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第十三章 内能
第十三章 内能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实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分子之间存有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有斥力又存有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

事实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个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

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

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

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实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

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但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因为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

×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

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因为分子太小,当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

行为,但我们能够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或溴气)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

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2梍1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自己做墨水扩散实验:同学们课桌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大家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大家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间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墨。

组织学生观察前面已做的气体扩散实验。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像这样,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也能够发生在液体之间。请大家再观察一下刚才大家滴入清水的墨水,已经没有明显的墨迹了,整杯水都变黑些了,说明墨水和水也发生了扩散。为了说明液体的扩散现象,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按照课本图2-3液体的扩散实验演示)现在我们看到无色的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要观察到扩散现象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几天前我就做了同样的实验,请大家看几天前的实验。(出示提前二天、四天、六天做的实验样本)这些实验告诉我们,静放的时间越长,界面变得越模糊不清,彼此进入对方越深。

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将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能够看到它们相渗入约1毫米。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观察到过固体的扩散。煤矸石有的原来就是石炭岩,因为长期地跟煤挤压在一起,它的内部也变黑了。

大量事实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能找到很多事例。例如,某同学擦点清凉油,周围同学就能闻到清凉油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只有分子不停地运动才能相互进入对方。同时也说明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有间隙。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引导学生猜想,这可能是分子间存有着吸引力,这个猜想是否准确呢?需要我们用实验来证实。

演示实验:分子引力实验

出示演示分子引力的两个铅圆柱。随意将它们对在一起,这时两铅块并没有表现出吸引力。实验似乎得到分子间没有引力的结果,但是我们不要轻易地放弃我们的猜想,应再进一步分析原因。大家都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钉,(边讲边演示)但把铁钉远离磁铁,这时磁铁不能吸起铁钉(演示),这是为什么?(距离太远)。刚才两铅块没有表现出吸引力,是不是也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不够近呢?那么我们想法让两铅块靠的更近些。(再做实验时,用小刀将两铅块表面刮光亮,然后用力将两铅块挤压在一起)实验结果两铅块能吸引在一起,并能负重达500克以上。这表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只有在分子靠得很近时,才能表现出来。一般分子距离要小于10-9米时才能

表现出引力。

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早就利用分子间有吸引力,来实行金属焊接了。一般焊接是靠溶化金属,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充足近,金属冷却后就焊接到一起。近代还有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

液体分子之间也存有吸引力。课本图2梍18的小实验就说明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

实验证实了我们关于分子引力的猜想。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又会发现新的矛盾: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之间又有引力,这两者是矛盾的,分子想互吸引最终应该相互靠紧,而不应该有间隙。既然分子间有间隙,物体应该很容易压缩,但事实却是固体、液体极难压缩。我们只有根据事实,深化我们的理解,事实表明我们对分子的理解还不够全面,还有没理解到的方面。

原来分子之间还存有斥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会不会两种力总是相互抵消呢?当然不会,只有在特定的距离r时,分子间的引力不等于斥力,这个距离r就是

通常的分子间隙的距离,大约是10-10米。当分子距离小于r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

斥力增大得快,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距离再增大,分子引力继续减小,当分子距离大于10r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十分微弱,能够忽略了。

有了对分子间存有斥力的理解,前面所说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小结:

通过实验和思考,我们已经对分子和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理解,现在我们共同回顾一下,看看我们已经有了哪些理解。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

2.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3.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之间存有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以上几点,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利用这些要点,能够解释很多热现象。

练习:

1、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相关吗?

2、教师补充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节内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能够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难点:内能与温度相关.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

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

分子具有势能。

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

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

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

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相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

度相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

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相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

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

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

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

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

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相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

的内能减小。正是因为内能跟温度相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

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协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棗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相关。

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相关。

小结

(1)内能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而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所指的动能是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的热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自身不停的“分子运动”,而不是随着物体整体一起所做的运动。物体作为整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3)内能所指的分子势能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具有的势能。作为物体整体跟地球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机械能,不是内能。

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板书设计

第二节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

练习

1、说一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

2、教师补充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节比热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实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水平.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相关计算.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

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

的关系。

实行新课

(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

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

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协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

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

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

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

的这个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

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

同性质。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

摄氏度。

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它是说单位质量为一千克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

(4)比热表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课本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铝的比热及它的单位。你能具体地说明铝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

从表中还能够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分析课本图2-15,2-16,说明利用水取暖和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原理)

小结: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1)在做课本图2-14的实验时,把水改换成蓖麻油,那么煤油和蓖麻油哪一个升温快?为什么?

