形 , 前内侧为大隐静脉 , 后方依次 为胫 后肌腱及 趾长 屈 肌 腱 , 神 经 及 胫 后 动 、 脉 ( 8 ;2 正 中 矢 状 层 面 : 胫 静 图 ) () 可 见拇长屈肌 位于胫骨 的后 方 , 长 伸肌 、 长伸肌 位于胫 骨 拇 趾 的前方 , 跟腱呈纵行长带状 , 向下附着 于跟骨结 节 , 其前 方可 见三角形 的脂肪 垫( 9 ; 3 外侧矢状层面 : 图 )( ) 外踝 的后 方为 腓长短肌腱 , 腓短肌腱位 于腓 长肌 腱 的前 方。胫骨前结 节可 见下胫腓复合体 中的下胫 腓前韧带 , 腓骨下端 可见外侧 副韧 带 中的距腓后韧 带及 跟腓韧带 ( 1 ) 图 0 。 二 、常见病变 的影像学表现 1 .创伤 。踝关 节损 伤是 常见 的 骨关 节损 伤之 一 , 下 在 肢关节损伤 中仅次 于髋关 节 , 多见 于青壮年 , 括骨折 、 最 包 脱 位、 骨骺分 离和韧 带损 伤。根据 受伤 机制分 为 内翻损 伤 、 外 翻损伤 、 外旋损 伤和垂直压迫损伤 。( ) 1 内翻损伤 : 由足在 内 翻位扭转 、 伤 、 跃 砸伤 引 起 。足 过度 内翻 , 先 引起 外 侧腓 首
正常踝关节与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单位:510120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讲座・正常踝关节及常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邓宇 李新春 梁荣光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
2001年本科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2001年至今于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工作,2006年9月至今攻读广州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
踝关节(ankle j oint )是全身第三大持重关节,由胫骨下端和内、外踝构成的踝穴及距骨体共同组成榫眼状关节。
踝关节周围有坚强的韧带固定,有趾、拇屈、伸肌腱、腱鞘及胫前后动脉环抱(包绕)。
踝关节与距跟舟关节互有韧带连接,互相协调活动,因此,踝关节是运动创伤、肌腱、腱鞘磨损、关节退变、骨折脱位和感染病变的好发部位[1]。
一、踝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解剖1.X 光摄影[1-4](图1)。
(1)正位片:踝关节间隙显示清晰,呈八字或鞍形,顶部横行,中部微凹,由胫骨下关节面与距骨(滑车)上关节面构成。
两侧斜行部,分别为内、外踝关节间隙。
整个关节间隙连续不中断,对应关节面相互平行,关节间隙宽度约3~4mm 。
内踝下方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深方可见两条高密度的带状阴影,向前下方延至跗横关节附近,前内侧者为胫骨后肌及其肌腱,外侧为趾长屈肌及肌腱。
两条肌腱附近的密度减低区为关节囊外脂肪垫。
外踝软组织层次不如内踝明显,皮下组织较薄,在外踝下方皮肤和皮下组织深层可见腓骨长、短肌腱及其腱鞘的带状阴影,其内侧为密度较低的囊外脂肪垫。
(2)侧位片:踝关节间隙呈前后走行并向上凸的弧形线。
内、外踝与距骨相重叠。
距骨(滑车)上关节面的前后长度远大于胫骨下关节面。
踝关节前方皮下组织深层可见胫骨前肌腱、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及其腱鞘构成的带状密影,其后方为一三角形密度减低区,为关节囊外脂肪垫(前脂肪层)。
踝关节后方皮肤及皮下组织深层可见较宽而致密的长条状跟腱,跟腱前方及跟骨上方可见一三角形密度减低区,为跟上脂肪垫(后脂肪层),是四肢大关节中关节外较大的脂肪垫,向上延伸至比目鱼肌腹。
MRI踝关节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

.
Shanghai Jiao Tong U3n7iversity
跟腱变性
冠状位STIR
.
横断位STIR
Shanghai Jiao Tong U3n8iversity
跟腱断裂
TIWI
.
STIR
Shanghai Jiao Tong U3n9iversity
跟腱完全断裂
T1WI
.
STIR
Shanghai Jiao Tong U4n0iversity
急性不完全撕裂(1~2级) 肌腱增粗,T2WI上信号强度
升高但小于肌腱的1/2
慢性部分撕裂
肌腱增粗,质子密度加权像上 呈中等信号,T2WI上信号升 高不明显
腱鞘滑膜炎
肌腱正常或轻度增粗,肌腱周 围腱鞘积液,T2WI上信号增 高
.
