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古籍所 考研真题

合集下载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先秦文化专业:中国古代史3考试科目:明清史专业:中国古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5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6考试科目:中国通史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7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专业: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专门史8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专业:世界上古史,中古史9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专业:专门史,世界近现代史10考试科目:世界通史专业:专门史,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6考试科目:史学理论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7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献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业各研究方向、专门史专业各研究方向9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10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明清史,中国早期近代化,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社会,港澳台研究3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5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史及史学理论6考试科目:史学理论招生专业:史学理论及史学史7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招生专业:西欧中世纪经济史,欧洲中世纪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9考试科目:世界当时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10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选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招生专业:世界史2: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3: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明清史,中国早期近代化,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社会,港澳台研究5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6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7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选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9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变迁,明清史,晚清国际关系与外交,港澳台研究,中国现当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6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招生专业:世界史7考试科目:史学理论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8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选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2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3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专业4考试科目:中外通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专业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课程与教学论4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及史学史5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6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7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课程与教学论4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6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课程与教学论4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6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世界通史2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共73套试卷86页。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2005、2006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解析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2005、2006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解析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2005、2006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解析作文我们先看一下作文。

这里解析的是05年和06年的作文试卷。

05年的作文题目是《我看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只有一篇大作文,要求议论文体,2000字以上。

06年题目是篇半命题、根据材料的议论文。

大致的意思是:目前国内韩流一片汹涌,“汉流”也在发展壮大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纷纷建立,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现在的“汉流”,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言之有物,2000字以上。

06年还有一篇小作文,也是采取的根据给出的材料,阐述自己的观点。

中心是关于针对目前国内大学文科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今年作文具体的题目应该很快就可以复印。

从以往的作文命题来看,没有特别的规律性,但总的趋势仿佛是越来越和语言文化相关,也就是和翻译专业和对外汉语所涉及的专业性在加强。

作文的复习,很多人都强调平时的积累,现场的临场发挥,以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知识面和文字的驾驭能力。

当时我复习作文时,也曾经胆战心惊。

毕竟作文150分,仅仅靠临场发挥,好像终归是不保险。

由于现如今作文命题的专业性加强,我建议大家在复习其他科目的同时,多读一些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书和文章不是那种专业性很强的,在图书馆中有很多这方面的随笔和散文类的文字,像是南方朔的《语言是我们的居所》,陈原《在语言的密林里》之类的书。

多读一些,对有关文字、语言、文化方面的东西可以渐渐形成自己的idea,不要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的说法。

这里,我给出大家几篇文章的名字,基本上在网上都可以找得到,读读会有所收获:《少数民族地域语言是一种文化资源》,《英文汉字,各领风骚》,《网络语言、汉语、“新民族”》,《汉语的拯救》、《汉语的开放》,《语言,走过历史的沧桑》,《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等等。

关键字就这么几个,自己可以在网上多搜搜。

多关注语言文字文化方面的新动态,像双语教学的利与弊,方言的变迁和普通话的地位、祭孔的争议等等这样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共73套试卷86页/item.htm?id=21332427591华东师范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先秦文化专业:中国古代史3考试科目:明清史专业:中国古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5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6考试科目:中国通史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7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专业: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专门史8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专业:世界上古史,中古史9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专业:专门史,世界近现代史10考试科目:世界通史专业:专门史,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6考试科目:史学理论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7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献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业各研究方向、专门史专业各研究方向9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10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明清史,中国早期近代化,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社会,港澳台研究3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5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史及史学理论6考试科目:史学理论招生专业:史学理论及史学史7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招生专业:西欧中世纪经济史,欧洲中世纪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9考试科目:世界当时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10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选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招生专业:世界史2: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3: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明清史,中国早期近代化,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社会,港澳台研究5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6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7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选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9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变迁,明清史,晚清国际关系与外交,港澳台研究,中国现当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4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6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招生专业:世界史7考试科目:史学理论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8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选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2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3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专业4考试科目:中外通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专业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课程与教学论4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及史学史5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6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7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8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课程与教学论4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6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2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3考试科目:中国通史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课程与教学论4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5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6考试科目:世界通史招生专业:专门史、世界史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考试科目:世界通史2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共73套试卷86页/item.htm?id=21332427591。

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古代文学)

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古代文学)

