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第一章: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1.1 介绍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
1.2 讲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356年,商鞅为了推行变法,加强国家的集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3 分析商鞅南门立木事件是商鞅变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通过这个事件,商鞅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他的决心和力度。
第二章: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经过2.1 描述商鞅在南门立木的场景,以及他立木为信的过程。
2.2 讲解商鞅在南门立木后,公开宣布如果有人能将木头搬到北门,就会给予重赏。
2.3 分析当时人们对商鞅的怀疑和观望,以及最终有人勇敢地将木头搬到北门的情景。
第三章:商鞅南门立木事件的影响3.1 讲解商鞅兑现承诺,给予搬木头的人重赏,从而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和尊敬。
3.3 探讨商鞅南门立木事件对秦国发展的历史意义,为秦国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商鞅南门立木与诚信4.1 讲解诚信在个人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4.2 分析商鞅南门立木事件体现了商鞅的诚信品质,以及诚信对国家政治稳定的作用。
4.3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商鞅南门立木的诚信精神。
第五章:商鞅南门立木与改革精神5.1 讲解改革精神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性。
5.2 分析商鞅南门立木事件展示了商鞅坚定的改革决心,以及改革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5.3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商鞅南门立木的改革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第六章:商鞅南门立木与法治观念6.1 讲解法治观念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6.2 分析商鞅南门立木事件体现了商鞅倡导法治、尊重法律的态度。
6.3 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商鞅南门立木的法治精神。
第七章:商鞅南门立木与教育启示7.1 讲解教育在培养国家人才、传承文化中的重要性。
7.2 分析商鞅南门立木事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如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法治观念等。
7.3 探讨如何在现代教育中融入商鞅南门立木的精神,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解析商鞅变法对于国家统一和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生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有深入的了解。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使学生对商鞅南门立木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电子白板和投影仪3.商鞅南门立木的相关资料和图片4.学生参考书籍和学习资料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0分钟)1.制作一个简短而有趣的PPT,介绍商鞅南门立木的背景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商鞅南门立木为什么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它对于国家统一和发展有什么意义?Step 2:学习新知(30分钟)1.带领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并让学生进行整理和分享。
2.展示商鞅南门立木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谈谈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Step 3:思考问题(20分钟)1.提问:商鞅南门立木对于国家统一和发展有什么积极的影响?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思考和讨论。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他们所能想到的答案,并进行探讨。
Step 4:展示成果(15分钟)1.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的研究成果,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2.提供一个展示环节,让学生共同欣赏和品味彼此的成果。
Step 5:拓展延伸(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南门立木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有怎样的意义?2.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鼓励他们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研究。
3.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心得体会,表达他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第一章:商鞅南门立木的背景介绍1.1 商鞅的生平简介:介绍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重要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变法对秦国的强盛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商鞅为了推行他的法家思想,采取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
其中,他规定如果有人能够搬走南门的木头,就会得到重赏。
第二章: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描述2.1 故事的开端:介绍商鞅发布命令,宣布如果有人能够搬走南门的木头,就会得到重赏。
2.2 人们的反应:描述人们对于商鞅的命令持怀疑态度,不敢相信有这样的好事。
2.3 商鞅的坚持:介绍商鞅坚持自己的承诺,不为人们的怀疑所动摇。
第三章:商鞅南门立木的影响和意义3.1 商鞅的诚信受到考验:讨论商鞅在人们不信任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履行承诺。
3.2 商鞅南门立木的影响: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对秦国社会的影响,包括人们对于法律的尊重、政府的信任等。
第四章:商鞅南门立木与法家思想4.1 商鞅的法家思想:介绍商鞅的法家思想,包括重视法律的作用、强调法治等。
4.2 商鞅南门立木与法家思想的联系: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与法家思想的关系,如何体现法家思想的精神。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商鞅南门立木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5.2 学生讨论:让学生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商鞅南门立木与现代社会6.1 商鞅南门立木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探讨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如何与现代社会相关联,例如政府信用、社会诚信等问题。
6.2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现代社会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这些实例是否涉及到商鞅南门立木所涉及的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
第七章:商鞅南门立木与个人品德7.1 商鞅的品德: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中,商鞅所展现出的品德,如诚信、坚定等。
7.2 个人品德的培养:探讨如何从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中汲取经验,培养和提升个人品德。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商鞅南门立木》。
(2)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
(3)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商鞅南门立木》的正确朗读和理解。
2.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
3.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2. 商鞅南门立木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
3.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案例教学法:以商鞅南门立木为例,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商鞅南门立木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简介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商鞅南门立木》,理解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思考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后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和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2)每个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深入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讲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商鞅南门立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情节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2.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2)简介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4. 深入学习:(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2)让学生举例说明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商鞅的小故事。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方面。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包括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包括拼写、用法等。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学生能够分析商鞅的改革思想和策略。
