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七上三古诗文背诵复习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清单:七上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清单:七上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清单:七上观沧海【原文呈现】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sǒng)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

②画线句是中考高频考查句。

【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作家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与其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

【写作背景】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归师途中登上碣石山,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故将自己的宏伟抱负、博大胸襟融会到诗句里,借着沧海等景物表现出来。

【内容赏析】这首写景抒情诗,“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

所写景的十句中,前8句是实写,后4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奋发进取的精神,表现了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全诗主旨】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这两句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巩固训练】一、理解性默写。

1.诗人在《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梳理《峨眉山月歌》【诗歌】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一、字词解释半轮: 半边, 半个。

影: 月光。

平羌: 即青衣江, 大渡河的支流, 位于峨眉山东北。

发: 出发。

清溪:即青溪驿, 在今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渝州: 今重庆一带。

二、文学常识李白(701—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贺知章称为“诗仙”, 诗风雄奇豪放,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三、问题探究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 点明远游时令, 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明写月映清江美景, 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 点明远游路线, 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3.试结合“四句入地名者五, 古今视为绝唱”这一评价, 赏析本诗。

短短四句诗, 将“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连用, 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 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 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 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深秋时节, 峨眉山巍峨耸立, 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 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 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 江水流动, 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5.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月影映入江水, 又随江水流去, 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四、诗歌主旨《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

诗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 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江南逢李龟年》【诗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字词解释岐王: 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范, 以好学爱才著称, 雅善音律。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指的是针对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内容,设计的默写练习题目。

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古诗文的记忆,提高他们的默写能力和对古诗文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默写的示例:
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古诗文的内容,进行默写练习,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些古诗文。

通过反复的默写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古诗文的印象,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这种训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语文中考复习素材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语文中考复习素材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背诵与强化训练

第三单元课外诗词理解性默写(一)《峨眉山月歌》李白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写月光柔柔,水面波光粼粼,月影轻盈流动的美景的句子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3.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4.《峨眉山月歌》中的②“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表现了诗人远行的喜悦5.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明月有情,仿佛和流水一起陪伴着诗人远行。

6.《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7.《峨眉山月歌》中李白连用三个地名寄托也无法释怀的心绪: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8.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所写的外出远行闯荡,渐离友人的思念——“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时令,描写青山吐月、江映山影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0.《峨眉山月歌》中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之妙。