2005年上海师范大学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古代文学)一填空题1.《诗经》共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2.将《战国策》编校整理成书,定为此名的是西汉的()3.汉书基本延续史记体例,只是删去《世家.》,改《书》为《》4.《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5.“刚肠嫉恶,遇事便发”的正始诗人是()6.与谢灵运并称“颜谢”的是()7.南北朝时,齐代出现的“永明体”讲究“四声”与()8.南北朝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有重要影响的诗人是()9.南朝民歌以《清商曲辞》中得“吴声歌”和()为主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11.杜甫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堪称杜甫律诗的登峰造极之作12.白居易讽喻诗的代表作是《新乐府》和《》13.韦庄创作的涉及黄巢起义的著名长篇叙事诗是《》14.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是《》15.中国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是《》16.宋代词人往往以名句得雅称,张先被称为张三影,贺铸被称为()17.被人指斥为“如七宝楼台,眩人耳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的南宋词人是指()18.“西昆体”因《》而得名19.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20.四大南戏是指《》《》《》《》21.徐渭杂剧的代表作是《》22.作者署名为()的《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的长篇白话小说23.《燕子笺》是明末戏剧作家()的代表作24.明代前七子的核心人物是()25.《聊斋》之后,清代短篇文言小说的代表作是纪昀的《》26.吴伟业的七言歌行,继承元白,自成一体,号为()27.清代“浙西词派”的领袖是()28.清代骈文作家中,被公认为成就最高的是()二单项选择1.诗经中写周始祖后稷诞生的诗篇是()生民公刘绵皇矣2.下列作品中,班婕妤所作的是()李夫人赋士不遇赋杨柳赋自悼赋3.下列作家中,哪一位属于文章四友()宋之问张说苏味道崔颢4.下列诗人中,何人为大历十才子()张继元结钱起畅当5.唐传奇小说《李娃传》的作者是()沈既济白行简杜光庭蒋防6.《淮海词》是指下列词人的词集()秦观张先张朱敦儒7.被后人誉为“稼轩豪迈之处,从此脱胎”的词人是()欧阳修林逋贺铸范仲淹8.纪君祥的代表作是()追韩信两世姻缘倩女离魂赵氏孤儿9.鲁迅先生说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是针对小说()的结构特点而言的西游记儒林外史金瓶梅说唐10.《吟风阁杂剧》的作者是()尤侗杨潮观屠隆蒋士铨三名词解释楚辞左思风力唐传奇江西诗派元剧四大家三言二拍四问答题1.举例说明《庄子》的文学成就2.试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3.试论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冲突4.试述《红楼梦》在描写宝黛爱情方面,思想和技法上的创新。

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题

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题

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4. 简答题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共和行政正确答案:西周中期以后,周王朝逐渐趋于衰落。

到周历王(前877~前841年在位)时期,由于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于公元前841年,爆发了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后,宗周一片混乱。

于是周公、召公临时主持政事,收拾残局,号称“共和行政”,又称“周召共和”。

2.党锢之祸正确答案:东汉后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一部分开明的官僚、太学生及郡国生徒,为挽救东汉政权,反对宦官专权,双方斗争愈演愈烈,最终爆发了“党锢”事件。

“党锢”事件总共有两次。

桓帝时,李膺与陈蕃、王畅等合作打击宦官,引起了宦官集团的嫉恨。

延熹九年(166年),宦官派人诬告李膺与太学生及郡国生徒朋比为奸,惑乱朝廷。

桓帝遂诏令全国,逮捕“党人”,收执李膺等二百余人。

第二年,又赦免“党人”,但却禁锢终身,即终身不得为官。

这就是第一次“党锢”。

永康元年(167年),桓帝死,灵帝继位,大将军窦武辅政。

窦武与陈蕃合作,起用被禁锢的“党人”,密谋铲除宦官集团,后因事泄被害。

之后宦官集团又先后两次大肆奏捕“党人”,李膺等百余人皆死在狱中,其他受牵连者有六七百人。

熹平五年(175年),下诏规定,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五服以内的亲属,一律免官禁锢,这是第二次“党锢”。

这次党锢持续了十几年,直到184年黄巾大起义后,东汉政府才宣布赦免“党人”,起用他们去镇压农民起义。

3.慧能正确答案:是佛教禅宗南宗的创立者,其主张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认为“本性(人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人们要想成佛,不必去习诵烦琐的佛经,也不必长期修行,只要向自己心中寻求就可以了,只要在一刹那间领悟到净土就在自己心中,即可顿悟成佛。

南宗的主张简单速成,最后战胜了北宗,慧能取得了禅宗法嗣六祖的地位,南宗成为禅宗正宗。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考研真题1996--2002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考研真题1996--2002

