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篇一」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
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
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
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
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通过学习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爬山虎与猿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复述故事内容;能够正确理解爬山虎与猿猴之间的关系。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并复述故事内容。
2.爬山虎与猿猴之间的关系。
难点1.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准确抓取关键信息。
2.互助的重要性,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提前准备好教材课本、图片等教学辅助资料。
•根据故事情节设计相关问题,用于激发学生思考。
2. 导入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入故事内容,例如:你们知道爬山虎和猿猴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吗?3. 学习活动1.阅读故事《爬山虎的脚》,学生可以轮流朗读,师生一同理解故事情节。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爬山虎要帮助猿猴?你们有什么想法?3.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4.师生共同总结,强调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4. 拓展延伸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设计一些拓展问题或活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比如:如果你是爬山虎,你会怎么帮助猿猴?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故事《爬山虎的脚》引导学生体会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六、课后作业完成课堂所提问题的书面回答,概述爬山虎与猿猴之间的关系,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本节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的说课稿,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爬山虎的脚》名师课件(第二课时)(共19张PPT)

一背第3自
上
册
然段吧!
2
0
2 3 年
请同学们找到描写爬山虎爬时的
爬
山
四 年
动作的词,用“△”标出,并讨论这
虎 的
级
脚
语 文
些词是否可以调换顺序。
上
册
触变巴拉贴
2
0
2
3 年
爬 山
四
虎
年
的
级
脚
语
文
上
册
2
0
2
3 年
爬 山
四
虎
年
的
级
脚
语
文
上 册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
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
虎 的 脚
语 文 上
后 小
和形状的变化,作者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 解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它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并领略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结 册 和关注。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如何细致观察和生动描述自然现 象,并从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同时,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和拟人化 手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
脚
文
上
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
册
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退出
课后小结
2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爬山虎的特点
0
2
和生长过程。
3
1
年
爬 山
四 年 级
课
在课文中,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述,向读者展现了爬山虎的生长 过程和特点。从爬山虎的幼苗生长、攀爬、吸盘的形成到爬山虎叶子的颜色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完美版)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
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入注
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嫩红
嫩绿
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
长刚大了的叶子 长 出 来 的 叶 子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
课文是怎么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找出 相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
“……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
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 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 山虎的叶子?
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 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
这些动词准确、清楚地描述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
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 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 脚一脚地往上爬。
读一读,用“ ”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把“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行吗?为什么?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完美版 )
10 爬山虎的脚
第 二 课时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完美版 )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
特点。(重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7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精选1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三)讲读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
思考: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3.小结: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
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明确:(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七)总结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
(八)布置作业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九)板书设计25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和生长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初读和研读,掌握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修辞手法,并且能运用。
6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PPT课件

脚,那些脚巴在墙上_相__当__牢__固__,要
是你的手指__不_费__一__点__劲__休想拉下爬
山虎的一根茎。
。
19
选词填空(一)
巴 拉 贴 爬触
爬山虎的脚( )着墙以后,( )住墙。 把嫩茎( )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 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
20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22
5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 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爬。今年 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 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 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6