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文言文词汇和语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难度。
学生能够理解诚信和法治的价值。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读:介绍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2.2 课文讲解:讲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和意义。
解释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语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图片,激发学生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意义和难度。
3.2 课文阅读与讨论: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意义。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对商鞅南门立木的理解和感受。
3.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通过扮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动机。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评估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4.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商鞅南门立木故事的理解程度。
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评估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研究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商鞅的改革思想或其他相关话题。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商鞅南门立木》的文本,可以是原著或改编版本。
5.2 多媒体资源:使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情节。
5.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或文章,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设计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不同的商鞅南门立木相关研究任务。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制作PPT或报告,分享他们的发现。
6.2 课堂辩论: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就商鞅改革的利弊进行辩论。
语文S版六下《商鞅南门立木》优秀教案

语文S版六下《商鞅南门立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商鞅南门立木》的内容,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智慧。
2.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的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智慧。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简要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商鞅变法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老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寓意。
2.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案例分析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
(五)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老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
(六)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商鞅变法的相关故事。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案例分析、课堂练习、拓展延伸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商鞅南门立木》的内容,感悟了商鞅变法的决心和智慧。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分析,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1.导入新课老师简要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如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秦国的崛起等。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商鞅变法的了解,如商鞅变法的目的、措施等。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如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学生分享自读感悟,如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商鞅的智慧和决心等。
3.课堂讲解老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寓意,如表明商鞅变法的决心、展示秦国的实力等。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背景,理解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分析其寓意。
2.教学难点:理解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以及商鞅南门立木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商鞅南门立木》这篇课文。
你们听说过商鞅吗?知道他为什么要南门立木吗?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注意读音、书写和词义。
2.学生自主练习生字词,教师检查。
四、故事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背景,理解商鞅变法的初衷。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商鞅南门立木的寓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2.学生分享对商鞅南门立木寓意的理解。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商鞅南门立木对秦国的影响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三、案例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南门立木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四、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商鞅南门立木的现代意义》为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自主写作,教师指导。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2.学生分享写作心得。
二、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插图。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课后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商鞅变法的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秦国历史。
2.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商鞅南门立木的教育意义。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2.学生分享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商鞅南门立木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是什么?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平罗县 城关回民小学
马小玲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 2 抓住关键词句, 3 理解“诚信”的
含义,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文章的有关情节和重点词句,体会商鞅的品质。
难点: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商鞅南门立木》这篇课文,文中的主 人公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板书课题, 学 生齐读。
)
2、解析课题。
问:从课题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 这是一 篇写人的文章。
(板书: 主人公 商鞅)2:课文中的典型事例是— (南门立木) (板书:典型事例 南门立木) 3:谁能根据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主 要写了商鞅在南门立木取信的事 ) 师: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从课题就知 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就是马老师教你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
二、直奔重点,体会品质
作者到底想通过“南门立木”这件典型事例来反映商鞅怎样的品质 呢?请看大屏幕
(一)出示第一次先学后教 思考:商鞅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二)出示【学法指导】
1、画一画 画出描写商鞅的语句或句中的关键词
2、读一读 读所画的句子及词语
3、想一想 商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批 注 在旁边做简单批注写写你的感受或者对人物的评价
(三)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汇报点拨
体会商鞅的品质 感悟商鞅的精神,学习作者描
写人物的方法。
出示句子幻灯片
1、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心想: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于是他在新的法令颁布之前,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生: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商鞅推行新法困难重重,但是他毫不退却,迎难而上。
(板书:毫不退却,迎难而上)
师:你是从哪几个词体会到的?生:“冥思苦想”“终于”理解“冥思苦想”
师:是啊,面对重重的困难,商鞅没有退缩,经过冥思苦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取信于民的好办法,他的这种精神怎能不令我们敬佩呢?