(2)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铅块放到沸水中加热,当沸水再次沸腾后,取出金属块,并把它们放到石蜡块上。它们都能使石蜡熔化,那么哪个金属块熔化的石蜡多呢?作业布置:

练习1、水的比热容4.2×103焦/(㎏·℃)的意义是

2.5㎏的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

2.5㎏的水温度升高5℃吸收的热量是

用Q表示吸收的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t表示升高的温度

推导吸热计算公式; Q=

教学反思:

第十三章 内能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的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①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间有间隙;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很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3、扩散现象 ①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4、注意:能够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或微粒,无论多小,都不是分子,它们在外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热运动。如:灰尘在空中飞舞,雪花飞舞,空气流动形成风。都不是扩散现象。 5、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6、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有个平衡距离(r0 )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0 ②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③当分子间的距离r < r0时,引力小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④当分子间的距离r> 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7、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现象: (1)铁棒很难被拉伸、平整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第二节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5.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6. 热传递的理解 (1)热传递的条件是: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 (2)热传递的方向:热量由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由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 (3)过程:高温物体放出了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获得热量内能增大。 (4)结果:温度相同 (5)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发生了转移,能量的形式没有变化 7、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做功是其它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

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测试题

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烧瓶内装有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煤油,且R甲小于R乙。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该实验装置用于探究“电压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B.烧瓶内的液体选用煤油而不是水,是因为煤油不善于导电 C.闭合开关后,加热相同的时间,乙装置中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得比甲装置低 D.闭合开关后,加热相同的时间,要使乙装置中温度计的示数上升得更高,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移动 2 . 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沸腾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被压扁(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现象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力改变了铁桶的形状 C.浇冷水时铁桶放出热量 D.该过程中铁桶的内能保持不变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机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钻木取火”过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C.蓄电池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热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器 4 . 我国幅员辽阔,相同纬度上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其主要原因是() A.地势的高低不同 B.水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 C.日照的时间不同 D.离太阳的远近不同 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粉笔灰的颗粒很小,它就是组成粉笔的分子 B.温度升高时,扩散现象加快,说明分子运动加剧 C.只有气体之间会发生扩散现象,固体与液体之间不会发生 D.在阳光照射下,扫地时看见的尘土在空中飞舞,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6 .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同为2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5min吸收的热量为 A.5.04×105J B.4.2×105J C.1.26×105J 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 7 . 下列对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第十三章 内能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实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分子之间存有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有斥力又存有引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水平.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分子的热运动是本节的重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 事实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个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 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 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 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理解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实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 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但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因为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 ×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 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因为分子太小,当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 行为,但我们能够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或溴气)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2节-内能(提升版)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 【课程导入】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比如飞在空中的足球,由于有高度,具有重力势能;由于飞行,还具有动能.那么热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是否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我们已经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分子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能的问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一:内能 一、内能 1.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是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能改变钢球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与什么有关呢? 2.内能和温度: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是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能改变钢球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与什么有关呢? 【演示实验】取两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两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蓝墨水,观察比较两只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归纳总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及练习

