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5_2016学年高二化学《醛》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化学《醛》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下学期化学《醛》集体备课教案本教案是为高二下学期化学课程中的《醛》部分,进行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组织和展开教学。
教案中将涵盖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内容,以期能够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一、课程内容本次课程主要探讨醛的化学性质和反应,包括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醛的还原性、羰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以及醛的氧化和加成反应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了解醛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掌握其还原性、氧化性和加成反应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2.学习羰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比如醛和酮的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和环化反应等,掌握其反应机理和实际应用。
3.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实践和探究化学知识,提高其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板书法:通过板书展示课程的重点内容和相关公式等内容,为学生提供参考和记忆。
2.教师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们传授相关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认知能力。
3.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其探究和创新精神。
4.互动教学法: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学生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验及课堂表现等,以体现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参考,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本次化学《醛》集体备课教案的编写,旨在为教师们提供一份参考资料,促进教师们在化学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希望教师们能够认真学习和使用本教案,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质量。
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中认真听讲和思考,积极参加实验和讨论等活动,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_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二节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掌握乙醛的结构和性质,认识醛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通过乙醛结构的分析,培养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
3、通过实验探究乙醛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4、通过对醛用途的学习,明确化学学科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学情分析: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中,学生已经通过乙醇的催化氧化所得的产物对乙醛有了初步认识,在选修五第一章第一节对乙醛的官能团醛基有了初步了解,可以说学生对于乙醛已经不是很陌生了,在通过前一章乙醇的结构对性质的学习,学生对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分析的模型有了接受的基础。
设计思路:(1)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课前布置前置作业和每课一题,使学生建立有机物的结构分析模型,然后运用此模型对醛进行性质分析,然后用实验探究的方式验证性质,培养科学的化学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3)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可控性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展示生活中花的照片,除了好看之外,而且很香,引出花中含有醛观察,思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而且花香是因为醛引起的课前思考前置作业:问题一:必修二中学习的葡萄糖的检验方法都有哪些?通过它的结构式CH2OH (CHOH)4CHO,判断其含有几种官能团?试预测哪种官能团决定了葡萄糖的检验。
问题二:请写出乙醇的催化氧化方程式每课一题:根据乙醇的结构,填写下表反应类型反应条件断键位置学生回答:1、用银氨溶液,有银镜现象,2、用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有砖红色沉淀生产两种,羟基—OH和醛基—前置作业:在高一阶段已经接触到了乙醛的概念,让学生回忆。
与活泼金属反应Cu或Ag催化氧化浓硫酸加热到170℃与HX加热反应与乙酸在浓硫酸条件下加热概括归理:CHO学生填表学生整理有机物机构分析模型每课一题:通过对乙醇的化学键的断裂与化学性质的巩固分析,给学生建立有机物结构性质分析模型,并用此模型,运用于乙醛的教学。
高中化学_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醛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特征,掌握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能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问题。
2.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关注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从形式和本质上认识有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学习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是还原性)(2)难点将有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形式”概念如何纳入已经建构好得氧化还原“本质”概念中【教学方法】1、通过分子模型及实物展示学习乙醛结构和物理性质。
2、结构分析,预测性质,实验探究,总结归纳。
【教学用具】乙醛、2%的AgNO3溶液、2%的氨水、10%的氢氧化钠溶液、2%的CuSO4溶液、水、分子模型、多媒体、试管、胶头滴管、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等。
