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I-2 Electrothermal hotbed 电热温床教案

合集下载

电热温床

电热温床
电热线总功率 超过控温仪的最 大负载,应外加 交流接触器。
220V交流接触器

时大 ,面 应积 采育 用苗 三使 相用 四的 线电 制热 供线 电很 。多
(5)电热线使用注意事项
① 严禁成卷电热线在空气中通电试验或使用。布线时 不得交叉、重叠或扎结。
② 电热线不得接长或剪短使用。 ③ 所有电热线的使用电压都是220V,多根线之间只
温室育苗 50~70 70~90 70~90 90~120
室外小棚
或阳畦 80~100 90~120 100~120 130~140
育苗
②电热线根数确定
电热线根数=总功率/电热线的额定功率 电热线不能截断使用,故只能取整数。
③温床内布线条数确定
温床内布线条数=(线长-苗床宽度)/苗床长度 为了方便接线,应使电热线两端的导线处在苗床的
基础地温 设定地温
9~11℃
12~14℃
15~16℃
17~18℃
18~19℃ 110
95
80

20~21℃ 120
105
90
80
22~23℃ 130
115
100
90
24~25℃ 140
125
110
பைடு நூலகம்
100
各地区冬春季节育苗的功率密度选择
地区
华北中部地区
辽宁地区
育苗时间 春 季 冬 季 春 季 冬 季
路图。 ② 计算并绘图说明各苗床的布线情况。
See you next time !
营养土 电热线 营养土 塑料薄膜 隔热层 塑料薄膜
苗床直播,厚5~10cm 育苗盘播种,厚0.5cm 3~5cm厚
5~10cm,可省略

《电与热》教案(精选2篇)

《电与热》教案(精选2篇)

《电与热》教案(精选2篇)《电与热》篇1课题第八章:电功率第四节:电与热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2.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过程方法:知道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

情感目标: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学习重点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学习难点实验操作教学方式演示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与媒体电流的热效应演示器一台,220v电源、火柴、电阻丝、泡沫塑料块等及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出示一些电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①比较它们有何不同?②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③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④电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时候,为什么都要发热?影响它们发热的因素是什么?⑤它们发热时有什么规律?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猜想】1.可能与电压有关,因为电压越大,电炉中产生的热越多;2.可能与电阻有关,因为电炉丝发热,而跟电炉丝相连的铜导线却不太热;3.可能跟电流有关,因为常听说,电流大容易引发火灾。

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二个量就可以再确定另外一个量,故我们研究电流、电阻与导体产生热量的关系就可以了。

学生观察学生回答学生尝试回答学生回答师生讨论注意从众多的用电器工作时的特点中把电与热抽出来发动学生猜想越充分越好【设计实验】应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1.如何控制电流一定时电阻的变化?2.如何控制电阻一定时电流的变化?3.如何比较电流产生热的多少?(转换的思想)〖方案〗第一次实验:把两个电阻放在煤油中或密闭的空气盒中,使之它们产生的热对煤油或空气加热。

使两电阻丝串联,以保证它们的电流相等;让甲瓶的电阻相对乙瓶中的较大,观察两瓶中煤油或空气的膨胀程度,如图1所示。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电热器教案 首师大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 电热器教案 首师大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下册电热器教案首师大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电热器,了解电热器的特征、构造及用途、知道电热器是利用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原理制成的。

2.初步学会制作简易电热切割器,并会用它切割字或图案。

通过设计制作电热切割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电热器,知道电热器是利用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原理制成的。

教学难点:了解电热器的特征,能正确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电热器。

教学准备:电池、电池夹、导线、电热丝、框架、细钢丝、开关、泡沫塑料、电热水器、电炉、教学学具等。

实物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一、1.出示各种事先切割好的泡沫塑料图片,问:漂亮吗?2.讲述:这都是老师用自制的一个小工具切割的。

就是这个小工具。

(出示电热切割器)看!老师就是这样进行切割的!师在实物投影下演示。

3.谈话:这么好玩的小工具,你们想拥有一个吗?(想)老师已经为你们提供了制作的材料,但是老师想请你们帮一个忙:下星期老师要上一节心理课,需要一些图形。

看,课件出示图片,你们能不能帮老师这个忙?二、学习新课:(一)制作电热切割器。

1.过渡:下面我们准备开始制作这个小工具!2.在制作之前老师有一些安全提示要提示大家。

3.课件出示:(1)不要被电热丝扎破手指;(2)调节电热丝的温度时,要用泡沫塑料,不要用手试;(3)使用完或暂停使用时,要断开电路。

4.活动:好!下面我们进行制作活动,看哪个小组动作迅速!5.学生制作电热切割器、裁减泡沫。

6.展示。

下面把你们每组切割好的图片利用胶条粘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欣赏欣赏!7.小结:通过大家刚才的制作与切割可帮了老师大忙了,真感谢大家!(二)认识电热器的构造及原理过渡:这么个小工具就能够切割泡沫塑料,你们想过这是为什么吗?(有根金属丝,通电就热了,所以就能进行切割……)1.谈话:到底是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呢?你们可以看一看它的构造、材料到底什么样。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流的热效应》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下册《电流的热效应》教案、教学设计
2.提问:“电流流过导体时,为什么会产生热量?”让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3.教师简要介绍电流的热效应,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焦耳定律,阐述电流、电阻、通电时间与产生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焦耳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教师示范计算电流热效应的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并解答学生疑问。
步骤三:讲解与示范
结合实验结果,讲解焦耳定律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步骤四:问题解决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步骤五: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电流的热效应原理,掌握焦耳定律及其计算方法。
2.学会运用电流的热效应解释实际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热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热毯、电热水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电流热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b.如何运用焦耳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c.电流热效应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意义。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题包括:
a.运用焦耳定律计算特定电路产生的热量;
4.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电流热效应在新技术、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为国家和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气steam课程设计