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及练习-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扩散 1、定义:不同分子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实质是分子的互相渗透。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3、影响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理解扩散现象:分子运动而自发形成为扩散现象,固体颗粒受外力作用为宏观机械运动 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 不同物质只有相互接触时才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是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 ④不同状态的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例1】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盆清水中,后来整盆水都变红了,这是 现象;将 3 cm 3水和3 cm 3酒精注入一个量杯,摇晃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6 cm 3,这说明分子间有 . 【例2】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在教室中烧醋杀菌时满屋都会闻到醋味 B .拿粉笔用力在黑板上写字 C .香水瓶打开盖后,满屋充满香味 D .水洒在地上,过一会儿全蒸发了 分子热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例3】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例4】下列有关分子热运动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了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 B.液体有流动性,但不易被压缩,是因为液体分子间没有引力、只有斥力 C.小明在平直跑道上匀速跑步时,机械能不变,因此其内能也不变 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内容: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的, 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听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距离很小时,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小,可以忽略。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①固体中的分子距离非常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 ②液体中分子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以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可以互相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 ③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每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充满能够达到整个空间。 ④固体物质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缘故;液体物质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的原因;液体物质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原因。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 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 C.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D.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 2.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甲和乙,分别用相同的两盏酒精灯同时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比热容较大的是液体() A.甲 B.乙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3.如果把分子看成是球形的话,那么一般分子直径大约是() A.几个埃 B.几个微米 C.几个毫米 D.几个厘米 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 B.物体的机械能增大,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5.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多 B.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到零 C.0℃物体内能为零 D.一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内能 6.关于比热容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B.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C.砂石的比热容是0.92×103J/(kg·℃),它表示砂石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 D.相同温度的不同物质,比热容一样大 7.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A.质量较小 B.凝固点较低 C.沸点较高 D.比热容较大 8.九月的七实校园里到处都闻得到桂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9.铜球和铅球相互接触时,铜球将热量传递给铅球,这是因为() A.铜球的温度较高 B.铜球具有的内能较多 C.铜球具有的热量较多 D.铜的比热容较大 10.关于分子,你认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分子之间有引力时无斥力,有斥力时无引力 11.在下列做功过程中,加有引号的物体,内能逐渐减小的是() A.砂轮磨刀具时,“砂轮”的温度越来越高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第3节比热容基础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1.用水作为暖气中的传热介质是因为水的( ) A .沸点高 B .密度大 C .比热容大 D .导电性强 【答案】C 【解析】用水作为暖气的传热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和其他物质相比,在质量相同,降低相同温度时会放出更多的热量。故选C 。 2.用同一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如图所示图象,由图可知( ) A .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快,甲物质的比热容大于乙物质的比热容 B .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快,甲物质的比热容小于乙物质的比热容 C .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慢,甲物质的比热容大于乙物质的比热容 D .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慢,甲物质的比热容小于乙物质的比热容 【答案】B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温度升高的高;用同一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时间里吸收的热量是一样的,根据公式Q cm t =?吸讨论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甲物质升温高,因此甲物质比热容比乙物质比热容小,B 正确。故选B 。 3.0℃水遇冷变成零下3℃的冰,不变的是( ) A .密度 B .质量 C .比热容 D .温度 第3节 比热容 第十三章 内能

【答案】B 【解析】A.0℃水遇冷变成零下3℃的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B.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和温度无关,0℃水遇冷变成零下3℃的冰质量不变,故B符合题意;C.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0℃水遇冷变成零下3℃的冰时比热容变小,故C不符合题意;D.0℃水遇冷变成零下3℃的冰,温度变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质量越大,其比热容越大 B.物质的比热容与其吸收的热量有关 C.物质的比热容与其改变的温度有关 D.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比热容的大小与它吸收的热量、温度的改变无关 【答案】D 【解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比热容的大小与它吸收的热量、温度的改变无关。故选D。 5.沿海地区的气温不如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显著,主要是因为水比砂石具有较大的 A.热量B.密度C.比热容D.内能 【答案】C 【解析】沿海地区,海水多,而内陆地区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所以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故选C. 点睛: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常用来做散热剂、冷却剂. 6.质量之比为1:2的甲、乙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1,那么甲乙比热容之比为( ) A.1:1 B.1:2 C.2:1 D.1:4 【答案】A 【解析】∵Q吸=cm△t,∴c=Q m t? 吸,∴ c c 甲 乙 = Q m t Q m t ? ? 甲 甲甲 乙 乙乙 = Q m t Q m t ? ?? ? 甲乙乙 乙甲甲 = 1 1 × 2 1 × 1 2 = 1 1 ,故选A. 7.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结成冰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第13章《13.2内能》优秀教案

《内能》教学设计 【背景和教学任务】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的第十六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设计理念】 以我国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为感性认识基础,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什么是内能,能简单的描述内能与

