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商鞅南门立木

合集下载

6商鞅南门立木

6商鞅南门立木

法的实施有深远的影响。)
执法的精神
②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 和意志。】 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 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
【引导学生 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 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
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 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 抓住“在全国
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 会生字和新词的? 2、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生的知识视 野。】
●课件演示生字。
●认读词语“葫芦、基础、 2、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
真心实意、惹是生非”。
●重点理解“冥思苦想、大
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
惹是生非”,让学生用“冥思苦
三、朗读课
想”、“惹是生非”说话。 1、指名学生读课文,同时思考
且……”理解 商鞅南门立 木产生的巨 大影响和作 用。】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 做到”是怎样了解的,把自己的 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生 活实际。
两个问题的 设计,填补了 课文空白,使 学生更深地 感受、理解了 商鞅的了不 起。学生对商 鞅的做法有 了更深的体 会,学生积累 语言,内化语 言,并灵活地 运用了语言。
聪明——机智
教 学 反 思 或 案 例 分 析
检 查
检查人
意 见
时间
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成为学生的主人。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
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人物特点。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一激、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商鞅变法

6 商鞅南门立木

6 商鞅南门立木

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请你将它改为陈述句。
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大家认为,把木柱从南门扛到北 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 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朝廷在 耍弄人。人们的想法,表示对商 鞅做法的怀疑。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
伙子,只见他挽起表袖,把大木 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
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
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
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15)讲商鞅“南门立木” 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课时
目标导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商鞅 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重点) 2.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 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性,初 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 而有信、说到做到。(难点)
1.认识“鞅”字,学会“孝、葫、础”三个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义,并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目标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认识“鞅”字,学会“孝、葫、础” 三个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 “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 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义,并积 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请大家朗读这段话,想想小伙子那么 做的目的是什么?
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
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得 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 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 算数、有效。

商鞅南门立木的过程

商鞅南门立木的过程

再次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 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 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动作、语言
怀疑态度,试一试商鞅是否能说到做到。
当扛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 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 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表明商鞅说到做到,实践诺言。
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 会儿,手捧着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 走了下来。 动作和神情 “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 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 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 有效。
6
商鞅南门立木
商鞅南门立木的过程
商鞅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 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下令道:谁 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朝廷就 赏给他十两黄金。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 就赏金十两。”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 是耍人玩儿的吧?” “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 的什么药?” 怀疑
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不相信

6、商鞅南门立木

6、商鞅南门立木

) ) ) )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 • • • • • • • • • 1.( 只有)这样,( 才能 )会在全国建立起 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2.它( 不但 )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 说到做到的形象,( 而且 )为新法的顺利 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虽然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但是)没 有一个人去碰那根木头。 4.(因为 )当时朝廷欺压百姓,不顾老百姓 的死活,( 所以 )在老百姓看来不可能有 这么好的事。
(不是。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说话算数。)
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让咱们的 国家强大起来,我受秦孝公的委托,负责推 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 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 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
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这句话表明了商鞅推行新法的目的和 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
默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并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商鞅是个怎样的人?
读一读
yāng
xiào

chǔ

商鞅 商鞅

孝心 孝顺

葫芦 葫芦

基础 基础
读一读,并理解词意。
真心实意: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老师真心实意地对我们好。) 诚信守法:诚实守信 ,遵守法律。
商鞅:战国时期的政治 家、思想家,著名法家 代表人物。商鞅少好刑 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 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 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 350年,大规模地推行 过两次变法,变法内容 主要为:废井田、开阡 陌,实行郡县制,奖励 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 之法。十年之后,秦国 果然越来越富强。秦孝 公死后,商鞅被贵族诬 害,车裂而死。

6.商鞅南门立木 教学反思一

6.商鞅南门立木  教学反思一

6《商鞅南门立木》教学反思《商鞅南门立木》讲的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为顺利变法,首先解决百姓的信任问题,于是商鞅想出了南门立木的办法。

那就是,在城南门立一根大木柱,并规定谁要把大木柱扛到北门,就有十两黄金的奖励,后来涨到五十两黄金。

有一个小伙子把大木柱扛到了北门,商鞅践行承诺奖赏了小伙子。

南门立柱的事情传遍全国,震动了国民,为朝廷树立了威信,为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一、注重学生课前资料的搜索。

课文讲的事情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

课前我布置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课堂上交流时,学生都能积极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概括课文内容时,我先让学生从命题的角度考虑,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

然后让学生根据记叙文的特点,采用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因为有教师的引导,所以学生概括的很到位。

紧接着我又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概括,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用段意连接法,有的说用课题拓展法……这一环节的设计其实是对学生已有学习方法的整合和巩固,提高了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受审美乐趣。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从课文中找出当商鞅南门立木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人们都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并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

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体会在旁边写下来。

这一环节的设计其实也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因为有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能积极感悟,大胆发表独特的见解,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是很充分,没有照顾到个别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还有教师的引导没有把握好时机等。

