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资料--措施分析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复习策略与方法大全5篇

高考地理复习策略与方法大全5篇

高考地理复习策略与方法大全5篇为了保障活动或事情顺利、圆满进行,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对开展后续的工作能更清晰的进行。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考地理复习策略与方法,仅供参考,欢迎阅读!高考地理复习策略与方法篇1一、认真做两套高考地理标准卷高考地理标准卷要求以历年高考真题或者一模二模题为主,而且答案要详细。

做题要掐好时间,大概50分钟。

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评分。

最关键的是要一道题一道题地分析考点,并一一列出来,自己最后就会明白高考到底什么是常考的考点,什么是出题人想要的答案了。

自己站在出题人的高度,来研读高考试题。

通过错题了解自己的缺陷所在,再对应到章节考点仔细研究理解,争取有大的突破。

大题要看自己的`答案要点是否齐全,答题语言是否通顺,是否符合地理语言。

点击查看:高三学习计划及高考复习汇总二、细化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建议更多地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

①运用图形知识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②精学精炼,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③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

此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①以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②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③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④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基本的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

区域地理的复习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

三、对知识进行整理加工①整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层次、脉络、体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识系统表。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知识整理与地区分析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知识整理与地区分析

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学重点知识整理与地区分析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社会文化构建和地域差异等问题。

在山东省考研地理学复习中,人文地理学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本文将围绕山东省的地理特点,整理人文地理学的重点知识,并对地区特色进行分析。

一、山东省的地理特点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的沪鲁豫皖五大经济区之一。

它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对其经济与人文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地理位置:山东省位于北纬34°22′6″至38°23′27″,东经114°19′33″至122°43′41″之间,东临渤海,北界胶州湾,南接江苏、河南,西通河北。

地处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2. 地形地貌:山东省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地貌区:西部山地区、中部山前丘陵、鲁西平原和山东半岛。

3. 气候条件:山东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多风,夏季炎热湿润。

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年降水量适中。

二、人文地理学重点知识整理1. 山东省的人口与人口分布山东省人口众多,是中国人口第二大省份。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山东省的人口总量已突破1亿。

在人口分布方面,山东省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省会城市济南。

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受到经济发展和工作机会的吸引,人口集中度较高。

济南作为省会城市人口也相对较多。

2. 山东省的经济与城市发展山东省是中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也是中国大陆最早进行经济改革开放的地区之一。

山东省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尤以重化工、装备制造为支柱产业。

山东省的城市发展也非常迅速,济南、青岛、烟台等城市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大城市。

这些城市在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并且成为山东省经济与人口的重要集聚地。

3. 山东省的文化与教育山东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孔子和孟子是山东省的两位重要思想家,孔庙、孔府及孔子墓就在济南。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地理教学论复习资料

1.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现象和问题,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教学论研究对象的发展阶段:地理教学方法阶段(1904-1949年)、地理教学过程阶段(1950-1977年)、地理教学系统阶段(1978年以来)。

3.地理教学论研究对象基本要素分析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地理教学系统。

(八要素)(1)学生—地理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主体,地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地理教学目的—地理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基本因素。

(3)地理课程—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具实质性的因素。

(4)地理教师—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因素。

(5)地理教学方法—活跃因素,通过教与学互动,帮助学生达到地理知识海洋彼岸的桥梁。

(6)地理教学评价—不可缺少因素,具有反馈、调控以及改进教学的功能。

(7)地理教学环境—重要却易被忽视因素。

(8)地理教学管理—保障因素。

4.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任务发展地理教学理论、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新课程地理教学论的总任务。

(1)研究地理课程改革;(2)研究地理教学过程;(3)研究地理教学方法;(4研究教学评价;(5)研究地理课程资源。

5.地理教学论的学科属性(1)理论学科;(2)应用学科;(3)应用理论学科。

6.地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1)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2)系统科学基础;(3)教育学基础;(4)心理学基础;(5)地理学基础。

7.国外地理教育改革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1)适当增加地理课程的课时;(2)设置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3)突出学生发展和地理教育需求,打破地理学科式的课程内容体系;(4)课程标准知识要点粗化,说明及教学要求细化;(5)减少教学内容的主题,增加单元教学时间;(6)开展研究性学校和实践活动,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7)建立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8.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公元前300多年,世界上最早的山岳地理专著《山海经》,区域地理专著《禹贡》;公元前2C,《史记·货殖列传》,我国第一部经济地理专著;公元前1世纪,《汉书·地理志》,最早以“地理”命名的全国性区域地理志。

地理高三复习教案

地理高三复习教案

地理高三复习教案地理高三复习教案(精选篇1)《地球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

(经度时差)(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四.板书设计: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 24小时(一天)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经度时差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地理高三复习教案(精选篇2)《地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高二地理: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措施

高二地理: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措施

高二地理: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措施(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地理: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措施本店铺整理《高二地理: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措施》,以及的高考备考资料,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文综、理综复习学习资料,复习讲义、听力材料、作文素材,历年真题试题下载及答案解析,完备的资料库为广大考生提供全面的备考参考。