一、古代文学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古代文学(1998—2002)1998一、名词解释:春秋三传报任安书文选元白慢词南戏二、简答:1.《庄子》中的人物形象2.《古诗十九首》的意义3.东晋玄言诗的起因4.比较韩愈、柳宗元的散文艺术特色5.《长恨歌》的思想与艺术特色6.苏东坡词的贡献三、论述:1.晚唐五代的重点词人点评2.秦观、黄庭坚诗中唐人所没有的特色3.正始诗风与建安诗风的不同与其原因4.小谢的山水诗对大谢的发展?5.为何元曲乃一代文学之代表?6.评析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7.屈原的文学精神以及影响1999 A一、名词解释:三百篇古风文选钟嵘班马诗集传风骚关雎长庆体初唐四杰二、简答:1.初唐诗歌的成就与影响2.江西词派的形成与特色3.宋道学家的文学理想三、论述:赏析秦韬玉《贫女》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1999 B一、名词解释:郑笺文选别裁赠序琴趣入话游夏唐宋派三省六部二、简答:1.建安诗歌的特点和地位2.《史记》的地位与影响三、论述:1.列出你知道的唐诗总集,并择一评论2.你对盛唐气象的看法3.分析柳宗元、苏轼一贬再贬后作品基调和风格却迥异的原因4.评论韩愈文硬直见本领,欧阳修、曾巩文柔婉见涵养 (2000)一、名词解释:《春秋》永明体新乐府西昆派头回童心说肌理说二、简答:1.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2.《文心雕龙》的主要观点3.唐传奇的三个阶段4.公安派的文学主张5.《世说新语》的重要内容和艺术成就6.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三、论述:1.唐诗气象及其阶段性特征2.评述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3.词体的起源、形成和流变4.明清小说的发展线索5.你对《红楼梦》的评析6.评述近几年明清小说的研究概况2001一、名词解释:风骚汉乐府建安风骨张王乐府西昆体肌理说文苑英华浙西词派散曲桐城派二、简答:1.诸子散文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作?2.《史记》人物描写的特色3.李白、杜甫诗风的比较4.《桃花扇》是怎样“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5.《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三、论述:1.评述《离骚》兼得《国风》的“好色不淫”、《小雅》的“怨诽不乱”这个观点2.《庄子》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以具体作品评论一下三曹的艺术差异4.简论谢灵运的诗5.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不同和原因6.你对唐诗分期的见解7.你对唐诗之争的看法8.你最喜欢的一首唐诗或宋词,为什么?2002一、名词解释:《春秋》笔法起兴《楚辞章句》乐府《文心雕龙》九品中正制近体诗盛唐气象古文运动风雅词浙西词派元杂剧拟话本桐城派五音二、简答:1.《左传》的艺术特征2.汉赋的发展流变3.南北朝乐府民歌的不同特点4.王维诗的艺术成就5.北宋前期词的点石成金主张和其诗创作6.《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艺术形象7.高明《琵琶记》的艺术成就三、论述:1.《庄子》的主要思想倾向和艺术特征2.以具体作品论述二谢山水诗的不同3.谈谈你对“太史公文,韩得其雄,欧得其逸。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系考研真题(2003-2018)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系考研真题(2003-2018)

2018年填空1点铁成金的提出者2 柳毅传书的作者3 1922年三美的提出者4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是长青的出自谁——(虚构人物)5 民间故事形态学的作者名词解释后七子三崛起莎士比亚的问题剧无目的的和目的性(康德)意图谬论简答(四个必答)1西游记的成书过程2汪曾祺八十年代初期小说特征3选一个二十世纪的诗歌流派,说明其形式特征和主题特征是什么4伽达默尔提出的“视域融合——效果历史”的内涵论述题1李清照别是一家,谈谈你的看法2 没有晚清,哪来五四,谈谈你的看法3 这个记不清楚了,就是谈谈关于“形式现实主义”的理解,就是内涵应该,结合三部作品谈谈你的看法4 关于艾略特的一个诗论观点,就是诗并不是个人的,是相对于华兹华斯诗歌是情感的抒发这个观点提出来的,记不太清楚了,在朱立元的《当代西方文论》里面是有相关论述的,可以回去翻一下,主要是对于艾略特那个论点的论述。

