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案F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课题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单元第一单元学科中国历史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1.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2.知道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三朝更替的顺序。
3.了解西周分封制及其作用。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西周的分封制难点西周分封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利用《烽火戏诸侯》视频导入2、师:同学们对于“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应该是耳熟能详了,那你们知道“诸侯”这个词来自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吗?3、生:(周朝)4、师: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又是谁建立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学观看,思考吸引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地图,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建立者:禹统治区域: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生:大。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加深直观印象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禹没有继续实行禅让制,他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夏朝大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称为:世合作讨论,增加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让学生学会感悟历史,辨别历史人物袭制。
生:修筑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学生回答:建立时间:公元前1600的功过是非突破难点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关于分封制的内容,加深知识的积累和记忆年;建立者:汤都城:毫生:(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影响;盘庚迁都;此后保持了相对稳定。
)学生:国土面积逐渐扩大。
学生回答:分封制。
学生回答:分封对象:亲属、功臣,将他们封为诸侯;分封内容:土地和平民、奴隶诸侯国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生:统治残暴,失去民心,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亡国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和灭亡过程,总结了朝代建立和灭亡的规律,一个朝代要建立和加强巩固,要有一个贤明的君主,要任用贤能,发展生产,而暴政往往是国家总结提升灭亡的重要原因,这是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不仅是以前,现在我们也要发对暴政,建设和谐、民主、法治的社会。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早期国家的产生、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以及秦朝的统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对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具体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讨论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早期国家产生的重要性和发展的必然性,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2.夏商西周时期的更迭和重要事件。
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重要人物。
4.秦朝的统一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阅读史料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讨论问题法:学生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著作。
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国家?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国家的基本特征。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公共权力的建立和私有财产的出现。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国家的形成过程、国家的基本特征以及早期国家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于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但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通过引导和启发,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在课堂上,学生应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以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国家的基本特征,认识早期国家产生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国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2.国家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必然性。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3.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3.教学资源:收集与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如农业的发展、城市的出现等,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早期国家产生的过程,如夏朝、商朝的建立,以及国家的基本特征,如公共权力的建立、私有财产的出现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
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
其次,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4、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 1、夏朝的建立2、商朝后期都城3、分封制2、难点: 1、夏朝建立的标志2、国家的含义及形成原因3、分封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禅让”制,从首领更替的形式切入新课。
(二)讲授教学: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1、演示课件: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使学生对奴隶社会有整体的了解。
(生认真听,对奴隶社会有整体的了解。
)2、翻书引导生浏览全文,讨论以下问题: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引导生分析禹身份的转变)夏朝建立的标志:(让生讨论什么是“国家”)夏朝的历史地位设问: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现在禹成了国王,他的王位由谁来继承?还是通过民主选举吗?那现在又实行什么制度呢?你能说说与禅让制的区别吗?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400多年,由于最后一个王非常残暴导致了灭亡。
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并根据小字内容你能说出他的暴行吗?(在生说到引酒作乐时,课件演示:夏朝的青铜器酒杯)设问:这样的暴君,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二、夏商更替——鸣条之战生爱憎分明地回答:“推翻他。
”生踊跃讲述,积极争取机会。
商朝的建立与迁都。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课叙述的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经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要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压迫、剥削的残酷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为统治者,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意识感。
同学们作为一名中学生,班干部或者将来走进社会当了一名领导,也应该有责任感和意识感,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二、教学重点:夏、商、西周的更替三、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四、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之前,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谁知道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呢呢?(夏朝)那么,夏朝是如何建立的,夏朝之后又有哪两个朝代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这一课。
2.讲授新课:(一)自主学习: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阅读全文,找出夏、商、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暴君、亡国之君、灭亡的原因以及重要的一些事件。
(PPT呈现问题)(二)精讲点拨(1)夏朝的建立及“家天下”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社会特点:1.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二里头宫殿复原图和平民生活区)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代替“家天下”。