Shanghai Jiao Ton的创伤,CT能显示距跟关 节、跗骨之间的横向关节和踝关节胫距部的解剖
MRI能够较好地显示复杂的软组织解剖,是唯一能 够直接显示透明关节软骨的图像
.
Shanghai Jiao Tong U1n1iversity
韧带显示技术要点
➢T1WI及PDW能清晰显示踝关节解剖,T2WI及
病和痛风
➢ 急性断裂:易患因素包括慢性跟腱炎和部 分撕裂
.
Shanghai Jiao Tong U3n6iversity
跟腱断裂
MR表现:(信号+形态)
➢ 正常跟腱呈均匀低信号 ➢ 脂肪抑制T2WI图像上,跟腱内部或跟腱周围软组
织出血或水肿表现为信号增高,跟腱断裂/撕裂表 现为跟腱连续性中断或不伴波浪状回缩 ➢ 跟腱近端回缩,跟腱边缘磨损,呈螺旋状形态 ➢ 撕裂处增粗的近端与远端之间可见疏松的连接
MRI踝关节病变影像诊断 ppt课件

踝关节解剖
外侧韧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踝关节解剖
内侧韧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踝关节解剖
后面观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பைடு நூலகம்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影像学检查方法
X光平片及关节造影 CT CT关节造影 常规MRI MR直接关节造影及MR间接关节造影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关节造影常用来诊断有无韧带撕裂和关节软骨缺损, 但为有创检查
对于跗骨联合体和支持性的创伤,CT能显示距跟关 节、跗骨之间的横向关节和踝关节胫距部的解剖
正常距腓前韧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距腓前韧带(红箭)连续性和张力尚可,但是韧带显著 增粗,关节镜下发现主要为瘢痕组织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距腓前韧带完全撕裂,残端(蓝箭)增 粗,前外间隙见大量积液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MRI能够较好地显示复杂的软组织解剖,是唯一能 够直接显示透明关节软骨的图像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韧带显示技术要点
➢T1WI及PDW能清晰显示踝关节解剖,T2WI及
SPAIR对显示病变有更大的帮助。
➢横断面及冠状面能够显示大多数的韧带,应首
先考虑行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矢状面作为适 当的补充
距腓前韧带部分撕裂合并骨性关节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患者,女性,38岁。 • 主诉:因发现右踝部无痛性肿物5年。 • 现病史:患者5年开始无明显诱因无意中发现右外 踝部肿物,约2cmX3cm大小,无疼痛,无下肢麻 木感,无右膝关节活动障碍,无畏寒发热,行走 正常。一直未作处理,现肿物逐渐增大,伴右踝 关节轻度疼痛。起病至今精神、食欲、睡眠可, 大小便正常。 • 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
病理结果
• 诊断意见:(右外踝)形态符合结核改变, 但抗酸染色阴性。建议临床进一步检查。
讨论
• 踝关节结核较罕见,约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0.1 %~3.4%。踝关节结核早期可分为滑膜型和骨型, 后期可发展为全关节结核。踝关节结核易多关节 累及,经常累及距下、跟距、舟骰关节形成三关 节结核。 • 关节结核临床特点:四肢关节结核大多是慢性病, 起病缓慢,病程长。好发于青少年,以关节局部 症状、体征明显,表现为关节肿胀。因为废用, 关节活动障碍,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疼痛较轻, 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大关节如髋关节结核由于负 重易发生关节脱位,关节脱位临床上表现跛行。
鉴别诊断
• 腱鞘巨细胞瘤(GCTTS):肿瘤可见于任何年龄,30~50岁是发病高 峰期,最好发于40~50岁。 • 好发部位依次为手、足、踝和膝关节,其他关节罕见。 • X线平片:单发或多发的关节旁圆形、卵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也可 无异常表现,近20%病例可出现邻近骨皮质凹陷、骨萎缩吸收后反应 性骨硬化缘。 • MRI表现:MRI典型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的软组织肿块,呈圆形、 类圆形或梭形,主要发生在关节外。因肿瘤反复出血致含铁血黄素沉 积,故T1WI和T2WI上可见特征性的低信号,由于肿块内含铁 血黄素的多少不同,并可合并出血、坏死,在T2WI上信号比较混 杂,可以为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当含铁血黄素含量较少, 以胶原纤维为主时,T1WI及T2WI信号稍高于骨骼肌信号;当 含铁血黄素含量较多时,信号等于或稍低于骨骼肌信号。其相邻骨质 可受压吸收或侵袭性破坏。GCTTS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增强 扫描多呈中度或明显强化。