温度的关系。知道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以便日后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及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和方法的教学。本节先通过“想想议议”引导学生思考推动瓶盖的能量是什么,引出内能、在通过对课本图16.2-1、16.2-2的分析,让学生联想分子具有动能,也具有势能,在初步建立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再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叫做物体内能,在这里注意提醒学生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的运动,跟物体是否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然后,通过“想想议议”和“探究”活动,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热传递;二是做功。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就比较容易理解,热传递的实质就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用热量来量度。再通过压缩空气点火实验和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加深对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理解。阅读“STS地球的温室效应”,知道温室效应的现象,知道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第二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过程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 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 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用具: 分子内聚力演示器、烧杯、水、墨水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现象,例如墙里开花墙外香;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到医院时闻到一股药味等,同学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一些例子吗?这些现象为什么? 合作探究 前面我们学过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理学中所说的分子包括多原子分子和单原子分子,分子很小,是肉眼根本看不到的,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这么多的分子在物体中处于什么状态呢?提出你自己的猜想并说明自己的根据。(例如这些分子是运动的或者这些分子是静止的。)一、扩散现象 让学生观看教师用书的视屏资源(2)观察空气和二氧化氮的学生体会各个 例子,举例并力 图解释这些现 象。 思考、讨论、猜 想、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 感受各种扩散 现象的过程,总 结扩散的定义, 分析推理物体 内部分子的运 动情况。 从学生熟 悉的例子 入手,学习 新知。 学会猜想 必须是有 根据的。联 系实际现 象。 让学生感 受各种情 况的扩散 现象,更形 象具体。固 体、液体、 气体扩散 快慢的比 较。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有答案)经典

编号姓名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 B. 沙尘暴卷起漫天的黄尘 C. 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D. 扫地时,空中尘埃飞扬 2. 如图所示,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着一根棉线;图乙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膜的铁丝圈;图丙表 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丁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另一侧。这一实验说明了() A.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B.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 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D. 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湿衣服在日照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B.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液化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4. 下列事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冬天晒太阳感觉暖和 B. 冬天在暖气房里感觉暖和 C. 冬天围着火炉烤火感觉暖和 D. 冬天两手互相摩擦,手感觉暖和 5. 下列现象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钢锯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B. 火车经过铁轨后,铁轨发热 C. 保瓶瓶的塞子被水蒸气冲开 D. 砂轮打磨工件时火星四溅 6. 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B. 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 C. 玉米粒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 D. 玉米粒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 7. 两个物体放在一起并互相接触,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则它们具有相同的() A. 温度 B. 比热容 C. 内能 D. 质量 8. 将一个铝块截成相同的两半,取走一半,则余下的一半铝块() A. 密度和比热容均减半 B. 密度减半,比热容不变 C. 密度不变,比热容减半 D. 密度和比热容均不变 9. 铜的比热容是铅的3倍,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如果它们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则铜块温度升高的度数是铅块温 度升高的度数的() A. 1倍 B.31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新教材)13章第2节-内能-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拓展练习】 1.写出下列物理现象说明的物理原理: ①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______________- ③墙角的煤堆长了后墙角会变黑_________ . 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3.试着和同学讨论扩散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 , A.扫地时,灰尘满屋 B.煮饭时,米粒翻滚 C.洒水时,水雾飞舞D.炒菜时,满屋飘香 E.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F.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G.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H.甲型H1 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I.细雨濛濛U.桂花飘香P.雪花飞舞Y.树叶凋落 5.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6.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7.密闭的房间里打开香水瓶的盖子,一会儿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香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香味扩散得越慢B.若温度低于0℃,这个现象就消失 C.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D.这个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8.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A.尘土飞扬B.烟雾缭绕C.花香扑鼻D.余音绕梁

第十三章内能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初步认识物体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2.过程方法; 观察有关扩散现象的演示,对现象做出解释,会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心生活中的热现象,乐于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对生生活中的现象做出解释。对宏观现象的微观机理有探究的兴趣 重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难点 能识别扩散现象,理解分子间斥力与引力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滑轮组、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我们能否直接用眼睛看到分子的运动/ 2.情景展现 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热现象,但我们只了解现象的外表,这些现象的饿本质到底是什么?(可用蒸发为例进行说明) 二、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的运动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10-10m,因此,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0℃,一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每秒可以数数到100亿,那么,把这些分子数完需要80年的时间。 (2)扩散现象(diffusion) 演示实验

