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考点5散文的探究通关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散文阅读3概括要点,筛选信息

悟 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 升
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一部分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
分 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 高
点
效
突 破
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已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墨便
效 训 练 · 能 力
边 悟
(2015· 重庆卷)
《甘森的 西红柿》
文中为什么要写甘森热泵站的亲 情文化墙?请简要分析。(因果 探寻题)
提 升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一部分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答题建模]——明确思路,学怎么答
1.解题思路
(1)特点概括题解题“三步走”
分
高
点
效
突 破 ·
分 点
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
高 效
突 破
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
训 练
·
·
边 练
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
能 力
边 悟
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
提 升
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
括题)
(2015·福 建卷)
《纸上 故乡》
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 是精神层面的影响。”“精神层面的 影响”包含哪些方面?请简述。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一部分 专题五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作者用“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引
分 点 突
2024年高考语文各题型技巧汇总+课件

②掌握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基础知识。 ③复习时,针对类型题目,拓展训练宽度。
2.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 (11.)理理解解B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一的含、意现代文阅读
2.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 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①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情感更加细腻,引人入胜。 ②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的情怀。
或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③塑造了xxx女性形象,以其xxx的心理,展示心路历程,推动情 节的发展。
自然环境描写手法“三角度”
社会环境描写手法的角度与方法
自然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的作用
①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怎样提出的 ②围绕中心论点怎样论证的(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
答题步骤:
(一)划分层次,理清整体思路。 一般议论文: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 驳论文:提出错误论点一批驳错误论点一提出正确结论 (二)概括层意,理清局部思路。 找中心论点句、分论点句、过渡句、总结句。以及关键词:作用、影 响、原因、效果、目的、功能、意义、不足、条件、表现等。 (三)关联词连缀:首先提出、接着论述、然后再论述、最后总结。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复习板块1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__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节散

第2节 散文阅读 二轮任务结合一轮备考及阅卷大数据,考生在散文阅读的答题中,得分率普遍低于小说。
容易出现以下失误:1.散文结构:布局谋篇找不到切入点,句段作用分析不透。
2.散文语言:语言之妙赏析不透,语言特色界定不准。
3.散文特定信息归纳概括:概括不准,要点不全。
4.探究散文的丰富意蕴:意蕴解读不全,内蕴理解肤浅。
因此在二轮复习时,要重点强化散文阅读和解题能力。
特别是上述几个常考点,要从审题、答题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突破,以做到审题更加精准,答题更加规范。
散文阅读二轮复习能力自评表对于以下做法,自己能做到的请打“√”,尚未做到的请打“×”,打“×”项便是你要在二轮复习环节中,重点攻克的。
自评内容自评结果 自评标准 1.散文阅读与小说阅读有很多共同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我了解二者的区别,因此遇到散文阅读题我不会紧张“√”4项及4项以下,备考不够充分;“√”5~6项,备考较为充分;“√”7~8项,备考充分;“√”9~10项,备考十分充分 2.我知道对散文思路结构的考查侧重于整体的谋篇布局,行文线索是考查的重点3.对于分析句段作用的题目,我会从它的内容特点、位置特点及表达特点三个角度去思考4.遇到概括主旨类的题目,我会特别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
对比较含蓄的文章,我会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进而提炼中心主旨5.对词语的赏析,我会分析用词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对句子的赏析,我会从语言、修辞、描写、表现手法及结构等切入,并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达效果6.我知道散文中的人物不像小说人物那样丰满、立体,而是集中突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但人物形象的作用和小说中是基本一致的7.我知道散文的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它是作者抒情讲道理的主要载体8.我知道赏析散文的艺术技巧,除了赏析散文的语言本身的美之外,还可赏析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9.我知道散文的意蕴不等同于散文的主题思想,它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的纵深层次10.分析主旨意蕴,我会立足于文本,借助于标题、关键词句、作品评价等进行深入分析、探究第一步:审标题,明对象,掌握解读钥匙。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⑤联背景:把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一定的历史背景)中,结合人物的 身份、地位、经历等因素分析,也可以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
(2)找准分析概括角度 四纬三经: a.四个纬度:个体与他人,个体与外物,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我。 b.三个经度:审德(审视其道德品质),审美(审视其审美态度),审智 (审视其人生智慧、能力才干)。
【类题延练】
[2020·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前文情节:乔治与尼克这一对好友先在峡谷里尽情享受滑雪的乐趣, 再在客栈里喝酒休息,后准备告别。]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
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
3.精准答题 (1)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模式: 概括式:特点①+特点②+特点③…… 分析式:特点①+具体分析;特点②+具体分析…… (2)学会用术语答题,最好选用从文中找到的点明人物形象特点的词
语。
3.重点题型——分析人物心理 梁生宝背拴拴下山时,有着怎样复杂的心理?
