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能抗炎通路调节机制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葛根素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葛根素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葛根素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王明智梅志刚曾永保刘晓洁(三峡大学医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三级科研实验室,湖北宜昌443002)〔摘要〕目的从胆碱能抗炎通路方面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1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组、α银环蛇毒素组和尼古丁组。

葛根素组、α银环蛇毒素组大鼠尾静脉注射葛根素,尼古丁组尾静脉注射尼古丁,预给药5d 后,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

缺血再灌注即刻,α银环蛇毒素组尾静脉注射α银环蛇毒素。

观察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海马区脑组织病变,检测缺血侧脑组织炎症因子含量。

结果尼古丁和葛根素均能减轻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改善海马区脑组织炎症细胞浸润,降低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升高抗炎因子IL-10含量;α银环蛇毒素可阻断上述抗炎效应;尼古丁与葛根素抗炎效应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完成的。

〔关键词〕胆碱能抗炎通路;葛根素;脑缺血再灌注;炎症〔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12-2563-04;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2.054通讯作者:梅志刚(1977-),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药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作者:王明智(1985-),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中药药理学研究。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卒中的重要环节,而炎症损伤是其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

葛根素是从中药葛根中提取的异黄酮类化合物,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且疗效显著〔1〕。

新近研究发现,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 ,CAP )是一种神经与免疫系统介导的炎症调节机制,能通过传出迷走神经刺激,释放乙酰胆碱(Ach ),并特异性结合于组织巨噬细胞表面的含α7亚基的烟碱受体,抑制致炎细胞因子释放;具有快速、直接、局限、整合地调节炎症反应的特点〔2〕。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信号机制研究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信号机制研究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信号机制研究李祺;刘霞【摘要】胆碱能抗炎通路是一种通过传出迷走神经来抑制炎症的神经-内分泌抗炎途径,它将大脑与免疫系统相连,在炎症的调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主要通过巨噬细胞尼古丁α7受体(α7nAchR)发挥抗炎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胆碱能抗炎通路在α7nAchR活化后的信号通路机制,如激活JAK2-STAT3,抑制NF-κB等,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胆碱能抗炎通路活化用于人类多种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其通路上的信号分子可作为新药设计的靶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0(028)005【总页数】4页(P325-327,338)【关键词】胆碱能抗炎通路;迷走神经;乙酰胆碱;尼古丁α7受体【作者】李祺;刘霞【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2炎症是一种对于生存至关重要的基本生理过程,但同时它又是人类多种疾病与死亡的主要诱因。

在发达国家人口死亡原因中,脓毒症(败血病)位居第三,与急性心肌梗死的致死率相同。

休克,肿瘤,缺血和重伤都可引发重症脓血症,致使大量促炎细胞因子(比如TNFα,IL-1,HMGB1) 的产生,从而引起器官损伤和衰竭[1]。

由于重症脓毒症不仅仅是由感染引起的,因此单纯运用抗生素并不能有效控制炎症。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新近发现的神经-免疫调节通路,它的激活可以有效减少多种促炎因子的释放,对局部和全身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调节细胞因子功能和炎症反应提供了新途径。

21世纪初,Tracy等研究发现,副交感神经主要递质乙酰胆碱(ACh)在体外能有效抑制LPS刺激外周巨噬细胞释放致炎细胞因子TNFα;刺激传出迷走神经可抑制大鼠内毒素血症时的全身炎症反应;对颈部迷走神经切断后的内毒素血症Lewis 大鼠进行电刺激,血清与肝脏中TNFα水平得到显著降低,并能完全逆转致死性静脉内毒素输入所致的低血压,缩短发生休克的时间[2]。

耳穴电刺激治疗抑郁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耳穴电刺激治疗抑郁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标准与规范耳穴电刺激治疗抑郁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荣培晶1,李少源1,周立群21.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100700;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摘要:《耳穴电刺激治疗抑郁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由中国针灸学会组织,并在耳穴诊治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指导、监督下实施。

