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第三单元文言文重要句子翻译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桃花源记》翻译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文】(渔人)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渔人对此感到很惊异,又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译文】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5.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译文】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他)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声可以互相听到。
这里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衣着,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7.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文】(桃花源人)见到渔人,就很吃惊,(人们)问他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回答他们的问题。
(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摆酒杀鸡做饭。
8.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村里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桃花源人)自己说祖先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桃花源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篇章解释(默写)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篇章解释(默写)第一篇:弦歌不辍这篇文章讲述了琴师师傅教导学生弹奏琴时,需要掌握的技巧和心态。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弦歌不辍:指琴声连绵不断,不间断。
- 燃烧:指弹琴时用力、投入地演奏。
- 逍遥自在:指不受琴弦,也不受自己意念的束缚,灵活自如地演奏。
第二篇:观沧海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通过观察大海,感悟到生命短暂的道理。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沧海:指辽阔的大海。
- 依旧:指尽管现在距离小时已经很长,但事物状态并没有改变。
- 叹息:指因感慨而叹息。
第三篇:游山西村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游历山水自然风光,欣赏乡村人民生活的情景。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悠然:指悠闲自得、自在。
- 远岫千山皆白雪:指遥远的山岭都被洁白的雪覆盖着。
- 喜闻:指听到好的消息而感到高兴。
第四篇:浪淘沙·北戴河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描写居庸关到北戴河的旅程,展示了作者通过游历认识世界的过程。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寻幽径:指寻找幽静的小路。
- 几度梅花扑鼻香:指几多次看到美丽的梅花,如同散发出香气一般。
- 世外桃源:指没有经历过现代化改革的美好乡村。
第五篇:出塞这篇文章描写了汉武帝出兵北方的情景,展现了古代军事与外交策略的强大。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狭路:指狭窄的道路。
- 烽火:指战争中点燃的火光。
- 大漠孤烟直:指在广阔的沙漠上升起的孤独烟柱。
第六篇:夜泊牛渚怀古这篇文章通过描写饱经风霜的历史古迹,使作者产生了对古人的怀念之情。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牛渚:指长江南岸的一个渚。
- 星桥寂灭,石马骈阗:指历史遗存的宏伟景象。
- 扁舟:指小船。
第七篇:咏鹅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作者对家养鹅的喜爱之情,使人产生了对生活的美好感受。
文章中涉及到的重要词语有:- 独立:指独自生活、自立自强。
- 眉毛鬓角:指鹅的特点之一是眉毛和鬓角很长。
- 三两下:指鹅的走路方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译文1:《秦庭燎原》
秦朝东击赵国,烽烟四起。
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这混乱中,
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农民起义。
他打败了秦军,进军都城咸阳,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因为内部的分裂和
外部的围剿,陈胜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译文2:《董卓的野心》
东汉末年,董卓是个野心勃勃的宦官,他唆使汉少帝杀害了大
将军何进,掌握了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迁都洛阳,加强了自身的兵力。
他极度残暴,任意妄为,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不满。
最终,义军联合起来推翻了董卓的统治。
译文3:《刘备的演说》
东汉末年,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希望能够平定天下,建立
安宁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与诸葛亮一起努力,先后组建
了蜀国和蜀汉政权。
在一次重要的演说中,刘备表达了他对民众的
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他的演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为他
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译文4:《文学修养》
在古代,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文学,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
文学作品也
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表达。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文学修养,多读经
典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修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译文翻译

附录(二)课内文言文参考译文三峡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隔,不能通航。
倘若(有时)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奔跑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坐船快(也没有这么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寒肃杀(寂静)。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
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答谢中书书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菜)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与朱元思书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七上)《世说新语》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侄儿侄女等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得分点:“内集”“儿女”“讲论文义”各1分。
2.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得分点:“欣然”“何所似”各1分。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他的次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得分点:“兄子”“差可拟”各1分。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得分点:“惭”“引”“顾”各1分。
5.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翻译:友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得分点:“尊君”“不”各1分。
6.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元方答道:“等您很久您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得分点:“去”1分,补全主语1分。
《论语》十二章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得分点:“信”“传”各1分。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翻译: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得分点:“之”“好”各1分。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翻译: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时心里不再感到迷惑。
得分点:“十有五”“立”“惑”各1分。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翻译: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乐趣也在这当中。
得分点:“饭”“疏食”“饮水”“肱”各1分。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得分点:“罔”“殆”各1分。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却不能够改变志向。
得分点:“三军”“夺志”各1分。
《诫子书》1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以摒除杂念、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文言文及翻译汇总

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文言文汇总三年级上册课本第102页24.司马光①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
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注释】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庭:庭院。
③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皆:全,都。
⑤光:司马光。
⑥迸:涌出。
翻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三年级下册课本第16页5. 守株待兔①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②。
兔走③触株,折颈而死。
因④释⑤其耒⑥而守株,冀⑦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①本文选自《韩非子·五蠹》。
②株:树桩。
③走:跑。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翻译: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所耻笑。
四年级上册课本第50页13.精卫填海①炎帝②之少女③,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④而不返,故⑤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释】①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②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③少女:小女儿。
④溺:溺水,淹没。
⑤故:因此。
⑥堙:填塞。
翻译: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课本第110页25.王戎不取道旁李①王戎七岁,尝②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③取之,唯④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⑤。
【注释】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部编版高一下学期文言文重点句子及翻译

部编版高一下学期文言文重点句子及翻译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文: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3.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译文:(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5.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6.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译文: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7.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文: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还辞别什么呢?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一、《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1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