答案: ①他背受伤的拴拴下山,是情愿的,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 ②想到拴拴的父亲王老二的表现,觉得委屈、难受。 ③再想到王书记的谆谆教导,不再觉得委屈,而变得沉着、坚定。
亏生宝事先想到集体出门人多,为预防意外,主动学习,按照护士 的指点,用药棉蘸酒精,洗净创口周围脚板上的死肉皮。然后他把消 炎粉倒在原来已经叠好的四方块纱布上,按到创口上,用胶布粘住,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三 散文要

学案三散文要点概括类2大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在仰望星空刘江滨那年中秋,我在一家报纸头版看到一则新闻:今晚无法赏月。
可能是根据气象台的预报得出的结论吧,于是当天不再做赏月想。
可是,夜晚我在室内偶尔望向窗外,发现满世皎洁,一地银辉,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空中。
显然,天气预报出了问题,新闻报道也过于武断,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已失去了仰望星空的习惯。
小的时候,最恣意的事情就是在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铺一张凉席,躺在上边看星空,觉得星空是那么的神秘、浩瀚、广袤。
满天星斗,数也数不清,有的明亮,有的暗淡,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闪闪烁烁。
稍稍长大,听哥哥姐姐说,星星其实都是石头,本身不会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
这时心底生出恐惧,既然是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岂不会砸死人?后来知道古代“杞人忧天”讲的就是这个。
再后来,又听说太阳早晚得燃尽熄灭,地球像人一样有寿命最终也会死掉,心中除了恐惧还有绝望,一连几天,呆呆怔怔,睡不好觉。
幸好,哥哥姐姐还说,不用担心,宇宙中除了太阳系,还有银河系,无边无际,总有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到那时科学发达了,宇宙飞船会把人类载到新的星球上去。
成年了,每天关心的是脚步如何才能迈得更稳,人生如何才能更精彩。
只顾埋头走路,不再抬头看天。
再说,城市的星空不再璀璨,星星被灯光褫夺了光辉,不再明亮,无景致可赏了。
那年“五一”,和朋友去山里度假。
入夜,月亮明晃晃的,几乎灼人的眼睛,朋友5岁的小女儿说:“怎么晚上还出太阳啊?”一语惊人,恍如隔世。
谁在仰望星空?仔细一想,耐人寻味。
如果不算职业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除了儿童,就是古人。
古人是人类的远祖,也是人类的儿童时期。
这里说的“仰望星空”,实际上并不是表面上的闲情逸致,更深刻的内涵是指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宇宙观。
战国时期《尸子》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就是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
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神秘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天上打个雷,都会惊悚觳觫,吓个半死,以为是老天爷发怒。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活动一 借助教材,理解语境词义
温习教材《故都的秋》,思考下面问题: 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 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 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 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 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 程上,是不合适的。(《故都的秋》)
大水缸里的水是从村北的甜水井里挑来的,去得早水就更清洌,在 干旱的日子里,井里水位低,易浑浊,或者是农忙时赶着要出工,这 时候,她常常是天不亮就挑满了一缸的水。只有一早把水缸装满,母 亲的心才踏实。父亲在外上班,一家人过日子的谱气都在母亲的水桶 里、水缸里。