《共识》内容主要基于循证医学原则,结合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同行征求意见等,提出耳穴电刺激治疗抑郁症中西医理论基础、命名及穴位选择、刺激参数、治疗时机与疗程、联合用药方案、安全性等,供中西医临床诊疗参考使用。

关键词:耳穴;电刺激;抑郁症;专家共识中图分类号:R2-05;R272.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21)06-0001-07DOI:10.19879/ki.1005-5304.20201029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xpert Consensu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uricular Acupuncture ElectricalStimulation in Treatment of DepressionRONG Peijing1, LI Shaoyuan1, ZHOU Liqun21.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2.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Abstract: Expert Consensu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uricular Acupunctur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the consensus”) was organized by China Association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implemented under the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of the expert group of the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Auricular Acupoi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content of the consensus is mainly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ombined with expert questionnaire surveys, expert argumentation, peer solicitation, etc. The consensus propos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naming and selection of acupoints, stimulation parameters, treatment timing and duration, combination medication plan, safety of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by auricular acupunctur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which w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Keywords: auricular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depression; expert consensus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全球患者高达3.5亿,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抑郁症终身患病率为16.2%。

中医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进展

总第23卷260期2021年4月大众科技Popular Science&TechnologyVol.23No.4April2021中医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进展黄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摘要】中医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瑰宝,临床应用广泛,内、夕卜、妇、儿均适合使用,并且简便廉验,安全高效。

痛症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也是一种急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折磨,快速安全有效的止痛是患者的强湫愿望,也是医生诊治过程中的主要选择策略之一。

随着中医针灸在临床实践上的不断深入,发现中医针灸对痛症有着良好的止痛效果。

因此,文章旨在对中医针灸治疗痛症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针灸;痛症;综述【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21)04-0105-03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ainAbstract: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treas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It has a wide rang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It is suitable for internal,external,women and children.It is simple and inexpensive,safe and efficient Pain,a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is also an emergency,which brings great pain and torture to patients.Rapid,safe and effective pain relief is a strong desire of patients,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selection strategies for doctors in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it has been found that Chinese acupuncture has a good analgesic effect on pain.Therefore,this article aims to give a review of the treatment of pain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rder to provide clinical reference.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pain;review引言中医针灸历史悠久,主要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概况

中药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概况

中药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概况张鹏;杨彩霞;长泽辉;金安妍;张德显;田春莲;刘明春【摘要】临床研究和试验表明,中药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小.近年来,随着对中药抗炎作用的不断深入研究,中药抗炎作用机制引起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主要包括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作用于细胞因子、调节一氧化氮水平、调节氧化应激和抗氧化平衡、调控细胞信号传导通路NF-KB(核转录因子kappa B)与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对基因转录环节的调控等方面.论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药的抗炎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兽医临床开发抗炎中药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年(卷),期】2016(037)008【总页数】4页(P108-111)【关键词】中药;抗炎;作用机制;信号通路;细胞因子【作者】张鹏;杨彩霞;长泽辉;金安妍;张德显;田春莲;刘明春【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辽宁沈阳1108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3.7炎症是病原体入侵或组织损伤而产生的生理和免疫反应,发生过程中涉及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

目前用于炎症治疗的药物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甾体抗炎药和中药。

由于前两者的不良反应较多,毒副作用较少的中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的抗炎作用机制逐渐被研究和报道。

本文通过对中药的抗炎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资料。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中药不易产生耐药性、无残留、低毒等特点日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中药制剂应用于兽医临床,发挥着治疗和预防作用。