触
角
茎爬上山长虎叶的柄脚的长地在方茎,上反。面茎伸上出长枝叶 柄状的地六方七,根反 细面 丝伸 ,出 每枝 根状 细的 丝六像七蜗根牛细的 丝触,角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 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仔仔细细观观察察那那些 些细 细小 小的 的脚 脚, ,你 你会 会想想起起图图画画 上上蛟蛟龙龙的的爪爪子 子。 。
12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 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 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13
14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 地往上爬。
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
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
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
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4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 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 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 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 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 虎的一根茎。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8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8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1一、情境导入,预习沟通〔3〕1. 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了吗?〔指名:爬山虎〕今日我们就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
〔板书题目,齐读〕2.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的什么?〔生答:叶子〕有什么特点?〔生答:绿匀称〕。
〔师随机板书〕3. 这一墙的爬山虎美不美?〔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齐读第二自然段〕1.你们知道爬山虎的叶子长得这样茂密,这么美是由于爬山虎哪个部位的功劳吗?〔爬山虎的脚〕是的,今日我们一起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如何写爬山虎的脚的。
二、自主阅读,导学问难〔6-8〕1.出示自学提示,指名读一读。
老师讲解自学方法及要求。
〔a.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5自然段。
b.找出相关语句,圈出重点词语并在空白处用简练的话进行概括〕2.生默读课文,进行自主学习。
3.同学们刚才自学的特别仔细,下面咱们就来小组争论争论。
〔小组争论,综合答案〕三、互动讨论,精读体验〔一〕第三自然段〔12〕师: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小组代表汇报1.〔1〕沟通脚的位置,相机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同时强调“反面”〔a.你从哪句话找到的?〔你能读读这句话吗?〕B.再读这句话,继续查找答案b.其他组补充〕〔2〕〔师板书〕留意“茎”和“柄”的写法,茎字为上下结构,捺要变为点,“柄”是左右结构,留意左窄右宽。
〔师板书,生留意观测并练写:“茎上长叶柄的反面”〕2.〔1〕沟通脚的样子,相机板书: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同时强调“枝状”“细丝”〔学法同上〕〔2〕蜗牛的触角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说明此时爬山虎的脚〔很松软〕3.沟通脚的颜色,相机板书:嫩红4.师总结:脚的位置、外形、颜色,那就是它的特征。
谁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爬山虎的特征。
〔随同学复述,师指板书:脚的位置、外形、颜色〕5.爬山虎的脚引人留意吗?〔生答:不引人留意〕,所以叶圣陶老爷爷说以前也没留意到爬山虎的脚。
现在他能把爬山虎的脚描写的那么形象、精确是由于他这次〔仔细观测〕了。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通用6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通用6篇)【篇一】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大自然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是形形色色的。
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认识爬山虎这种植物。
继续学习《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
2、品读课文(一)了解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1、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提问:这是爬满墙的爬山虎,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爬山虎的哪个部分?你觉得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指名答。
(预设:爬山虎的叶子很多,铺满了墙面。
叶尖一顺朝下,没有重叠的。
)2、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3、交流:预设:A色美:绿得那么新鲜。
由“嫩红”到“嫩绿”再到“绿得新鲜”。
B形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缝隙。
从“新鲜”和“那么”体会出来的。
“新鲜”就是说叶子水灵,鲜嫩;加上“那么”就说明叶子非常鲜嫩。
从“均匀”体会到叶子分部得很匀称,叶子之间间隔一般大。
看起来叶子很美。
从“一顺朝下”体会到叶子很美。
叶子尖都朝着一个方向,非常有条理,看起来很美。
C动态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这么美的叶子,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生齐读。
(2)过渡: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先写叶子呢?(预设:因为叶子靠爬山虎的脚才能够爬满墙。
我们通常会从远处先看到爬山虎的叶子,走近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脚。
如没人回答则说:我们在这画一个问号,先来看看爬虎山的脚)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1、大家仔细阅读写爬山虎脚样子的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词语,做上标记。
板书:脚的样子:位置、形状、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舆县外国语学校语文自研导学案
四年级班姓名:日期:2015- 编号:
自研课导学;
激情晨读课:
晨读目标: 1、小老师帯读《爬山虎的脚》课后生字两遍。
2、大声自由朗读背诵<<爬山虎的脚>>,争取会背。
3、检测:小组长检测<<爬山虎的脚>>的背诵情况。
【展示课导学】课题:《爬山虎的脚》课时:第二课时
主题导向·自主探究·展示表现
课前准备:
学习主题: 1、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以及它与墙的关系。
2、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集中自研成果自我检测
书写等级达成等级
一、正确流利书写生字词: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自主选择要书写的生字词。
均不少于8个。
自己排版,做到漂亮美观整齐!
生字:词语:
二、多音字组词。
空()()
铺()()
曲()()
三、修改病句。
⒈小明特别喜欢踢足球和乒乓球。
⒉开学初,我定了学习计划和决心。
⒊教室里没有一个人,只有王军在那里学习。
爬山虎的脚()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成了小圆片,()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把,使它紧紧地()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睡姿百态
动物休息或睡觉的姿势,千姿百态。
江河湖海里的鱼儿要睡觉。
金鱼缸里的金鱼,无论在游动或者静止的时候,总是睁大着眼睛,好像它们从来不睡觉似的。
其实,鱼因为大多数没有眼睑,没法闭上眼睛睡觉。
蛇有透明而连续的眼睑,是睁着眼睡觉的。
乌龟也要睡觉,当它匍匐不动时,也就进入了梦乡。
蝙蝠的睡眠很怪:后肢勾住屋檐,身体倒挂,头朝下面睡觉。
这种睡法比躺着睡更好,一遇敌害来侵犯,就能迅速地鼓翼起飞,又快又安全。
猩猩的睡态同人相似。
野生的猩猩平时在树枝搭成的窝上睡,动物园的猩猩靠墙睡,头下垂到靠近膝盖,狒狒喜欢把树木当作椅子坐在那里睡,猴子睡不香甜,一有声响立即醒来。
动物睡觉也是一种休息,可以使全身的肌肉松弛下来,呼吸,循环,消化和排泄等器官的工作节奏变慢,使疲劳渐渐消除。
1.睡眠对动物有什么作用?
2.在文中画出描写动物睡觉的句子。
效果描述:【自主反思】(日反思)
我当日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