有时候,水缸里还有半缸水,母亲也还是抄起担杖去挑水,她说, 今天天气好,指不定明天下不下雨,要是吃空了水缸,还得踩着雨雪 去挑水,这也会没谱气,她还说:“穷灶门,富水缸。”就是说灶门 前的柴火要少,水缸里的水要满。烧火做饭时,母亲总是把灶前剩余 的草拿出去,然后将那些碎草连同土渣扫在一起,用小锹板推到灶口 里烧掉。我学烧火,免不了有火蹿出来燃着灶前柴草的时候,在我惊 叫时,母亲抄起水瓢,只需一瓢水就把火熄灭了。
⑪我总觉得不管有多少天文学家,尽管人类登陆了月球,我们对天 空的了解都还是浅薄无知的,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多少天空的事物, 而是它给了我们心灵什么样的启示。
⑫从很年幼的时候我就爱独自坐着看天空,并借着天空冥想。一直 到现在,我出门时第一眼都要看看天色,这或许是看天吃饭的农家子 弟本性,然而这种本性也使我在大旱的时候想着渴望雨水的禾苗;在 连日豪雨之际思念着农田里还未收割、恐惧着发芽的累累稻穗;在巨 风狂吼之时忧心着那些出海捕鱼的渔夫。
2021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考点三理解词句含义课件

4.依托修辞挖掘词语的含义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一些 修辞手法。依托修辞格挖掘其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 什么效果。如《荷塘月色》中的“袅娜”“羞涩”。
【答题模板】
1.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 一点。
2.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特点)。
“再来一次!”他们喊道。你经不起鼓励和诱惑,因为你是一 个身躯的巨人而同时却是一个心灵的孩童。你振奋精神,一次又 一次地向那个空篮子扑上去——就像那位不断向山顶上推巨石 的神一样,也像那只用石子儿填海的鸟一样,拼尽全力地徒劳。
喂,你没看见那只篮子是空的吗? 看到了。
那你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往里面装? 梦,为了梦。
【审题要点】 纵观全文 “篡改”的内涵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义的能力。 题干中“纵观全文”的提示至关重要,从整个句子看,粮食被“篡 改”,是在综述粮食在当下的际遇,从后文中寻找呼应的段落,整 合提炼即可得出完整的答案。(1)纵观全文,锁定“篡改”这个词 语所覆盖的信息区域。第九段,大机器对食物生产方式的改变,第 十段,化肥、激素、农药等对食物生长过程的改变。这些内容都 是不以食物的意志为转移的。(2)结合上下文语境,摘取关键词句, 适当归纳概括,分点作答。 【答案】 (1)机器切断了人与粮食之间的联系,对粮食的处理 简单粗暴、毫无感情,颠覆了粮食、吃粮的人与吃本身。(2)化肥、 激素和农药的出现,改写了季节、雨水,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食物 因多而贱,人们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有一年,去成都,大年初一,赶去浣花溪公园,只为看看你的草堂。 那公园真幽静,大到不及边,雾气缭绕,寒气逼人,冷得人将脖子缩 了又缩。到处溪水潺潺,处处大树繁荫。随便一棵树,怕都有上百岁 了。那年正是你1300周年诞辰。活了58年,写下1500余首诗的你,永 不被时间打败,你的人格以及精神与时代并行。
题后点拨
分析句段作用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句段的三个特点 ①内容特点:看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甚至表现了怎 样的主旨。 ②位置特点:看它是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与上文或下文 有着怎样的关联;如是句子,则要看它在段落中的位置。 ③表达特点:看它在表达上有无特点,如使用了排比、对偶手法等。
题后点拨