α7nAChR的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α7nAChR的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α7nAChR的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谢佳丽;刘超明;李良东;黄志华【摘要】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nAChRs)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蛋白,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在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细胞中表达,参与各种生理反应.其亚型α7nAChR的抗炎及神经保护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炎症的作用靶点.本文总结了α7nAChR在神经系统及非神经系统的分布和表达,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胆碱能抗炎通路),以及神经保护作用,并指出小胶质细胞α7nAChR可作为抗炎通路治疗靶点.【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7)003【总页数】6页(P471-476)【关键词】α7nAChR;炎症;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作者】谢佳丽;刘超明;李良东;黄志华【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赣南医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赣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4.5炎症是一个重要的宿主反应,对机体稳态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中,小胶质细胞类似固有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虽然小胶质细胞可清除细胞碎片,进行组织愈合和修理,但其慢性激活参与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1]。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nAChRs)属于“半胱氨酸环”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超家族,在记忆、学习、运动、关注和焦虑等多个生理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α7nAChR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如神经保护、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元的存活等,且被认为在各种各样的精神及神经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外周及中枢,高表达α7nAChR的免疫细胞起抑制炎症的作用[2],被认为是一个突出的抗炎治疗靶点。

中医针灸穴位现代研究

中医针灸穴位现代研究

2017—9—30经穴现代研究之一。

临床研究表明,曲泽艾灸曲泽穴可以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得心搏量、心搏指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动物实验提示,针刺“曲泽"、“膈俞",对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有抑制损伤发展得作用,使心电图ST段升高受到抑制,并且起针后ST段电位有自然下降趋势。

表明针刺“曲泽”等可加速动物缺血性心肌损伤得恢复过程,有保护心肌得作用。

动物实验,针刺“曲泽”,其神经分布在脊髓,为颈6-胸1与肌皮神经与桡神经传入有关。

ﻫﻫ郄门穴研究经穴现代研究之一。

针刺郄门穴对心脏功能有调整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针刺“郄门”、“胃俞”,能促进急性缺血性心肌损伤得恢复,心电图得ST、STaVF段升高不显著,起针后ST段恢复亦较快。

临床观察,针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得郄门穴,用传统针刺手法激发循经感传,有得过肘,有得达胸前区、此时观察心动阻抗微分图,结果表明,感传达胸前区者,心血管功能即时疗效显著提高。

针之也可使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增强。

针刺郄门穴也有调整肺功能得作用。

在开胸手术中,针刺郄门穴瞧到手术侧虽有开放性气胸存在,肺脏萎缩;但动脉血氧分压升高,不致缺氧。

仅二氧化碳有不同程度得升高,即郄门穴可以调整血氧饱与度。

临床研究表明,郄门穴对胸部手术有显著得镇痛作用、在二尖瓣扩张中,应用三阳络透郄门,具有良好得针麻效果。

镇痛作用得强弱与针刺得刺激量强弱有关,以电脉冲输出强度较大者效果好。

ﻫ间使穴研究ﻫﻫ经穴现代研究之一。

针刺间使穴对心脏功能有显著得调整作用、临床实验表明,针刺冠心病患者得间使穴,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改善心电图,使左心室舒张期终末压降低、电针间使、内关穴,可使冠脉流量与心肌血氧供应量增加,冠脉阻力、心肌氧提取率降低,最大冠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值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从而改善、调整心肌对氧得供求失衡,有利于濒危区缺血心肌损伤程度得减轻,减少心肌坏死区。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调节作用与应用价值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调节作用与应用价值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调节作用与应用价值【关键词】炎症反应;胆碱能抗炎通路;神经源性乙酰胆碱受体严重创伤、休克及感染打击可迅速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接着动员全身的免疫系统参与应激。

它们之间以网络机制相互影响,促进自身的反应机制和网络系统恢复平衡,以确保机体成功承受打击。

如果忽视了神经内分泌及免疫之间的整体特性,不分时机地单一针对机体的某一方面进行调控,有可能出现新的人为的紊乱,结果适得其反。

以往许多脓毒症干预治疗Ш期临床试验失败也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充分认识机体反应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机制,对于深入阐明脓毒症的发生与发展机制,寻求新的治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机体在受到感染和损伤打击时,通过高度保守的内源性机制调节天然免疫反应程度,使致炎和抗炎反应趋于平衡,从而维持内环境稳定。