重庆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综合分析

重庆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综合分析

重庆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综合分析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类。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中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们在地理研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从重庆市的角度出发,对重庆市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进行综合分析。

一、自然地理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山地城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重庆市的地形地貌。

重庆市横跨长江和嘉陵江两江交汇处,地势起伏较大,形成了众多的山地,其中包括长江三峡、巫山等著名的地貌景观,这些地貌景观为重庆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重庆市的气候特点。

重庆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春秋季温暖宜人。

这样的气候特点为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再次,我们来看一下重庆市的水资源状况。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具有丰富的水资源。

重庆市境内有长江、嘉陵江等多条大江大河流经,而且还有许多湖泊和水库。

这些水资源不仅为当地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为重庆市的水利发电、航运等产业提供了保障。

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辅相成,人文地理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庆市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城市,拥有着独特的人文地理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重庆市的人口分布情况。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重庆市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山间盆地,平原地区相对较少。

而且由于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人口密度较高。

重庆市人口众多,具有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这为人文交流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重庆市的城市发展。

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中国的直辖市之一。

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重庆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尤其是在重庆市的交通建设和产业布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再次,我们来看一下重庆市的文化资源。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题型攻略原因措施类(18张通用版)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题型攻略原因措施类(18张通用版)
原因措施类
技法解读
[试题特征]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综合思维的考查最直接的题型 就是分析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方法措施。命题形式上,常以区域图为载体, 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是“分析××地理现象(自然或社 会)的原因”“分析××地理事物成因”“简述……措施”“提出……建议”等。 [解题方法] 1.原因类 第一步,明确设问形式及分析主体。确定针对地理现象的主要设问词,是“简 析”“解释”“分析”“阐释”还是“指出”等,并要确定针对何种地理现象进行 分析。
低13 ℃,每年10月到次年6月会出现“海坨戴雪”的景观。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高山 滑雪项目在小海坨山进行。冬奥会高山滑雪 项目比赛要求赛道海拔不低于1 000米,起点 和终点的相对高度大于800米,其中速降比赛 要求线路长度不少于2 000米。如图示意小海 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赛道分布。
12
(1)从地形角度分析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选址在 小海坨山的原因。(6分) 答案 海拔高,气温低,积雪存留时间长; 海拔高,垂直落差大(坡度适宜),雪道长,适 合建设高山滑雪赛道;山顶为宽阔的平顶, 建设雪道起点设施的空间大。
技法应用
12
1.(2022·江苏徐州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由东乡野生稻、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万年贡米、
稻作文化4个部分构成。万年贡米,产于万年县东南部山区峡谷地带,属野生稻,一 年栽一季,全生育期为175天,完全生态式种植。该稻吸取四季清泉,根植水土特异。 据测定,万年贡米中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远高于普通大米。
(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 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8分) [技法点拨] 该题以岭南某城市边缘某村为背 景材料,考查城市边缘区城乡空间冲突特征及 成因机制,提出城乡统筹与空间协调发展路径。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和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思路一、知识讲解1.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2.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较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储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储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

故选C。

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

故选B。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故选D。

答案(1)C(2)B(3)D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复习资料—措施分析分析
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

在解答措施类试题时,要把握两点:
1.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在解答该类试题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解题时有两个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问题表现措施
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
自然增长快,0~14岁的少年
儿童比重过大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和人
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德国鲁尔区资源开发:传统产
业衰落;环境污染严重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
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
营造绿色空间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土地
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电力先行,发展
高耗能工业;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
林、牧、副、渔业;改善环境与发展旅游相结合
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开发:黑土
流失、森林破坏、湿地减少
①改进耕作制度;加强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植树
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②以营林为主,合
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③建
立湿地保护区;围垦的湿地逐年退田;恢复已经退化
的湿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
市化: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城
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
题日趋严重
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②构建大珠
江三角洲城市群;③加强规划与管理,治理污染、保
护生态环境
2.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降水(雨量、时长、强度);2.地形坡度;3.岩石破碎(板块、断层)3.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开山挖石;开矿)
治理措施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3.地震破坏程度(烈度)的影响因子、治理措施
影响因子: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的抗震能力;发生时间;发生地点。

防御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缺水(旱灾)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 1.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2.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3.农作物需水季节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2.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喷灌
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5.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岩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2.地形(坡度);3.土质;4.植被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6.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我国西北、中亚、西亚、非洲、澳大利亚、美国西部内陆、秘鲁、阿根廷、巴西等地区)
自然原因 1.气候(降水、蒸发、风力);2.植被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合理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
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7.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灾害强度(哪些因素影响?);2.当地自然状况(地形、地质;自然条件
潜力大小);3.灾害时间和地点
社会经济人口、经济水平、经济密度、距发达地区远近
治理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8.能源短缺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1.常规能源缺乏(储量、种类);2.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1.消耗量大(人口、工业、农业);2.利用率低(浪费);3.能源消耗快速增
加;4. 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5.石油储备体系健全。

治理措施 1.能源多元化战略,实施跨地区调配、进口能源;2.提高利用率,节约能源;
3.控制高能耗工业;
4.能源循环使用;
5.开发新能源,完善能源结构;
6.完善
能源储备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