梳理行文思路是阅读的基础工作,包含两点: (1)方法:①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 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 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② 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 的思路脉络。③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 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④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 (2)规范:①规范表述应包括线索、层次、层意、思路特点。②规范 要求:线索准确,层意概括准确,层次要清晰,表述要有衔接词,不 能遗漏要点。③规范用语:先写……,再写……,后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的探究一、(2018·吉林百校联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守住你的瓦尔登湖杨虎1949年,梭罗和他的湖首次来到了中国。
译者徐迟在序言中这样说道:“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那时正值天翻地覆,安静的梭罗不知能走进多少人的内心?中国内地的读者再次看到大洋彼岸这个“怪人”的身影已是33年后的1982年了。
但这一次,席卷古老大陆的文学热潮即将汹涌起马尔克斯的魔方、乔伊斯的呓语,而狂热的读者们则兴奋地从小说中检索着改革、承包等字眼,为物质时代正义凛然地登场暗暗兴奋不已。
又一次...,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被时代的喧嚣所淹没。
其实,这本书本来就是为人类中那些安静的内心写的,小众化正该是它的命运。
这本诞生在湖边的书,或许是大自然最美的精灵之一湖泊为寻找芸芸众生中和她质地一样的心湖而假手梭罗发出的信号。
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
水是大地的灵者,是人生的天籁表达。
如果河流象征着人生奔突冲撞的青年时代,海洋则像是童年和老年的重叠,而湖泊这大地上晶亮的眼睛,则是人生静穆平和信念坚定的中年。
我不知道梭罗是怎么下决心要为人类写这一本宁静的中年之书的。
或许,是瓦尔登湖翻卷的浪花突然击中了他的灵魂;或许,这一需求潜伏已久,也许更早以前,他在某个喧闹的时刻突然听到了自己内心的低语,就像叶芝在伦敦的街头忽然热泪盈眶:“我就要动身走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我就要动身走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还是人行道,我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
”这样的向往,也许也曾多次在你我的内心翻涌,只是,我们不愿像梭罗那样去正视一个真实的自己,不敢像他那样舍弃世俗的一切去寻找和守住自己的瓦尔登湖。
人类中那些柔软与敏感的心灵总是代替凡夫俗子去感受天籁,并九死不悔地承担由此落在自己命运中的狂喜与极苦。
凡·高如是,高更如是,梭罗也如是。
但这一次,是人类与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1844年一个落叶纷飞的秋日,27岁的亨利·戴维·梭罗只影单身,仅带着一柄斧头和二十五美元二十一美分,住进了杳无人迹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
在此之前,他已给爱默生当了两年助手。
再往前,他亲眼目睹了恋人的他嫁和相依为命的哥哥的死亡。
再往前,1837年,他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
大自然是灵魂永恒的港湾。
犹如母亲和情人,瓦尔登湖澄净的色彩让梭罗翻涌的内心一下子抵达了安静并狂热起来。
安静的是他的情绪,狂热的是他的思绪,是他长久以来寻找的对话与表达。
从1844年秋到1847年,短短一千多个日夜,瓦尔登湖拍岸的水声从梭罗心上流过,再一次流出就成了芬芳的墨香。
但这本书绝不是隐逸者说。
事实上,它隐含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对自我的尊重与发现,对生命的真实与神圣的寻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可能是一块小小的瓦尔登湖。
只是,碌碌红尘里的你我总是在对碌碌红尘的房子、职务与收入等的追赶与算计中忽略了自己的内心。
静静跟着梭罗的脚印走下去,你蛰居的生命就会豁然舒伸,你内心的瓦尔登湖就会为你打开美丽的四季。
发现并守住你的瓦尔登湖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罗。