炎症反应不足或过度均可引起病理性并发症。

免疫缺陷时,缺乏适当的炎症反应会导致感染率增加或继发感染;而过度反应又会引起促炎介质大量释放,形成全身性炎症反应,导致严重的病理性并发症如脓毒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从而对机体造成比原发打击本身更重的损伤。

因此机体炎症反应的强度必须受到精细的调节。

近年来发现,神经系统通过迷走神经能够显著、快速地抑制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释放,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

该生理机制被称为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 inflammatory pathway),通过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合成反馈地监控和调节炎症反应[2, 3]。

这一新确定的维护免疫稳态的生理机制提示,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有效地调节炎症反应,在免疫学和治疗学中有重要意义。

1 胆碱能抗炎通路的提出及受体效应在过去的30年中,人们已认识到糖皮质激素和细胞因子作为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因子发挥的作用,即协调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保护宿主免于过度的免疫反应性损伤。

关于神经系统对免疫调节的理解仍局限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并且一直关注于糖皮质激素的体液调节途径,而对于神经系统直接调节免疫细胞功能一直缺乏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枢 。王景杰等 采用免 疫组化 法及 电生 理 的方 法 , 以 c —f o s 的表 达 作 为激 活 标 志 , 观 察 C—f o s基 因在 N T S及
些 细胞因子的生成和释放 , 最终抑 制局部 或全 身的 炎症 反
应。
2 胆 碱 能 抗炎 通 路 的 炎 症 调 节 机 制
疫系统之间存在一条具有 拮抗炎 症反应 作用 的通路 , 该通
路 由迷走神经 、 乙酰胆 碱及 受体 所构 成 , 命 名为 胆碱 能抗 炎通路…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 神经 一免 疫调节 通路 , 它 的
激活可 以有效减少多种促 炎 因子 的释放 , 对 全身和 局部炎
症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为 调 节因子功能 和炎症 反应提 供了可能的有利途径 。
反应 , 因此在临床上 可以辅助 治疗多种免 疫性疾病。针 灸的抗 炎作用与胆碱 能抗炎通路存 在联 系, 这可能为阐明针 灸穴位 的 免疫调 节作 用提供基础 , 同时, 有助于 阐明针灸穴位抗击 炎症 的作 用机制 。 关键词 : 胆碱能抗 炎通路 ; 抗炎机制 ; 信 号传 导 ; 针 灸研 究 中图分类号 : R 2 4 5 , 2 4 6 .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0 0 0—7 1 5 6 ( 2 0 1 3 ) 0 l一 0 0 4 5— 0 3 中枢神经系统是免疫 反应 的调节枢 纽 , 可 以在 不 同水 平控制炎症反应 。近年来 研究发 现 : 在 中枢 神经 系统与免 并 能有 效地抗击 炎症 反应 。其 中 , 针灸 穴位 已被 众多实验 证 明具 有抑制促炎 因子 的生 成和 提高抗 炎 因子水 平的作 用, 但 其作 用始终 无法从 结构 和功能 上有更深 人 的了解 。 胆 碱能抗炎通路 的发现 有助 于 阐明针灸 穴位 抗击 炎症 的 作用机 制。近年来有一些 实验 明确显示 , 针灸 的抗 炎作用