电气steam课程设计

电气steam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基础的电气原理,如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2.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不同电路元件的功能和电气符号。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电路图。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多用电表、电阻箱等基本电气实验器材。

2.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电路连接与测试的基本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Steam理念,结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知识,解决电气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气工程和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安全意识,理解科技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的综合性电气Steam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创新和探究。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课程内容设计将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探究学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

通过课程学习成果的分解,确保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介绍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电学基础”2. 电路元件与符号:学习电路中常见的元件如电池、电阻、灯泡等,及其对应的电气符号。

教材章节:第二章“电路元件与符号”3. 简单电路设计与分析:学习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设计并分析实际应用的简单电路。

教材章节:第三章“电路分析与设计”4. 实践操作:使用多用电表、电阻箱等实验器材进行电路连接、测试与调试。

教材章节:第四章“电路实验与实践”5. Steam项目:结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知识,开展电气相关项目设计与制作。

教材章节:第五章“Steam项目与应用”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电路基础知识学习与讨论第二课时:电路元件与符号的认识第三课时:简单电路设计与分析第四课时:实践操作,动手搭建电路第五课时:Steam项目启动,分组讨论与设计第六课时:Steam项目制作与展示,总结与评价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电热水器B3系列培训资料XX03

电热水器B3系列培训资料XX03
第三代:变频增容
标志:双功率可交替加热等
第二代:速热/储热二合一 标志:双、多功率,双管
第一代 单功率、单管
3D速热
变频增容
储热速热二合一
单储热
电热水器B3系列培训资料XX03
人性化功能
半胆速热/整胆速热技术: 有上下两根加热体,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加热体加热。一个人洗澡少量用水可以选择 上面的加热体工作,大量用水可选择下面的加热体加热,加热快。
数量 123 127 45 32 17 18 16 15 12 12
金额 268951 251818 91070 64082 36466 35496 33408 31755 26260 25559
单价 2187 1983 2024 2003 2145 1972 2088 2117 2188 2130
M式低温水平注水系统。 采用双层套管低水位进入,防止热水冲入内胆上层瞬间降低水温,有 效降低能耗。
下潜式加热体。 下潜式设计,比普通热水器的加热体增长了20%,下潜式设计,充分 加热内胆底层的冷水,加热更均匀。
电热水器B3系列培训资 料XX03
2020/11/28
电热水器B3系列培训资料XX03
产品图片
ES40/50/60/80/100H-B3(E) 供价:1980/2080/2180/2380/2680元
产品卖点:剩余水量 一目了然
速热储热二合一系列 行销商标:铂睿
产品定位:中端上量产品,突出
差异化卖点变频增容。
海尔热水器经过16万次内胆压力试验,比美国UL标准(10万次)更高!
金刚三层胆发明专利号:200610167487.8
海尔标准16万次 美国标准10万次
电热水器B3系列培训资料XX03

九年级物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电热的利用和防止》教案、教学设计
4.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电热既有利也有害,要合理利用和防止。
3.培养学生节能环保的观念,让学生明白合理使用电器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A.电风扇B.电冰箱C.电热水器D.电视机
(2)以下哪种现象是电热的有害影响?
A.电暖器取暖B.电视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电脑死机D.灯泡发光
3.计算题:根据焦耳定律,计算以下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某导体的电阻为10Ω,通过它的电流为2A,通电时间为5分钟,求产生的电热。
(2)一电热水器的功率为2000W,工作时间为30分钟,求消耗的电能。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电热的概念、产生原因及焦耳定律的应用。
2.电热安全知识和防止电热危害的方法。
3.电热器的原理、分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电热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理解电热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关系,掌握焦耳定律的计算。
2.掌握电热器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以生活中的电热现象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电热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电热设备,让学生观察、思考电热现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热的产生原因。
2.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热产生、传导、转化等过程,加深对焦耳定律的理解。
b.强调电热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电加热取暖器课程设计

电加热取暖器课程设计

电加热取暖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加热取暖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2. 让学生了解电加热取暖器的种类、结构及其特点,能区分不同类型的电加热取暖器。

3. 使学生了解电加热取暖器的安全使用知识,掌握安全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电加热取暖器工作原理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正确组装和拆卸电加热取暖器。

3.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评价电加热取暖器的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节能、环保意识,理解电加热取暖器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分享、交流、协作。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物理学科,结合学生所在年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电加热取暖器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深入了解。

学生对实践活动感兴趣,喜欢探索新知识。

教学要求:1.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电加热取暖器知识的兴趣。

2.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 强化安全意识,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加热取暖器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电加热取暖器的基本原理:讲解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电阻加热等基础知识。

2. 电加热取暖器的种类与结构:介绍常见电加热取暖器(如电暖器、电热毯等)的种类、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分析各类型的优缺点。

3. 电加热取暖器的安全使用:讲解安全操作方法,分析可能导致电加热取暖器事故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 电加热取暖器的性能评价:教授学生如何从能效、使用寿命、安全性能等方面评价电加热取暖器的性能。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电加热取暖器的组装、拆卸和性能测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电加热取暖器的基本原理第二课时:电加热取暖器的种类与结构第三课时:电加热取暖器的安全使用第四课时:电加热取暖器的性能评价第五课时:实践活动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电热器”章节相关,涉及电热器的工作原理、种类、结构、性能评价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电加热取暖器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