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这份敬佩之情吗?(指导朗读)读的真不错! 这段话用了什么描写?(心理活动)师板书:心理活动
2、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之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出示幻灯)
生:我从“大声宣布” 这个词, 体会到商鞅是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人。
师:假如你就是商鞅,你能大声地宣布一下吗?(生读)师:读得真好!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悟到了商鞅可真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现在老师邀请你们都来当商鞅,大声地宣布一下,好吗?(生齐读)
这段话又用了什么描写?(语言描写)师板书:语言
师:商鞅到底说了什么?你能快速从文中找出来吗?用___画出来(生读)出示(幻灯)告示一: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朝廷就赏给他十两黄金。
告示二: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小结)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可真是个 ------ 说到做到,言
而有信的人。
(板书: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3、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 “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大 王的委任,负责推行新法。
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 扛大木柱的人一样。
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 ”说完,他便 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生 1:我从“郑重”一词,体会到商鞅变法的坚定决心。
生 2:我从“定斩不饶”体会到商鞅是个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人。
(板 书: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这段话又用了什么描写?(语言,动作,神态)
4、归纳学习方法:作者在描写商鞅时,抓住了商鞅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和神态描写,以及心理描写,我们把这种描写方法叫做正面描写。
通过重点句子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商鞅毫不退却,迎难而上;言而有 信,说到做到;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好品质。
三、围绕疑点,深入学习
1、讨论:文中除了对商鞅这个人物进行生动描写之外,为什么还对围观 人群进行细致描写,能否删掉,为什么?
2、出示第二次先学后教
(1)找一找: (2)读一读: (3)悟一悟: 3、全班交流, 4、(出示句
子)“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师: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生:人们这样的想法,表示对商鞅 做法的怀疑。
)
(出示句子)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 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 “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 话算不算数。
”
师: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生 : 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的, 有反说的 语
文中描写围观群众的句子。
画出的
句子。
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用意何在?
品析语言,感悟写法
气。
左庶长说话算不算数,试试看吧。
表明他对商鞅下的命令持怀疑态度。
(出示句子)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着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师: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生:小伙子“喜笑颜开” 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
(小结)同学们积极动脑,大胆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实际上是侧面描写,是为了反衬商鞅说到做到、言而有信的美好品质。
所以对围观群众的刻画并不多余,不能删掉。
师小结:是呀,作者在刻画商鞅这一人物形象时,不仅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还加入了对其他人物的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商鞅这一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你们以后在写人物的文章时也学习作者的这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过渡)课文学到这儿,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吧!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1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考试作弊、借东西不还、抄袭作业、说谎等)
2出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语句,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哪些是正面描写的语句,哪些是侧面描写的语句?(小林子今年还不满十四岁,黑黑的脸,黑黑的胳膊腿儿,结结实实的。
球场上,一见人老爱伸出大拇指自秀:别看咱矮,标准的足球运动员身材。
王老师一踏进小林子的家,就被小林子的妈妈一把拖住了:“唉呀呀,王老师,你说咱这儿子是不是中邪了。
看球赛输了要不是我拉得快,他差点一脚踹破电视机。
作文从来都说不交,给国家足球队写的信光草稿都有好几本了,连家里喂条狗,他非要取名叫,叫什么马拉多纳……”
3读一读有关诚信的名言
1、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诚信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善于欺骗的人,永远到不了桥的另一端。
诚信,是一股清泉,它将洗去欺诈的肮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 流淌着洁净。
5、 诚信,让心灵无瑕,让友谊长存,让世界美好!
五、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和深情的朗读,老师的也受到了震撼,想不到 短短的一节课,同学们就对“诚信”有了这么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六、作业布置
1、我会写: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理解的?结合生活实际, 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2、小练笔:我熟悉的一个人 【提示】运用课上学到的写人文章的方法,课下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七、推荐阅读,课外延展 师:(总结)同学们,诚信是成功,诚信是财富的种子, 只要你诚心种下, 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愿我们班的孩子以后都能做到诚实守信,找到打 开金库的钥匙,好不好?
这节课结束了,但我们学习语文的脚步却并没有停下,课下马老师推荐 同学们自主阅读《王安石惩罚皇亲》这篇文章,阅读时要运用课上学到的阅 读方法,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品质。
好吗?(出示)
板书设计
6、商鞅南门立木(写人) 优秀品质 毫不退却,迎难而上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写作方法 1 、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