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比例B
第三单元 “比例”练习课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青岛版

第三单元“比例”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比例的运用3.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比例的运用四、教学难点1.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教学用具六、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 比例的运用-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推理能力。
4.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5. 总结和布置作业-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作业。
七、教学反思八、作业布置九、板书设计十、教学评价注:以上为教案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需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填充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下是针对“教学过程”部分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提出一个关于比例的实际问题,如“如果你有100元,想要买书和文具,书和文具的价格比例为3:2,你应该如何分配这100元?”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入比例的概念。
二、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可以从简单的比例关系开始,如2:3=4:6,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然后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性质、比例的乘除性质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第三单元《比》综合测试(含答案)

4∶2021 5÷25= =
【点睛】
熟练掌握分数、除法、比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锐40
【分析】
用三角形内角和除以总份数,求出每份是多少度,再乘最大角对应的份数即可求出最大角的度数,进而判断是什么三角形;用每份的度数乘最小角对应的份数即可求出最小角的度数。
【详解】
【详解】
求比值和化简比
: 4=×10:4×10=
故答案为B
4.B
【分析】
要使男、女生的人数之比能够符合总人数,就要使总人数能够被男女生的份数之和整除,据此解答。
【详解】
A.3+4=7,540不能被7整除,不符合题意;
B.4+5=9,540能被9整除,符合题意;
C.2+5=7,540不能被7整除,不符合题意。
A.36B.40C.48D.90
8.加工一批零件,前一半时间加工的零件个数和后一半时间加工的个数之比是 ,则加工前一半零件所需的时间是加工后一半零件所需时间的()。
A. B. C. D.无法确定
9.一个产品生产线分为a、b、c三段,每个人每小时分别完成10、5、6件,现在总人数为71人,要使得完成的件数最大,问:71人的安排分别是()。
【详解】
8÷3=
5- =
3- =
甲、乙两人应收回钱的比是 ∶ =7∶1
÷(7+1)×7
=÷8×7
=×7
=(元)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求出甲乙应分钱的比是多少,再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答。
9.72021分析】
如图 ,昨天修了全长的 ,今天修了全长的 还多36米,根据比的意义,两天后,修了全长的 ,所以36米的对应分率是( - ×2),用36米÷对应分率=公路全
第三单元 比例练习题

第三单元 比 例 练习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练习(一)1、比表示两个数( );比例表示( )。
2、下面各个比能与2:9组成比例的是( ) A 、9:2 B 、1.5:13 C 、 1:4.53、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用线连起来。
2.5:1 4.5:2.5 16 :27 9:49:5 4.5:2 15:6 7:124、按下面的条件组成比例。
(1)12和5 的比等于3.6和x 的比. (2)x 和13 的比等于4:3(3)x 除4.2的商等于35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练习(二)一、(1)写出两个比值是2.5的比,并组成比例.(2)写出比值相等的一个分数比与一个小数比,并组成比例. (3)用5、40、8、1组成两个比例式。
二、根据4×7=2×14,写出下面比例。
4:2=( ):( ) 2:7=( ):( ) 7:2=( ):( ) 2:4=( ):(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6=4.6:( ) 6.3:( )=5:9 ( ):45 =3:32 45:7.5=( ):23四、黄河小学六(1)班有男生29人,女生26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女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解比例 练习 1、解比例。
2. 1∶14=13. 5∶x 161∶x =83∶61 45∶x =43x ∶3. 5=2∶14 1 2∶x =2. 4∶1. 6 x ∶21=15∶659x =5.48.0 151∶4015=10Xx 5.3=5.15成正比例的量 练习1一、填空题: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 ),如果这两种量中( )的两个数的(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 ),它们的关系叫做( )。
2、如果用字母x 和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成( )。
3、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当它们的比值保持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是成( )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是( )比例关系,用式子表示是( )。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主要让学生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及其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对找出比例关系、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掌握解决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
2.难点: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
2.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3.准备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如:“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往乙地,请问汽车需要多少小时到达乙地?”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问题可以涉及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境,如:购物、生产、交通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找出问题中的比例关系,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并给出解答。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个学生解答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强调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Unit 3 Part B Let's talk课件

I have a good friend. His name is Dave. He is friendly and quiet. He has short hair. His hair is yellow. He has big eyes and a
small nose. He has black shoes
Let’s talk 读对话,回答两个问题
1.Who is Mike’s new friend?
Wu Yifan.
2. 描述一下Mike的新朋友
He’s tall and thin. He has glasses and his shoes are blue.
知识讲解
选择疑问句:or
原句:A boy or a girl?
句型练习
Say about your friend. I have a new/good friend.
He/She is______. His/Her has______.
tall short thin fat strong freindly quiet
hair shoes nd
总结
句型 -Who is he? He has glasses and his shoes are blue. -A boy or a girl?
练习 连线: 1.Who is he?
2.What’s her name ?
3. Is he tall?
4. A cat or a dog?
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Unit 3 My friends Part B
Let’s talk & Let’s play
Look and say
Her name is Lily. She has yellow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 Unit 3 Section B 知识点精讲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Unit 3 Section B 知识点精讲Section B单词1. convenient/ kən'viniənt/ adj.便利的;方便的典例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便利的交通It is very convenient to pay by credit card.用信用卡付款非常方便。
联想convenience n.便利2. corner/kɔ:(r)nə(r)/ n.拐角;角落助记* 玉米(corn)的儿(er)子在角落里。
典例He waited until the man had turned a corner.他一直等到那个男人拐过街角。
She sat in the corner.她坐在角落里。
短语in the corner在(里面的)拐角处at the corner在(外面的)拐角处3. politely /pə'laɪtli/ adv.礼貌地;客气地助记polite(adj.礼貌的)+-ly(副词后缀)=politely典例greet him politely礼貌地和他打招呼联想polite adj.有礼貌的impolite adj.不礼貌的;粗鲁的4. request/ rɪ'kwest/ n&v.要求;请求典例Don' t lose heart if your request is refuse. (名词)如果你的请求被拒绝了不要灰心。
The boy requested to go boating with his schoolmates.(动词)那个男孩请求与他的同学们一起去划船。
短语by request应…的请求5. direction /də'rekʃn/ n.方向;方位助记direct(v.指导)+-ion(名词后缀)= direction典例He lost direction.他迷失了方向。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7比的意义》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7比的意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7比的意义》这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从而达到熟练运用比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比、理解比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比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引入比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比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比的概念。
3.实例分析:分析几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比来解决问题。
4.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比的概念和运用比的方法。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比的概念和意义。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学生表现等方式进行评价。
主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的概念,能否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的概念,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是否需要改进教学方法等。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