病理结果
• 肉眼所见:(右外踝)囊壁样组织一块, 大小:8X5X3CM,壁厚0.5-1CM,囊内见 多个米粒状物。
病理结果
• 光镜所见:镜下见囊壁由内到外由均匀粉染坏死 物、结核样肉芽肿、纤维组织构成,多量多种炎 性细胞浸润。囊内见游离小体。 •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AS(-),抗酸染色(-),六氨银 染色(-)。
• 专科检查:右外踝肿块约8X6CM,边界清, 可活动,质中,无发红、局部皮温不高, 无结节感及波动感,踝关节轻度活动受限; 足背动脉搏动好,肢端活动、感觉良好。
实验室检查
• • • • 淋巴细胞百分比 19.6%(20~40)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5.9%(0.5~5.0)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 1.1%(0~1) 余未见异常。
讨论
• 四肢关节结核病理 病理上结核感染是血行播散的结果, 结核感染从关节的滑膜或邻近的骨骺、干骺端开始,骨骺、 干骺端结核感染主要是向关节方向蔓延,引起关节结核, 骨结核少见,所以关节结核从病理上分为滑膜型结核及骨 型结核。滑膜型结核开始时关节滑膜结核感染充血、肿胀、 渗液增生,形成结核性肉芽肿、干酪性坏死,而后出现关 节面边缘部软骨破坏,致骨性关节面及其下方骨质破坏, 此型临床上稍多见。骨型结核感染开始发生骨骺、干骺端, 形成结核性脓肿,而后侵及邻近关节,因为关节软骨及骨 骺软骨板对结核感染无阻挡作用,因此骨骺、干骺端结核 感染病变很容易破坏软骨侵及关节。四肢关节结核以髋关 节多见,其次膝关节,上肢关节以腕关节多见。
右踝关节正侧位片
T1WI
T2WI
PDWI
T1WI-cor-FS+C
T1WI-sag-FS+C
T1WI-tra-FS+C
T1WI
T2WI
PDWI
T1WI-FS+C
• 手术名称:右外踝肿物切除术,右外踝及骰骨病灶清除+ 植骨术 • 术中所见:右外踝处见一肿物沿腓骨长短肌腱鞘呈蔓状上 下生长,肿物约10cmX6cmX3cm,肿物侵蚀部分外踝及 骰骨,肿物包膜尚完整,肿物内含黄色许多颗粒状物。 • 手术步骤:取右外踝呈L型切口约15cm长,上至腓骨下段, 下至骰骨,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后见一肿物,如上述术 中所见,沿肿物包膜分离,将重物完全切除,将外踝及骰 骨病灶刮除,冲洗创面,于右髂前嵴处作一切口约3cm长。 切开皮肤,皮下及筋膜,于髂骨处凿取一骨块,逐层缝合 髂前嵴切口,将取出的髂骨快咬碎,植入外踝及骰骨骨缺 损内,创面止血,逐层缝合右外踝切口,各伤口覆盖辅料。
影像学表现
• 骨质破坏区内有干酪性小脓肿形成时,呈 边界清楚、均匀无结构的长T1、长T2信号, 在STIR上呈明显高信号。文献报道静脉注 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后可见充血 增厚的滑膜呈较明显的外周或花边状强化, 与关节内液体和周围软组织分界清楚;骨 破坏区内肉芽组织明显强化,但多不均匀, 内常有小片状无强化干酪性病灶。邻近骨 端常有呈长T1、长T2信号的骨髓水肿。
影像学表现
• 影像表现特点: • 平片表现:关节软组织肿胀,周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 关节结核可以很长时间不发生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这是 关节结核的一大特点。骨质破坏情况:滑膜型结核骨质破 坏从关节面边缘部非承重部开始,骨质破坏局限。骨型结 核表现骨骺、干骺端破坏。关节脱位均为髋关节,髋关节 结核容易并发关节脱位也是关节结核的特点。 • CT表现:表现与X线平片相比,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关节 囊肿胀,增强可见轻度强化,可见结核干酪坏死,表现无 强化局限性低密度灶,侵犯范围观察比X线平片优越,周 围肌肉萎缩,骨质破坏观察清楚。
影像学表现
• MRI表现: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较好地显示关节的 各种结构。 • 早期充血增厚的滑膜为扭曲的条状,在T1WI上呈低信号, T2WI上呈稍高信号,关节腔内液体呈长T1,长T2信号; • 当关节滑膜进一步增厚,并形成特异号,在T2WI上 为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干酪样坏死在T1WI上为中等信号。 肉芽组织、增厚的滑膜在STIR上均为高信号。 • 累及关节软骨时,T1WI可见软骨正常层次模糊、变薄、 毛糙,信号减低,软骨不连续,部分或大部分消失;肉芽 组织侵蚀破坏软骨下骨时,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 呈较高信号,且信号不均匀,并与关节内增生滑膜相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