‖O 【活动】阅读课本P56相关内容【思考】由核磁共振氢谱判断乙醛的结构?(展示谱图) 展示乙醛的分子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尝试书写乙醛的结构简式。
【总结】 二、乙醛的分子结构: 1、分子式:C2H4O 2、结构简式: CH3CHO 或: CH3-C-H 【强调】不能写成-COH 阅读观察,动手书写乙醛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记录笔记强化学生阅读提取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从既有知识强化旧知识乙醛的氧化性 【过渡】我们知道有机物的结构决定了有机物的性质,那乙醛的结构决定了乙醛可能拥有什么性质呢?(较易得到可加成)【活动】书写乙烯和氢气加成的反应,分析反应的实质,类比引导学生书写乙醛和氢气加成的反应方程式。
【总结】 三、乙醛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氧化性)【讲解】乙醛由于含有不饱和结构C=O ,因此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但C=O 和C=C 不同的是C=O 不能和HX 、X2、H2O 等发生加成,只能和氢气发生加成。
高中化学教案人教版醛

高中化学教案人教版醛
化学《醛》
二、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醛的概念和性质;
2. 理解醛的结构和命名规则;
3. 掌握醛的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4. 能够解决相关的练习和问题。
三、教学重点:
1. 醛的结构和性质;
2. 醛的物理性质;
3. 醛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难点:
1. 醛的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2. 醛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举例引入醛的概念和性质。
二、讲解:介绍醛的结构和命名规则,展示一些醛化合物的结构式。
三、实验:进行醛的制备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四、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加深对醛的认识和理解。
五、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醛的应用和重要性,拓展对醛的认识和思考。
六、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醛的理解和掌握。
八、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
醛
1. 概念和性质
2. 结构和命名规则
3. 制备方法和化学性质
4. 应用与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醛的相关知识。
在实验和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重拓展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人教版《醛》高二化学教案

人教版《醛》高二化学教案自己整理的人教版《醛》高二化学教案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掌握乙醛的结构以及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了解醛和甲醛的性质和用途。
3.介绍了银氨溶液的制备方法。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乙醛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实验能力,树立环境意识教学重点醛的氧化和还原教学难点醛的氧化反应上课计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课【介绍】老师:之前学过乙醇的知识。
乙醇在加热和Cu作催化剂的条件下氧化成什么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回答并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老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乙醛的结构和性质。
【板书】醛第二节1.乙醛1.乙醛的结构分子式:C2H4O结构式:简单结构式:CH3CHO官能团:-—CHO或(醛基)(显示乙醛的分子尺度模型)【问题】乙醛的简单结构式为什么不能写成CH3COH?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回答】因为乙醛的分子结构不含羟基。
【板书】2。
乙醛的物理性质(拿出一瓶纯乙醛溶液,打开瓶盖,观察乙醛溶液的颜色和状态,闻闻气味。
)【学生活动】观察闻气味,说出一些物理性质。
如无色刺鼻的气味。
乙醛的物理性质指导学生比较分子量、沸点和与丙烷和乙醇的溶解度。
密度比水小,沸点20.8,易挥发,易燃烧,可溶于水、乙醇*、氯仿等。
【过渡】划分:从结构分析可以看出,乙醛分子含有官能团-—CHO,对乙醛的化学性质起决定性作用。
试猜乙醛应该有什么化学性质。
【板书】3。
乙醛的化学性质(1)加成反应(碳氧双键加成)【问题】哪位学生能说出乙烯和H2的加成反应是怎么发生的?【学生活动】思考和描述当加入乙烯和氢时,乙烯结构双键中的一个键断裂,加入两个氢原子。
【问题】乙醛和氢气的加成反应应该如何进行?让一个同学把化学方程式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总结加成反应规律:C=O中的一个双键打开。
催化剂[板书] CH3CHO H2CH3CH2OH老师:根据有机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特点,可以知道乙醛的催化加氢也是它的还原反应。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研究课教案《醛》

高二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研究课教案醛一、设计思想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总结、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验探究与验证。
使学生在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中,既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又能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
二、教材分析1.课标中的内容(1)认识醛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醛、羟酸间的转化关系。
(2)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和氧化反应。
(3)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醛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事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2.教学要求(1) 认识乙醛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 根据乙醛的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醛类的加成、氧化反应。