(“世袭制”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一般由两点组成,一是父死子继,二是兄终弟及。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_犬戎_族所灭。后来,__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的产生。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商王盘庚时迁都到
殷。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3.西周的分封制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_血缘关系__远近和功劳_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 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起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分封制_”。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
为了巩固对周边地区的统治。西周疆域广大,而当时通讯和交通手段极其落后,这必然使周王难以直接对较边远的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因此,在西周初年,周王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了对全国的控制。
2.分封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编制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 ,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新人教版(new)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夏商西周的兴亡和西周的分封制。
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你就学这些内容。
【自主预习】结合课文学习以下内容(一)夏朝1、禹死后,谁继承了王位?这标志着什么?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什么?它的统治中心在哪里?都城何处?3、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实质是什么?4、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二)商朝1、夏朝什么时候灭亡?被谁灭亡?2、商汤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他重用哪个大臣勤政,很快使商朝强大起来?3、商朝又叫什么名称?“盘庚迁殷”的原因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4、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使用什么酷刑?(三)西周1、周国位于什么流域?国君是谁?任用什么人使国力强盛?2、“牧野大战”发生在什么时候?对阵的双方是谁?结果是什么?3、西周什么时候由谁建立?都城何处?(四)分封制1、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实行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对象是谁?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封制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合作探究】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学生合作掌握课文内容重要年代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约前2070年夏朝建立禹约前1600年汤灭夏,商朝建立商王汤约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王盘庚前1046年牧野之战,西周建立周武王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幽王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以及世袭制和分封制的建立情况。
过程与方法:理解更替的规律,感悟朝代兴衰的原因以及重大制度建立的影响。
教师导学,学生质疑,并且加以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的兴亡充分说明了民心的重要性,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作为后来者应吸取经验和教训,真正达到“读史明智”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和夏商周的更替难点:西周的分封制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嫦娥奔月图片,请学生讲述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后羿和嫦娥是什么时期的人吗?展示: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自主学习】1.约公元前2070年,___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禹在位时,在阳城修建城池,在他死后,他的儿子___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___被___代替。
2.夏的最后一个王——___在位期间,不修德行,统治残暴,最终被___所灭,商朝建立,都城在___。
商王盘庚时迁到殷。
商的最后一个王是___,最终被周武王所灭。
3.公元前___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___,史称西周。
4.西周王朝管理国家的制度称为___。
5.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到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所灭。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合作探究】(一)夏朝的建立:1.材料研讨,教师作解释,引出国家和世袭制的概念。
2.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夏朝是早期的国家?教师加以引导分析总结。
3.教师:简介二里头文化的情况。
4.学生讲述桀的故事,重点引导学生注意到桀的残暴导致他的灭国。
(二)商朝的发展1.展示商汤灭夏的地图,教师简介。
2.展示盘庚迁殷的地图,教师简介。
3.教师讲述商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4.学生讲纣王及武王伐纣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知道夏朝是国家的产生,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培养学生列表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学生对夏商周的更替有一个大致明确的认识。
(2)通过问题讨论了解各个朝代的重点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我国是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树立努力学习成为祖国栋梁的伟大抱负。
(3)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伟大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世袭制,分封制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分封制。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历史朝代更替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十国乱,宋元明清帝王休。
由此介绍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夏——商——周西周
东周春秋
战国
(二)新课讲授
一、夏朝
想一想: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为什么说夏朝是一个国家而不再是部落联盟呢?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家机器。
部落联盟是依靠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所以夏朝不是部落联盟而是国家。
介绍夏禹、阳城(地图)。
启继父位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说一说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
通过图片、文字介绍二里头遗址,从而反应出夏朝的文明进程。
学习与探究1:结合二里头遗址中埋葬奴隶的灰坑,想一想夏朝国家机器的作用是什么?
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学习与探究2: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社会的进步。
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
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介绍桀的暴政以及夏朝的灭亡。
二、商朝
介绍汤建立商朝,都城在亳(地图),讲述伊尹的故事,说明汤的任用贤才。
学习与探究:结合地图,想一想为什么商朝前期不断迁都?为什么商朝又称为殷朝?迁殷后商朝情况如何?
阅读课本,归纳商纣王暴政的表现。
讲述周文王与姜太公的故事,知道周部落的崛起。
结合地图,了解武王以及武王伐纣的经过。
(周武王姬发,西周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
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
他继承父亲遗志,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
)
三、西周
展示夏商西周的三幅地图,假如你是西周的统治者,面对广袤的疆域,在“家天下”的社会,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
阅读课本,结合《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想一想:周初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哪些人?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分别有哪些?
师:因为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由此确立了西周的等级制度。
展示西周等级示意图。
学生讲述“道路以目”和“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由此知道周厉王和周幽王的相关事迹。
最后地图展示西周的灭亡与东周的建立。
(三)本课小结
回归表格
(四)课堂练习
练习册1、2、4、6、7、8、10、11、13、16
(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