摘要 : 中枢神 经 系统是免疫反应 的调节枢 纽, 可 以在 不同水平控制 炎症反应 。研 究发 现 : 在 中枢神 经 系统 与免 疫 系统之
间存在一条 具有拮抗 炎症反 应作用 的通路 , 该通路 由迷 走神经、 乙酰胆碱及 受体 所构 成 , 称 为胆碱 能抗 炎通路 。胆碱 能抗炎
通路是神经 一 免 疫调 节通路 , 它的激 活可以有效减少 多种促炎 因子的释放 , 对 全身和局部 炎症 均具有明显 的抑制 作用 , 为调 节 因子功 能和 炎症反 应提供 了可能的有利途径 。针灸疗 法具有双 向 良性调整作 用, 可以调 节免疫功能 , 并能有效地抗 击炎症
胆碱 能抗 炎通路是一种 内源性 的神 经反馈调 节机制 :
D MV中的表达 , 结果 电针足三里对 e— l o s 基 因在 中枢核团
D MV和 N T S中的表达 呈强 阳性 , 进 一步 证实 了 电针足 三 里可 以激活迷走 中枢核团 。 3 . 2 针刺穴位对外周迷走神经 的影响 针刺穴位不仅与迷走 中枢 的激 活密切相关 , 也能够 对 外周迷走神经纤维的兴奋 性发生影 响。许多研究 表 明, 针 刺穴位 的效应与外周迷走神经 活性增加 的效应一致 , 且 与
w a y , C P A) 是指迷走神经传 出纤 维在各 种刺激 因素 作用
下, 传 出冲动增加 , 促使其主要递质 乙酰 胆碱 ( A c h ) 大量释 放, 从而抑制 网状 内皮 系统 的组 织 巨噬细 胞 活化 , 阻止 某
究表 明 , 针刺足三里穴能抑制孤束和 孤束核 P物质 的释放 和表达 , 提示 来 自足 三里 穴 位 的针 刺信 息 可到 达迷 走 中
系列 细胞 内信 号传 导途 径 而减少 免疫 细胞 多 种促 炎细 胞
因子 的释 放 , 达 到 抑 制 炎 症 反 应 , 4 J 。许 多 研 究 发 现 , 神 经
递质 A c h能够在体 内或 体外 抑制 炎症 反应 中促 炎介 质 的 释放 。直接 电刺激传 出迷 走 神经 可 以抑 制 实验 动物 模 型 全身或局部炎症反应 , 降低血 清及 组织 中多种促炎 因子水
山西 中 医 2 0 1 3年 1月第 2 9卷第 1期
S HA N X I J O F T C M J a n .2 0 1 3 V o 1 . 2 9 N o . I
・ 4 5・
胆 碱 能抗 炎通路 调 节机 制在 针 灸研 究 中的应 用
张 耀 杨 涵棋 刘旭 光
首先 , 中枢接收 到机 体受 到 的免疫 刺激 的信 息 , 然 后将 信 号投射 到各迷 走 神经 核 团, 激 活传 出迷 走神 经纤 维 , 从 而
引起外周神经末 梢释放 A c h , 各种免疫细胞膜上 的 烟碱 型 乙酰胆碱受 体( , n A C h R) 与 A c h结合而 被激活 , 经过 一
1 胆 碱 能 抗 炎 通 路 的概 念 胆碱能抗 炎 通 路 ( e h o l i n e r g i e a n t i —i n f l a m ma t o r y p a t h —
与胆碱 能抗 炎通 路存 在联 系 , 这可能 为阐 明针灸穴 位 的免
疫 调节作用 提供基础 。 3 . 1 针刺穴位对迷走神经中枢的影 响

迷走神经有着直接的关 系。有 人发现 , 电针足 三里等穴 在
抗大 鼠急性炎症性 内脏痛 的同时还能使 肠蠕动增加 , 提 示
该作用可能与外 周迷 走神经 的活 动增强有 关 。 。 。O u y a n g H等 通过观察狗的 胃肌电活动的变化 , 发现 电针足三 里 能明显增 强 胃 的慢 波 频 率 , 加 快 胃液 的排 空 ;C h o u J w 等 ‘ 在健康志愿者身上直 接证实针 刺足三 里能够 改变人 的 胃肌电活 动。“u J H等 则 证 实 , 双 侧 迷走 神 经切 断
迷走神 经 中枢包 括 4个 核 团: ① 迷 走 神经 运 动背 核 ( D MV ) ; ②孤束和孤束核 ( N T S ) ; ③疑核 ; ④ 三叉神经脊束 核 。已有研究证实 , 电针穴 位对迷走 中枢核 团——迷 走神
经运动背核 、 孤 束 和 孤 束 核 以及 疑 核 均 有 影 响 J 。 一 些 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