作文《我们的时代》关于雅俗文学嬗变的理解(题目很长,但主要就是这个意思)2017年一.填空1.提出文学研究对象是“文学性”而非“文学”的语言学家是___2.宋初诗坛有三大流派,各有不同诗风,分别是“白体”,“西昆体”和____3.王实甫的《西厢记》取材于唐代传奇___4.格非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是____5.弥尔顿的《失乐园》的诗体是___,以不押韵的五音步抑扬格为特点。

二.名词解释1.“隔”与“不隔”说2.韩孟诗派3.自然主义4.寻根文学5.易安体三.简答题 60分1.简述韦勒克的“文学内部的研究”内容2.简述《红楼梦》的悲剧意蕴3.简述茅盾长篇小说《子夜》的新文学史地位。

4.华兹华斯与1800版的《抒情民谣》序言部分提出了诗歌理论,成为了浪漫主义宣言,简述序言中的诗学思想并说明其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作品中的体现。

四.论述题四选二1.有学者认为,中西方文学理论各有其内在逻辑和外在语境,应分别名为“中国文论”和“西方诗学”,结合你的中西方文学理论学习见闻谈谈你的看法。

华东师大中文系-文学基础考研真题(2003--2010)

华东师大中文系-文学基础考研真题(2003--2010)

华东师大中文系-文学基础考研真题(2003--2010)文学基础考研真题(2003——2010)华东师大2003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30)1、桐城派2、比兴,3、荷马史诗4、川端康成5、新写实小说二、简答(1、2题各15分,3、4题各10分)1 简述《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2 汉乐府民歌的主要思想内容3 象征型文学的主要特征4 以《第22条军规》为例,分析黑色幽默的流派特色。

三、问答(30分)什么叫期待视野?试以具体例子说明之。

四、问答(三选二,每题20分)1、试述唐宋古文运动的发展经过。

2、京派小说家的创作成就3、比较分析英法的浪漫主义运动华东师大2004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30分)1、永明体2、公安派3、现代评论派4、“革命样板戏”5、后期象征主义6、《源氏物语》二、简答题(50分,前两题各15分;后两题各10分)1、谈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看法。

2、谈谈古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3、简述文学概论三义。

4、简析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朦胧诗”。

三、论述题(70分,第一题30分,必做;第二、三、四题选做二题,每题20分。

)1、什么是文学消费及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文学消费的理论视角对理解当下文学现象具有怎样的启迪意义?2、试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左翼小说。

3、举例阐述自然主义文学特点与现实主义文学关系。

4、试论《史纪》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华东师大2005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30分)1、《新青年》2、私人化写作3、建安风骨4、桐城派5、阿普列尤斯6、《我是猫》二、简答 (15,15,10,10分)1、柳宗元散文的艺术特色2、莎士比亚的历史剧3、左翼文学的形成与流变4、什么叫"本文",它分哪几个层次?三、分析题(第一题必做,30分,后三题选2题,20分一题)1、什么叫文学风格?结合作家,作品来分析一下文学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2、试分析以下5部作品中的一部《废都》《暗示》《文化苦旅》《长恨歌》(长篇小说)《上海宝贝》3、试论述楚辞的艺术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4、举例评论法国启蒙主义哲理小说的特点和成就华东师大2006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传奇拟话本寻根文学一千零一夜九叶诗派狂飙突进运动二、简答1、高适与岑参边塞诗风格的异同2、结合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谈谈意识流小说的特点3、林译小说对现代文学的影响4、简述文学活动的四个环节三、论述(2-4题任选2题回答)1、谈谈象征型文学的基本特征并联系具体作品说明之2、谈汉代辞赋的表现特征和发展过程3、联系具体作品谈谈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以及对欧洲文学的影响4、论述市场经济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华东师大2007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六义三言二拍左联巴罗克文学吉尔伽美什伤痕文学二、简答1、陌生化的概念,对文学创造和文学话语的影响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启蒙文学的特征3、南北朝诗歌的特征4、文学研究会的主张和艺术风格三、论述1、文学是现实世界的再造,谈谈对他的理解2、论述对苏轼以诗为词的理解3、现代派文学的特征4、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的特征华东师大2008文学基础一、名词解释(每题五分,共三十分)楚辞临川四梦新月派新写实小说俳句七星诗社二、简答(前两题15分,后两题10分)1、联系具体作品论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作文
招生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
作文题:中学与西学(满分150分)
要求:一、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二、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三、字数在1500左右。

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史基础
招生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
一、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注明下划线字(小球注:楷体字)的用法(5分\题,共25分)
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

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4.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衤夸下。