6商鞅南门立木

6商鞅南门立木
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这是 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小伙子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 还因为看到了朝廷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 形象,而感到高兴。
同学们,你对诚信如何看?
榜样少年:鈡锦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读一读
yāng xiào

chǔ
鞅孝葫础
掌握词语:
葫芦 基础 冥思苦想 大步流星 喜笑颜开 真心实意 惹是生非
快速的默读课文并思考:
课文可以分为那几部分?每部 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 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 产
一方面,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 的意见 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 会真心实意的进行改革
2.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
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 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 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 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 成功。
3.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 都是如何议论的?
生的影响和作用。
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阅读思考:
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为了争取国家的富强,商鞅决定变法
学习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 阅读思考:
1.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2.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
3.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 鞅是怎么做的?
1.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语文S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

6商鞅南门立木

6商鞅南门立木

11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 挽起表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 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 算数。”
这段话对小伙子进行了什么描写?反应 了小伙子怎样的心理? 动作、语言描写反映了小伙子半 信半疑的心理。 小伙子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因为小伙子对商鞅下的令持有怀疑的态度。

12小伙子扛起大木柱,大步流星地朝北 门走去,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
“大步流星”说明了什么? (小伙子走得快。)
汇成一条长龙是比喻句说明围观的人 很多。
13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 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 赏吧!” 1、改为转述句。
2、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动作和神态描写;不是,因为小伙 子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 更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 令不含糊,说话算数。
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让咱们的国 家强大起来,我受秦孝公的委托,负责推行新 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 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 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2、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 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 的?
3、 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心想:要在秦国进 行改革,首先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 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的社会 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于是,他在 新的法令颁布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 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办法。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商鞅为了让人们相信秦孝公是真 心实意地进行改革,让人在都城南 门立木,并按告示的承诺重赏了扛 大木柱的人。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课文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课文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课文 语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课文 商鞅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他到秦国后,便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shù)长,主持变法。 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是很困难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心想: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这天清晨,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在南门城墙上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朝廷就赏给他十两黄金。 这个消息立刻在全城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涌向南门,拥在大木柱的四周。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金十两。”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piányi]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这位新来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就是没人去碰那根木头。更有一些胆小怕事的人,怕惹是生非,自讨苦吃,悄悄地溜走了。因此,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百上千,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第二天,商鞅又让人在南门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告示挂出后不久,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dūnang)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小伙子扛起大木柱,大步流星地朝北门走去,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 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小伙子噌(cēng)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大王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材简说: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葫芦岛市第三实验小学 语文 教案
年级: 六年级 课题: 6、 商鞅南门立木 课时: 2课时
主备人: 陈雅红 使用人: 使用时间: 2018 年 月 日 周次:

学习目标
1. 认识“鞅”字,学会“孝、葫、础”三个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
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义,并积累词语。
2. 读懂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
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
3. 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学习难点
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目入手,提出问题,认识人物
(一)导语。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
木。看到这个题目,你们心里会想些什么?谁愿意先来谈一谈?
(二)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
(三)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认识商鞅(教师补充)。
2.简介商鞅变法。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一)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三)教师出示生字词。
1.指名认读词语。
2.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难点处加以强调,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说说这些词语分行有什么规律。
(第一行带生字的词语;第二行描写人神态举止的词语;第三行有关美好品德的词语;第四行形
容议论场面的词语。)
(四)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五)提出文中读不懂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六)通过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相机解决授课开始由题目引出的问题。
三、教师小结
四、作业设计
(一)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二)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教师复备栏
2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归纳主要内容
(一)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在课件出示的归纳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
2. 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师导语:简单地说,商鞅南门立木的作用是什么,书中的一句话告诉了我们。
(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两个词语的意思。(展示课件第六屏)
(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商鞅是如何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二、研读课文,深入理解,品味两个词
(一)请同学们深入地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批注,找出感受最深的语句。
(抓住“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条线索,理清故事脉络。)
(二)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圈点批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1. 商鞅“言”的内容是什么?
2. 他是怎样“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
3.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体会遇到的困难,重点理解课后第三题。)
4. 他这样做产生什么影响与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相机处理阅读中的问题,使学生真正读懂课文。)
(三)学生交流。
1. 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形象。)
2. 总结学习方法: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动作描写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商鞅“言而有
信,说到做到”。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悟。
(一)归纳“南门立木,言而有信”的故
事。
(二)谈谈对商鞅这一人物的认识。)
1. 从故事中体会商鞅是什么样的人?
2. 联系上文(第一自然段),提高认识。
(1)了解商鞅生活的时代。 (介绍战国七雄。)
(2)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 (争取国家富强。)
(3)联系上下文,说说商鞅是什么样的人。(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学生的感悟
如何精彩,如何科学,只要说出自己
的理由就可以。)
四、拓展延伸,体会诚信美德
(一)总结拓展谈话:商鞅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南门立木之举,
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
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门立木”的故事被后人传为言而有信的佳
话。诚信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被后人传承、发扬广大。
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二)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相机评价,引导大家不仅在生活小事中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而且努力使整个社
会、整个民族都具有诚信的美德。)
五、赏析作者写作方法
(一)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商鞅变法所遇到的困难,并相机抛出问题: 如果不写课文中的第一、
二自然段行不行?引导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3

(二)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写作方法中背景烘托及铺垫的艺术。
板书设计
6、商鞅南门立木(写人)
主人公 典型事例 优秀品质 写作方法 语言
毫不退却,迎难而上 1、正面描写 动作
商鞅 南门立木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神态
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