要知道,人间每走一个人,天上就会落一颗星。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中的序言,向读者介绍了梭罗的《瓦尔登湖》的阅读方式,并委婉含蓄地对《瓦尔登湖》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采用徐迟的话在修辞上属于引用。
B.“共鸣,从来只发生在知己之间”,这句话的内涵既指梭罗和安静的瓦尔登湖产生了共鸣,也指心灵安静平和的读者会和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书产生共鸣。
C.文章将凡·高、保罗·高更和梭罗这些伟大的艺术家、文学家并举,是为了证明拥有柔软和敏感心灵的人们比普通人更能感受大自然触动心灵带来的狂喜与极苦。
D.之所以说梭罗和瓦尔登湖的相遇“是人类与大自然最美丽的邂逅”,是因为瓦尔登湖使梭罗的心灵抵达了宁静,而思绪却狂热起来,进而催生了一部伟大的书籍。
【解析】“并委婉含蓄地对《瓦尔登湖》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不当。
译者徐迟的话只是说明心灵的安静对正确理解《瓦尔登湖》的重要性,并指出如果没有一颗安静的心,就会误读这本书,就不能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并没有涉及对这本书的客观公正的评价。
【答案】 A2.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中提及“又一次”。
答:【答案】“又一次”指《瓦尔登湖》被喧嚣淹没的现象发生过不止一次,第一次在新旧交替的1949年,第二次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
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读者错失《瓦尔登湖》的遗憾之情。
★3.请简要探究尾段画横线句子的含意与作用。
答:【答案】①瓦尔登湖是心灵宁静的象征。
作者呼唤我们“发现并守住你的瓦尔登湖吧”,意思是呼唤人们不要在喧嚣的物质社会中迷失自我,而要让心灵回归宁静并坚守宁静。
②“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己的梭罗”,意思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梭罗一样,摆脱碌碌红尘、纷扰世事、功名利禄的羁绊,都能像梭罗一样尊重自我与发现自我,追求生命的真实与神圣。
③这句话起到了点明文章主题、呼应标题的作用。
二、(2018·长春外国语学校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要好好爱自己毕淑敏你要好好爱自己。
这话来自一句叮嘱。
最早向我们说起它的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可能是我们的师友,可能是我们的恋人爱人……如果他们也许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冷了要添衣,热了要洗脸。
不要熬夜,不要一忙就忘了吃饭。
要和大家伙儿搞好关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早睡早起……从来没有人对你说起过这些絮絮叨叨啰啰嗦嗦的话,那你的童年和少年加上青年时期,孤寂荒凉。
你未曾被人捧在手心,极少承接过温情。
不过,这没什么了不起的。
因为无论别人怎样对你说过这些话,说过多少次,都是身外之物。
话音终将袅袅远去,要紧的是——你要自己对自己说这句话——你要好好爱自己。
在纷杂人间的清朗月夜,你要耳语般但无比坚定地对自己说。
好好爱自己,是简单朴素的常识。
可是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够懂得能够记住能够做到呢?放眼四周,谬爱种种。
有人年轻时不顾死活拼命挣钱,预约给自己年老的时候可以肆意享乐,放开一搏。
他们以为这就是爱自己。
有人以为把身体安置在一个庞大的屋舍内,再用很多名牌将自己掩埋,这就是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把自己的腿最大限度地闲置起来,抵达任何一个地方都由汽油和钢铁代步,这就是爱自己了。
有人以为让自己的外貌和自己的内脏年龄不相符,让面容在层层化妆品的粉饰下,显出不合时宜的嫩相。
严重者不惜刀兵相见大胆斧正自我,甚至可以将腿骨敲断以求延展下肢增加身高,就是狠狠地爱自己了。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以上诸等,皆是对不起自己,害了自己。
爱自己是需要理由的。
我们的爱要想持之以恒,先要明白自己究竟是谁。
最明确的结论是——自己首先是一个身体。
这个身体结构精巧,机能完善,高度发达,精美绝伦。
千百万年进化的水流,将身体打磨成健全而温润的宝石。
大脑的功用是思考,而不是他人任意抛洒塑料袋的垃圾场。