5.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二、解释下列名中划线(小球注:楷体字)的词语。

(5分\题,共15分)
1.夫有高世之功者,必负遗俗之累;有独知之虑者,必被庶人之怨。

2.宋有澄子者,亡淄衣,求之途。

见妇人衣淄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

3.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5.夫古之有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

三、名词解释:(3分\题,共30分)
1.三正
2.寒食
3.二千石
4.句读
5.脱文、衍文
6.三省六部
7.策问
8.通假字
9.双声叠韵
10.十三经
四、古代文化常识:(10分)
《隋书刑法志》云:“高祖既受周禅,开皇元年,乃诏尚书左仆射、渤海公高?(皮小球注:人名。

打不出),上柱国、沛公郑译,上柱国、清河郡公杨素,大理前少卿、平源县公常明,刑部侍郎、保城县公韩氵睿,比部侍郎李谔,兼考功侍郎柳雄亮等更定新律。


请指出这段文字中与官职、勋、爵相关的内容
五、给下列两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标点要求包括专名号,人名、地名下标直线,书、篇目著述名下标波纹线):
(一)40分
至元六年歲在庚辰四月朔旦慶元路儒學新刊玉海成玉海者故宋禮部尚書厚齋先生
王公之所著也是書綱羅天下之見聞包括古今之故實將使學者覽之得以施諸用蓋自書契以來典籍日滋以事物之無涯而記載之至繁畢年歲於批尋窮心目而研究不可得而周知況於得其要領者哉太史公論儒家者流其學博而寡要然則博既難矣博而要者為尤難此玉海之書不可以不作而作非先生不能也先生敏悔絕人少於書無不讀多識廣聞淹貫該洽時已莫能出其右及仕於朝又盡閱館閣之所藏宗工巨儒咸共折服自經史傳注諸子群集以至於稗官小說方技讖緯之書誦之如流言之如指掌既皆涉其波瀾而采其精英故其為粹密淵深區分臚列靡所不載惟無益於用不足以備討論者不以登於簡策豈非所謂博而得其要者與偉乎述作非若他書類事者之可擬倫也夫其篇次之多不免於淆舛傳錄之久或至於脫遺士以不獲睹其完書為恨癸酉浙東帥府都事牟君應彳复蓋嘗建議請命繕輯讎校而刻之凡郡縣學與書院之在浙東者等其歲入多寡收其羨以為助移之部使者而然焉於是聞者又皆喜幸是書之不泯越四年而事未克集斯文之遇若將有待然今宣慰元帥資德公乜乞里不花以
勳德之胄膺方岳之寄敦尚文雅以為政先下車之始載詢載咨爰戒有司俾速其圖時則總管張侯塔海帖木兒徵財庀工承命唯謹明年夏教授王君艹弘(小球注:合為一字)來蒞厥職暨學正薛君元德躬自程胥上下協心有作斯應夙夜弗怠遂底於成用力於一時垂利於無窮後之人稽典禮者示焉考制度者取焉立建政事者資焉監其因革而酌其時宜可以裨謀議於朝廷致治效於國家不特廣問學給文辭而已
(二)(30分)
(范)祖禹字淳甫一字其生也母夢一偉丈夫被金甲入寢室曰吾漢將軍鄧禹既寤猶見之遂以為名幼孤叔祖鎮撫育如己子祖禹自以既孤每歲時親賓慶集慘怛若無所容閉門讀書未嘗預人事既至京師所與交遊皆一時聞人鎮器之曰此兒天下士也進士甲科從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鑒在洛十五年不事進取書成光薦為秘書省正字時王安石當國尤愛重之王安國與祖禹友善嘗諭安石意竟不往謁富弼致仕居洛素嚴毅杜門罕與人接待祖禹獨厚疾篤召授以密疏大抵論安石誤國及新法之害言極憤切弼薨人皆以為不可奏祖禹卒上之[下略]
哲宗立擢右正言呂公著執政祖禹以婿嫌辭改祠部員外郎又辭除著作佐郎修神宗實
錄檢討遷著作郎兼侍講神宗既祥祖禹上疏宣仁后曰今即吉方始服御一新奢儉之端皆由此起凡可以蕩心悅目者不宜有加於舊皇帝聖性未定睹儉則儉睹奢則奢所以訓導成德者動宜有法今聞奉宸庫取珠戶部用金其數之多恐增加無已願止於未然崇儉敦朴輔養聖性使目不視靡曼之色耳不聽淫哇之聲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則學問日益聖德日隆此宗社無疆之福故事服除當開樂置宴祖禹以為因除服而開樂設宴則似除服而慶賀非君子不得已而除之之意不可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作文
招生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
作文题:必然与偶然
要求:1、言之有序,持之有故;
2、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3、字数在一千五面字左右。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史知识基础
招生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2分/题,共20分)
1、本义和引申义
2、集解
3、偏义复词
4、意动用法
5、古音通假
6、衍文
7、六书
8、说文解字
9、古今字10、形符和声符
二、古代文化知识简答题(4分/题,共40分)
1、分野
2、干支
3、五音
4、六部
5、八股文
6、避讳
7、致仕
8、释褐
9、三正10、属纩
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题,共20分)
1、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4、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