3.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醛在整个有机化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甲醛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又十分广泛,本知识点在中学化学中反复出现,深度呈螺旋状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三、学情分析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高一必修课《化学1》和《化学2》中对本知识已有接触,在选修教材《有机化学基础》对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性质推断已积累了一定的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充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归纳小结,推理探究,实验验证。
2.困难和问题: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在性质上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乙醛银镜反应原理的理解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学习策略方法上可采用想象、类比、问题引导,逐步探究。
方式上可采用学生合作学习,教师的个别指导等。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乙醛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及用途。
2.使学生掌握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和乙醛的氧化反应。
3、掌握醛基的实验室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通过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乙醛化学性质的分析,类推醛类的化学性质,进行“由特殊到普遍,由普遍到特殊”的辩证法的思想教育。
高中化学醛教案

高中化学醛教案教学目标:
1. 理解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醛的命名规则;
3. 熟练运用醛的制备方法;
4. 理解醛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醛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 醛的命名规则;
3. 醛的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
1. 醛的命名规则;
2. 醛的制备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利用实验展示醛的性质,引起学生对醛的好奇。
二、讲解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5分钟)
1. 醛的结构特点;
2. 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醛与其他有机物的区别。
三、讲解醛的命名规则(15分钟)
1. 直链醛的命名规则;
2. 支链醛的命名规则;
3. 多卤代醛的命名规则。
四、讲解醛的制备方法(20分钟)
1. 从卤代烷制备醛;
2. 从醇醚制备醛;
3. 从酸酐制备醛。
五、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醛的制备实验,加深对醛制备方法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总结醛的性质、命名规则和制备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醛的基本概念、性质、命名规则和制备方法展开,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醛的制备过程,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醛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醛》的教学设计

《醛》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醛的定义、结构特点和分类。
(2)掌握醛的主要化学性质,如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3)学会书写醛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醛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醛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2)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2、教学难点(1)醛的氧化反应的机制。
(2)醛与不同试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含有醛基的物质的图片,如甲醛溶液、乙醛、葡萄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醛的概念。
2、讲授新课(1)醛的定义和结构结合有机化学中官能团的知识,讲解醛的定义:醛是由烃基(或氢原子)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醛基的结构为 CHO ,强调醛基中的碳氧双键具有不饱和性。
(2)醛的分类根据醛基所连接的烃基不同,将醛分为脂肪醛和芳香醛。
举例说明常见的脂肪醛(如乙醛、丙醛等)和芳香醛(如苯甲醛)。
(3)醛的物理性质简单介绍常见醛(如甲醛、乙醛)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4)醛的化学性质①加成反应以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为例,讲解醛基的加成反应原理,引导学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CH₃CHO + H₂ → CH₃CH₂OH 。
强调加成反应的条件,并与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进行对比。
②氧化反应a 银镜反应实验演示银氨溶液与乙醛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银镜的生成。
讲解反应的原理和化学方程式:CH₃CHO + 2Ag(NH₃)₂OH → CH₃COONH₄+2Ag↓ + 3NH₃+ H₂O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3.乙醛的化学性质 (1)加成反应(碳氧双键上的加成) 【设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乙烯和 H2 的加成反应是怎样发生的? 【学生活动】思考,描述乙烯和氢气加成时,是乙烯结构双键中的 一个键断裂,加上两个氢原子。 【追问】当乙醛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应如何进行呢?请一位同学 到黑板上写出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总结出加成反应的规律:C=O 中的 双键中的一个键打开。
学生活动
教师反思
练习书写方程 式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乙醛的结构与性质。 思考与交流
【板书】第二节 醛 一、乙醛 1.乙醛的结构
分子式:C2H4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3CHO
官能团:—CHO 或
(醛基)
(展示乙醛的分子比例模型) 【设问】乙醛的结构简式为什么不能写成 CH3COH?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催化剂