如图1所示,打开一盒香皂, 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为什么? 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 图1 师: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皂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向各个方 向散步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 开始时 10日后 20日后 30日后 图2 图3 (1) 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 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2所示。抽掉玻璃板后,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 (2) 如图3所示,将CuSO 4溶液注入清水中,放置30天后。观察现象。 ① 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 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③ 结论: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 动,分子间有间隙。 ④ 扩散现象的实例 ⅰ:擦香水时,周围的人都能闻到;ⅱ:花开时,花香满园; ⅲ:长时期放煤的墙角变黑; ⅳ:糖放在水中,水变甜了 师:对同样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条件,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如图4所示,将一滴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 中,观察扩散快慢的情况。 分析:在实验中热水温度高,扩散进行的快,说明 温度高时分子运动得快。冷水温度低,扩 散进行的慢,说明温度低时分子运动的慢。 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 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2.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强的爸爸已经发誓戒烟很久了,小强的妈妈出差回家闻了闻被子,小强爸不得不承认吸过几口,这是分子热运动保留了证据 B.打气筒的活塞处于中部位置时,封住出气口,发现压缩气体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外抽活塞使气体体积增大也很费劲,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水面上漂着一块木板,双手水平提起木板,木板离水时特别费劲,离水后很轻松,“费劲”主要是因为木板离水时分子引力的作用 D.小时候我们吹过的肥皂泡泡,弹性好不易破,主要是分子引力起了作用 4.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花香扑鼻;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被压缩;推测: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现象: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 5.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6.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密闭的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当铁锅突然打开时,随着“砰”的一声,玉米变成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B.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 C.玉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 D.玉米粒内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 7.山东气象台每天都会发布我省主要城市的天气预报,下表列出的是2013年4月23日内陆城市济南和沿海城市青岛两地的气温情况。根据气温变化情况作出的判断和判断依据正确的是() A.城市甲是青岛,依据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B.城市乙是济南,依据是砂石的比热容较大 C.城市甲是济南,依据是砂石的比热容较大 D.城市乙是青岛,依据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8.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A. 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做工作物质 B.春天的夜晚,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C.炎热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D.城区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夏季高温 9.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相同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10.夏天,人们喜欢到海边度假。白天,海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夜间却不会很凉。而沙漠的夏天昼夜温差可达50℃。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太阳照射沙漠地区的时间较长 B.海边有风而沙漠地区可能没有 C.海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大 D.太阳直射沙漠地区,斜射海边 11.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同步练习(含答案)

比热容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比热容不变 B.将一杯水倒出一半后,剩下的水的比热容也变为一半 C.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D.海边昼夜温差变化比沙漠中小,适于居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石的比热容小2.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c=得知() A.比热容跟热量成正比 B.比热容跟质量成反比 C.比热容跟温度变化成反比 D.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 3.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A.密度较小B.凝固点较低C.沸点较高D.比热容较大 4.两个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B.比热容小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小 C.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温度较大 D.升高温度相同,与比热容大小无关