凡事用自己的脑袋想一想,做出最合乎理性的决定,这就是对自己的脑袋好。
眼睛要看洁净美好之物,看出潜在的危险找到安全方向。
眼睛还有小小的癖好,爱看草木的绿色和天空的湛蓝,爱看书本和笑靥。
满足它的愿望,非礼勿视,这就是对眼睛好。
鼻子希望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闻到花香,不喜欢密不通风的腐朽之气和穹顶之下皆是雾霾。
让它远离这样的环境,才是对鼻子的爱惜。
脊骨希望自己能够庄严地挺直,快乐向前。
这不但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心理的需要。
一个卑躬屈膝的人,谈不上尊严。
而没有尊严的人,不会好好对待自己。
因为他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只是蝼蚁之物。
我们的肩膀,希望能担负一定的担子。
不要太轻,那样就失去了肩负的责任。
也不能太重,超过了负荷,肩周就会发炎。
我们的双腿,希望能在正当的道路上挺进。
时而可以疾跑,时而可以漫步,时而可以暂停,倾听婉转莺啼。
我惊叹人体的奥秘,大自然是何等慷慨地把最伟大的恩赐降临于我们身体之内。
身体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遵循颇有深意的蓝图构建起来并完整地传承,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只有爱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爱别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断不会心细如发地爱别人。
爱与爱人都是一种能量,它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感知和模仿,通过领悟和学习,才慢慢积聚起来,直至蔚然成风。
这世上有太多的人,不爱自己,第一个证据就是他们成了身体的叛徒。
所有人的身体,都理应洁净而温暖。
不仅儿童和青年圣美,中老年人的身体也依旧是和煦与高贵的。
不过,这并不是好好爱自己的全部。
在身体里,还有无比尊贵的主宰,那就是我们的灵魂。
爱惜灵魂,是好好爱自己的最高阶段。
有人说灵魂有21克重,说在死亡的那一瞬间,灵魂会飞向天空。
我不知道这个说法是否科学,但我相信在美好的身体里,一定安住着同样精彩的灵魂。
它是人类最优秀的价值观之总和,是我们瞭望世界的支点。
它凝聚了人类所信仰所尊崇所畏惧和所仰视的一切,在肉体之上,放射明亮光芒,穿透风雨迷蒙照耀着引导着我们。
如果这一世,你能爱惜身体珍重灵魂,那么从这个港口出发,你会成为一个身心平和的幸福小舟,一步步安然向前,驶入珍爱他人珍爱万物珍爱世界的宽广大海。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谬爱、要自爱、如何爱、升华爱”的思路,不仅向读者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关爱,而且传达了更要博爱的情怀。
B. 作者认为,也许爱我们的人会一再叮嘱我们“要好好爱自己”,但具备“自爱”的自觉更重要。
C.文章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将我们的身体比喻成“健全而温润的宝石”,又如“眼睛还有小小的癖好”等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D.文章语言亲切自然,读来如同亲朋邻里说话一样,又极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解析】 A项,文章按照“谬爱、要自爱、如何爱、升华爱”的思路,错误,思路应该是“要自爱、谬爱、如何爱、升华爱”;另外,“不仅向读者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关爱,而且传达了更要博爱的情怀”错误,主要传达的是对个人生命的关爱。
【答案】 A2.比较《拿来主义》和《要好好爱自己》,这两篇文章在材料安排上的共同点是什么?请分别具体说明。
答:【答案】共同点:先破后立。
《拿来主义》先批判送去主义,然后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本文先批判谬爱然后提出如何自爱。
★3.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好好爱自己”内涵的理解,并指出它带给我们怎样的生活启示。
答:【答案】好好爱自己的内涵:首先是珍爱自己的身体,身体的每个细枝末节都很重要;更是珍爱珍重自己的灵魂,灵魂也同样精彩(或是尊贵的)。
联系实际谈谈感悟(开放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