六年级数学 比例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2:1=6:3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3、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例如:由3:2=6:4可知3×4=2×6;或者由x ×1。
5=y ×1.2可知x :y=1。
2: 1.5.4、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例如:3:x = 4:8,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 =3×8,解得x=6.5 、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例如: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②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因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一定)。
③圆的面积和半径不成比例,因为:圆的面积÷半径=圆周率和半径的积(不一定). ④y=5x,y 和x 成正比例,因为:y ÷x=5(一定)。
⑤每天看的页数一定,总页数和天数成正比例,因为:总页数÷天数=每天看页数(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 ×y=k(一定)例如:①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②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因为:单价×数量=总价(一定).③长方形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成反比例,因为: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比例B
一、填空题: (18分)
1、( )÷24= =24 :( ) =( ) %
2、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 ),7和48是比例的
( )。
3、用2、3、
4、6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式:( ) 、(
)。
4、在一个比例中,如果两个外项的积是,其中一个内项是,则另一
个内项是( )。
5、小林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骑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成( )比
例。
6、在A×B=C中,当B一定时,A和C 成( )比例,当C一定时,A和B
成( )比例。
7、一种精密零件长5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1的零件图上,长
应画( )厘米。
8、在一幅中国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4厘米,而甲地到乙地
的实际距离是180千米。
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9、A的与B的相等,那么A∶B=( )∶( ),它们的比值是
( )。
10、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
实际距离是( )千米。
11、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
12、糖水的重量一定,糖的重量和水的重量( )比例。
二、判断题:(10分)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 )
2、两根同样长的钢筋,其中一根锯成3段用了12分钟,另一根要锯成6段,
需要24分钟。
( )
3、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它的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 )
4、在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 )
5、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扩大2倍 得到一个新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
例。
( )
6、 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
(
)
7、如果3a=5b,那么a:b=5:3。
( )
8、分数值一定,它的分子和分母成正比例。
( )
9、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
)
10、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
)。
三、选择题:(20分)
1、一条路的长度一定,已经修好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数学学习报》的单价一定,订阅份数与总价(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比例尺表示( )
A、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B、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
倍。
C、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为1 :800000。
4、在比例尺是1 :8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 :3,那么
甲、乙两个圆的实际的直径比是( )
A、1 :8 B 、4 :9 C、2 :3 D、8 :1
5、表示x和y成正比例的关系式是( )。
A、x+y=k (一定)
B、= k
C、= k (一定)
D、xy=k
(一定)
6、在下面各比中,能与:组成比例的比是( )。
A、4:3
B、3:4
C、:3
D、:
7、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要10天,乙队要8天,甲乙两队工效比是 (
)。
A、10:8
B、5:4
C、4:5
8、下面两种数量中不成比例的是( )。
A、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
B、某同学从家到学校的步行速度和所
用时间
C、圆周率和周长
D、圆的直径和周长
9、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
A 2:7 B、6:21 C、4:49 D 7:2
10、下面第( )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 )
A、7:8和14:16
B、0.6:和3:1
C、: 和:
四、计算。
(17分)
1、口算。
(5分)
56+47= 12.6÷3= 0.36÷0.9= 910+70= 0.25×0.4=
×= 16×5= 1÷0.25= += 12+0.8=
2、解比例:3:x = 9:15 = :=x:9
五、应用题: (1—4题用比例的知识解答)(35分)
1.农场收割小麦,前3天收割了165公顷。
照这样计算,8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5分)
2.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
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5分)
3.一种农药,用药液和水按1:1500配制而成,现有3千克药液,能配制这种农药多少千克?(5分)
4、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
如果改用
边长是2分米的方砖要多少块? (5分)
5、作图题(8分)
(1)将三角形A按 6:1放大,得到三角形B;
(2)再将三角形B按1:2缩小,得到三角形C。
A
6.小聪准备放假到北京去玩,但他不知道深圳和北京相距多远。
联系到最近学习的比例知识后,他很快找来一张地图,但不巧的是这张地图上印有比例尺的一角不小心撕掉了。
用这张地图小聪能知道深圳到北京有多远吗?( 能 不能 )。
A、小聪就是头脑灵活,他记得乘车去广州时,在车站看到深圳到
广州180千米,于是他想 出了办法。
你能说出小聪想出了什么办法吗?(2分)
B、小聪在这幅地图上测量出深圳到广州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他又测量出深圳到北京之 间的图上距离是25厘米。
现在你能算出深圳到北京之间的实际距离约是多少吗?请写出解题过程。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