5.甲、乙两个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1.若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之比为3:1,则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A.1:2B.2:1C.3:2D.4:1 6.甲、乙两个杯子,盛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另有a、b两不同材料的金属球,其质量和初温相同,现将a、b两球分别投入甲、乙两杯中,达到热平衡后,测得甲杯的水温升高6℃,乙杯中水温升高3℃,若不计热损失则() A.a球的比热容大于b球的比热容 B.a球的比热容小于b球的比热容 C.a球放出热量等于b球放出的热量 D.a球放出的热量小于b球放出的热量 7.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金属块,同时分别放入两杯完全相同的水中,达到热平衡后,放入甲的杯中水温降低了5℃,放入乙的杯中水温降低了10℃,假设热传递过程中没有能量损耗,则甲、乙金属块比热容的关系是() A.c甲>c乙B.c甲<c乙C.c甲=c乙D.无法判断 8.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不计热量损失)加热:如图是A 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加热时间t,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 B.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 C.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D.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 9.如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总结: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内能。强调并板书: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3.启发与思考: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探究:1.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 分别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只玻璃杯中同时各滴入一滴墨水 看一看________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________,→分子运动得_______ →分子动能______ →物体的内能_________ 实验结论: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将会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1.质量不同的两个铁球,温度相同时,大铁球的分子个数多,总的能量就多。可见,物体的内能与质量有关。 2.质量相同的铁球和铜球,温度、状态相同时,内能也不同,可见,物体的内能与材料有关。 3.一块冰全部熔化成同温度的水,质量和温度相同,但分子间的距离和分子间的作用力都改变了,所以分子间的势能也改变了,内能也发生改变了。可见,物体的内能与状态有关。同种物质,质量、温度相同,状态不同,则固液气的内能依次增大。 活动二: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也就是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如:入冬了,天气开始变冷了,经常会感到手冷,你通常是怎么让你的手变暖的? 学生回答,并让学生再从生活实际中举出一些如何改变物体温度的事例。分类总结学生的举例: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一)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实验1:视频演示压缩气体做功实验(硝化棉燃烧),学生归纳原因。总结:对气体做功,使硝化棉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因此燃烧。 实验2:播放内能做功的视频 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塞子飞出。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动能,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发生液化形成白雾。 板书: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归纳总结出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练习与思考:请同学们举一些生活中,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事例。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评,并且播放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事例的视频资料。播放搓手做功,改变其内能的视频。范的表述内能和分析内能的变化做好铺垫。 重点强调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学生举例分析,归纳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通过实验让学生得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视频:实验探究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有答案)经典(汇编)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姓名评分 一、 1.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 B. 沙尘暴卷起漫天的黄尘 C. 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D. 扫地时,空中尘埃飞扬 2. 如图所示,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着一根棉线;图乙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膜的铁丝圈;图丙表 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图丁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另一侧。这一实验说明了() A.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B. 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 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D. 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湿衣服在日照下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B.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液化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4. 下列事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冬天晒太阳感觉暖和 B. 冬天在暖气房里感觉暖和 C. 冬天围着火炉烤火感觉暖和 D. 冬天两手互相摩擦,手感觉暖和 5. 下列现象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钢锯锯木头时,锯条发热 B. 火车经过铁轨后,铁轨发热 C. 保瓶瓶的塞子被水蒸气冲开 D. 砂轮打磨工件时火星四溅 6. 爆米花是将玉米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B. 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 C. 玉米粒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不变 D. 玉米粒水份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内能增加 7. 两个物体放在一起并互相接触,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则它们具有相同的() A. 温度 B. 比热容 C. 内能 D. 质量 8. 将一个铝块截成相同的两半,取走一半,则余下的一半铝块() A. 密度和比热容均减半 B. 密度减半,比热容不变 C. 密度不变,比热容减半 D. 密度和比热容均不变 9. 铜的比热容是铅的3倍,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如果它们吸收的热量一样多,则铜块温度升高的度数是铅块温 度升高的度数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 第2节 内能练习题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 一、选择题 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具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 B.一杯水的温度越高,它具有的内能越大 C.水蒸气具有的内能一定比水具有的内能大 D.一杯水放在高处一定比放在低处具有的内能大 2.下列关于内能和机械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运动速度小的物体内能大 C.机械能大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大 D.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有内能 3.如一杯水变凉了,则() A.水的内能不变 B.水的温度不变 C.水含有的热量减少 D.水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减小 4.汽车紧急刹车时,轮胎内能增大,温度急剧升高,图1所示四个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之相同的是() 图1 5.如图2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 A.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B.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C.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D.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6.寒冷的冬天,双手摩擦会感到手发热,而将手放到暖气片上也会感到暖和。对于这两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做法都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来增加手的内能的 B.两种做法都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加手的内能的 C.前者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来增加手的内能的,后者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加手的内能的 D.前者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加手的内能的,后者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来增加手的内能的 7.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低,含有的热量越少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机械能越大,内能越大 D.四冲程内燃机除压缩冲程外,其他三个冲程都是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8.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外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D.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9.如图3所示,在铜管内放一些酒精,然后用塞子塞紧管口,把一根橡皮条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很快会观察到塞子被酒精蒸气顶出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9年级第13章第2节《内能》精品教案

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 辅导科目物理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 讲义类型 教学目的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重、难点 重点:内能的概念及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热量的概念,做功和热传递的比较. 授课时长建议授课时长:2 教学内容 【课程导入】 我们知道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比如飞在空中的足球,由于有高度,具有重力势能;由于飞行,还具有动能.那么热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是否也有相应的能量变化.我们已经知道热现象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那么热运动的能量与大量分子的无规律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能的问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一:内能 一、内能 1.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是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能改变钢球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与什么有关呢? 2.内能和温度: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是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能改变钢球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与什么有关呢? 【演示实验】取两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两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蓝墨水,观察比较两只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归纳总结】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