【板书】CH3CHO + H2 →CH3CH2OH 师: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 反应叫做还原反应。根据前面所学的有机物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特 点可知,乙醛的催化加氢也是它的还原反应。
2
【板书】 (2)氧化反应 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 气中
★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师:乙醛的分子式及结构简式应怎样书写? (学生思考回答:C2H4O,CH3CHO。 ) 【设问】如果结构简式为 CH3CH2CHO,CH3CH2CH2CHO 应叫什么名称?你能 否概括出什么是醛? (学生思考回答:丙醛、丁醛。并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醛的概念) 【板书】二、醛类 1.醛的概念 分子里由烃基与醛基相边而构成的化合物叫做醛。 2.醛的分类 学生练习
4
3.醛的通式 由于有机物分子里每有一个醛基的存在,致使碳原子上少两个氢原 子。因此若烃 Cn H m 衍变 x 元醛,该醛的分子式为 Cn H m2 x OX ,而饱 和一元醛的通式为 Cn H 2 n O (n=1、2、3……) 4.醛的命名
HCHO(甲醛, 又叫蚁醛) , , CH 3CHO(乙醛) CH 3CH 2CHO(丙
醛)
(苯甲醛) ,
(乙二醛)
【追问】醛类分子中都含有什么官能团?它对醛类的化学性质起什 么作用? 醛类物质应有哪些化学性质? 【提示】结合乙醛的分子结构及性质分析。 (学生热烈讨论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并板书) 【板书】5.醛类的主要性质: (1)醛被还原成醇
3
④乙醛被另一弱氧化剂——新制的 Cu(OH)2 氧化 【演示实验 3-6】在试管里加入 10%的 NaOH 的,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 0.5mL 加热到沸腾,观察现
象。 (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乙醛发生此反应的条件和现 象。 ) CH3CHO + 2Cu(OH)2 →CH3COOH + Cu2O↓ + 2H2O 实验现象: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棕黄色,最后变成红色沉淀。 【设问】分析上述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什么? 说明乙醛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醛基? 师: 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氧化,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可用银氨溶液 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检验醛基的存在。 此两个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小结】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 ①乙醛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②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氧化,更能被强氧化剂氧化。
【回答】因为在乙醛的分子结构中,不含有羟基。
1
【板书】2.乙醛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纯净的乙醛溶液,打开瓶盖,观察乙醛溶液的色、态及 嗅一下气味。 ) 【学生活动】观察、闻气味,说出一些物理性质。如无色、有刺激 性气味。 【指导阅读】乙醛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将分子量、沸点、溶解性 与丙烷和乙醇进行比较。 密度比水小,沸点 20.8℃,易挥发,易燃烧,能和水、乙醇、乙醚、 氯仿等互溶。 注意 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 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过渡】师:从结构上分析可知,乙醛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HO,它 对乙醛的化学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试推测乙醛应有哪些化学性质? 观察实验, 填写 学案相关内容。 学生相互讨论、 交流
醛教学设计
课题 醛 总课时 2 班级(类型) 1. 掌握乙醛的结构及乙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 反应。 学习 目标 2.了解醛类和甲醛的性质和用途。 3.了银氨溶液的配制方法。 重、难点 重点:乙醛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乙醛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环节和内容 【引入】师:前面学习了乙醇的知识,乙醇在加热和 Cu 做催化剂的 条件下,氧化成什么物质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回答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思考、讨论。
学生回答。
的氧气氧化成乙酸: 注意 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乙醛完全燃烧的 化学方程式为:
2CH 3CHO 5O2 点燃 4CO2 4H 2O
乙醛不仅能被 O2 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③银镜反应 【演示实验 3-5】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 1 mL 2%的 AgNO 3 溶液,然 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 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 溶解为止(此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再滴入 3 滴乙醛,振荡后把 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了解银氨溶液的配制,银镜反应 的条件和现象。 ) 实验注意事项: 1.试管内壁应洁净。 2.必须用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3.加热时不能振荡试管和摇动试管。 4.配制银氨溶液时,氨水不能过量(防止生成易爆物质) 。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 AgNO3 + NH3·H2O = AgOH↓+ NH4NO3 AgOH + 2NH3·H2O = Ag(NH3)2OH + 2H2O (银氨溶液的配制) CH3CHO+2Ag(NH3)2OH → CH3COONH4+2Ag↓+3NH3+H2O 实验现象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实验结论 化合态的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 银镜反应常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工业上可利用这一反应原理,把 银均匀地镀在玻璃上制镜或保温瓶胆。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