11.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利用山、月、江水等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1.《江南逢李龟年》中寄寓诗人追忆昔日、对开元初年鼎盛眷怀的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铺垫的两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4.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必背古诗文汇总(部编版七八九年级共六册)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必背古诗文汇总(部编版七八九年级共六册)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必背)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必背)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必背)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必背)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论语·十二则》(全文必背)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七年级下册《木兰辞》(全文必背!)北朝民歌(节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陋室铭》(全文必背)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全文必背)宋·周敦颐(节选)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登幽州台歌》(必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望》(必背)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背诵内容一、古诗词次北固山下西江月(唐)王湾(宋)辛弃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赤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杜牧(唐)韩愈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秋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刘禹锡(唐)李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古诗十九首》(唐)王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现代诗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三、现代文1、《社戏》鲁迅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部编版语文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六册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六册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班级:姓名:教材目录:一、古诗词背诵篇目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次北固山下/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2.《论语》十二章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李白江南逢李龟年/杜甫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潼关/谭嗣同二、古文背诵篇目16、诫子书/诸葛亮一、期中之前古诗理解性默写(一)《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4、《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并且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诗句是: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三)《次北固山下》(王湾)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4、该曲的主旨句是:(五)《<论语>十二章》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7、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8、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9、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10、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11、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1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全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描写山、月、江水 等景致的融合变幻,展现了一幅千 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诗人对故乡 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典型考题
1.理解性默写。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既表现诗人的行踪,又抒发诗人对友人
的思念之情的两句诗是:_夜__发_清__溪__向__三__峡__,思__君__不__见__下__渝__州__。 2.(甘孜州中考)“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 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李白的诗想象奇特,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本诗 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愁绪。
3.试赏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两句中“尽”和 “望”两字的表达效果。
“尽”字写出了思乡的普遍性,“望”字写出了思乡的情态, 都表现出了征人欲归而难归的愁苦之情,点明诗歌主旨,抒发了 强烈的思乡之情。
背景链接
本诗选自《李益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建中二 年(781)左右,李益随朔方节度使崔宁“巡行朔野”,本诗即作 于此时。
解读赏析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一说,当作 “回乐峰”,山峰名,在回乐县(今宁夏灵 武西南)。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首句中“_登__高___”二字呼应题目中的 “九日”,点明诗歌写于重阳佳节,而“无人送酒来”一句则传达 出军旅途中诗人的_孤__单__寂__寞___。
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长安城中战火纷飞,残垣断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夜上受降城闻笛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 以及抒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重逢,表现了 时代的变迁,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 化的感慨和对彼此现状的悲叹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4月27日
雨衣专享文档
5
4.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设想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 情的诗句是:__何__当__共__剪__西__窗___烛___,__却__话__巴___山__夜__雨__时___。
5.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作者另辟蹊径,一反常 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的诗句是: __自__古__逢__秋___悲__寂__寥___,__我__言__秋__日__胜__春__朝____。
12.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_择__其__善__者__而__从__之___,_其___不__善__者__而__改__之__。
2019年4月27日
雨衣专享文档
8
8.孔子在《论语》中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的句子是: ____逝__者__如__斯__夫_____,_____不__舍__昼__夜______。
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写诗人虽年老体 衰,仍愿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的句子:__僵__卧__孤__村__不__自__哀___, __尚__思__为__国__戍__轮__台___。
2019年4月27日
雨衣专享文档
1
[学生用书P6]
第一组:课内古诗文背诵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秋___风__萧__瑟___,__洪__波__涌__起___。 2.___杨__花__落__尽__子__规__啼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3.海日生残夜,__江__春__入__旧__年____。__乡__书__何___处__达___?归
三、古代诗文背诵
[学生用书P6]
背诵篇目: 课内:《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 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论语〉十二章》 课外:《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月思长 安故国》《夜上受降城闻笛》《秋词》(其一)、《夜雨寄北》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潼关》 根据上面提供的古诗文篇目,自己回忆背诵。如果还有不 能背诵或默写的句子,就翻开课本,将这些句子抄写几遍,然 后完成下面三组背诵练习。
2019年4月27日
雨衣专享文档
4
第三组:理解性背诵 1.《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 比的诗句是:_日__月___之__行___,__若__出__其__中___;__星__汉__灿__烂___, __若__出__其__里___。 2.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着 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___海__日__生__残__夜___,___江__春__入__旧__年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现明月 送去李白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牵挂的诗句是: __我__寄__愁__心__与__明__月___,__随__君__直__到__夜__郎__西___。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诗人梦见自己骑 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的诗句是: __夜__阑__卧__听__风__吹__雨____,__铁__马__冰__河___入__梦__来___。
2019年4月27日
雨衣专享文档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七年级(1)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 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___三__军__可__夺__帅__也____ , __匹__夫__不__可__夺__志__也___” 鼓 励 队 友 , 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2019年4月27日
雨衣专享文档
7
10.《秋词》(其一)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 神的句子是:__晴__空__一__鹤__排__云__上____,__便__引__诗__情__到__碧__霄___。
11.诸葛亮《诫子书》中常被人用作“志当存高远”的 座右铭的句子是:_非__淡__泊__无__以__明__志__,_非__宁__静__无__以__致__远___。
雁洛阳边。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古__道__西___风__瘦__马___。 夕阳西下,__断__肠__人__在__天___涯___。
2019年4月27日
雨衣专享文档
2
5._人__不__知__而__不__愠___,不亦君子乎? 6.___温__故__而__知__新___,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_思__而__不__学__则__殆___。 8.三军可夺帅也,__匹__夫__不__可__夺__志__也__。 9.博学而笃志,__切__问__而__近__思____,__仁__在__其__中__矣____。 10.夫君子之行,__静__以__修__身__,_俭__以__养__德___。 11.非淡泊无以明志,__非__宁__静__无__以__致__远____。 1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非__学__无__以__广__才____,_非___ __志__无__以__成__学___。
2019年4月27日
雨衣专享文档
3
第二组:课外古诗词背诵 1.__峨__眉__山__月__半__轮__秋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落__花__时__节__又__逢__君___。 3.____遥__怜__故__园__菊_____,应傍战场开。 4.不知何处吹芦管,__一__夜__征__人___尽__望__乡__。 5.晴空一鹤排云上,__便__引__诗__情__到__碧__霄___。 6.__君__问__归__期__未__有__期___,巴山夜雨涨秋池。 7.何当共剪西窗烛,__却__话__巴__山__夜__雨__时___。 8.__夜__阑__卧__听__风__吹__雨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9.河流大野犹嫌束,__山__入__潼__关__不__解__平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