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绝不许。

已而郎果迁。

5、夫人宵天地之貌,怀五常之性,聪明精粹,有生之最灵者也。

爪牙不足以供耆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无毛羽以御寒暑,必将役物以为养,用仁智而不恃力,此其所以为贵也。

四、改正下列段落中的标点错误(4分/题,共20分)
1、按《南史》,朱异傲毁朝贤,谓人曰:“我寒士也,遭逢以至今日。

诸贵皆恃枯骨见轻我,下之则为蔑尤甚,我是以先之。


2、绍圣、崇宁治党锢言者,屡以藉口,迄不少置也。

3、獠性尚鬼而好洁,平居独日,相与膜拜祈福。

有堂焉,以祈名,如中国之佛,而实无像设。

4、嘉泰四年八月,始为堂,县庠以祀三忠。

5、司宪者将轨物,是率天命,是度舍是,其何所事哉!
五、给下面两段文字加上标点(标点要求包括专名号,人名、地名下标直线
书、篇目等著述名下标波纹线):
1、標點一(25分)
徵實之文史部傳記支流古者史法謹嚴記述之體各有專家是以魏晉以還文人
率有別集然而諸史列傳載有生平著述止雲詩賦箴銘頌誄之屬共若干篇而已未聞載其記若干言傳若干章志若干條述若干種也由是觀之則記傳志述之體古人各為專門之書初無散著文集之內概可知矣唐宋以還文集之風日熾而專門之學杳然於是一集之中詩賦與經解並存論說與記述同載而裒然成集之書始難定其家學之所在矣若夫選輯之書則蕭統文選不載傳記文苑文鑒始漸加詳蓋其時勢然也文人之集可徵史裁由於學不專家事多旁出豈不洵歟徵實之體自記事而外又有數典之文考據之家所以別于敍述之文也以史法例之記事乃紀傳之餘數典為書志之裔所謂同源而異流者也記事之源出於春秋而數典之源本乎官禮其大端矣數典之文古來亦具專家戴記而後若班氏白虎通議應氏風俗通議蔡氏獨斷之類不可勝數而文人入集則自隋唐以前此體尤所未見者也至於專門學衰而文士偶據所得筆為考辯著為述議成書則不足削棄又可惜於是無可如何編入文集之中與詩賦書表之屬分占一體此後世選文之不得不收者也
二、標點二(25分)
吳良字大儀齊國臨淄人也初為郡吏歲旦與掾史入賀門下掾王望舉觴上壽諂
稱太守功德良于下坐勃然進曰望佞邪之人欺諂無狀原勿受其觴太守斂容而止訁燕(小球注:合為一字)罷轉良為功曹恥以言受進終不肯謁時驃騎將軍東平王蒼聞而辟之署為西曹蒼甚相敬愛上疏薦良曰臣聞為國所重必在得人報恩之義莫大薦士竊見臣府西曹掾資質敦固公方廉恪躬儉安貧白首一節又治尚書學通師法院經任博士行中表儀宜備宿以輔聖政臣蒼榮寵絕矣憂責深大私慕公叔同升之義懼于臧文竊位之罪敢秉愚瞽犯冒嚴禁顯宗以示公卿曰前以事見良鬢髮皓然衣冠甚偉夫薦賢助國宰相之職蕭何舉韓信設壇而拜不彳复(小球注:合為一字)考試今以良為議郎永平中車駕近出而信陽侯陰就干突禁衛車府令徐匡鉤就車收禦者送獄詔書譴匡匡乃自系良上言曰信陽侯就倚恃外戚干犯乘輿無人臣禮
為大不敬匡執法守正反下於理臣恐聖化由是而弛帝雖赦匡猶左轉良為即丘長後遷司徒長史每處大議輒據經典不希旨偶俗以徼時譽後坐事免複拜議郎卒於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